浅谈排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28.09 KB
- 文档页数:2
试论述排舞对体育舞蹈的发展与促进发表时间:2016-08-07T10:30:41.28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2期作者:张星[导读] 大部分高校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热度逐渐降温,体育舞蹈已遇到瓶颈发展。
云南省红河卫生职业学院摘要:体育舞蹈的兴起在很多高校已经成为常设的体育项目,但由于体育舞蹈舞种多、要求高,其发展受到很大限制,体育舞蹈的发展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
大部分高校随着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学生的学习热度逐渐降温,体育舞蹈已遇到瓶颈发展。
排舞是一种兼容各种风格的、全球化的大众健身运动项目,在此背景下,分析体育舞蹈与排舞的起源和发展,针对体育舞蹈教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将排舞教学运用到体育舞蹈以及体育课程教学中,对推动高校体育舞蹈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排舞体育舞蹈1.体育舞蹈和排舞的起源与发展1.1体育舞蹈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舞蹈是一门融体育、音乐、美学、舞蹈为一体,以身体动作舞蹈化为基本内容,以双人或集体配合练习为主要运动形色的娱乐健身型的运动项目。
体育舞蹈起源于欧洲、拉丁美洲,同民间舞蹈演变而成,人们以前叫它为国际标准交谊舞,原名称为“社交舞”。
体育舞蹈它最早出现于14世纪—15世纪的意大利。
体育舞蹈发展至今,历经了从“社交”发展为“竞技”,由单一舞种发展为摩登舞、拉丁舞两大系列的十个舞种。
1.2排舞的起源与发展? ????????排舞从2004年传入我国,它属于大众性的集体舞蹈,排舞的舞步源自欧洲皇室的宫廷舞,圆形的站位、集体共舞的形式。
由于社交舞蹈必须男女结伴才能起舞,这极大地限制了喜欢跳舞的人群。
因此,当时美国的一些社交舞俱乐部就尝试着不分男女,让大家有队形地跳舞。
受此启发,美国的各种舞蹈俱乐部也纷纷效仿。
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又大量借鉴了体育舞蹈的动作设计模式和舞步规范。
???????? 2影响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的不利因素2.1师资力量和技术水平对高校体育舞蹈产生的影响体育舞蹈的专业性很强,要求教师理解体育舞蹈的独特风格的背景、文化和技术动作闲熟的掌握,除了精辟的课堂讲解和多样的教学手段,还要求教师有高质的示范能力,这样才能让学生对体育舞蹈动作掌握得更扎实,以便对终身体育教育形成积累,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兴趣。
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作者:郭秀清来源:《体育时空·上半月》2014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2-000-01摘要本文研究的是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
文章首先从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和有助于学生终身体育观念的形成两个方面简要分析了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健身排舞课程的意义。
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针对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提出了几点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即:重视健身排舞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完善、重视健身排舞教学方法的优化和创新、重视任课教师专业水平的提升三点,希望能够对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能够有所启发。
关键词健身排舞高校体育教学应用研究对策建议健身排舞运动是一项风格多样、内容多变的新兴体育运动项目。
健身排舞运动的开展,不但能够有效的促进参与者身体素质水平的提升,还能够有效的改善参与者的情绪,有助于参与者积累良好的运动体验。
而且除了以上特点之外,健身排舞运动新颖、多变的特点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如能将健身排舞纳入高校体育教学体系,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和体育锻炼的兴趣,还会对高校学生身心各方面素质的全面健康发展均产生积极的促进意义。
鉴于此,本文就针对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索与分析,希望对健身排舞在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高效应用能够有所启发和帮助。
一、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意义(一)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首先,健身排舞运动是一项全身性的运动,健身排舞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不但能够有效的增强体质健康水平,还能够塑形美体,有益于学生的身体健康。
其次,健身排舞运动能够放松身心、缓解压力、陶冶情操,因此,健身排舞课程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通过精神放松、情绪宣泄以及人际交流等多种方式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由此可知,健身排舞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排舞为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增添新的光彩作者:黄龑来源:《现代交际》2010年第06期[摘要]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
健身排舞作为一种流行的健身元素完全符合大学体育课程的教育目标,此课程的开设积极地推动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为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增添了新的光彩。
[关键词]排舞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光彩[中图分类号]G807.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6-0196-01排舞是从英文linedance翻译过来的,从字面意思上理解就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
这种舞蹈源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西部的乡村舞蹈,也叫牛仔舞。
随着时代的进步发展,全球化的普及,排舞也融和了国际上多种流行元素,如牛仔、恰恰、伦巴、爵士、街舞和摇滚等舞步,风格创新,舞步多元,简单易学。
排舞现在已经发展到了5000多支舞曲,每一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①。
2008年8月,排舞作为一项新型大众健身项目引入中国,立即风靡全国。
两年多以来已有300多万人参加排舞健身活动。
中华全国总工会和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已经把排舞列为未来几年重点推广的大众健身项目。
排舞已经走进了大中城市的高校,并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一、排舞的特色全世界统一的舞步和舞曲。
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
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
因此,排舞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全世界的排舞爱好者听到同一首歌就可以翩翩起舞,欢乐祥和的气氛不言而喻。
二、排舞的特点排舞具有流行性质:全世界最好听、最流行的歌曲几乎都可以编成排舞,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
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
校园排舞推广与运用研究厦门市海沧中学连仁都摘要:为了更好利用北京奥运会对推动全民健身的综合效应,倡导科学健身,积极响应阳光体育活动,确保中小学生每天在校运动至少1个小时,结合大课间积极研究校园排舞的推广与运用。
校园排舞立足于课堂实践创新,对学生参与排舞运动态度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为促进校园排舞的推广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和可供参考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校园排舞;课堂教学;大课间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 排舞适合现代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推广校园排舞有助于推进“阳光体育”工程,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1.2 把排舞导入课堂,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活中学生课堂活动热情,丰富体育活动内涵。
1.3 通过大课间及课外活动来推广排舞,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1.4 制定排舞课题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排舞教学理论新突破。
2 研究方法2.1 资料分析法: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和有关书籍,了解当前有关校园排舞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为问卷设计调查、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2.2 座谈讨论法:通过对具有中级以上的同行专家学者进行访谈,对问卷的效度进行评价。
表1:专家对问卷效度评价表程度高较高一般较低低选择人数 5 6 1 0 02.3 访谈法:多向教研组成员外的教师访谈:与校长助理商讨校园大课间的推广模式;与各年段长商讨如何在年段推广排舞及组织模式,接受他们好的建议和意见。
走出本校,到其他兄弟学校去取经学习,丰富大课间的组织形式。
2.4 问卷调查法实地发放问卷进行随机抽样调查。
间隔一周后再对被调查的学生进行随机抽取30名进行重测,对重测数据使用SPSS12.0软件和原始数据进行相关系数检验:r=0.84,相关显著水平P<0.05。
2.5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2.0软件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
3 研究结果与分析3.1 排舞分析3.1.1排舞简介排舞是练习者排成一排开展跳舞活动的舞蹈。
排舞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西部的乡村舞蹈,练习者随着音乐漫步、旋转、舞动肢体。
关于排舞带入中学体育课堂之我见有一种体育盛会,可以举国亢奋,让参与者和观看者都为之沉醉其间,那就是奥运会;有一种舞蹈,可以万人齐跳,气势磅礴,那就是排舞。
排舞,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
起先用吉他和拍手的方式起舞,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来融入了欧洲宫廷和拉丁式的舞步。
舞步多元,风格创新,简单易学,是一种既可个人独享,又可与团体共乐的舞蹈。
近年来,排舞逐渐在亚洲引起人们的注意,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日本、新加坡等地都掀起了一股热潮,受到各个年龄层的欢迎。
可以说,排舞是老少皆宜的舞蹈。
排舞的随意性很大,只求一块平整的场地就能开展,无需任何器材,可谓自我锻炼最简单、最直接的舞蹈方式。
学习排舞的过程,能使中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审美意识得到提高,有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将它同健美操教材一并列入教学计划和社会体育指导培训材料,并将其列为体育教学中的内容;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为增进学生健康,塑造美的形体,陶冶审美情趣发挥它的独特作用。
一、排舞的特点1.排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今盛行的排舞中处处洋溢着拉丁元素是吸引学生学习排舞的最大原因,这也是排舞的魅力所在。
现在的中学生大多在儿时接触过一些舞蹈项目,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们无暇真正接触。
因此,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能快乐轻松地学习舞蹈,让他们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也能陶冶情操。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对美有着自己的追求,尤其是女生,她们都渴望自己拥有良好的气质。
而排舞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能激发他们的热情。
它集音乐、舞蹈、拉丁风格于一体,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美感,而且塑造优美的体态,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展现自己青春的活力。
2. 排舞对学生心理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且无处放松,这也是现在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
枯燥的体育教学对学生没有多少兴趣(尤其是女生),而通过排舞的练习,伴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却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的心理压力,对培养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有着促进作用。
排舞在小学体育活动中推广的实践和探索摘要:素质教育理念下,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受到广泛关注,拥有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振兴中华的重要条件。
体育教学在学生身体素质塑造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教育价值,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乐观的情操。
而排舞不仅能个人独享还可以集体共舞,形式丰富多样,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同时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小学阶段的学生有较强的可塑性特点,如何运用有效的形式将排舞在小学体育活动中进行推广,使其符合我国体育的发展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
关键词:排舞运动;小学体育活动;推广策略排舞是集舞蹈、体育、音乐为一体的活动,也是一项利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活动,通过排舞训练能有效锻炼学生身体各项技能,提高身体各个部位的协调性,进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
舞蹈具备塑造体型的作用,而体育则能够锻炼学生的拼搏精神和不畏难的精神。
体育教学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小学阶段的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但具备较强的模仿能力,在小学阶段进行排舞练习,不仅能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还能帮助其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排舞运动所具备的各种优势,符合了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将其推广到小学当中具备了良好的优势。
一、排舞在小学体育活动中的推广优势(一)风格多样简单易学排舞运动中融合了多种舞蹈元素,比如,欧美经典、爵士舞、街舞风格等等,排舞之所以受到欢迎也是因为他所具备的多样性特点。
小学阶段的学生集中精神的能力持续时间不长,不同的类型的舞曲学习,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的投入到练习当中,进而提升学习的效果。
从舞步组合的结构上的来看,排舞分为完整型、组合型、间奏型以及表演性等几个标准,完整型的一般都是初级水平,组合型与间奏型属于中等,表演型的则属于有难度的级别[1]。
在小学推广时,一般以初级和初级组合内容为主,因为简单易懂学生容易接受,也比较适合小学阶段学生发展的需要。
另外,小学阶段推广的曲目大多数是学生耳熟能详的,或者是有较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的,这一点也符合了小学生的喜好。
浅谈排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摘要:排舞是一种国际化的健身运动,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运动文化。
排舞除了具有一般舞蹈的运动功能和艺术功能外,在各个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将排舞引进了高校的体育课程,为高校的体育文化添加了新的力量,也构成了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
根据当前高校内的实际排舞可能情况,文章对排舞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气的作用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排舞;校园体育文化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它是高校在长期的校园体育教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教育体系。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对于有效改善学生的智力结构,提升其运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排舞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特殊舞蹈,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健身性、运动性等多种校园文化特性,并且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年轻、时尚、潮流的追求,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它也能为校园体育文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更有利于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加强排舞在高校的推广和普及,将其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是有必要的。
一、排舞的起源与发展1.排舞的起源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一种生活时尚,正越来越受现代都市男女老少的青睐。
它兼具拉丁舞的热情奔放和国标舞的优雅舞姿,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
排舞,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这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它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
随着时间的迁移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有新的舞步和舞曲出现,排舞始终有新鲜感。
排舞协会还会在全世界举行比赛,参加的人数经常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也是排舞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1]。
2.排舞在国内的发展自从2004年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把排舞运动引进我国并很快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开展起来。
2007年11月中国派出了排舞代表团首次出访马来西亚参加国际排舞展演活动,实现了中国排舞运动与国际的接轨。
“阳光排舞进校园”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作用研究作者:李忠梅来源:《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7年第02期【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阳光排舞进校园”活动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深入地剖析了排舞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体系构建的作用。
【关键词】排舞;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7年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17QN20)。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2-0172-02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指出:学校要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活动,大力营造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对学生进行体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具有时代特点的一种群体文化,高校体育作为学校体育的最高层次和最后阶段,其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尤为重要。
排舞是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与心灵共舞的体育项目,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运动性等多种校园文化特性,能够有效满足学生对时尚、潮流的追求,同时它也能为校园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元素。
因此以“阳光排舞进校园”活动为契机,研究排舞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作用,对“阳光排舞进校园”活动的顺利开展,促进排舞运动在学校的推广,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阳光排舞进校园”概述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全国排舞推广中心于2014年1月1日起开始在全国开展“阳光排舞进校园”活动,在各地校园进行排舞运动推广,利用排舞加强青少年体育锻炼,增强青少年体质,推进青少年素质教育。
自活动开展以来,全国排舞推广中心根据各年龄层次青少年的成长特性和兴趣取向量身打造了“阳光排舞课程”,使排舞更适应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
全国各省市学校踊跃报名,积极参与,活动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而且多样的曲风选择给予了学校更多自由度,幼儿园的小朋友大多以学习充满童趣的《三字经》为主,而各大中院校则选择《歌舞青春》等时尚动感的曲目。
浅谈排舞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作者:邹英梅来源:《科学大众·教师版》2010年第12期摘要:排舞是一项新兴的融舞蹈、音乐、体操队形为一体的,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以排排成行、队队成路、强调群体的练习方式,体现团队团结、凝聚力的运动项目。
大学生更有一份激情和活力学习和感受它。
排舞将为高校课余生活注入新的元素,对丰富校园生活内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大家的多层次、多元化需要,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排舞;校园体育文化;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0)12-156-001一、排舞排舞是一项新兴的融舞蹈、音乐、体操队形为一体的,具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价值,以排排成行、队队成路、强调群体的练习方式,体现团队团结、凝聚力的运动项目。
1.排舞的特色全世界统一的舞步和舞曲。
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
在这个一致的舞蹈标准下,排舞的舞者可以在世界各地享受以舞会友的乐趣。
因此,排舞可以说是一种国际语言,全世界的排舞爱好者听到同一首歌就可以翩翩起舞,欢乐祥和的气氛不言而喻。
2.排舞的特点排舞具有流行性质:全世界最好听、最流行的歌曲几乎都可以编成排舞,排舞的每一首舞曲,可由32拍、48拍或64拍等不同的循环节奏所组成。
所以每首曲子的舞步也随着特定的循环节奏而重复,每首排舞的基本跳法规律还分为2个朝向和4个朝向交替旋转。
由于不断地有新的舞步和舞曲出现,跳排舞始终有新鲜感;排舞的舞曲风格各异:全世界各国的排舞专家都在编舞,使得排舞丰富多彩全球化;排舞的舞步有难有易:排舞的难度分为初学、中级、高级等,舞者能跳出自己的个人风格,完全属于自己的诠释,更增添排舞吸引人的魅力。
二、校园体育文化1.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校园体育文化是指在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里,人们在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总和。
从广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指学校体育教学、健身活动、体育竞赛、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等活动中所形成和拥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从狭义上讲,校园体育文化则指学校的体育观念、健身知识、健康理念和体育意识等。
舞蹈啦啦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影响探讨
舞蹈啦啦操能够塑造校园文化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体现,而舞蹈啦啦操作为校园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塑造出积极向上、阳光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舞蹈啦啦操的表演中,舞者们通过舞蹈动作和服装的协调搭配,展示出青春活力、团结友爱的形象,从而激发出学生们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舞蹈啦啦操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在舞蹈啦啦操的表演过程中,舞者需要密切配合、默契配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舞者们在排练过程中不断磨合,互相鼓励、互相扶持,形成了一种深厚的情感纽带。
师生在观看舞蹈啦啦操表演时,也能够从中感受到这种团队的力量和精神,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亲近感。
舞蹈啦啦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它不仅能够塑造校园文化氛围,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观念,推广校园文化,树立学校的形象。
学校应该充分发挥舞蹈啦啦操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加强对舞蹈啦啦操的培养和推广,为学生们创造更加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体验。
浅谈排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摘要:排舞是一种国际化的健身运动,也是一种现代化的运动文化。
排舞除了
具有一般舞蹈的运动功能和艺术功能外,在各个高校的精神文化建设中也起着不
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人们将排舞引进了高校的体育课程,为高校的体育文化添
加了新的力量,也构成了新时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
根据当
前高校内的实际排舞可能情况,文章对排舞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气的作用
和影响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排舞;校园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社会文化,它是高校在长
期的校园体育教育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教育体系。
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对于有效改善学生的
智力结构,提升其运动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排舞是一种具有世界性的特殊舞蹈,它具有
教育性、娱乐性、健身性、运动性等多种校园文化特性,并且能够满足大学生对年轻、时尚、潮流的追求,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同时它也能为校园体育文
化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更有利于发展和繁荣校园文化建设。
因此加强排舞在高校的推广和
普及,将其纳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之中是有必要的。
一、排舞的起源与发展
1.排舞的起源
排舞,作为一种国际性的健身舞蹈,一种生活时尚,正越来越受现代都市男女老少的青睐。
它兼具拉丁舞的热情奔放和国标舞的优雅舞姿,集舞蹈、体育、艺术于一体,具有广泛
的健身性、娱乐性和大众性。
排舞,从字面上理解就知道,这是一种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
它源于70年代的美国西部乡村舞曲,也叫牛仔舞。
随着时间的迁移和社会文化的不断发展,不断的有新的舞步和舞曲出现,排舞始终有新鲜感。
排舞协会还会在全世界举行比赛,参加
的人数经常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
这也是排舞在全世界广泛传播的原因之一[1]。
2.排舞在国内的发展
自从2004年上海市社会体育指导中心把排舞运动引进我国并很快在上海、北京、深圳等一些大中城市开展起来。
2007年11月中国派出了排舞代表团首次出访马来西亚参加国际排
舞展演活动,实现了中国排舞运动与国际的接轨。
因此这段时期是我国排舞运动的引进期。
2008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将普及排舞运动列入工作计划,2008年3月,全国全健排舞培训班在北京举行,参加培训的有来自全国19个省、35个市的体育、舞蹈爱好者,这标志着我
国将全面启动推广排舞运动。
2008年8月8日,在天安门广场,800名排舞爱好者身着奥运
五环颜色体恤组成五个方阵,伴随着奥运主题歌曲《永远的朋友》、《We are ready》,表演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排舞”,以表达对北京奥运会的祝福。
在29届奥运会开幕式当天,展示风靡全球的排舞运动,对我国排舞运动的开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二、校园体育文化构建对排舞的需求
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不仅能够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意义,而且能够帮助帮助
其树立加强自主健身、锻炼的健康意识。
将排舞项目引入到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体系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使其成为丰富的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排舞
的开展有很多需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校风建设的需求。
校风建设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学
校精神内核的塑造。
排舞是一种情态饱满、举止优雅的舞蹈,它在教学、表演、练习等方面
具有非常严格的统一标准性。
集体性排舞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团结协作的意识。
此外,排舞项目还有助于学生磨练意志、培养学生形成艰苦奋斗的精神。
同时,排舞是一种
饱含激情的青春舞蹈,通过排舞训练,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激情和活力,促进其更加积极
地成长和进步。
2.深化校园文化功能的需求。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形成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成长的校园环境和氛围。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同时,排舞作为一种自我表现艺术,也能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表现价值,并使这种自我
表现成为影响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行为的重要依据[2]。
3.活跃校园文化的需求。
排舞是一种能够进行大范围普及的舞蹈活动,通过排舞活动的
开展,使大部分学生成为排舞活动最早的参与者和积极分子。
同时,通过各类排舞比赛来达
到帮助学生丰富业余生活、提升学生对排舞的热情和积极性,使更多的学生愿意参与到这项
舞蹈活动之中,也能达到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的目的。
三、排舞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调节心理,陶冶情操,增进学生身心健康。
通过排舞的练习,学生能锻炼意志品质、
培养集体精神、改善人际关系、消除学习压力,由此达到身心健康成长的目的。
2.激发学生运动热情,培养实践能力,体育运动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学生有目
的地感知、观察、启发和思维,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
3.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强身健体。
经常进行排舞练习,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锻炼,促进生长发育,加速新陈代谢,消除疲劳和缓解紧张,从而达到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提高
学生的活动能力等作用。
4.塑造健美形体,展现青春魅力。
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旋律中全身心投入舞蹈中,以
曼妙的舞姿来展现青春无悔的完美魅力,创造出各种唯美的情境,达到体育和艺术、运动和
音乐高度统一的意境,给人以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5.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缓解心理压力。
排舞不仅是一种舞蹈艺术,它也是一种
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实现新陈代谢,使人体的呼吸系统、运动神经、心血管
系统等功能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在排舞的过程中,通过舞步的变化可以最大限度地使身体
得到自由的呼吸和放松,这样不仅能从中获得身体上的满足,还能使其精神得到放松,达到
消除精神疲劳的目的,进而有利于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达到最佳心理状态[3]。
参考文献:
[1] 刘相林.校园体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培养[J].体育文化导刊,2005(11).
[2] 张丽娟,陈东升.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3).
[3] 任璐.高校开设排舞课程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