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买铅笔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买铅笔》|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买铅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第一节《买铅笔》。
这一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们将通过一个买铅笔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概念;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3. 能够通过实际情境,培养数感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能够将实际情境与数学运算相结合,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其中包括买铅笔的故事情境和相关的数学题目;2. 铅笔和练习本,供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3. 数学卡片,用于进行小组内的数学游戏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一个买铅笔的故事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我会向学生们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中有一个小朋友在商店买铅笔,商店里有不同种类的铅笔,价格也不同。
通过这个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思考如何通过数学运算来解决问题。
2. 新课导入:我会向学生们介绍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会用具体的例子来解释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
3.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们练习并理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我会引导学生们一步步地进行计算,并解释每一步的运算原理。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们一些练习题目,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练习。
我会鼓励学生们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 小组活动:我会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内的数学游戏和练习。
通过游戏和练习,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买铅笔的故事情境图2. 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公式3. 实际的例题和答案4. 练习题目和答案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5支铅笔,他又买了一些铅笔,现在一共有8支。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买铅笔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1课时买铅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1课时,课题是《买铅笔》。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来引入问题,让学生学会用人民币来购买物品。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货币的基本单位,知道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学会计算总价。
难点: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进行实际购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人民币模型、铅笔模型、计算器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去过商店买东西呢?你们知道我们买东西时需要用到什么吗?”然后我会展示一支铅笔和人民币,让学生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2. 讲解:我会引导学生看课本第40页,让学生跟随课本的内容一起学习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和计算总价的方法。
我会用铅笔模型和人民币模型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看清楚每一步的运算过程。
3. 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本,让学生根据课本第41页的随堂练习进行练习。
我会让学生先自己尝试做题,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4. 应用:我会给学生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分组进行模拟购物,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
我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和运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人民币基本单位:1元 = 10角1角 = 10分计算总价的方法:铅笔单价× 数量 = 总价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根据课本第41页的随堂练习,完成练习题。
2. 请家长帮忙准备一些人民币,让学生在家里模拟购物,记录购物过程和总价。
作业答案:1. 根据随堂练习的答案进行填写。
2. 购物过程和总价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答案不唯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人民币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北师大版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买铅笔》一. 教材分析《买铅笔》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二单元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
通过购物这一生活场景,让学生学会用加减法计算钱数,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10以内的数字和基本的数数能力,但是对于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给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指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并能够将加减法运用到购物等实际场景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提供丰富的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
2.游戏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购物场景的图片和物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购物的过程。
2.准备数学游戏道具,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单,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实物,创设购物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买东西的花费?引出10以内的加减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购物过程,引导学生用加减法计算钱数。
呈现10以内的加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买铅笔》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买铅笔》一课,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体验等活动,感受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买铅笔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人民币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还不全面。
学生在课堂上可以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此外,学生在这一阶段好奇心强,乐于参与各种活动,教师应抓住这一特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人民币,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认识人民币,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
2.难点: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人民币的认识和简单计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人民币模型、铅笔、计算器等。
2.学具:学生每人一份人民币模型、铅笔、计算器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等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创设一个学生去文具店买铅笔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文具店里的物品和价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人民币模型,引导学生认识人民币,了解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然后,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计算,例如:3元+2元=5元,4元-1元=3元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模拟买铅笔的情境,运用人民币进行计算。
北师大版一年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1《买铅笔》一. 教材分析《买铅笔》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情景对话,让学生在购买铅笔的过程中自然地接触到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学校生活和学习环境还不太适应。
他们在数数、识数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但加减法的概念和实际应用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难点:理解加减法的实际意义,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自然地接触到数学知识。
2.游戏教学法:设计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4.激励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购买铅笔的情境。
2.铅笔和练习册: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3.奖励物品:用于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小明的故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关注数学知识。
例如: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3支铅笔,每支铅笔2元,他还需要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购买铅笔的情境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数学信息。
例如:有几支铅笔?每支铅笔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模拟购买铅笔的过程。
学生轮流扮演售货员和顾客,运用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交易。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有关购买铅笔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买铅笔》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买铅笔》这一节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字的读写和基本的加减法运算。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即通过加减法运算来计算购买铅笔的数量和总价。
教材通过生动的插图和情境,引导学生参与进来,主动探究和发现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和参与实践活动。
他们对数字和简单的运算已经有所了解,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不够。
在《买铅笔》这一节的学习中,学生需要将已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情境中,通过计算来解决问题。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理解买铅笔的情境,通过实际操作和计算,解决购买铅笔的数量和总价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理解买铅笔的情境,通过加减法运算计算购买铅笔的数量和总价。
2.难点:学生能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运算解决购买铅笔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铅笔、纸币、计算器等。
2.教学课件:教材配套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铅笔店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铅笔的种类和价格。
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呈现一个购买铅笔的情境。
情境中有一个铅笔架,上面有不同种类的铅笔,每种铅笔旁边都有价格标签。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买铅笔北师大版 (1)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买铅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6页,主题是“买铅笔”。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境来学习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概念。
2. 学生能够运用数数、画线段等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3. 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和“”符号表示加减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和“”符号。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情境,运用数数、画线段等方法解决100以内数的加减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a. 老师拿出一支铅笔,问:“我再买一支铅笔,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数一数老师手中的铅笔,得出答案。
2. 讲解:a. 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两支铅笔,问:“如果我又买了一支铅笔,我一共有几支铅笔呢?”引导学生思考和回答。
b. 学生通过数数黑板上的铅笔,得出答案。
3. 练习:a. 老师给出一些实际情境,让学生运用数数、画线段等方法解决加减法问题。
b.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黑板上画出两支铅笔,用“+”符号连接,表示加法。
2. 黑板上画出三支铅笔,用“”符号连接,表示减法。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妈妈又给了他3个苹果,小明一共有几个苹果?答案:小明一共有8个苹果。
2. 题目:小明有8个苹果,他吃掉了3个苹果,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5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他们在实际情境中能够运用数数、画线段等方法解决问题。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在运用“+”和“”符号时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重点辅导。
拓展延伸:我们可以让学生们回家后,找一些实际情境,运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增强他们对加减法的应用能力。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买铅笔|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买铅笔|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一单元第1课:买铅笔。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购买铅笔的活动,学习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主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进行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并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铅笔、橡皮等。
2. 学具:学生练习本、铅笔、橡皮、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带领学生模拟购买铅笔的情景,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 讲解知识点:教师讲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3.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买铅笔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加减法知识进行解答,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买铅笔+5 3 2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明买了3支铅笔,又买了2支铅笔,一共买了多少支铅笔?答案:一共买了5支铅笔。
2. 作业题目:小红买了4支铅笔,又卖掉了2支铅笔,还剩下多少支铅笔?答案:小红还剩下2支铅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模拟购买铅笔的情景,让学生学习并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加减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解决能力还不够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拓展延伸: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的一些加减法问题,如购物、做饭等,并尝试用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买铅笔》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买铅笔》是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加法和减法》中的一个教学案例。
本节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购物场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意义,学会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购物场景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能够认识货币,了解货币的兑换关系。
但是,他们对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学习能力有高有低,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能够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让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抽象概念,并将之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购物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和理解加减法。
2.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加减法。
3.分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铅笔和玩具货币,用于模拟购物场景。
2.准备一些加减法的练习题,用于课后巩固。
3.准备一些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铅笔和玩具货币,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有2元钱,你最多可以买几支铅笔?让学生初步接触加减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个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小明有3元钱,他想买4支铅笔,他还需要多少钱?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和意义。
一年级下数学教案-买铅笔-北师大版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能够正确使用元角分的概念,并能将钱数用元角分表示出来。
2.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操作,计算出买一定数量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3.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购物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1.让学生正确理解元角分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购买铅笔所需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学会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元角分的概念,以及如何将钱数用元角分表示。
2.让学生如何正确进行加减操作,将铅笔的数量和价格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复印一些商品标签,让学生观察并学习。
2.准备一些铅笔,让学生实际操作。
3.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教师问学生:“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 学生回答:“要学习如何买铅笔。
”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描述一下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点,或者在生活中用到这个知识点的场景。
第二步:讲解元角分的概念教师通过一些示例(如购买零食、支付餐费等场景)来让学生学习钱数怎样用元(圆)角分表示出来,以及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
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一些具体的钱数,强化概念的学习。
第三步:介绍购买铅笔的知识教师介绍一些购买铅笔相关的知识,如铅笔的分类、包装等。
然后,让学生看一些铅笔的包装,了解不同包装的数量和价格。
让学生分析一下,什么样的铅笔最划算。
第四步:计算铅笔的价格根据学生的分析和经验,选择一种较为划算的铅笔包装,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买一定数量的铅笔需要多少钱。
然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每个学生都需要多少个铅笔,以及要花多少钱。
第五步:练习教师发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在训练中,可以适时地加入一些实用的场景或问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课堂延伸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一些游戏和趣味活动,如让学生买小食品或者做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来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同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拓展教学内容,如购买其他物品,并引导学生学会更加高效地使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