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 格式:ppt
- 大小:814.12 KB
- 文档页数:39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1课时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湘教版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的课标要求是“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从教材内容来看,本节主要包括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及影响地面辐射的因素。
教材中文字较少,图表较多,对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并且适当补充概括性的文字内容,适当开展合作探究活动,将教学内容与自然现象相结合,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看图说明大气的垂直分层结构及各层的温度、大气运动变化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3.运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效应解释常见的生活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够看着表格,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比较说出不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反射及散射。
2.能够画出简图说明大气的整个受热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大气与人类活动的密切性,增强学生的大气环保的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教学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示意图说明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展示西安市近一周的天气状况图片(沙尘天气、阴天和晴天)从图片及生活感受,大家可以看出天气状况是多变的,气温也随着天气而发生变化的,那么,天气和气温为什么会发生变化?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我们所处的大气环境。
二、新课讲授:师:我们大气层的厚度大约有2000——3000千米,从底部到顶部大气环境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学生:不是)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如何变化的呢?1.大气的垂直分层学生活动一:看图说话——大气的垂直分层观察课本43页图2-23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合作探究完成下列问题:大气在垂直方向上分为哪几层?平均高度为多少?随高度的上升各层的气温变化有何特点?大气运动和天气特点呢?(学生看图,同桌相互讨论,思考问题并完成下表。
第1课时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学习目标1.掌握大气的垂直分层,理解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2.掌握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知识导引一、大气的垂直分层1.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温度、密度和运动状况的差异。
2.垂直分层二、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1)选择性吸收: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光。
(2)散射和反射:散射主要改变太阳光线的方向;云层或尘埃能反射太阳光线,云层越厚,对太阳辐射反射越强。
2.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1)地面辐射:如图中的B ,从波长看,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增温的直接能量来源。
(2)大气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能量,即为大气辐射。
(3)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如图中的C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云量越大,大气逆辐射越强。
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其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反之,物体温度越低,其辐射能力越弱,辐射波长越长。
太阳表面温度高达6 000 K ,它的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可见光部分(0.4微米~0.76微米),故被称为短波辐射。
地面温度和大气温度比太阳温度低得多,其辐射的波长范围主要集中在3微米~120微米之间的红外波部分,因而被称为长波辐射。
3.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点拨: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三者的波长关系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探究点一 大气的垂直分层[核心归纳]1.大气的垂直分层地球大气从地面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主要特点及与人类关系如下表所示:(1)含义在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的一般情况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