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1.13 KB
- 文档页数:26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 1多种角度看自己 | 辽大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学生理解自我认知的多元性,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情感,提升自信心,增强自我认同感。
行为目标:培养学生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价能力,学会从多角度看待自己,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
教学内容一、导入(5分钟)1. 热身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画像”活动,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自己的自画像,并分享自己画中的特点。
2. 引出主题:通过“自我画像”活动,引导学生思考:我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我们的自我认知是否全面?二、正文(10分钟)1. 讲述故事:讲述一个关于多角度看待自己的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感受到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角度和侧面。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以及如何看待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3. 引导思考: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三、实践(10分钟)1. 自我评价:让学生写下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
2. 小组分享: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自我评价,并互相给予反馈。
四、总结(5分钟)1. 总结要点:强调多角度看待自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优点和不足,要学会全面、客观地评价自己。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今天的学习内容,并请家长给予反馈。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实践法、分享法教学工具白板、粉笔、纸张、彩色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述故事”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通过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多角度看待自己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以下对这一重点细节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
讲述故事环节的补充和说明故事作为一种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优质教案自然界奥秘>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第四章《自然界奥秘》中,深入探索自然界奇妙现象。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界基本构成,解生物多样性重要性,探讨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自然界基本构成,认识到自然规律对生物影响。
2. 培养学生保护生物多样性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激发对自然科学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自然界基本构成,生物多样性重要性,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影响。
难点:理解自然规律,并将其与人类生活实际相结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自然界美丽景色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魅力,提出问题:“自然界有哪些奥秘?我们如何去探索这些奥秘?”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自然界基本构成、生物多样性重要性以及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影响。
3. 随堂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自然规律,并讨论如何保护生物多样性。
4.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某一自然现象进行探讨,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5. 小组汇报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补充、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基本构成2. 生物多样性重要性3. 自然规律对人类生活影响4. 保护自然、珍惜资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自然界”为主题,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答案示例:我眼中自然界是一个神奇而美丽世界。
它拥有丰富生物资源,为我们提供生活所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不断加剧,生物多样性正受到严重威胁。
为保护大自然,我们应当从小事做起,如节约用水、减少污染等。
2. 课后拓展:让学生观察身边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对人类生活影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解自然界基本构成和生物多样性重要性,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的第四章“我的未来不是梦”,内容包括:第一节“梦想的意义”,第二节“确立个人目标”,第三节“实现梦想的途径”。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梦想的意义,认识到拥有梦想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确立个人目标,激发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动力。
3. 引导学生掌握实现梦想的途径,提高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梦想的意义、确立个人目标、实现梦想的途径。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梦想转化为具体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成功人士的照片,让学生猜测他们的职业和成就。
引导学生思考:他们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成功背后的秘密是什么?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梦想的意义,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梦想,并讨论拥有梦想的重要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下列练习:(1)列举三个你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分析他们取得成功的原因。
(2)简述梦想对你的意义。
4. 确立个人目标(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确立个人目标。
让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写下来,并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
5. 实现梦想的途径(10分钟)讲解实现梦想的途径,如:努力、坚持、学习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将如何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六、板书设计1. 梦想的意义2. 确立个人目标3. 实现梦想的途径努力坚持学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我的梦想之旅(1)请以“我的梦想之旅”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300字。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梦想的认识,以及如何实现自己的梦想。
答案:(1)作文示例:我的梦想之旅(2)对梦想的认识及实现途径示例:梦想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要实现梦想,要确立明确的目标,然后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
六年级下地方课人与自我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 培养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提高自我控制力。
3. 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4. 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我认知: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2. 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学会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和娱乐时间。
3. 自我控制:教育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理智、冷静地面对问题和困难。
4. 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提高团队意识。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运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提高,如能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点。
2. 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如能合理安排时间、制定计划并坚持执行。
3.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如遇到问题时能保持冷静、理智。
4. 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提高,如在小组活动中能积极参与、与他人合作。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优点。
2. 第二课时:学会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3. 第三课时:学会自我控制,教育学生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4. 第四课时:团队合作,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馈,对学生进行评价,总结教学成果。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学生通过绘画或文字描述的方式,创作自己的自画像,包括外貌特征、兴趣爱好、特长等。
学生互相展示自画像,并进行简要介绍。
2. 活动二:我的时间管理计划学生制定一个一周的时间管理计划,包括学习、生活和娱乐等方面。
学生分享自己的时间管理计划,并讨论如何提高效率。
七、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三:情绪管理游戏学生参与情绪管理游戏,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辽宁师范大学地方课六年级下册《人与自我》的第四章《我的未来不是梦》,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我、规划未来、实现梦想的步骤、时间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认知能力。
2. 帮助学生学会制定合理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未来,提高目标设定和规划能力。
3. 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意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未来,并付诸实践。
重点:自我认知、目标设定、时间管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学生用书、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引发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未来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自我,学会制定目标,规划未来。
3. 实践:让学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自我分析,制定短期和长期目标。
4. 举例:分享成功人士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努力实现梦想。
5. 课堂讨论:讨论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效率,让学生学会时间管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自我分析和时间规划练习。
六、板书设计1. 自我认知兴趣优点不足2. 目标设定短期目标长期目标3. 时间管理制定计划提高效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分析自己的兴趣、优点和不足,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并制定实现目标的时间表。
2. 答案: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完成作业,教师批改后给予反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梦想实现相关的书籍,参加实践活动,提高自身能力,为实现梦想奠定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自我认知的引导2. 目标设定的具体性3. 时间管理的实践操作4. 作业设计与反馈详细补充和说明:一、自我认知的引导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并确认自己的兴趣和优点。
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不足,培养自我改进的意识。
人与自我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我,包括自己的优点、缺点、兴趣爱好等,增强自我认知和自我接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自我,勇敢表达。
难点: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教学准备
白纸、彩笔。
四、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聊聊自己。
大家觉得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呀?
生 1:我觉得我很开朗。
生 2:我喜欢画画。
师:那大家有没有什么不太满意自己的地方呢?
生 3:我觉得我有时候太粗心了。
师:嗯,那大家想想,我们怎么能发扬自己的优点,改进不足呢?
(学生们思考并讨论)
师:现在呀,大家拿出纸和笔,把自己的优点、缺点还有想改进的地方都写下来或者画出来。
(学生们开始动手)
师:都写好画好了吧,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呀?
生 4:我写了我擅长跑步,缺点是有点胆小,我想以后多参加活动锻炼自己。
师:很棒呀,那其他同学呢?
……
师:同学们,了解自己很重要哦,我们要不断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好。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教学,学生们对自我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能勇敢表达自己。
但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不足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帮助他们树立更积极的自我认知。
今后教学中可以增加更多案例和互动环节。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1 多种角度看自己一、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了解“自我”概念。
2.了解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3.掌握自我认知的多角度理解方式。
1.2 技能目标1.培养自我观察、自我分析、自我认知的习惯。
2.能够理解自我认知的不同角度。
3.能够通过多种角度认知自我。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自我的关注和重视。
2.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进健康成长。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2.1 教学重点1.自我认知的不同角度及其重要性。
2.学习和掌握自我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2.2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自我认知的多种方法和技巧。
2.如何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地认知自我,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实践。
三、教学内容3.1 前置知识1.了解并明确教学目标。
2.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
3.2 课内活动及方法(1)引入环节通过看图说话、自由发挥、谈心等方式,向学生介绍“自我”的概念。
(2)知识讲解环节1.讲解自我认知的不同角度及其重要性。
2.利用故事、例子等方式,讲解自我认知方法和技巧。
(3)情境模拟环节1.设计情境,让学生充分体验各种认知自我的感觉和体验。
2.分角色或组合,让学生互相观察、分析、反馈,从不同角度看待“自我”。
(4)讨论交流环节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多方面思考和交流,加深对“自我”的理解和认识。
3.3 课后作业1.搜集自己生活中的“自我”素材,给自己分析。
2.回顾今天的学习,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认知自我。
四、教学策略4.1 问题导向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多问问题、思考问题,从而增强其自我认知能力。
4.2 体验式策略通过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体验来认识自我。
4.3 合作学习策略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提高自我认知水平。
五、教学资源5.1 教学用具1.PPT2.电脑、投影仪5.2 学习资源1.网络教学资源2.图书、视频等教学资源六、教学评价6.1 测评方式1.作业测评2.观察评价3.自评互评6.2 测评内容1.学生自我意识和认知能力的提高程度。
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多种角度看自己辽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多元性,明白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貌和特点。
2. 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观察和评价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认知。
3.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观。
教学内容:1. 自我认识的多元性:介绍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面貌和特点,每个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自己。
2. 自我评价的多个角度:讲解如何从自身、他人、环境等多个角度来评价自己,形成全面的自我认知。
3. 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育学生要正视自己的优点,同时也要接受自己的不足,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多元性,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观。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课堂活动道具。
2. 学具:笔记本、彩笔、自我评价表格。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实例,引起学生对自我认识的兴趣。
2. 讲解:详细介绍自我认识的多元性,以及如何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
3. 互动:进行一些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从不同角度看自己的感觉。
4. 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从不同角度评价自己的心得。
板书设计:1. 多种角度看自己2. 副自我认识的多元性,自我评价的多个角度,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3. 内容:包括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作业设计: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我认识的日记,要求从多个角度来描述自己。
2. 设计一个自我评价表格,要求学生填写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写出改进计划。
课后反思:1.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自我认识的多元性。
2.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评价自己。
3. 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此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六年级下册阶段,更好地理解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价值观。
1 多种角度看自己一、活动主题:自我(帮助学生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自我提升、自我成长的活动设计)二、设计背景:积极的自我意识是健康心理形成的重要基础,也是健康人格发展的必要因素。
五、六年级正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的又一个关键期,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特别要注意学生自我评价的不全面和不稳定性;帮助他们正视自己的学习生活现状、接纳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调查发现班级中许多学生正是因为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或自我评价过高,或自我评价过低,而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本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旨在通过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感悟,使其能够从多种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学会合理评价自己,进而努力积极悦纳自己。
三、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学生能够从多种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2、通过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合理评价自我,进而积极悦纳自我。
四、活动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看待自己,从而合理评价自我。
五、活动时间:30-40分钟六、活动准备:每人一张彩纸;笔;剪刀;课件;电脑七、活动过程:(一)暖身活动1、游戏“石头、剪刀、布”(1)出示“石头、剪刀、布”,说明游戏规则。
(2)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快速出手势,看谁反应快。
2、画画手形图(1)将自己的手压在纸上画出轮廓来,让学生画自己的手形。
(2)学生展示自己的手形图,启发学生:发现了什么?(二)主题活动1、心手相连看我“手”(1)教师引导:其实,这双手就可以代表我们自己,借助这双手我们还可能认识自己。
瞧,五个手指各有长短,就像我们人一样。
大拇指用处最大,做任何事情都少不了它,于是,它代表我们突出的特点;食指是主要劳动者,关灯按钮点击都少不了它,所以,它代表自己的优点;中指最长,所以象征着我们的特长、爱好;无名指看似不起眼,却最重要,五个手指中唯一连通心脏的血脉就在它身上,它意味着我们身上最宝贵的品质;至于小指,一般都是辅助功能,好比我们身上的不足。
(2)在刚才画的手形图中的每个手指上,写一写自己的各种特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