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基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及安全合理使用
- 格式:doc
- 大小:131.50 KB
- 文档页数:11
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丙硫氧嘧啶用于治疗成人甲状腺功能亢进,开始剂量一般为每天300mg,视病情轻重介于150~400mg,分次口服,一日最大量600mg。
抗甲状腺药物。
其作用机理是抑制甲状。
常见有头痛、眩晕、关节痛、唾液腺和淋巴结肿大以及胃肠道反响;也有皮疹、药热等过敏反响,有的皮疹可开展为剥落性皮炎。
目录1根本资料 2药理作用 3药物分析 4用法用量 5不良反响5.1 皮疹或皮肤瘙痒 5.2 血液系统异常 5.3 其他 6禁忌 7相互作用 8片剂制剂 8.1 介绍 8.2 动力学 8.3 适应症 8.4 不良反响 8.5 考前须知 8.6 相互作用 9ANVA1根本资料药物名称:丙硫氧嘧啶英文名称:Propylthiouracil丙硫氧嘧啶药物别名:丙基硫氧嘧啶英文别名:Procasil、Propacil、Propycil、Prothiucil、Thyracil、Tiotil 类别:西医药物 2药理作用抑制甲状腺激素合成: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所介导的酪氨酸碘化及偶联,使氧化碘不能结合到甲状腺球蛋白上。
抑制外周组织的T4转化外T3 免疫抑制作用3药物分析方法名称:丙硫氧嘧啶原料药—丙硫氧嘧啶的测定—中和滴定法。
应用范围:该方法采用滴定法测定丙硫氧嘧啶原料药中丙硫氧嘧啶的含量。
该方法适用于丙硫氧嘧啶原料药。
方法原理:供试品加氢氧化钠试液与水溶解,加酚酞指示液,滴加稀醋酸至红色消失,加二苯偕肼指示液,用硝酸汞滴定液滴定至溶液显淡紫堇色,根据滴定液使用量,计算丙硫氧嘧啶的含量。
试剂:1. 氢氧化钠试液 2. 稀醋酸3. 二苯偕肼指示液4.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5. 基准氯化钠仪器设备:试样制备:1. 氢氧化钠试液取氢氧化钠4.3g,加水使溶解成100mL。
2. 稀醋酸取冰醋酸60mL,加水稀释至1000mL。
3. 二苯偕肼指示液取二苯偕肼1g,加乙醇100mL使溶解。
4.硝酸汞滴定液〔0.05mol/L〕配制:取硝酸汞17.2g,加水400mL与硝酸5mL溶解后,滤过,再加水适量使成1000mL,摇匀。
丙基硫氧嘧啶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丙基硫氧嘧啶(PTU)是一种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常用于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
在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中,丙基硫氧嘧啶对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丙基硫氧嘧啶对妊娠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孕妇甲状腺功能及妊娠结局的影响进行探讨。
我们来了解一下甲状腺功能亢进在妊娠期的影响。
甲状腺功能亢进是指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激素,导致代谢率增加,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症状。
对于孕妇来说,甲状腺功能亢进可能会导致胎儿发育迟缓、早产、产后出血等并发症,甚至影响胎儿的智力和身体发育。
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需要及时治疗,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丙基硫氧嘧啶是目前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一线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它通过抑制甲状腺过氧化物酶和碘化酶的活性,降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作用。
在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中,丙基硫氧嘧啶的应用被认为是安全的,并且可以改善孕妇的甲状腺功能,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丙基硫氧嘧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和高剂量使用的情况下。
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皮疹、发热、肝功能异常等。
丙基硫氧嘧啶还存在一定的胎儿毒性和致畸作用,长期或高剂量使用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在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中,丙基硫氧嘧啶的使用需要谨慎,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和临床表现来决定使用的剂量和疗程。
除了丙基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外,其对甲状腺功能和妊娠结局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有研究表明,丙基硫氧嘧啶可以改善孕妇的甲状腺功能,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减少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不良影响。
一些研究也指出,丙基硫氧嘧啶的使用并不会增加妊娠并发症的风险,如早产、产后出血等。
对于妊娠期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的孕妇来说,丙基硫氧嘧啶的应用可以改善甲状腺功能,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丙基硫氧嘧啶的使用也需要考虑孕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丙硫氧嘧啶使用说明书一、产品简介丙硫氧嘧啶是一种具有抗癌作用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某些类型的癌症,如结直肠癌、胃癌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硫氧嘧啶的正确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能够安全、有效地使用该药物。
二、使用方法1. 用药剂型:丙硫氧嘧啶常见的药物剂型为片剂,每片含有500毫克的丙硫氧嘧啶。
可根据医生的建议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每日所需的剂量。
2. 用药时间:通常情况下,丙硫氧嘧啶的使用频率为每日两次,每次一片。
建议患者在饭前或饭后30分钟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3. 用药注意事项:a. 患者在用药前应咨询医生,并遵循医生的建议。
用药过程中,如遇病情变化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告知医生。
b. 如果患者出现严重的肝功能损害,应停止使用丙硫氧嘧啶。
用药期间应经常进行肝功能检查,以确保患者的肝脏状况。
c.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暴露于强光下,以减少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d. 丙硫氧嘧啶可能对造血系统产生影响,患者在用药期间需定期进行血常规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
e. 妊娠期、哺乳期妇女以及计划怀孕的女性应慎重使用该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三、不良反应丙硫氧嘧啶的使用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常见的包括:1. 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胃肠道不适。
2. 皮肤瘙痒、泛红、干燥等皮肤过敏反应。
3. 患者可能出现疲劳、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4. 可能导致输血细胞减少,引起贫血、白细胞减少等血液相关不良反应。
如出现上述或其他不适,患者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对症处理。
四、注意事项1.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遵循医嘱,按时、按量使用药物,不得随意更改剂量。
2. 丙硫氧嘧啶具有一定的毒性,应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以免误食。
3. 患者在用药期间应避免饮酒,以免加重肝功能损害。
4. 丙硫氧嘧啶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患者在用药前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5. 丙硫氧嘧啶应在阴凉干燥的地方保存,避免与湿度过高的环境接触,以免影响药物的效果。
丙硫氧嘧啶 (Buthionine Sulfoximine) 抗癌药物丙硫氧嘧啶 (Buthionine Sulfoximine) 抗癌药物丙硫氧嘧啶,也被称为BSO,是目前被广泛研究的一种抗癌药物。
它具有独特的作用机制,能够抑制细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酶(GSH),从而对肿瘤细胞产生毒性作用,进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丙硫氧嘧啶的药理学特性、研究进展以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
一、丙硫氧嘧啶的药理学特性丙硫氧嘧啶是一种γ-谷胱甘肽合成酶(γ-GCS)的抑制剂,γ-GCS 是细胞内合成谷胱甘肽(GSH)的关键酶。
GSH在细胞内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和解毒作用。
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γ-GCS的活性,降低了肿瘤细胞内GSH的含量,破坏了肿瘤细胞的红氧化平衡,进而诱导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二、丙硫氧嘧啶的研究进展丙硫氧嘧啶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已经在动物和体外实验中显示出很好的抗肿瘤活性。
研究发现,丙硫氧嘧啶能够增强其他化疗药物的疗效,提高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
此外,丙硫氧嘧啶还能够逆转多药耐药现象,增强肿瘤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使原本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的肿瘤重新对化疗药物产生敏感。
三、丙硫氧嘧啶在临床应用中的前景目前,丙硫氧嘧啶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但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结果。
丙硫氧嘧啶作为一种单独使用的化疗药物,已经在某些肿瘤的治疗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
此外,丙硫氧嘧啶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也被广泛研究,并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然而,由于丙硫氧嘧啶的毒副作用较大,临床应用仍存在一定的挑战。
总结丙硫氧嘧啶是一种具有潜在抗癌活性的药物,它通过抑制细胞内的γ-GCS活性,破坏了肿瘤细胞的红氧化平衡,诱导了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停滞。
尽管丙硫氧嘧啶在临床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但其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和与其他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前景使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
我们对丙硫氧嘧啶的研究既需要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也需要开展更多的临床研究,以期更好地发挥其抗癌作用,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选择。
丙硫氧嘧啶的功能主治介绍丙硫氧嘧啶(英文名:Thioguanine)是一种抗癌药物,属于嘧啶类化合物。
它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的化疗方案中。
丙硫氧嘧啶通过抑制DNA合成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来发挥其抗癌作用。
本文将介绍丙硫氧嘧啶的功能主治。
功能主治1. 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由骨髓异常增生引起的白血病,通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增高、贫血、出血和感染等症状。
丙硫氧嘧啶常用于AML的化疗方案中,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来治疗该疾病。
2. 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骨髓中幼稚的粒细胞异常增生的白血病,其特征是骨髓和外周血中粒细胞数量的持续增加。
丙硫氧嘧啶可以通过抑制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来治疗CML。
3. 治疗淋巴瘤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引起的恶性肿瘤,常见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丙硫氧嘧啶可以在淋巴瘤的化疗方案中使用,通过抑制恶性淋巴细胞的增殖来治疗该疾病。
4. 治疗其他恶性肿瘤丙硫氧嘧啶还可以用于治疗其他一些恶性肿瘤,如结直肠癌、胃癌、肾上腺皮质癌等。
它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来发挥治疗作用。
5. 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一种由移植物免疫细胞攻击宿主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丙硫氧嘧啶可以用于预防GVHD的发生,通过抑制移植物免疫细胞的活性来减轻GVHD的症状和严重程度。
用法和副作用•丙硫氧嘧啶一般是口服给药,必须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用药。
•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肝功能异常等,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常规和肝功能。
注意事项•使用丙硫氧嘧啶治疗期间,患者应接受定期的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以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孕妇、哺乳期妇女和计划怀孕的妇女应避免接触丙硫氧嘧啶。
•患者在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结论丙硫氧嘧啶作为一种抗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肿瘤活性。
抗甲状腺药物不良反应抗甲状腺药物(ATD)已经经历了 60 年的历程,目前仍然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尤其是治疗Graves 病的主要手段。
ATD 治疗由于其疗程长,不良反应多而备受学者们关注。
ATD 常用药物为丙基硫氧嘧啶(PTU)和甲巯咪唑(MMI)。
总的来说,ATD 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其临床不良反应亦较常见,一般程度较轻,如能及时停用 ATD 则能够自行恢复。
但 ATD 治疗中亦可出现少见、严重的副作用,可能存在潜在致命的危险,故需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一、肝脏的毒性作用ATD 引起的肝损害并不少见,但一般程度较轻,停用 ATD 后多能自行恢复。
MMI 引起的肝损害多与药物剂量相关,而PTU 则与剂量无明显相关关系肝损害可发生在服药的任何阶段,多见于用药后3 个月内,最早可在服药 1 天内发生,最长者在 1 年后发生。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女性多见。
ATD 引起致命性肝损伤或肝衰竭极少见,但却是治疗中具有潜在致命性的严重不良反应,其肝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 MMI。
PTU 诱发的肝炎或肝衰竭没有剂量依赖关系,平均剂量为426 mg/d,平均治疗时间为 3.6 个月。
其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机体的异质性反应有关。
他巴唑与 PTU 引起的潜在的致命性肝细胞损害显著不同,他巴唑通常造成胆汁淤积性肝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致命性肝炎、肝衰竭的文献报道。
亚临床肝损害时患者多无相应症状,仅有肝功能轻度异常,持续时间较短,一般不需停药,可减少剂量继续治疗,或加用保肝治疗,但要密切观察肝功能情况。
如果肝损害显著,则立即停药。
停药后多数患者肝功能有卑恢复。
显著肝损害发生率低,约为0.5%-l%,患者常有相应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右上腹痛伴黄疸等。
实验室检查肝功能持续明显异常,多为进行性加重,需要立即停药并保肝治疗。
少数患者可能由于停药太晚或肝损害过重,停药后病情仍持续进展,最终死于肝衰竭。
二、对血液系统的毒性作用ATD 可以导致对血液系统的损伤和毒性作用,包括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不良反应临床对比摘要】目的:对比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性。
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经我院确诊并采取治疗的7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采用单盲、随机方法将其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包含39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予甲巯咪唑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丙硫氧嘧啶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用药安全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白细胞减少(17.75%)、红细胞减少(7.69%)、血细胞减少(30.77%)发生率均较观察组明显增加,经分析差异显著(P<0.05)。
观察组患者肝功能异常ALP(0.00%)、ALT(2.56%)、TBIL(0.00%)、DBIL(0.00%)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
结论: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相比更易引发血细胞减少,但引发肝功能损伤的风险大大低于丙硫氧嘧啶,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用药。
【关键词】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甲亢;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5-0041-0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指由甲状腺本身或甲状腺以外的各种原因而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1-2]。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甲亢,其中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是最为常用的抗甲状腺疾病药物,二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已经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3-4]。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甲亢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予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旨在探讨两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以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期间经我院确诊并采取治疗的78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且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确诊。
排除严重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甲状腺Ⅱ度以上肿大者;对抗甲状腺药物有过敏反应者;治疗前1周曾服用其他药物或含碘食物者。
丙硫氧嘧啶的功能主治简介丙硫氧嘧啶是一种抗肿瘤药物,常用于治疗多种恶性肿瘤。
它通过抑制DNA 合成和细胞分裂,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本文将介绍丙硫氧嘧啶的功能主治和一些注意事项。
功能主治丙硫氧嘧啶主要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结直肠癌:丙硫氧嘧啶可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化疗药物使用。
它通过阻断DNA合成,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和增殖,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2.胃癌:丙硫氧嘧啶可作为胃癌的辅助化疗药物使用。
它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干扰细胞分裂,从而降低胃癌的复发风险。
3.卵巢癌:丙硫氧嘧啶可用于卵巢癌的治疗,尤其适用于晚期卵巢癌患者。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诱导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卵巢癌的生长和扩散。
4.乳腺癌:丙硫氧嘧啶可作为乳腺癌的一种化疗药物使用。
它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DNA合成,抑制细胞增殖,从而减少乳腺癌的复发和转移。
5.肺癌:丙硫氧嘧啶在肺癌的治疗中也起到一定作用。
它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合成,减少细胞分裂,从而控制肺癌的生长和扩散。
注意事项在使用丙硫氧嘧啶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丙硫氧嘧啶通常以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遵循正确的使用剂量和频率。
•丙硫氧嘧啶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腹泻、脱发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请立即告知医生。
•在使用丙硫氧嘧啶期间,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以监测药物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对于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存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重使用丙硫氧嘧啶。
•在使用丙硫氧嘧啶期间,应避免接种活疫苗。
•对于过敏史患者,如对丙硫氧嘧啶或其成分过敏,应禁用此药物。
•在使用丙硫氧嘧啶期间,应避免同时使用其他药物,以免影响疗效或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一定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结论丙硫氧嘧啶是一种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可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
在使用丙硫氧嘧啶时,需要注意事项,并及时告知医生有关病情和用药情况。
通过正确使用丙硫氧嘧啶,可以有效控制疾病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丙基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及药学监护点刘敏张瑞麟周敏李忠东*(空军总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142)摘要目的:分析丙基硫氧嘧啶的不良反应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使用丙基硫氧嘧啶提供参考。
方法:以“propylthiouracil and side effects”和“丙基硫氧嘧啶”为检索词检索Medline和CNKI,将所查阅文献分析统计。
结果:丙基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有上升趋势,除之前被大家所熟知的血液系统和肝脏损害外,又有更为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 ANCA)阳性小血管炎被报道。
但早期发现及时停药,根据患者病情给与相应治疗,患者转归较好。
结论:提高大家对丙基硫氧嘧啶不良反应的认识有助于该药的安全使用。
The adverse reactions and key points of phamaceutical care ofpropylthiouracilLiu min, Zhang Rui-lin, Zhou min, Li Zhong-dong (Dep. of Pharmacy, General hospital of Air Force, Beijing 100142)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regularity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ropylthiouracil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it’s clinical safety utilization. Methods:To retrieve Pubmed and CNKI respectively by means of keywords“side effects” and ( or ) “propylthiouracil”, then analyze the literatures. Results: Except hematological system injury we are familiar with, more severe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positive vasculitis(ANCA) were reported, cases of which tended to ascend. If early detection and drug withdrawal promptly, corresponding therapy was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 kind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patient would get a good outcome. Conclusion: To improve the realization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propylthiouracil will be helpful to clinical safety utilization of propylthiouracil.Keywords: propylthiouracil; adverse reactions; safety utilization丙基硫氧嘧啶是一个硫脲类衍生物,被广泛的用于治疗甲亢。
尽管它相对安全,但自从1947年上市以来,已经有几类相对严重,威胁生命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如肝脏毒性、血液系统毒性、免疫系统毒性,尤其是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utoantibody ANCA)阳性小血管炎,近年报道逐渐增加,引起大家的关注。
我们就丙基硫氧嘧啶查阅了大量文献,并加以分析,发现一些不良反应的发生规律,现报告如下,希望能给医生和药师提供参考。
1、方法以“propylthiouracil and “side effects”和“丙基硫氧嘧啶”为关键词查阅Medline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1994-2008),共检索到英文文献532篇,中文文献98篇,逐篇阅读摘要,对其中完整的患者病历资料按照年龄、性别、国籍、服用剂量、合并用药、原患疾病、不良反应潜伏时间、损害器官、临床症状、治疗、转归逐一记录,并将结果进行分析,提出针对使用丙基硫氧嘧啶的患者的药学监护要点。
2、结果2.1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最小8岁[1]、最大82岁[2],19岁至44岁组所占比例最高,为40.6%。
这可能与甲亢的流行病学特点有关,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从新生儿时期到老年人均可能患甲亢,而最多见于青年及中年的女性。
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分布的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丙基硫氧嘧啶不良反应年龄分布表年龄例数构成比(%)<18 26 12.019~44 88 40.645~59 31 14.360~74 15 6.9>75 2 0.9 年龄不详55 25.3合计217 1002.2 不良反应类别及构成比在各类不良反应中,ANCA阳性小血管炎报道例数最多,占48.5%。
这可能因为ANCA 阳性小血管炎是近年来发现的丙基硫氧嘧啶的严重不良反应,人们对它的认识逐渐深入所致。
各类不良反应的构成比详见表2。
表2不良反应类别及构成比不良反应例数构成比(%)肝脏163 28.8 血液系统77 13.6 ANCA阳性小血管炎274 48.5其他51 9.02合计565* 100* 所检索的不良反应文献除了以病例报告形式报道的217例之外还有队列研究和前瞻性研究,因此总的不良反应数为565例。
2.3服用剂量及不良反应潜伏期服用最小剂量25mg/日,最大剂量1600mg/日,122例患者使用该药品常规剂量时(100-400mg/日)发生了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潜伏期最短服用药后1h[3],最长为间断服用药物17年[4]。
但不同系统不良反应的潜伏期不尽相同(如表3),从中可提示服用丙基硫氧嘧啶的整个过程都应纳入药师监护过程,但每个阶段关注的重点不同。
表3 各类不良反应的潜伏期不良反应名称潜伏期最早最晚大多数情况血液系统损害—持续使用该药6年时[5]使用药物2-4周内或在再次使用药物一周内肝脏损害使用药物一天后[6]服用药物2年后[7]服药后半年内ANCA阳性小血管炎使用药物后17天间断服用17年后服用药物一年以上2.4不良反应及表现2.4.1血液系统损害这是丙基硫氧嘧啶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也被大家所熟知,因此对该不良反应认识较为深刻。
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缺乏,临床表现为继发感染发热、咽痛。
也有极为罕见的不良反应被报道,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8-9],从其使用至今,也只有几例报道,但因为危及生命,也应引起重视。
2.4.2肝脏损害其中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急性肝衰等多发生在国外,尤其是美国。
特点为起病急骤,预后较差,且大部分需进行肝脏移植,共有六例死亡病例报告[10-16]。
肝活检通常为肝细胞坏死。
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胀痛、黄疸等。
2.4.3 ANCA阳性小血管炎 122例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和队列研究所提及的152例,共报道274例,该不良反应最早由荷兰的Dolman在1993年提出[17],引起大家的重视,后续报道逐渐增多,截至目前我国共报道118例,日本38例、其他亚洲国家6例,共占该类不良反应文献报道总例数的59.1%。
有学者认为该不良反应在亚洲国家高发有其遗传易感性,认为携带有HLA-DR基因的人易患此病[18]。
早期由于对该不良反应的的认识有限,大多数患者的病情都被延误[19-20],临床表现较重。
ANCA阳性小血管炎通常表现为全身多系统损害,易被当作其他疾病治疗,未及时停药,会造成严重后果[21]。
1993年之前曾有一些报道认为丙基硫氧嘧啶可引起药物性狼疮,全身多系统损害,但文章中并未提及血清学ANCA检测结果,有些学者认为这是当时对ANCA阳性小血管炎没有深入认识所致,可能也是小血管炎[22]。
ANCA阳性小血管炎不良反应特点集中体现为对皮肤、肺、肾脏、关节等多器官及系统的损害,有时甚至伴发心血管系统的损害。
各系统不良反应及表现可见表4表4 ANCA阳性小血管炎损害的系统及表现损害的系统或器官不良反应表现红斑疹、荨麻疹、紫癜、坏疽性脓皮病、脉管炎、下肢皮下结节、出皮肤血性大疱、坏死性溃疡咳嗽、咳痰、咯血、胸闷、呼吸困难、口唇紫绀、低氧血症,影像学呼吸系统上表现为弥漫性肺泡出血、间质性肺炎肾蛋白尿、血尿、镜下血尿。
肾活检结果通常表现为:局灶性坏死性肾小球肾炎、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等骨骼肌肉系统肌痛、游走性关节痛、多发软骨炎五官视力下降、结膜炎、角膜下脓疱病、结膜充血、鼻衄、鼻中隔坏死、感音神经性听觉丧失、口腔溃疡、听力下降等心血管系统心包炎、心肌炎2.4.4其他不良反应其他一些不良反应有呼吸系统损害,表现为流感样症状、胸痛、进行性呼吸困难,影像学检查示肺泡出血,或是胸腔积液[23],但ANCA检测结果为阴性。
严重的皮肤及附属器官损害9例,表现为红斑疹、荨麻疹、紫癜、坏疽性脓皮病、脉管炎、下肢皮下结节、出血性大疱、坏死性溃疡。
部分皮肤活检示白细胞碎裂型血管炎,但这几例报道均未提及患者的血清学检测指标,因此还不可直接判断为ANCA阳性小血管炎。
还有罕见的皮肤不良反应为指甲苔藓样皮疹。
[24]2.5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和特点2.5.1 PTU引起肝损伤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目前认为可能与机体的特异性体质反应有关 ,免疫介导的肝细胞损伤或变态反应有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25]。
也有人认为丙基硫氧嘧啶在体内形成的活性代谢产物具有肝细胞毒性 ,引起肝小叶中心坏死[26]2.5.2 PTU引起粒细胞缺乏的机制不甚明了。
通常认为是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直接毒性 ,抑制和干扰粒细胞核酸的合成 ,影响了细胞的代谢及有丝分裂。
但目前更多的学者认为是机体的免疫反应所致 ,药物作为一种半抗原进入机体 ,与粒细胞膜蛋白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成全抗原 ,并吸附于粒细胞表面 ,这些抗原就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粒细胞抗体 ,当重复使用此药时 ,便引起粒细胞的聚集、破坏 ,即谓之免疫性药物性粒细胞缺乏。
2.5.3 PTU产生的自身免疫的机制也不清楚。
PTU与一系列的风湿免疫紊乱性疾病,包括狼疮、血清疾病和血管炎尤其是ANCA阳性小血管炎相关[27]。
据报道,只有20%的ANCA阳性患者最终产生临床症状。
使用PTU的年龄以及持续时间影响ANCA阳性的发生发展[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