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48.26 KB
- 文档页数:3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注意事项家庭护理1.休息一般病人可适当活动,过度限制身体能促进病人继发感染和骨质疏松,但绝不可剧烈活动,应避免负载过重,防止跌、碰伤,视具体情况使用腰围、夹板,但要防止由此引起血液循环不良。
如病人因久病消耗,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易发生合并症时,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有骨质破坏时,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止引起病理性骨折。
2.为防止病理性骨折应给病人睡硬板床,忌用弹性床。
保持病人有舒适的卧位,避免受伤,特别是坠床受伤。
3.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给予低钠、低蛋白或麦淀粉饮食,以减轻肾脏负担。
如有高尿酸血症及高钙血症时,应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以预防或减轻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
4.对肢体活动不便的老年卧床病人,应定时协助翻身,动作要轻柔,以免造成骨折。
受压处皮肤应给予温热毛巾按摩或理疗,保持床铺干燥平整,防止褥疮发生。
5.口腔护理肾功能损害的病人,因代谢物积累过多,部分废物进呼吸道排出而产生口臭,影响病人食欲,应做好口腔护理,并给予0.05%洗必泰液和4%碳酸氢钠液交替漱口,预防细菌和真菌感染。
6.疼痛护理随着病情进展,骨痛症状难以缓解,骨痛程度轻重不一,主要发生于富含红骨髓的骨骼,如肋骨、胸骨等。
神经根可因受压而出现神经痛。
要关心体贴病人,尽量减轻病人痛苦。
尤其对病人因身体活动时引起的疼痛,应密切观察,细心护理。
按医嘱给予适量的镇静止痛药,必要时可给予杜冷丁、吗啡等镇痛药。
也可进行局部放射治疗,以减轻症状。
神经性疼痛的病人可给予相应的局部封闭或理疗。
7.贫血护理观察贫血的症状和判断贫血程度,给予相应的护理。
8.预防感染本病以呼吸道感染和肺炎为多见,其次是泌尿道感染,故应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温湿度适宜,避免受凉和防止交叉感染,协助病人经常更换体位,及时排痰;鼓励水化利尿。
9.化疗护理化疗期间病人应多饮水,每日入液量不少于3000ml,并碱化尿液,准确记录液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护理及健康教育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恶性浆细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又称骨髓瘤、浆细胞骨髓瘤或Kahler病。
多发性骨髓瘤的特征是单克隆浆细胞恶性增殖并分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恶性浆细胞无节制地增生、广泛浸润和大量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的出现及沉积,正常多克隆浆细胞增生和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受到抑制,从而引起广泛骨质破坏、反复感染、贫血、高钙血症、高黏滞综合征、肾功能不全等一系列临床表现并导致不良后果。
一、临床表现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有时患者的首发症状并不引人直接考虑到本病的可能,若不警惕本病并作进一步检查,则易发生误诊或漏诊。
(1)骨痛。
是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
疼痛程度轻重不一,早期常是轻度的、暂时的,随着病程进展可以变得持续而严重。
疼痛剧烈或突然加剧,常提示发生了病理性骨折。
除骨痛、病理骨折外,还可出现骨骼肿物,瘤细胞自骨髓向外浸润,侵及骨皮质、骨膜及邻近组织,形成肿块。
在多发性骨髓瘤中,这种骨骼肿块常为多发性,常见部位是胸肋骨、锁骨、头颅骨、鼻骨、下颌骨及其他部位。
(2)贫血及出血倾向。
是本病另一常见临床表现。
造成贫血的主要原因是骨髓中瘤细胞恶性增生、浸润,排挤了造血组织,影响了造血功能。
此外,肾功能不全、反复感染、营养不良等因素也会造成或加重贫血。
出血倾向在本病中也不少见。
出血程度一般不严重,多表现为黏膜渗血和皮肤紫瘢,常见部位为鼻腔、牙龈、皮肤,晚期可能发生内脏出血及颅内出血。
(3)反复感染。
本病患者易发生感染,尤以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见,其次是泌尿系感染和败血症。
病毒感染中以带状疱疹、周身性水痘为多见。
对晚期MM患者而言,感染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
(4)肾脏损害。
是本病比较常见而又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由于异常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过量生成和重链与轻链的合成失去平衡,过多的轻链生成,相对分子质量仅有23000的轻链可自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重吸收,过多的轻链重吸收造成肾小管损害。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骨髓中有大量的异常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克隆性增生,引起广泛溶骨性骨骼破坏、骨质疏松,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M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制,尿中出现本周蛋白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相关脏器与组织的损伤。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骨痛、贫血、肾功能不全、感染和高钙血症等。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病人,以老年人较为多见,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增加,60-70岁达到发病高峰,40岁以下则少见,中位年龄约为65岁,男女比例约为3:2,生存期从几个月到10年以上其发病人数占恶性肿瘤的1%,占血液恶性肿瘤的10%-15%,已成为第二大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近年来,随着人口的老龄化,MM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按内科及血液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二)护理评估1.身体评估:(1)评估生命体征及神志。
(2)评估全身营养状况。
(3)评估全身骨骼情况骨骼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止痛措施情况,有无骨折情况。
(4)评估髓外浸润情况有无肝脾淋巴结及肾脏肿大;神经压迫症状,肢体感觉、运动情况。
(5)评估感染情况评估呼吸频率节律、深浅度,咳嗽咳痰情况;有无尿频、尿急、尿痛;有无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等。
(6)评估高黏滞综合征表现有无血液黏滞性过高引起血流缓慢、组织淤血和缺氧的症状如头昏、眼花、耳鸣、意识障碍、手指麻木;有无心力衰竭、呼吸困难等情况。
(7)有无出血倾向、有无鼻、牙龈出血、皮肤紫癜及内脏出血情况。
(8)有无压疮及大小便情况,有无水肿,24小时尿量、进出量。
(9)评估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套、血清蛋白电沫、免疫球蛋白测定、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肌酐清除率、本周氏蛋白、凝血功能、骨髓穿刺、活检、全身骨骼翼片胸片、心电图、BUS、CT、磁共振等。
2.心理社会方面:病人对自己所患疾病的了解程度及其心理承受能力,以往的住院经验,所获得的心理支持;家庭成员及亲友对疾病的认识,对病人的态度;家庭应对能力,以及家庭经济情况,有无医疗保障等。
骨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方法。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
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70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治愈,术后3周可辅助行走。
结论:重视骨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及康复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骶骨肿瘤围手术期护理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502【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310-01骨肿瘤是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的肿瘤。
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
恶性骨肿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从体内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为继发性恶性骨肿瘤[1]。
通过对骨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的护理,以保证手术的效果及降低术后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的70例骨肿瘤患者,对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70例患者系我院2011年5月~2013年7月收治,均通过X 线、CT、关节穿刺检查诊断为骨肿瘤。
其中男36例,女34例,年龄8~65岁,平均年龄40.3岁。
患者早期均有肿胀及疼痛表现,骨肿瘤后期由于肿瘤的消耗、毒素的刺激和痛苦的折磨,可出现一系列全身症状,如失眠、烦躁、食欲不振、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进行性消瘦、贫血、恶病质等。
70例患者中39例合并糖尿病,30例患者合并高血压,37例合并冠心病。
1.2 护理方法。
1.2.1 一般护理。
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避免劳累。
给予心理支持,稳定情绪,帮助患者克服焦虑、恐惧、悲观等不良心理反应;向患者充分说明治疗的必要性和可能的反应,使其心理有所准备。
防外伤,局部相对制动,避免挤压、撞击等,以免发生病理性骨折,禁止划破患部皮肤,以免引起感染。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
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增殖,引起骨骼破坏,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
临床常见感染、高粘滞综合征、出血倾向、淀粉样变和雷诺现象。
【观察要点】
1、观察骨骼疼痛症状,评估活动能力。
2、观察病人高粘滞综合征,主要表现如头晕、眩晕、眼花、耳鸣、突发意识障碍等。
3、应用化疗时注意观察尿色、尿量等改变及药物的副作用。
4、观察是否有并发各种感染症状。
【护理措施】
1、卧硬板床休息,适当活动,勿用力过猛,避免发生病理性骨折。
2、饮食规律,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饮水预防高尿酸、高钙血症。
3、保持个人卫生,卧床病人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4、保持病室空气清新,房间定时消毒,减少探视人员,以免发生感染。
【健康教育】
1、定期到门诊复查血象、骨髓象,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2、合理休息,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劳累。
3、避免使用有抑制骨髓造血的药物,避免与放射性物质、化学药物接触。
4、注意保暖,预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如有发热应及时就诊。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常规【疾病概述】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克隆性增生的恶性肿瘤。
骨髓内有浆细胞(或称骨髓瘤细胞)的克隆性增殖,引起溶骨性骨骼破坏,血清中出现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正常的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合成受抑,尿内出现本周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
【护理问题】1.高热2.贫血3.出血4.感染5.疼痛6.截瘫7.知识缺乏【护理措施】(一)心理护理指导鼓励患者正确对待疾病,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休息及活动适当运动,避免外伤及活动不当引起病理性骨折及神经损伤,四肢发生骨折时需抬高患肢,妥善固定,病灶累及脊柱时卧硬板床,搬运及翻身时,需保持脊柱成一直线。
(三)饮食护理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化疗期间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少量多餐,注意饮食清洁卫生。
(四)药疗护理掌握化疗药物的剂量、方法、浓度、作用及副作用,注意用药前后的情况,准确控制和调节药物的浓度与使用速度。
(五)疼痛护理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2.遵医嘱使用止疼药、观察疗效及副作用。
(六)高热护理严格观察患者的体温变化,体温高热时给予药物降温以及物理降温,及时准确记录。
(七)做好出院指导按时服药,注意饮食,避免劳累,定期门诊复查等。
【健康教育】1.宣教正确服用药物的目的和方法。
2.指导康复功能锻炼。
3.指导出院患者学会自我观察、自我防护的知识、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坚持用药,定期强化治疗,巩固和维持疗效,定期复诊,病情变化应及时应诊。
多发性骨髓瘤护理常规
一.执行血液科一般护理常规及化疗期间护理常规。
二.病情观察
1.注意有无蛋白尿、管型尿、高钙血症和高尿酸血症等
肾功能损害,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骨痛的患者应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减轻和加重的
因素等,给予对症处理。
三.活动与休息
四.骨痛和病理性骨折的护理
1.卧床休息,减少活动,睡硬板床。
2.评估患者骨痛的程度和性质,采取减轻疼痛的方法如与患者
交谈分散注意力,给患者听舒缓的音乐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3.加强生活护理和皮肤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
1.
五.出院指导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防止感染。
2.指导患者睡硬板床,长期卧床者定时翻身。
3.鼓励患者多饮水,保持排尿通畅。
4.制定合理的活动计划,如打太极拳、散步等,避免剧烈用力
活动。
多发性骨髓瘤标准护理计划【优质推荐】多发性骨髓瘤是浆细胞异常增生的恶性肿瘤,骨髓内有异常浆细胞(或骨髓瘤细胞)的增殖,引起骨髓破坏,血清出现单克隆免球蛋白,尿内出现凝溶蛋白,最后导致贫血和肾功能损害。
病因尚未清楚,可能与慢性炎症、病毒、慢性变态反应、放射损伤以及致癌物质有关。
临床表现主要有骨痛、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导致截瘫、感染、高粘滞性综合征、出血倾向(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紫癜)、肾功能损害以及对细菌性感染易感性增高等。
化疗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同时配合干扰素应用,骨髓或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疼痛;②躯体移动障碍;③有感染的危险;④有损伤的危险;⑤排尿异常;⑥焦虑。
疼痛【相关因素】骨髓病变:浆细胞浸润骨骼和骨髓。
病理性骨折。
【主要表现】病人感腰骶部、胸廓和肢体骨游走性歇性骨痛,呈进行性加重。
呻吟叹气、愁眉苦脸、惊恐、强迫体位。
【护理目标】主诉疼痛减轻。
表现有舒适感。
【护理措施】关心、体贴、安慰、同情病人。
向病人解释疼痛的原因,减少其恐惧感。
卧床休息,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指导病人用止痛药,并密切观察止痛药物的止痛效果。
选用非药物性措施,使疼痛缓解:采用放松技术/分散病人注意力技术,从而转移病人对疼痛的注意力,并适当按摩病人病变部位,以降低肌肉张力,增加舒适。
给予病人舒适的体位。
各种治疗集中完成,以免影响病人休息,保证病人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减少噪音和活动。
【重点评价】疼痛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特点、持续时间。
引起疼痛加剧/缓解的因素。
二、躯体移动障碍【相关因素】骨质疏松。
胸腰椎破坏压缩,压迫脊髓导致瘫痪。
化疗后虚弱。
【主要表现】截瘫。
被动体位。
【护理目标】恢复活动状态。
无不活动的并发症,表现为皮肤完整,无血栓性静脉炎,排便正常。
【护理措施】卧床期间,协助病人洗漱、进食、大小便及个人卫生等。
卧床时协助病人每1-2h变换体位,保持病人肢体功能位,适当使用气圈、气垫等,每日用温水擦洗全身皮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护理常规【护理诊断/问题】1.疼痛2.躯体移动障碍3.有感染的危险4.焦虑5.潜在并发症:肾功能障碍【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以加强营养,提高机体抵抗力,化疗期间,鼓励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00OnII 以上,预防高尿酸症。
肾功能不全者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如瘦肉、牛奶、鱼虾等。
2.休息与运动卧床休息,睡硬板床,可在室内适当活动,病理性骨折者绝对卧床休息。
3,药物治疗的护理1)常用药物长春新碱、表阿霉素、地塞米松、万珂、反应停等。
2)遵守用药次序、时间、剂量,观察药物疗效。
3)化疗期间加强巡视,避免药物外渗。
4)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A.长春新碱观察有无手脚麻、木、针刺样疼痛等末梢神经炎的表现。
8.表阿霉素观察有无胸闷、心慌等心肌损害的表现,定时监测心率。
C.地塞米松监测血糖、血压的变化。
D.反应停餐后服用,观察有无便秘和腹泻等胃肠道功能紊乱的表现。
E.万珂观察有无腹泻和血小板降低等表现。
9.观察要点1)观察有无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
2)观察有无感染征象(详见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3)观察有无出血征象(详见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4)使用大剂量激素者,监测血糖的变化。
5)观察有无骨痛及病理性骨折。
10其他1)心理护理,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效果较好的病例,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预防骨折护理指导患者进行各项活动时均须缓慢,以防碰伤、跌倒。
睡硬板床,盖松软被,避免身体受压而导致骨折。
给患者进行各项操作时,注意用力强度及用力方向,以防骨折。
3)疼痛的护理A.非药物止痛如听音乐,看书等。
B.药物止痛根据患者疼痛的规律,选择最佳给药时间, 避免疼痛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