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学 人大教材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925.50 KB
- 文档页数:40
第一章思考题1.中西方审计有何异同?学习审计演进历史有何启示?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商品经济很不发达,在20世纪初期以前的历代王朝,皇家审计处于统治地位,毫无社会(民间)审计可言。
在西方,也是政府审计早于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但其民间审计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兴起得到了迅速发展,远早于中国。
学习中西方审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了解审计工作的实质和作用,对审计人员提高认识,开展审计工作具有以下几点重要的启示:首先,建立与维系受托经济责任关系是审计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及基础;其次,实行审计监督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再次,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健全完善审计规范,设立独立审计机构,配备称职审计人员,赋予审计监督权限,是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和有效实行审计监督的必备条件与前提;最后,适应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吸收外国审计有用的经验,不断完善本国的审计监督制度,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审计发展之路。
2.什么是审计?如何把握审计的实质和地位?审计是一项具有独立性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
它是由独立于被审计单位以外的专职机构和人员,接受委托或授权,根据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财政经济规章制度,运用专门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财务报表、其他经济资料以及它们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审核和检查,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根据审查结果出具报告书,以达到维护国家利益,维护财经纪律,维护被审计单位的合法权益,提供审计信息,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和加强宏观控制的目的。
从本质上说,审计是一种独立的经济监督活动。
在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除了审计监督,任何其他种类的经济监督都需要结合自身的业务进行,其监督职能都是从其管理职能中派生出来的附带职能,是为了执行具体业务而进行的监督,只有审计监督才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进行的独立经济监督。
此外,审计不仅是实现国家职能的重要保证,而且可以从宏观的角度对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金融等综合管理部门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也可以从微观的角度对各个单位及其治理层、管理层等诸多层级的经营管理行为实施检查,可以专门监督特定领域、项目中的具体经济业务,也可以普遍检查存在于生产、经营中的具体经济行为,在我国的经济监督体系中,审计是任何其他形式的经济监督不可替代的。
第八章内部控制及其测试与评价主要内容:1、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固有限制2、内部控制要素3、符合性测试与评价一、内部控制目标与要素l(一)内部控制定义与内部控制目标l 1.内部控制的定义l内部控制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合理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和效果以及对法律法规的遵守,由治理层、管理层和其他人员设计和执行的政策和程序。
l 2.有关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的保证l(1)在决策时人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l(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l(3)小型被审计单位拥有的员工通常较少,限制了其职责分离的程度,业主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可能性较大(二)内部控制要素l控制环境;l风险评估;l信息与沟通;l控制活动;l对控制的监督。
1、控制环境l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
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构成控制环境的下列要素:(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 (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 (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 (5)组织结构; (6)职权与责任的分配; (7)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
2、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l风险评估过程包括识别与财务报告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针对这些风险所采取的措施。
3、信息系统与沟通l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交易、事项和情况,对相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履行经营管理责任的程序和记录。
l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通常包括下列职能: (1)识别与记录所有的有效交易;(完整性) (2)及时、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作出恰当分类;(分类) (3)恰当计量交易,以便在财务报告中对交易的金额作出准确记录; (4)恰当确定交易生成的会计期间; (5)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交易。
(披露)l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沟通包括使员工了解各自在与财务报告有关的内部控制方面的角色和职责,员工之间的工作联系,以及向适当级别的管理层报告例外事项的方式。
审计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审计第八章课后习题答案第一题:1. 审计证据的特征有哪些?审计证据的特征包括充分性、适当性、可靠性和相关性。
- 充分性:审计证据必须足够充分,能够支持审计师对财务报表的结论。
审计师需要收集足够的证据来评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 适当性:审计证据必须适当,即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相适应。
审计师需要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来收集证据。
- 可靠性:审计证据必须可靠,即具有可信度和可验证性。
审计师需要评估证据的来源、性质和可靠性,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可靠性。
- 相关性:审计证据必须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目的相关。
审计师需要确保所收集的证据与审计目标和审计程序的要求相符。
第二题:2. 请说明以下审计程序的目的和适用范围:- 物理检查:通过检查实物、资产和文件等来确认其存在、完整性和准确性。
适用于需要确认实物存在和准确性的情况,如存货、固定资产等。
- 样本抽查:通过抽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来推断整体的情况。
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情况,如客户账户、销售记录等。
- 确权确认:确认客户的权益和负债,以验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
适用于需要确认客户权益和负债的情况,如股东权益、借款等。
- 询问与确认:通过与客户、管理层、员工和第三方进行沟通和确认,获取相关信息和证据。
适用于需要获取口头和书面确认的情况,如内部控制、合同约定等。
- 分析比较:通过对财务数据和业务活动进行分析和比较,来评估其合理性和一致性。
适用于需要评估财务数据和业务活动的情况,如财务比率分析、行业对比等。
第三题:3. 请说明以下审计程序的优缺点:- 物理检查:优点:直接观察实物,能够确认其存在和准确性,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缺点:耗时耗力,无法检查大规模数据,可能无法检查隐形的错误或问题。
- 样本抽查:优点:能够通过抽样来推断整体情况,节省时间和成本。
缺点:抽样可能存在偏差,无法保证抽样结果与整体情况完全一致。
- 确权确认:优点:能够确认客户的权益和负债,验证其准确性和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