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六大原则解读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0
名人采访技巧采访名人需要一定的技巧和准备工作,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名人采访技巧:1.提前准备:在采访前,做充分的准备工作。
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专业领域、成就和观点等,以便能够提出具有深度和洞察力的问题。
2.尊重和倾听:保持尊重和礼貌,尽量营造一个舒适的采访氛围。
倾听被采访者的回答,给予他们回应的时间和空间。
3.有针对性的问题:提出具体、有深度的问题有助于引导被采访者深入表达观点。
避免提出一般性的问题,而是关注于独特的或受众感兴趣的话题。
4.追问和探索:如果被采访者的回答中提到某个有趣的点,可以进一步追问和探索。
这可以帮助深入挖掘信息并获得更多见解。
5.尊重隐私和边界:尽管采访名人,但也要尊重他们的个人隐私和边界。
避免问及过于私人的问题或涉及敏感话题。
6.灵活性:在采访过程中要保持灵活性,根据被采访者的回答和反应做相应调整。
有时候会有意外的转折或新的问题突现,要能够应对并适时调整采访方向。
7.主动与被动角色的平衡:采访中,要准备好提问并引导对话,但也要尊重被采访者的权威和主动性。
找到平衡,让对话保持流畅和自然。
8.注意语言和情绪:采访时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和情绪表达,保持专业和客观。
避免过于主观或争论的措辞,以及不必要的情绪化。
9.多媒体资源利用: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可以提供更生动和丰富的采访内容。
合理利用相关资源可以更好地展示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故事。
10.后期编辑和准确性:在采访结束后,进行后期编辑和审查以确保准确性和逻辑性。
避免对被采访者的回答进行不必要的修改或歪曲。
这些技巧可以帮助你在采访名人时获得更好的结果,并产生有影响力和富有洞察力的采访内容。
记住,每次采访都是独特的,根据不同的被采访者和情境做适当的调整和灵活的应对。
人物新闻采访知识点总结在采访中,记者需要准备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和相关信息,以确保采访过程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进行人物新闻采访时需要注意的知识点总结:1. 了解采访对象的背景信息:在进行采访前,记者需要对采访对象进行背景调查,了解其基本信息、职业经历、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情况。
这样能够帮助记者更好地把握采访的焦点,提出更有针对性的问题,并避免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2. 提前准备采访提纲:在进行采访前,记者应该根据对采访对象的了解,提前准备好采访提纲,明确采访的目的和重点,确保采访过程中问题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 注意采访对象的言行举止: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需要对采访对象的言行举止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采访对象的情绪和态度,从而及时调整采访方法和应对策略,保证采访取得成功。
4. 善于倾听和引导:在采访中,记者应该保持良好的沟通技巧,善于倾听采访对象的发言,以便更全面、深入地了解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态度。
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对方回答自己所关心的问题,确保采访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5. 注意采访中的礼貌和尊重:在采访中,记者必须保持礼貌和尊重,不得对采访对象进行人身攻击或侮辱,尊重采访对象的隐私,以建立良好的采访关系,并促进采访的顺利进行。
6. 对采访信息进行核实和整理:在采访结束后,记者要对采访获得的信息进行核实和整理,确保采访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便于后续的新闻撰写和报道。
7. 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采访中,记者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灵活调整采访策略,以应对采访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进行人物新闻采访时需要注意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对记者们在进行人物采访时有所帮助。
人物访谈6大原则分类:人物访谈作者:总裁学习网点击量: 18时间:2013-04-15 简介:实录性人物访谈,始于1996年采访施蛰存、王元化、蔡尚思等著名学者,十一年来采访文化政要各类名人近百人,其中不少访谈发表后颇多好评,如关于袁庚、任仲夷、施蛰存、雷宇、牧惠、黎子流等的访谈,也有的引起风波,遭遇受访人强烈反弹。
何以我的人物访谈,不能像大陆有些记者学人的人物访谈风平浪静?这可能与我独特的人物访谈理念有关,我做人物访谈有6项原则。
1.访谈的目的不是为了美化、颂扬、讨好受访人,而是为了探求历史真相、追求人间真理,因此,访谈稿是在对历史负责的前提下尊重受访人,如遇与对历史负责有冲突之处,将不以受访人及其追随者满意为准,访谈稿将竭力为存历史真相而保留不利于受访人和采访者的原始材料(这一原则深受袁庚等智者的赞同,但遇到一些以为采访者必以受访人之是非为是非的人,就难免发生争执。
)2.为了切实“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凡访谈必公开录音、照相,甚至录像,据此整理出访谈稿,尽力原汁原味地保持受访人的回忆情节及语言风格。
我深信再好的记忆力,也顶不上录音机,包括受访人,事后也须以现场录音为准,而不能以受访人自居而随意否定现场录音——受访人可以事后改变意见,但不能否认曾有的现场录音之真实性。
3.依据国际新闻采访惯例,“新闻采访稿无须经受访人审阅,文责自负”,对于受访人没有要求事后须审阅的访谈稿,或本人没有承诺送受访人审查的访谈稿,一般不给受访人审读。
经验证明,访谈稿送受访人审订,虽可以避免极个别的词语误听误会,或进一步扩展意见之便,但却可能使受访人删除一些非常重要的历史真相和深刻而敏感的思想闪光。
因为再伟大的人在接受采访时,也总有一种趋利避讳美化自己宣扬自己的潜意识,这一“自我保护”在访谈时会因情绪高涨有所放松,情不自禁流露出许多常态下被掩饰的真情和潜意识,而到审稿时,则在高度“理性”下加倍强化“自我保护”,不惜删改一些真相真情真思想。
人物专访提问的七大技巧
1. 了解被访者的背景和专长:在进行人物专访之前,对被访者的个人经历、职业背景以及在相关领域的专长有一定的了解。
这样能够更好地引导对话并提出有深度和针对性的问题。
2. 提出开放性问题:尽量避免问一些只能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而是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被访者进行详细的陈述和阐述自己的观点。
3. 以故事的方式提问:人物专访中,可以通过提出关于被访者的成长经历、关键事件或转折点的问题,引导被访者进行具体描述,让采访内容更加贴近实际情况,更加生动有趣。
4. 深入追问:当被访者提及一些有趣或有争议的观点时,可以适时进行深入追问,要求对方进一步阐述和解释,以获取更多深入的信息和观点。
5. 启发性提问:通过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导被访者进行深入思考,从而促使其给出更加有深度和见解的回答。
6. 利用沉默:在被访者回答完一个问题后,可以暂时保持沉默,给予被访者思考和陈述的空间。
有时候,被访者会在这个时候主动补充一些重要信息或者深入展开回答。
7. 简明扼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复杂和难懂的词语或句子,而是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进行提问,使被访者能够清晰地理解问题的意思,有针对性地回答。
关于提问(提问技巧方面):1、提问的基础:问题选择:重点是:要兼顾双方在提问时兼顾双方,问受众想知道的问题。
记者在采访人物之前总要认真思考。
要站在读者的角度想,想读者想知道这个人物的什么,会对他的哪些感兴趣。
只有心中想着读者,读者才会喜欢看你写的文章。
同样,也要站在采访对象角度考虑:他想要告诉读者些什么,他有什么好的经验和闪光的东西对读者有启迪。
只有两方面都想到了,记者提的问题才会让双方都感兴趣。
还要注意保护采访对象的隐私,不要问粗俗、猎奇与主题无关的问题。
2、提问时的细节1、态度、口气记者提问态度要真诚、客观、不带个人倾向。
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问题,以免诱导或限制对方的回答。
提问多用探讨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审判的口气。
提问方式根据不同对象采用正问、反问、引导、激将等。
记者与采访对象打交道要时刻记着贫贱不欺、富贵不媚,提问语气要平和,话语要真诚,不能有训斥、嘲笑的成分。
提问语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长句、不用倒装句、不用否定语气提问、不用有歧义的话提问,在提问时不要生造词语、任意改用专用名词。
学会多用口语,长句分成短句来问。
2、提问的方式1、直接提问开门见山的直接提出自己的问题,这个无需多说。
2、追问追问是一种深入挖掘的提问方式。
追问有助于扩展采访对象的回答。
【追问的原则】1、要等对方把话说完,不能打断对方的谈话。
2、一个关键的问题搞不懂,记者可以停下采访,集中先把不懂的问题搞清楚,再继续采访,这样避免不停地追问,使谈话变得艰难或断断续续。
总结来说,追问的以不妨碍对方谈话为原则。
【追问什么?】1、新闻元素: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技术等。
2、细节:细节不等同于故事,它是故事中的场景、动作、语言、表情等诸要素。
3、故事:故事不是经历,不是履历表,是事件中参与的若干个人物。
4、对人物评价、观点、意见。
【为什么要追问?】采访对象往往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他所谈论的正是你认为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往往会说得比较简略,但是记者需要搞清那些确切的新闻要素,以及故事的细节——场景、动作、语言、表情等诸要素,以便向受众复现事物的原貌3、设疑(设问)记者故意隐蔽语言动机,借别人的话刺激采访对象,引出他急于“释疑”、解惑“的愿望。
人物访谈技巧
以下是一些人物访谈的技巧:
1. 充分准备:在进行人物访谈之前,充分了解被采访者的背景和相关信息,准备好相关问题,并确定采访的目的和重点。
2. 建立良好的关系:在访谈开始前,与被采访者建立良好的关系,让他们感到舒适和放松,以便更自然地交流。
3. 保持专注和倾听:在访谈过程中,保持专注和倾听,尊重被采访者的观点和意见,不要打断他们的发言。
4. 提问技巧:使用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对话,让被采访者有足够的空间表达自己的想法。
避免使用过于封闭或带有倾向性的问题。
5. 追问和深入探讨:对于重要的话题或观点,可以进行追问和深入探讨,以获取更详细和有价值的信息。
6. 注意时间和节奏:控制好访谈的时间和节奏,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获取到所需的信息,同时也要给被采访者足够的时间来表达。
7. 记录和整理:在访谈过程中,做好记录或录音,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在整理时,注意保留被采访者的原意和语气。
8. 感谢和跟进:在访谈结束后,向被采访者表示感谢,并在需要时与他们保持联系,以便在需要时进行后续的采访或咨询。
【转】人物专访之采访建议谈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
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是记者请新闻人物就专门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的一种方式,是记者带着目的对有关人士进行专门的采访。
是以记者同人物的谈话为主取得直接材料并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种特殊通讯。
它比一般报道要详细而生动。
专访中少不了采访对象、记者两个因素。
专访的特点在一个"专"字,重点是一个访。
人物专访既强调新闻性、政治性又要强调其可读性。
相对于其它新闻形式,人物专访可读性具有亲和力。
因此,为受众所喜闻乐见。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人们对其要求和关注程度高。
人物专访难写在于如何不流于平淡、所写人物有鲜明特点。
如果读者看完后能记住这个人物,并与其他人物区分开来,这就可以说是一篇成功的人物专访。
而鲜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动的细节都取决于采访的成功与否。
记者与被采访者的交谈沟通是最重要的一个途径。
采得好采得细,对人物就有较为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就能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从而发现人物的闪光点和与众不同之处,才能更加准确地提炼主题,让读者想看、爱看,觉得可信、可亲、可学。
采访失败,就是再精心运作,也写不好。
采访的好坏,记者提问的技巧尤为重要,问题提得好、提得准有助于打开采访对象的话匣子。
笔者认为目前记者在提问中容易出现以下几点不足:一是提问过大过空,让被采访者不知如何回答。
一些记者采访还是喜欢"你有什么感想"等"老三问"套话。
二是记者口头表达能力差,提问不能简明扼要。
采访原则▪在日常的报道中,快速的节奏如同切分音般把每天分开。
哪一天该完成什么,成为记者心中暗藏的节奏。
如果不能按时完成,就像一场踏错步点的舞蹈,一切全乱了。
而打乱这些节奏的因素有很多,比如找不到采访对象,不能高质量地完成采访的工作。
而这决定了一篇报道的品质。
▪其实,采访就是对人性的测试。
记者在和采访对象打交道的时候,考验的不仅是记者对行业的了解,对产业的观察,也考验记者对人性的洞察力。
人性的优点和缺陷,在一场采访中,就可以暴露无遗。
采访注定是一场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结束的战争,而记者要做的就是,打赢它。
一、怎样找到你的采访对象▪不断地被拒绝,不断地被延迟,总是找不到愿意说话的人,截稿的日期在一天天地逼近……在日常的报道中,记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这的确令人沮丧,因为新闻不能虚构,而等待又让人痛苦,那么怎样才能找到愿意说话的人,或者说找到让人不得不说话的理由?▪要回答这个问题,记者应该首先问自己,别人为什么要接受我的采访?其实这是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他为什么要接受采访?其二是,他为什么要接受本报或者该记者的采访。
▪对于第一个问题,可能有这么几种情况:一个公司的CEO可能会想宣传他的公司或者产品,或者想展示他作为商业精英的形象;也可能竞争的需要;还有,当一个事件发生时,记者已经掌握了相关的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又是对方需要了解的,这个时候,他可能就不得不说。
▪对于第二个问题,被采访对象可能会看重报纸的领导地位和影响力,也可能因为报纸这种影响力和风格让他反而会更谨慎;或者记者本身有一定的知名度,通过精心的准备,让被采访对象感觉到接受采访是值得的,而在采访完,他的话不会被歪曲或者误解。
采访前:精心准备,事半功倍▪ 1.这只是一些可能遇到的情况,最重要的是记者要掌握这个行业的基本情况和利益格局。
下面有一些采访前要做的工作:▪(1)熟悉和研究已(或将)发生事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2)查阅相关资料和专业知识,掌握采访对象所涉行业基本态势;▪(3)判断采访对象的利益格局与可能心态,寻找可能的介入角度和突破口;▪(4)有针对性地提出采访请求,或是有针对性地拟订采访提纲;▪(5)判断对方回应心态,调整自身姿态,努力促成采访;▪(6)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间、地点、方式;▪(7)检查有关物质准备情况,提前10分钟赶到约定地点。
人物访谈总结
人物访谈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行业领袖、成功人士等人的经验和见解,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下面是一些人物访谈总结的经验:
1. 充分准备:在进行人物访谈前,需要充分准备,了解被访谈者的背景、领域、成功经验等信息,以及准备好相关问题和话题。
同时,需要熟悉自己的议题和目标,以便更好地引导被访谈者的回答。
2. 关注重点:在人物访谈中,需要重点关注被访谈者的观点、经验和见解,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成功之道和成功经验。
同时,需要关注被访谈者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从而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3. 引导回答:在人物访谈中,需要善于引导被访谈者的回答,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和观点。
可以通过提问、回应和总结等方式,引导被访谈者回答问题,从而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启示。
4. 记录细节:在人物访谈中,需要注重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被访谈者的回答和观点。
可以记录被访谈者的话语、关键词和重点信息,以便更好地分析和总结。
同时,需要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受,以便更好地反思和总结。
5. 深入思考:在人物访谈后,需要深入思考被访谈者的回答和观点,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总结。
可以通过反思、总结和思考,更好地理解被访谈者的内心世界和成功经验,从而更好地借鉴和吸收他们的成功之道。
人物专访的采访要求和注意事项人物专访的采访要求一、熟悉背景采访者对所要专访的人物背景事先要掌握较多的材料.。
需要指出的是,采访前熟悉相关资料,只是为了有助采访的顺利进行,但他不能取代采访本身。
二、明确采访主题事先围绕主题设计一些重要问题。
采访之前,记者在确立主题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精心设计几个问题。
有些问题可以现场发挥,但关键的问题一定要事先做好准备。
三、仪表大方根据被采访的人物的身份,采访者身着相当的服饰,也是不可不顾及的。
同时注意不要迟到,在约定的时间前要早到五至十分钟。
四、言谈自若无论采访什么样的知名人物或重要角色,都应以镇定的情绪、合适的语言求得对方的合作。
五、问题集中1、专访时,不可漫无边际地在有限的时间内作没有休止的闲谈,务必使采访的内容集中。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要尽可能控制谈话的方向,使谈话围绕着记者事先设想好的主题,或者在谈话过程中突然出现的更好的主题来进行。
对方说话时,我们就要考虑:他的这些话能不能用在报道里面?他说的这些内容,是否已构成一篇专访所必需的材料了?还需要补充什么内容?构成采访的几个关键性问题是否都已提到?有没有必要再换一个角度提出问题?当采访对象的话题脱离我们的采访主题时,要设法不动声色地把它慢慢转回来,提有访问能量的问题和善于控制采访局面是记者水平的体现。
2、前一个问题与后一个问题要有逻辑上的联系,也就是说要符合采访对象思路的逻辑发展,不然东一锥子西一棒子,一把采访对象思路打乱,会引起采访对象的烦躁情绪。
3、在准备采访问题时亦有次序,你最想了解的几个问题不妨放在前面,因为采访中也可能出现有人打扰,临时缩短采访时间的事情。
4、提问语要多用开放式的,多用怎么样、什么、如何等字眼,给对方以广阔的回答空间。
不要像法官审判一样问:“是,还是不是。
”提问题要具体,可以把大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
六、倾听与观察1、倾听。
当我们进行采访时,不要一股脑儿地提问题,我们要敞开思想。
其次,要尽量避免打断别人的谈话,要给采访者以充分的时间阐述他自己的见解或他对某个问题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