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建造节
- 格式:ppt
- 大小:16.35 MB
- 文档页数:97
2011“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圆满结束第五届同济大学建造节暨2011 “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于5月28-29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举行,同时还举行了由同济主办的2011“我的家-设计与建造”上海市中学生邀请赛。
竞赛要求各参赛队伍选用规定的纸板材料、麻绳、清漆、塑料布等,组员共同协作进行建造。
建造的建筑不仅结构要稳定,还要能防雨、防潮、通风和自然采光,而且还能满足站、坐以及晚上居住时的躺、卧尺度要求。
建造节的目的是通过建造实践活动,让学生对建筑的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建造过程获得感性和理性认识,通过真实的感性体验把握建筑最基本的要素。
参加今年建造节大学组的22支代表队在拿到“施工许可证”后,经过8小时的辛苦、紧张、快乐的建造,39栋(大学组28栋、中学组11栋)各具特点的纸板房在学院广场上矗立起来。
本次竞赛由21位国内外教授组成评委团,分别对39栋纸板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评选。
经过严格评审,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的同济景观2班2组荣获大学组金奖,重庆大学代表队、中央美术学院代表队获得银奖,另有13支大学代表队获得铜奖及优秀奖。
汪孝安、张宇、倪阳等29位同志当选第七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经过单位推荐、专业初审、评选委员会评审提名、公示,并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常务会审定,29位同志当选第七批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其中建筑专业有3人:汪孝安、张宇、倪阳。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是勘察设计行业国家级荣誉称号,由住建部每两年评选一次。
具体评选名额和申报名额分配由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领导小组根据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完成的勘察设计产值和科技进步水平确定。
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评选领导小组由住建部分管部长及有关司、协会负责人组成。
评选工作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评选办法规定的程序进行。
汪孝安: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代表作品:上海广播电视国际新闻交流中心、中央电视台新台址建设、2010上海世博文化中心、上海铁路新客站立面改造等。
同济校园建筑第一个发展时期在20世纪50年代所建造的作品中,有些在今天看来好像平淡无奇,却在当年是真正的创新制作,即使对于今天的人们也是富有启示意义的。
富有同济特色的建筑风格开始在这一时期出现。
建于1953年的和平楼运用了现代建筑设计收发,体现出一种江南传统建筑的意境。
(和平楼已经于百年校庆前拆除,现为公共绿地,有李国豪校长塑像树立其间)1954年的文远楼,是现代建筑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包豪斯”现代建筑风格,从建筑理念到建筑空间、功能布局、构建和细部设计都贯穿了现代建筑思想,显示了设计者对于现代建筑精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1955年的南北教学楼和图书馆老馆是学院派代表作,建筑外貌简介匀称具有中西古典建筑韵味。
1957年建成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又是一个经典之作,着力于对空间的塑造,并把民间的建筑特征融入其中,同样贯穿着现代主义精神。
(位于同济新村内)1961年建成的大礼堂,则在结构形式和造型上体现出相当的创造性、先进性和科学性。
同济校园建筑第二个发展时期1980和1990年代是同济校园建筑发展的又一重要时期。
这一时期的建筑继承,延续和发展了同济建筑的特色,强调功能、创造丰富空间,并且尊重历史。
1986年竣工的图书馆改建工程,在其保持和尊重校园环境的整体性和历史延续性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特别是在结构技术上具有独特性和创造性1987年建成的建筑城规学院明成楼,体形简介、富于雕塑感、具有现代建筑特征1990年代初期建成的逸夫楼在设计手法上继承发展了同济建筑的风格和传统,空间的塑造再次成为创造的核心夏天的尾巴 [ 同济人 ] 开始时间 2009-7-30 12:38 UID 219163 帖子 597 归档 2 积分 231同钱520学院其他 注册2008-6-291997年进行的同济大学校门改建工程,意味深长:旧校门作为同济历史的一部分,得到保护和尊重,而新校门通过后移流出椭圆形广场,这种做法既解决了功能问题,增加了空间层次感,又保护了校园的整体环境和历史文脉1998年年底落成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大楼(云通楼)又是同济建筑空间特色的延续发展,其内部围绕着三层高、近三角形的中庭空间,结合自然光,在两边展开不同层面、形状和功能的公共空间,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有趣味的交往空间。
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暨2014“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第八届同济大学建造节暨2014“华城杯”纸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我爱我家”2014上海市中学生建造邀请赛于2014年5月31日至6月1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ABC广场成功举行。
本次建造节的指导单位是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主办、香港华城规划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赞助。
参加今年建造节大学组的代表队分别来自我院一年级各专业以及土木工程学院一年级学生,同时邀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浙江大学建筑学院、北京建筑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四川美术学院建造艺术系、西交利物浦大学建筑学院等10所兄弟院校一年级学生代表队。
高中组由来自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上海市控江中学、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复旦大学附中国际部、上海市进才中学、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北京第四中学等重点高中派出的20支参赛队共同建造纸板建筑,建造节活动已经成为上海市中学生实践教学的重要赛事。
竞赛规则为每个队采用60张7毫米厚的瓦楞纸板和锚固构件进行纸板建筑的设计与建造。
各队需要通过对于材料性能的认识,发挥想象力,建造出有内部使用空间的纸板建筑。
大学生队的房子建筑面积为12平米,中学生队的为5平米。
各个参赛队在上午拿到施工许可证后,经过8小时的辛苦、紧张、快乐的建造,各具特点的纸板房在学院ABC广场上矗立起来。
在这个充满挑战而又激发热情的竞赛过程中,各队队员们除了需要创新和超越以往历届的设计,还要有计划地安排团队任务,在一天里共同建造出充满创意的纸板建筑。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同济大学招办主任廖宗庭老师,我院院长李振宇教授,党委书记彭震伟教授,副院长黄一如教授等我院老师来到现场,与参加建造节的同学们亲切交谈,并对同学们建造的纸屋进行参观与讲评。
本次竞赛由10位校内外专家组成评委团,分别对纸板房进行了认真仔细的评选.。
2017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2017“风语筑”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计划书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的设计人才,2017同济大学国际建造节暨2017 “风语筑”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活动将于2017年6月5日-6月11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进行。
参加本届竞赛的学生来自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6级建筑学类、历史建筑保护工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四个专业,以及同济大学土木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等学生代表队,总共36个参赛队;18个国内建筑院校一年级学生代表队参赛;组委会也将邀请11支来自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建筑院校的学生参赛队参加。
总共设计建造64栋塑料中空板建筑。
建造节时间定于2017年6月10(星期六)-6月11日(星期日),建造地点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
指导单位: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主办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赞助单位:风语筑展览公司一、建造内容1、实践目的通过建造实践,学生获得对材料性能、建造方式及过程的感性及理性认识,理解建筑的物理特性。
通过在自己建造的建筑空间中进行的活动体验,初步把握建筑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空间形态以及建筑物理、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实践要求总体布局:在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广场上营造由64栋塑料中空板建筑组成的“微社区/临时学生社区”,主要街道宽度3-4米,可以组织社区公共生活。
塑料中空板建筑沿主要街布置,建筑需保持街面的连续性。
场地要求:广场上共设置32块建造基地,每两栋塑料中空板建筑共享一块基地,每块基地尺寸控制为4米×6米(该基地上共建造两栋塑料中空板建筑,该两栋塑料中空板建筑之间需保证有1米宽度的通道,通道的位置与方向由该两栋塑料中空板建筑的设计建造方协商决定)。
相邻建筑基地之间的间距控制为米,每栋塑料中空板建筑之间保持友好的邻里关系。
单体建筑:每栋塑料中空板建筑必须面向街道有明确的开口-形成临街面,建筑内部空间要求有“公共”与“私密”的层级关系。
第1篇一、实验背景同济搭建节是由同济大学主办的一项综合性实验活动,旨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本次实验报告以2021年同济搭建节为例,详细记录了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及实验总结。
二、实验目的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2. 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 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三、实验内容1. 实验主题:以“绿色环保、低碳生活”为主题,设计并搭建一座可持续发展的木结构建筑。
2. 实验材料:木材、金属、塑料等。
3. 实验步骤:(1)分组: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人数为5-7人。
(2)设计:各小组根据实验主题,共同讨论、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木结构建筑方案。
(3)制作:根据设计方案,各小组分工合作,制作木结构建筑模型。
(4)展示:各小组将完成的木结构建筑模型进行展示,并阐述设计理念。
四、实验过程1. 实验前期:各小组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设计原则等。
2. 实验中期:各小组根据资料和讨论结果,确定设计方案,并进行制作。
3. 实验后期:各小组完成木结构建筑模型,进行展示和答辩。
五、实验结果1. 成功搭建了符合主题的木结构建筑模型;2. 各小组在实验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3. 学生们对木结构建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实践能力。
六、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掌握了木结构建筑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提高了创新思维和设计能力;2. 实验过程中,学生们充分展示了团队合作精神,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3. 本次实验有助于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实验建议1. 在实验前期,加强学生对木结构建筑知识的普及,提高实验效果;2. 在实验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加强实验后的总结和评价,使实验成果得到充分展示。
总之,本次同济搭建节实验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能力的平台。
东方花园--南京林业大学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教育理念简析李岚;钱可敦;王婷;孙金杰【摘要】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的小花园设计与营建竞赛,将学生的理论知识、设计方法和实践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的专业能力,对发展和完善风景园林学科教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和实践效果。
%Through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Competition of A Litle Garden which was holden by the Colege of Landscape of Architectuere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y combined by theoretical knoeledge, design method and practical ability has been greatly promoted, the Education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has been developed and improved.【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3页(P123-125)【关键词】小花园;竞赛;风景园林;教育【作者】李岚;钱可敦;王婷;孙金杰【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正文语种】中文“小花园设计与营建比赛”(以下简称小花园竞赛)是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以下简称南林园林院)的一项传统品牌活动,从2009年始,迄今已成功举办了9届。
“小花园竞赛”旨在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强化设计理念,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参赛学生针对竞赛主题要求绘制花园设计图纸,设计评审入围的学生进而在有限空间——学院花房所提供的2.5米1.8米的地块内,有限经费——每组600元经费支持下,自行购买植物以及其他材料,有限时间——规定时间(20天左右)内完成设计和营造。
同济简介同济大学是教育部直属重点大学。
她创建于1907年,早期为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取名"同济"意蕴合作共济。
1912年增设工学堂,1923年被批准改名为大学,1927年正式定为国立同济大学。
抗战期间曾内迁经浙、赣、滇入川,1946年回迁上海并发展为以拥有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海内外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后,同济大学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最大、专业最全的工科大学。
历史回顾1907年10月同济德文医学堂(上海)1912年4月同济医工学堂(上海)1917年4月同济医工学校(上海)1923年3月同济大学(上海)1927年8月国立同济大学(上海)1937年9月迁浙江金华1937年11月迁江西赣州、吉安1938年7月迁广西贺县八步镇1938年冬迁云南昆明1940年10月迁四川宜宾李庄1946年4月迁回上海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25日市军管会接管同济大学1949年9月文学院和法学院并入复旦大学1949年10月建国后,为高教部直属院校1951年理学院生物系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医学院迁往湖北武汉,现为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工学院测量系迁往湖北武汉,现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1952年工学院机械系、电机系、造船系并入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圣约翰等11所高校的土建系、科、组并入1954年恢复研究生教育由高教部划归城建部和建工部双重领导1958年改由建工部领导1960年6月被列为建工部重点高校1960年10月被列为高教部重点工科院校1966年重新划归高教部领导1979年经国务院同意,恢复对德联系,成为中德科技、文化交流的窗口1995年10月国家教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正式宣布共建同济大学1996年7月原上海建材工业学院和上海城建学院并入2000年4月原上海铁道大学与同济大学合并校训校歌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创新同济宣传片:《同济大学-----一个世纪的跨越》同济精神:同舟共济、自强不息(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学校简介同济大学创建于1907年,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也是首批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研究生院的高校。
同济大学分营:牙签搭桥作者: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9年第09期青少年高校科学营特色活动2018年7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高中生来到同济大学,开始了为期1周的科技体验之旅。
同济分营充分发挥学校的资源与优势,为营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名师讲座,让营员感知科学魅力;参观上海历史博物馆,近距离与上海对话;走进上汽大众,参观生产第一线;体验无人驾驶汽车,接触科技前沿技术;趣味科学活动,走进专业学科,感受科学的壮阔;参观重点实验室和创新实践基地,以及科技动手实践、校园文化体验,带领营员走近尖端科学,感受科学魅力,感知“严谨、求实、团结、创新”的同济科学文化。
这其中,“牙签搭桥”大赛深受营员欢迎,活动展示了结构的趣味和魅力。
活动概况为培养营员的动手实践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开发创新思维,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感受学科竞赛氛围,鼓励营员将课本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2018同济分营为营员举办了牙签搭桥活动。
牙签搭桥,即以牙签为材料,用剪刀和美工刀等进行修剪,再用502胶黏合,制作成桥梁,并进行桥梁承重的比赛。
这次比赛有10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10名队员,并配备1名本科生或研究生进行技术指导。
每支队伍利用2个晚上共计4小时左右的时间,全隊通力合作,合理分工,根据比赛的尺寸、重量等要求,确定桥梁的设计方案、设计理念和桥梁名称等。
比赛日当天,队员们展示桥梁作品,阐述设计理念,并进行桥梁承重效率(最大承重/桥重)的比拼,最后由评委综合各项成绩确定排名。
活动流程活动方案设计及志愿者招募、培训。
牙签桥试做与调整:确定所需材料及制作时间,对比赛要求等进行调整。
活动宣讲与报名:制作PPT,撰写主持讲稿,主持人练习,确定比赛名单。
技术指导筹备:确定每组的队长、队名、设计理念等,确保营员能够顺利完成制作。
最终评比:邀请与会评委,介绍比赛规则,队员们展示桥梁作品,阐述设计理念,进行承重比赛,并由工作人员计算承重效率,专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宣布比赛结果并颁奖。
原来同济只有下面那两层老图书馆,八十年代由于师生的需要又盖了上面十层的新图书馆。
设计施工的难度很大,因为要求在盖新图书馆时,老图书馆还要继续正常使用。
于是我们先在中间建起了两个巨大的混凝土柱,以柱为轴建起了新图书馆。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像悬空的??~~~)我们的教学楼一南一北,对称布局,称为南楼和北楼(够朴实吧。
)南北楼建于20世纪50年代,至今仍是同济大部分人上课的地方。
这是北楼今年下雪后的样子大礼堂建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可容纳3000多人。
大礼堂是拱形结构,跨度达40米,这在今天也许不算什么,但在当建成的时候是东亚地区跨度最大的拱形建筑,人称“东亚第一拱”。
(赞一个!)校庆前夕,大礼堂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大礼堂节能40%,成为了高节能样板建筑。
(再赞一个!)1.29礼堂是最初是日本人为自己需要在这边建的学校用礼堂。
为了纪念同济历史上比较标志性的学生运动解放后礼堂重新命名为1.29,礼堂内部的木结构排架很具日本特色。
礼堂是纯白色的现代建筑,有曲线的房顶,落地玻璃的走廊,看上去很美。
大礼堂和129礼堂承办着许多活动,演唱会之类的基本都在这里举行。
瑞安楼是同济大学研究生院,是全国首座落成的研究生专用教学设施。
瑞安楼由香港瑞安集团董事局主席、上海荣誉市民罗康瑞先生捐资800万元修建,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包括各类教学和办公用房。
内部为中空构造,很特别的哦这是同济为了迎接百年校庆而建的大楼,共21层高100米(据说意为迈入21世纪的同济有着100年的历史。
),实际准确高度为98米,总建筑面积为4624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15600平方米,地上部分面积38381平方米、地下部分面积为7859平方米。
该大楼从建筑设计到结构设计、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考虑,融合了同济大学相关学科领域教学、科研的最新成果,是学科综合优势的集中体现和展示。
反映了当代国际建筑设计的最先进理念和未来趋势。
概念方案出自我校顾问教授、法国著名建筑师JEAN PAUL VIGUIER,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完成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建筑师团队由任力之、张鸿武领衔。
2017同济⼤学国际建造节全⽅位解析为了激发学⽣的创造性潜能,培养富于想象⼒和创新精神的设计⼈才, 2017 同济⼤学国际建造节“风语筑” 塑料中空板建筑设计建造竞赛于2017 年 6 ⽉ 10(星期六) -6 ⽉ 11 ⽇(星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场进⾏。
⾃2007年⾸次举办以来,这是同济⼤学第11次举办建造节。
「⼏凡设计教育」设计⼁⼿绘⼁游学⼁考研⼁留学⼁出版◆◆◆这次建造节恰逢周末,吸引了各路⼈群前来参观,城规学院⼴场前热闹⾮凡。
参加本届竞赛的学⽣来⾃同济⼤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2016 级建筑学类、历史建筑保护⼯程、城乡规划、风景园林等四个专业,以及同济⼤学⼟⽊学院、设计与创意学院等学⽣代表队,总共 35 个参赛队; 14 个国内建筑院校⼀年级学⽣代表队参赛。
组委会还邀请了 11 ⽀来⾃美国、欧洲及亚洲的建筑院校的学⽣参赛队参加。
总共设计建造60 栋塑料中空板建筑。
本次建造节的主题是“微社区/临时学⽣社区”,主要街道宽度 3-4 ⽶,可以组织社区公共⽣活。
场地要求:⼴场上共设置 32 块建造基地,每两栋塑料中空板建筑共享⼀块基地,每块基地尺⼨控制为 4 ⽶× 6 ⽶。
相邻建筑基地之间的间距控制为 1.5 ⽶,每栋塑料中空板建筑必须⾯向街道有明确的开⼝ -形成临街⾯。
建筑控制:要求每栋塑料中空板建筑⾯积标准为 8 平⽅⽶,室内活动空间要求 15 ⽴⽅⽶以上,建筑⾼度控制在 4 ⽶以下。
▲6⽉9号-10号,现场搭建完成度变化情况本届仍然延续了去年的⽩⾊中空pp板材料,由于良好的抗压和弯曲能⼒,即使经过去年的建造探索,仍然有⾮常⼤的创意潜⼒可供发挥。
PP板相较于之前的⽡楞纸板,最⼤的优点在于其防⽔能⼒。
毕竟同济建造节历来被称为“求⾬节”,每逢建造节必会降⾬,今年也不例外,在建造节的第⼀天,狂风暴⾬,电闪雷鸣。
受到场地的限制,国际团队在红楼中庭进⾏搭建,⼤家丝毫不受天⽓影响,建造热情⾼涨。
关于公示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
获奖名单的通知
各团委:
2015年,我校学生在国内外各项科技赛事中取得了骄人成绩。
为全面反映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情况,学校团委于2015年12月15日下发通知,面向各团委征集市级以上各类科技创新竞赛获奖情况。
经汇总、整理、学院核对,现将获奖项目予以公示:1.请各团委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在公示期内,如有疑问,由各团委汇总情况后统一上报学校团委。
2.公示时间:2016年4月6日-2016年4月10日。
联系人:陈强
电话:87110458
电子邮箱:j2tw@抄送1575816214@
附件: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名单
校团委
2016年4月6日
附件:2015年华南理工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新竞赛获奖名单一、2015年度获得国际级奖项、国家级二等奖以上(包括二等奖)奖项的团队及个人
二、2015年度获得国家级二等奖以下(不包括二等奖)、省级二等奖以上(包
三、2015年度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下(不包括二等奖)、市级奖项的团队及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