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
- 格式:doc
- 大小:57.50 KB
- 文档页数:4
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概述物流是指货物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过程,是将消费者需求转化为实物商品,通过加工、运转、储存和转移实现货物运输、分配和消费的整个系统过程。
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对物流系统的管理和评价也越来越重要。
要对物流系统进行评价,首先需要建立一个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便根据指标给出相应的评价结果。
一般的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由性能指标、质量指标和绩效指标组成。
一、性能指标性能指标是指可以衡量物流系统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效率指标、灵活性指标、实用性指标和可操作性指标等。
其中,效率指标主要是衡量物流系统完成其任务所需要的时间,如实现某一指定任务所需要的时间,或者按照既定标准完成相关工作所需要的平均时间等。
灵活性指标则对应的是对多样化需求的响应能力,即物流系统的应变能力。
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则是衡量物流系统的易操作性与便捷性,通常可以通过用户满意度相关指标来衡量。
二、质量指标质量指标其实就是衡量物流系统的质量水平,其中,设备质量指标可以衡量物流系统中使用的设备质量是否满足运行要求,而服务质量指标则是衡量物流系统中提供的服务质量,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满足程度。
这两个指标可以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如设备的使用率、运行时间、故障率等,以及客户满意度、相应速度等。
三、绩效指标绩效指标是指衡量物流系统的最终效果,通常也是对物流系统绩效的最直接的反映。
这些指标可以量化衡量,如送货及时率、成本、投入产出比等,也可以用非量化的指标如用户满意度来评价。
总结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是衡量物流系统绩效的重要依据,应在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
一般来说,物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由性能指标、质量指标和绩效指标组成,以不断改进物流系统的整体绩效。
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2019-09-04物流论文物流系统绿色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分析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国外研究现状绿色物流(Green Logistics),也叫做环境友好物流,其最初的定义是在物流管理研究中增加了环境因素,同时包含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与物流管理思想,它充分考虑了物流中各个环节涉及到的环保问题,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促使了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20 世纪70 年代最早提出了在物流管理中增加环境因素的思想,但当时这种思想仅仅作为物流管理研究的一个次要方面提出来的。
随后绿色物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大量的、有意识地研究绿色物流。
但是,目前国内外关于绿色物流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定义。
不同的学者对绿色物流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1996 年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开展了“环境负责制造(ERM)”研究,首次提出了绿色物流的概念,其目的是将资源优化利用和环境影响结合来考虑制造业供应链发展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物流管理的环境评价、绿色采购、绿色物流的设计与结构化、绿色营销、绿色物流的战略实施、全面质量环境管理等方面。
与此同时,英国的工程与物理研究会与汽油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资助了“ESRC 全球环境变化计划”研究,将绿色物流作为其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Min H &Galle W P(1997 )探讨了选择供应商的决策之时应该如何考虑环境保护因素,并分析了绿色采购在减少废物中的作用[1]。
Handfield等(1997)研究了在供应链条件下的环境管理环节,认为对物流的考虑应包括采购、产品设计、物流与销售、制造与装配等多个环节,并提出了今后将绿色方法融入物流管理的方向和领域,如环境法规、战略动力、环境责任、顾客期望、产品设计等[2]。
Carter C R & Ellram L M(1998)提出了应该讲资源放在环境管理的战略的首要位置,因为它能为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最大的潜在收益,然后依次是再利用、再循环、废物处理与处置[3]。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综合素质、财务指标、管理指标、竞争力指标、信用记录指标等方面。
一、企业综合素质
主要从领导层素质、业务人员素质、公司治理结构、公司经营年限、公司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等方面进行考察。
二、财务状况
1、盈利能力:主要从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两方面进行考察;
2、营运能力:主要考察应收账款周转率情况;
3、偿债能力:主要考察资产负债率情况;
4、发展能力:主要从近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近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两方面考察。
三、管理状况
主要从财务管理、人力资源、安全生产、质量管理等方面进行考察。
四、竞争力分析
主要从质量水平、技术水平、发展规划及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考察。
五、信用记录状况
主要从诉讼记录、质检记录、劳保记录、工商信用等级、纳税记录、银行信用等级、海关信用等级、企业相关公共记录、社会责任实施记录等方面进行考察。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1. 时效性:评估物流过程中的时间效率,包括货物的发货、运输、配送等环节的时间。
2. 准确性:评估物流公司的发货准确度和配送准确度,包括订单的准时发货、配送过程中的无误和未丢失货物等。
3. 完整性:评估物流公司是否能够确保货物的完整性,包括货物的包装完好、防止货物受损或遗失等。
4. 可靠性:评估物流公司的服务可靠性,包括是否能够按时履行合同约定的服务、是否能够及时解决问题等。
5. 客户满意度:评估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满意程度,包括物流公司的响应速度、服务态度、问题处理能力等。
6. 成本效益:评估物流服务所提供的成本效益,包括物流服务的费用是否合理、物流过程是否能够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等。
7. 环境友好性:评估物流公司在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是否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减少能源消耗等。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物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不同行业和企业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北京大学金江军
2001年3月,交通部、铁道部等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发展现代物流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以及政策措施。
各个部门、各个地方都在根据国家的统一决策积极地行动,物流规划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中。
然而,由于缺乏一个科学而且客观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导致许多地方、许多部门进行盲目建设。
由于很多物流项目缺乏合理的评价方法,没有很好地正常运行,实际效果不显著。
如果国家在现代物流发展初期就制定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使国家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国物流发展水平,从而进行科学、合理的决策,避免大量的建设资金浪费,同时制约有些政府官员大搞“形象工程”。
对于具体物流建设部门,也可以通过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对建设项目进行正确的评估,以便尽早地发现问题、找出差距,从而确保物流快速、健康地发展。
这样,中国物流规划建设一开始就能够在一个科学的约束框架内进行,物流建设领导部门可以及时获得信息反馈。
孙子兵法说的“知彼知己,百战百胜”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是一项非常迫切的工作。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物流评价指标构成方案、指标数据以及有关统计分析的方法与制度。
通过对物流评价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定量地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区域或一个城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对于提高推进物流产业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特别是为研究制定物流发展计划提供科学的、量化的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物流评价指标应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互结合的方式。
在此作者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并结合《关于加快中国现代物流发展的若干意见》,本着实用的原则,提出中国的物流评价指标体系,供有关部门及感兴趣的专家参考。
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许多方面的内容,因此,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必须能够比较全面地衡量物流发展水平。
我们根据中国实际情况,选择了一些比较实在的、能够反映问题的指标,如物流基础设施指标、物流保障体系指标等。
中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由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保障体系、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构成、物流规划、物流产值、物流用户、物流成本共计8个一级指标,32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构成。
该指标体系从多个方面比较全面地对物流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采用定性打分与定量统计相互结合的方式,使中国物流评价指标体系既科学又容易实施。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6.2所示。
表16.2 物流评价指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