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 第6章
- 格式:ppt
- 大小:153.50 KB
- 文档页数:60
第1章消费者行为学概述一、基本概念1.消费2.消费者3.潜意识4.认识过程5.情感过程6.意志过程7.个性倾向性8.个性心理特征9.市场实验法10.造句测验法二、问题解答1.消费者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2.什么是消费者行为?3.消费者行为的主要特点有哪些?4.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之间是何关系?5.消费者的心理活动构成包括哪几个方面?6.试述研究消费者行为的现实意义。
7.试述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主要方法。
讨论题:1.请结合本文及相关资料分析,在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之后,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了哪些新的变化?2.政府和企业应该怎样应对我国消费市场及消费者行为出现的新情况?第2章消费者需要与购买动机一、基本概念1.需要2.消费者需要3.动机4.购买动机5.生理购买动机6.心理购买动机7.诱因理论8.唤醒理论9.投射法二、问题解答1.简述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般规律。
2.人的需要心理是如何产生的?3.简述消费者需要的分类。
4.消费者需要的特点有哪些?5.试述消费者需要的基本存在形态。
6.理解购买动机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7.购买动机的作用是什么?8.常见的消费者具体购买动机有哪些?9.试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第3章消费者的注意、感觉与知觉一、基本概念1.注意2.无意注意3.有意注意4.感觉5.感觉阈限6.知觉7.错觉8.首因效应9.光环效应二、问题解答1.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2.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方法有哪些?3.试述注意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4.举例说明“韦伯定律”。
5.试述感觉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
6.在社会知觉方面的错觉主要包括哪些?7.什么是知觉的选择性?它在营销活动中有何作用?8.消费者的风险知觉受哪些因素影响?如何降低知觉风险?三、案例分析《红叶超市的购物环境》讨论题:1.红叶超市原先的购物环境中哪些因素不利于吸引顾客的注意?2.红叶超市应当怎样改造和安排购物环境以增加消费者的注意,并引导消费者的认知朝着经营者所希望的方向发展?第4章消费者的记忆、想象与思维一、基本概念1.记忆2.想象3.形象思维4.逻辑思维二、问题解答1.简述记忆的心理过程。
消费者行为学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概述一、如何理解广义消费者和狭义消费者?答:广义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或服务的个人或组织。
从这个意义上的消费主体既可以指微观的消费者、企业、也可以宏观上指国家和政府。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用品和服务的个人或家庭。
在这种情况下,购买商品是为了个人最终消费,因此,这类消费者也常常被称为“最终用户”或“终极消费者”。
二、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它有哪些特点?答:消费者行为就是消费者在寻求、购买、使用、评价和处理他们期望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行为。
消费者行为关注的是消费者如何对将他们所能得到的资源(时间、金钱、精力)分配到与消费相关的事物上作出决定。
这包括:购买什么,为什么购买,什么时候购买,在哪里购买,购买的频率,使用的频率,购买后如何评价和该评价如何影响以后的购买,以及如何处理这些产品。
消费者行为的特点1.消费者行为的广泛性和分散性。
2.消费者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3.消费者行为的易变性和发展性。
4.消费者行为的非专家性和可诱导性。
三、消费者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消费者行为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1. 20世纪30~60年代:消费者行为研究被广泛应用于营销活动并迅速发展起来。
2. 70年代~90年代末,消费者行为学发展过程的重大的转折时期。
3. 21世纪后,消费者行为学的进一步发展四、学习消费者行为学应掌握哪些实用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方法?答:1 .观察法2 .问卷法3 .实验法4. 投射法5 .访谈法6 .网上调查法五、如果采用询问的方法不能测知消费者心理或有可能得到虚假的结果,那么你有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测知消费者的心理?答:可以采用投射法投射法是指用以测定个性心理特征的一种方法。
消费者在接受具有多重意义的刺激时,大都按照自己的意志或特有的个性心理特征去反应其中的某一种意义。
一般来讲,实验者根据这种原理,设计具有多重意义的情景,让受试者在其中做出反应,然后对反应作出分析,确定受试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和行为意向。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消费者行为研究概论P2消费者的概念广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产品与服务的个人与组织。
具体讲,这个意义上的消费者不仅包括个人、家庭,也包括企业、政府、其它社会组织。
狭义的消费者是指购买、使用各种消费品或服务的个人与家庭。
本课程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狭义的消费者,即为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而购买、使用产品与服务的人。
P4消费者行为概念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获取、使用、处理消费物品所采用的各种行动以及事先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
(帮助理解资料)消费者行为研究一般需要了解的信息有:WHAT:消费者购买或使用什么产品或品牌?WHY:消费者为什么购买或使用?WHO:购买和使用产品/品牌的消费者是谁?WHEN:在什么时候购买和使用?WHERE:在什么地方购买和使用?HOWMUCH:购买和使用的数量是多少?HOW:如何购买和使用的?WHERE:从哪里获得产品/品牌的信息?P12炫耀性商品一般具有什么特点?列举两个炫耀性商品及其消费情景的例子特点:1、而炫耀性商品既能给消费者带来物质效用又能给消费者带来虚荣效用;2、源于对被人炫耀自己的社会心理而所能寄托的商品;3、价格变动通常很大,价格波动容易被发现;例子:1、20世纪初,在纽约长岛和缅因州的巴港所制造的度假别墅(只有短时间居住,但别墅侍从众多,大小房间一般在25间以上)。
P11消费者行为研究经过哪几个阶段(历史)?每一个阶段有什么特点1、萌芽时期(研究范围比较狭窄,研究方法是从经济学或心理学中简单地移植过来,而且其研究也主要限于理论层面,没有具体运用到市场营销实践中,在当时并未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2、应用时期(各种专门研究不断展开为以后消费者行为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消费者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者行为日益多样化、个性化,心理学家、经济学家加入到研究行列,各种动机研究纷纷出现);3、变革与发展时期(消费者行为研究呈加速发展趋势,研究文献的数量、质量明显提高,研究范围大大扩展,研究方法也日益多样化,消费者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地位开始得到承认。
第一章测试1.消费者行为学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影响消费者。
()A:错B:对答案:B2.我不购买产品,所以我不是消费者。
()A:错B:对答案:A3.以下不属于影响消费者的外部因素的是()。
A:集体B:需求C:社会关系D:文化答案:B4.消费者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他们会受到文化、集体等因素的影响。
()A:错B:对答案:B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政策制定者也需要学习消费者行为学。
B:只有深入了解消费者,企业才能为消费者打造更好的产品。
C:基于西方消费者的研究,完全可以在中方普及。
D:比起西方消费者,中方消费者可能更容易受到口碑的影响。
答案:ABD第二章测试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自我意象可能与客观事实不符B:自我意象往往是正确的C:自我意象可能是错误的D:自我意象具有主观性答案:ACD2.故乡可能会成为消费者的延伸自我。
()A:对B:错答案:A3.经常玩身材苗条的玩具娃娃会让人对自己的外貌感到自信。
()A:对B:错答案:B4.内向的消费者购买书反映了()。
A:真实自我一致性B:理想自我一致性C:客观自我一致性D:主观自我一致性答案:A5.某消费者通过自己每天学英语的行为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人,这反映了()。
A:自我信号理论B:自我意象理论C:延伸自我理论D:自我认知理论答案:A第三章测试1.目标拥有记忆的什么特性()。
A:判断性B:正负性C:抑制性D:网络性答案:CD2.只要消费者能够支付的需要才值得被企业关注。
()A:对B:错答案:B3.通过分析用户浏览网页的数据预测他们的偏好,这属于()。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相关研究D:因果研究答案:BC4.4.定量研究比定性研究更有价值。
( )A:对B:错答案:B5.自我决定论认为人类有哪些本质需求?()。
A:安全B:自主D:关系答案:BCD第四章测试1.嗅觉体验可以激活久远的记忆,这一效应为()A:启动效应B:吊桥效应C:丁达尔效应D:普鲁斯特效应答案:D2.哪一种感官印记往往需要联合其他感官才能形成()A:听觉印记B:触觉印记C:知觉印记D:味觉印记答案:D3.消费者对环境的感觉会影响其对品牌的知觉。
第6章消费者个性、自我概念和生活方式很糟糕。
例如,一个学生,特别是小学生,如果经常在学校被老师表扬,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太差;如果经常被老师批评,他的学习成绩一般不会很好,还有可能因此消极起来:反正自己不行,学习努力与否都无所谓。
(2)社会比较。
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个体往往会通过与他人进行比较来确定衡量自己的相关标准,这就是在作社会比较。
例如,很多学生在考试成绩出来以后,往往不只是关心自己的成绩,对班级其他同学的成绩特别是同桌的、好朋友的成绩也很关心。
走到社会上,又和同事比:人家比自己有钱,比自己生活得好;当自己有了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好还是别人的孩子好;当担任领导管理一个单位时,就和其他单位比。
无论什么人,从出生到长大,从家庭到社会,从学习到工作,都是在社会比较中发展和充实自我概念。
(3)自我感觉。
在年少的时候,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大多来自他人对自己的反映。
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从某一时刻起,人们开始用自己的方式来看待自己、评价自己,这种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被称为自我感觉。
如果从成功的经历中获得自信,自我感觉就会变得更好,自我概念就会改进。
6.3.2 自我概念的类型一般情况下,消费者不是只有一种自我概念,而是拥有多种类型的自我概念。
(1)现实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实际上如何看待自己;(2)理想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如何看自己;(3)社会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感到别人如何看待自己;(4)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指消费者希望别人如何看自己;(5)期待的自我概念:指消费者期待在将来如何看待自己,是介于实际的自我与理想的自我之间的一种形式。
由于期待的自我概念能够反映出个体改变自我概念的现实机会,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者来说,应当比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更有价值。
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多样性,意味着在不同的情境下消费者可能选择不同的自我概念来指导其态度与消费行为。
例如,个体在家里和家庭成员交往时,其行为一般较多地受现实的自我概念支配和指导;在外面和同学、朋友进行交往时,其行为一般较多地受社会的自我支配和指导;在电影院或博物馆则更多地受理想的社会自我概念所支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