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通信基础知识..
- 格式:ppt
- 大小:2.30 MB
- 文档页数:42
数字通信基本知识点1 非均匀量化器由压缩器和均匀量化器组成2 某数字传输系统的信息速率为64Kibt/s.若采用十六进制码元信号传输,则码元速率为16KB.3 解决均匀量化小信号(S/D)dB太小的缺点的最好方法是采用非均匀量化.4 未过载时,均匀量化误差的最大值|e|为△/25 标志信号的插样周期为250µs6 PCM30/32路系统路脉冲的频率为8000HZ7 PCM30/32系统的一个同步帧的时间为250µs8 PCM30/32路基群每秒传8000帧,每帧包括32个路时隙,每个路时隙包括8bit,则系统总的数码率为2048kbit9 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关系为(S/D)dB非均匀=(S/D)dB均匀+[Q]dB10 数字信号的复接要解决两大问题,即同步和复接11 PCM三次群的数码率34.368Mbit/s能够复用的话路数为480路12 升余弦均衡的缺点是实现困难,优点是无码间干扰13 多路信号互不干扰的沿同一条信道传输称为信道复用14514 13折线压缩特性曲线第6段的斜率是115 利用PCM信道传输数据信号通常称为数字数据传输16 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缺点是占用频带宽17 某数字通信系统的传信率为9600bit/s若采用八进制码元进行传输,则码元速率为3200B18 数字通信系统优点之一是能够消除噪声的沿途积累19 语声信号采用非均匀量化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20 语声信号的概率密度函数服从指数分布21 均匀量化量若量化间隔为△,则量化噪声的平均功率为△2/1222 抽样时,若抽样速率不满足抽样定理,则会产生折叠噪声23 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是根据幅度是否离散24 我国PCM30/32路系统使用的是A律25 使用A律13折线压缩特性对抽样后脉冲进行编码时,段内码由4位二进制组成26 复接抖动是由于扣除复接时的插入脉冲而产生的27 PCM30/32路系统传输一个复帧所需的时间是2ms28 眼图的张开度越大,码间干扰越小14529 PCM32/32路系统的帧的帧结构中,TS16是隙用来传输信令信号30 PCM30/32路系统中一次群的帧长为256bit31 孔径效应就是由于脉冲的脉宽不够窄产生的32 发端低通滤波器的主要作用是限制活音信号的频带33 SDH网同步采用主从同步方式34 压缩性曲线的斜度与量化信噪比改善量的关系是斜率越大改善量越大35 PCM通信中收端定时系统的时钟是从信码码流中提取的36 CCITT规定第27话路的信令网码是在F12帧,TS16时隙后4位37 误失步的平均时间间隔T误与前方保护计数m的关系是T误≈Ts/(PeL)m38 HDB3码不含时钟分量39 AMI码的直流成分为没有40 SDH目前普遍采用的数字复接实现方法为按字复接41 量化级数N与码元位数L的关系是N=2的L次幂42 采用均匀量化时,当编码位数增加1位时,量化信噪比提高6B43 在非均匀量化中,通常采用的压缩特性有A律和µ律14544 PCM30/32系统中路脉冲的重复频率为8KHZ45 PCM30/32系统中复帧脉冲的重复频率为0.5KHZ46 非线性编码时,段落码由3位二进制码构成47 同步系统中采用前方保护的目的是防止假失步48 PCM30/32系统中的帧同步码型为001101149 PCM30/32路帧结构中,话路时隙为TS1-TS15,TS17-TS3150 SDH的帧周期为125µs51 PCM二次群的数码率为8448kbit/s52 将信码变换为适应于信道传输码型的过程称为线路编码53 PDH目前普遍采用的数字复接的实现方法为按位复接54 补偿孔径效应失真的措施是解码后加入均衡电路55 衡量数字信道的主要质量指标是数码率和误码率56 折叠噪声是由发端低通特性不良造成的57 量化值取其量化间隔的中间值可使量化级数最小58 HDB3码的误码增殖比ε=1.6,说明该码存在误码增殖14559 帧同步系统的前方保护计数越大.系统的稳定性越好60 STM-16一帧的字节数为9×270×1661 由于PAM信号是时间离散,幅度连续的信号,故它属于模拟信号62 易于加密是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63 某数字传输系统的信息速率为4800bit/s.若采用十六进制码元进行传输,则码元速率为1200B(N-R/log2M)64 对频带为(0-fm)Hz的话音信号,其抽样速率fs必须满足Fs≥2Fm65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66 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公式是(S/D)dB=20log3N+20logXe.其中码位增加一位时,量化信噪比增加6dB67 非均匀量化信噪比与均匀量化信噪比的关系为(S/D)非均匀=(S/D)均匀+Q68 在PCM30/32系统中位脉冲的重复频率为256KHz69 PCM发端,收端时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发端采用主振时钟,而收端则采用定时提取70 同步系统中采用后方保护的目的是防止伪同步71 反映数字通信系统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是误码率72 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建73 CCITT规定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为fs=8000Hz,这样就留出了8000-6000=1200 Hz作为滤波器的防卫145带74 量化分为均匀量化和非均匀量化75 信噪比改善量和压缩特性曲线的有关,曲线越大,斜率越大76 满足抽样定理时抽样频率为fs≥2fm;带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为2fm/n+1≤fs≤2f0/n,即fs=2(f0+ fm)/2n+177 帧同步码插入方式有两种分散插入和集中插入78 国际上有两大系列准同步数字体系,即PCM24路系列和PCM30/32路系列79扩大数字通信容量,形成二次以上的高次群的方法有两种,PCM复用和数字复用80 数字复接的实现主要有两种方法:按字复接和按位复接;数字复接解决两个问题:同步和复接81 数字复接的方法实际也就是数字复接同步的方法,有同步复接和异步复接82 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终端复用器(TM)、分插复用器(ADM)、再生中继器(REG)和数字交叉连接设备(SDXC)本文由huanghaiyangt贡献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数据通信基础知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通信已经成为我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与朋友聊天、发送电子邮件,到企业之间的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数据通信的身影无处不在。
那么,什么是数据通信?它又是如何工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一、数据通信的定义和重要性数据通信,简单来说,就是在不同的地点之间以数字形式传输数据的过程。
这些数据可以是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信息。
数据通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准确地获取和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比如,在医疗领域,医生可以通过数据通信远程诊断病情,为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建议;在教育领域,学生可以在线学习丰富的课程资源,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商业领域,企业可以实时监控库存和销售数据,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二、数据通信的基本要素要实现有效的数据通信,需要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发送方和接收方发送方是产生数据并将其发送出去的设备或个人,而接收方则是接收并处理这些数据的设备或个人。
2、数据数据是通信的内容,可以是各种形式的信息。
3、信号信号是数据的物理表现形式,比如电信号、光信号等。
4、传输介质传输介质是信号传输的通道,常见的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无线电波等。
5、协议协议是通信双方遵循的规则和标准,确保数据能够正确、有序地传输和理解。
三、数据通信的传输方式数据通信有两种主要的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
串行传输是逐位地传输数据,一次只传输一位。
这种方式虽然速度相对较慢,但成本较低,适用于长距离通信。
并行传输则是同时传输多位数据,速度较快,但成本较高,通常用于短距离通信,如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四、数据通信的网络类型1、局域网(LAN)局域网通常覆盖一个较小的地理区域,如办公室、学校或家庭。
它具有较高的传输速度和较低的误码率。
2、城域网(MAN)城域网覆盖的范围比局域网大,一般是一个城市。
通讯基础必学知识点1. 通信基本原理:通信基本原理包括信息的编码与调制、信道的传输与传播、信号的解调与解码等方面。
编码与调制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信道的传输与传播是指信号在通信介质中传输的过程;信号的解调与解码是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2. 信道与信噪比:信道是指信息传输的媒介,可以是电磁波在空间中传播的介质,也可以是电缆、光纤等导体。
信道的质量可以用信噪比来衡量,信噪比是信号功率与噪声功率之比,用来描述信号与噪声的相对强弱程度。
3. 数字通信技术:数字通信技术是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信号进行传输和处理的通信技术。
数字通信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误码率低、传输容量大等优点。
常见的数字通信技术包括调幅、调频、调相、多址技术等。
4.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是指计算机或通信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通信协议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不同层次的协议。
常见的通信协议有TCP/IP协议、HTTP协议、FTP协议等。
5. 信号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是指信号的产生、传输、处理和分析等过程与方法。
信号可以是连续时间信号或离散时间信号,系统可以是连续时间系统或离散时间系统。
信号与系统理论是通信系统设计和信号处理等领域的基础。
6. 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与解调技术是将数字信息转换成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的过程,以及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转换成数字信息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与解调技术包括调幅调制(AM)、调频调制(FM)、调相调制(PM)等。
7. 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指通过无线电波或红外线等无线介质进行信息传输的技术。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无线电通信、移动通信、卫星通信、蓝牙通信、红外线通信等。
8. 数据压缩与编码:数据压缩与编码是将冗余信息从数据中去除,减小数据量的过程。
数据压缩与编码可以将数据表示得更紧凑和有效,节省存储空间和传输带宽。
常见的数据压缩与编码技术包括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字典编码等。
数据通信技术基础的知识点整理第一篇:物理层基础一、数据通信基础概念1. 数据通信:指在两个或多个设备之间传输数据所使用的技术和方法。
2. 信号: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所采用的电、光等物理形式。
3. 信道:数据通过的传输媒介。
4. 带宽:信道所能够传输的数据量。
5. 波特率:信号每秒钟变化的次数。
6. 编码:将数据转换为特定的电信号或光信号。
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1. 模拟信号:连续的信号,可以取得任意一连串数值。
2. 数字信号:离散的信号,只能取到有限的数值。
三、调制与解调1. 调制:将数字信号转化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2. 解调:将模拟信号重新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四、常见的调制方法1. 幅度调制(A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幅度上。
2. 频率调制(F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频率上。
3. 相位调制(PM):将数字信号调制到载波中的相位上。
五、数字通信系统中的编码方式1. 非归零编码: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2. 归零编码:每个位周期的中间都有一次电平变化,0对应低电平,1对应高电平。
3. 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都由一个位周期内两次电平跳变组成。
4.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每个比特的位周期内第一次电平跳变表示1,否则表示0。
六、常见传输介质1. 双绞线:应用广泛,可分为UTP和STP两种。
2. 同轴电缆:常用于有线电视和以太网。
3. 光纤:传输速度快,适用于远距离传输。
4. 无线电波:适用于无线网络和移动通信。
七、多路复用技术1. 时分复用(TDM):将时间分成若干时隙,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时隙进行传输。
2. 频分复用(FDM):将频率带宽分成若干频道,不同的信号在不同的频道进行传输。
3. 波分复用(WDM):利用光的不同波长来实现频分复用。
4. 码分复用(CDM):每个用户分配唯一的码,所有用户共用相同频率带宽,通过解码来实现分离。
八、数据的传输方式1. 单工传输:只有一个方向的传输,如广播电视。
数通基础知识介绍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信号,它通过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对连续信号进行采样和量化而得到。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通过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的形式来传输。
数字信号由离散的样本值组成,每个样本值以离散的时间间隔出现。
在数字信号中,每个样本值都用二进制数字表示。
数字信号可以通过数模转换器(DAC)将其转换为模拟信号,反之亦然。
调制是一种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的过程。
通过调制,可以将数字信号在模拟信号载波中传输。
最常见的调制技术之一是脉冲调制(PWM)。
在脉冲宽度调制中,数字信号的幅度被编码为矩形脉冲的宽度。
模拟信号可以通过解调技术将其恢复为数字信号。
解调是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的过程。
解调器接收传输的模拟信号,并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以供进一步处理。
解调器将模拟信号与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并通过量化和抽样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
解调器还会纠正传输中的误差,例如时钟偏移和相位偏移。
信道编码是一种通过增加冗余信息来改善数据传输品质的技术。
在数字通信中,数据传输经常受到信道噪声、干扰和衰减等影响。
为了增强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可以对数据进行编码。
常见的信道编码技术包括汉明码、卷积码和纠错码。
这些编码技术在发送端添加冗余信息,而接收端则通过解码过程来纠正错误并恢复原始数据。
除了以上介绍的基础知识,数字通信还涉及其他重要概念,如多路复用和调制解调器。
多路复用是一种将多个信号合并在一起传输的技术。
调制解调器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它负责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以供传输,并将传输的模拟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以供接收和处理。
总之,数字通信是通过使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的通信方式。
它包括数字信号、调制与解调、信道编码等基础知识。
这些知识对于理解和设计数字通信系统至关重要,它们在现代通信技术中起着重要作用。
希望本文可以为读者提供有关数字通信基础知识的全面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