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进化论复习资料

进化论复习资料

进化论复习资料
进化论复习资料

微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2.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

有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 )

3.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

间。 ( + )

4.在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微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

5.多细胞化给生物本身带来显著利益。 ( + )

量和进化速率高。 ( - )

7.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外骨骼体制的优越

性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

8.陆地维管植物最迟在泥盆纪早期已经在陆地上达到了繁荣,在广袤的

古大陆上建立起绿色的生态系统。 ( + )

9.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有害的。 ( - )

10.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作用

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11.物种根本上的差异来自遗传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

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相同生存环境的适应。( - )

12.分子的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的过程中碱基

或氨基酸发生替换的频度,它是测定物种基因频率进化的尺度,时间以年

为单位。 ( - )

13.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没有后代产生的

现象。 ( - )

1.集群绝灭 生命史上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

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

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2.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3.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4.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

最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系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

出现;而在寒武系底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石。

1. 设果蝇实验群体中,隐性致死基因频率初始为q0,t世代后频率

q t=q0/1+tq0 .如图所示。

+ + + + No.2.chromosomeNo.3.chro ♀╳♂ No.2.chro No.3.chro Gene l1 l2 l1 + Gene l1, l2 分别表示第二,第三号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 表示其

等位基因。计算在F6所生的受精卵中,因这些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的比

例?

解: q0l1=1/2 q0l2=q1l2=1/4 q6l1= ( 1/2 )/[1+6(1/2)]= 1/8 ∴ q26l1= 1/64 q n=q k/[1+(n-k)q k ] q6l2=q1l2/[1+(6-1)q1l2 ] = (1/4 ) /[1+(6-1)(1/4) ]=1/9 q26l2= 1/81 答:致死比例=(1/64)+ (1/81)- (1/64)×(1/81)=1/36

2.有一显性突变,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S=0.3 ,如果该基因的突变频

率为0.00003 ,当群体达到平衡时,表现该性状者频率为多少? 解:

-P(1-P)2 = V(1-P) 1-SP(2-P) SP(1-P) ∴ V = 1-SP(2-P)

因为: V=0.00003 甚微,可见,P 也很小,于是: 1-SP(2-P),(

1-P )均接近1 。 则有 V=SP P = V/S = 0.0001 P2+2Pq=P2+2P—

2P2=2P-P2=2/10000 答:频率为万分之二。

1.比较人科动物祖先( 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 ),现代人,大猩猩的

头骨形态与颅腔容积可知,随着进化发展,脑量不断增加;直立行走者枕

骨大孔位于颅底中央;否则,枕骨大孔位于颅骨后方。根据图示,完成

图示对应下方表格内容。

2.什么是推断谱系的简约性原则?

1. 地球生命历史中的第一个,也是最大的和最重要的事件就是生命

的产生。

2. 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所谓“前

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出来的。

3. 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

限增长,有产生就同时有消亡。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

内的自我调整。

4. 在生物大分子的层次上来观察进化改变时,我们看到一个很不同

于表型进化的过程。分子进化有两个显著特点,即进化速率相对

恒定和进化的保守性。

5. 人类的适应优势不是体力,而是智力。人类生物学进化的最重要

改变,除了直立以外就是脑量的增长。

1.由于辐射分支产生的新分类群之间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

史和( C )。

A.相似的外貌特征。

B.不同的外貌特征。

C.不同的适应特征。

D. 相同的适应特征。

2.将一个有性生殖的种群与一个无性生殖的种群进行比较,从繁殖

效率上看,有性生殖处于( B )。

A.优势

B. 劣势

C.中等状态

D.高低变化不定状态

3.多细胞动物,多细胞植物出现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 C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 显生宙

D.寒武纪

4.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那么,它们

必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挤,其中必有一个获得相对的成功;如果一个物

种的种内发生分异,占据多个生态位,从生态学角度而言,这意味着( D

)。

A.有些物种即将绝灭

B.生存竞争的压力增大

C.由于基因型差异引起适合度差异

D.有新种形成

5.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是指功能上( C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

局部在进化速率上明显低于哪些功能上不显著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

部。

A.可改变

B.可选择

C.重要

D.保守

推断_进化谱系_ 的简约性原则是建立在“进化途径是简约的”这样一个推

理上,即重复进化的可能性_极小__ 。

通常一个_雄性个体产生的生殖细胞的数目远远大于一个雌性个体_ 产

生的生殖细胞数目,因此雄性过剩是必然的。

英国的白桦蛾的工业黑化现象证明了英国的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改变使

这种蛾类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改变,种群由白色个体占优势变为_黑

色个体占优势。

达尔文研究过南美洲西岸的_加拉巴格斯_ 群岛的雀类,推论这些远离

大陆的隔离小岛上的一些性状分异的土著物种是由大陆__ 迁来的少数

祖先经历适应辐射而形成。

比较肯定的_人_ 科的早期化石代表,是发现于非洲__ 南部与东部的南

方古猿化石。

在遗传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B )。

A.只知道群体的基因型频率无法求出基因频率

B.只要知道群体的基因频率就可求出基因型频率

C.不知道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一定可求出基因频率

D.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可以相互换算

.现在人类普遍采用五个种族来划分,即蒙古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

澳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这五大人种和世界五大洲相对应,可见( A

)在人种形成中的作用。

A. 地理因素

B.遗传因素

C.气候因素

D.隔离因素

.由群婚制到一夫一妻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表现,但这却限制了性选择

和与性选择相关联的 ( B )。

A.稳定化选择

B. 适应进化

C. 歧异化选择

D.表型进化

.医学的发达和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使社会

成员的生存机会趋于平等,因而减轻了( B )。

A.疾病对个体生存威胁的压力

B. 自然选择的压力

C.由基因型差异引起适合度差异的作用

D.生存竞争的压力

.因为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

增长,有产生就同时有消亡。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 B

)。

A.物种替代

B. 自我调整

C.线系终止

D. 物种选择

1.集群绝灭

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一些高级分类群整体消失了。 2.趋同

属于不同单源群的成员各自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表型以适应相似的环

境。

3.大进化

以现代生物和古生物资料为依据,研究物种和物种以上的高级分类群在

长时间内的进化现象 。

4.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最普通的表型

的适应度显著的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纪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出现;而在寒武系底

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

在2500个个体中,有一个个体因为某种隐性基因纯合而呈畸形,经过50代

完全选择后,群体中畸形个体的比例如何?

解;q0 2 = 1/2500 q0 = 1/50

q50 = (1/50) / 1+50(1/50) = 1/100

q502 = 1/10000 答;万分之一。

对群体中的MN血型调查结果如下:计算群体中M基因与N基因的频率?

血型 M MN N 人数 475 89 5

解;Pm= (475*2+89)/ [(475+89+5)*2] = 0.913

q n = (5*2+89)/1138 = 0.087 分子进化中性论的论点是什么?

答 ;在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不是由自然选择作用于有利突变而引

起的,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之下由选择中性或非常接近中性的突变的随机

固定造成的。

简述生态系统进化幕的划分。

答 ;由于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的灾变事件,每次事件都引起地球环境的

显著改变和生物物种的大规模替代,以及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重建。可划

分为五个生态系统进化幕;

1.太古宙早期

2. 太古宙至早元古代

3.中元古代

4. 晚元古代

5.显生宙

达尔文研究过南美洲西岸的加拉巴戈斯群岛的雀类,推论这些远离大陆

的隔离小岛上的一些性状分异的土著物种是由大陆迁来的少数祖先经历

适应辐射而形成。

医学的发达和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它使社会成

员的生存机会趋于平等,因而减轻了自然选择的压力

分子的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的过程中碱基或

氨基酸发生替换的频度,它是测定生物大分子进化快慢的尺度,时间以

年为单位。

因为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增

长,有产生就同时有消亡。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自我调

整。

物种根本上的差异来自遗传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的分

异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适应。

下列可以称为一个种群的是( C )。

A.草原上所有的哺乳动物

B.一个湖泊中所有鱼类

C.深山老林中的所有东北虎

D. 热带雨林中的所有猴子

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 ( D )

A.有害的

B. 无害的

C.会增加遗传的不稳定性

D.有利的

适应辐射发生在下面之一情况下:( C )

A.. 大规模的物种绝灭之前

B.一个物种迁移到环境恶劣的光秃秃的

小海岛上 C . 一个物种实现了一个进化革新

D.一个单源群的许多成员在某些性状上发生趋同

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正反两个方向突变达到平衡,基因频率不再变化,

即群体达到平衡状态时,基因频率大小取决于( C )。

A,正突变率u. B, 反突变率 v

C,正反突变率u 和 v D,初始频率p0和q0

体表角质层的产生是维管植物减少体内水分丢失的重要的结构特征。与

角质层相关的适应进化是气孔结构的产生,气孔上的半月形或肾形的保卫

细胞通过改变其膨胀度来调节气孔的开闭,因而能够对( B )实行有效

的控制。

A.二氧化碳的吸入与氧气的释放

B.水分蒸发和二氧化碳扩散

C.水分吸入

与氧气的释放 D. 营养物质的吸入与氧气的释放

1.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没有后代产生的

现象。 ( - )

2.常规绝灭指的是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一些高级分类群所属

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 ( - )

多样而奇特的动物。( + )

见叠层石生物礁。

( + )

5.性分化意味着生殖方式的革新,生殖细胞的融合意味着染色体双倍

化,有性生殖必定伴随着使融合后的细胞还原的机制,即减数分裂。

( + )

6.物种是大进化的基本单位。 ( + )

7.地质时代最大的单位是宙,依次为代,世,纪和阶。(-)

8.在35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宏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

9. 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

作用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常规绝灭 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

代。

小进化 以现生的生物种群和个体为对象,研究其短时间内的进化改

变。

趋同 属于不同单源群的成员各自独立地进化出相似的表型以适应相似

的生存环境。

不完全种一个物种可能包含若干亚种或族,亚种是不完全的种,同种的

不同亚种之间有明显表型和遗传差异,但无生殖隔离。

单源群 一个分类群应包含同一祖先全部已知的后裔,而不能排除任何

一个。

白化病为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纯合而致,在人群中白化症患者出现频率

为二万分之一,已知 S = 0.1 求该致病基因的突变率?

解 已知 s = 0.1 q2= 1 / 20000

u = s q2

u = 0.1 ( 1 / 20000 ) = 0.5 ×10-5

对群体中的MN血型调查结果如下:计算群体中M基因与N基因的频率?

血型 M MN N

人数 480 90 30

解 ;

fm = (480 * 2 + 90 ) / ( 480+90+30)*2 = 0.875

fn = (30 * 2 + 90 ) / ( 480+90+30)*2 = 0.125

为什么说隔离是生物物种形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答; 因为只有隔离才能导致遗传物质交流的中断,使群体歧化不断加

深,直至新种形成。

谱系图示鹦鹉螺,章鱼,枪乌贼(尤鱼),栖息在海底的枪乌贼和乌贼

(墨鱼)这头足动物的进化关系。

试指出(一).哪一类头足动物最进化? 要求写出名称。

(二).最进化的这类头足动物可否称为活化石?

答;

(1) 章鱼这类头足动物最进化。

章鱼可以称为活化石。四亿年前章鱼就已经在海洋中生存

地壳中的碳元素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物进化改变量的衡量通常应用三种尺度。

人类行为大体上有三类,第三类行为又称为个人行为,是个体学习过程

中的行为,是对偶然的环境因素的应答。

量和进化速率高。 ( + )

.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外骨骼体制的优越性

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

.陆地维管植物最迟在泥盆纪早期已经在陆地上达到了繁荣,在广袤的

古大陆上建立起绿色的生态系统。 ( + )

.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有利的。 ( + )

.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作用于

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在欧洲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尼安德特人。 ( +)

.有活化石之称的低速进化的实例在动物界中有海豆芽,鲎,牡蛎等。 ( + )

性分化意味着生殖方式的革新,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新个

体。

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增

长,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自我调整。大规模的物种绝灭

之后,种间竞争压力减小,空的生态位出现,往往导致适应辐射。

性分化意味着生殖方式的革新,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新个

体。

人类行为大体上有三类,第三类行为又称为个人行为,是个体学习过

程中的行为,是对偶然的环境因素的应答。

地壳中的碳元素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生物进化改变量的衡量通常应用三种尺度。

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增

长,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自我调整。大规模的物种绝灭

之后,种间竞争压力减小,空的生态位出现,往往导致适应辐射。

由于辐射分支产生的新分类群之间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史

和( A)。

A. 不同的适应特征。

B.不同的外貌特征。

C. 相似的外貌特征。

D. 相同的适应特征。

将一个有性生殖的种群与一个无性生殖的种群进行比较,从繁殖效

率上看,有性生殖处于( A )。

A. 劣势

B. 优势

C.中等状态

D.高低变化不定状态

多细胞动物,多细胞植物出现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 C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 显生宙

D.寒武纪

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那么,它们必

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挤,其中必有一个获得相对的成功;如果一个物种

的种内发生分异,占据多个生态位,从生态学角度而言,这意味着( D

)。

A.有些物种即将绝灭

B.生存竞争的压力增大

C.由于基因型差异引起适合度差异

D.有新种形成

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是指功能上( D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

部在进化速率上明显低于哪些功能上不显著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部。

A.可改变

B.可选择

C. 保守

D. 重要

由于辐射分支产生的新分类群之间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史

和( D)。

A.相似的外貌特征。

B.不同的外貌特征。

C. 相同的适应特征。

D. 不同的适应特征。

.将一个有性生殖的种群与一个无性生殖的种群进行比较,从繁殖效

率上看,有性生殖处于( B )。

A.优势

B. 劣势

C.中等状态

D.高低变化不定状态

.多细胞动物,多细胞植物出现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 C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 显生宙

D.寒武纪

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那么,它们必

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挤,其中必有一个获得相对的成功;如果一个物种

的种内发生分异,占据多个生态位,从生态学角度而言,这意味着( A

)。

A. 有新种形成

B.生存竞争的压力增大

C.由于基因型差异引起适合度差异

D. 有些物种即将绝灭

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是指功能上( C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

部在进化速率上明显低于哪些功能上不显著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部。

A.可改变

B.可选择

C.重要

D.保守

集群绝灭 生命史上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相

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

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最

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系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出

现;而在寒武系底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石。

不完全种 一个物种可能包含若干亚种或族,亚种是不完全的种。

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最

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叠层石 底栖的光合自养的微生物群落(蓝菌)所建造的生物沉积构

造。

特别说明 :解答本道题目,详见课件第七章(小进化)

设果蝇实验群体中,隐性致死基因频率初始为q0 ,t世代后频率q t= (q0 /

1+tq0 ) .如图所示。

+ + + + No.2.chromosomeNo.3.chro ♀╳♂ No.2.chro No.3.chro Gene l1 l2 l1 + Gene l1, l2 分别表示第二,第三号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 表示其

等位基因。计算在F6所生的受精卵中,因这些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的比

例?

解: q0l1=1/2 q0l2=q1l2=1/4 q6l1= ( 1/2 )/[1+6(1/2)]= 1/8 ∴ q26l1= 1/64 q n=q k/[1+(n-k)q k ] q6l2=q1l2/[1+(6-1)q1l2 ] = (1/4 ) /[1+(6-1)(1/4) ]=1/9 q26l2= 1/81 答:致死比例=(1/64)+ (1/81)- (1/64)×(1/81)=1/36

有一显性突变,选择对显性个体不利,S=0.3 ,如果该基因的突变频率

为0.00003 ,当群体达到平衡时,表现该性状者频率为多少? 解: -SP(1-P)2 = V(1-P) 1-SP(2-P) SP(1-P) ∴ V = 1-SP(2-P)

因为: V=0.00003 甚微,可见,P 也很小,于是: 1-SP(2-P),(

1-P )均接近1 。 则有 V=SP P = V/S = 0.0001 P2+2Pq=P2+2P—

2P2=2P-P2=2/10000 答:频率为万分之二。

群体的遗传组成为 ( 1/16 , 6/16 , 9/16 ),该群体是否为遗传平

衡群体?试算出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

解: 是遗传平衡群体。基因频率 P = 1/4 , 基因频率q = 3/4

( 1/16 , 6/16 , 9/16 ) = ( p 2 ,2pq , q2 )

特别说明 :解答本道题目 要指出 ( D ,H , R )个代表那些分量?

平衡群体中

( D ,H , R )与 ( p 2 ,2pq , q2 )的关系如何?详见课件第七章

(小进化)

.有性生殖的生物种形成有两种方式,简要论述这两种方式。

答:渐进的种形成和量子种形成。

.什么是常规绝灭?对于常规的物种绝灭的原因有哪些解释?

答: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

产生和某些老种消失。

有几种解释;1,物种内在原因(物种进化潜力说,物种寿命说)。2,生

态系统内的竞争与排挤。3,生态链效应。4,小种群的随机绝灭。

有性生殖的生物最显著的优越性是什么?

答:增加变异量,进化速率高。

群体的遗传组成为 ( 1/9 , 4/9 , 4/9),该群体是否为遗传平衡群

体?试算出群体的基因频率分布?

解: 是遗传平衡群体。基因频率 P = 1/3 , 基因频率q = 2/3

( 1/9 , 4/9, 4/9 ) = ( p 2 ,2pq , q2 )

特别说明 :解答本道题目 要指出 ( D ,H , R )个代表那些分量?

平衡群体中

( D ,H , R )与 ( p 2 ,2pq , q2 )的关系如何?详见课件第七章

(小进化)

什么是集群绝灭?如何对集群绝灭作一个简单的概括?

答:大大超过常规绝灭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集群绝灭是生命史上多次发

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

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圈多样性

的显著降低。

.叠层石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证明了光合作用和光合自养微

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有

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括号空白由自己看课件决定。以下同 )

.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

间。 ( + )

.在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微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多细胞化给生物本身带来显著利益。 ( + )

.物种根本上的差异来自遗传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的分异是生物对不同生存环境的适应。( + )

.分子的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的过程中碱基或氨基酸发生替换的频度。 ( - )

.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没有后代产生的现象。 ( + )

* “ 盖雅假说”认为,今日地球表面状态乃是靠生物圈维持和调控的,生命一旦消失,地球就会回到类似金星等无生命行星一样的_ 表面状态

_________。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所谓“前生命的__化学进化_______”过程,由非生命物质产生出来的。

*英国的白桦蛾的___工业黑化_______现象证明了英国的工业化所造成的环境改变使这种蛾类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显著改变,种群由白色个体占优势变为黑色个体占优势。

*分支系统学只接受单源群。所谓单源群,是指一个分类群应包含__祖先______全部已知的后裔,而不能排除任何一个。

*分子进化中性论的中心论点是:在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不是由__自然选择_________作用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之下由选择中性或非常接近中性的突变的随机固定造成的。

*“ _盖雅______假说”认为,今日地球表面状态乃是靠生物圈维持和调控的,__生命____一旦消失,地球就会回到类似金星等无生命行星一样的表面状态。

*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历史的_早期____,在特殊的环境条件下,通过所谓“前生命的化学进化”过程,由__非生命_____物质产生出来的。

*英国的白桦蛾的工业黑化现象证明了英国的工业化所造成的__环境

____改变使这种蛾类的基因__频率_____发生了显著改变,种群由白色个体占优势变为黑色个体占优势。

*分支系统学只接受_单源群______ 。所谓单源群,是指一个分类群应包含同一祖先全部已知的_后裔______,而不能排除任何一个。

*分子进化中性论的中心论点是:在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__不是

____由自然选择作用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而是在连续的突变压之下由

选择中性或非常接近中性的突变的_随机_____固定造成的。

*在遗传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不存在的关系为(

)。

A.只要知道群体的显性表现型频率就可求出基因频率

B.只要知道群体的基因频率就可求出基因型频率

C.只知道群体的基因型频率就可求出基因频率

D.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可以相互换算

*现在人类普遍采用五个种族来划分,即蒙古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

澳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这五大人种和世界五大洲相对应,可见( )

在人种形成中的作用。

A. 隔离因素

B. 遗传因素

C.气候因素

D. 地理因素

*由于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的灾变事件,每次事件都引起地球环境显著改

变和生物种的大规模替代,以及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重建,从而造成(

)的进化呈现一幕接一幕的演变特点。

A.自然选择

B.生物物种

C. 地质环境

D. 生态系统

*形态上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但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异的人类化石在亚

洲,欧洲和非洲都有发现,年龄最老的接近30万年,它们可以被统称为(

)。

A. 早期智人

B. 晚期智人

C.晚期直立人

D.早期直立人

*性分化意味着生殖方式的革新,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新个

体。生殖细胞的融合意味着染色体的( )。

A.双倍化

B.半保留复制

C.减数分裂

D.单倍化

*在遗传未平衡群体中,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的关系为( )。

A.只要知道群体的显性表现型频率就可求出基因频率

B.只要知道群体的基因频率就可求出基因型频率

C.只知道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一定就可求出基因频率

D.群体的基因型频率与基因频率可以相互换算

*现在人类普遍采用五个种族来划分,即蒙古人,高加索人,尼格罗人,

澳洲人和美洲印第安人。这五大人种和世界五大洲相对应,可见( )在

人种形成中的作用。

A.遗传因素

B.地理因素

C.气候因素

D.隔离因素

*由于地质历史上发生多次的灾变事件,每次事件都引起地球环境显著改

变和生物种的大规模替代,以及大范围的生态系统的重建,从而造成( )

的进化呈现一幕接一幕的演变特点。

A.自然选择

B.生物物种

C. 生态系统

D.地质环境

*形态上比直立人更接近现代人,但与现代人有明显差异的人类化石在亚

洲,欧洲和非洲都有发现,年龄最老的接近30万年,它们可以被统称为(

)。

A.晚期智人

B.早期智人

C.晚期直立人

D.早期直立人

*正是由于有性生殖带给个体基因型的不稳定,因而生殖隔离的物种是有

性生物的存在方式。物种形成可以看成是生物对性和有性生殖带来的(

)的对策。

A.物种变异

B.物种选择

C.杂种不育

D.不利影响

名词解释与问答: *自然选择 *简约性原则 * 亚种 * 小进化 * 垂直

进化 * 不完全种

*人与猿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什么是生态位?

在生态系统中的物种是物质与能量的转换或转移的环节,是系统内的功能

单位。一个种群占据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生态位。所谓生态位,可以理解为

一个生态学空间,由物理环境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共同决定的多向度空

间。

*从信息存储及传递机制,进化动因,适应方式三个方面比较生物的生物

学进化与人类的文化进化。

* 设果蝇实验群体中,隐性致死基因频率初始为q0,t世代后频率

=q0/(1+tq0 ) .如图所示: t

+ + + +

No.2.chromosome No.3.chromosome ♀♀X♂♂

Gene l1 l2 l1

+

Gene l1,l2 分别表示第二,第三号染色体上隐性致死基因,+表示其等位基因。

计算在F13所生的受精卵中,因这些隐性致死基因而死亡的比

例?

* 什么是趋同进化?

* 对群体中的MN血型调查结果如下:计算群体中M基因与N基因的频率?

该群体是否平衡?求平衡时群体基因型的比例?

血型 M MN N

人数 520 75 5 * 什么是性选择? 在进化上有何意义?

* 以恐龙的绝灭和哺乳类的兴起为例说明如何认识集群绝灭和继之发生

的适应辐射?

* 简述生物大分子进化的特点。

* 简述生态系统进化幕及其各阶段生物进化事件与全球环境特点。

1.地壳中的碳元素主要以两种形式存在。

2.生物进化改变量的衡量通常应用三种尺度。

3.人类行为大体上有三类,第三类行为又称为个人行为,是个体学习过

程中的行为,是对偶然的环境因素的应答。

4.性分化意味着生殖方式的革新,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融合而产生新个

体。

5.物种的数目在有限的空间和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的情况下不可能无限增

长,绝灭是生物圈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内的自我调整。大规模的物种绝灭

之后,种间竞争压力减小,空的生态位出现,往往导致适应辐射。

1.由于辐射分支产生的新分类群之间具有较近的共同祖先,较短的进化

史和( A)。

A. 不同的适应特征。

B.不同的外貌特征。

C. 相似的外貌特征。

D. 相同的适应特征。

2.将一个有性生殖的种群与一个无性生殖的种群进行比较,从繁殖

效率上看,有性生殖处于( A )。

A. 劣势

B. 优势

C.中等状态

D.高低变化不定状态

3.多细胞动物,多细胞植物出现以后的地质时代称为( C )。

A.元古宙

B.太古宙

C. 显生宙

D.寒武纪

4.如果两个物种以相似的方式利用同一有限的资源和能源,那么,它们

必定会发生竞争和相互排挤,其中必有一个获得相对的成功;如果一个物

种的种内发生分异,占据多个生态位,从生态学角度而言,这意味着( D

)。

A.有些物种即将绝灭

B.生存竞争的压力增大

C.由于基因型差异引起适合度差异

D.有新种形成

5.生物大分子进化的“保守性”是指功能上( D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

局部在进化速率上明显低于哪些功能上不显著 的大分子或大分子的局

部。

A.可改变

B.可选择

C. 保守

D. 重要

1.叠层石中的有机碳同位素组成的证据证明了光合作用和光合自养

微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2.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

有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 )

3.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

间。 ( + )

4.在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微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

5.多细胞化给生物本身带来显著利益。 ( + )

量和进化速率高。 ( + )

7.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外骨骼体制的优越

性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

8.陆地维管植物最迟在泥盆纪早期已经在陆地上达到了繁荣,在广袤的

古大陆上建立起绿色的生态系统。 ( + )

9.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有利的。 ( + )

10.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作用

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11.在欧洲发现的早期智人化石是尼安德特人。 ( +)

1.集群绝灭 生命史上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

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

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2.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3.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4.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

最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系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

出现;而在寒武系底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石。

有性生殖的生物种形成有两种方式,简要论述这两种方式。

答:渐进的种形成和量子种形成。

.什么是常规绝灭?对于常规的物种绝灭的原因有哪些解释?

答:以一定的规模经常发生,表现为各分类群中部分物种的替代,即新种

产生和某些老种消失。

有几种解释;1,物种内在原因(物种进化潜力说,物种寿命说)。2,生

态系统内的竞争与排挤。3,生态链效应。4,小种群的随机绝灭。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完成版)

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马璇 5120209158 进化思想源远流长。两千五百年前,中国和希腊古代哲学家的著作中就早已孕育了朴素的进化思想。我国古代早期的唯物主义者管仲就提出。水是万物本源。《管子水地篇》说:“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诸生之宗室也。”无独有偶,古希腊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等哲学家的著作中,也都含有一些进化思想。众所周知.进化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拉马克、达尔文等知名学者在批判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不断提出自己新的观点,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地被修正。这些观点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被人们所认可和接受。 在进化科学发展的历史上,最早提出系统进化论的是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他在1809年出版的《动物哲学》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拉马克进化理论。他认为生命具有向上发展的必然趋向.并且强调动物意志、器官用进废退及获得性状遗传在进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近代科学进化论的奠基人是英国学者达尔文,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则是科学进化论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标志。达尔文提出了自然选择的原理,他认为进化的动力在自然界内部,并把进化的机制归结为自然的原因。这就科学的说明了生命自然界发展的主要过程。 在过去的近一百五十年期间,较其他自然科学理论而言,生物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越了自身的领域,许多社会科学学科都在借鉴、使用进化概念。随着生物进化论研究的纵深和发展,进化论还将在深度和广度上继续影响社会和科学的进步。总结进化论对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具体影响及其得失,重新认识和审视进化学说,将其用于对科学和社会的探索及实践,有着理论创新的意义。 说到生物进化论和社会的关系,不得不说社会达尔文主义。 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是由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演绎而来。它是将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的思想,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当中的一种社会理论学说。其核心概念是,由于生存竞争所造成的优胜劣汰,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中也是一种同样普遍适用的生存适用法则,并在人类的社会进化和社会发展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与社会达尔文主义有着本质性的区别。达尔文进化论,是达尔文通过深入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种生存的变异过程,并对其进行了系统分析与科学总结得出的。在1859年出版了体现以“自然选择”为主导思想的《物种起源》一书。而后来《自然选择》的进化论思想,被斯宾塞定义的《适者生存》的理论在社会的理论发展中所取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创立者赫伯特?斯宾塞把进化论中的“适者生存"广泛应用于社会学上,特别是在教育学与不同的阶级斗争方面。斯宾塞远比达尔文在写作《物种起源》时期的观点更有依赖性。他认为无论是对于物质、自然的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同质性都是无条理的,不稳定的。保守主义思想家萨姆纳认为生存竞争是社会生活的核心特征,如果有人在路上倒下,这不应该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但我们的社会道德伦理要求的是关心弱势群体,救死扶伤的一种人道主义的救助美德。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错误之处就是,将达尔文的一般意义上的动物之间的进化思想移植到社会当中,在社会中广为使用,是对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理论的一种误读。 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表明了“人是道德的生物",人类社会的进化是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社会达尔主义的滥用,给社会带来了更深程度的负面影响,产生了恶劣

进化论复习资料

微生物可能早在35亿年前就进化产生了。(+ ) 2.地球是靠生物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移到岩石圈中,如果地球早期没 有进化产生出蓝菌;就不大可能出现促使高等生物进化的环境条件。 ( + ) 3.生物界内部在结构上的最大的不连续是存在于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 间。 ( + ) 4.在38亿年的地球生命史的前4/5时间里,微观体积的多细胞生物是生物 圈唯一的或主要的生命形式。 ( - ) 5.多细胞化给生物本身带来显著利益。 ( + ) 量和进化速率高。 ( - ) 7.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骨骼位于体外,即外骨骼。外骨骼体制的优越 性在于支撑,运动,防护三项功能紧密结合。( + ) 8.陆地维管植物最迟在泥盆纪早期已经在陆地上达到了繁荣,在广袤的 古大陆上建立起绿色的生态系统。 ( + ) 9.自然种群中保持大的变异贮存对种群是有害的。 ( - ) 10.分子进化中性论认为,生物分子层次上的进化改变是由自然选择作用 于有利突变而引起的。 ( - ) 11.物种根本上的差异来自遗传的差异,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 种的分异是生物对相同生存环境的适应。( - ) 12.分子的进化速率是指核酸或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在进化的过程中碱基 或氨基酸发生替换的频度,它是测定物种基因频率进化的尺度,时间以年 为单位。 ( - ) 13.生殖隔离是指在自然界中生物不能自由交配或交配后没有后代产生的 现象。 ( - ) 1.集群绝灭 生命史上多次发生的大范围,高速率的物种绝灭事件,即在 相对较短的地质时间内,一些高级分类单元所属的大部分或全部物种消 失,从而导致地球生物多样性的显著降低。 2.水平进化 导致生物分类学多样性增长的进化过程。 3.晚期智人 形态上与现代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类化石大致可追溯到5万年 前,称之为晚期智人或现代智人,例如中国的柳江人,山顶洞人。 4.稳定化选择 种群与其所处的环境建立了相对稳定的适应关系,种群中 最普通的表型的适应度显著地大于那些罕见的表型。 5.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寒武系底部多门类的无脊椎动物化石几乎同时突然 出现;而在寒武系底界以下的更古老的地层中长期以来却找不到动物化

功能学派

功能学派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 四、功能学派在中国 五、有关功能学派的反思 一、功能学派的产生 (一)社会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20世纪20年代,英国的殖民帝国受到民族运动浪潮的剧烈冲击,殖民统治陷入了严峻的危机。英国政府急需寻找新的统治方法,以挽当局。而当时人类学派流行的进化论学派、传播学派等都不能满足英国殖民统治的需要,他们希望人类学家能为殖民统治提出新的具体的理论和方法,以维持殖民统治。非洲没有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可作为殖民当局的依靠,殖民当局破坏了氏族部落制度,等于消灭了可以依靠的部落首领和氏族长老。殖民地危机发生,他提出了如何利用土著社会制度的问题,懂得这些制度在氏族社会中所起的作用(即功能)。在这个背景下,英国功能学派应运而生。 (二)学术原因: 1.西方学术界开始流行实地调查法,受实证主义思想的影响; 2.当时科学界和思想界开始从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结构和适 度的调查材料进行比较,研究不同文化在各自社会中的功能; 3.古典进化论、传播学派主张,源于西方启蒙运动的线性历史观,试图 撰写从“野蛮”到“文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史”,试图拟构历 史,追溯文化的起源、发展,横向传播; 功能主义者探讨从线性到趋异,构拟历史到归纳通则的整体性共时研究。 标志:马林诺夫斯基著《西太平洋的航海者》拉德克利夫·布朗著《安达曼岛人》 二、功能学派的基本特点 1.采取一种整体的视角,在概念上关注对结构和功能的分析; 2.追求一种稳定与平衡的取向; 3.主张社会人类学作为科学要通过比较来获得通则认识; 4.关注社会整合社会控制; 5.通过田野工作和案例研究,偏重于对地方社区内部各要素和机制的 探讨。

文化进化论

文化进化论 一.产生背景 文化进化论产生的背景却是:第一,民族志知识的增多和比较法的确立,第二,伟大的史前科学的来临,并在地质学、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等领域中的新发现及其影响。把关于现代原住民的研究当作认识人类原古伏态的突破口,文化进化论正是以这样的方法论作为核心而确立时。最后,随着19世纪史前学中的新的发现,使18世纪哲学家们所抱有的希望和预测首次获得了确认。到19世纪中叶,从原来叫作博物学的广阔领域分化出了新兴的生物学、地质学和史前考古学,随之出现了一场知识飞跃。人们逐渐认为把人类的本质视为一成不变的18世纪文化观,是一个单纯而朴素的不完整的思想。正在以史无前例的速度进行产业化和社会的激烈变化的欧洲,需要一个能够克服现实生活中全面不安感的新的世界观。 这种时代潮流,一方面产生了近代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另一方面也迎来了进化思想的盛行。以此为背景,文化进化论也以浓厚的自我意识来充任领导时代的先锋。文化进化论的旗手们都确信自己的能力,并具有很高的社会使命感。泰勒是这样结束《原始文化》一书的:“尽管这一事业还很不成熟,但人类的幸福仍然非常需要它。”这种使命感是在大规模的殖民地化过程中,由于直接同异国和野蛮社会接触而产生的。社会非常需要对非西欧世界的再解释和理论化,以代替在18世纪流行的哲学。在率先进行海外扩张的英国,早在19世纪初就创设了培养殖民地行政官的“东印度大学”,到该世纪中期,又成立了民族学会和人类学会。 二.代表人物 在进化论学者中,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是斯宾塞、泰勒、摩尔根和弗雷泽。 三.主要观点及学术影响 人类学兴起时,学者们多持进化观点,即被称为进化论学派,因此进化论学派是与人类学同时诞生的。古典进化论经历了否定和批判,最终走向了新进化论。 1、早期进化论学派 学者们一般认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化进化论是赫伯特·斯宾塞建立起来的。斯宾塞的理论偏重于社会的进化,他首先从理论上系统地、全面并明确地阐发了文化进化论的思想,并确立了社会进化论的基本观点:即社会进化过程类似于生物进化,是一个统一的、渐进的和不断进步的过程。斯宾塞对进化概念的形成起了主要作用。 早期进化论学派也称古典进化论学派。古典进化论学派的主要特征就是用进化论的观点去解释社会中的差异。这个学派中有很多学者和著作,其中泰勒的《原始文化》和摩尔根的《古代社会》两部著作是比较有影响力的。泰勒是第一个赋予“文化”科学意义的人。这个定义明确了文化的范畴,为此后的研究画出了轮廓。摩尔根在1877 年《古代社会》里提出原始社会分期理论、关于氏族制度的发现和对家庭史的研究。摩尔根对氏族社会进行科学的说明,并且首先使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研究,他在易洛魁部落进行考察工作,收集了很多资料。他还利用对亲属称谓制度的研究划分家庭制度的类型以及考察历史的发展。摩尔根为人类学研究开辟了新思路,首创了许多研究方法。原始社会的发展与分期、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的发明与发现都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同阶段的标志。 2、过渡时期的学派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美国人类学“历史特殊学派”博厄斯和他的学派认为,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特殊的历史,要了解一个民族首先要了解该民族的历史。理论也应该是从具体的历史的演绎中理顺出来的。他对早期进化论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批判,他认为世界上各民族或地区文化水平的高低是受到研究者的偏见所影响的,因此无效。并认为进化论的观点是不可靠的,只有具体的东西才是历史的和可靠的。因为所谓的发展规律都是进化论者主观形成的,

进化论简述

进化论简述 摘要:进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从古希腊时期起就曾经出现一些零星的思想,而当今进化学绝大部分以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其进化论有解剖学、古生物学和胚胎发育以及在理、生化、遗传、生物地理等学科领域的证据。 关键字:进化论发展证据 1进化论发展史[1] 1809 年,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动物学哲学》一书出版。历史上第1 次提出了全面的生物进化学说。拉马克的卓越贡献,就是最先唤起人们注意生物界的一切改变,与非生物界同样可能根据于一定的法则,而不是神奇的干预。但是,在拉马克学说中,关于获得性遗传的法则,始终得不到现代科学的支持。关于有机体趋向完善的能力的论述,关于低等生物源于自然发生的论述,关于变异与适应无差别的论述等,又都与事实明显不符。 1859 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物种起源》一书出版。达尔文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用丰富事实从变异、遗传、选择、生存和适应等方面论证了生物的进化。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当时遗传学知识的贫乏,因而无法深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19 世纪后半期,在同拉马克争论中产生出新达尔文主义。19 世纪80 年代,德国生物学家魏斯曼(A. Weismann) 提出“种质论”并以连续切断22 代鼠尾,而第23 代鼠尾仍不变短的实验,否定拉马克及后继者的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同时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加以扩展,认为不但个体,而且器官均受选择法支配,对巩固、发展达尔文进化理论,起到了积极作用。 1886 年,荷兰植物学家、遗传学家佛里斯(H. de Vries) 观察月见草变异,经多年研究,认为生物的进化起因于突变,并于1901~ 1903 年出版《突变理论》,书中详述了他的理论——进化不是如达尔文相信的那样通过渐变而发生,而是通过“不连续变异”,即突变的不连续步骤而实现,成为现代达尔文主义与染色体遗传学说的主要内容之一。 1937 年,美籍苏联学者杜布赞斯基《遗传学与物种起源》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现代达尔文主义(综合达尔文主义) 的诞生,把细胞遗传学以及以后的分子遗传学与群体遗传学、古生物学、分类学、生态学等学科成就结合起来,认为群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主要因素是突变、选择和隔离,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主义,成为近几十年来得到普遍承认的进化学说。 1968 年,日本遗传学家本村资生提出了中性学说,认为分子水平的进化是中性的或近乎中性的随机固定的结果。近几十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学说并非推翻而是丰富、发展了达尔文进化论。中性说就是从微观角度来揭示基因突变在分子水平上的进化现象及规律。填补了达尔文、杜布赞斯基的研究空白,推动了进化论的发展。 1972 年,生物学家埃尔德里奇和古尔德共同提出了中断平衡论,认为新种在短期内迅速形成,又长期保持稳定。生物进化趋势的本质是间断的而不是渐进的。他们的主要根据是从化石中找不到中间类型。因此,新物种的形成是突然出现的。但应该看到,生物变异是复

从社会进化论角度分析利他行为

利他行为的理论解释 社会生物学 利他行为的生物更可能在进化过程中留下来。 达尔文曾经指出,经过一个自然选择过程,有利他天性的生物更有可能使它们的物种留存下来。当代著名的社会生物学家威尔逊进一步深入阐述了这一观点,他指出任何遗传上具有高生存价值,即有助于个体持续生存的决定性特质,往往具有向下一代遗传的倾向,而帮助他人的倾向对团体的基因来说具有很高的持续生存价值。例如1只雄鸟有6只小鸟,每只小鸟一半的基因来源于其父亲,加起来,6只小鸟是父亲自身基因的3倍。如果雄鸟牺牲自己来保护小鸟,他特殊的基因库就已经得到了复制。其他亲属拥有该个体不同比例的基因数,也可以对这些亲属做类似分析。帮助血缘关系较近的亲属可以增加个体自身在子孙后代中的存活率。这是进化生物学的基本原则。 社会生物学家特雷沃斯指出,只有相互的或互惠的利他才有生物学基础。根据他的观点,个体给他人帮助的潜在成本可以从获得他人帮助的可能性中得到补偿。但是这一相互帮助的系统受到了潜在“欺骗者”的威胁。他们接受帮助却不回报他人帮助。为了使欺骗最小化,罪恶感天性以及通过社会规则强化相互帮助的倾向经过自然选择而被保留了下来。 进化理论产生了几个具体的假设。 1、动物最愿意帮助那些基因上与它最接近的个体;比起远亲或陌生个体,它们更愿意帮助家庭成员。父母对健康的后代比对不太可能存活的不健康后代更无私。 2、母亲通常比父亲更多的给后代以帮助。其原因是在一些物种中,雄性拥有大量繁殖后代的生物学基础,所以不需要对任何一个后代投入太多,也可以使自己的基因永恒不灭。雌性则只能繁殖出相对较小数量的后代,所以必须帮助每一个后代以保证自己基因的传递。 3、人类也具有天生利他行为的倾向。威克斯勒等人对年幼儿童的观察研究也证明了人类天生有利他行为的倾向,如不到1岁的儿童明显地试图安慰受伤的父母或兄弟姐妹,给坐在旁边的人喂食物,把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看到父母痛苦的表情时表现出畏缩和痛苦等,在看到另一个儿童受伤时,倾向于表现出与他自己受伤时同样的痛苦。3到5岁的学前儿童在一个小时中会表现出15次帮助他人的行为,包括给小朋友一个玩具,安慰伤心的伙伴或帮助老师。而那些与他人分享、帮助或安慰小伙伴的儿童更受同伴的欢迎。但是,有些行为是儿童不可能观察到的,所以应该认为儿童具有先天性利他行为倾向。

第三讲 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三讲斯宾塞与进化论社会学 第一节斯宾塞和他所处的时代 生平 1820年,斯宾塞出生于英格兰一个教师家庭。父亲和叔父都是属于英国公益会的新教教徒,在政治上,他们反对英国的国教,满怀政治抱负,主张政治自由,同时也是宪章派的积极支持者;在经济上,他们支持经济自由主义,反对国家过多的干涉;在个人生活上,他们则主张禁欲主义,向往清谈平和的生活。他们给了斯宾塞大量的知识,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但也影响了他的政治信仰和生活态度。 1837年,获得铁路工程师职位。 1850年出版了第一部社会学著作《社会静力学》 所处的时代 斯宾塞生活的19世纪尤其是19世纪的中叶和下半叶恰恰是英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最为辉煌的时代。自1851年的维多利亚中期起,英国走上了不断繁荣富裕的道路,成为世界工业中心。在国外,大英帝国控制着海洋,将世界许多地方划归为自己的殖民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殖民地扩张,手工业者、农民和技术工人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人口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更是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中产阶级认为所有这些发展似乎都应归功于个人的节俭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正是他们的训练有素的努力建立起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并给英国带来了持久的繁荣。认为最好的政府应该是管得最少的政府) 思想遗产 斯宾塞所继承的思想遗产包括:首先他的个人主义来源于马尔萨斯和边沁。从前者的思想中,斯宾塞引申出了适者生存的观点,而从后者的功利主义中斯宾塞获得了个人主义。其次,他的进化论来源于达尔文、赫胥黎和拉马克。斯宾塞完成的主要成就是将主张自由放任的激进个人主义和导源于自然科学的集体主义的有机论进行了综合。 社会影响 被公认为是“自亚里士多德以来,一个智者所能创造的最伟大的成就”。斯宾塞的放任自由的思想迎合了占主导地位的中产阶级。同时,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还解决了功利主义思想的危机。宣称:功利主义只是在人类发展的一个较晚的阶段产生的一种价值观。到了斯宾塞的晚年,由于英国出现的经济危机和工人运动,以及英国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政策由原先的自由放任主义向各种形式的集体主义的转向,斯宾塞的学说已经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不过,美国却对经济自由主义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斯宾塞的思想对早期美国社会学产生很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适者生存、自由放任的原则,以及他的反对专制主义、主张文明的个人主义的态度,适应了美国人当时的要求,成为自由竞争的新美国最有力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社会有机体论和社会进化论 斯宾塞的社会学是生物学主义的典范。生物学的类比法成为他考察社会的主要手段之一。他与孔德类似,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个部分,前者涉及社会结构,后者涉及社会进化。所以,第一,他将社会比拟为单个的生命有机体,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有机体论;第二,他将社会的发展比拟为生物由简单向复杂的进化,由此形成了他的社会进化论。这是其社会学理论的两大支柱。 一、社会有机体论 1、社会与有机体的一致性 2、社会与有机体地区别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百科名片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1、产生背景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提,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2、要点: 他认为,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 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生,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

3、影响: 进化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二次重大科学突破,第一次是日心说取代地心说,否定了人类位于宇宙中心的自大情结;第二次就是进化论,把人类拉到了与普通生物同样的层面,所有的地球生物,都与人类有了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彻底打破了人类自高自大,一神之下,众生之上的愚昧式自尊。 庆幸的是,达尔文已经不是在中世纪了,所以他没有受到布鲁诺的待遇,民众仍然给了极高的评价,即使是宗教,也表现出了一定的宽容,当然,这与当时宗教权力远不如中世纪有关。 4、有关争论: 争论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科学界的内部争论,一方面是科学界以外的宗教与进化论争论。 在科学界内部,没有进化论是否成立的争论和质疑,进化的事实早已确凿无疑地证明了进化论的成立,但是,在具体的进化形式和原因中,依然争议不断,如渐变与突变的争议(这个已经不争了,进化速度因条件不同而不同)、人类进化历程的争议、…… 宗教与科学的争论,这是民众感受最多的部分,也是争论最有影响力的领域。因为民众专业的生物学知识很贫乏,中学时代我们学到的只是研究的结论,而没有专业的解释,因此,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则惯于歪曲生物学和进化论,把进化论描述为非科学的、蛮横的、可笑的、无证据的或者是捏造的……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品牌生态学——品牌理论演化的新趋势 作者:来自:发布时间:2005-8-28 22:45:27 品牌被企业用做区分工具已经由来已久。实际上,英语“品牌”(brand)一词源于古挪威语的“Brandr”,意思是“打上烙印”。现在,品牌的用途已远远超出早期的“识别”范畴,此变化主要发生在19世纪后期。由于不断演化,品牌已经具备了识别、质量承诺和质量保证、广告和导购、心理效用、资产、获利、竞争、延伸和价值链等一系列功能,品牌运营已经代替产品经营、资本运营成为当今国际大企业成长的主要方式。中国商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突出现象就是由资本、市场、品牌三位一体的运营模式逐步向品牌集中。可见,“品牌管理”已经成为公司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双向互动和共同进化时代的到来,品牌又具有了构建关系、价值范畴和生态系统的新功能。然而,传统品牌理论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更新和发展,已经严重束缚了企业品牌管理的视角,当务之急是更新和发展品牌理论。 一、品牌问题的复杂性及其生态特征 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发展品牌至少有36个关键要素:即市场定位、品牌辐延、驰名商标、工业设计、专利发明、新产品开发、技术进步、信息网络、市场调查、公关策略、广告创作、CI策略、新闻宣传、企业外脑、价格策略、销售观念、营销改革、战略联盟、企业竞争、CS理念、市场扩张、电子商务、质量管理、作业管理、人力资源、企业财务管理、企业文化、资产评估、上市公司、股份制、资产重组、企业融资、风险投资、扩张兼并、海外战略以及国际市场等等。由此可见,品牌管理再也不可能仅仅由营销部门独自承担了,它应成为公司整体战略的核心。而品牌生存的真正意义更在于和市场生态的相互作用之中,这是企业无法控制的领域。很多公司看到的品牌,只是印在产品包装上的名称和商标,它们忽略了以下真相:真正的品牌其实是存在于利益相关者的内心。换言之,即使公司拥有品牌名称和商标所有权,品牌的真正拥有者却是利益相关者(Tom Duncan,1998)。利益相关者可分为四类(David Wheeler和Maria Sillanpaa,1997):(1)主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和管理人员、投资者、客户、供应商、业务伙伴和当地社区;(2)次要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竞争对手、贸易团体、媒体和评论家、压力集团和工会、社会和政府;(3)主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自然环境,非人类物种,人类后代;(4)次要非社会利益相关者:包括环境压力集团,动物利益压力集团。因此,企业的品牌问题是由各种复杂的物理、事理、情理关系综合在一起的复合生态系统的调控问题,牵涉到各种组织和人的行为、体制和观念问题,单靠经济或营销手段是解决不好的(Agnieszka Winkler,1999)。 从外部环境来看,目前品牌管理的层次已经与以前大不一样,其视野已经扩展到了生态系统的疆域,其中至少有四股力量成为这场剧变的催化剂,即科技进步、全球化、自由化和民营化 (Philip Kotler,2002)。这些催化剂的改变造就了“新经济”、“今日(新旧混合)经济”和“旧经济”的分界、区别以及行事方式的根本性差异,奠定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经济兴起的基础和前提,即“技术和最终使用者是固定的、既有的”,“管理的范围由法律和政治界定”,“管理领域只限于内部”等假设已成为一种限制和管理政策失误的最大根源(Peter

生物进化论

生物进化论复习资料 ●生物进化论:是研究生物界进化发展的规律,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的科学。 ●进化(evolution): 这个概念指的是事物的演化或发展。 ●生物进化: 是指生物种群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变化,或一个群体在长期内遗传组成上的变 化.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1 一切物种,包括人类在内,都是从其的种传衍来的,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又是一个连续的缓慢的过程。 2 环境的改变使生物发生适应性的进化,环境的改变能够引起生物的变异,环境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3 对于有神经系统和习性复杂的原因,除环境变化和杂交外,更重要的是通过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4 生物具有按等级向上发展的趋向,拉马克不仅肯定了生物的进化,而且认为进化具有向上发展的方向。 5 最原始的生物源于自然发生。 拉马克是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学者。 他的错误是把变异等同于适应,并认为获得性一定会遗传。 ●达尔文进化论 1、达尔文认为,世界不是静止的,而是进化的。 2、生物进化论是逐渐和连续的,其中不存在不连续的或不连续的突变。 3、生物之间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他们有着共同的祖先。 4、自然选择是变异的最重要的途径。 (1拉马克观点:生物起源和进化是多元系统。个系统在开始时,缘于自然发生。 2达尔文观点:生物起源是一元系统。最早生命由化学进化产生。) ●达尔文进化论包括三个要素: (1)变异;(2)遗传,(3)选择。 达尔文学说是对进化论研究成果全面的、系统的科学总结 是进化论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也是现代进化论的主要理论源泉。 无法阐明生物进化的机理。 ●生命的物质基础:核酸与蛋白质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及意义 [摘要]本文考察了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分析了它在中国传播的动因及影响。进化论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彻底打破了封建统治阶级“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谎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深深地影响了封建社会改良派、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对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运动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进化论中国传播历程 人类关于自然界发展变化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真正把自然界看成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进化的过程,是从18世纪中后期开始的。康德的星云假说为近代进化论思想的发展拉开了序幕,随之一大批科学家开始摆脱“自然界绝对不变”的机械论思想的影响,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研究自然界,最终形成达尔文进化论学说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十九世纪下半叶,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它促使中国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一、外国传教士对进化论的传播 通常认为,进化论在中国的传播始于1898年正式出版的严复所译《天演论》。事实上,1877年英国传教士傅兰雅(John Fryer)就在其主编的中文杂志《格致汇编》上对进化论作了初步的介绍:“西国人士近年来多稽考人类之原始初生何处,原由何法所成,及地球自生人以来历有几何年岁等事,详考细究,不殚烦劳,或从西教之《旧约》书内溯考人之源流,又有地学家于各层土石内细查人与各动物之骨迹,知地球已有人之时约在若干年间,又云初有之动物皆甚简便,后始逐渐由简而繁也,即初有者为虫类,后渐有鱼与鸟兽,兽中最灵者为大猿,猿渐化为人。盖从贱而贵,从简而繁也。此固理说明通,可以入信也。”[1]傅兰雅此处主要介绍的是近代地质学与考古人类学对进化论的某些贡献,而不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本身。 美国北长老会传教士丁韪良(W.A.P.Martin)在1883年出版中文书籍《西学考略》中说:“法国有赖摩(引者按:即拉马克)者又创新说……谓动植各物均出于一脉,并非亘古不易。太初之世,天地既分,生物始出,如水之虫蛰,其初或一类或数类,后年代渐远,变形体,分支派,生足而行陆地,生翼而飞青空,又越千万代,兽之直立者如猩猩之类,渐通灵性,化而为人,此说当时鲜有信之者。”“四十年前有英国医生达尔温者,周历四海,查勘各地动植,乃举赖氏之说而重申之,伊云:各类之所变形者,其故有三:一在地势,如北方天寒,物多厚毛,南方气馁,物虽同类而无毛,且地之各层所藏骨迹可以取而证之。盖太古之时,地面多水,其生物水陆皆宜,后水陆分界,陆地禽兽始出,至人则在地之最新一层方有骨迹,可知人生最后也。一在择配各物之形,偶有变异,必求其同形者配合之,如海鸟初不能飞,偶有能飞者,牝牡必相聚而传新类。一在强弱以决存亡,盖天时之寒暑,地势之高下,逐渐改变,惟物类之形体相宜者强而能存。咸丰九年达氏著书以此理,名曰物类推原(引者按:即《物种起源》),意深词达,各国争译而广传之,多宗其说”。[2]这段话将达尔文进化论的基本理论要素诸如环境适应、适者生存等都反映出来,并涉及人类起源与进化问题。 19世纪90年代以前,西学在中国传播渠道很有限,傅兰雅的《格致汇编》是当时重要的科普杂志,是晚清开明人士获取域外新知的主要窗口之一;丁韪良的《西学考略》是他游历日、美、法、德、瑞士、英国、意大利之后所写的专门考察报告。傅兰雅和丁韪良的介绍

人类简史思考之社会演化

我们之所以常听人说世事难料,根本原因并不是人类社会演化没有规律,而是个体生命太过短暂。以个体生命周期来看人类历史发展相当于管中窥豹、盲人摸象、井底观天,不但无法认知全貌,而且进一步强化了“世事难料”的错觉。科学认知方法就是要从整体出发,“整体”这个概念和我们日常理解的不一样,是指在所有当前人类可认知的维度上的整体,从空间上、时间上、概率上、类别上……。 有的人会想,那我就把空间扩大到整个亚洲、时间扩大到几百年,概率上包括所有事件,类别上包括区域中生存的全部人类,这总可以了吧?好,我们按你说的分析下去看看结论怎么样,蒙古帝国经历了雄霸亚洲甚至征服了部分欧洲到分裂再到灭亡(铁木真于1206年在斡难河河源建立,尊汗号为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大蒙古国建立后屡次对外侵略扩张,成吉思汗在位时开始征伐西夏、西辽、金国、花剌子模等国,其继承人又经过两次大规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汗去世时,大蒙古国已占据包括漠北、华北、东北、西藏、西域、中亚、西亚、东欧等在内的辽阔地域。然而,1260年由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争位而走向分裂,大蒙古国随之解体。1260年到1264年忽必烈最终击败阿里不哥后夺得汗位后,原属大蒙古国的术赤后王封地、察合台后王封地、窝阔台后王封地和忽必烈之弟旭烈兀的封地取得了事实上的独立地位,分别成立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

伊利汗国,后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被西方统称为"蒙古帝国"。1271年,忽必烈增国号"大元",自此大蒙古国改称为"大元大蒙古国"(Dai ?n Yeqe Mong?ul Ulus),随后于1279年攻灭南宋统一中国。四大汗国直至1304年元成宗时期方才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元廷又在1310年元武宗时期与察合台汗国瓜分了窝阔台汗国,取得漠西领地,后元惠宗被明朝于1368年逐出汉地,元廷逃往漠北,史称"北元"。北元亡于1402年,其后明朝长期和蒙古鞑靼、瓦刺、吐鲁番等汗国并存,直到17世纪初大蒙古国被清朝攻灭)。结论是大的群体最终会分裂并灭亡,归于无序。但如果我们再看另一时段历史上秦始皇扫六合一统中国,又得出小的群体最终会被大的吞并并统一。人类社会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就这么来的,但这与人类发展总是趋于低熵相违背(不再展开分析,低熵注定单一),说明什么?说明这个认知并不满足科学认知条件,具体就是并没有从真正的“整体”出发。 我们认知人类社会演化,必须要以当前我们已知的人类出现开始,从整个地球范围内的所有事件,从全部人类部落、群体、种族的多频次概率分布上去分析。再来看蒙古帝国就如白马过隙、一闪而过的坑罢了,这个坑并不阻碍白马前进的方向,甚至根本不值得一提(当今人类主流文明和科学架构早已浸入所有其他文明,只不过多少罢了,完全纯种的文明早已灭亡,根据人类文明发展与熵的关系,文明注定单一)。

设计进化论

平面设计 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文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最基础、最主要的创造活动是造物。设计便是造物活动进行预先的计划,可以把任何造物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 设计进化论 伴随工业革命的开始,近代都市的出现,人类社会迎来了标准化、机械化的大批量生产时代,这也迫使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职业。传统手工业时代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作者,甚至还是销售者和使用者。工业革命后,从制造业中独立出来的设计,经过再分工,形成造型与功能设计两部分。设计师担任外观设计,而产品的内在功能则由工程师负责。设计在后来的发展中逐渐成为了一门专门的学科。1877年,摄影技术发明后,人类社会进入到了一个大量复制时代。摄影对现实生活的逼真记录给传统写实主义艺术家们莫大的刺激和打击。为了摆脱传统写实主义手法的束缚,艺术家们奋力开创出现代派美术。我们从塞尚的艺术创作中,可以洞察画家摈弃了对自然的完全模仿,他的作品几乎包含了20世纪所有的现代艺术要素。现代派美术的出现影响到艺术设计,使设计开始从传统走向近代,现代艺术设计概念也同时诞生。现代艺术设计的起源始于19世纪末,即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从19世纪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则为现代设计的准备期;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机械化时代是现代设计的青春期,它与现代 都市共同发展,在经历了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洗礼后,现代设计更加合理化,并走向成熟摘自《设计进化说》崔海源,方文素著《设计进化说》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设计是建立在商业和大众基础之上的,是为他们而服务,从而产生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有别于艺术的个 人或部分群体性欣赏范围。平面(graphic)平面设计这个术语出于英文"graphic",在现代平面设计形成前,这个术语泛指各种通过印刷方式形成的平面艺术形式。因此,当时这个词是与"艺术"连用的,统称为"Graphic design"。"平面"这个术语当时的含义不仅指作品是二维空间的、平面的,它还具有:批量生产的,并因此而与单张单件的艺术品区别开来。设计(design)这个词,是由日文里以汉字翻译"design"这个字而成。日文在翻译"design"这个字的时候,除了"设计"这个词以外,也曾用"意匠"、"图案"、"构成"、"造形"等等汉字所组成的词来表示"design"。所以在了解什么是"设计"时,我们可以先对这些字词来解释:英语的design则源自拉丁语的de-sinare,是为"作-记号"的意思,在十六世纪意大利文disegno 开始有现今design的含意,后经由法文的中介,而为英文所引用,成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

论达尔文进化论的重要意义进化论,也称演化论,是用来解释生物在世代与世代之间具有变异现象的一套理论,以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主轴,在著《物种起源》时有详细的论述,已为当代生物学的核心思想之一。 达尔文进化论的主要内容:生物之间存在着生存争斗,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的选择。生物正是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种类由少到多地进化着、发展着。以上三点,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现在基因学诞生之际,为此提供了重要的证据,事实上,物竞天择,竞的是“基因”。达尔文进化论主要包括四个子学说: 一般进化论;共同祖先学说;自然选择学说;渐变论。 19世纪中叶,达尔文创立了科学的生物进化学说,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达尔文进化论,第一次对整个生物界的发生、发展,作出了唯物的、规律性的解释,推翻了特创论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在生物学中的统治地位,使生物学发生了一个革命变革。他的理论还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等社会的很多方面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 一、对生物学方面的影响 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一切生物都有变异特性,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物。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一定变异两种。同时,他认为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竞争能力。生物有着繁殖过剩的倾向,但由于食物与空间的限制及其它因素的影响,每种生物只有少数个体能够发育与

繁殖。达尔文还认为,生物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这就是自然选择或适者生存。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在自然选择过程中,只有适者才能生存,但适应对生存也只有相对的意义,一旦生活环境改变,原来的适应就可能变为不适应。最后,他认为,通过自然选择形成新物种。 进化论是进化生物学的理论基础,生物界的各种复杂现象:形态的、生理的适应,物种的形成和绝灭,种内和种间关系等现象都只能在进化论的统一基础上得到解释。进化论将整个生物界原来互不相干的各个分支紧密联系起来。达尔文还从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出发,创立了优生学。物种的变异如何积累、巩固,并在世代中延续下去,成为当时进化论的难题解之一。这也就为后期产生的生物进化研究领域中的众多学派提供了铺垫,这些学说、学派的研究和争论对我们深入研究认识生物进化现象有积极意义。 二、对人类思想的影响 在《物种起源》这部书里,达尔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这部著作的问世,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的理论。达尔文提出进化论的时候,当时的西方社会,从文艺复兴开始,自然科学受到哥白尼“日心说”的鼓舞,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到18世纪,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力学已经从神学统治中解放出来,但是生物学仍然禁锢在神学之中。进化论的先驱、法国杰出的博物学家拉马克〔拉马克(1744—1829)〕法国生物学家,现代进化论的奠基人之一曾经这样评价“他的功绩是伟大的,他第一个使人认识到这样一个假定的可能

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进化论 首先说达尔文提出由于物种进化需要很长的时间,因此不可能会被人类观察到。但是最近的一些发现却说明某些物种进化时间很短,可以被科学家所观察。本文则是用了两个relatively short evolution's examples来support natural selection。 1st: 人为控制条件。有一种鱼,在predator多的时候,life-span, size, mate, reproduction都有变化,为什么变化。然后,再将一部分放入predator少的pool 中,offspring发生了很多changes,比如比它们的ancestor size上要大,下egg少了,等等。整个实验耗时11y; 2nd: 自然条件变化。我们需要做的只是observe。讲的是finch,有关它们beak 的大小的。cause是lethal drought。自然选择对生物的影响(与达尔文的不同)两个例子,guppy 在predator多和少池塘里生活,大小不同(offspring 的大小多少)和一种鸟在小岛上适应干旱( large &small) 讲Darwin的nature selection,开始讲到生物的自然演变要经历很长的时间,这种限制是Darwin当时不能用experiment证明nature selection的原因(第一题考),然后讲了现代生物学家发现在短期可以观察到nature selection给动物的一些特性带来的变化。举例时用guppy这种鱼,他们生活在下游时由于predator很多,所以繁殖的速度很快;但当科学家把他们带到上游生活(那里的predator很少),他们的繁殖的速度明显变慢了。 又举了一个bird的例子,某年,这些鸟类生存的地区气候变迁,某种坚果的产量下降;喙小的鸟只能吃较小的坚果,而喙大的鸟既能吃小的坚果,也能吃大的更硬的坚果;于是更多的喙大的鸟存活了下来。而且,这些存活的鸟的后代的喙都增大了4%。当干旱(drought)时那些站着长而硬的beak的bird往往能生存下来(这里考了个生词decimation=destruction),这样一来这一地区的这种bird 很快都有了长而硬的beak(考:长而硬的beak可以打碎large size的grain) 开头,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are too slow for people to witness. 1.witness是什么意思,选observe

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谁曾知道达尔文? 提及“进化论”人们都会联想到是主导世界的“科学”定律,而与神创论势不两立。深入研究,达尔文的假说显然对真正的生物科学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对道德观念、和平意识的神学思想自然就是个死对头。完全地改变了生物科学的规范和方向,并且一直误导世界人类,引人走向无知。那么创始人达尔文真是这样无知的人吗? 2009年12月9日《参考消息》第12版转载【英国《新科学家》周刊11月23日一期文章】达尔文说:“以否认上帝存在的标准来衡量,我从不是一个无神论者,我认为,说我是不可知论者更恰当。” 这是达尔文本家,极有声誉和影响力的英国《新科学家》周刊,根据已故达尔文的原始信函所发表的。这就让人明白,世界人类感受到的达尔文与真的达尔文竟有如此180度的差距。 那么作为科学装进人们大脑的所谓生物学的“进化论”是否仅活100年的人要找的真知呢? 近代科学发现:人类天生一个免疫球蛋白IgG基因, IgG基因生产一大类免疫球蛋白,理论推算可抗原有180亿种之多,免疫球蛋白是针对外界抗原而生产的特异性抗体,外界抗原还没进来(甚至还没有发生),IgG基因己经预存了未知抗原的信息,备下了应对它的抗体制作法。这是太不可思议了!况且人的一生未必会遇上180亿种抗原, 这将把“自然选择”抛得无影无踪。因为它是未发生信息却先具备功能,而“自然选择”先有久而久之的适用后再保留。 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生物进化系的马西莫?皮戈刘希(Massimo Pigliucci)说:“就目前来说,我认为在生物学界,是否…自然选择?能够引发复杂生物体产生进化的唯一进程,这还是一个伟大的难解之谜,……。” 诺贝尔奖得主,首破DNA密码的弗兰西斯克里克推论说:“在这个地球,生命不可能靠任何自然过程起源。” 1995年7月19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向进化论挑战的澄江化石》文章】:“我们仿佛听到了达尔文进化论葬礼的钟声。” 一直“猿猴变人”的谎言,现今达尔文主义真正的科学家也公认:“人不是猿猴能进化的,因为基因学证明不可能”。所以近来真正达尔文主义的捍卫者们又公开承认:“进化论并不相信人是由猿或猴而来,而是人和猿有共同祖先。” 那么为什么现今人们还看到“人是猿猴变”的呢? 若有人以科学论证去质疑…进化论?恐怕立即有人会说:“不信…进化论? 你是属于文化低,没有受过多少文化教育……。” 一个人非常难得来到这个世上,仅仅也不足100年的日子里,若得到的都是假的,比如,买个纯金钻石戒指是玻璃的铜戒指、买支日本野山参是箩卜晒的干,而且哪人一定说,那是真货,强要你去信它,你感觉会怎么样呢? 那么“天外来客”都被人们发现的今天,人人需要真知的今天,若还有人要你相信完全错误的达尔文主义假说、你若不五体投地信仰他转手倒卖、真正“进化论”学家早已丢弃的陈旧过时“假说”,追求真知的人啊!你心中如何呢? 新华书店最畅销的【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卷出版公司出版的《典藏外星人与UFO》】书214~219页文章说:“…进化论?仅仅构建了一个关于生物进化的粗略理论框架,而许多内在的细节至今也没有理出头绪。近200年来,…进化论?…垄断?了生物学研究的主导方向,但是今天人们发现,这种指导思想有可能引导人们走进了死胡同,这里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解剖医学。医学家们在神经传递、意识链以及经络穴位等方面都面临着无法破解的困惑。247页以科学论证的角度严肃地说,我们不禁要问:人类是地球上最高智慧生物吗? 生物“进化论”还是至高无上的神圣不可侵犯的“经典”吗? “进化论”误导了哲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误导了人们的思想,误导了我们对飞碟和UFO科学的探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