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讲义..
- 格式:ppt
- 大小:1.53 MB
- 文档页数:52
第十三章 生物的遗传与进化§1生物进化的概念§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及其发展§3进化的机理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二、综合性的进化机理学说(一)突变学进化提供的原料(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与遗传平衡(三)自然选择与基因频率的改变1.突变 2.迁移 3.遗传的随机播迁 4.选择性数值(四)适合度与选择压力§4物种的形成一、种的概念二、隔离在种的形成中的作用1.地理隔离 2.母生殖隔离三、多倍体与物种的形成§1生物进化的概念一、进化所谓进化是指事物逐渐变化的意思,即在历史的发展中发生渐变的事物可称为进化。
进化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其1:宇宙进化:研究是关于天体的发展历史,例如银河系是如何形成的?太阳系的发展历史如何?地球的诞生和发展等内容。
其2:生物的进化:研究的是关于地球上生物的历史发展情况,它是在宇宙进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我们所指的进化,一般都是指生物的进化。
其3:社会进化:研究的是整个人类的特征和发展史,这是关系到整个人类的特征和发展。
地球上出现人类以后就出现了一个新的进化—社会进化。
它是在生物进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这三个方面的进化包括了自然发展史的全部内容。
他们彼此间是相互联系的,它们代表着三个不同的进化水平。
一个比一个高级,一个比一个复杂。
在这里生物的进化有承前辟后的作用,它是非生命的宇宙进化的发展和继续,又为人类社会的诞生准备条件。
二、什么是生物进化是指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生物逐渐的演变为另一种,生物即生物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的演变过程。
例如麦类可以由一粒小麦渐变到导源六倍体小麦,并出现许多的品种;可以由野生的大豆进化为栽培大豆及其各种品种类型;生物可以由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哺乳类→人类。
那么生物的进化又意味着什么呢?从生物的进化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几方面内容:1.生物的进化是连续不断的,现在生物为过去生物的子孙,又是未来生物的祖先。
第19讲 生物的进化考点一 生物的进化1.(2018·浙江11月选考)人体中的每一块骨骼,在大猩猩、黑猩猩和长臂猿体中都有,只是大小比例有所不同。
造成生物结构统一性的主要原因是( ) A.共同祖先遗传 B.环境变化 C.长期人工选择D.生物变异解析 生物具有统一性的原因是有一个共同的原始祖先物种,遗传的力量使它们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答案 A2.(2018年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 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于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解析 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若为可遗传的范畴,则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答案 C3.(2016·浙江10月选考卷)随着除草剂使用的增加,抗除草剂杂草不断增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的变异性是杂草进化的前提B.突变是杂草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C.杂草中全部抗除草剂基因构成了基因库D.种群内的基因朝着抗除草剂增强方向突变解析 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杂草进化前就已经存在,是杂草进化的基础和原材料,A 正确;进化的动力不是来自变异而是自然选择,B 错误;基因库指的是一个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的总和,一种基因不能构成一个基因库,C 错误;突变是不定向的,D 错误。
答案A本题组对应必修二教材P90~92,主要考查生物进化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1.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生殖隔离:即不同种的个体之间不能互相交配,或者在交配后不能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
(2)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但在模式上具有高度的统一性,表现在生物体、细胞或生物大分子等层次上。
2.生物界具有高度统一性的三个层次3.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由于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可以发展出多个物种。
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主要观点2.意义(1)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
(2)否定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奠定了科学生物进化的基础。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2.对自然选择学说的评价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1)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2)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由于缺少草而吃树叶的长颈鹿脖子越来越长,符合拉马克的观点。
( ) 2.达尔文认识到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并做出了科学的解释。
( ) 3.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 4.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研究对象为生物个体。
( )提示:1.√2.× 达尔文没有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做出科学的解释。
3.× 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
4.×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种群。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问题探究]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据图分析:1.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需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2.结合变异知识,思考:环境引起的性状改变一定能遗传给后代吗?提示:不一定。
只有环境改变导致了遗传物质改变进而引起的性状改变,才能遗传给后代。
[归纳总结]1.对拉马克进化学说的理解(1)用进废退:凡是没有达到其发展限度的每一种动物,它的任何器官,如果比较持续地使用,则会逐渐增强,并且发达起来。
相反,任何器官如不经常使用,则会逐渐衰弱,其功能减退,最后导致器官的退化或消失。
(2)获得性遗传:在环境条件的影响下,一个动物经常使用某种器官或经常不使用某种器官的结果是发展某器官或丧失某器官,这种获得的变异可以通过生殖遗传给后代。
《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讲义在生命的漫长历史中,生物进化一直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充满奥秘的领域。
对于生物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演变,科学家们进行了长期而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一系列的生物进化理论。
早期的进化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亚里士多德就曾对生物的分类和比较进行过思考。
但真正意义上的生物进化理论的开端,通常被认为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
拉马克认为,生物具有不断进化的能力,并且这种进化是由“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两个原则驱动的。
“用进废退”意味着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更发达,而不使用的器官则会逐渐退化。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长了。
“获得性遗传”则是指生物由于环境影响或自身的活动所获得的新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而,拉马克的学说在当时并没有被广泛接受,一方面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另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科学研究手段还相对有限。
随着时间的推移,达尔文的进化论应运而生。
达尔文在环球旅行中观察到了大量的生物现象,经过深入思考和研究,于 1859 年发表了《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核心的生物进化理论。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观点是: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存斗争。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有利变异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例如,在一个岛屿上,有两种颜色的昆虫,一种是浅色的,一种是深色的。
如果岛屿上的环境发生了变化,比如树干颜色变深了,那么浅色昆虫就容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深色昆虫则因为与环境颜色相似而更容易存活下来。
经过一段时间,深色昆虫的数量会逐渐增多,浅色昆虫的数量则会减少,甚至可能灭绝。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生物进化理论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为我们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但达尔文的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他无法解释遗传变异的本质和机制。
解密14 生物的进化核心考点一正确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比较2.选择对生物进化的影响(1)自然选择与人工选择(2)选择对基因频率的影响①选择的直接对象是具有某特定性状表现的生物体。
②选择的实质是控制某特定性状表现的基因。
③选择的结果:从生物个体角度看导致生物个体生存或死亡;从基因角度看导致控制某特定性状基因的频率上升或下降。
3.图解物种形成的两种典型模式(1)渐变式——经长期地理隔离产生(2)爆发式——短时间内即可形成,如自然界中多倍体的形成4.物种形成的环节及隔离导致物种形成(1)三个环节: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者关系如图所示:(2)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一个种群――→地理隔离多个小种群――→多种因素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亚种――→出现生殖隔离新物种 ①只有地理隔离而不形成生殖隔离,能产生亚种,但绝不可能产生新物种。
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关键,是物种形成的最后阶段,是物种间的真正界限。
生殖隔离有三种情况:不能杂交;杂交后代不活;杂交后代活而不育。
5.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易混易错】(1)物种形成与生物进化不同(2)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新物种形成。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这种改变可大可小,不一定会突破物种的界限。
(3)新物种形成则说明生物进化了。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现型。
(4(2019·上海高考真题)关于语言基因FOXP2 的基因在所有灵长类动物中都存在,但人类的该基因序列中存在部分碱基替换。
这一发现为人类获得语言能力提供了()A.比较解剖学证据B.胚胎学证据C.古生物化石证据D.生物化学证据【答案】D【分析】生物进化的证据有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和生物化学证据等。
《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讲义一、达尔文的生平与时代背景查尔斯·达尔文(Charles Darwin)出生于 1809 年 2 月 12 日,他成长在一个富裕且具有文化底蕴的家庭。
在那个时代,科学探索的氛围逐渐浓厚,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研究成为许多学者关注的焦点。
达尔文早年对自然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的同时,也热衷于收集动植物标本。
然而,真正改变他科学观念的是他在 1831 年至 1836 年期间作为博物学家随“贝格尔号”军舰进行的环球航行。
在这次漫长的航行中,达尔文观察到了大量的生物现象,包括不同地区生物的差异和相似性。
他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的发现尤为重要,那里不同岛屿上的雀类在喙的形状和大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这让他开始思考生物的变异和适应性。
二、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观点1、物种可变达尔文认为物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
这一观点与当时普遍认为物种是由神创造且永恒不变的传统观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理论的核心机制。
简单来说,自然选择就是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而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
这种选择的过程不断发生,导致生物逐渐适应其所处的环境。
例如,在一个草原环境中,长颈鹿的脖子长度存在差异。
那些脖子较长的个体能够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从而在食物短缺时更有生存优势,能够繁殖更多的后代。
经过一代又一代的选择,长颈鹿的脖子逐渐变长。
3、过度繁殖达尔文指出,大多数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即它们产生的后代数量远远超过环境所能容纳的数量。
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为了有限的资源而进行激烈的生存斗争。
4、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个体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斗争。
这种斗争促使生物不断进化,以适应环境并求得生存。
三、自然选择的作用方式1、个体差异同一物种的个体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遗传变异或者环境因素引起的。
《生物进化的学说》讲义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里,生物的多样性令人惊叹。
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娇艳的花朵到参天的大树,每一种生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和特征。
然而,你是否曾经思考过,这些生物是如何形成如今的模样的?这就涉及到了生物进化的学说。
生物进化,简单来说,就是生物在漫长的时间里逐渐发生变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并非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和驱动。
一、拉马克学说拉马克是最早提出比较系统的生物进化学说的学者之一。
他认为,生物具有一种内在的“向上发展”的趋势,即生物总是朝着更复杂、更完善的方向进化。
拉马克提出了两个著名的原则: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指的是生物经常使用的器官会变得发达,而不使用的器官则会逐渐退化。
例如,长颈鹿为了吃到高处的树叶,不断伸长脖子,久而久之,脖子就变得越来越长。
获得性遗传则认为,生物由于环境的影响或自身的活动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然而,现代遗传学的研究表明,获得性遗传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成立。
尽管拉马克的学说存在一些局限性,但他的工作为后来的生物进化研究奠定了基础,激发了人们对生物进化现象的深入思考。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无疑是生物进化理论中的一座丰碑。
达尔文观察到,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
比如,一条鱼可以产下成千上万的卵,但这些卵最终能够成长为成鱼的却寥寥无几。
这是因为生物生存的资源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了生物之间为了生存和繁殖而进行激烈的竞争。
在这种竞争中,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有些个体具有更适应环境的性状,比如更敏捷的身手、更鲜艳的颜色、更强大的防御机制等。
这些具有有利性状的个体在生存和繁殖中更有优势,能够更容易地存活下来并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
而那些具有不利性状的个体则更容易被淘汰。
自然选择就像一个无形的筛子,不断筛选出适应环境的个体,使生物逐渐朝着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
达尔文还提出了渐变论,他认为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逐渐积累微小变异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发生的巨大变化。
原题目:生物学课程-进化论单元讲义
一、导言
进化论是生物学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物种的起源、演
化和多样性。
本讲义旨在介绍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原理。
二、进化论的起源
进化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达尔文提出的《物种起源》是进化论的里程碑。
该书发表后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和讨论,引领了
进化论的发展。
三、进化的基本概念
1. 自然选择
自然选择是进化论的核心概念之一。
通过适应环境和适者生存
的原则,物种逐渐地适应并演化出更好的特征。
2. 遗传变异
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基础。
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个体之间
的遗传信息发生变化,从而导致物种的遗传多样性。
3. 持续变化
进化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以适应环境和生存的需求为驱动力。
物种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会通过进化来适应并延续。
四、进化的证据
进化论得到了大量的科学证据的支持,包括化石记录、生物地
理分布、生物化学和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
五、进化的现代研究
进化论在现代生物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包括进化生物学、进化分子学和比较基因组学等领域。
结论
进化论是生物学领域中一项重要的理论,它解释了物种的起源、演化和多样性。
通过了解进化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我们可以更好
地理解生物的多样性和进化的过程。
初中生物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考点梳理人类的起源一、关于人类起源的各种观点“人类从哪里来?”这是我们小时候就会问爸爸妈妈的问题,尽管历史悠远、扑朔迷离,但科学的发展,正在为此勾画出日益清晰的轮廓。
1. 自然发生说千百年来,普遍流行着一种“自然发生说”。
该学说认为,不洁的衣物会滋生蚤虱,污秽的死水会自生蚊虫,肮脏的垃圾会自生虫蚁,粪便和腐臭的尸体会自生蝇蛆。
生物可以从它们所在的物质元素中自然发生。
腐草生萤腐肉生蛆2. 神创论由于古代人类对生命的猜测和对自然的敬畏,衍生出无数的神话故事。
他们相信各种生物是神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
女娲造人上帝创世3. 进化论19世纪,达尔文建立了进化论,提出了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一类古猿。
从此,曾经流行于世的神创论受到了猛烈冲击。
达尔文物种起源4. 外星起源说等关于人类起源,还有很多猜想。
一些科学家发现了地外生命存在的直接证据,并认为这一发现支持了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独特理论。
目前,不少科学家已把它作为地球生命起源的一种可能来对待。
不同的假说可信度如何,取决于有多少的证据支持。
二、现代类人猿为解开人类之谜提供了重要线索现代类人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丛林中,适于树栖生活。
它们虽然能下地,但是不能真正直立行走,手也远不如人类灵巧,大脑和智力还远逊于人类。
三、现代类人猿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在距今1200多万年前,森林古猿曾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欧洲地区,尤其是非洲的热带丛林。
森林古猿在热带丛林过着以树栖为主的生活,这和现代类人猿一样。
森林古猿的一支,由于特殊原因,走向了演化为人类的艰难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与猿不同的特征,并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
人类的进化一、从古猿到人的进化地质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距今1千万至2千万年前,地壳运动剧烈,地球上相继出现了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等山脉,在东非则形成了全长6000多千米的大裂谷。
当时的气候也发生了剧烈变化。
在地形和气候巨大变化的影响下,东非大裂谷地区原先的热带丛林,有一部分变成了稀树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