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第七章-幼儿教育学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10
第七章幼儿园教学活动教学目标:1.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概念和特点。
2.认识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
3.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构成要素、原则和方法、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难点:掌握幼儿园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与指导策略。
教学方法:讨论法、举例子、讲授法、实际操作法。
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1课时)第二节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指导(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资源:1.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2(吴慧源)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与指导3(吴慧源)3.幼儿园教学活动考点视频4.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教学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特点和意义活动有什么样的涵义实例:某幼儿园大班在一个星期一的早上,有幼儿说道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马上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忆起自己上超市购物的经历。
“超市有文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的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马上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
每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
孩子么不能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事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到”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育设计。
知识要点:(一)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界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教学: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其特点是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习者的身心发展。
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园教师和幼儿在《纲要》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开展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领域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的教与学的活动,目的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幼儿教育学讲义第七章幼儿园课程一、幼儿园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1.课程的定义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在园的一切活动都属于幼儿园课程的范畴.2.课程的要素课程组织是依据目标的要求,对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或课程实施的各种因素,加以编排、组合、平衡的方式。
它包括教育教学计划、学习材料及活动设计、环境创设与布置、教育组织形式、时间与空间的安排等。
(4)课程评价课程评价是以目标为标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或某阶段终结时,对课程各要素的适宜性以及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估,为教育行政部门鉴定课程方案提供决策的依据,同时也为课程实践者完善课程、提高课程的适宜性提供调整的信息。
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教程评价这四个基本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体。
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它们相互作用、互相制约、互相调节,从而使课程处于良性循环的动态发展过程之中。
(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幼儿园课程与中、小学课程相比较,从内容到形式都有着较大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教育阶段的教育任务与目标,以及不同年龄段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决定的.1.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在园所进行的各种活动都包含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人(离)园等。
另外,从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来看,由于幼儿教育不是单纯地传授系统的知识技能,而是注重幼儿全面和谐的整体培养。
因此,在内容上就不仅仅限于几门学科,还必须能够满足幼儿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社会性的以及沟通与创造等各方面的发展需要。
而如此多的内容只通过作业课是不可能完成的,必须综合利用幼儿园的各种教育途径,特别是通过科学地、合理地、有效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教育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
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落实幼儿园课程。
2.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的基本形式,幼儿园通过游戏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
幼儿教育学基础(7)第七章幼儿园课程第一节幼儿园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概念(177页)课程系指在学校的教师指导之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从这一课程意义上来说,课程不仅包括课表上所指定的教师有计划组织的各学科的教学活动,还包括学生自动自发和有计划组织的所有课外活动,甚至包括课间10分钟活动。
在幼儿园,课程就不再是传统的“六科”学习活动,而应包括各类游戏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
幼儿园课程(概念)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以促进其身心全面各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程的基本要素通常是指(目标)、(内容)、(组织)与(评价)二、幼儿园课程的特点(一)幼儿园课程融合于一日生活之中幼儿园课程融合在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与环节之中,包括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选活动、转换过渡与收拾整理、进餐、盥洗、午睡以及入(离)园等等。
案例一:离园时,李老师发觉奇奇的衣服挺别扭,仔细一瞧,原来是纽扣错位了。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奇奇笨拙地解开了一个又一个纽扣,准备重扣。
正在这时,奇奇妈妈出现在活动室门口。
显然,她已看到了一切,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只见她快步上前,动手要帮奇奇扣纽扣。
李老师一把拉住她说:“瞧这衣服模样,就知道肯定是奇奇自己穿的。
奇奇能够独立穿衣,这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啊!让他再练习一下,相信他会有进步的,你说对吗?”奇奇妈妈听了李老师的话,似乎悟出了什么,脸慢慢由阴转晴,笑眯眯地对奇奇说:“乖孩子,慢慢扣,妈妈等着你!”[评:纽扣错位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应该如何做才能不错位。
孩子能做的事,教师不要代替,家长也不要包办。
这个道理,光老师知道不行,家长也要明白。
学校教育既不像古希腊学者柏拉图所说的那么“无能”,但也绝不像17—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爱尔维修等人所认为的那么“万能”。
因此,学校和家庭必须通力合作,才能为孩子营造一个顺利成长的环境,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案例二:取鞋午睡起床时,XX发现小床边的鞋子不知怎的到了床底下。
幼儿教育学课件一、引言幼儿教育学是一门研究幼儿教育现象、规律和方法的科学。
在我国,幼儿教育学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从古至今,我国幼儿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幼儿教育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课件旨在梳理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以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幼儿教育学的基本理论1.幼儿发展的阶段理论(1)婴儿期(0-3岁):以感知、运动、情感发展为主,培养婴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社交能力和基本道德观念。
(2)幼儿期(3-6岁):以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为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自我意识、合作意识等。
(3)学龄前期(6-12岁):以智力、情感、道德、群性发展为主,培养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2.幼儿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幼儿教育的目标是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培养幼儿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道德品质、审美情趣、劳动习惯等。
为实现这一目标,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合理安排幼儿的生活、饮食、睡眠、锻炼等,保证幼儿身心愉悦、健康成长。
(2)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日常生活、游戏、教学等活动,培养幼儿的诚实、善良、勇敢、自律等品质。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创设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发现、思考,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等。
(4)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通过集体生活、社交活动等,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三、幼儿教育学的方法1.游戏法(1)趣味性:游戏具有趣味性,能吸引幼儿积极参与,提高教育效果。
(2)自主性:游戏过程中,幼儿可以自主选择、自主创造,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力。
(3)互动性:游戏往往需要多人参与,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情境教学法(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情境创设,使幼儿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2)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情境教学法注重幼儿的身心、智力、道德等方面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完整版幼儿教育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依据《幼儿教育学》教材第四章“幼儿的发展与学习”以及第七章“幼儿教育的课程与方法”设计。
详细内容包括: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学习特点,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以及通过游戏、故事、唱歌、绘画等活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对教育的意义。
2. 掌握幼儿学习的特点,并能运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
3. 掌握至少三种幼儿教育原则,并能在教学设计中体现。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心理发展规律的实践应用,幼儿学习特点的深入理解。
教学重点:幼儿教育原则的掌握,各类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教学视频、实物模型。
学具:画纸、水彩笔、积木、绘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幼儿的行为特点,自然引入幼儿发展主题。
视频播放(3分钟)学生观察与讨论(5分钟)2. 理论讲解:介绍幼儿生理、心理发展基本规律,学习特点。
讲解幼儿发展规律(15分钟)分析学习特点(10分钟)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符合幼儿学习特点的教育活动。
分组讨论(10分钟)各组汇报(15分钟)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将教育原则融入教学活动。
案例展示(5分钟)讲解与讨论(10分钟)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并模拟实施。
设计教学活动(15分钟)模拟实施(10分钟)六、板书设计中心主题:幼儿的发展与学习左侧: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右侧:教育原则与活动设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章内容,设计一个针对34岁幼儿的音乐活动,包括活动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方法。
2. 答案要点:活动目标需体现教育原则,内容要符合幼儿发展特点,过程要详尽,评价方法要具有实践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学生对幼儿发展规律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以便更有效地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