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的发生原因与对策
- 格式:pdf
- 大小:169.56 KB
- 文档页数:2
2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原因分析及护理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护理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2型糖尿病低血糖症患者68例,对发生低血糖的原因进行回顾性分析,其原因主要为用药过量,不合理饮食、运动不当、精神压力等,针对发病的原因提出了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护理、治疗、紧急处理措施。
资料与方法本组患者68例,男36例,女32例;年龄35~80岁,病程6个月~26年。
合并肾病16例,高血压39例,冠心病15例,脑血管病16例,神经病变10例,感染性疾病3例。
予胰岛素治疗26例,口服降糖药治疗30例,胰岛素加降糖药治疗12例。
诊断标准:参照whipp三联征。
①低血糖症状;②发作时血糖<2.8mmol/L;③供糖后低血糖症状缓解。
临床表现:心慌、手抖、出汗、饥饿感、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嗜睡、昏迷、偏瘫等症状,甚至有极少数患者无临床症状,监测血糖时发现。
结果确诊后立即静脉注射或口服25%葡萄糖40~80ml,根据情况再予静滴10%或5%葡萄糖,严密监测血糖,使血糖稳定在7~11mmol/L,全部病例经抢救治疗后均好转。
讨论原因分析:①药物因素: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过量是造成低血糖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患者肝肾功能不全,药物清除缓慢,糖异生能力下降,易造成低血糖。
另外,老年人心脑血管并发症较多,用药复杂,若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如心得安、阿司匹林、青霉素等可延缓降糖药物排泄或增强降糖药物作用时,可发生低血糖[1]。
②不合理饮食:饮食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疗方法。
控制饮食总量,定时定量进餐,合理分配3餐,适当合理运动。
但在临床上,当患者有胃部不适或腹泻时,进食很少或不进食,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因检查需推迟进食时仍照常规服药等原因,均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
③运动不当:运动时间选择错误及运动量过大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症的原因之一。
护理:①加强健康教育:把认识和防治低血糖作为使用胰岛素或降糖药物患者糖尿病教育的首要内容,让患者和家属了解低血糖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处理方法,一旦发生,能及时自救或施救。
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探讨 王良静发布时间:2023-05-17T05:33:45.244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 作者: 王良静[导读] 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以及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避免或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照护能力。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03月—2022年07月在本科收治的25例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及因低血糖入院的患者),并选同期25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结果 通过循证分析显示,未及时进餐,使用磺脲类药物、使用胰岛素注射、未按要求监测血糖、病程时间长均是治疗过程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将以上人群纳入重点关注人群,加强管理与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安庆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分泌科 246001摘要:目的 探讨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相关因素以及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避免或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及照护能力。
方法 随机选取2020年03月—2022年07月在本科收治的25例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包括治疗中发生低血糖及因低血糖入院的患者),并选同期25例未发生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进行分组对比。
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结果 通过循证分析显示,未及时进餐,使用磺脲类药物、使用胰岛素注射、未按要求监测血糖、病程时间长均是治疗过程中的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结论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将以上人群纳入重点关注人群,加强管理与教育,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低血糖;降糖药;影响因素糖尿病患者中以2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易出现于高血压、肥胖、有糖尿病家族史、有心血管疾病史等人群中[1],预后差、并发症多等临床特点。
警惕“低血糖”发作及应对策略糖尿病作为一种慢性疾病,注定不能在医院一直进行治疗,在病情稳定后患者大多数居家维持日常的治疗,因此由患者自己或家人控制血糖很容易导致血糖的不稳定。
大多数人对于高血糖的危害都知道,并且知道怎么应对高血糖,但对于低血糖的危害并未被大家所重视。
具有关数据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十年病程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概率要高于小于十年病程的患者(P<0.05);同时也高于那些未进行自我检测血糖的患者(P<0.05);对于使用磺脲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高(P<0.05);对于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高(P<0.05);对于那些联合使用降糖药的患者发生低血糖的风险更高(P<0.05) [1]。
血糖低于正常状态被称为低血糖。
正常成人的空腹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为4-6mmol/L,平均5.0mmol/L。
血糖低于这个正常值,人就会出现低血糖伴有相应症状以及体征。
一般来说,血糖低于3.3mmol/L,人就会出现低血糖症状;当血糖低于2.8mmol/L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如果血糖低于2.2mmol/L时,就会出现神志不清或昏迷现象。
低血糖是内分泌急症之一,迅速诊断和及时治疗,临床症状可以迅速缓解,一旦诊断延误,常可导致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心、肺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严重的低血糖对人体的健康威胁是巨大的,甚至是致命的,危害程度要高于高血糖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临床上常用年来计算高血糖对人体的危害,而用分钟来计算低血糖的危害,可见低血糖的危害程度之深,危害程度之重。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1.交感神经兴奋,体现为出冷汗、面色苍白乏力、心悸、手抖等症状;2.意识障碍,体现为意识朦胧、定向识别力减退、言语不清、嗜睡等症状;3.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躁动、意识不清甚至抽搐等;4.癫痫症状等等。
有些患者发生低血糖症(尤其是夜间熟睡后)时可无明显交感神经兴奋的症状,或仅表现为神经系统症状,应引起重视。
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众多,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行深入调查发现,众多患者在实际救治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低血糖反应,对于患者的治疗成效造成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我国医疗领域对此问题也非常的关注,并且加强了研究力度,希望找寻有效的措施对此不良情况进行预防,提升糖尿病患者的救治成效,避免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导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因素众多,其中包括患者的年龄、饮食等众多方面。
本文就是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的原因及护理对策进行深入分析,希望对相关人员有所启示。
关键词:糖尿病;患者;低血糖反应;原因;对策引言: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为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逐渐提升。
身体健康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内容,糖尿病治疗成效也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
对于我国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医疗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发现,其中存在着很多不良问题,影响了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效,其中较为鲜明的就是低血糖反应问题。
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治疗中低血糖反应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深入分析是具有现实意义,下面就对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一、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本文以我国某医院接收的48名糖尿病患者为例,这些住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都符合相关的诊断标准。
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在32岁到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岁,其中超过60岁的糖尿病患者有38人,患病时间在1到18年。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48名患者中,已经应用胰岛素的有36人,口服降低血糖药物的有12人。
(二)诱发因素存在诱因38例,其中未按时进食者16例,感染6例,腹泻4例,服用降糖药过量4例,大量饮酒5例,剧烈运动3例。
(三)临床表现及发作时间当血糖低于3.9mmoL/L时即发生低血糖,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即心慌、出汗、饥饿、无力、手颤、视力模糊、面色苍白等(32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即头昏、头痛、定向力下降、言语不清、神志模糊、口角歪斜及四肢无力者8例,昏睡4例,昏迷2例。
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进展【摘要】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低血糖症易感性高,且病情较隐匿,临床表现多样。
本文就老年2型糖尿病低血糖的原因及护理内容进行相关总结。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原因;护理低血糖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常常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其临床表现多样。
老年糖尿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展加速,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将会进一步增加。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已成为老年人的主要健康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1]老年糖尿病(dm)是老年人内分泌代谢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种,其中绝大多数为2型糖尿病[2],与非老年dm患者相比,老年dm患者心脑并发症多,老龄相关的多器官功能损害常见,低血糖症易感性高,且往往病情比较隐匿,临床上容易误诊,若不及时诊断和处理,可危及生命或造成不同程度的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3]。
1老年糖尿病特点1.1早期糖尿病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不易觉察,在我国有大量的糖尿患者未能获得及时诊断和治疗。
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等。
如任其发展,将成为不可逆性的改变,可导致患者病残或死亡。
因此,提高糖尿病的认识,重视早期诊断,有效预防和治疗并发症是当今值得重视的问题。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部分有多尿、多饮的典型症状,但更多患者症状被其他疾病的症状掩盖,糖尿病的并发症较为突出。
老年糖尿病有时空腹血糖不太高,餐后2h血糖较高,故需做餐后2h血糖或匍萄糖耐量试验才能诊断[4]。
1.2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可以减少高糖毒性对人体损害,并延缓视网膜等微血管并发症,取得糖尿病ⅲ级预防的效果[5],然而老年人在血糖控制理想的情况下,由于疾病、医源性、病人等因素影响容易在治疗过程中引起低血糖。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分析及防治策略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及其防治策略。
方法:选取20例住院期间发生低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低血糖的发生与降糖药物使用不当、饮食不合理、运动过量、糖尿病相关知识淡薄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低等多种原因有关,经治疗及相关知识宣教,患者症状改善,低血糖发生率下降。
结论:合理选择降糖药物、调制生活方式、加强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宣教等积极有效的措施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中图分类号】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6-0141-01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葡萄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血糖控制不合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低血糖为其重要的并发症之一。
低血糖不但会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还会对心、脑、肾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影响社交、生活的能力,降低生活水平。
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可挽救生命,对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就我科20例发生低血糖的确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已确诊2型糖尿病,院外及住院期间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共20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58~83岁,病程5~30年,均有伴发病,分别合并肾功能不全、高血压病、心力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脑梗死。
临床表现:无症状,监测血糖中发现的13例,伴有心慌、头晕、乏力的5例,精神障碍者2例。
导致低血糖发生的诱因:饮食控制过严者5人,未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者4人,胰岛素剂量打错者3人,自行加用降糖药物者3人,因漏服药物而自行补服者3人,运动量多大者2人。
2.治疗及转归根据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一经诊断,立即予以进食,或50%葡萄糖液静脉推注,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告知患者饮食及运动注意事项,加强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的相关指导,经治疗,患者低血糖症状改善,发作低血糖的频率明显减少。
3.讨论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常见的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