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案例-馒头理论
- 格式:ppt
- 大小:146.50 KB
- 文档页数:1
目录通用类案例 (1)案例1:关于“晨光酸牛奶中有苍蝇”的顾客投诉处理案例 (1)案例2:关于华帝炉具燃爆引发的顾客投诉 (3)案例3:布猴风波 (5)案例4:板油 (6)案例5:豆浆 (6)案例6:考试 (7)案例7:促销员私拆封装,多加商品。
(7)案例8:“不翼而飞”的影碟机 (8)案例9:抢可乐的“勇士” (9)案例10:会缩水的金耳环 (10)案例11:游戏机币换钱 (10)案例12:“管理”人员 (11)案例一三:就为一块小毛巾 (12)案例14:计量秤的痛苦 (13)案例一五:好伙伴 (14)案例16:小孩惨死商场母亲痛不欲生 (15)案例17:有问题的青菜 (16)营业类案例 (18)案例1:促销与顾客 (18)案例2:如此服务 (18)案例3:意见卡 (20)案例4: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21)案例5:表扬信 (21)案例6:一把坏椅子 (22)案例7:不愉快的购卡经历 (23)案例8:买伞风波 (24)案例9:愉快的买鞋经历 (25)案例10:温馨提示 (26)案例14:纯正油与调和油 (29)案例一五:“孩子摔伤”引发的投诉 (30)案例16:购买“统一鲜橙多” (31)案例17:早上八点来购物,下午四点还没走 (33)案例一八:热心帮助顾客 (34)案例19:促销员同顾客争用购物车 (34)案例20:热水瓶的维修 (35)案例21:换不了的电饭煲...............................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22:还是人人乐的服务好 .. (37)案例23:失败的服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案例24:一双已烂底的“木林森”皮鞋 . (39)案例25:亡羊补牢的代价 (40)案例26:修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题:蒸馒头——槐花馒头的制作——把馒头变出花样来一、教学设计思路《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目标是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获得亲自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推动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内在联系的整体理解与体验,通过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并在实践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水平、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而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作用是使用各种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和鼓励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体验。
馒头是中国汉族的传统面食,一种用面粉发酵蒸成的食品,也是北方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主食。
不过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蒸馒头的家庭越来越少,买馒头的越来越多。
不要说孩子,可能很多大人都已经不会蒸馒头了。
随着近年来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发,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日益增强,更喜欢吃一些绿色的健康食品。
现在正值春暖花开,正是吃野菜的季节,苜蓿、蒲公英等野菜相继上市。
这周学校门口的槐花开了,想起香喷喷的槐花馒头,我把本次活动的主题设定为《槐花馒头的制作》,活动的目的就是给学生一个开放、实践的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教给学生如何制作槐花馒头,将各种野菜变为餐桌上的美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搜集资料、动手操作的实践水平,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水平。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活动是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立足于食品安全和健康饮食的生活理念,我在本课内容的基础上对课程实行了进一步的开发。
利用馒头这个简单的主食和槐花这种绿色、健康但又很具季节性的食材的碰撞,通过了解馒头的来历,馒头的营养价值,槐花的营养价值、收集槐花,小组合作设计制作方案、动手操作,掌握活动过程及要领,使学生初步学会制作槐花馒头。
本活动的宗旨在于从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入手,引导学生展开研究性学习,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提升生活水平。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求知欲强、兴趣广泛、动手实践的欲望强,凡觉得新鲜就想了解和吸收。
六年级学生的“成人感”逐步得到发展,独立自主的愿望在各方面强烈的表现出来。
第二章个体知觉导入案例经理的麻烦与小道消息请想象你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有这样一个早晨:给你带孩子的保姆病了,你太太又不能请假。
因此,你只得给邻居打了好几个电话,为照料三岁多的孩子作安排。
你抓起一杯牛奶往外赶时,你家的小狗又绊了你一跤,你不得不去换掉溅满牛奶的西服。
路上开车比平时更让你神经紧张,一个十几岁的小孩横穿马路,你的车差点撞上他。
你的雇员谁都不知道这些事情。
他们只看到:上司绷着脸进来,径直走进他的办公室而没有像平时早上那样与大家打招呼,然后重重关上门。
到上午10点钟,关于你的行为已经有许多种说法。
有的人说你遇上婚姻危机了;有的人说你在路上吃罚单了;还有一个职员说他昨天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文章说当地一个投资者正在物色购买公司。
正当大家推测“出了什么事”时,这一消息不胫而走。
到了中午时,这一说法已经传遍了公司,说得像真的一样:公司已经被卖掉,上司就要丢掉饭碗,在今后的几个月中还会有许多人像他一样,加入失业行列。
问:通过这个案例你还能同意“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吗?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一生活经验受到挑战的原因是什么?课后案例吃一堑能否长一智?一天晚上,上任不久的厂长老方在厂里值夜班,当他打着手电筒,穿过一道灌木丛,走进铸造车间时,只听一个人在喊:“救命!救命!你不能这样对待他,你会把我师傅弄死的。
”老方跑到铸造车间门口,往里一看,天哪!一个头发灰白的老工人躺在地上,地上流满鲜血,一股血腥气直朝鼻子冲来。
一位陌生的彪形大汉一脸凶相正骑在老工人身上,一会儿揪住老工人的衣领,把老工人的头往地上撞,一会儿又去咬老工人的脸,老工人只会发出哼哼的呻吟声了。
老方马上掏出无线电对讲机,叫保卫科和医务科的人员马上赶来,然后冲进去,朝那个彪形大汉扑过去。
一会儿保卫科的人来了,医生也来了,老工人马上送医院抢救,但彪形大汉并没有拘留,反而受到了表扬。
原来这位老工人名叫张富生,平时患有癫痫,但很少发作,今天上夜班,不知怎么一下子病就发作,昏过去了,他的徒弟小李从来没有见过这种情景,立即惊慌地叫起来了,张富生摔倒时,关正好碰到一颗地上的螺帽,头上碰开了一个小洞,出了一点血,车间主任老朱闻讯赶来,马上解开张富生的衣领,又是人工呼吸,又是心脏按摩。
《幼儿园烘焙课堂:做馒头的乐趣教学案例》1. 引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烘焙课堂不仅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在乐趣中学习,实践中体会成就感。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幼儿园烘焙课堂中的一项教学案例:做馒头。
通过烘焙这个有趣的过程,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食物的魔法和味道,还能锻炼自己的耐心和合作能力。
2. 馒头的来历和意义在文章的开头,我们要先介绍一下馒头的来历和意义。
馒头作为我国传统面食之一,历史悠久,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既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制作馒头,可以引导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对中华传统的热爱和继承意识。
3. 材料准备在进行烘焙课堂之前,我们要先给孩子们介绍馒头的制作原料和方法。
这样可以让他们对烘焙这项活动有一定的认识和期待。
在材料准备环节,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检查食材,感受馒头材料的质地和气味,让孩子们在动手之前就对制作馒头有一定的了解和期待。
4. 动手制作在烘焙课堂中,动手制作环节是最为重要和精彩的部分。
老师可以引导孩子们进行搅拌、揉面、搓馒头等步骤,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制作过程中。
这样孩子们不仅可以感受到面团在手中的变化,还可以锻炼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能力。
5. 等待发酵制作好馒头之后,孩子们需要耐心等待发酵。
在这段时间内,老师可以与孩子们进行有趣的讲解和互动,让他们了解发酵的原理和过程。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耐心。
6. 烘焙成果当馒头经过烘烤后,散发出诱人的香气,这一切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
孩子们可以亲自品尝自己动手制作的馒头,感受到成果的喜悦和满足感。
并通过对成果的品尝,加深对食物的感悟和理解。
7. 总结与回顾通过这次烘焙课堂,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馒头,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耐心和观察力。
也让他们在美味的成果中品味到了劳动的乐趣。
这种体验将对他们日后的生活和学习产生深远的影响。
8. 个人观点在我看来,幼儿园烘焙课堂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抬各 f..........教学设计与案例/_2021年第1期(x)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学实验中的应用研究—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为例广东省茂名市博雅中学(525000)陈馨俊摘要以“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为例,探讨了翻转课堂在初中生物学探究性实验中的具体设计思 路:先通过咀嚼馒头,亲身体验馒头变化的过程;再由相关网络视频的学习、探讨,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 设、设计方案、实施探究的科学探究过程。
关键词翻转课堂;初中生物学;实验教学文章编号丨〇〇5 -2259(2021)l x-0068 -031初中生物学中的主要实验介绍查阅初中生物学教材可以发现,目前教材中的实 验主要有3种:演示型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
演示型实验以教师演示、学生观察为主,而且演 示实验的内容一般较为简单。
所以,经过综合考量,在做这一类实验的时候,笔者不建议采取翻转课堂的 模式进行。
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那些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 果的情况下,通过自主探究得出结果的实验。
探究性 实验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科学概念的认知及合作 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
从目前的情况看,探究性实验操作较为复杂,演示也相对困难,所以教 师往往会采用图例讲解、拆分实验的方式进行,以此 来增强学生的记忆,保证教学活动的高效率。
现行的 这种探究性实验讲授方法,难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 能力,难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所以,适合采用翻转 课堂的模式进行。
翻转课堂可以为探究性实验提供一定的实施模 式,具体的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教师在课前为学生介绍实验的方法、过程,提出需要完成的问题,布置好 学习任务;第二步,在课堂上,学生利用课前的学习成 果,进行自主实验方案设计,自主动手做实验;第三 步,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实验能力、实验结论等内 容进行点评。
2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案例的翻转课堂设计2. 1教材分析“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人教版《生物学•七 年级•下册》第4单元第2章第2节中的一个典型探究性实验。
假设你是某面包公司的业务员。
现在公司派你去偏远地区销毁一卡车的过期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
在行进的途中,刚好遇到一群饥饿的难民堵住了去路,因为他们坚信你所坐的卡车里有能吃的东西。
这时报到难民动向的记者也刚好赶来。
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对于你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
现在要求你既要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让他们吃这些过期的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以便销毁这些面包,又要不让记者报到过期面包的这一事实?请问你将如何处理?说明:1、面包不会致命。
2、不能贿赂记者。
3、不能损害公司形象。
案例分析:1、案例角色:业务员、记者、一群难民、可口可乐公司2、利益分析:单方利益分析:1)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绝不会放过这辆卡车上的食品;2)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寻求新闻价值最大化的;3)对于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同时要维护公司信誉形象的。
双方利益分析1)难民与业务员:难民吃掉一卡车面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饥饿问题,也帮助业务员完成了销毁过期面包这个任务,因此在难民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2)难民与记者:记者寻求的是新闻价值最大化,而难民一直是记者挖掘新闻的素材;难民呢,也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能够得到一些人道援助。
3)业务员与记者:前面分析过了,难民是不会轻易放过这辆卡车的。
业务员与记者的最大利益冲突在于,如果难民吃了过期面包,那么事实的报道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
应试者xx:(1)用3分钟时间拟写讨论提纲;(2)每人限2分钟阐述自己的基本观点;(3)用20分钟时间进行自由交叉辩论并得出最后结论。
在辩论过程中,应试者可更改自己原始的观点,但对新观点必须明确说明。
解决方案:1)业务员不能主动给难民过期食品,而应僵持下去,让他们自动哄抢食品。
在难民哄抢食品并开始吃的时候,业务员应大声疾呼,果断“伪叫”,假装阻止难民哄抢过期面包,同时大喊记者过来一起制止,这样可以向记者表明,业务员的本意即他根本就没有打算让难民吃过期的面包。
大班科学教案馒头范本两篇第一篇:教师版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馒头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掌握基本的食品发酵技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认识到生活中科学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 馒头的制作原理及过程2. 食品发酵技术的应用3. 安全使用厨房用具教学资源:《食品安全与营养》教科书、多媒体资源、实验器材。
三、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实验、角色扮演。
四、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学生思考馒头的制作过程。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馒头制作原理、发酵技术及其应用。
3. 实验演示(15分钟):演示制作馒头的过程,强调注意事项。
4.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馒头制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管理1. 学生座位:按实验小组分配座位,方便合作交流。
2. 分组策略:每组46人,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实验。
3. 课堂纪律:强调实验安全,规范操作。
六、学生活动1. 观察馒头制作过程,记录关键步骤。
2. 小组合作进行馒头制作实验。
3. 评估实验结果,分析成败原因。
七、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馒头制作原理和过程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小组评价:评价团队合作和实验成果。
八、作业布置1. 完成实验报告,提交至教师邮箱。
2. 家长协助,在家中尝试制作馒头,拍照记录过程。
九、教学反思课后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学习成效进行反思,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对食品发酵技术的兴趣,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安全与纪律2. 学生分组合作与评估3. 教学评估方法4. 作业布置与家长参与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安全与纪律在实验教学过程中,确保学生的安全至关重要。
教师需在课前向学生强调实验安全意识,明确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遵守纪律。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案例主要内容:管理原理的特征,基本原理(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伦理原理)案例一:伦迪汽车分销公司的管理伦迪汽车分销公司是一家新成立的企业,下设若干销售门市部。
公司刚成立时,为具体体现民主管理,制订了若干的责任制度,运转尚属顺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员工中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但在处理这种事情时,又说不清谁应承担责任,以致有的事情就不了了之。
为了推进民主管理,公司力争让下属参与某些重要决策。
他们引进了高级小组制度,从每一个销售门市部挑选一名非管理者,共挑出五人,公司主管人员每月与他们开一次会,讨论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执行策略。
尽管如此,但人们的积极性并没有充分的调动起来。
经过两年的经营,公司的营业收入有了一定的增长,但企业的税前利润增长不快,第二年比第一年只增长1.8%。
这给主管人员带来很大的苦恼。
问题:(1)公司制定了责任制度,却又出现责任不清,请分析什么原因?责任原理包含了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要合理;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伦迪公司虽然制订了责任制度,但在明确每个人的职责、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可能都做得不周到,因而出现责任不清、相互推诿的事情时有发生。
(2)从人本管理分析,应该如何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贯彻“以人为中心”的人本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伦迪公司让下属五个非管理人员参与讨论问题的会议,并没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以致经营二年,税前利润增长不多。
这是要注意的。
(3)请你为公司经济效益增长慢的原因作简要分析。
主要原因:a.人的积极性未充分调动起来;b.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会使员工认真、勤奋地工作;c.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并不理想,因而处理事情就不得力。
案例二:华生集团提前应对危机华生集团是美国最大的银行企业,有3300家分支机构。
该集团被认为是创新银行业务的领导者,而且被认为有一个得力的领导团体。
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这家银行机构几乎每年都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