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药化实验(新增)

药化实验(新增)

药化实验(新增)
药化实验(新增)

实验一利尿药氯噻酮的中间体的制备

目的与要求

1.通过本实验掌握付—克反应的操作及原理。

2.掌握产物从反应液中分离结晶方法及熔点测定。

3.掌握实验室中腐蚀性气体(如HCl↑,SO2↑)的吸收方法。

4.利尿药氯噻酮的中间体是对氯苯甲酰苯甲酸

一、反应原理

在无水三氯化铝催化剂存在下,氯苯与苯二甲酸酐作用,氯苯对位上的氢原子被邻羧基苯甲酰基取代,生成对氯苯甲酰苯甲酸,这个反应是付—克反应(Friedel-Craftsreaction)的一种类型,属C—酰化反应。

C C O O O+Cl

AlCl3

C

C

O

O

OH

Cl

二、主要药品用量及规格

药品名称规格用量

苯二甲酸酐熔点130.5—131.5℃9.86克(0.067mol)氯苯无水,沸点131—135℃60克(0.53mol/L)三氯化铝无水,块状21.5克(0.16mol)盐酸工业,30%

盐酸工业,10%

氢氧化钠工业,5%

三、操作

1.于干燥的100mL或250mL三口瓶或四口瓶,中间口装上搅拌器,一口装温

度计,一口装球型冷凝器,冷凝器上口接C a C2干燥管,并与氯化氢吸收装置连接(见图所示)。氯化氢吸收装置可用500mL装有少量氢氧化钠水溶液的烧杯,连接尾气的玻璃漏斗在烧杯中略微倾斜,一半在水中一半露在水面,这样,既能防止气体逸出,有可防止水被倒吸至反应瓶中。

2.在三口瓶(温度计口)或四口瓶中加入上述规定量的氯苯和三氯化铝,开动

搅拌,开始加热。当温度,加而至70℃时再缓缓加入苯二甲酸酐﹡2,加料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加完后,继续在75—80℃反应2小时﹡3,得到透明红棕色稠厚的液体。

3.将反应液缓慢倒入装有170克的碎冰和30%浓盐酸15mL的烧杯中,搅拌20

分钟,静止分层,分去上层水液,氯苯层用水洗涤二次,每次用170mL。4.水洗后的氯苯层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调PH9-10,搅拌20分钟,使对氯苯

甲酰苯甲酸成为钠盐溶解于水中,静止分层,半分离开来的对氯苯甲酰苯甲酸钠盐水溶液层再用5%的氢氧化钠溶液20克同样操作一次,两次水层合并。

5.两此合并的对氯苯甲酰苯甲酸钠盐水溶液,在搅拌下,滴加10%盐酸溶液酸

化,温度控制在10℃以下,酸化至反应液PH3-2﹡4,继续搅拌PH不再升高为止。吸出的固体产品经吸滤,滤饼用冷水洗涤至PH3.5以上,烘干称重。

计算收率。测熔点(合格熔点143-148℃)。

四、注意事项

1. 苯二甲酸酐质量对收率影响较大,应采用熔点为130.5-131.5℃的原料。

2. 苯二甲酸酐加入速度应慢一些,过快反应激烈,温度不易控制,大量氯化氢气体逸出,有冲料危险。

3.反应温度控制在75—80℃之间,过低反应不完全,太高反应物容易分解,影响收率。

4.酸化时酸度应控制在PH3以下,否则可能有氢氧化铝一起析出,影响质量。酸化温度在10℃以下,滴加酸的速度宜慢,使成品结晶均匀。

五、思考题

1、本反应为什么需无水?

2、本反应中三氯化铝的用量分子比是多少?为什么要那么多?

3、反应液水解时,为什么要加入一些浓盐酸?

实验二 盐酸苯海索(Benzhexol Hydrochloride )

的合成

一、目的要求

1. 了解Grignard 反应、Mannich 反应机理以及在药物合成上的应用。

2. 通过Grignard 反应掌握无水反应基本操作。

3. 了解无水乙醚的制备及操作注意点。

4. 正确掌握搅拌、回流、蒸馏、重结晶等基本单元操作。

二、实验原理 盐酸苯海索又名安坦(Antane Hydrochloride ),化学名为1-环已基-1-苯基-3-哌啶基丙醇盐酸盐(1-Cyclohexyl-1-phenyl-3-piperdino-

propanol hydrochloride )。

本品能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毒蕈碱样胆碱受体。临床上用于治疗震颤麻痹综合症,也用于斜颈、颜面痉挛等症的治疗。

盐酸苯海索大多以苯乙酮为原料与甲醛、哌啶盐酸盐进行Mannich 反应制得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中间体,再与氯代环已烷、金属镁作用制得的Grignard 试剂反应,得到盐酸苯海索。反应如下:

COCH3HCOH N H

HCl COCH2CH2N HCl Cl Mg I 2无水乙醚

MgCl COCH2CH2N HCl MgCl C CH 2CH 2OMgCl

N HCl H2O H C CH 2CH 2N HCl

OH 无水乙醚

三、实验方法

(一)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

1. 原料与试剂

苯乙酮 18.1g(0.15mol)

多聚甲醛7.6g(0.25mol)

哌啶(六氢吡啶)30g(0.35mol,约37.5 ml)

浓盐酸30~40ml 95%乙醇96ml

2. 实验步骤

(1)哌啶盐酸盐的制备

在分别装有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事先用95%乙醇检漏)、回流冷凝管及干燥管(如何安装)的250 mL三颈瓶中,加入30 g(约37.5 mL)的哌啶,60mL 95%乙醇。在搅拌下从恒压滴液漏斗向反应瓶中滴入35mL浓盐酸,搅拌至反应液pH值约为1,约1小时左右。然后拆除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回流冷凝管及干燥管,改装成蒸馏装置,加热蒸去乙醇和水,当反应物呈稀糊状时[1]停止蒸馏。拆除反应装置,冷却到室温,抽滤,乙醇洗涤,干燥,得白色结晶。溶点240℃以上。

(2)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器、温度计和回流冷凝管的250 mL的三颈瓶中,依次加入18.1g(0.15mol)苯乙酮、36 mL 95%乙醇,19.2 g(0.15mol)哌啶盐酸盐(自制的),7.6 g(0.25mol)多聚甲醛和0.5mL(10滴)浓盐酸,搅拌下加热至80~85℃,继续回流3~4小时[2]。拆除反应装置,然后用冷水(流水)冷却,析出固体,抽滤,用少量乙醇洗涤,干燥后得白色鳞片状结晶,重约25 g,熔点190~194℃。

3. 附注

[1] 以蒸馏至稀糊状为宜,太稀产物有所损失,而太稠冷却后易结成硬块,抽滤时很难转移。

[2] 反应过程中多聚甲醛逐渐溶解。反应结束时,反应液中不应有多聚甲醛颗粒存在,否则应延长反应时间,使多聚甲醛颗粒消失。

[3] 因下次实验为Grignard反应,为无水操作,本次实验结束后应将下次Grignard 反应时所需的仪器洗涤干净后放入烘箱中烘干备用(恒压滴液漏斗的活塞应取下另行放置,不可一起干燥,不可相互混淆)。

(二)盐酸苯海索的制备

1. 原料与试剂

金属镁条[1] 4.1 g(0.17mol)

氯代环已烷[2] 22.5 g(0.19mol)

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自制的)20 g(0.08mol)

无水乙醚(如何制备的?)50mL

金属碘(作用是什么?)少量(一小粒)

2. 实验步骤

在分别装有搅拌器、恒压滴液漏斗(事先应重新涂抹凡士林,并用2-5mL 无水乙醚检漏,取无水乙醚时应十分小心,不可将其中用于干燥的金属钠取出,否则极易产生燃烧!)、回流冷凝管及干燥管的250 mL三颈瓶中(以上仪器均应事先干燥过,该装置应预留热水浴加热高度,且严禁使用明火装置,因乙醚极易燃爆,本实验用热水浴加热),依次投入4.1 g(0.17mol)镁条,30mL无水乙醚,少量碘(一小粒),向已试过漏的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22.5 g(0.19mol) 氯代环已烷。先从恒压滴液漏斗向三颈瓶中加入40~60滴氯代环已烷(为什么不一次性将氯代环已烷全部加入?)。启动搅拌器,用热水浴缓慢升温至微沸,当碘的颜色褪去并呈乳灰色浑浊时,表示反应已经开始,再向恒压滴液漏斗中加入20 mL 无水乙醚,然后慢慢滴入余下的氯代环已烷与无水乙醚组成的混合液,滴加速度以控制反应液保持正常回流为宜(如果反应剧烈,应用冷水冷却)。加完后继续回流,直到镁条完全消失为止。冷水冷却,搅拌下于10分钟左右慢慢加入20 g(0.08mol) 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自制的),加完后,再搅拌加热回流2小时。拆除反应装置,反应液冷却到15℃以下,在玻棒搅拌下缓慢且小心地将反应物倒入装有预先配制好的22 mL浓盐酸和66 mL水的稀盐酸的烧杯中[3],搅拌5分钟后,冷却,抽滤,用水洗涤至pH值约为5,抽干,得盐酸苯海索粗品。

上述粗品用约1~1.5倍量95%乙醇重结晶(需用活性炭,用量多少,如何添加?),趁热过滤,将滤液充分冷却,晶体充分析出后,依次用少量乙醇、水、乙醇洗涤,红外灯干燥,得盐酸苯海索纯品,约7 g。熔点250℃(分解)。

3. 附注

[1] 镁条的外面若有灰黑色氧化镁覆盖,则应先用砂纸擦至表面呈白色金属光泽为止,镁条应剪成小条使用。

[2] 氯代环已烷可以由环已醇和浓盐酸作用制得。

[3] Grignard试剂与酮的加成产物遇水即分解,放出大量热量且有氢氧化镁沉淀

生成,故反应液应慢慢加入稀酸中,这样可避免乙醚逃逸太多,也可使氢氧化镁在酸性溶液中转变成可溶性氯化镁,使产物易于纯化。

四、思考题

1. 写出Grignard 反应和Mannich反应的反应机理。

2. 制备Grignard 试剂时加入少量碘的作用是什么?

3. 本实验中Mannich反应为什么要用β-哌啶基苯丙酮盐酸盐?用游离碱可不可以?

4. 在药物制备中Grignard 反应和Mannich反应的应用较广,试各举二例。

五、参考资料

1. 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有机药物合成手册,798

2. 上海医药产品生产工艺汇编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精选范文: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共2篇)1实验目的:探究醋酸能否与碳酸钙反应 2 实验器 材:食醋适量,带有水垢的热水瓶 3 实验步骤: a 将适量醋酸倒入有水垢的水瓶中 b 振荡并 静置一会,使其充分反应 c 打开瓶塞, (现象)发现水垢消失,即水垢中的碳酸钙能与食醋 中的醋酸反应, 被溶解了。4实验方程式:2ch3cooh+caco3= (ch3coo )2ca+h2o+co2 f 5实验 结论:醋酸能与碳酸钙反应。由方程式还可得,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物理 实验报告 ?化 学实验报告 ?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格式 ?实验报告模板 [高二化学实验报告 (共2篇)] 篇一:高中化学实验报告 xx 实验小组成员: xxxx 酒精的制取 化学方法实现酒精的固化,便于携带使用 酒精即让酒精从液体变成固体 , 是一个物理变化过程 ,其主要成分仍是酒精 ,化学性质不变 . 其 原理为 : 用一种可凝固的物质来承载酒精 ,包容其中 ,使其具有一定形状和 硬度 . 硬脂酸与氢氧 化钠[高二化学实验报告(共2篇)]混合后将发生下列反应:chcooh+naoh 宀1735 chcoona+ho 17352 四、 实验仪器试剂: 250ml 烧杯三个 1000ml 烧杯一个 蒸馏水 热水 硬脂酸 氢氧化钠 乙醇 模版 五、 实验操作: 1. 在一 个容器中先装入 75g 水,加热至60C 至80 C,加入125g 酒精,再加入90g 硬脂酸,搅 拌均匀。 2. 在另一个容器中 加入 75g 水,加入 20g 氢氧化钠溶解,将配置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盛有酒精、硬脂酸和石蜡 混合物的容器,再加入 125g 酒精,搅拌,趁热灌入成形的模具中, 冷却后即可得固体酒精燃 料。 六、讨论: 1 、不同固化剂 制得的固体霜精的比较: 以醋酸钙为固化剂 操作温 度较低, 在 40~50 c 即可. 但制得的固体酒精放置后易软化变形, 最终变成糊状物. 因 此储存性能较差.不宜久置。 以硝化纤维为固化 剂操作 温度也在 4o ?50 c ,但尚需用乙酸乙酯和丙酮溶解硝化纤维.致使成本提高.制得 的固体酒精燃烧时可能发生爆炸,故安全性较差。 以乙基羧基乙基纤 维素为 固化剂虽制备工艺并不复杂,但该固化剂来源困难,价格较高,不易推广使用。 使用硬脂酸和氢氧 化钠作 固化剂原料来源丰富,成本较低,且产品性能优良。 2 加料方式的影晌: (1)将氢氧化钠同 时加 入酒精中.然后加热搅拌.这种加料方式较为简单,但由于固化的酒精包在固体硬脂酸 和固体氢氧化钠的周围,阻止了 、实验题目: 固态 、实验目的: 通过 、实验原理: 固体 中学化学实验报告 高 xxxx 届 x 班 固体酒精的制取 指导教 师 : xxx 实验日期: xxxx-xx-xx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天然药化实验报告 篇一:天然药化实验 实验一黄柏中盐酸小檗碱的提取分离与鉴定(10学时)【目的要求】 1.掌握黄柏中提取盐酸小檗碱的原理和方法。 2.熟悉盐酸小檗碱的化学性质和鉴定方法。 3.掌握渗漉法、盐析法、结晶法的基本操作方法。【实验原理】 黄柏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chinenseschneid)及黄柏树(phellodendron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树皮中含有小檗碱(berberine)、木兰花碱(magnoflorine)、黄柏碱(phellodendrine)等多种生物碱及内酯、甾醇等,其中以小檗碱为主要药效成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含量为1.4%-5%(川黄柏含量较高)。其性寒、味苦,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表、退虚热之功效。 1.小檗碱(berberine)异名黄连素,分子式 [c20h18no4]+,分子量336.37,黄色针状结晶。作为临床上

一种常用的广谱抗菌药,小檗碱主要用于菌痢、胃肠炎、痈肿等细菌性感染。现代研究证明小檗碱有抗肿瘤、抗心率失常、降压、降血糖等作用,在临床上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需求量日益增加。 o + omeome 2.溶解性:能缓缓溶于冷水中(1:20),微溶于冷乙醇(1:100),易溶于热水和热乙醇,微溶或不溶于苯、氯仿和丙酮,硝酸盐极难溶于水,盐酸盐微溶于冷水(1:500)但 较易溶于沸水,硫酸盐和枸橼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大(1:30),盐酸小檗碱为黄色结晶,含2分子结晶水,220℃时分解并 转变为棕红色小檗红碱,285℃时完全熔融。 3.小檗碱为季铵碱,其游离型在水中溶解度较大,其盐酸盐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利用小檗碱的溶解性及黄柏中含黏液质的特点,先将药材用石灰水润湿,使药材吸水膨胀,小檗碱游离,同时可使黄柏中含有的粘液质沉淀。用水渗漉法提取小檗碱,再加盐酸使其转化为盐酸小檗碱沉淀析出,结合盐析法得到盐酸小檗碱。【实验步骤】 1.提取称取黄柏粗粉100g置大蒸发皿中,加入适量石 灰乳搅拌均匀,放置溶胀20min,加入6倍量的饱和石灰水(或1%ca(oh)2溶液)浸泡30min后装入渗漉筒内,以5~

新实验药物合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TLC铺板、干燥、活化、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1.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干燥和活化 薄层色谱中的吸附剂是铺在玻璃、塑料或金属片或薄板上的较薄的、均匀的一层细粉状物质,因支持剂的种类、制备方法和选用溶剂的不同,可按吸附、分配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达到分离化合物的目的。可以通过比较斑点的R f值,或将未知样品与对照品在同一板上展开至同样高度,对样品进行初步的鉴定。还可通过比较可见斑点的大小进行半定量的判断。还可以通过光密度测量法实现定量测定。 TLC中涂布的物质与柱色谱用的吸附剂非常相似,如硅胶、氧化铝、聚酰胺等,只是它们的颗粒更细一些,一般直径为5~40μm。有些还含有石膏、淀粉等粘合剂以增强涂层与薄板的粘合力。有时里面还含有荧光指示剂(如硅酸锌等),在254或365nm的紫外光下能显示荧光,可借此对分离的斑点进行检测。到目前为止,硅胶是最常用的薄层色谱吸附剂。 在涂布吸附剂时,用于排列和放置薄板的排列盘和具有平整表面的薄板是必需的。而涂布器也很常用,当它从玻璃板上移过时,会在板的表面均匀铺上所需厚度的吸附剂涂层。 (1)实验目的 掌握硅胶薄层色谱板的制备方法。 (2)仪器和试剂 ①玻璃板(5×10cm或10×20cm,洁净且干燥); ②薄层色谱用硅胶G; ③%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 (3)实验步骤 ①把玻璃板在排列盘中依次相邻放好,置涂布器于其中一端。 ②在具塞锥形瓶中把一份硅胶G和2~3份CMC-Na溶液混合,并用力振摇30秒。 ③把混好的糊倒入涂布器中,均匀地移动涂布器至排列盘的另一端后,移开涂布器。 ④铺好的板静置5分钟,然后把它们面朝上移至一个水平的平面上,阴干。 ⑤把阴干后的板在105℃的烘箱中烘30分钟。 ⑥待板凉至室温后,置干燥器中保存。 2.色谱用硅胶柱的填装 液相柱色谱可以是液-固色谱或液一液色谱。如果固定相是吸附剂,也称为液相吸附色谱.若为离子交换物质,就称为离子交换色谱;若为非离子的聚合物,如聚苯乙烯或hadex,则称为凝胶渗透色谱、凝胶过滤色谱或分子排阻色谱。在柱中或纸上的液一液分配色谱可以进一步分为正相分配色谱(极性固定液)和反相分配色谱(固定相非极性)。 对于液相吸附色谱来说,固定相是填入柱中的表面活性固体(如氧化铝、硅胶和活性炭

天然药化实验指导书-2014版

实验一甘草中总皂苷的提取、分离与含量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练进行甘草中总皂苷的提取和精制方法。 2.能够用化学法和色谱法检识甘草中的皂苷类物质。 二、实验原理 甘草酸和甘草次酸均为含有羧基的酸性三萜皂苷,甘草酸酸性较强,在植物中与钾成盐而溶于水,易溶于热水。而甘草酸在冷水中的溶解度较小,所以我们可用水提取甘草酸的钾盐,再加稀酸,放冷,使甘草酸游离沉淀析出。也可以用乙醇提取后,乙酸乙酯萃取除去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然后利用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作用,对甘草总皂苷进行富集,再利用硅胶进行柱层析分离。 三、主要仪器及耗材 仪器:水浴锅、旋转蒸发仪、循环水真空泵、三用紫外仪。 原料与试剂:甘草粗粉、乙醇、乙酸乙酯、D101大孔吸附树脂(或AB-8大孔树脂)、色谱用硅胶、氯仿、丙酮、硅胶薄层板。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甘草总皂苷的提取 (1)水提法:取甘草粗粉20克,加水煎煮提取2~3次,滤过得水提液,静置,取上清液,浓缩得甘草浸膏(含甘草酸>20%)。浸膏加3倍量水溶解,加硫酸酸化,放置,滤过得甘草酸粗品。 (2)醇提法:取甘草粗粉20g,150mL60%乙醇溶液于70℃下回流提取1.5h,抽滤制得甘草提取液,放置待用。 2.甘草总皂苷的富集 甘草提取液减压浓缩至50mL左右,等体积的乙酸乙酯萃取2次,除去黄酮类化合物。萃取后的水相减压浓缩除去残留的乙酸乙酯后上大孔吸附树脂。 以下两种大孔吸附树脂任选一种即可。 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称取20~25克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或者30g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后装柱,甘草总皂苷的粗提液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

脂,待吸附完全后,先用蒸馏水冲洗树脂至流出液无颜色,再用50%乙醇溶液2~3个柱体积冲洗树脂,并收集该部分的洗脱液。 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取30克AB-8型大孔吸附树脂,预处理后装柱,甘草总皂苷的粗提液过AB-8型大孔吸附树脂,待吸附完全后,先用蒸馏水冲洗树脂至流出液无颜色,再用2~3个柱体积的70%乙醇溶液冲洗树脂,并收集该部分的洗脱液。洗脱液留存少量点硅胶板,其余部分上硅胶柱。 3. 甘草酸的纯化 取15g硅胶干粉,用氯仿:甲醇=4:1湿法装柱,用装柱液反复冲洗硅胶柱,带柱面不再下降后,再冲洗3~5次,计算柱体积后,放置待用。 将洗脱液与0.5g拌样硅胶放置于圆底烧瓶中,于旋转蒸发仪上浓缩至干,(如果圆底烧瓶的瓶颈有少量水汽,则放于烘箱中于60℃烘干),将硅胶研细后,干法上样。洗脱时,先用1个柱体积氯仿:甲醇=4:1的洗脱液洗脱,再用氯仿:甲醇:水=4:2:1(洗脱液于分液漏斗中取下层液体)的洗脱液洗脱2个柱体积,每0.5个柱体积收集一次,对洗脱液进行检识。 4. 颜色反应(选做) (1)醋酐–浓硫酸反应:将样品溶于醋酐中,加浓硫酸:醋酐(1∶20),可产生黄→红→紫→褪色。 (2)三氯甲烷–浓硫酸反应:样品溶于三氯甲烷,加入浓硫酸后,在三氯甲烷层呈现红色或蓝色,硫酸层有绿色荧光出现。 (3)五氯化锑反应:将样品三氯甲烷或醇溶液点于滤纸上,喷以20%五氯化锑的三氯甲烷溶液(不应含乙醇和水),干燥后60℃~70℃加热,显蓝色、灰蓝色、灰紫色斑点。 5. 薄层色谱检识: 薄层板:硅胶G-CMC-Na板; 试样:70%乙醇洗脱液、氯仿:甲醇=4:1洗脱液和氯仿:甲醇:水=4:2:1洗脱液; 展开剂:氯仿:甲醇:冰醋酸(4∶1∶1); 显色剂:喷20%硫酸乙醇溶液,105℃加热显色。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大孔吸附树脂在使用前应用蒸馏水浸泡,除去上层悬浮物后装柱,用无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同组人:实验台号: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1B R 和2B R 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B I 时(一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CC B2B1B1B U R R R U +≈ U CE =U CC -I C (R C +R F1 + R E ) 电压放大倍数: 1)1( // F R β++-=be L C V r R R β A 其中r be =200+26 (1+β)/I E 输入电阻:R i =R B1 // R B2 // [r be +(1+β)R F1] 输出电阻: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12V 电源、调节R W ,使U E =2.0V ,测量U B 、U E 、U C 、R B2值。记入表1.2.1。 E U BE = U B - U E =0.665V ,U CE = U C - U E =5.8V,I C ≈I E = U E /R E =2/(1.1)=1.82mA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C E BE B E I R U U I ≈+-≈1 F R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药物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四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一、目的 掌握双相滴定法测定苯甲酸钠含量的原理和操作 二、操作 取本品1.5g,精密称定,置分液漏斗中,加水约25mL,乙醚50mL和甲基橙指示液2滴,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分取水层,置具塞锥形瓶中,乙醚层用水5mL洗涤,洗涤液并入锥形瓶中,加乙醚20mL,继续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随滴随振摇,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即得,每1mL的盐酸滴定液(0.5mol/L)相当于72.06mg的C7H5O2Na。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C7H5O2Na不得少于99.0% 三、说明 1.苯甲酸钠为有机酸的碱金属盐,显碱性,可用盐酸标准液滴定。 COO Na +H C l COOH +N aC l 在水溶液中滴定时,由于碱性较弱(Pk b=9.80)突跃不明显,故加入和水不相溶混的溶剂乙醚提除反应生成物苯甲酸,使反应定量完成,同时也避免了苯甲酸在瓶中析出影响终点的观察。 2.滴定时应充分振摇,使生成的苯甲酸转入乙醚层。 3.在振摇和分取水层时,应避免样品的损失,滴定前,使用乙醚检查分液漏斗是否严密。 四、思考题 1.乙醚为什么要分两次加入?第一次滴定至水层显持续橙红色时,是否已达终点?为什么? 2.分取水层后乙醚层用5mL水洗涤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五阿司匹林片的分析 一、目的 1.掌握片剂分析的特点及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2.掌握阿司匹林片鉴别、检查、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二、操作 [鉴别] 1.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水10mL煮沸,放冷,加三氯化铁试液1滴,即显紫堇色。 2.取本品的细粉(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5g),加碳酸钠试液10mL,振摇后,放置5分钟,滤过,滤液煮沸2分钟,放冷,加过量的稀硫酸,即析出白色沉淀,并发生醋酸的臭气。 [检查] 游离水杨酸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阿司匹林0.1g),加无水氯仿3mL,不断搅拌2分钟,用无水氯仿湿润的滤纸滤过,滤渣用无水氯仿洗涤2次,每次1mL,合并滤液和洗液,在室温下通风挥发至干;残渣用无水乙醇4mL溶解后,移至100mL量瓶中,用少量5%乙醇洗涤容器、洗液并入量瓶中,加5%乙醇稀释至刻度,摇匀,分取50mL,立即加新制的稀硫酸铁铵溶液[取盐酸液(1mol/L)1mL,加硫酸铁铵指示液2mL后,再加水适量使成100mL] 1mL,摇匀;30秒钟内如显色,和对照液(精密称取水杨酸0.1g,置1000mL量瓶中,加冰醋酸1mL,

无机化学实验报告

实训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常用量器的洗涤、使用及加热、溶解等操作。 2、掌握台秤、煤气灯、酒精喷灯的使用。 3、学会液体剂、固体试剂的取用。 [实验用品] 仪器:仪器、烧杯、量筒、酒精灯、玻璃棒、胶头滴管、表面皿、蒸发皿、试管刷、试管夹、药匙、石棉网、托盘天平、酒精喷灯、煤气灯。 药品:硫酸铜晶体。 其他:火柴、去污粉、洗衣粉 [实验步骤] (一)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1、洗涤方法一般先用自来水冲洗,再用试管刷刷洗。若洗不干净,可用毛刷蘸少量去污粉或洗衣粉刷洗,若仍洗不干净可用重络酸加洗液浸泡处理(浸泡后将洗液小心倒回原瓶中供重复使用),然后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淋洗。 2、干燥方法洗净后不急用的玻璃仪器倒置在实验柜内或仪器架上晾干。急用仪器,可放在电烘箱内烘干,放进去之前应尽量把水倒尽。烧杯和蒸发皿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烘干。操作时,试管口向下,来回移动,烤到不见水珠时,使管口向上,以便赶尽水气。也可用电吹风把仪器吹干。带有刻度的计量仪器不能用加热的方法进行干燥,以免影响仪器的精密度。(二)试剂的取用 1、液体试剂的取用 (1)取少量液体时,可用滴管吸取。 (2)粗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可用量筒(或量杯)。读取量筒液体体积数据时,量筒必须放在平稳,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保持水平。 (3)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应使用移液管。使用前,依次用洗液、自来水、蒸馏水洗涤至内壁不挂水珠为止,再用少量被量取的液体洗涤2-3次。 2、固体试剂的取用 (1)取粉末状或小颗粒的药品,要用洁净的药匙。往试管里粉末状药品时,为了避免药粉沾到试管口和试管壁上,可将装有试剂的药匙或纸槽平放入试管底部,然后竖直,取出药匙或纸槽。 (2)取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要用洁净的镊子夹取。装入试管时,应先把试管平放,把颗粒放进试管口内后,再把试管慢慢竖立,使颗粒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

药物化学实验报告

药物化学 实验报告 ——全国一百所“211”工程重点建设院校

目录 实验一药物的定性鉴别 (1) 实验二葡萄糖酸钙的合成 (5) 实验三阿司匹林的制备 (7) 实验四解热镇痛药对乙酰氨基酚的合成 (9) 实验五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11)

四川农业大学实验(习)报告 生命理学院 应用化学09级3班 姓名杨金鑫 日期2012年9月19日 实验一 药物的定性鉴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在药物定性鉴别中的应用 2、了解并熟悉各种药物的鉴别方法及原理 二、实验原理 1、三氯化铁呈色反应:多数可溶于水或醇的酚类药物(如水杨酸、扑热息痛、氨基比林等)能与三氯化铁离子生成蓝色至兰紫色的络合物,此性质常作为该类物质的鉴别反应。 2、铜盐反应:磺酰氨基上的氢原子具有弱酸性,在碱性条件下可被铜离子取代,生成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 阿司匹林 解热镇痛药 扑热息痛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酸水解反应 重氮-偶合反应 水解反应 抗生素类药 (青霉素G 钠) 磺胺类药 (SD 、SMM ) 铜盐反应 三氯化铁呈色反应 重氮-偶合反应 火焰着烧反应

3、重氮-偶合反应:具有芳香伯胺的化合物在酸性条件下能与亚硝酸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盐在碱性条件下可与β-萘酚生成红色的偶氮化合物。 扑热息痛的重氮-偶合反应 磺胺类药物的重氮-偶合反应 4、水解反应:在水溶液中,有些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霉素盐类等物质)容易在酸、碱、热等条件下发生水解,生成具有不同颜色的难溶性物质。

阿司匹林的水解反应 青霉素钠(钾)的酸水解反应 三、仪器与试剂 1、仪器:玻璃试管,滴管,酒精灯,试管夹,铂耳,水浴锅 2、试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磺胺二甲恶唑(SMM),磺胺嘧啶(SD),青霉素钠(钾);三氯化铁试液,1%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试液,稀盐酸,0.1 mol/L的亚硝酸钠试液,碱性β-萘酚试液,碳酸钠试液,稀硫酸 四、实验步骤 (一)三氯化铁成色反应 1、取2支试管,用药匙取少量(约30mg)药品(阿司匹林、扑热息痛)分别加入试管中,加约5ml蒸馏水,振摇溶解后加1-2滴三氯化铁试液,观察溶液颜色(显兰紫色的为扑热息痛); 2、取1支试管,取上述少量上述无颜色反应的药品于试管中,加约5ml蒸馏水后于酒精灯上微火煮沸,放冷后加1滴三氯化铁试液,溶液应显蓝色(为阿司匹林)。 (二)铜盐反应 取2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约0.1g)药品(SD、SMM),加约3ml蒸馏水,充分摇匀,缓慢滴加1%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溶解为止(碱切忌过量),再各加硫酸铜试液1-2滴,则产生不同颜色的铜盐沉淀。(草绿色为SMM,放置后由黄绿色变为紫色的为SD)。 (三)重氮-偶合反应 1、取1只试管,加入扑热息痛约50mg,加稀盐酸3-5 ml,在沸水浴中加热30min,冰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天然产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在深入研究之前应首先了解其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等等。这就需要进行各类化学成分的系统定性预试验。或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单项预试法来初步判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未知成分的天然产物是怎样初步提取分离的,熟悉各主要成分的试管试验、沉淀反应和纸层析、薄层层析的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含有什么类型的化学成分。 二、基本原理 利用各类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由于提取液大多数颜色较深,影响对颜色变化的观察,可以使用薄层层析(TLC)或纸层析(PC)等方法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再进一步检查。 三、实验内容: 利用不同成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溶剂分别提取,试验。 1.水浸液:取中草药粗粉5 g加水60 ml,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1小时,过滤,滤液进行下列试验。

*在试管进行,△在滤纸或硅胶CMC -Na 薄层板上进行,下 检查项目试剂名称 糖 *1、酚醛缩合反应 *2、菲林试剂 酚类△ 1% FeCl 8 试剂 鞣质△1、1% FeCl 8 试剂 苷类或多糖*1、酚醛缩合反应 *2、加6NHCl酸化,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后仔细观察 有无絮状沉淀 *3、菲林试剂,观察水解前后Cu 2 O沉淀量有无增加。 皂苷* 泡沫试验 生物碱 *1、碘化铋钾试剂 *2、硅钨酸试剂

糖鉴定 (1)α-萘酚一硫酸试剂检查还原糖。 ①溶液I:10%α-萘酚乙醇溶液。溶液II:硫酸。取1ml样品的稀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加入溶液I 2滴~3滴,混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少量溶液II,二液面交界处产生紫红色环为阳性反应。 (2)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 溶液I:6.93g结晶硫酸铜溶于100ml水中。溶液II:34.6g酒石酸钾钠、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取1ml样品热水提取液,加入4滴~5滴用时配制的溶液I、II等量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产生砖红色沉淀为阳性反应。如检查多糖和苷,取1ml样品水提液,加入1m110% 盐酸溶液,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过滤,(成盐去除杂质)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按上述方法检查还原糖。或者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看色谱图。 酚类鉴定试剂 (1)三氯化铁试剂检查酚类化合物、鞣质1%~5%三氯化铁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加盐酸酸化。取1ml样品的乙醇溶液,加入试剂1滴~2滴,显绿、蓝绿或暗紫色为阳性反应。作色谱显色剂用,喷洒后,显绿或兰色斑点为阳性。 2.乙醇提取液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报告编号:LX-FS-A59757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Stage T asks Completed According T o The Plan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In The Work And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Work, So As T o Obtain Further Guidance From The Superior.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报告资料适用于按计划完成的阶段任务而进行的,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的汇报,以取得上级的进一步指导作用。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物理探究实验: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探究准备 技能准备: 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棉布,毛巾,带钩长方体木块,砝码,刻度尺,秒表。 知识准备: 1. 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平衡。 2.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静止的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运动的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4. 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的大小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拉力的数值可从弹簧测力计上读出,这样就测出了木块与水平面之间的摩擦力。 探究导引 探究指导: 关闭发动机的列车会停下来,自由摆动的秋千会停下来,踢出去的足球会停下来,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 运动物体产生摩擦力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物体间要相互接触,且挤压;2.接触面要粗糙;3.两物体间要发生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三个条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指导书

药用植物学实验指导 适用专业:(本科)药学、药物制剂 (专科)药物制剂技术 郑州华信学院医学院药学系 药学教研室

目录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2) 实验二植物细胞后含物——淀粉粒、草酸钙结晶体 (5) 实验三保护组织和分泌组织 (7) 实验四机械组织和输导组织 (9) 实验五根的显微构造 (11) 实验六单子叶植物地上茎和地下茎观察 (13) 实验七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和次生构造 (14) 实验八大黄、甘草、人参的鉴定 (16)

实验一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护以及植物细胞的构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并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和保养。 2.掌握撕取表皮的制片方法。 3.掌握植物细胞的基本构造。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 1.仪器:生物显微镜。 2.用具:镊子、刀片、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玻璃皿、吸水纸、擦镜纸、棉布块。 3.材料:洋葱鳞茎的磷叶或大葱磷叶。 4.试液:蒸馏水、稀碘液、10%硝酸钾溶液。 三、实验内容: (一)显微镜的构造 1.机械部分次部分是显微镜的骨架,是安装光学部分的基座。 包括:镜座、镜柱、镜臂、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调焦装臵等。 (1)基座是显微镜的底座,支持整个镜体,使显微镜放臵平稳。 (2)基柱镜座上面直立的短柱,支持镜体上部的各部分。 (3)镜臂弯曲如臂,下连镜柱,上连镜筒,为取放镜体时手握的部分。直筒显微镜的镜臂下端与镜柱连接处有一活动关节,可使镜体在一定范围内后倾,便于观察。 (4)镜筒上端臵目镜,下端与物镜转化器相连。 (5)物镜转换器连接于镜筒下端的圆盘,可自由转动,盘子有3-4个安装物镜的螺旋孔。当旋转转换器时,物镜即可固定在使用的位臵上,保证物镜与目镜的光线合轴。 (6)载物台放臵玻片标本的平台,中央有一通光孔,两侧有压片夹或机械移动器,既可固定玻片标本,也可以前后左右各方向移动。 (7)调焦装臵调节物镜和标本之间的距离,得到清晰的物像。在镜臂两侧有粗细调焦螺旋各1对,旋转时可使镜筒上升或下降,大的一对为粗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2mm左右。小的一对为细调焦螺旋,旋转一圈可使镜筒移动0.1mm。 (8)聚光器调节螺旋镜柱一侧,旋转它时可使聚光器上下移动,借以调节光线德鄂强弱。 2.光学部分包括:物镜、目镜、反光镜、聚光器 (1)物镜安装在镜筒前端物镜转化器上的透镜。利用光线使被检标本第一次

完整word版标准实验报告模板.docx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课程名称 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 :同组人:实验台号 :指导教师:成绩:实验日期 :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仪器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 实验箱1 示波器1 数字万用表1 交流毫伏表1 信号放生器1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 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仪器用具:略 三、实验原理 图 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 1.2.1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 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R B1和 R B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VT 的基极电流I B时(一般 5~ 10 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R B1U CC I E U U I C CE=U CC-I C(R C+R F1+ R E) U B R B2B U BE R B1R E R F1 电压放大倍数: A Vβ R C //R L 其中 r be= 200+26 (1+β)/I E r be(1)R F 1 输入电阻: R i= R B1 // R B2 // [r be+(1+β)R F1 ] 输出电阻: R O≈ R C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调试静态工作点 接通+ 12V 电源、调节R W,使 U E= 2.0V ,测量 U B、 U E、U C、 R B2值。记入表 1.2.1 。 表 1.2.1U= 2.0V E 测量值计算值U B( V)U E( V)U C( V)R B2(KΩ) U BE( V) U CE( V) I C( mA) 2.665 2.07.8530.865 5.2 2.0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U=U -U E =0.665V,U = U - U E =5.8V,I ≈ I = U /R =2/(1.1)=1.82mA BE B CE C CE EE 实验数据显示,Q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BJT 处于放大区。 2.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高中化学必修2实验报告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实验名称】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钠、镁、铝单质的金属性强弱。 【实验仪器和试剂】 金属钠、镁条、铝片、砂纸、滤纸、水、酚酞溶液、镊子、烧杯、试管、剪刀、酒精灯、火柴。 【实验过程】 1.实验步骤 对比实验1 (1)切取绿豆般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 。 (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 现象: 。然后加热试管,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对比实验2 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一小块铝片,再向试管中各加入2mol/L盐酸2mL。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结论: 【问题讨论】 1.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有哪些, 2.元素金属性强弱与元素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

平山中学高中化学必修?探究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座号【实验名称】探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实验目的】 1.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快慢之分; 2.通过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对过氧化氢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仪器和试剂】 4%的过氧化氢溶液、12%的过氧化氢溶液、0.2mol/L氯化铁溶液、二氧化锰粉末、热水、滴管、烧杯、试管。 【实验过程】 :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对比实验1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氢溶液,并水浴加热实验现象 结论 对比实验2: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氢溶液,并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实验现象 结论 对比实验3:反应物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实验(1) 实验(2) 操作步骤取一支试管,加入5mL4%的过氧取一支试管,加入5mL12%的过氧化 化氢溶液,加入几滴0.2mol/L氯氢溶液,加入几滴0.2mol/L氯化铁 化铁溶液溶液

药化实验报告

磺胺醋酰钠的合成 【目的要求】 1. 通过磺胺醋酰钠的合成,了解用控制pH 、温度等反应条件纯化产品的方法。 2. 加深对磺胺类药物一般理化性质的认识。 【实验原理】 N H 2S O 2N H 2(C H 3C O )2O +2N C O C H 3 N a pH7-8 N H 2 S O 2N H C O C H 3N H 2S O 2N C O C H 3 N a H C l pH4-5N a O H 【实验方法】 (一)磺胺醋酰的制备 在装有搅拌棒及冷凝管的100 mL 三颈瓶中,加入磺胺17.2 g ,22.5%氢氧化钠22 mL ,开动搅拌,于水浴上加热至50℃左右,PH 值在12-13。待磺胺溶解后,分次加入醋酐13.6 mL ,77% 氢氧化钠12.5 mL (首先,加入醋酐3.6 mL ,5分钟后加77% 氢氧化钠2.5 mL ;随后,每次间隔5 min ,将剩余的醋酐和77% 氢氧化钠分5次交替加入,每次2ml )。加料期间反应温度维持在50~55℃;加料完毕继续保持此温度反应30 min 。 反应完毕,停止搅拌,将反应液倾入250 mL 烧杯中,加水20 mL 稀释,于冷水浴中用浓盐酸调至pH 7,放置30 min ,并不时搅拌析出固体,抽滤除去。滤液用浓盐酸调至pH 4~5,抽滤,得白色粉末。 用3倍量(v/ m )10% 盐酸溶解得到的白色粉末,不时搅拌,尽量使单乙酰物成盐酸盐溶解,抽滤除不溶物。滤液加少量活性碳室温脱色10 min ,抽滤。滤液用40% 氢氧化钠调至pH 5,析出磺胺醋酰,抽滤,压干,干燥. (二)磺胺醋酰钠的制备 将磺胺醋酰置于50 mL 烧杯中,于90℃热水浴上,滴加计算量的40%氢氧化钠至固体恰好溶解,PH 值7-8,趁热抽滤,滤液转移至小烧杯中,放冷析出结晶,抽滤,干燥,计算收率。 备注:将磺胺醋酰制成钠盐时,应严格控制40% NaOH 溶液的用量,按计算量滴加。 N H 2 S O 2N H CO CH 3 N a O H N H 2S O 2N CO CH 3N a ++H 2O 214 4012.5 X X=2.3 g X 12.540214::=

标准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电子技术基础实验 院系部: 学生姓名: 同组人: 指导教师: 实验日期: 华北电力大学 实验报告要求: 专业班级: 学 号: 实验台号: 成 绩: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二、仪器用具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包括原理图、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 五、讨论与结论(对实验现象、实验故障及处理方法、实验中 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讨论,对实验的进一步想法或改进意见。)六、实验原始数据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 学会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调试方法,分析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2. 掌握放大器电压放大倍数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的测试方法。 3. 悉常用电子仪器及模拟电路实验设备的使用。 二、 仪器用具:略 三、 实验原理 图1.2.1为电阻分压式工作点稳定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图。 图1.2.1 共射极单管放大器实验电路 在图1.2.1电路中,当流过偏置电阻 R B 1和R B 2的电流远大于晶体管 VT 的基极电流I B 时 般5?10倍),则它的静态工作点可用下式估算: U B R B 1 U CC R B1 R B2 l E U B 一U U BE l C CE — U CC - | C ( F C + R F 1 + F E ) R F 1 电压放大倍数: A V R C 〃 R _ * 亠 B C r 其中 r be — 200+26 (1+ 3 )/1 E R U B E = U B - U E =, U C E = U C - U E =,l C ~ I E = U E /R E =2/= 实验数据显示,Q 点的值满足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要求, BJT 处于放大区。 2. 测量不同负载下的电压放大倍数 输入信号u 为1KHz, U 10mV 的正弦信号,同时用示波器观察放大器输出电压 U O 波形,在 波形不失真的条件下测量下述两种情况下的 U b 值,并观察U i 与U 。的相位关系,记入表 1.2.2 。 E i 由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A V 的值与负载电阻 R.有关,负载越大则电压放大倍数越大。 由U i 与U b 的波形可知,输出和输入的相位相反,说明单级共射放大电路具有反相的作用。 3. 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 置R C —Q, R —s, U i — 0,调节R W 使 U E —,测出“E 值,再逐步加大输入信号,使输出电 压U 0足够大但不失真。 然后保持输入信号不变,分别增大和减小 R W 使波形出现饱和和截止 失真,绘出U o 的波形,并测出失真情况下的 U C E 值。 表 1.2.1 U E 根据表格测量数据,计算得到: 输入电阻: R — R B 1调试静态工作 R W 使U E =,测量U B 、 U E 、U C 、F B2值。记入表 1.2.1。 接通+ 12V 电源、调节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药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 研究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的不同。 2. 研究不同的给药途径的对小白鼠作用效果的不同。 二、实验原理 1. 药物剂量的大小决定血药浓度的高低,血药浓度又决定药理效应,因此药物剂量决定药理用强弱。 2. 给药途径不同,吸收速度有差别,药物反应的潜伏期和程度亦有差别,一般是腹腔大于皮下大于灌胃的药效。 实验一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 Mice 18-22g,2只/组鼠称、苦味酸、1mL注射器、生理盐水、戊巴比妥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四、实验步骤 1、每组取性别相同,体重相近的小鼠2只,承重、编号; 2、分别i.p0.2%、0.4%、0.8%戊巴比妥钠溶液0.1mL/10g(注意注射器勿搞混); 3、给药后仔细观察小鼠活动情况,并记录在表1; 4、实验结束后,对全班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并分析实验结果(对本组实验结果及全班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注:数据统计时注意剔除可疑数据。)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2、表2 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全班数据)p<0.001 表示0.4%与0.8%作用维持时间有显著差异。 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对小白鼠作用的效果不

同。 3、本组实验结果与全班实验结果对比——潜伏期 六、思考 1、了解药物剂量与作用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剂量-效应关系药理效应与剂量在一定范围内成比例关系。由于药理效应与血药浓度的关系较为密切,所以在药理学研究中常用浓度-效应(曲线)关系。 在剂量-效应关系(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中,纵坐标:表示效应的强弱;横坐标:表示药物浓度(用对数表示时为一条s型)对称曲线。量效曲线说明量效关系存在以下四个规律: 1、药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能产生效应。 2、在一定范围内剂量增加,效应增加。 3、效应的增加不是无限的。 4、量效曲线的对称点在50%处,对剂量的变化反应最为灵敏。 量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强弱是连续增减的量变。例如:血压的升降,平滑肌的舒缩等,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质反应是指药理效应只能用全或无,阳性或阴性表示。例如:死亡与生存、抽搐与不抽搐等,必需用多个动物或多个实验标本以阳性率表示。从量效曲线可以看到下列几个特定的位点: 最小有效浓度(剂量)即刚能引起效应的阈浓度(或剂量) 半数有效量是能引起50%阳性反应(质反应)或50%最大效应(量反应)的浓度(或剂量)

天然药物化学实验

实验一 天然产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验 天然产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种类很多,在深入研究之前应首先了解其中含有哪些类型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皂苷、黄酮类等等。这就需要进行各类化学成分的系统定性预试验。或根据研究的需要进行单项预试法来初步判断。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掌握未知成分的天然产物是怎样初步提取分离的,熟悉各主要成分的试管试验、沉淀反应和纸层析、薄层层析的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判断含有什么类型的化学成分。 二、基本原理 利用各类成分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检查可以初步判断其中的化学成分。由于提取液大多数颜色较深,影响对颜色变化的观察,可以使用薄层层析(TLC )或纸层析(PC )等方法对天然产物的提取液进行初步分离,再进一步检查。 三、实验内容: 利用不同成分在各种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一般可采用以下3种溶剂分别提取,试验。 1.水浸液:取中草药粗粉5 g 加水60 ml ,在50~60℃的水浴上加热1小时,过滤,滤液进行下列试验。 *在试管进行,△在滤纸或硅胶CMC-Na 薄层板上进行,下同。 糖鉴定 检查项目 试 剂 名 称 糖 *1、酚醛缩合反应 *2、菲林试剂 酚类 △ 1% FeCl 8试剂 鞣质 △1、1% FeCl 8试剂 苷类或多糖 *1、酚醛缩合反应 *2、加6NHCl 酸化,加热煮沸数分钟,冷后仔细观察有无絮状沉淀 *3、菲林试剂,观察水解前后Cu 2O 沉淀量有无增加。 皂苷 * 泡沫试验 生物碱 *1、碘化铋钾试剂 *2、硅钨酸试剂

(1)α-萘酚一硫酸试剂检查还原糖。 ①溶液I:10%α-萘酚乙醇溶液。溶液II:硫酸。取1ml样品的稀乙醇溶液或水溶液,加入溶液I 2滴~3滴,混匀,沿试管壁缓缓加入少量溶液II,二液面交界处产生紫红色环为阳性反应。 (2)斐林试剂检查还原糖。 溶液I:6.93g结晶硫酸铜溶于100ml水中。溶液II:34.6g酒石酸钾钠、10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取1ml样品热水提取液,加入4滴~5滴用时配制的溶液I、II等量混合液,在沸水浴中加热数分钟,产生砖红色沉淀为阳性反应。如检查多糖和苷,取1ml 样品水提液,加入1m110% 盐酸溶液,在沸水浴上加热10min,过滤,(成盐去除杂质)再用10%氢氧化钠溶液调至中性,按上述方法检查还原糖。 或者直接用高效液相色谱看色谱图。 酚类鉴定试剂 (1)三氯化铁试剂检查酚类化合物、鞣质1%~5%三氯化铁水溶液或乙醇溶液,加盐酸酸化。取1ml样品的乙醇溶液,加入试剂1滴~2滴,显绿、蓝绿或暗紫色为阳性反应。作色谱显色剂用,喷洒后,显绿或兰色斑点为阳性。 2.乙醇提取液 取中草药粗粉5 g,加5~12倍量95%乙醇,在水浴上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过滤,滤液留2 ml作(1)项试验,其余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并浓缩成浸膏状,浸膏分为二部分,一部分加少量2% HCL振摇溶过滤。分出酸液,作(2)项式验,附于滤纸上的一部分再以少量乙醇溶解,溶液作(3)项试验;另一部分浸膏以少量乙酸乙酯溶解,溶液置分液漏斗中加适量5% NaOH振摇,使酚性物质及有机酸等转入下层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剩下的乙酸乙酯为中性部分,用蒸馏水洗去碱性即可备用,将乙酸乙酯液2~3 ml,在水浴上蒸干,以1~2 ml 乙醇溶解作(4)项试验。 (1)项试验 检查项目酚类鞣质 试剂名称△1% FeCl3△1% FeCl3 结果 (2)项试验 检查项目生物碱 试剂名称*1、碘化铋钾试剂*2、硅钨酸试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