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11.12 KB
- 文档页数:6
心血管内科应急预案心血管内科是医院中重要的科室之一,负责处理与心血管相关的疾病。
由于心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率、危害大等特点,因此科室内应建立应急预案,以提高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
一、应急预案制定背景1. 心血管内科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应急能力有待加强。
2. 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和病死率在整个人群中居高不下。
3. 社会上房颤、急性心梗等心血管突发事件发生频率有所上升。
4. 具体到本院,心血管内科每年均接诊数量居高不下,需进行应急预案制定。
二、应急预案制定目的1. 确保科室人员在突发情况下能快速、科学地应对。
2. 保护医务人员和病人的生命安全。
3. 促进患者康复和睦医患关系。
三、应急预案目标1. 在急性心血管病等突发状况下,对危重病人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医疗处理,降低病死率和残疾率。
2. 进一步提高内科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3. 牢固树立安全至上、患者为本的理念,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意识。
四、应急预案制定要点1. 应急预案应根据科室特点进行制定,包含必要的流程、规定的应急处置方式和相关应急设备。
2. 预案需体现出应变能力。
面对不同突发情况,应急预案应有相应的内容。
3. 预案需注意具体细节。
对于在应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细节进行针对性说明和指示。
4. 预案需保持及时更新。
定期或情况变更时应将预案进行更新和调整,以适应不同现实情况。
五、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患者病情急性加重时,立即按照规定启动应急预案,由科室主任或值班医生负责指挥。
2. 安排抢救现场需要的应急设备,确保设备能够正常使用。
3. 对危重病人做好中心型治疗,包括必要的心理疏导和生命体征监测等工作。
4. 应急救治结束后,要对预案效果做及时的回顾,挖掘其中的不足,完善预案工作。
5. 要及时制定应急预案验收和评估标准,对预案的起效性进行统计和评估,发现不足和问题,及时纠正和改进。
六、应急预案的实施和落实1. 科室内有应急预案负责人,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和培训。
心内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心内科是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医学科学,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由于心脏疾病的高发性和危害性,心内科的工作需要具备应急处理能力,以应对突发状况。
二、应急预案目的心内科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提前制定应急处理方案,保障患者安全,并确保医务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突发状况,减少患者的损失。
三、应急预案内容1. 突发状况的分类- 心脏骤停: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无脉搏等症状。
- 心绞痛加重:患者出现胸痛加重、呼吸困难、出冷汗等症状。
- 心律失常:患者出现心悸、心动过速或过缓、晕厥等症状。
- 心肌梗死:患者出现胸痛、恶心、呕吐、出冷汗等症状。
2. 应急处理流程- 确认病情:医务人员应迅速判断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 呼叫急救:如果患者情况危急,应立即呼叫急救车辆,确保患者能够及时送往医院。
- 给予急救措施:根据病情的不同,医务人员应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氧气吸入、静脉注射药物等。
- 通知相关部门:在处理患者急救的同时,医务人员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如心血管科、急诊科等,以便协调救治工作。
- 记录和报告:医务人员应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处理过程,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3. 应急设备和药品- 心电监护仪:用于监测患者心电图的变化,及时发现心律失常等问题。
- 除颤器:用于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除颤,恢复心脏正常节律。
- 氧气瓶和面罩:用于给予患者氧气吸入,增加氧供应。
- 心血管药物:如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心绞痛、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4. 应急演练和培训-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医院应定期组织心内科应急演练,模拟各种突发状况,检验医务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 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对心内科医务人员进行应急处理培训,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技术水平。
- 交流经验和总结教训:医院应定期召开心内科应急处理经验交流会议,总结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四、应急预案的执行和监督1. 责任分工:医院应明确心内科应急预案的责任分工,确保每个岗位的职责明确。
一、目的为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提高我院内科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内科所有科室及医护人员,适用于内科各类突发事件,包括但不限于:心肺复苏、急性中毒、急性喉阻塞、急性腹痛、急性感染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实施内科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对应急工作进行监督、检查、指导。
2. 应急处置小组:负责具体执行应急工作,包括现场救援、转运、救治、信息报告等。
3. 医疗救治小组:负责患者的医疗救治工作,包括诊断、治疗、护理等。
4. 后勤保障小组:负责应急物资、设备、药品的保障,以及应急期间的后勤保障工作。
四、应急预案及程序1. 心肺复苏(1)发现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护人员迅速到位,评估患者意识、呼吸、心跳。
(3)若患者呼吸、心跳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
(4)进行电击除颤,如患者出现室颤,立即使用除颤器。
(5)持续心肺复苏,直至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2. 急性中毒(1)发现患者出现中毒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中毒原因。
(3)给予解毒剂、对症支持治疗。
(4)根据病情,给予洗胃、导泄等处理。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急性喉阻塞(1)发现患者出现急性喉阻塞症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给予吸氧、雾化吸入等处理。
(3)根据病情,给予抗过敏、抗感染等治疗。
(4)若病情加重,立即进行气管切开。
4. 急性腹痛(1)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腹痛,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医护人员迅速评估患者病情,了解腹痛原因。
(3)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如止痛、止吐等。
(4)根据病情,给予抗感染、抗炎等治疗。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心内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心内科是专门负责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的医学科室,由于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性和严重性,心内科在医院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可能会发生,因此制定一份心内科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应急预案目的心内科应急预案的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内心内科工作的正常运行,提高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的能力,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该预案将指导心内科医护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内容1. 应急领导机构确定一位应急领导人,负责协调和指导应急工作。
该领导人需要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应急设备和药物心内科应配备必要的应急设备和药物,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急救药品、氧气设备等。
这些设备和药物需要保持正常运行和充足的供应。
3. 应急培训和演练定期组织心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心血管急症的识别和处理、应急设备的使用、心肺复苏等。
4. 应急流程和指南制定心内科应急流程和指南,明确各类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的处理步骤。
例如,心脏骤停的处理流程、急性心肌梗死的紧急救治指南等。
这些流程和指南需要经过医院内部相关部门的审核和批准。
5. 应急通信和协调建立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心内科医护人员之间的及时沟通和协调。
例如,通过无线电通信设备、手机短信等方式进行信息传递。
同时,与其他相关科室和急救中心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确保患者在病情紧急时能够及时转运和救治。
6. 应急记录和总结在应急事件发生后,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和处理过程。
对每一起应急事件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取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这些记录和总结可以为今后的应急处理提供参考。
四、应急预案的实施1. 预案的宣传和培训将制定好的心内科应急预案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每一位心内科医护人员都了解和掌握应急预案的内容和要求。
2. 定期演练和评估定期组织心内科医护人员进行应急演练,并根据演练结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心内科应急预案一、背景介绍心内科是医院中负责诊治心血管疾病的科室,常见的疾病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由于心血管疾病的特殊性,病情发展迅速,一旦出现急性情况,需要医务人员迅速响应并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为了提高心内科医务人员在应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制定一份心内科应急预案是非常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预案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心内科医务人员在应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急救,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失。
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心内科的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和技术人员。
三、应急预案内容1. 急救设备和药品准备a. 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等急救设备保持正常运行,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b. 心内科应急药品包括:硝酸甘油、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剂等,确保药品的有效期限和储存条件。
2. 应急流程和指导原则a. 心内科应急情况包括但不限于: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医务人员在发现患者出现急性症状时,应立即向主管医生汇报,并按照预定的流程进行急救。
b. 医务人员在急救过程中要确保自身安全,并配戴好相应的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等。
c. 在急救过程中,医务人员要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了解病情和患者的病史,以便更好地进行急救措施。
d. 急救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应急培训和演练a. 心内科医务人员要定期参加相关的急救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急救情况的能力。
b. 演练内容包括模拟真实的急救场景,让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技巧。
4. 应急记录和总结a. 每一次应急情况发生后,医务人员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病情描述、急救过程和治疗结果等。
b. 定期对应急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改进,提高应急救治水平。
四、应急演练计划1. 演练时间:每季度进行一次演练,具体时间由心内科主管医生确定。
2. 演练内容:模拟不同类型的急救情况,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让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熟悉应急流程和操作技巧。
心内科应急预案引言概述:心内科是医学中专门研究心脏疾病的学科,由于心脏病的高发性和危害性,心内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为了提高心内科应急处置的效率和质量,制定一套科学的心内科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和心导管检查五个方面,详细阐述心内科应急预案的内容。
一、急性心肌梗死1.1 快速诊断:心内科医生应熟练掌握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特征,通过对患者的症状和心电图的分析,快速判断是否为急性心肌梗死。
1.2 给予急救治疗:在确认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内科医生应立即给予患者急救治疗,包括氧气吸入、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药物的应用,以及必要时进行静脉溶栓或介入治疗。
1.3 监测和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心内科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二、心力衰竭2.1 快速评估:心内科医生在遇到疑似心力衰竭的患者时,应迅速进行病情评估,包括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心肺听诊和心电图检查等。
2.2 给予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评估结果,心内科医生应及时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包括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等,以减轻心脏负荷和改善心功能。
2.3 密切观察和随访:在治疗过程中,心内科医生需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体征、心电图、血气分析等,定期进行随访,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控制病情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三、心律失常3.1 快速诊断:心内科医生需要熟悉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和诊断方法,通过心电图和病史等,快速诊断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和严重程度。
3.2 给予治疗:根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心内科医生应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电复律、心脏起搏等,以恢复正常的心律。
3.3 长期管理:对于反复发作的心律失常患者,心内科医生需要制定长期管理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律监测、心脏起搏器植入等,以预防心律失常的再发和减轻症状。
心内科应急预案心内科应急预案1. 引言心内科作为一门专业的医学领域,负责诊治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由于心血管疾病常常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在心内科的工作中,应急预案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档旨在为心内科医护人员提供详细的应急预案,以便他们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序地进行处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的生命。
2. 应急预案目标- 提供快速且正确的诊断与治疗,以减少心血管疾病对患者的损害;- 保障心内科医护人员的安全,确保工作环境的控制和管理;- 有效沟通和协调各部门,减少应急事件对医院整体运作的影响。
3. 应急准备3.1 设备和药物准备确保心内科设备的正常运转和有效使用,随时储备必备药物,例如:- 硝酸甘油:用于缓解急性心绞痛和急性左室衰竭;- 抗凝剂(肝素、华法林等):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 α-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用于治疗高血压紧急状态。
3.2 人员培训- 心内科医护人员需掌握基本的心血管急救技能,包括心肺复苏、电除颤等;- 定期组织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心血管急症处置能力;- 熟悉本院心内科的疾病诊治流程,以加快应急响应时间。
3.3 信息管理建立健全的医疗信息系统,包括:- 患者病历管理系统:确保患者信息的完整和准确,便于应急情况下的诊断和处理;- 心电图系统:实时监测患者心电图,以发现可能的心血管急症;- 实时通信工具:确保医护人员之间的快速、准确的信息传递。
4. 应急响应流程4.1 紧急诊断当患者出现心血管急症的症状时,应迅速进行以下工作:1. 立即与患者建立联系,询问病情。
2. 快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等。
3. 进行心电图监测,尽快获取患者的心电图数据。
4. 快速初步诊断,以快速决定进一步的治疗步骤。
4.2 急救措施根据紧急诊断的结果,决定合适的急救措施:1. 急性心肌梗死:尽快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并准备进行介入治疗。
2. 心力衰竭:给予含氧气、利尿剂等治疗,及时准备心脏支持装置。
一、演练目的为提高心内科医护人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确保患者生命安全,加强医护团队协作,完善应急预案,特制定本演练方案。
二、演练背景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心内科面临着各种突发疾病的挑战。
为提高医护人员应对此类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救治工作的高效、有序进行,特开展此次应急预案演练。
三、演练内容1.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抢救2.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置3. 患者发生猝死的抢救4.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5.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四、演练时间2023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11:30五、演练地点心内科病房、抢救室、急诊科六、参演人员1. 演练小组:由心内科主任、护士长、医师、护士组成。
2. 观摩小组:由其他科室医护人员、实习生组成。
七、演练流程1. 启动演练:由心内科主任宣布演练开始,宣布演练内容、目的和注意事项。
2. 模拟情景:根据演练内容,模拟真实场景,如患者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急性左心衰、猝死等。
3. 应急处理:参演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包括病情评估、抢救措施、药品使用、设备操作等。
4. 总结点评:演练结束后,由演练小组对演练过程进行总结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八、演练评估1. 演练结束后,由演练小组对参演人员进行评估,包括应急处置能力、医护团队协作、应急预案执行等方面。
2. 观摩小组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九、应急预案1.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抢救: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根据病情给予药物治疗、电复律等。
2. 急性左心衰的应急处置:立即给予吸氧、利尿、强心等治疗,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稳定。
3. 患者发生猝死的抢救: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等抢救措施。
4. 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应急处理: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电复律等治疗。
5. 疫情防控应急预案: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防止疫情传播。
十、注意事项1. 演练过程中,参演人员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患者安全。
心内科应急预案心内科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科室之一,因为心血管疾病往往病情危急,变化迅速,需要医护人员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状况。
为了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制定科学合理的心内科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一、心律失常应急预案心律失常是心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房颤动等。
当患者出现心律失常时,医护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血压、心率等。
2、快速连接心电监护仪,明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对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的患者,应立即进行电除颤。
准备好除颤仪,选择合适的能量,进行非同步电击除颤。
4、对于心房颤动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如果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可先尝试同步电复律。
5、同时,建立静脉通道,准备好急救药品,如利多卡因、胺碘酮等,根据医嘱进行药物治疗。
6、在抢救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记录心电监护数据和治疗反应。
二、急性心肌梗死应急预案急性心肌梗死是心内科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以下是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应急预案:1、患者出现胸痛等疑似心肌梗死症状时,立即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并进行心电图检查。
2、快速采集血液标本,测定心肌酶谱、肌钙蛋白等指标,以明确诊断。
3、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嚼服阿司匹林 300mg,氯吡格雷300mg(或替格瑞洛 180mg)。
4、联系心内科介入团队,准备进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5、如果患者不适合进行 PCI 治疗,或者 PCI 治疗无法及时进行,应立即给予溶栓治疗。
6、在等待治疗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血压、呼吸等,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
三、心力衰竭应急预案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病情复杂,治疗难度大。
当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应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一、目的为提高心血管内科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及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降低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心血管内科所有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包括但不限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力衰竭、心脏骤停等。
三、组织架构1. 成立心血管内科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应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2. 设立应急小组,由科室主任担任组长,负责应急工作的具体实施。
3. 设立应急小组下设的各专业小组,包括:抢救小组、护理小组、后勤保障小组、信息联络小组等。
四、应急处理流程1. 病情发现与报告(1)医护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突发情况,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并通知相关科室。
2. 紧急救治(1)抢救小组立即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心肺复苏、除颤、药物治疗等。
(2)护理小组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配合抢救小组进行救治。
(3)后勤保障小组负责提供必要的医疗设备和药品。
3. 信息报告与联络(1)信息联络小组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并及时发布相关信息。
(2)与相关科室保持密切沟通,确保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
4. 病情稳定与转诊(1)患者病情稳定后,根据病情需要转诊至相应科室或上级医院。
(2)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安抚工作,提供心理支持。
5. 后期评估与总结(1)应急指挥部组织各专业小组对突发事件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
(2)对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应急物资与设备1. 心肺复苏设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心脏按压器、呼吸气囊等。
2. 急救药品: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硝酸甘油等。
3. 医疗设备:心电图机、心电监护仪、血压计、吸氧设备等。
4. 后勤保障物资:急救包、氧气袋、无菌手套、口罩等。
六、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应急知识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 鼓励医护人员参加相关急救技能竞赛,提高综合素质。
心内科应急预案与处理流程
医院发生火灾应急预案
为切实做好发生火灾时患者、陪伴家属及医院工作人员的安全疏散,防御和减轻灾害,保护患者
及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灾情判断
当发生火灾时,可能出现浓烟、明火、物品燃烧、照明电源中断、通讯联络中断、电梯停运,人
员可能出现惊慌失措、秩序混乱、拥挤、踩伤、摔伤、砸伤、人员被困等情况。
(二)火灾应急程序
全体职工要树立“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的观念,不论何时一旦发现火情,视火情的严重
程度进行以下操作:
1、局部轻微着火,不危及人员安全、可以马上扑灭的要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扑灭。必要时立
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
2、局部着火,可以扑灭但有可能蔓延扩大的,在不危及周围人员安全的情况下,一方面立即采
取相应措施灭火,防止火势蔓延扩大,一方面向院长汇报。必要时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
3、着火火势开始蔓延扩大,不可能马上扑灭的,按照以下情况处理:
①火灾发生楼的值班人员立即组织各楼层人员紧急疏散,指定安全疏散地点,清点疏散人数,发现
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立即通知主管领导或消防队员。
②行政值班人员立即向突发事件管委会主任汇报。
③行政值班人员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通报以下信息:
a)名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b)地址:建设东路与大学路交叉口
c)火灾情况:着火物质及火势大小
d)联系电话:本人手机号码或医院对外座机号码
④在回答了119的询问后方可放下话筒,并亲自或派人在路口接应消防车。
⑤若有人员受伤,立即启动本预案对伤员进行抢救。
(三)人员疏散程序
方针原则:预防为主,措施得力,坚守岗位,履行职责,患者至上,遇火不乱,减少损失,避免
伤亡。
1、各病区医务人员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让患者顺“安全出口”有序逃离,远离玻璃门窗、
吊灯等头顶上的装饰物,保护好头部,遇浓烟通知病员蹲行或爬行逃离,防止发生患者跳楼摔伤、电
击伤、踩伤等意外事故(参考各楼疏散图)。
2、手术室医务人员停止手术,坚守岗位,按急救处理原则用无菌物品保护伤口,防止感染,并
将手术患者转移至远离玻璃门窗、头顶无装饰物的无菌安全区域,保护患者体位,使用简易呼吸器,
保证患者吸呼道畅通,静脉通道畅通。
3、对病房监护室的重症患者及术后患者,医务人员应坚守岗位,稳定患者情绪,用棉被泼水封
堵门窗最大限度等待消防员抢救,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生命安全。
4、门诊医务人员立即停止各种检查,按“安全出口”方向疏散病员。
5、各病区医务人员、保卫人员,未得到总指挥下达的撤离命令不得撤离工作岗位,要忠于职守,
履行职责,保护病人及国家财产的安全。
(四)紧急疏散方式
1、住院病人及病房工作人员:
各病区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参考各楼疏散图)。
2、门诊病人及工作人员:
经消防安全通道沿楼梯下至一楼后疏散至安全区(参考各楼疏散图)。
(六)火灾后措施
1、医务人员迅速对摔伤、砸伤、烧伤、踩伤的病人实施救治。
2、医务人员对本病区的患者逐一检查、治疗,病房主任将本病区火灾中病人情况向医务科汇报。
3、财务科人员及时核对账目,向科长汇报,科长将账目情况向院长汇报。
4、总务科组织相关人员对所辖设备全面检修,恢复正常运转。
5、各要害部位及职能部门负责人,将本部门火灾后情况及时上报主管院长。
(
七)应急预案的演练及培训计划
1、应急预案演练、培训每年一次。
2、通过演练测试预案的有效性,检验应急设备、设施的实效性,确保应急人员熟悉他们的职责和
任务,通过演练修订预案的不实之处。
3、培训内容:报警、疏散、防护、急救和抢险。
4、培训要有针对性、定期性、真实性、全员性,通过培训,提高全员的应急能力。
停电应急预案
紧急停电时,医院供电应急系统会在很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可保障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转。但为了有效
预防、及时控制和减少突发停电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此类事件对医疗安全造成的危害,特制定应急处
理预案。
1、各部门应备好应急灯、手电等,保证其处于备用状态并置随手可及处。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停电
时,医院相关人员应加强巡视、主动提醒患者不要担心,要保持镇静。
2、ICU、抢救室、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电力应优先得以保障,在正式供电之前抢救患者使用的动力机
器,找好替代办法,维持抢救,并开启应急灯或手电照明。
3、因停电被困电梯、治疗室、检查室等处时,请病人及其亲属保持镇静,等候救援或配合院方人员
采取应急措施。医院各科室按照医院停电应急预案采取措施。呼吸机、麻醉机若无备用电源,需备好手动
通气装置,停电时医务人员立即将呼吸机病人人机分离,连接简易呼吸囊维持呼吸,并密切观察病人面色、
血氧饱和度、意识、生命体征等。
4、使用微量推注泵的病人,在推注泵蓄电池电量不足时,可改用静脉缓慢滴注法。需要使用吸引器
吸痰的可改用50ml注射器接吸痰管吸痰。
5、医务人员加强病房巡视,安抚病人,注意防火、防盗。
6、正常供电恢复后,特殊设备,如微机控制的CT、MRI等须重新检测至备用状态。
停电应急预案流程
预知停电
突然停电
备好手电筒、应急灯照明设
备
抢救设备预先充电(微泵、
除颤仪、呼吸机、监护仪等)
准备人工动力设备(脚踏吸
引器、呼吸皮囊)
启用应急照明(手术区应急电路,提供无影灯等手术设备的动力) 立即启动人工动力设备(提供辅房照明等) USP设备自动启
动,提供麻醉机等
抢救机器的动力
电话联系电工组
停水应急预案流程
加强手术间巡视,安抚病人,同时注意防火、防盗等
通知停水
突然停水
告之工作人员停水时间
尽量多备使用水和饮水
洗手间和器械清洗室准备清洗用水
白天:
与总务科联系,汇报情况,
查明原因,尽快维修
准备科室紧急用水
泛水应急预案流程
夜间:
与院值班联系,汇报停水情
况,拨打总务维修电话,查明原
因,尽快维修
发现泛水
放置防滑标志,防止跌道
寻找原因,自行解决 如不能自行解决,通知维修人员
协助将积水扫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