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模板
- 格式:pptx
- 大小:2.97 MB
- 文档页数:21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毕业论文要用我校统一的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用纸(印刷厂可提供),并用计算机打印。
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
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单倍行距(英语用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2.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关键词(3-5个)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通行的题序层次大致有以下五种格式(实际使用可能有些小异)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
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1设计(论文)题目:温度调节仪表设计(液晶显示)题目性质:一般设计指导教师:牛昱光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及原始数据(资料):本题目属单片机应用开发类型。
选题学生需自行购置一款带有液晶显示模块的单片机开发板和测温传感器、晶闸管及电加热器件,完成一个以中文字符显示的温度调节仪表设计和水温控制模拟系统调试实验,以期达到能从事智能仪器开发设计的训练目的。
一、材料购置要求1.单片机开发板和用于中文字符显示的液晶显示模块(由学生自行选定)。
2.测温传感器元件采用Pt100热电阻。
3.温度控制元件采用晶闸管。
4.电加热器件采用家用“热得快”电热水器。
5.盛水器(学生自备)。
二、硬件设计内容1.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测温输入通道的设计与实现。
2.晶闸管平均功率控制的电加热输出通道设计与实现。
3.水温控制模拟系统搭建(盛水器、温度传感器、温度调节仪表、晶闸管控制通道、电加热器件)。
三、软件设计内容1.测温输入通道数据采集程序。
2.PID控制程序。
3.晶闸管PWM平均功率控制的电加热输出通道控制程序。
4.带有中文字符显示的液晶显示程序。
5.键盘处理程序。
四、功能要求1.分别以数字和曲线的方式显示温度设定值、温度测量值和控制输出量。
2.可通过键盘修改P、I、D参数和温度设定值。
五、实验要求在搭建的水温控制模拟系统上进行验证调试实验。
毕业设计(论文)主要工作内容:1.利用单片机开发板学习液晶显示、键盘输入、模拟量输入、开关量输出等接口的扩展编程方法。
2.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和实现Pt100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测温输入通道硬件,编写和调试测温输入通道数据采集程序。
3.按照题目要求,设计和实现晶闸管控制的电加热输出通道硬件,编写和调试晶闸管PWM平均功率控制输出程序。
4.编写和调试PID控制程序。
5.编写和调试带有中文字符显示的液晶显示程序。
6.编写和调试键盘处理程序。
7.在搭建的水温控制模拟系统上进行验证调试实验。
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指导教师:所属系(部):机电系二〇〇九年五月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MRB-125/320型乳化液泵及泵头的设计机电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姓名设计时间:2009年3月25日~2009 年6月1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0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机电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姓名王国军答辩内容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0年月日序言毕业设计是对学生在毕业之前所进行的一次综合设计能力的训练,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最后而有及其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进一步的培养和锻炼我们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们今后走向工作岗位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这次设计是一个专题性的设计,涉及内容广泛,几乎四年所学知识或多或少涉及到。
但重点是在乳化液泵零部件的设计和曲轴强度和刚度的较核。
我的实际任务是首先是乳化液泵的设计,其次是乳化液泵曲轴校合、连杆滑块的设计和校合。
这次设计画图集中于乳化液泵零部件的设计,曲轴设计、校合是这次的设计任务重点,这次设计我们将本着:独立分析,相互探讨,仔细推敲,充分吃透整体设计的整体过程,使这次设计反映出我们的设计水平,并充分发挥个人的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未来的工程技术人员,应当从现在开始做起,学好知识,并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在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们较为圆满的完成了这次设计工作,由于学识和经验的不足,其中定会出现很多问题,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加以批评和指导。
目录摘要 (7)第一章乳化液泵的设计 (9)一概述 (9)二乳化液泵的总体设计 (9)(一)乳化液泵泵型及总体结构形式的选择 (9)(二)液力端结构形式的选择 (11)(三)传动端结构形式选择 (12)(四)MRB型乳化液泵结构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13)(五)原动机的选择原则: (14)三齿轮和齿轮轴的设计及较核 (15)(一)一级变速的计算及校核 (15)(二)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计算 (16)(三)轴的结构设计 (20)四连杆尺寸的初步确定 (25)(一)连杆各部分的尺寸: (25)(二)连杆质量的确定: (26)五曲轴的设计与校核 (27)(一)曲轴的结构设计 (27)(二)曲轴的受力分析及其校核 (32)六柱塞的选择及计算 (41)(一)柱塞密封材料、尺寸的选择 (41)(二)柱塞长度及质量的确定 (42)七箱体的设计与计算 (42)第二章传动系统的设计 (43)一连杆的设计 (44)(一) 连杆的结构设计 (44)(二) 连杆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44)二十字头的设计 (48)(一) 十字头的结构设计 (48)(二)十字头强度校核及比压计算 (49)第三章乳化液泵站的设计 (53)一乳化液泵站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53)(一)对乳化液泵站系统的要求 (54)(二)泵站组成应注意的事项 (54)(三)乳化液泵站系统的组成 (55)二 MRB-125/320型乳化液泵站 (57)(一)MRB-125/320型乳化液泵站 (57)(二)RX315/25型乳化液箱结构 (59)(三)MRB-125/320型乳化液泵站工作原理 (60)总结 (62)参考文献 (63)外文资料 (64)中文翻译 (69)致谢 (72)摘要本次毕业设计以乳化液泵为设计对象,主要任务有两项:第一项是乳化液泵的设计;第二项是乳化液泵中传动装置的设计。
高分子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一、论文印装毕业论文用A4纸,计算机打印。
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2.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
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1.3倍行距(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1.5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页眉: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5号宋体居中,工大图标居左。
注:页眉和页脚在视图里。
页面设置-版式-页眉1.5CM,页脚1.75.二、论文结构及要求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2.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关键词(3-5个)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毕业设计说明书或论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结论。
要求2万字左右。
绪论应是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
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的主要部分,要求文字简练、通顺、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绪论和论文主体应分章排版。
正文中引用文献号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名词的右上角,按上标排版。
结论或结束语(毕业论文最后是结论,毕业设计最后是结束语或小结)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
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
论文结构层次及字号用下表格式: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
文章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
太原理工大学晋城分院专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生姓名:系别:应用化工技术系专业年级:2009级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指导教师:2011年 7月5日摘要本文研究了以偏三甲苯(TMB)为初始原料,在绿色无污染的氧化采用简单工艺,一步合成维生素E的重要中间剂双氧水的氧化作用下,体2,3,5-三甲基苯醌(TMBQ)的工艺过程。
考察了多种固体催化剂对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活性Al2O3 对氧化反应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
通过均匀设计法探索了以活性Al2O3 为催化剂氧化TMB 合成TMBQ 的工艺条件,在最优条件:催化剂活性Al2O3 与TMB 的质量比0.67:1,醋酸与TMB 的体积比8:1,双氧水与TMB 的质量比3:电热套加热至1,TMBQ 选择性回流温度,连续搅拌反应3h 后所得TMB 的转化率为69.4%,为50.3%,TMBQ 产率为34.9%。
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溶剂用量、反应时间、氧化剂用量、催化剂粒度及搅拌转速等因素对氧化反应的影响。
采用正交设计法探索了以树脂为催化剂氧化TMB 合成TMBQ 的工艺条件,在较优工艺条件:树脂与TMB的质量比0.1:醋酸与TMB 的体积1,比6.67:1,双氧水与TMB 的体积比4.17;1,双氧水滴加并在搅拌状态下反应4h,可得到TMBQ 收率为33.1%。
通过吡啶-TPD 和比表面的测定,考察了固体催化剂的物化性质,并结合TMB-TPD 及实验数据对氧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催化剂的孔结构及其对TMB 的吸附作用是影响反应的关键。
关键词:偏三甲苯;三甲基苯醌,活性Al2O3;双氧水;氧化因素,另外催化剂表面的酸量对反应也有一定的影响.关键词:偏三甲苯;三甲基苯醌;活性Al2O3;双氧水;氧化.引言2,3.5-三甲基苯醌(TMBQ)又名2,5-环己二烯-2,3,5-三甲基-1,4-二酮,其可被还原为2,3,5-三甲基氢醌(TMHQ)TMHQ 和。
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特制定太原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
一、论文印装毕业论文排版用word文件,版面上空3.3cm,下空2.3cm,左空2.8cm(用于装订),右空2.3cm。
打印正文用宋体或楷体小四号字(英语用Times New Roman 12),倍行距,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二、论文结构及要求1.太原理工大学统一封面2.毕业设计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老师填写,内容、时间与工作日志中任务书相符,经教研室主任、系主任签字后生效。
3.毕业设计(论文)中英文摘要、关键词中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一)英文摘要300字左右(样式见附件二)关键词(3-5个)4.目录(样式见附件三)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摘要、正文主要层次标题、致谢、参考文献等。
5.论文或工程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前言或概述等)、论文主体及结论三个主要部分,总字数不少于10 000字。
三个主要部分的基本要求如下:绪论。
论文的绪论部分主要说明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简要评述,以及论文所拟研究的主要内容。
论文主体。
它是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求紧扣主题,层次清楚,逻辑性强,文字简练,表达通顺,标点符号使用得当,文法规范,图表规范、整洁、美观,引注准确,重点突出。
结论。
结论部分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以及所得到的主要结论,也可涉及论文存在的研究局限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等。
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面不加“第×××章”字样。
题序层次。
撰写毕业论文可任选其中的一种格式,但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
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
毕业论文标题及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项)一律沿版心左侧边线顶格安排。
土木工程级毕业设计毕业设计任务书土木工程专业题目:职业教育技术中心结构指导老师:王蕊建筑指导老师:雷一彬太原理工大学建工学院土木系2014-2-24为了加强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在就业之前对建筑和结构设计的工作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依照学科教学计划的课程安排,在本学期布置毕业设计。
本次任务书针对选择型混凝土结构的学生而布置。
毕业设计任务本次任务书为一个题目:职业教育技术中心题目:职业教育技术中心一、工程背景在太原市尖草坪区阳曲镇有一所职业中学;校名是“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职业中学”,是山西省冶金行业唯一的一所国家级重点技校、高级技校和技师学院,是山西冶金技师学院的校区之一,草坪校区是以机加工为主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学校,此校采用全封闭、军事化、学生自主管理,实训与理论一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由于学校扩招的需求,拟建一职业教育技术中心。
满足焊工实训、钳工实训、电工电子实训室、电器维修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室、模具实训室、数控实训室、现代化汽修实训的要求,层数在1-4层(汽修实训室必须设置在首层)。
同时,设置同各个实训内容相对应的教研室、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储藏室、以方便教学工作,层数在5-7层。
从校园规划的角度考虑,此技术中心为校区的标志建筑,为了增加建筑总高度,特把学校的行政办公移到此中心,层数在8-9层。
二、任务介绍建筑功能:1、汽修实训:5个区,每区100平方米。
满足250人实训要求。
2、钳工实训:5个实训教室,每个100平方米。
满足250人实训要求。
3、焊工实训:5个实训教室,每个100平方米。
满足250人实训要求。
4、机械加工实训室:5个实训教室,每个100平方米。
满足250人实训要求。
三、工程条件:1、设计依据:1)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书。
(可按本《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要求)2)建设单位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
(可按指导教师批准的建筑设计方案)3)某设计院下达的设计任务通知单。
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说明书毕业生姓名:李浩楠专业:采矿工程学号:110431007指导教师:蔡永乐所属系(部):采矿工程系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评阅书题目:原相矿90万吨矿井初步设计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姓名李浩楠设计时间:2013年3月23日--2013年6月15日评阅意见:成绩:指导教师:(签字)职务:2013年月日太原理工大学阳泉学院毕业设计答辩记录卡采矿工程系采矿工程专业姓名李浩楠答辩内容记录员:(签名)成绩评定专业答辩组组长:(签名)2013年月日前言毕业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其目的是使本专业学生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
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采矿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训练。
本次设计的内容是原相煤矿02、2号煤层初步设计。
是在原相煤矿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搜集到的其它相关原始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参考《煤矿开采学》、《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矿井开采设计手册》等参考资料,在辅导老师深入浅出的精心指导下独立完成。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受益非浅。
此次毕业设计是根据国家煤炭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结合设计矿井的实际情况,遵照采矿专业毕业设计大纲的要求,在收集、整理、查阅大量资料的前提下,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独立完成设计的。
通过本次设计,我看到了许多以往自己欠缺的地方,提高了综合能力,知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本人的初次设计,错误难免,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本次设计的指导老师为蔡永乐老师,同时还得到了姜有,侯千亮等老师的悉心指导,他们在许多方面给予了宝贵意见,为了帮助我们顺利、正确地完成毕业设计,经常加班加点,牺牲了大量的工作时间和业余时间,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由于本人水平有限,设计中难免存在错误和不足,恳请各位老师不吝指正。
目录摘要 (3)第一章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4)第一节矿区概述 (4)第二节地质特征 (7)第三节煤层的埋藏特征 (8)第四节水文地质 (11)第二章井田境界与储量 (14)第一节井田境界 (14)第二节地质储量 (15)第三章矿井工作制度及生产能力 (18)第一节矿井工作制度 (18)第二节矿井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8)第四章井田开拓 (19)第一节井田开拓方式的确定 (19)第二节井口及工业场地的位置的选择 (22)第五章矿井基本巷道及建井计划 (24)第一节井筒、石门与大巷 (24)第二节井底车场及硐室 (27)第六章采煤方法 (30)第一节采煤方法的选择 (30)第二节确定采(盘)区巷道布置和要素 (34)第三节回采工艺及劳动组织 (37)第七章井下运输 (42)第一节运输系统和方式 (42)第二节矿车 (44)第三节运输设备选择 (45)第八章矿井提升 (54)第一节提升设备 (54)第二节矿井的排水 (59)第三节地面生产系统 (61)第四节辅助设施 (62)第五节地面运输 (62)第九章矿井通风与安全 (64)第一节概况 (64)第二节通风设备 (65)第三节矿井的通风 (67)第四节空气压缩设备 (80)第五节瓦斯抽放设备 (82)第六节安全生产技术措施 (83)第十章经济部分 (86)第一节劳动定员和劳动生产率 (86)第二节技术经济指标表 (89)致谢 (92)主要参考文献 (93)摘要本设计所选的题目为《山西省金家庄煤矿8号煤层的初步设计》,根据山西省金家庄煤矿提供的煤矿井田概况和地质特征资料。
井田概况包括井田境界;地表的交通位置以及自然地理和水源、电源的供应情况。
地质特征资料包括地层;地质构造;煤层及煤质;煤层顶、底板情况及煤层的瓦斯、煤尘、煤的自燃性;以及矿井的水文地质情况。
此次设计的目的是运用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联系矿井生产实际进行矿井开采设计,并就本专业范围的某一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前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能力训练,也是对一个未来采矿工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训练。
太原理工大学现代科技学院信息系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立式数控车床的CNC控制系统学生姓名张华导师姓名李何专业自动化报告日期3月16 班级0802指导教师意见签字年月日专业(教研室)主任意见年月日系主任意见年月日1.选题意义在机械制造工业中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零件都具有很大的批量,单件与小批量生产的零件(批量在10~100件)约占机械加工总量的80%以上。
尤其是在造船、航天、航空、机床、重型机械以及国防工业更是如此。
为了满足多品种,小批量的自动化生产,迫切需要一种灵活的,通用的,能够适用产品频繁变化的柔性自动化机床。
数控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与发展起来的。
它为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精密复杂零件提供了自动化的加工手段。
数控加工作为一种高效率高精度的生产方式,尤其是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很高的模具制造行业,以及成批大量生产的零件。
因此数控加工在航空业、电子行业还有其他各行业都广泛应用。
然而在数控加工从零件图纸到做出合格的零件需要有一个比较严谨的工艺过程,必须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才能快速准确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来,否则不但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增加劳动者的劳动强度,甚至还会加工出废品来。
一般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和普通机床的加工工艺是大同小异的,只是数控机床能够通过程序自动完成普通机床的加工动作,减轻了劳动者的劳动强度,同时能比较精准的加工出合格的零件。
由于数控加工整个加工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因此要求我们在加工零件之前就必须把整个加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合理的安排,其中不能出任何的差错,否则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高速加工技术发展迅速,在高档数控机床中得到广泛应用。
应用新的机床运动学理论和先进的驱动技术,优化机床结构,采用高性能功能部件,移动部件轻量化,减少运动惯性。
在刀具材料和结构的支持下,从单一的刀具切削高速加工,发展到机床加工全面高速化,如数控机床主轴的转速从每分钟几千转发展到几万转、几十万转;快速移动速度从每分钟十几米发展到几十米和超过百米;换刀时间从十几秒下降到10秒、3秒、1秒以下,换刀速度加快了几倍到十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