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起源、历史及没落
- 格式:doc
- 大小:51.00 KB
- 文档页数:9
红茶研究报告1. 引言红茶是一种非常受欢迎的饮品,尤其在中国和印度等地。
本报告将对红茶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探讨,包括红茶的历史、制作工艺、品种以及健康效益等方面。
2. 红茶的历史2.1 茶叶的起源茶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古代,据说茶叶最早是在公元前2737年发现的。
传说中的神农氏发现了一种植物的叶子可以泡水喝,这就是茶叶的雏形。
2.2 红茶的发展红茶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中国。
在这个时期,制茶师傅开始尝试发酵茶叶,使其产生红褐色的颜色和独特的香气。
这就是红茶的诞生。
3. 红茶的制作工艺3.1 采摘红茶的制作从采摘开始。
一般来说,茶农会选择在清晨或傍晚采摘茶叶,这时茶叶的含水量较低,营养成分较为丰富。
3.2 发酵红茶的制作过程中,发酵是一个关键步骤。
采摘回来的茶叶会经过揉捻、发酵和烘干等步骤。
发酵的时间和温度会影响红茶的口感和香气。
3.3 烘干发酵后的茶叶会进行烘干,以保持其口感和香气。
烘干的温度和时间需要控制得当,以免茶叶过干或过湿。
4. 红茶的品种4.1 正山小种正山小种是一种非常有名的中国红茶,产于福建省。
它的茶叶条索紧细,色泽乌润,口感鲜爽,香气独特。
4.2 云南滇红云南滇红是中国的另一种有名的红茶,产于云南省。
它的茶叶条索粗壮,色泽金黄,口感浓厚,香气芳香。
4.3 阿萨姆红茶阿萨姆红茶是印度的代表性红茶,产于阿萨姆邦。
它的茶叶颗粒大而饱满,色泽深红,口感浓烈,香气醇厚。
4.4 锡兰红茶锡兰红茶是斯里兰卡的特色红茶,产于锡兰。
它的茶叶颗粒均匀,色泽明亮,口感柔和,香气清新。
5. 红茶的健康效益5.1 抗氧化作用红茶中的茶多酚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帮助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衰老过程。
5.2 提神醒脑红茶中的咖啡因能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提神醒脑,增强大脑的活力和注意力。
5.3 促进消化红茶中的鞣酸能够促进消化系统的蠕动,帮助消化食物,缓解胃部不适。
5.4 降低胆固醇红茶中的茶多酚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祁门红茶历史和传说祁门红茶简称祁红,由安徽茶农创制于光绪年间,但史籍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唐朝陆羽的茶经。
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今池州市)、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
是英国女王和王室的至爱饮品,高香美誉,香名远播,美称“群芳最”、“红茶皇后”。
祁门红茶历史美国韦氏大辞典,“祁门红茶”记录着祁门红茶的原产地——中国安徽省祁门县。
创始年:祁门产茶创制于光绪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可追溯到唐朝,茶圣陆羽在《茶经》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的记载,当时的祁门就隶属歙州。
1875年前后,祁门人士胡元龙借鉴了外省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加工出了红茶,后由北平同盛祥茶庄引入北平,在市场获得了成功。
光绪元年(1875),胡元龙在培桂山房筹建日顺茶厂,用自产茶叶,请宁州师傅舒基立按宁红经验试制红茶。
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祁门红茶历史和传说据说(此处缺少史料佐证)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
由于当时江西宁州生产红茶已经超过20年历史,品质稳定可靠,安徽茶商(包括余干臣在内)鼓动建德茶区的茶农仿制"宁红茶",成品在市场上被称为“建德红茶”。
随着胡元龙创始的祁门红茶的诞生,由于茶叶品质类似,此后建德红茶、祁门红茶与宁州红茶在出口市场上长期为竞争对手。
余干臣的弟子学徒有陈尚好等人。
从1875年余干臣在历口开办茶庄,陈尚好自幼在茶庄学艺,多年以后学技精湛,回正冲村自办茶号尚好坊。
祁门红茶的故事传说峰峦起伏,山势陡峭,高山密林,清朝光绪年间以前,祁门只产绿茶,不产红茶。
1875年,安徽黟县有个名叫余干臣的人,在福建罢官回原籍经商,因见了红茶畅销多利,便在至德县尧渡街设立红茶庄,仿"闽红茶"制法,开始试制红茶。
1876年,余氏又先后在祁门西路镇、闪里设红茶分庄,扩大经营。
红茶历史传说与故事相对于其他茶叶品种,红茶的产生较晚。
关于红茶的由来,有两个不同版本的传说,既然是传说,真假就不需计较,看看也只当娱乐罢了。
一个版本是正山小种是红茶的鼻祖,因此正山小种的产生即红茶的产生。
传说在战乱期间,有一支军队开抵星村驻扎于茶场,时逢采茶季节,士兵们看见满地的茶菁,于是以茶菁为床,就这么睡了一夜。
结果,当士兵走后,茶农们回来,发现茶菁因受压与放置过久缘故,均已发酵变黑,茶农们在不得已之下,只好以锅炒与松柴烘干,不料这种特殊气味的茶竟然颇受好评,从此便有了一种正山小种红茶。
红茶故事传说另一个版本则传说有一次满载茶叶的大船,从福建的口岸驶往英国途中,遇到风暴而迷失方向,经历了一年半载之后才到达英国的码头。
当英国商人打开箱子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本是绿黑的茶叶,怎么变成了红色,而且发出了与平时不同的甜香味。
开汤之后,平时是绿色的茶水如今却变成金黄色,好象皇室饮用的香槟,邀为英国皇室人员所喜爱,特下令年年进贡这种带有金黄色香槟般液体的茶叶。
传说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判断,但有一点是真的,那就是红茶的制作工艺的一个最基本原理——发酵,至于红茶的真正起源,就留给历史学家们去鉴证吧。
红茶现代故事夜了,外面飘着这个城市今年秋后的第一场雪,房间里有点冷飕飕的。
天气预报今夜最低零下18度。
隔窗的世界被飞舞着的细细的小雪笼罩着——又一个冬天到了。
她泡了一杯汤色浓艳的红茶,杯口散发着腾腾热气,杯里的茶叶一片片不停地舒展、漂浮,然后起落。
就像人生的段段沉浮。
心绪也随着热气穿越时空,约会那日午后。
那年三月末的北方天气依旧像冬日。
大地上覆盖着薄薄的、灰色的残雪,空气中仍然窜着前几日从西伯利亚吹来的寒风,阴冷、萧瑟、彻骨。
寒风中,长发一次一次地拂过那张清丽的、气质的、自信的脸。
长长的白色羊绒围巾也在冷风中朝着风的方向不停地伸展。
美丽茫然的眼神,流露着淡然和慵懒。
她习惯性地甩了甩长发,轻轻地抿了一下唇。
仰面迎着风吹了一会儿,也让风梳理着发丝。
红茶种类名称大全红茶,是一种香气浓郁、口感丰富的饮品,深受人们喜爱。
而在红茶的世界里,有着各种各样的种类,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来一起了解一下红茶的种类名称大全。
1. 中国红茶。
中国红茶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红茶,也是红茶的发源地。
其代表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滇红、金骏眉等。
中国红茶以其独特的鲜香和浓郁的口感而闻名于世。
2. 云南红茶。
云南红茶是中国红茶中的一大类,主要产于云南省。
其特点是茶汤鲜亮,滋味醇厚,香气独特。
代表有滇红、滇红金芽等。
3. 印度红茶。
印度红茶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红茶之一,主要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和印度南部的红茶产区。
其特点是茶汤浓厚,滋味浓郁,带有一定的麦香和酒香。
代表有阿萨姆红茶、达啦曼红茶等。
4. 斯里兰卡红茶。
斯里兰卡红茶,又称锡兰红茶,是斯里兰卡的特产茶。
其茶汤呈现出红褐色,口感饱满,香气独特。
代表有锡兰红茶、努沃勒埃利耶红茶等。
5. 肯尼亚红茶。
肯尼亚红茶是非洲红茶的代表之一,肯尼亚的红茶产量在非洲国家中名列前茅。
其茶汤呈现出红褐色,口感醇厚,香气独特。
代表有肯尼亚红茶、马拉瓜红茶等。
6. 茶乡红茶。
茶乡红茶是中国红茶的一大类,主要产于福建省。
其茶汤呈现出红褐色,口感醇厚,香气独特。
代表有祁门红茶、正山小种、武夷红茶等。
7. 阿萨姆红茶。
阿萨姆红茶是印度红茶的代表之一,产于印度东北部的阿萨姆邦。
其茶汤呈现出红褐色,口感浓厚,香气独特。
8. 红茶拼配。
红茶拼配是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红茶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茶。
通过拼配,可以调和各种红茶的特点,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口感和香气。
以上就是红茶种类名称大全,每一种红茶都有着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红茶的世界。
让我们一起品味红茶的魅力,享受红茶带来的愉悦和惊喜吧!。
红茶的起源和红茶的种类红茶起源于福建武夷,是由绿茶、白茶的制法演变而来。
约在1610年前后(亦有称在1650前后者),武夷山南麓的星村镇为小种红茶的集散地,此小种红茶原产于星村镇到江西省边界,海拔1000米左右的桐木关山中。
红茶种类一、祁门红祁门红茶,是我国传统红茶种类中的珍品,有百余年的生产历史。
主产安徽省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有少量生产。
常年产量5万担左右。
祁红以外形苗秀,色有“宝光”和香气浓郁而着称,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种类二、滇红滇红茶,属大叶种茶,主产云南的临沧、保山等地,以外形肥硕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着于世,是我国红茶的后起之秀。
其形条索紧结,肥硕雄壮,干茶色泽乌润,金毫特显,内质汤色艳亮,香气鲜郁高长,滋味浓厚鲜爽,富有刺激性。
叶底红匀嫩亮,国内独具一格,系举世欢迎的红茶。
因其采制时期不同,而品质具有季节性变化,一般春茶比夏、秋茶好。
春茶条索肥硕,身骨重实,净度好,叶底嫩匀。
夏茶正值雨季,芽叶生长快,节间长,虽芽毫显露,但净度较低,叶底稍显硬、杂。
秋茶正处干凉季节,茶树生长代谢作用转弱,成茶身骨轻,净度低,嫩度不及春、夏茶。
滇红茸毫显露为其品质特点之一。
其毫色可分淡黄、菊黄、金黄等类。
风庆、云县、昌宁等地茶,毫色多呈菊黄,勐海、双扛、临沧、普文等地茶,毫色多呈金黄。
同一茶园春季采制的一般毫色较浅,多呈淡黄,夏茶毫色多呈菊黄,唯秋茶多呈金黄色。
滇红内质香郁味浓。
香气以滇西茶区的云县、凤庆、昌宁为好,尤其是云县部分地区所产的茶,香气高长,且带有花香。
滇南茶区茶滋味浓厚,刺激性较强,滇西茶区茶滋味醇厚,刺激性稍弱,但回味鲜爽。
种类三、闽红闽红茶系政和、坦洋和白琳的统称,均系福建特产。
三种茶产地不同、品种不同、品质风格不同,各自拥有自己的消费爱好者,盛兴百年而不衰。
红茶种类四、政和政和按品种分为大茶、小茶两种。
大茶系采用政和大白茶制成,是闽红三大茶的上品,外形条索紧结肥壮多毫,色泽乌润,内质汤色红浓,香气高而鲜甜,滋味浓厚,叶底肥壮尚红。
全世界常见的红茶有哪些种类?红茶是一类全发酵茶,是我国六大茶系种一种重要的茶叶,红茶的种类诸多,原产地多样化,有很多刚刚开始接触红茶的茶友们对于这些并不太清楚,接下来我们便来介绍一下全世界常见的红茶有哪些种类?红茶四大品种1、祁门红茶-中国祁门红茶,简称为祁红,是我国传统功夫红茶的珍品,为历史名茶,出产在19世纪末期,是全世界三大高香茶的一种,有“茶中英豪”,“群芳最”,“王子茶”等美名。
祁门红茶依其品质高低可分为1~7级,具体产自安徽祁门县,与其毗邻的石台,东至,黟县及贵池等县也是有极少量出产,基本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这么多年来始终是中国的国事礼茶。
2、大吉岭红茶-印度大吉岭红茶产自印度西孟加拉省北边喜马拉雅山麓的大吉岭高原地区,是全世界四大红茶的一种。
大吉岭红茶以5~6月的二号茶品质为最佳,被称作“红茶中的香槟”。
大吉岭红茶有着高昂的身份,三四月的一号茶多以青绿色的OP,二号茶为金黄显露的FOP。
其汤色橙黄,气味芬芳优雅,上品大吉岭红茶尤为含有葡萄香,口感滋味细致温和,合适春秋季节饮用,也合适制成奶茶,冰茶及各种各样花式茶。
其工艺是那时候正山小种的工艺者带过去,并进行改造形成的。
3、乌巴-斯里兰卡锡兰高地红茶以乌沃茶最有名,产在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面,是全世界四大红茶的一种。
斯里兰卡山岳地带的东面一年四季云雾弥漫,由于冬季吹送的东北季风带来较多的雨量(11月~次年2月),不利于茶园出产,因此以7~9月所得到的茶品质最佳。
西侧则由于受到夏季(5—8月)西南季风送雨的影响,所产的汀布拉茶和努沃勒埃利耶茶以1~3月收获的最佳。
4、阿萨姆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产印度东北阿萨姆喜马拉雅山麓的阿萨姆溪谷地区。
本地日照强烈,需另种树为茶树适度遮蔽;由于雨量多样化,因此促进热带性的阿萨姆大叶种茶树蓬勃发育。
以6-7月采摘的品质最佳,但10-11月产的秋茶较香。
阿萨姆红茶,茶叶外形细扁,色呈深褐;汤色深红稍褐,含有淡淡的麦芽香、玫瑰香,滋味浓,属烈茶。
红茶相关知识红茶的鼻祖在中国,世界上最早的红茶由中国明朝时期福建武夷山茶区的茶农发明,名为“正山小种”。
武夷山市桐木村江氏家族是生产正山小种红茶的茶叶世家,至今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类(发酵度在100﹪)。
加工工艺:鲜叶→萎凋→揉捻(揉切)→发酵→干燥1)、萎凋a、散失水分,使叶质柔软、韧性增强,有利于揉捻成型;b、细胞液浓缩,酶的活性增强,有利于发酵的进行;c、引起内含成分的变化,如青草气逐渐消失,分解增加了可溶性成分的含量等。
2)、揉捻是使芽叶紧卷成条,增进外形美观,同时适当破坏叶组织,既要茶汁容易泡出。
3)、发酵指将揉捻叶以一定厚度摊放于特定的发酵盘中,茶坯中化学成分在有氧的情况下继续氧化变色的过程。
4)、干燥将发酵好的茶坯,采用高温烘焙,迅速蒸发水分达到保质干度的过程红碎茶:C.T.C红碎茶根据加工工艺不同正山小种:金骏眉外山小种工夫红茶:滇红、祁红…红茶色泽形成红茶的色泽是由于加工工艺中经揉捻、发酵工序,使鲜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生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
它们的含量高低以及其他有色物质如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等的综合反映与配比,决定了干茶、叶底色泽以及汤色的质量。
一般鲜叶嫩度好、加工控制程度好的功夫红茶,其外形呈现乌黑油润的特征。
大叶种红茶因其茶多酚、咖啡碱等内容物质含量较高,茶多酚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含量高且配比好,故汤色红艳明亮,叶底红艳或红亮,品质优异。
红茶香气形成红茶因经过萎调、发酵过程,鲜叶中的芳香物质经酶促氧化作用,水解作用和异构化作用后,大量转化或挥发,同时经过干燥过程,生成部分高沸点的花香和果香型的芳香物质,使红茶香气呈甜香型。
红茶香的形成比绿茶复杂得多,香气组成成分也比绿茶多近3倍。
红茶滋味的形成茶叶的滋味是由鲜叶中的呈味物质,经一定的加工工艺适度转化,并经冲泡后溶于茶汤而形成的。
鲜叶中的呈味物质按其溶解性可分为水溶性和水不溶性两大类,水溶性物质直接参与滋味的形成,水不溶性物质虽不直接参与呈味,但经不同的制造工艺,在酶及水热作用下,有部分转变为水溶性物质而对滋味产生影响。
红茶知识点梳理
红茶知识点梳理
红茶是一种经过发酵的茶叶,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
下面是关于红
茶的主要知识点:
1. 红茶的历史
红茶起源于中国福建省,最早出现在明朝。
当时,福建的茶农为了延
长茶叶的保存期限,开始将其加工成红色,并命名为“红茶”。
后来,红茶传入英国等国家,并成为了全球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2. 红茶的制作方法
红茶采摘后,先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等多个步骤进行加工。
其中,发酵是关键步骤之一,它使得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氧化变化,
产生了特有的香气和颜色。
3. 红茶的种类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红茶种类包括中国功夫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斯
里兰卡锡兰红茶等。
不同种类的红茶在口感、香气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4. 红茶的功效
红茶含有丰富的茶多酚、咖啡因等成分,具有提神醒脑、促进消化、
抗氧化等功效。
此外,红茶还有助于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5. 红茶的品鉴技巧
品尝红茶时,可以先欣赏其外观,看其色泽是否匀称、叶片是否完整。
接着,闻其香气,感受其香味是否浓郁、清新。
最后,品尝口感,体
验其滋味是否柔和、回甘。
总结:
红茶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饮品,在全球范围内广受欢迎。
了解红茶
的制作方法、种类、功效和品鉴技巧,可以更好地享受这种美味饮品
带来的愉悦体验。
红茶的发展历史红茶的发展历史红茶,这个深受全球人民喜爱的茶类,其发展历史充满了传奇色彩。
从最初的起源,到逐步传播,再到成为全球性的饮料,红茶的历史是一部充满生活色彩的史诗。
下面,我们就来一探红茶的发展历史。
1.红茶的起源红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纪前后,产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星村镇桐木村的正山小种红茶被公认为世界红茶的鼻祖。
正山小种红茶的发现与利用,为世界茶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红茶的传播在红茶的发展过程中,其传播到欧洲并逐渐在欧洲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故事值得一提。
1610年,红茶传入欧洲,最初被作为药品和珍贵饮料供应给上层社会。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茶在欧洲社会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逐渐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
1662年,葡萄牙凯瑟琳公主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她的嫁妆里面有几箱中国的正山小种红茶,使其成为英国上流社会不可缺少的饮料。
这一事件在英国社会中引起了轰动,也进一步推动了红茶在欧洲的流行。
3.红茶的流行进入18世纪后,红茶在欧洲社会的流行程度不断加深。
在这个时期,红茶成为了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午茶的习俗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茶逐渐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
4.红茶的营养价值除了历史和文化方面的价值外,红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红茶富含咖啡因、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提神醒脑、暖胃止渴、利尿消肿等多种功效。
适量饮用红茶不仅可以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还对人体许多疾病具有辅助治疗的作用。
因此,红茶受到全球人民的喜爱和推崇,其营养价值也是不可忽视的。
总结起来,红茶的发展历史是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史诗。
从最初的起源,到逐步传播并成为全球性的饮料,红茶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同时,红茶还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对人体健康具有多种益处。
随着人们对红茶的认知不断提高,相信其将会在人类生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英德红茶,一种著名的中国红茶,产自中国广东省的英德市。
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但它的名声真正大噪却是在近几十年。
英德红茶以其汤色红亮、香气浓郁、口感醇厚的特点,赢得了众多茶饮者的喜爱。
英德红茶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
当时,为了满足对外贸易的需求,英德红茶的种植和生产逐渐发展起来。
当地的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土壤肥沃,为茶叶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良,英德红茶逐渐成为了中国红茶的代表之一。
然而,英德红茶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在20世纪中期,由于政治和经济的原因,英德红茶一度陷入了困境。
生产停滞,品质下降,使得英德红茶的名声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即便在这样的困境中,依然有一些茶农和制茶师傅坚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和品质,他们认为英德红茶有着独特的魅力,只要坚持下去,一定能够重振雄风。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复兴,英德红茶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茶农们开始注重品质和品种的改良,制茶师傅们也开始探索和创新。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英德红茶的品质和口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同时,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加,英德红茶也开始走向世界舞台。
如今,英德红茶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名片。
每年的茶叶节和茶文化节更是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茶叶爱好者前来参观和学习。
在品尝英德红茶的同时,人们不禁会为那些坚守传统、追求品质的茶农和制茶师傅们点赞。
他们的执着和坚持让英德红茶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英德红茶的起源英德红茶是一种来自英国和印度的传统茶叶。
它起源于19世纪,当时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种植了大量茶叶,以满足他们对茶的需求。
英德红茶以其独特的醇厚口感和浓郁香气而闻名于世。
经过多年的发展,英德红茶已成为世界茶叶市场的一大特色。
二、英德红茶的特点1. 茶叶选取英德红茶的茶叶选取非常讲究,一般选取三两新鲜茶叶,茶叶需保持完整,不可碎裂。
茶叶的新鲜度和完整度对于茶叶的品质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2. 加工工艺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严格遵循传统的加工工艺和配方。
在制作过程中,需要进行揉捻、发酵、烘焙等环节,以保证茶叶的口感和香气。
3. 口感与香气英德红茶因其醇厚的口感和浓郁的香气而备受喜爱。
其口感浓烈而饱满,带有一丝清甜;香气独特而持久,散发着温暖的木质调和。
英德红茶的品种繁多,其中最有名的包括阿萨姆红茶、锡赫特红茶、达力安红茶等。
每一种品种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供用户选择。
1. 阿萨姆红茶阿萨姆红茶产自印度阿萨姆邦,以其浓厚的醇香和醇正的口感而受到广泛赞誉。
阿萨姆红茶具有明显的果香和麦芽香,滋味醇厚浓郁。
2. 锡赫特红茶锡赫特红茶产自印度锡赫特邦,采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呈现出鲜艳红润的茶汤和浓烈的香气。
锡赫特红茶口感饱满,余味悠长。
3. 达力安红茶达力安红茶产自印度达力安邦,以其鲜明的红棕色茶汤和浓郁的麦芽香而著称。
其口感饱满,甘甜可口,深受用户的喜爱。
四、英德红茶的饮用方式1. 冲泡方式英德红茶可以采用泡茶的方式进行冲泡。
首先需取一定量的干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热水,盖上茶壶盖,焖泡片刻后即可饮用。
泡茶的方式能够更好地保留茶叶的香气和口感。
2. 搭配美食英德红茶在饮用时可添加牛奶、糖或柠檬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调配。
英德红茶搭配糕点或面包等甜点效果更佳,能够增添饮茶的乐趣。
五、英德红茶的功效与作用英德红茶不仅口感醇厚,香气浓郁,还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
其中最主要的功效包括:1. 调节情绪英德红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能够帮助人们改善情绪,缓解压力,使人感到宁静和放松。
2020年第12期学术专业人文茶趣态文化、文化心态、文化转译”为基本的原则。
举个简单的例子,“white ”在西方文化中是圣洁,纯洁,但是在东方文化中,其却是不详的,所以在遇到此内容翻译的时候,不能简单的将其翻译为“白色”,而是要结合语言环境,将其转换为更符合东方人所理解的内容,这样,翻译过程中的理解差异问题会解决。
简单来讲,在做英语语言文学汉译的时候,要从母语的本原文化背景出发对知识资源等文化文本作为汉译的重要理论基础[7]。
以勃朗特的巨著《呼啸山庄》、夏洛蒂勃朗特的名作《简爱》为例进行分析会发现,作品中均有关于英国茶话会(TEA PAR-TY )、下午茶(afternoon tea )等情节描写,比如在《简爱》中有这样的一段描写“I have not yet had tea ;bring the tray and place cups for these two young ladies ”,对这句话进行翻译,其结果为“我还没有喝茶,请给这两位女士安排托盘和茶杯”。
这段文字所描写的是坦普尔女士在安慰简爱时请她“喝茶”的情形。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对目的语的本源文化背景做考虑,还需要忠实原文,并遵循一些已经成为公式的翻译语言表达习惯。
比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black tea ”这样的表述,如果是按照直译的习惯,其应该翻译为黑茶,但是考虑到文化背景,其正确的译法应该是“红茶”。
在掌握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这样的翻译错误可以有效避免。
4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茶文化翻译中国是茶文化的故乡,茶文化在传入西方国家后对西方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对西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会发现不少作品中的中国茶文化出现比较形象且生动,这让人进一步的感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魅力。
需要注意的是,英语语言国家内有不少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学者,比如英国的著名作家乔治奥威尔就写过一篇有名的作品《泡一杯好茶》,该作品介绍了饮茶的目的、饮茶的具体方式等等[8]。
红茶起源、历史及没落一、世界红茶之源-正山小种红茶世界红茶之源--“正山小种”红茶,作为世界红茶的始祖,迄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于明朝中后期,诞生于中国武夷山桐木,由正山堂江氏先祖始创。
从正山小种到世界统饮名茶,由桐木走到世界的每一个红茶之印迹,都有着一段品不尽、道不完的红茶之韵!据史料记载,桐木在宋代称崇安县仁义乡,这里的劳动者主要经济来源靠桐油及制作绿茶类的“龙团凤饼”贡茶为生。
由于桐油生产的繁荣,当地大量地种植油桐树,受桐油发展的影响,这一地区地名曰桐木,这里又是出入中原的关口,故曰桐木关,正山堂江氏家族世代生活于此。
在江氏家族内,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正山小种红茶产生的说法:大约在明朝后期某年采茶季节,有一北方军队路过桐木关庙湾,夜晚驻扎在当地的木制茶叶加工地点,睡在了茶叶青叶上。
待到天明军队离开后,茶叶青叶已经变软发红,而且带黏性。
江氏族人非常着急,为了尽量挽回损失,族人决定把已经变软的茶叶搓揉成条,并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的枯萎材块作为燃料来烘干已经带黏性的茶青。
待到茶叶烘干后,原来红绿相伴的茶叶变的乌黑发亮,并且带有一股松脂的香气。
可是烘干好的茶叶在当地并没有人愿意买,于是江氏族人把这种烘过的茶叶挑到45公里外的星村,期望能尽可能地挽回些损失。
令人没有想到的时是,当第二年的制茶季节将来临时,有人竟然愿意出高于原来茶叶几倍的价格来收购这种乌黑并且带松脂香味的茶叶,并且付了现款。
之后,在高价格的驱动下,这种乌黑、带有松脂香味的茶叶越做越多,生意也越来越兴旺,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广。
江氏族人根据这种茶叶的颜色,称其为“乌茶”,在方言中,乌是黑的意思。
后来为了与桐木关外冒充这种红茶的茶叶相区别,江氏族人称其为“正山小种红茶”,“正山”即为真正的高山上的茶,“正宗”的意思。
16世纪末17世纪初(约1604年),正山小种被远传海外,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而此时世界其他红茶均未诞生。
但随后红茶风靡英国皇室乃至整个欧洲,并掀起流传至今的“下午茶”风尚。
自此正山小种红茶在欧洲历史上成为中国红茶的象征,成为世界统饮名茶。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中国“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
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当时的珍品,后逐渐演化成“下午茶”。
1876年,祁门红茶在正山小种红茶的基础上试制成功,随后,中国各地的工夫红茶也以沿袭正山小种工艺的方式,慢慢发展出了滇红、闽南红茶等各地工夫红茶。
二、正山小种与外山小种有什么不同1、地域范围界定:正山小种红茶原产地就在武夷山桐木关。
据《中国茶经》记载“桐木之内,方为正山”,凡是桐木关所产的茶,均称作正山。
而武夷山附近或者其他地区所产的茶称外山,以区别桐木关以外所产的小种红茶。
2、制作工艺要求:正山小种为红茶的始祖,也是红茶中最为经典与传统的茶种,真正的正山小种红茶需要以武夷山地区高山茶树茶叶为原料,以传统技艺并经过马尾松的天然烟焙工艺制得。
3、品质上的差异:正山小种乃是高山茶,具备特殊的高山韵,滋味醇厚,且耐冲泡耐存放,外山小种大多是低山茶叶,底蕴薄,且不耐冲泡。
三、为什么说正山小种是红茶始祖自“正山小种”红茶出世以后,先后产生了四大红茶(祁门红茶、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据史料记载祁门红茶是1876年由一个在福建崇安县任县令的余干臣回家乡后,把福建“正山小种”红茶制法带回去,在当地设红茶庄试制成功的。
此后才有后来品种不断增多的工夫红茶的出现。
见于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所著《茶经述评》中详细记载了红茶的传播是由武夷山(崇安)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最后才传到祁门,产生祁门红茶。
“正山小种”红茶早在1604年以前就由荷兰商人带入欧洲,最先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而此时世界其他红茶均未诞生。
据史料记载,印度阿萨姆红茶、大吉岭红茶及斯里兰卡高地红茶是在1848年,英国人罗伯特•福钧在利益驱使下窃取了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把茶叶移植到印度加尔各答后渐渐培育出的。
随后,中国各地的工夫红茶也以沿袭正山小种工艺的方式,慢慢发展出了滇红、闽南红茶等各地工夫红茶。
由此可以推断“正山小种”红茶是红茶之祖,桐木是红茶的发源地。
四、红茶发展历史1、红茶传入欧洲红茶的历史是从17世纪西方的大航海时代开始的。
从那时候起欧洲从中国进口红茶,这样才真正有了红茶。
据史书记载,欧洲进口红茶的确切时间是1610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了以东南亚为中心的整个亚洲贸易,他们最先把红茶带到了欧洲,随后饮用不发酵的绿茶的习惯传到了法国和英国。
说到红茶人们自然会想到英国。
实际上,荷兰是欧洲最先开始饮茶的国家,他们从17世纪30年代就开始有饮茶的习惯,而英国人则是从17世纪50年代才开始饮茶。
虽然那时英国已经开始了和亚洲的贸易往来,但是重点在印度,而当时的印度并没有饮茶的习惯,直到19世纪人们才发现了印度的阿萨姆红茶。
2、红茶在英国的发展1662年,西班牙公主凯瑟琳嫁入英国王室,公主嫁中有许多当时非常珍贵的红茶和砂糖,她每天都要在红茶里加入大量砂糖饮用,受凯瑟琳的影响这种饮茶方式开始在贵族流行,至此红茶盛行开来。
后来,英国不满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所有红茶贸易,便悍然发动了对荷战争。
在战争达到白热化的1669年,英国制订了禁止从荷兰在进口红茶的法律。
最终英国取得该场战争的胜利。
从此英国夺取了荷兰在亚洲的红茶贸易权,并以中国福建、厦门为根据地开始红茶贸易。
1689年中国的红茶被直接通过海运送到英国。
那时红茶刚从船上卸下,伦敦大街小巷便传来叫卖声,往往家里藏有红茶显示了主人的身份和地位。
为什么许多贵族家里是主妇来烹茶呢?原因有二:一是显示了主人的热情好客,其二便是防止某些客人的“顺手牵羊”,可见红茶之重。
当时英国从厦门购入的红茶近似于现在红茶中的半发酵茶—武夷茶。
因为红茶呈黑色,又名乌茶。
这样,人们的喜好渐渐从不发酵的绿茶转移到半发酵茶,红茶文化也最终在欧洲开花结果。
3、波士顿倾茶事件---打破了茶叶贸易垄断到了18世纪下半叶,红茶远渡重洋来到美国,并深受喜爱。
美国施行殖民统治的英国,垂涎于美国这个巨大的新兴红茶消费市场,特别制定了征收高额红茶贸易税的法律——《印花税法》,并于1765年开始执行。
法案一经颁布就受到了美国人民的抵制,并在美国掀起了抵制英货的运动。
英国虽然迫于压力取消了法案,但依然保留了很高的茶税英国的这种做法更加激化了美国的反高税收运动。
终于,在1773年爆发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一些美国青年袭击了停泊在波士顿港的英国商船,把商船上堆放的342箱红茶倾倒进大海里。
)以波士顿倾茶事件为开端,美国的各个港口也纷纷效仿,发生了类似的事件,最终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4、发现阿萨姆红茶1823年,揭开红茶历史新的一页。
英国探险家罗伯特•布鲁斯在印度的阿萨姆地区发现了野生茶树。
这就是现今的阿萨姆红茶,这是完全不同于中国红茶的新品种。
1839年,全新的阿萨姆红茶正式诞生。
随后在1845年,英国人发现阿萨姆红茶叶片较大,比现在的中国红茶更适合批量生产。
于是他们把阿萨姆红茶和中国红茶进行杂交后在当时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和斯里兰卡人工种植这一新品种。
自此,英国的茶文化广泛地流传开来。
印度是红碎茶生产和出口最多的国家自1874年W.S.莱尔(W.S.Lyle)发明第一台揉捻机后,1876年乔治·里德(George Reld)又发明了切茶机.将条形茶切成短小而细的碎茶,红碎茶则正式出现。
再经近百年的发展,各种新的机具不断发明,相应的工艺技术不断出现,各类制法大致确定,产品花色基本定型,消费的习惯已经形成,使红碎茶成了全球性的大宗饮料。
五、中国红茶的没落中国是茶叶主产地。
近代历史上,中国曾长期垄断世界市场的茶叶出口,主导着世界茶叶市场发展脉搏。
茶叶也成为中国对外出口的“拳头产品”,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尤其是进入19世纪以后,世界市场对于中国茶叶的需求持续走高,在1817年至1833年里,中国茶叶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例普遍在50%以上,可见中国出口贸易对茶叶的倚重。
英国人帮助中国茶叶走向世界,当时,对于中国茶叶需求量最大的国家是英国,它还是近代最大的国际茶叶市场。
一方面,英国本土拥有庞大的茶叶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得益于英国人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殖民扩张,他们掌握了世界贸易市场的主导权,将茶叶贸易扩张到全球各地,间接帮助中国的茶叶打开世界市场。
中国茶商坐享其成,在供给侧牢牢控制住茶叶输出价格,就能随着不断扩大的世界茶叶市场需求,获得高额的利润。
英国市场对于中国茶叶的依赖可以从两组数据来说明。
首先,从国家之间的茶叶贸易来看,1843年到1860年间,从广州出口的茶叶基本上全部运往英国。
到了1860年代,中国外销的茶叶依然有70%-80%被运往英国市场。
其次,从英国本土的茶叶消费来看,1868年的时候,有人做过一个统计,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是3.52磅,中国茶叶占93%,印度茶占7%。
可见当时中国茶叶在英国市场上的绝对统治地位。
中国与英国之间的茶叶贸易对英国整个国家的经济来说都意义非凡。
1839年,英国进口的中国茶叶高达4000多万磅,征收的茶叶税超过300万磅,占英国国库全部收入的10%。
中英之间的茶叶贸易已经成为英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世界茶叶市场上,中国强势垄断茶叶的出口,英国的茶叶经济命脉掌握在中国茶商手里,掌握在清政府手里,这让英国上下处于一种强烈的不安之中,他们迫切希望打破中国人的垄断。
很快,英国人就如愿以偿。
到了19世纪90年代,英国人的茶叶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人均消费茶叶增长到5.73英镑,而中国茶叶所占的比重却急速下降到11%。
那么,短短20多年时间,中国茶叶在英国为什么不受欢迎了呢?破除中国茶商垄断,英国人在印度发展茶叶经济我们先来看是哪些地方的茶叶取代了中国茶?答案很有意思,印度茶与锡兰茶——这两个产地当时均是英国的殖民地。
原来,英国商人对中国人垄断茶叶一事耿耿于怀,他们一直在尝试培育自己的茶叶生产地,来满足自己控制的茶叶市场。
毗邻中国的印度成为了英国人的首选之地。
1838年,印度殖民地向英国出口了第一批茶叶,由此打开了印度茶叶全面扩张的道路。
到了19世纪80年代,中国茶叶出口盛极而衰,在英国市场逐渐萎缩,而英国人实际控制的印度茶、锡兰茶开始高歌猛进。
到了1890年代,印度茶、锡兰茶几乎联手将中国茶赶出了英国市场。
那么,英国人为什么放弃喝中国茶?中国茶为什么丢掉了英国市场呢?这要从中国茶的主要对手印度茶说起。
19世纪中后期的印度茶,在英国人的扶持之下,确实具备了与中国茶一决雌雄的条件。
首先,印度一些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茶叶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