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 格式:doc
- 大小:85.00 KB
- 文档页数:3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本科)实验室:姓名:学号:班级:海南医学院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编写二OO四年四月第一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的观察1、细菌正常形态及特殊结构的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特殊结构:霍乱弧菌破伤风梭菌芽胞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肺炎链球菌荚膜伤寒沙门菌鞭毛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炭疽杆菌脑膜炎球菌2、病毒包涵体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描述:狂犬病毒包涵体(H-E染色)3、真菌的形态观察及记录(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特殊结构:特殊结构:白假丝酵母菌皮肤癣菌4、革兰染色法结果观察及记录: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实验二微生物的分布结果记录:1、空气中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2、水中细菌数检测(1)自来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2)污水中细菌的种类(种):数量(个):3、物品和手指上的细菌检查(记录本人结果)物品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手指表面的细菌种类(种):数量(个):结论: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批改时间: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三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结果记录及判定】实验三微生物的培养1、细菌分离培养方法(分区划线接种法),生长现象为:2、纯种细菌接种技术(1)琼脂斜面接种培养,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2)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生长现象:(3)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技术①标本名称:大肠埃希菌半固体培养基②标本名称:痢疾志贺菌半固体培养基穿刺线:穿刺线:培养基:培养基:结论:结论:3、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真菌菌落观察及描述(示教):类酵母型菌落:丝状菌落:实验四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实验五消毒、灭菌、除菌一、紫外线灭菌法(示教)玻璃盖遮住平板的一半现象:现象:分析:分析:二、机械除菌法(示教):1、未经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2、经过过滤的液体培养基培养后的现象:分析:成绩:_________________批改教师签名:____________第三次实验【实验内容】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结果记录及分析】实验六细菌的致病性一、透明质酸酶试验(示教,实验动物:家兔)测量试验侧与对照测的黑墨水扩散范围(cm×cm):实验侧:对照侧:分析:二、破伤风外毒素的毒素作用(实验动物:小鼠)实验现象:实验侧:对照侧:分析:实验七化脓性感染的细菌学检查一、病原性球菌的形态观察(示教):绘图并描述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形状:形状:排列:排列:染色性:染色性: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二、病原性球菌的鉴别:三、血清学试验抗“O”试验(乳胶凝集法)实验现象:阳性对照:阴性对照:标本1:标本2:结果判定:标本1为________,标本2为_________。
微生物接种方法微生物接种是生物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术,也是各种微生物检测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步骤。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包括平板划线法、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和穿刺接种法等。
平板划线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纯化,得到单一的菌落。
该方法通过在固体培养基上划线,使菌种在培养基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固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培养皿中,待凝固后加入适量菌液。
(2)用接种环取适量菌液,在培养皿表面划线。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斜面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以便于观察和保存。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斜面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斜面上繁殖并形成菌落。
具体步骤如下:(1)将斜面培养基灭菌后放置在实验台上,用无菌操作法加入适量菌液。
(2)将接种环放入菌液中沾取少量菌种,然后在斜面培养基上划线接种。
(3)将培养皿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菌落的生长情况。
(4)根据需要重复划线操作,直至得到单一的菌落。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是一种常用的微生物接种方法,其目的是将菌种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以便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该方法通过将菌液加入到灭菌后的液体培养基中,使菌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繁殖并形成微生物。
具体步骤如下:(1)将液体培养基灭菌后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菌液。
(2)用摇床或其他设备将试管中的培养基混合均匀。
(3)将试管放入适宜的温度下培养,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生物工程中一项重要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制造、环境生物治理、医学诊断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微生物接种技术的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以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接种技术是指将目的微生物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入到培养基或发酵系统中,使其在特定的环境下生长繁殖,以达到特定的生物制品或环境治理的目的。
该技术的主要环节包括菌种选择、接种量确定、接种方法选择和培养条件控制等。
微生实验报告姓名:王晶晖专业年级:2011级生物技术学号:040312011032实验十二细菌常用生理生化反应实验结果观察一、结果观察1、葡萄糖发酵实验直接观察试管:试管变黄者为葡萄糖发酵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将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分装于两个干净的小试管中,在一管中滴入2-3滴甲基红试剂, 溶液变红的为甲基红阳性菌,不变的为甲基红阴性菌. 在另一管中加入V. P. 试剂,在37℃保温15分钟, 变红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3、吲哚实验在培养好的液体培养基中加入1厘米高的乙醚,振荡,静置分层,加入2-4滴吲哚试剂,在掖面交界出现红色者为吲哚反应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4、硝酸盐还原实验在点滴板上滴入革里斯试剂A液和B液,如过溶液变红说明有亚硝酸盐,为硝酸盐还原阳性菌,如果不变色需要再倒出部分培养基在另外的小孔中再滴如耳苯胺试剂,如果变蓝,说明此菌为阴性菌;如果不变色,说明此菌为硝酸盐还原强阳性菌。
5、柠檬酸盐实验直接观察斜面,斜面变兰色者为柠檬酸盐利用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6、明胶水解向培养好的明胶培养基中加入酸性氯化汞或三氯乙酸溶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明胶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7、淀粉水解实验向培养好的淀粉培养基平板上加入碘液,并铺满平板,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的菌为淀粉水解阳性菌,没有透明圈的菌为阴性菌。
8、硫化氢产生实验直接观察培养好的培养基,出现黑色沉淀者为阳性菌,不变者为阴性菌。
二、实验结果1、葡萄糖发酵实验阳性:大肠杆菌(半固体培养基变黄,左图)阴性:恶臭假单胞菌(保持紫色不变,右图)2、V. P. 反应和甲基红试验:(1)V.P.实验阳性:大肠杆菌(加入40%的KOH溶液10~20滴,再加入等量的α-萘酚溶液,放入37℃恒温箱中保温15~30分钟,培养液出现红色,右图)阴性:产气杆菌(同上操作,培养基不变色,左图)(2)甲基红试验阳性:产气杆菌(加入 M.R.试剂3-4滴后变红,左图)阴性:大肠杆菌(加入 M.R.试剂3-4滴后不变色,右图)3、吲哚实验阳性:大肠杆菌(乙醚层呈现玫瑰红色,右图)阴性:产气杆菌(左图)4、硝酸盐还原实验阳性:大肠杆菌(滴入革里斯试剂后变红,左下图)阴性:恶臭假单胞菌(滴入二苯胺试剂后变蓝,右上图)5、柠檬酸盐利用实验阳性:产气杆菌(溴麝香草酚蓝的斜面呈蓝色,右图)阴性:大肠杆菌(斜面培养基不变色,左图)6、明胶水解实验阴性:大肠杆菌(菌落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上图)7、淀粉水解实验阳性:枯草杆菌(加入碘液,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下图)阴性:大肠杆菌(菌落周围没有出现透明圈,上图)8、产硫化氢实验阳性:变形杆菌(出现黑色沉淀,左图)阴性:大肠杆菌(未出现黑色沉淀,右图)思考题1、你的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是否相同?如果不同试分析原因。
实验五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原理,掌握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方法。
2)了解不同细菌对不同含碳、含氮化合物的分解利用情况。
3)了解细菌在不同培养基的不同生长现象及其代谢产物在鉴别细菌中的意义。
二、实验原理。
各种细菌所具有的酶系统不尽相同,对营养基质的分解能力也不一样,因而代谢产物存在差别。
以此用生理生化试验的方法检测细菌对各种基质的代谢作用及其代谢产物,从而鉴别细菌的种属,称之为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
1.糖(醇)类发酵试验不同的细菌含有发酵不同的糖(醇)的酶,因而发酵糖(醇)的能力各不相同,产生的代谢产物也不同:有的产酸产气,有的产酸不产气。
指示剂溴甲酚紫,pH5.2黄色—pH6.8紫色,当发酵产酸时,培养基将由紫变黄。
产气可由杜氏小管中有无气泡来证明。
2.甲基红试验(M.R试验)甲基红试验,pH4.4红色~pH6.2黄色,是用来检测由葡萄糖产生的有机酸,如甲酸、乙酸、乳酸等。
有些细菌分解糖类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反应形成甲酸、乙酸、乳酸等,使培养基的pH降低到4.2以下。
有些细菌在培养的早期产生有机酸,但在后期将有有机酸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如乙醇、丙酮酸等,使pH升至大约6。
3.Voges-Proskauer试验(伏-普试验,V.P. 试验)伏-普试验是用来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的能力。
某些细菌分解葡萄糖成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
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为二乙酰,二乙酰与培养基中所含的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反应阳性。
4.靛基质试验某些细菌,如大肠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酸结合,形成玫瑰色靛基质。
5.硫化氢试验某些细菌能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化氢与培养基中的铁盐反应,形成黑色的硫化铁沉淀,为硫化氢试验阳性。
6.明胶液化实验明胶在25度以下可维持凝胶状态,以固体状态存在,而在25度以上时明胶就会液化。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一、实验目的1.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测定方法。
2.了解细菌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3.了解细菌生长现象及代谢产物在鉴别中的意义。
4.学习接种技术。
二、实验原理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
1.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绝大多数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
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紫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杜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
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杜氏小管中无气体。
2.甲基红试验(MR):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丙酮酸,后者进而被分解产生甲酸,乙酸和乳酸等多种有机酸,培养基就会变酸,使加入培养基中的甲基红指示剂由橙黄色转变为红色,即甲基红反应。
大肠杆菌为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3.伏-普试验(VP):某些细菌在糖代谢过程中分解葡萄糖生成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物,某些细菌产生丙酮酸,再将丙酮酸缩合脱羧成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条件下被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胍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阳性。
4.靛基质(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
但并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的指标。
大肠杆菌吲哚反应阳性,产气肠杆菌为阴性。
5.硫化氢实验:某些细菌分解含硫的氨基酸,产生硫化氢,硫酸铵亚铁等铁盐可与硫化氢反应生成不溶性硫化亚铁之黑色沉淀,为硫化氢实验阳性。
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细菌生理生化实验报告引言细菌是微生物界中最为广泛存在的一类生物,其在自然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讨论。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观察和分析,探究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实验方法1. 细菌培养与分离:我们从自然环境中采集了多个样品,经过适当的稀释后,分别在琼脂平板上进行涂布,培养出各自的菌落。
2. 形态观察: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等。
3. 静态培养:将细菌接种到含有特定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观察其生长情况。
4. 生化反应:利用生化试剂对细菌进行一系列的生化反应测试,包括氧化酶试验、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等。
5.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通过纸片扩散法,测试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实验结果1. 形态观察:我们观察到不同细菌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棒状,还有的呈螺旋形。
大小也有差异,从微小的球菌到较长的杆菌都有。
2. 静态培养:在不同培养基上,我们观察到细菌的生长情况有所差异。
有些细菌在富含葡萄糖的培养基上生长迅速,而在其他培养基上生长较慢。
3. 生化反应:细菌的生化反应也表现出多样性。
通过氧化酶试验,我们发现有些细菌能产生氧化酶,而有些则不具备这一能力。
碳水化合物发酵试验结果也显示了不同细菌的差异。
4. 抗生素敏感性测试:我们测试了多种常用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敏感性。
结果显示,不同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存在差异,有些细菌对某些抗生素表现出耐药性。
讨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细菌的生理生化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
细菌的形态、生长特性、生化反应以及抗生素敏感性都表现出多样性。
这种多样性使得细菌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并在自然界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然而,细菌也与人类密切相关。
有些细菌是人类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我们维持肠道健康;而有些细菌则是致病菌,会引发各种疾病。
一、实验目的1. 理解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细菌生理生化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学习如何利用生理生化反应对细菌进行鉴定。
4.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细菌生理生化反应是指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通过各种酶的催化作用,将简单的有机物质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能量和代谢产物的过程。
这些反应包括糖类发酵、蛋白质分解、脂质分解等。
通过观察细菌对这些底物的利用情况以及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鉴定细菌的种类。
三、实验材料1.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等。
2. 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V-P试剂、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等。
3. 仪器:酒精灯、接种环、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枪、滴管等。
四、实验步骤1. 接种:将菌种接种于相应的培养基中,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48小时。
2. 观察:观察菌落形态、颜色等特征。
3. 生理生化实验:- 糖发酵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于糖发酵培养基中,观察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等的发酵情况。
- 甲基红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甲基红试剂,观察菌液的颜色变化。
- 吲哚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于蛋白胨水培养基中,加入吲哚试剂,观察菌液的颜色变化。
- V-P实验:将培养好的菌液接种于V-P试剂中,观察菌液的颜色变化。
4.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实验结果记录于实验报告中,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糖发酵实验:- 大肠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能发酵,产生气泡。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不能发酵。
- 枯草芽孢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能发酵,产生气泡。
- 普通变形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均能发酵,产生气泡。
2. 甲基红实验:- 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菌液呈现红色,为甲基红反应阳性。
[实验六细菌的生化试验]细菌的生化实验实验六细菌的生化试验目的要求1.通过本试验加深对细菌生化反应原理和意义的理解;2.掌握常规细菌生化试验操作方法。
操作步骤一、糖类发酵(分解)试验原理:细菌含有分解不同蔗糖(醇、苷)类的酶,因而分解各种糖(醇、苷)类的能力也不必一样。
有些细菌分解某些糖(醇、苷)产酸(符号:+)、产气(符号:○),培养基由兰变黄(指示剂溴指示剂麝香草酚兰由兰遇酸福兰县的结果),并有气泡;有些产酸,仅培养基变黄;有些不分解糖类(符号:-),培养基仍为兰色。
(一)适用于需氧菌的方法培养基用邓亨氏(Dunham)蛋白胨水溶液(蛋白胨1g,氯化钠0.5g,水100ml,pH7.6按0.5~1%的比例分别加入各种辣椒),每100ml加入1.2ml的0.2%溴麝香草酚蓝(或用1.6%溴甲酚紫酒精溶液0.1ml)作指示剂。
分装于试管(每一个试管事先都加有一枚倒立的小发酵管),10磅高压灭菌10分钟。
如在培养基中加入琼脂达0.5~0.7%,则成半固体,可省去倒立的小失水管。
0.2%溴麝香草酚蓝溶液配法:溴麝香草酚蓝 0.2g0.1N NaOH 5ml蒸馏水 95ml方法:从琼脂斜面的纯培养物上,用接种环取少量被检细菌接种于糖发酵管培养基中(如为半固体,应穿刺),在37℃培养,一般观察2~3天,观察时用上述符号标记之。
(二)适用于厌氧菌的方法培养基:蛋白胨 20g氯化钠 5g琼脂 1g1.6%硫甲酚紫酒精溶液 1ml糖 10g硫乙醇酸钠 1g蒸馏水 1000ml将胨、盐、硫乙醇酸钠、琼脂和水放于水槽内,加热使融化,再加入所需的糖,调整pH到7.0,加入指示剂,分装试管,在10磅高压灭菌15分钟后,做成高层。
方法将厌氧菌的培养物用穿刺接种法接种于上述培养基的深部,于37℃培养。
结果观察同需氧菌。
二、V-P试验(二乙酰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从葡萄糖→丙酮酸→乙酰甲基甲醇(Acetymethyl carbinol)→2,3-丁烯二醇(2,3-bytaylene cylycol),在有碱阿提斯鲁夫尔谷存在时氧化成二乙酰,后者和胨中的胍基化合物起作用,会带来粉红色的化合物。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细菌的生理生化鉴定篇一:细菌生理生化鉴定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日期:20XX-5-30]来源:作者:孔庆学[字体:大中小]实验九细菌的生理生化试验1目的1.1了解细菌鉴定中常用的生理生化试验反应原理1.2掌握测定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的技术和方法2原理各种微生物在代谢类型上表现了很大的差异。
由于细菌特有的单细胞原核生物的特性,这种差异就表现的更加明显。
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类、脂肪类和蛋白类物质的能力不同,所以其发酵的类型和产物也不相同,也就是说,不同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
即使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手段不断发展的今天,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在菌株的分类鉴定中仍有很大作用。
3材料3.1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的斜面菌种3.2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蛋白胨水培养基、糖发酵培养基(葡萄糖、乳糖或蔗糖)3.3试剂40%naoh溶液、肌酸、甲基红试剂、吲哚试剂、乙醚、1.6%溴甲基酚紫指示剂。
3.4器具超净工作台、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锅、试管、移液管、杜氏小套管。
4流程糖发酵试验→V-p试验→甲基红试验→吲哚试验5步骤(一)糖类发酵试验1目的了解不同细菌分解利用糖的能力及实验原理,并掌握其操作方法.2原理可根据细菌分解利用糖能力的差异表现出是否产酸产气作为鉴定菌种的依据。
是否产酸,可在糖发酵培养基中加入指示剂溴甲酚紫(即b.c.p指示剂,其ph在5.2以下呈黄色,ph在6.8以上呈紫色),经培养后根据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是否产气,可在发酵培养基中放入倒置杜氏小管观察。
3材料3.2菌种大肠埃希氏菌(escherichiacoli)、产气肠杆菌(enterobacteraerogenes)、普通变形杆菌(proteus vulgaris)的斜面菌种3.3培养基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4流程发酵液试管→标记→接种→培养→观察→记录5步骤5.1试管标记图9-1糖发酵产气取分别装有葡萄糖、蔗糖和乳糖发酵培养液试管各A不产气;B产气4支,每种糖发酵试管中均分别标记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普通变形菌和空白对照。
精心整理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技术一、基本条件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三、细菌培养的方法四、细菌的生长现象五、细菌L 型的检查一、基本条件(一)细菌实验室1.2.3. 4. 5.菌处理。
6.7. 1. 2. 3.4. 5. pH二、细菌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一)平板划线分离法在被检标本中,常混杂有多种细菌,平板划线分离法可使这多种细菌在培养基表面分散生长,各自形成菌落,以便根据菌落的形态及特征,挑选单个菌落进行纯培养。
常用的平板划线分离法有以下两种: 1.连续划线分离法杂菌不多的标本。
2.分区划线分离法杂菌量较多的标本。
(二)斜面接种法该法主要用于单个菌落的纯培养、保存菌种或观察细菌的某些特性。
(三)液体接种法多用于一些液体生化试验管的接种。
(四)穿刺接种法此法主要用于半固体培养基、明胶及双糖管的接种。
(五)倾注平板法测定牛乳、饮水和尿液等标本细菌数时常用此方法。
(六)涂布接种法常用于纸片法药物敏感性测定,也可用于被检标本中的细菌计数。
三、细菌培养的方法根据临床初步诊断及待检细菌的种类,可选用不同环境条件进行培养。
常用的有需氧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培养瓶置35℃6~18h后,用肉眼观察其生长现象,如:溶血、产生气体或混浊度等。
应每天肉眼检查细菌生长情况,若为生长阳性应做进一步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若为生长阴性,应孵至第7天弃去。
有些细菌如奈瑟菌属和嗜血杆菌属的菌株,心杆菌属、放线杆菌属的细菌都需要较长时间培养。
血培养孵育24h后,肉眼观察阴性的血培养瓶,一般不需做常规显微镜检查,因培养物中有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才能通过革兰染色检出细菌。
(三)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用于观察细菌的动力,有动力的细菌除了在穿刺接种的穿刺线上生长外,在穿刺线的两侧均可见有混浊或细菌生长的小菌落。
五、细菌L型的检查细菌L型是细胞壁缺陷从而生物学特性发生改变的一种细菌,是细菌在不利环境下种系保存的一种形式。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能,提高我们的实验操作能力,了解常见医学检验方法及其应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内容1. 细菌形态学检查(1)实验目的:通过油镜观察细菌的形态,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
(2)实验方法:取适量细菌样本,涂片,染色,用油镜观察。
(3)实验结果: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等。
2. 细菌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平板分区划线分离法、琼脂斜面接种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半固体穿刺接种法等四种常用接种技术。
(2)实验方法:分别取适量细菌样本,进行接种操作。
(3)实验结果: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数、菌落类型、菌落特征等。
3. 细菌检验常用的生化反应(1)实验目的:掌握糖发酵试验、吲哚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枸橼酸利用实验等生化反应方法。
(2)实验方法:分别取适量细菌样本,进行生化反应实验。
(3)实验结果:观察反应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4. 浓汁标本的细菌学检查(1)实验目的:了解浓汁标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
(2)实验方法:取适量浓汁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3)实验结果: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5. 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查(1)实验目的:了解粪便标本的细菌学检查方法。
(2)实验方法:取适量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学检查。
(3)实验结果:观察细菌生长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6. 真菌学检查(1)实验目的:了解真菌学检查方法。
(2)实验方法:取适量真菌样本,进行真菌学检查。
(3)实验结果:观察真菌形态结构,记录实验结果。
三、实验讨论与分析1. 细菌形态学检查: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我们可以初步判断细菌的种类,为后续的细菌鉴定提供依据。
2. 细菌分离培养和接种技术:掌握各种接种技术,有助于分离纯化细菌,为后续的细菌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提供条件。
3. 细菌检验常用的生化反应:通过生化反应,我们可以进一步鉴定细菌的种类,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细菌培养
细菌培养是一种用人工方法使细菌生长繁殖的技术。
细菌培养需要提供适合细菌生长的条件,如温度、氧气、营养等,并使用不同类型的培养基,如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等。
细菌培养的方法有多种,根据培养目的和特性可以分为一般培养法、二氧化碳培养法和厌氧培养法。
一般培养法适用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通常在37℃下孵育18-24小时。
二氧化碳培养法适用于需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细菌,通常在5%-10%的二氧化碳环境下孵育。
厌氧培养法适用于不能耐受空气中含量的细菌,通常在无氧或微量氧环境下孵育。
细菌接种技术是将细菌从一个来源转移到另一个来源的技术,常用于分离纯种细菌、观察生长特征、检测生化反应等。
常见的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接种法(分离培养法)、液体培养基接种法、半固体穿刺接种法和斜面培养基接种法等。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1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医学微生物学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 细菌培养接种、常用生化反应及细菌生长方式 实验类型:_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细菌常用培养基
2. 掌握细菌的分离培养技术及纯种移种法
3. 熟悉细菌各种生长现象
4. 熟悉细菌常用生化反应
二、实验材料
三、生理盐水、大肠杆菌液、白色葡萄球菌液、痢疾杆菌液,接种环、酒精灯以及多种培养基。
四、操作方法
1. 细菌接种法
1) 分离培养法——平板划线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2) 纯种培养法
① 斜面培养基接种法(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斜面培养基管,右手持接种环或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伸入斜面培养管内,先从斜面底部到顶端拖一条接种线,再自下而上蜿蜒划线。
e) 接种完成之后,用火焰灭菌培养管口,并塞上棉塞,置于37℃培养。
② 半固体培养基接种法 --- 穿刺接种法(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左手握住菌种管和半固体培养管,右手持接种针
b) 用右手小指与手掌、小指与无名指分别拔出两管的棉塞,将管口通过火焰灭菌。
c) 用接种针伸入菌种管内,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d) 垂直刺入半固体中心,至近管底部,然后沿穿刺线退出。
e) 塞回棉塞,接种针重新灭菌。接种完毕,于37℃培养18—24h,观察生长情况。
③ 液体培养基接种法 (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痢疾杆菌)
a) 用灭菌接种环挑取用来接种的菌苔。
b) 在试管内壁与液面交界处轻轻研磨,使细菌均匀得散落在液体培养基中。
装
订
线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2
2. 示教
1) 细菌的生长现象
① 液体培养基
② 固体培养基
③ 半固体培养基
2) 常用生化反应
① 乳糖发酵试验
② Indol试验
③ 硫化氢试验
④ 尿素分解试验
四、实验结果
1. 细菌接种试验
对大肠杆菌的分离
2. 细菌的生长现象
1) 大肠杆菌(固体培养基)圆形凸起,边缘整齐,表面光滑,湿润
2) 痢疾杆菌(半固体培养基)沿穿刺线生长
3) 白色葡萄球菌(液体培养基)成白色,葡萄串状
3. 常用生化反应
1) 乳糖发酵试验 大肠杆菌⊕,
2) Indol试验 大肠杆菌+,肖氏沙门菌-
3) 硫化氢试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
4) 尿素分解试验 痢疾杆菌 -,变形杆菌 +
五、结果分析
1.大肠杆菌的分离使单菌落出现。通过划布使单个细菌被分离出来。
2.细菌生长中大肠杆菌:具鞭毛,无芽孢;痢疾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无鞭毛,兼性厌氧;白色葡萄球菌
既表皮葡萄球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
3.生化反应:
1) 糖发酵试验原理: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糖分解酶,故分解各种糖后的产物也不相同,有的产酸,有
的尚有气体形成,借此可鉴别各种细菌。乳糖发酵试验在肠道病原菌的鉴定中尤其重要。接种细菌
若具有分解乳糖的酶,分解产酸就会使指示剂变色。如指示剂为酸性复红则变为红色;若有气体形
成,则小倒管内有气泡集聚。
2) 吲哚 (Indol) 试验原理:有些细菌具有色氨酸酶,能分解蛋白胨中的色氨酸生成吲哚(靛基质)。吲
哚无色不能直接察见,加入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试剂(吲哚试剂),作用后能形成红色的玫瑰吲哚,
则被肉眼所识别。
3) 硫化氢试验原理:某些细菌能分解培养基中胱氨酸等含硫氨基酸,生成硫化氢。硫化氢遇铁(如硫
如左图所示在ⅠⅡⅢ区细
菌分布比较集中,在Ⅳ区
占布了二分之一的培养基
中,肉眼可见大量的单个
菌落以供挑选纯种用。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3
酸亚铁)或铅离子,则形成黑褐色的硫化亚铁(或硫化铅)沉淀物,黑色沉淀物愈多,表示生成的硫化
氢量愈多,硫化氢试验用的培养基中含有硫代硫酸钠,它是一种还原剂,能保持还原环境,使形成
的硫化氢不再被氧化。
4) 尿素分解试验原理:有的细菌具有尿素酶,能分解尿素形成大量的氨,使培养基pH值上升而变成
碱性,使酚红指示剂呈现红色,是为阳性反应。
六、讨论心得
培养基配成后,灭菌要充分,单个或少数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的细胞、孢子)接种到固体培养基
表面,如果条件适宜,就会形成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体形较大的子细胞群体。这种由单个或少量细胞在
固体培养基表面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的大小、形状、边缘、光泽、质地、颜色和透明程度等。每一种细菌在一定条
件下形成固定的菌落特征。不同种或同种在不同的培养条件下,菌落特征是不同的。这些特征对菌种
识别、鉴定有一定意义。细胞形态是菌落形态的基础,菌落形态是细胞形态在群体集聚时的反映。细
菌是原核微生物,故形成的菌落也小;细菌个体之间充满着水分,所以整个菌落显得湿润,易被接种
环挑起;球菌形成隆起的菌落;有鞭毛细菌常形成边缘不规则的菌落;具有荚膜的菌落表面较透明,
边缘光滑整齐;有芽孢 的菌落表面干燥皱褶;有些能产生色素的细菌菌落还显出鲜艳的颜色。如果细
菌菌体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或液体培养基中,是不能形成菌落的。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接种的无鞭
毛的细菌只沿着穿刺线生长,而有鞭毛的细菌可在穿刺线的周围扩散生长。细菌菌体接种于液体培养
基中,细菌生长后能使液体培养基变得混浊。混浊情况视细菌对氧气需求的不 同而有所不 同:好氧
菌仅使上部培养液混浊,厌氧菌使底部培养液混浊,兼性厌氧菌使培养液上下均匀混浊;有的细菌可
在培养液表面形成菌环或菌膜,或在底部产生沉淀。
临床上由于细菌感染而致病的各种标本及带菌者所需检查的各种标本,往往并非单一的细菌,而
且混有其它非致病菌(人体正常菌群)。因此当对此标本需作出细菌鉴定时,就必须从标本中分离出
致病菌,称为细菌分离培养技术。另外,对已得到可疑病菌进行细菌鉴定及菌种保存等培养,称为纯
培养接种技术。
平板划线四区法:注意要严格无菌操作,灼烧后接种环要冷却,划线时用腕力,不要使接种环嵌入琼
脂,各个分区要分明,在培养皿底部贴标签,倒置培养――防止细菌被冲散
不同细菌由于所含的酶系统不完全相同,因而对营养物质的分解能力及代谢产物亦不一致,据此,
可用以鉴别细菌的种类。本实验采用生化技术来区别不同性质的细菌。
本实验中白色葡萄球菌在液体培养集中的生长现象不是很明显,有待改进,或者替换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