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籍人员信息汇总表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1
全员人口信息调查表户籍地: 市县(市、区)乡(镇、街)村(居)委会小组*户编码:本户共人,共页,第页申报人:联系人xxx :调查员:审核人:调查日期:年月日全员人口信息调查表填写说明1、“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
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人口,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
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在单位内集体宿舍或其他住所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集体户以一个居住房间为一户进行登记。
如果一户中的人数超过6个,则可用多张信息调查表记录,但多张表的户编码应该相同;这里“同一住所”指的是户籍地址。
2、户编码格式:省(2)+市(2)+县(2)+乡(3)+村(3)+8位顺序号。
在全员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中录入人口信息时,系统会自动生成户编码。
3、姓名:填写本人公民身份证上载明的姓名。
暂时没有取名的新生婴幼儿,填写C+母亲姓名。
4、证件类型号码优先顺序是:先是18位,然后15位标准身份证号码,再是其他证件,最后是没证件。
当证件类型为“身份证”时,证件号码必须为15或18位居民身份证号码。
5、日期填写格式为××××年××月××日。
6、婚姻状况:未依法登记的事实婚姻填“90未说明的婚姻状况”。
若婚姻状态为“已婚(初婚、再婚、复婚)”的情况下,配偶的信息不得空填。
7、户口性质:非农业户口等同于城镇居民;农业户口等同于农村居民;“9其他”一般指未上户口的新生婴幼儿等。
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户口的地区,按取消前的户口性质填写8、表格中已提供编码和文字的项,填写的内容必须为选项中的一个;9、带*号的项为必须填写的内容;10、户籍地和现居住地中必须至少有一个填写到村(居)委一级。
11、如果户信息完整,可以不填写配偶、父亲和母亲信息,由信息系统自动补上。
主题词:人口计划生育信息采集通知xxx市卫生人口计生委秘书处 6月30日印发校对。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地址:县(市、区) 乡(镇、街道) 普查区 普查小区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户主姓名底册
本户应登记人数(不包括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M5+M9 M5=M6+M7+M8 M9=M10+M11。
十类户汇总表摘要:一、前言二、十类户汇总表的定义与作用三、十类户汇总表的具体内容1.第一类:家庭户户主2.第二类:家庭户成员3.第三类:集体户户主4.第四类:集体户成员5.第五类:个体工商户户主6.第六类:个体工商户成员7.第七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8.第八类:企事业单位员工9.第九类:社会团体负责人10.第十类:其他四、十类户汇总表的应用领域五、结论正文:一、前言在我国,户籍制度是一项基本的国家行政管理制度。
为了对人口进行有效的管理,我国将户籍分为十类,分别为家庭户户主、家庭户成员、集体户户主、集体户成员、个体工商户户主、个体工商户成员、企事业单位负责人、企事业单位员工、社会团体负责人以及其他。
十类户汇总表是对这十类户籍信息进行汇总的表格,对于政府决策、社会管理以及个人权益保障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十类户汇总表的定义与作用十类户汇总表是一个记录我国十类户籍人口信息的表格,通过对不同类型户籍人口的汇总,可以了解我国人口的基本状况,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数据支持。
同时,十类户汇总表也是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三、十类户汇总表的具体内容十类户汇总表包括以下十类户籍人口信息:1.第一类:家庭户户主,主要包括家庭户籍的户主信息。
2.第二类:家庭户成员,包括与户主共同居住的家庭成员信息。
3.第三类:集体户户主,涵盖集体户籍的户主信息。
4.第四类:集体户成员,包括与集体户籍户主共同生活的成员信息。
5.第五类:个体工商户户主,涉及个体工商户的户主信息。
6.第六类:个体工商户成员,包括与个体工商户户主一起经营的成员信息。
7.第七类: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涵盖企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信息。
8.第八类:企事业单位员工,包括企事业单位的在职员工信息。
9.第九类:社会团体负责人,涉及各类社会团体的主要负责人信息。
10.第十类:其他,包括不符合以上九类的其他户籍人口信息。
四、十类户汇总表的应用领域十类户汇总表广泛应用于政府决策、社会管理、人口普查、公共服务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