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81 MB
- 文档页数:58
我国古典文献地方志和家谱PPT讲座.ppt一、地方志我国记载某一区域(地方)自然与人文方面历史与现状的综合性地方文献即方志(地方志),为地方史与地理的结合。
方志著作极多,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我国旧地方志有8000多种,类别以府志、州志、县志最多,另有以全国为对象之“一统志”,以省为对象的“通志”,小范围的乡镇志、边关志等。
地方志分述:“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志者,记也”。
《辞海》称:“记事的书或文章”。
可见,“志”,作动词,是利用文字记录事物的行为。
作名词,则是一种记述式的写作文体。
志书,就是客观的记录事物的一种文体或书体。
古代除专门的志书外,正史中也有“志”,如《三国志》等。
“方”,即地方,方域。
“方志”即“地方志”的简称,古代也叫“地志”、“志乘”、“书契”。
如《郑志》、《晋乘》等,乃是春秋时诸侯国的国史。
“方志”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第十六卷“司徒教官之属”记载:“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东汉郑玄《周礼注》:“四方所识久远之事,谓之方志。
”意指记载各诸侯国古今情况的典籍(国别史)。
这里所说的“方志”,只能看作是“史书”。
但是,古人的史书与志书的概念是模糊。
梁启超说:“最古之史,实为方志。
”古代方志的概念,较之现代方志的概念,宽泛的多。
凡记载一个地方客观事物、风土人情、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的书,都可叫方志。
随着历史的发展,文学的进步,史和志后来逐渐演变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种文体。
方志之名后来被历朝历代相沿袭用。
如晋代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唐太宗李世民称赞当时的地理著作《括地志》“博采方志,得于旧志”。
可见,方志一词遂成为省、府、州、县等所编各种志书的总称,是对一个地方的记载、记述。
一个地方、地区的记载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
一部完善和成功的方志应是一个地区的综合性资料书,它要求对该地区的全部已有事业、客观条件、社会状况等作如实记载。
国史、方志和家谱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
炎黄同心,华夏一脉;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中国家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清代著名史学家章学诚把家谱与国史、方志相提并论。
国史,原指当代人修纂的本朝实录和本朝历史,后泛指一个朝代的历史。
如《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王祎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方志,就是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志两类。
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
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
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方志具有“资治、教化、存史”三大功能。
所谓资治是指,对于地方行政官吏来说,志书是施政必备之书,正所谓“治天下者以史为鉴,治郡国者以志为鉴”;所谓教化,是指志书不仅是“官书”,也是“百姓”生活必备之书,能够起到“扬善惩恶,表彰风化”的作用;所谓存史,是指志书具有“补史之缺、参史之错、详史之略、续史之无”的存史价值。
中国家谱知识简介,也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值得学习了解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
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进一步开展对中国家谱资源的开发利用,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国家谱概况中国家谱内容丰富、数量庞大。
但由于家谱收藏分散,除了对家谱公藏的数量了解外,尚有大量收藏于海外和散藏于民间的家谱还未发现或还未整理,因而对其数量进行统计相当困难,只能从国内外有关文献记载和一些收藏出版家谱目录中了解和估测。
关于海外及台湾等地中国家诺的馆藏情况,据统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东亚图书馆、哈佛燕京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共收藏中国家谱18799种,仅美国犹他州家谱图书馆就有17099种,绝大部分为缩微复制件。
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东洋学文献中心共收藏中国家谱1613种。
另外,韩国、越南、新加坡、法国、英国等地也有中文家谱,惜无法统计数字。
台湾家谱据《台湾区族谱目录》所载,约有10600种族谱,据有关调查资料所得出的结论,民间收藏的台湾家谱约有万余种。
在国内,目前中国家谱收藏最多的是上海图书馆,总数为12000种,其次为国家图书馆约3000余种,还有就是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家谱研究中心有2565种。
最具权威性的统计是1997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的《中国家谱综合目录》。
据书中所载,约有14719种家谱条目,可见中国家谱之浩繁。
我国政府对中国家谱的收藏工作十分重视,2000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上,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获得立项,收录至2000年年底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