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里因素
- 格式:pdf
- 大小:143.77 KB
- 文档页数:3
体育论文:论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论心理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摘要]:心理因素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训练环节,它是取得胜利的主要手段。
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举例说明心理因素在赛前所产生的危害,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回想过去成功的比赛会使运动员从中受到鼓舞,得到力量,变得自信、从容;运动员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奋斗目标;专门性心理训练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和稳定情绪的作用。
在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运动员心理素质。
[关键词]:紧张;焦虑;经验;期望值在竞争激烈的运动赛场上冠军只有一个,获得冠军的人,有时不一定是实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发挥的最好的人。
之所以冠军的悬念在当今的竞赛中越来越多,就是因为临场竞技状态的发挥成为运动员夺取胜利的最重要的表现,而竞技状态往往体现在比赛那一瞬间,运动员如何控制自己大脑的活动。
因为高水平竞技运动发展到了今天,运动员之间技术、体能的差距,已日渐缩小,得失往往取决于心理能力的高低。
据统计,55,的运动员都会受到比赛压力的影响,并产生不利于夺取好成绩的心理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在赛前以及赛终进行有效的心理调整,以确保技术、战术和身体潜力的充分发挥,达到最佳竞技状态,运动心理专家研究不同运动员的个性性格、神经运行特点和认知方式,探讨面对重大比赛成功运动员和失败运动员在不同时间段的生理变化和心理状态特点。
研究证明运动员在比赛中不可能没有心理压力,但总得来说让情绪轻松并对自己将要做得动作保持适度的兴奋,将促进和激活相关的内分泌,使肌肉和神经系统达到最高的效能。
当然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往往会十分脆弱,有时教练员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在一次重要的比赛上一位很有实力的运动员面临着冲击金牌的最后一跳,这时教练员对他说:跳过这两厘米,你的房子就到手了。
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表现及调节方法作者:王开永章洁来源:《体育师友》2008年第02期摘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已趋于稳定或稳中提高状态,运动员的心理状态特别是临场时的心理变化对其竞技水平的发挥起着直接而又重要的影响,即高水平运动员之间的竞争不仅是体能和技战术的竞争,更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所以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探讨影响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时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及成因,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调节方法。
关键词: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不良心理表现成因调节手段高水平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已趋于稳定或稳中提高状态,比赛时,运动员之间的对抗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素质的较量。
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心理状态对运动成绩的影响逐渐受到了我国专业人士的重视,各运动队加强了对有望夺取奖牌的运动员的心理辅导和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以确保运动员在奥运赛场上稳定或超水平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本文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调节手段,目的在于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将临场心理情绪调节到最佳应激状态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高水平田径运动员临场不良心理状态的表现1. 紧张、害怕心理紧张、害怕情绪是许多运动员在临场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高水平田径运动员所反映出的便是想赢怕输。
运动员由于对自己获胜的期望值过高,导致顾虑多,包袱重,以至于自信心减弱,对比赛没有必胜的信心,产生紧张、害怕的情绪。
这种情绪会引起运动员害怕比赛,分散运动员的注意力,引起思维迟钝,动作反应减慢,肌肉僵硬,结果一上赛场,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完全变形,技战术水平不能完全发挥出来,更不用说创造好成绩了。
2. 自负心理体现在高水平田径运动员身上便是抗压能力差,意志品质薄弱。
因赛前对对手资料收集不充分,低估对手的同时过高地评价了自己的水平,并且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如比赛场地、天气等外界环境变化准备不充分,认为自己稳操胜券,在做准备活动练习时马虎草率,缺少赛前应有的心理准备,造成参加比赛时轻视对手或突然遭遇比自己水平高的对手或因心情太放松,使技术动作变形,结果竞赛热情很快就随着对手的出色表现而消失殆尽,比赛成绩可能会比平时的训练水平还低,临场时的自信受到打击,如果处理不当,严重的会影响到运动员以后的运动生涯。
田径一级运动员标准田径是一项古老而又充满魅力的运动项目,它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三级跳、标枪、铅球、铁饼、十项全能等多个项目,是一项集耐力、速度、力量和技巧于一体的综合性运动。
作为田径运动员,要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田径一级运动员的标准。
首先,田径一级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
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田径运动员的基础,包括优秀的肺活量、耐力、爆发力和灵敏度。
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进行大量的有氧和无氧运动训练,以提高肺活量和耐力;同时,还需要进行爆发力和灵敏度训练,以提高短跑、跳高、跳远等项目的表现。
其次,田径一级运动员需要具备优秀的专项技能。
不同的田径项目有着不同的要求,一级运动员需要在自己擅长的项目上有着出色的表现。
比如,短跑运动员需要具备出色的爆发力和速度,跳高运动员需要具备出色的弹跳能力和技术,而铅球选手则需要具备出色的力量和技术。
在训练中,运动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项目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不断提高自己的专项技能水平。
此外,田径一级运动员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田径比赛对运动员的心理素质要求较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包括自信心、毅力、意志力、抗压能力等,都是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
因此,运动员需要在日常训练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以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最后,田径一级运动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田径项目中,除了个人项目外,还有接力赛等团体项目,需要队员们密切配合,共同完成比赛任务。
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保证团体项目取得好成绩的关键,运动员需要在平时的训练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以更好地完成团体项目的比赛。
总的来说,要成为一名田径一级运动员,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专项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只有全面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取得优异的成绩。
田径运动员标准
田径运动是一项综合性的运动项目,包括短跑、中长跑、长跑、跳高、跳远、铅球、标枪、跨栏等多个项目。
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要想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就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首先,作为田径运动员,身体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应该具备良好的耐力、速度、力量和灵敏度。
在训练中,要注重全面发展身体素质,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水平,以应对各种比赛项目的挑战。
其次,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名田径运动员的重要标准。
不同的项目需要掌握不同的技术动作,比如短跑需要爆发力和节奏感,跳高需要良好的起跳和空中控制能力,铅球需要力量和技巧的结合等。
因此,田径运动员需要在训练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技术动作,提高自己在各个项目中的表现水平。
此外,心理素质也是影响田径运动员表现的重要因素。
比赛中的心理素质包括心理承受能力、意志品质、比赛状态调控等。
一名优秀的田径运动员需要在比赛中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克服各种压力,保持专注和冷静,以便在关键时刻发挥出最佳水平。
最后,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
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是保持身体健康和提高竞技状态的重要保障。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运动员更好地适应训练和比赛的要求,减少受伤和疲劳的风险。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田径运动员,要想达到标准,就需要全面发展身体素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并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
只有在这些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的标准,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实现自己的运动梦想。
深化对田径赛事的理解田径赛事一直以来都是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项竞技比赛,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体现。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田径赛事的特点、价值、发展历程、比赛规则、影响因素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田径赛事。
一、田径赛事的特点和价值田径赛事是一项综合性体育运动,它涵盖了包括短跑、中长跑、跨栏、跳高、跳远、铅球、铁饼等众多项目。
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出色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高度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
田径赛事的特点在于其竞技性强、观赏性高,能够吸引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喜爱。
同时,田径赛事也是一项全民健身运动,它能够促进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二、田径赛事的发展历程田径赛事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当时田径是奥运会中最重要的一项比赛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田径运动逐渐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并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
现代田径赛事的发展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训练方法的改进,例如高科技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的出现,使得运动员的训练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
三、田径赛事的比赛规则和影响因素田径赛事的比赛规则主要包括起跑、比赛距离、犯规处罚等。
其中起跑是比赛开始的重要环节,运动员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起跑动作;比赛距离则根据不同项目而异,运动员需要按照规定的距离完成比赛;犯规处罚则是为了保证比赛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对于违反规则的运动员将给予不同程度的处罚。
影响田径赛事的因素主要包括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技能水平、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等。
此外,比赛场地、气候条件、观众氛围等因素也会对田径赛事产生一定的影响。
为了提高比赛的观赏性和竞技性,运动员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同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意识。
四、未来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训练方法的改进,未来的田径赛事将会有更多的变化和进步。
首先,高科技训练器材和训练方法的出现将为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加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支持;其次,比赛场地和设施的不断完善将为运动员创造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比赛环境;最后,观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也将不断提高,这将为田径赛事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试论信心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摘 要】信心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体育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古往今来,一切成功者都是遵循“自强者胜,自胜者强”的规律,在田径运动中自信也是一样,信心是取得田径运动的重要心理素质。信心是可以培养的,教练员教师的责任就是给学生创造条件,创造机会,培养他们心身共同发展提高,运动员的才干,才能闪闪发光。 【关键词】信心;田径运动;心理素质 一、前言 “满怀信心”,“信心十足”充满信心,都是日常人们讲的心理活动。那么什么是信心呢?信心就是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活动或叫内心活动,这种心理活动无论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田径的教学、训练、比赛中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愿望,并且确信它一定能够实现,那么就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功,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比如,我国后汉有个名将叫甘延寿,它自幼习武练功,磨练成一身好本事,他纵马如飞,箭无虚发,能把12斤重的石块扔出百米之外,而且善于跳跃,再一次操练中,他竟然跳跃过一座亭楼,虽然我们还不知道这座亭楼有多高,用什么方法跳的,但毕竟是跳跃亭楼的是古今中外罕见的,他没有平时练就的跳跃能力和十足的信心是办不到的。又如世界著名的健美家,健美运动的创始人山道,他敢于与凶猛的雄狮摔跤搏斗,并征服雄狮,说明他的功底深厚,信心十足。 在田径的教学中,训练和比赛更是如此,缺乏自信或信心不足是学不到动作的,在比赛中也不会取得胜利的。 二、信心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1)田径在教学和训练中,运动员对学的动作没有信心,不但学不会,而且还会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会造成伤害事故,因此,教练员在教法上要运用得当,要循循善道,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提高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使他们充满信心的掌握好这个动作,在练时,还要运用强化手段——积极强化,当学生做动作有进步时,要及时用“好”“不错”“漂亮”等肯定语句加以赞扬,鼓励他们认真操练提高。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托·图特阔对批评指责发出这样的告诫:“学员学得快,而且愿意重复的反应是那种伴随着快感或是快感随之而来的反应;而那种伴随着不快或是立即产生不快的反应,则不愿重复,学起来也慢”。实践证明,他论述的很精辟,在田径教学中,特别是那些难度较大的项目的教学,如跨栏、撑杆跳高等,学生容易产生“惧栏”、“怯杆”的心理,学生对于这些不快反应,当然就不愿重复不愿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使用教法要恰当。做示范动作要轻松潇洒,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学生就会情绪高涨,信心十足地愿意重复练习这些动作,并很快地掌握它。 (2)在田径训练和比赛中,信心更是不可缺少,因为信心是成功的前提——自胜者强,是取胜的条件,在现代体育比赛中取胜,除了技能外还要依靠高度的运动信心和强烈的求胜欲望,没有对自 身力量的高度自信、就无法调动内在的身心潜力、完成体育运动,并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88年汉城奥运会上赫赫有名的花蝴蝶——优秀的美国短跑运动员格·乔伊娜,运用“分心术”一鸣惊人,一举打破两项世界纪录,摘走奥运会三块金牌。某校有个“比赛型”运动员郑xx,比赛时自强自信,从不畏惧强手,在呼市华北区农口高校田径运动会上,力克群雄,一人独得跳高、跳远、三级跳远三块金牌,第三年代表河北参加全国比赛,在强手如林的跳高比赛中,自信自强、发挥了自己最大能力跳过了两米高度取得全国第七名,……上面举例是在重大比赛中取胜,由于信心不足失败的也不乏例,例如,我国跳高名将朱建华,在洛杉矶奥运会上拿金牌、犹如探囊取物,手到擒来,但是由于信心不足过于紧张等心理原因,没能表现自己的水平,只拿了铜牌,更有甚者我国一个跳远老将参加世界杯田径赛,由于紧张信心不足三次没有踏上板,连跳远的及格赛都没有通过就被淘汰了。……心理学指出:“自信是自我意象(有意想象)强的表现。”“信心是发挥运动员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无信心会导致运动员心理过程混乱,影响技术实力的发挥,甚至招致失败”。田径比赛的实践已充分证实了心理学家的论述无比正确。那么,怎样提高信心呢? 三、在田径运动中培养自信心 著名的心理学家康西尔曼博士指出:“人要自信”。“人的自信心可以培养”。“教师、教练员的责任就是要不断的给他们创造条件,培养他们的信心。” 我们多年的田径教学与训练的实践,却是像博士指出的那样,要千方百计给予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积极诱导,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的。 (1)自强者胜。要积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学与训练中,一个技术动作的掌握要经过反复练习才能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直到完美的掌握,急于求成,必适得其反,不但学不会,反而会失去信心。学习动作的同时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这是物质基础,身上有了“劲”,心中才不慌。技术动作才能学得快自信心才能得到提高,自强才能自信。 在学习较难的技术时,要遵循循序渐进性原则。比如学习跨栏动作,首先应把动作简化,分解成两腿,上体、两臂的动作。待动作熟悉后再连成一体训练;先原地复习再由走到慢跑练习;先跨越栏角,再由正面攻栏;栏高要逐步上升;栏距可先适当缩短,再逐步加长。这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也培养了信心。为了消除学生的惧栏心理,教师可先做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然后抓住适当时机,再做一个踢掉栏板或碰到栏架后,继续跑进的示范动作,叫学生看到碰到栏杆也不会跌倒或受伤,从而提高学生的信心。 (2)要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和意志品质。学生的个性不同,意志品质差异是很大的。在教学时必须区别对待,对于那些胆小学生,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不要用刺激性的言语伤害他们,在他们做较难的动作时,要亲自给他们保护和帮助,解除他们的心理负担,提高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对于那些自制性较差,性 情急躁的人,要讲清事物的利害关系,用纪律限制他们的鲁莽性。因为这些做事鲁莽者,常常不管自己能力如何,后果如何,表现非常鲁莽。比如:见栏就跨,甚至,从反方向跨越,一旦造成跌跤事故,不仅自己要受伤而且还会给胆小的同学增添恐惧感,对于学生的信心培养起相反的消极作用。所以,必须限制鲁莽者的不良行为。 (3)心理训练是田径训练中不可少的内容。在田径训练中,除体能训练外,必须列入心理训练内容,这样才能保证比赛时取得胜利。心理学家格鲁波指出:“对于初、中级运动员来讲80%是生物力学,20%是心理因素。高级运动员则相反80%是心理因素,20%是生物力学因素。运动员参赛之所以紧张,第一是比赛意义重大,赛不出成绩来不好交待。第二是强手如林,个个都虎视眈眈,自己相形见绌总觉得己不如人,因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充分发挥。比赛时,信心是顶顶重要的,必须平时加强培训,对于前面提到的乔伊娜和郑××这类运动员,只要把比赛意义和注意事项讲清了就放手叫他(她)们自己去干就行了。对于情绪不稳定,性情急躁的运动员,必须加强心理训练。伟大的哲学家萨迪说:“事业常成于坚韧,毁于急躁”。对犯急躁,成绩忽高忽低的运动员要用“自我暗示”、“自我放松”、“设假想敌人”等方法和多与强手比赛的方法,磨练他们的意志,提高他们的信心,克服他们的急躁情绪,使他们的技术水平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4)给学生制定计划提出的指标,要科学合理,切忌好高骛远,要充分考虑身心两方面的能力。 (5)教练(教师)应是学生的楷模,要坚定自信。在田径比赛中,要善于控制感情,比赛时正是运动员依靠你的时候,哪怕是一句话,一个手势,一个眼色都对运动员的信心起着不同的影响,因此教练员一是要像著名教练员袁伟民和康西尔曼那样泰然自若,做运动员的坚强后盾。 四、小结 综上所诉,信心这项心理素质,不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田径运动中作用都是很大的,信心是可以培养的,教练员教师的责任就是给他们创造条件,使他们自强自信。这样才能在田径运动中真正做到自强者胜,自胜者强。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成绩的影响因素分析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投掷实心球是田径比赛的一项重要项目,该项目成绩的优劣受多个因素的影响。
本篇文章将会从身体因素、心理因素、技术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身体因素1.身高:身高不同,身体的重心、双手到地面的距离以及投球的高度也不同,因此身高对成绩的影响非常大。
2.体重:体重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身体的协调性和平衡性,影响投掷的稳定性和高度。
3.力量:力量是影响投球距离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强壮的肌肉和绝佳的耐力是实现成功投掷的关键。
4.柔韧性:身体柔韧性影响投球的行动幅度和力量传递速度,对提高躯干的姿势、平衡和协调性也有积极作用。
二、心理因素1.信心:投球前的信心决定了比赛后的表现,自我信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决策能力、专注度和心理耐力。
2.紧张度:过分的紧张会导致身体的肌肉紧绷,减低人体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从而影响比赛的表现。
3.注意力:投掷实心球需要运动员集中精力,注意力的缺失会影响发球的精度和速度,因此注意力的训练非常重要。
三、技术因素1.姿势:投掷姿势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实心球的高度和方向,通过恰当的姿势摆放,能够提高实心球在空中的滞留时间和使球的落点尽量集中。
2.力点:不同的力点会产生不同的弹道和轨迹,控制球的速度和方向,将力点定义在正确的位置非常重要。
3.手臂和手的动作:控制球的动作从手臂和手部开始,手部的准确度和力量是投球成功的关键,因此手臂和手的动作需要配合合适。
综上所述,投掷实心球的成绩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训练者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针对身体、心理和技术等各个方面进行训练,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自己的潜力,获得优异的成绩。
浅谈立定跳远中运动心理阴影的克服1. 引言1.1 介绍立定跳远是田径比赛中的一项项目,是考验运动员速度、力量和技巧的综合性比赛项目之一。
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在立定的姿势下迅速奔跑并跳跃,使自己的距离达到最远。
立定跳远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和技术要求都很高,同时也需要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立定跳远中,心理因素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许多运动员在比赛中会遇到各种心理障碍,如紧张、焦虑、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表现和发挥。
了解并克服这些心理障碍是提高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关键之一。
本文旨在探讨立定跳远中的心理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的方法,通过心理咨询和制定科学的训练计划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心理挑战。
也将探讨心理因素对立定跳远表现的影响,以及心理辅导在训练中的重要性。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能为运动员在立定跳远比赛中的心理素质提升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探讨立定跳远运动中存在的心理阴影,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方法。
通过深入分析立定跳远的技术要求和心理障碍,我们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他们的竞技水平。
本文将着重介绍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包括心理咨询的重要性和训练计划的制定。
通过对心理因素在立定跳远中的影响进行探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并为未来的训练提供参考和展望。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运动员提供更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他们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水平。
2. 正文2.1 立定跳远的技术要求首先是起跳姿势。
运动员在跳远前需要采取正确的起跳姿势,即立定姿势。
这个姿势包括蹲下身体、脚尖向前、膝盖微屈等,以便更好地发力和起跳。
其次是加速和起跳。
在立定跳远中,运动员需要通过加速跑来增加速度,然后在起跳时要保持身体的稳定,并在合适的时机用力迈开腿部,将身体向前推出。
另外是空中动作。
在空中,运动员需要保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同时利用手臂的摆动来帮助稳定身体,并在合适的时机做出合适的动作,以便更好地完成跳远动作。
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摘要:部分田径运动员在比赛中很难达到训练时的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与运动员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影响。因此,针对田径运动项目的特点,针对影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心理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般心理训练和赛前心理训练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促使他们能够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在比赛中取得良好成绩,为田径运动员比赛中的保持良好心理素质提供理论基础。关键词: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
Abstract:Someathletesinthegamewhenitisdifficulttoachieveahighleveloftraininginpsychologicalfactorslargelyaffectathletesclosely.Therefore,thecharacteristicsofthetrackandfieldsports,fortheimpactofpsychologicalfactorsAthletesanalyze,research,andproposedgeneralmentaltrainingandmentaltrainingmethodsbeforeonthisbasis,toimprovethepsychologicalqualitypromptedthemtohaveagoodpsychologicalqualitymaintainoptimalmentalstatetoachievegoodresultsinthegame,providingatheoreticalbasisfortheracetrackandfieldathletestomaintaingoodmentalqualities.Keywords:Mental,athlete,psychological,game
1引言田径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一方面是体力的消耗,另一方面则是心里能量的消耗。当田径运动员出现在体育场上,多方面因素都在影响着他们心理的变化,例如、压力、对手的实力,比赛场地的氛围等等。下面就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因素进行详细的阐述:
2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2.1运动员参赛的规模以及面临的任务比赛规模与比赛任务成正比,比赛规模越大,比赛任务使命感就越重,对于运动员来说所产生的情绪波动越大。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就会应运而生,当这种情绪向着积极方面努力,那么它所呈现的心理反应就是越能够高度集中,相反,担心在比赛中不能取得好成绩,会给集体抹黑的消极因素就会容易产生心理对成绩的过分在意而产生较大压力,最终影响到自身技术水平的发挥。2.2运动员间实力的对比在田径比赛中,运动员之间实力是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因素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比赛运动员实力相近时,如果做到求胜欲望较强,斗志被激起时则会促使实力发挥,相反则会出现消极思想,对比赛失去信息,因为无法控制消极情绪而降低自身实力水品的发挥。2.3比赛经验比赛经验的田径队员在比赛前会进行充分的准备,减少比赛的压力,从而增强自信心对比赛的胜利提供良好的基础。相反,对于比赛新手来说,缺乏比赛经验,怕在比赛上失败的心理造成情绪的低落,最终失去比赛的信心导致实力不能正常发挥。另一方面来看,以往过去比赛对运动员产生的影响对于比赛现场的发挥也同样产生着重要影响,过去比赛失败形成的影响对于运动员来说是难以跨越的障碍,相反,胜利的影响则会帮助运动员克服困难超常发挥获得胜利。2.4比赛动机运动员比赛动机与比赛实力的发挥具有着密切的联系,运动员动机的来源主要是家庭、社会、国家、教练员、将近等等,这些动机来源或多或少的对运动员实力的发挥产生影响。鼓励会给运动员带来长久的动力,这样就会引起比赛时振奋的精神状态,客服比赛而取得胜利,相反则会影响实力的发挥。2.5外界环境的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场地在户外,心理受到的影响不仅仅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还要受到客观因素的影响。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天气、场地、时差、拉拉队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对运动员心理产生影响,最终影响到整场比赛实力的发挥。综合以上所有影响田径运动员比赛心理的因素来看,对于比赛过程中,运动员的情绪波动对比赛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比赛过程中情绪低落,那么则不能很好、很充分的调动全身的机能以及大脑中的兴奋点,从而不能获得充足的能量。不仅如此,过度的比赛心理压力会导致精神记账,肌肉过分紧张,肢体活动迟钝,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动作形成的不够完美,影响到技术动作的发挥。总而言之,只有当运动员获取到一定的兴奋点时,肢体运动才能够更加灵活,有了胜利的欲望才能激发实力的发挥,在比赛中才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获得胜利。
三田径运动员心理训练和调控田径运动员比赛的心理训练和心理调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的内容,一方面是心理训练,另一方面则是比赛前的心理训练和调节。良好的心理训练对于运动员比赛来说具有着重要的意义,稳定点、事宜的心理状态可以有利于比赛成绩的提高,创造良好的比赛成绩。3.1运动员比赛前心理调控方法进行赛前心理调控方法和目的是为了形成运动员良好的比赛动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比赛胜利的决心,调教好较为稳定的心理,以较好的状态迎接比赛。3.1.1对自己的实力要做到充分的自信。比赛前的运动员往往产生紧张的心理,对自己的技
术动作往往担心质量不够,变现得慌慌张张而不断怀疑自己,往往因为这样的行为而不断失去自信心。分析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运动员对比赛获胜的期望值过高而造成的。对于这种情况,运动员在日常比赛和训练中要积累自信心,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要学会正确的看待成败而进行心理压力的调节。要把注意力集中的放到比赛的技术动作的完成上,要轻装上阵而不是过多的压力,只有这样才能以更自信更洒脱的心态投入到比赛中,通过合理目标的设定树立比赛信心,重新定位自己放松紧张压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实力。3.1.2形成正确的比赛动机。比赛前,运动员都会存在一定的比赛动机,比赛动机过高或者
过低都会影响到比赛实力的发挥。甚至有的运动员存在一味的追逐奖金的错误动机,为了在比赛中名声大噪而失去心理的平衡,造成比赛前错误的认识自己。部分运动员也会因为对比赛动机的设定往往过高而难以控制。面对这些问题,运动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比赛动机设定,用平常心在比赛中展现自我价值,树立正确的比赛心理,全力以赴展现自我,客观上增加对于成功的心理体验。3.1.3制定周密的赛前计划方案。运动员赛前常常因为比赛不充分而产生情绪不稳定的现
象,对于比赛不能做到思维清晰,对于比赛的认知能力较低,不能安心的进行比赛的准备,限制了思维和肢体的活动。针对此现象,在比赛前就要做好相关的比赛方案,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各种情况的应对策略。3.1.4运动员自身要加强调节。对于部分田径运动员来说,在比赛前往往出现情绪不稳定、
情绪过于激动或者消沉的现象,这些都是由于运动员心理调节较差的原因所造成的。面对这样的问题,教练员要紧进行充分的引导,帮助过于消沉的运动员树立信心,用言语和心动帮助他们面对比赛。让他们充分相信自身的实力,鼓励他们面对比赛中的问题和困难,不给予过多的心理负担,从而保证比赛成绩的发挥。3.2比赛中心理训练调控方法
运动员比赛中的心理训练对于比赛成绩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比赛场上,有可能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复杂局面,但是运动员只有冷静面对,保持良好心理素质才能充分发挥好自身实力。如何在比赛中进行良好的心理训练调控方法,下面进行详细阐述:3.2.1注意比赛中头脑的清醒。田径赛场的比赛往往相对激烈,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影响有可
能导致思维混乱,头脑不清醒的现象。相对应的就是运动员思维情绪紧张,对于某些问题找不到合理对策和解决方法,造成大脑的暂时性空白。这时的运动员一定要做到镇定,保持头朝的情形,做到精神要振奋,有效阻止不良情绪的出现和影响,对其他外界因素处于屏蔽状态,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自身的比赛中,不断给予自己信心和勇气,成分发挥自身实力而获得胜利。3.2.2集中注意力相信自己实力。在田径比赛的赛场上,紧张的比赛分为让运动员在比赛过
程中产生过度紧张的情绪,对于平日训练的项目和技术出现怀疑的态度,不能完全集中注意力,总体来看,这是由于运动员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所导致的。运动员要充分相信自己并集中注意力,否则过度的不自信将会导致比赛中动作的失误和比赛的失败。3.2.3多种渠道消除紧张心理。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因为自身的紧张造成思想压力过大形
成消极的情绪,浙江大大影响比赛的发挥。这是由于运动员自身调节能力较差所形成的。面对这样的情况,运动员要通过自身调节不断让心里的紧张感消除,例如,呼吸调节法,通过呼吸将紧张的情绪排除,稳定情绪;自我暗示法,通过自身调节,按时自己我很好,我要好好加油,将紧张变成动力;音乐调节发,通过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情绪的调节,时刻做到情绪的调动而保持住兴奋,很好的比赛中发挥自身的实力。3.2.4教练给予积极鼓励。田径运动员的比赛通常状况下会出现几个胜负的结果,运动员如
果在赛场是出现失败而出现情绪低落、意志消沉而对比赛丧失信心的情况下,教练要进行充分的引导并给予鼓励。这种鼓励不仅仅表现在比赛的间隙,还体现在一整场的比赛结束,防止在今后的比赛中,运动员都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而丧失比赛信心。作为教练要具有对队员敏锐的观察力,第一时间进行情绪的疏导并进行鼓励,让他们充实信心和斗志,多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比赛中,从而客服心理消极情绪保持高昂的斗志,促使其技术水平充分的发挥。总结:田径比赛前及田径比赛过程中都会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运动员的比赛心理,比赛心理对运动员比赛效果来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比赛心理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教练员和运动员找准问题的根源,通过日常训练和比赛前、比赛中的心理调节做好充分的准备,集中注意力以提高自信心,调整好有效地最佳心理状态参加到比赛中去。只有这样运动员才能充分发挥好自身水平而获得比赛的最后胜利。参考文献:[1]方洪.田径运动员的心理训练与赛前调控[J].科技信息.2010(05)[2]穆波.浅析情绪状态对田径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影响[J].中国西部科技.2011(31)[3]谢家民.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及训练方法[J].科技资讯.2011(03)[4]梁海雄.田径运动员赛前不良心理及其调节[J].湖南社会科学.2010(02)[5]司景梅.田径运动员赛前心理调控的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3)[6]邢晓虎,林静.影响田径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的方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