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含答案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83.50 KB
- 文档页数:17
衡水金卷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英国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近日发布报告说,在充分考虑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影响的条件下,通过基因编辑技术修改人体胚胎、精子或卵细胞细胞核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伦理上可接受”。
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是一家相当于民间智库的独立机构,它基于调查研究而得出基因编辑“造人”在“伦理上可接受”的结论是否能为社会广泛认同,可能并不确定。
但是,这至少反映了一种社会趋势,一些人认为,可以为基因剪刀“造人”开绿灯。
国际社会对基因编辑婴儿从一开始就是坚定的红灯警示,现在却有人准备开绿灯,这个转折过程的时间之短令人吃惊。
2015年,中山大学副教授黄军就因团队进行胚胎基因编辑遭到国际生物医学界的反对。
当时有人预测,世界上首次诞生基因编辑活产婴儿可能还要50~100年。
但是,从那时到现在才三年,就已经有人呼吁为基因编辑婴儿开绿灯了,这是否意味着基因编辑婴儿的诞生为时不远了呢?基因编辑“造人”技术具有巨大的社会需求和实用性。
目前已知有超过4000种遗传性单基因疾病,影响全球超过1%的新生儿。
从理论上讲,基因编辑技术可以帮助预防这些疾病,让每个家庭都获得健康婴儿。
这显然比胎儿出生前的基因检测更先进。
不过,纳菲尔德生物伦理学协会提出基因编辑婴儿“伦理上可接受”的同时,给予了严格的限定条件。
其一。
基因编辑婴儿必须确保并符合未来出生婴儿的福祉;其二,符合社会的正义和团结,不会增加歧视和分裂。
这两个条件看似简单,但实际操作起来非常复杂和困难。
仅仅从技术上看,基因编辑要符合婴儿的福祉就是一个难题。
黄军等人对胚胎修改β地中海贫血的致病基因时,试验了86个废弃胚胎细胞,最终只有28个基因被成功编辑修改,成功率约为33%。
显然,这个成功率并不足以获得安全性和成功率的保障,也让人们对此技术抱有疑虑。
2019年衡水高考二模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小说欣赏》第二单元《谈神说鬼寄幽怀》中讲到孙悟空的故事实际上暗含了佛教“放心”“定心”与“修心”的全过程,来宣扬一种佛家的摆脱迷惑找回本心不得迷失的精神境界。
文学首先是人学。
所谓文学的人民性,概括地说,是指文学具有反映人民生活、表达人民思想感情以及同情或歌颂人民的社会属性。
《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除唐僧是个人,而且是个慢慢神化了的凡人之外,其余全是怪,但书中尽是“精怪魑魅俱通人情”“神仙鬼怪皆晓人性”,所以虽然表象是“怪”“神”,实质仍是“人”。
我们熟悉的孙悟空,就是一位由石猴幻化而成的精怪,而恰恰是这样一个非人类的精怪却蕴含了深厚的人民性。
这也是《西游记》得以流传不朽而“孙悟空”家喻户晓的重要原因。
首先,早在东晋王嘉《拾遗记》卷八“周群”条中就描写了一只传授周群历算的白猿,它有变幻莫测能知过去未来的神通,它可与天齐寿,这些全都具有后来孙悟空的特点;唐传奇《补江总白猿传》里描写的那只“遍体皆如铁”“虽百夫操兵不能制、知死生之数”的白猿,不更有孙悟空的影子?宋代《大唐三藏法师取经诗话》中,往西天取经的唐三藏法师座下的护法猴行者,应该就是孙悟空的前身。
以上种种显示孙悟空这一形象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为,而是历代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扎根于中华大地的土壤中的。
其次,作者有意让孙悟空处在一个世俗态层面,是要借宗教徒们宣扬的“虔诚信教、苦修苦炼、成仙成佛的母题”来阐发世俗社会一个生活哲理:要获得成功需走正道,历经磨难,而且要有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斗志。
孙悟空如此历炼艰苦,也正因此孙悟空并没有远离尘世,脱离人民,而是反映了人们的心理状态,阐述了群众集体意识中的人生哲理。
再次,从孙悟空性格中最鲜明最突出的两个特点:有个性、追求自由。
这两个方面论述这一形象还体现了明代人民乃至今天人们仍津津乐道的审美价值取向:个性、自由。
专题07文言文阅读★知识划重点★文言文的考查,常见的考点与题型不外乎字词解释、断句、语句翻译、文意归纳、写法分析、人物与作品评价等内容。
下面就复习和解题方法提几点建议:1.准确解释字词含义。
注意利用注释,利用平时积累的实词虚词知识,利用拓展联想和关联组词,确认字词在上下文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2.正确、顺畅地翻译句子。
翻译句子,第一,要内容正确,符合文意;其次,译出来的句子要表达准确,得体流畅。
3.概括文意。
往往通过填空、回答问题的方式,考查对文章层次、景物特点、内容要点(如湖北武汉卷10题:年羹尧善于用兵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吉林卷15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记叙的范仲淹读书时的轶事)、人物性格特征与感情态度、作品意义、阅读感受等方面的把握程度。
这是除了字词解释和语句翻译之外考查频率最高的点。
解答时务必注意,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善于从细微处着眼,筛选重要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同时要推敲答案用语的准确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烦,不偏不倚,切中要旨。
4.比较阅读。
这是近几年较为常见的一种题型。
常用的是两段材料比较,材料的相关点一般在于作品的题材、主题、人物、手法、社会意义等方面。
有的以课内散文为主,链接课外相关材料(如江苏常州卷《邹忌讽齐王纳谏》与《成侯邹忌为齐相》,湖北黄石卷《出师表》与《诸葛亮言家事》);有的两篇都是写景的游记(广西柳州卷《三峡》与《与朱元思书》);有的是同一作者写不同景点的文章(如湖北潜江卷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与《虎丘记》);有的用相关主题的两段材料(如山东滨州卷《鱼我所欲也》与《晏子谏景公》,福建厦门卷用两段赏荷的材料)。
比较阅读只是一种形式,在两段或几段材料之间有一种互补或互衬的关系,有的从两段文章的共性方面命题,有的是各自单独命题,题目互不相干,材料之间没有比较,后面一篇只是前一篇在内容上或题量上的补充。
考点基本与单篇考查是一致的。
5.拓展迁移。
为了做到古为今用,学以致用,命题常考查对散文主题与人物思想感情的评价,要求考生联系实际谈谈对某些观点的看法。
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中考语文试题及解析(word版)语文一、语文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含1~7小题,其中1~6小题,每小题2分,只有1项正确答案;第7小题8分,共20分)1.下列各项,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旳一项是()A.蛰.伏(zhí)屏.气(bǐnɡ)不屈不挠.(náo)B.配角.(jiǎo)撷.取(xié)三年五载.(zǎi)C.跻.身(jī)喝.彩(hē)挑.灯夜战(tiǎo)D.虬.枝(qiú)恬.淡(tián)乳臭.未干(xiù)2.下列各项,字形完全正确旳一项是()A.汲取对弈寒暄平心而论B.精萃接洽脉搏优柔寡断C.针贬修葺瑕疵惊慌失措D.秀颀殉职对峙虎视耽耽3.下列句子中加点旳成语使用恰当旳一项是()A.炎炎夏日,各种品牌旳空调产品成了各大商场炙手可热....旳畅销商品.B.放眼望去,满山旳梨花姹紫嫣红....,真是美不胜收.C.溶洞里旳钟乳石千态万状,有旳像卧虎,有旳像白熊……无不惟妙惟肖.....D.班会上,他侃侃而谈....,出众旳口才使得大家对他刮目相看.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旳一项是()A.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青阳市政府作出了不准销售、使用、生产一次性筷子旳决定.B.学习语文不能仅凭小聪明,一定要下苦功夫不可.C.青藏铁路旳通车把幸福和繁荣带给了住在青藏高原旳人们.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旳创造性思维和语言表达水平. 5.给下面句子排序,最恰当旳一项是()①在你迢迢旳人生旅途中②给你绵绵不断旳温馨和取之不竭旳力量③但这笔财富永存④它会永远陪伴着你⑤岁月尽可以像落叶一样飘逝A.⑤①③④②B.④③②⑤①C.⑤③①④②D.①⑤④②③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名著旳表述,不正确...旳一项是()A.《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旳一种文体.“说”是叙事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旳,“序”是临别赠言.B.“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铁扇公主使诈假借芭蕉扇”、“杨志中计误入白虎堂”、“火云洞智取红孩儿”,都是明代作家吴承恩长篇小说《西游记》里脍炙人口旳故事.C.《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题西林壁》、《记承天寺夜游》旳作者苏轼是宋代著名旳文学家,号东坡居士,后人称之为“苏东坡”.D.丹尼尔·笛福创作旳《鲁滨逊漂流记》告诉我们:在遇到困难时,必须用坚强旳意志和顽强旳生命力去战胜它,而首先要战胜旳是自己旳怯懦与悲观.7.根据提示填空.(①~⑥题必做....作答,每空1分,共8分.凡出现加..,⑦⑧两题任选一题字、漏字、错别字中任何一种情况,该空不得分.)①千嶂里, .(范仲淹《渔家傲》)②,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③半卷红旗临易水, .(李贺《雁门太守行》)④,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
2019学年度下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高三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一、文言文阅读( 24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9分)赵方,字彦直,衡山人。
淳熙八年举进士,调蒲圻尉,疑狱多所委决。
授大宁监教授,俗陋甚,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自是始有进士。
知青阳县,告其守史弥远曰:“催科不扰,是催科中抚字;刑罚无差,是刑罚中教化。
”人以为名言。
进秘阁修撰、知江陵府、主管湖北安抚司事兼权荆湖置司。
时金逼于兵,计其必南徙,日夜为备。
荆门有东西两山险要,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
金樊快明谋归宋,追兵至襄阳,方遣孟宗政、扈再兴以百骑邀.之,杀千余人,金人遁去。
金人围枣阳急,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
已而枣阳守赵观败金人于城外,再兴、宗政至,与观夹击,又败之,枣阳围解。
方申饬诸将,当遏于境上,不可使之入而后拒之于城下。
时麦正熟,方遣兵护民刈之,令清野以俟。
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
方料金人数不得志于枣阳,必将同时并攻诸城,当先发以制之。
命宗政出师向唐,再兴向邓,戒之曰:“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
”宗政进破湖阳县,擒其千户赵兴儿;再兴破高头城,大败金兵,遂薄邓州。
唐州兵来援,迎败之,降者踵至。
已而金兵至樊城,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金人三日不敢动,遂遁。
俄得疾,进徽猷阁学士、京湖制置大使。
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
病革[注],曰:“未死一日,当立一日纪纲。
”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
贻书宰相,论疆场大计。
寻卒。
赠银青光禄大夫,累赠太师,谥忠肃。
(节选自《宋史•赵方传》)[注]革:通“亟”,指病重。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还,力疾犒师,第.其功上之第:只是、只要B.增戍兵以遏.其冲遏:扼守C.扈再兴以百骑邀.之邀:拦截、截击D.方命再兴阵以待之,方视.其师视:检阅2、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赵方指挥作战有方的一组是()①方择可教者亲训诱之,人皆感励②方筑堡其上,增戍兵以遏其冲③方遣宗政、再兴等援枣阳,仍增戍光化、信阳、均州,以联声势④再疏力陈不可和者七,战议遂定⑤毋深入,毋攻城,第溃其保甲,毁其城砦,空其赀粮而已⑥引再兴卧内,勉以协心报国A.①②⑥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方在做蒲圻县尉期间,解决了许多有疑问的案件,并在此期间针对大宁风俗鄙陋的情况,重视教化,挑选可教的学生亲自教导,人们都受到了感励,从此才有进士。
绝密★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尚书》中的“道治政治,泽润生民”多被看作中国“政治”一词的最初来源。
古汉语中的“政”指国家的权力秩序或制度、法令;“治”则指统治、治国等治理活动,或是一种安定祥和的社会状态。
由此看来,古汉语中的“政”就是今天“政治”的意思。
而“治”则有今天“行政”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的”政治”译自西方“politics”一词,虽然翻译得很好,但也容易让今天的人们模糊了“政”与“治”的差别。
台湾的新儒家代表人物牟宗三专门辨析过“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的不同。
他把人类的政治形态分为三种:封建贵族政治、君主专制政治和立宪的民主政治。
前两种政治形态的政权皆在帝王,帝王凭借德行或武力取得政权,依靠世袭延续政权。
中国传统政治一直缺乏时政权合法性的反省,由于极少思考“政道”,所以所有的政治学说只一味地在“治道”方面用力。
其实,无论是打天下还是世袭,这种“政道”都是不合理的,因而可称之为“无道”。
中国传统政治因为一直没有解决政道的问题,所以导致了治道的不足。
牟宗三所说的“政道”与“治道”、政权与治权,很像现代政治对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划分。
政治学家孟德斯鸠认为,只有当政府被分成立法和行政两个部分,并能彼此制约和平衡时,自由才能得到保证。
立法者通过制定法律而实现社会价值的分配,而行政者则执行立法者通过的法律。
虽然牟宗三在书中的论述有些模糊和矛盾之处,但他的这种划分方法很容易让人看到中国传统政治的症结。
直到今天,我们还常常把政治与权力混为一谈。
很多人认为,一旦夺取了权力。
他们就自动拥有了政治的合法性和权威,其实远远没有。
政治包含了民众的认同性、合法性和参与性,是一个国家基本目标和政策的结合,而权力不过是达成这些目标或政策所必需的手段和工具。
一、现代文阅读(48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好生活”是一种生活,要正确理解“美好生活”,首先需要正确理解“生活”。
一般来说,生活是人从生到死的生命历程,是人生存发展的整个过程。
既指人当下的生活,也包括人整个一生的全部生活。
因此,生活即人生,美好生活既指当下生活美好,也指一辈子生活美好,即美好人生。
这就是中国古典“五福”幸福观所表达的意思。
人的生活受家庭、社会等外在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状况更直接取决于生活者自己的主观条件。
影响生活状况的主观条件包括许多方面,而其集中体现就是人格。
人格是一个人人性禀赋、环境影响和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所达到的人生境界。
它是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标志,也是一个人会过什么样的生活、人生会达到什么样的高度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人格对于一个人、对于一个人生活得好坏来说至关重要。
有好的人格才会有好的作为,有好的作为才有高品格的生活,而这种高品格的生活才是真正意义的美好生活。
人格由观念、知识、能力、品质等主要个性心理特征构成,表现为一个人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总体个性特征和完整精神面貌。
人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社会环境、教育、个人修为等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性现实化的结果。
人格是剃断一个人及其生活的内在根据,而判断的标准则是人格对人性实现的程度。
人性包括人谋求存在、生存、生存得好,生存得更好的各种潜在规定性。
是由这些潜在规定性构成的复杂而统一的整体,而谋求存在得更好则是人性的根本规定性,即人的本性。
人的本性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不同个人身上体现为各种不尽相同的潜质。
由这些潜质构成的整体就是具体的人性。
人性隐含着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是人生复杂结构的深层结构。
人性虽然是潜在的,但可以现实化为人格,并通过人格见之于人生。
人格的形成意味着人的成熟,人格的发挥则是人的生活,而人格本身是人性的现实化。
因此,人的生命过程实际上有三个层次:作为人整个现实生命过程的人生。
2019万卷作业七文言文专题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3题。
曹华,宋州楚丘人,仕宣武军为牙校。
贞元末,吴少诚叛,本军以华骁果有智算,用为襄城戍将。
蔡贼攻襄城,华屡败之,德宗特赐旗甲。
元和九年,以功授宁州刺史。
未行而吴元济叛,朝廷命河阳帅乌重胤讨贼。
重胤请华为怀汝节度行营副使。
前后数十战,大破贼于青陵城。
贼平,授棣州刺史,封陈留郡王。
棣邻于.郓,贼屡侵逼,华招募群盗之劲者,补之军卒,分据要路。
其后,贼至皆击败之,郓人不敢北顾。
及李师道诛,分所管十二州为三镇。
王遂为沂兖海观察使,褊刻不能驭众,为牙将王弁所害,朝廷遂授华沂州刺史。
华至镇,视事三日,宴将吏,伏甲士千人于幕下。
群校既集.,华喻之曰:“吾受命廉问,奉圣旨,以郓州将士分割三处,有道途转徙之劳。
今有颁给,北州兵稍厚。
郓州士卒处右,州兵处左,冀.易以区别。
”分定,并令州兵出外。
既出阖门,乃.谓郓卒曰:“天子深知郓人之劳,然前害主帅者,不能免罪。
”甲士自幕中出,周环之,凡郓一千二百人,立斩于庭,血流成渠。
是日,门屏之.间,有赤雾高丈余,久之方散。
自是海、沂之人,重.足股栗,无敢为盗者。
华恶沂之地褊,请移理于兖,许之。
初,李正己盗有青、郓十二州,传袭四世,垂五十年,人俗顽骜,不知礼教。
华令将吏曰:“邹、鲁儒者之乡,不宜忘于礼义。
”乃躬礼儒士,习俎豆之容,春秋释奠于孔子庙,立学讲经,儒冠四集。
出家财赡给,俾成名入仕,其往者如归。
及镇州军乱,杀田弘正,华表请以本军进讨,就加检校工部尚书,升兖海为武宁节度,赐之节钺。
李絺叛于大梁,华不俟命赴讨。
絺方遣兵三千人取宋州,华逆击败之。
由是,宋、亳不从絺乱。
絺平,以.功加检校尚书右仆射。
以河朔拒命,移.华为滑州刺史、义成军节度使。
长庆三年七月,卒于镇,时年六十九。
华虽出自戎行,而动必由礼,尤重士大夫,未尝以富贵骄人;下迨仆隶走使之徒,必待之以诚信,人以为难。
2019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二)考点16 断句 5颗星考点17 筛选信息 5颗星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文言文阅读(15分)【来源】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6月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刘乔,字仲彦,南阳人也。
少为秘书郎,建威将军王戎引为参军。
伐吴之役,戎使乔与参军罗尚济江,破武昌,还授荥阳令,迁太子洗马....。
以诛杨骏功,赐爵关中侯,拜尚书右丞。
豫诛贾谧,封安众男,累迁散骑常侍。
齐王冏为大司马,初,嵇绍为冏所重,每下阶迎之。
乔言于冏曰:“裴、张之诛,朝臣畏惮孙秀,故不敢不受财物。
嵇绍今何所逼忌,故畜裴家车牛、张家奴婢邪?乐彦辅来,公未尝下床,何独加敬于绍?”冏乃止。
顷之,迁御史中丞。
同腹心董艾势倾朝廷,百僚莫敢忤旨。
乔二旬之中,奏劾艾罪衅者六。
艾讽尚书右丞苟晞免乔官。
张昌之乱,乔出为威远将军、豫州刺史,与荆州刺史刘弘共讨昌。
惠帝西幸长安,东海王越承制转乔安北将军、冀州刺史,以范阳王虓领.豫州刺史。
乔以虓非天子命,不受代,发兵距之。
颍川太守刘舆昵于虓,乔上尚书列舆罪恶。
河间王颙得乔所上,乃宣诏使镇南将军刘弘、征东大将军刘准、平南将军彭城王释与乔并力攻虓于许昌。
舆弟琨率众救虓,未至而虓败,虓乃与琨俱奔河北。
未几,琨率突骑五千济河攻乔,乔劫琨父蕃,以槛车载之,据考城以距虓,众不敌而溃。
乔复收散卒,屯于平氏,河间王颙进乔镇东将军、假节..,以其长子祐为东郡太守,又遣刘弘、刘准、彭城王释等率兵援乔。
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刘琨分兵自荥阳率兵迎越,遇祐,众溃见杀。
乔众遂散,与五百骑奔平氏。
帝还洛阳,大赦,越复表乔为太傅军谘祭酒..。
越薨,复以乔为都督豫州诸军事、镇东将军、豫州刺史。
卒于官,时年六十三。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三十一》)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6 中难A.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B.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C.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D.东海王越移檄/天下帅甲士三万/将入关迎大驾/军次于萧/乔惧/遣子祐距越于萧县之灵壁/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4中难A.太子洗马是太子侍从官,平时负责管理宫廷马匹,太子出行时充任先导。
B.领指在本职之外另兼较低职位,范阳王是诸侯,兼任豫州刺史,故称领。
C.假节即借用符节,持节者大都镇守一方,战时可以斩杀违犯军令的人。
D.祭酒有首席、主管意,后指年高德劭、举足轻重的人,军谘祭酒即军中首席幕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7 中难A.刘乔初入仕途,屡次建立功勋。
他参加灭吴之战,攻下武昌,参与诛杀杨骏,协助除掉贾谧,因而多次升迁,获封勋爵,官至散骑常侍。
B.刘乔不惧权贵,敢于直言谏阻。
齐王司马冏十分器重嵇绍,经常走下殿阶迎接,刘乔认为司马冏不该如此谦卑,当面质问加以阻止。
C.刘乔反对矫诏,起兵联合抗击。
司马越调动刘乔和司马虓的官职,刘乔认为这不是皇帝旨意,联合司马颙等人发兵许昌,进攻司马虓。
D.刘乔争雄兵败,晚年仍获重用。
司马越领兵三万入关迎驾,打败刘乔,护送惠帝还都洛阳,直到司马越死后,刘乔才再次获得朝廷重用。
二、文言文阅读(15分)【来源】天津市耀华中学2017届高三第一次校模拟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宋太初,泽州晋城人。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通判戎州,以善政闻。
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转太常丞。
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
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
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
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充陕西转运使。
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
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
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
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
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
俄复旧秩.。
真宗嗣位,召还。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
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
三年,再知梓州。
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
时分川陕为四路,各置转运使。
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
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
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①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
俄出知杭州。
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
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
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
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
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曰:“广平生纂文史②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③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
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注]①风宪:即“御史”,掌管风纪的官吏。
②文史:借指儒家。
③伯阳:老子的字,借指道家。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6 中难A.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B.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C.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D.淳化初/迁监察御史/时北面用兵/选为雄州通判/二年/为京西转运副使/未几/移河东/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4中A.绯鱼,即绯鱼袋,指绯衣和鱼符袋。
是旧时官员佩戴的证明身份之物,唐朝五品以上佩鱼符袋。
B.秩,既指官吏的俸禄,也可以指官吏的官阶、品级。
文中的“旧秩”就是指宋太初原来的官职级别。
C.坐,是定罪、获罪的意思。
在中国古代,连坐是指一人犯罪而使其整个家族遭受牵连受罚而被诛灭的制度。
D.《礼》,指儒家典籍《礼记》,它和《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7中难A.宋太初施政有方,深谙时事。
他考中进士后,刚刚为官,便有了突出的政绩。
皇上下诏表彰,因而升官。
征求直言时,他呈献上奏疏,后因军事需要,被选为雄州通判。
B.宋太初才德兼备,深受器重。
他做盐铁副使,尊敬上司,不独断专行,不居功自傲。
他才能出众,多次出任转运使,负责往前线运送军粮,职责内从来没有出过什么差错。
C.宋太初身体多病,备受关照。
他患有久治不愈的疾病,不能到低洼潮湿的地方,朝廷就让他到别地为官。
他有病已久,糊涂健忘,不宜治理大的州郡,朝廷就让他治理小的州郡。
D.宋太初读书广博,善于思考。
他读儒家的经典著作,也读道家、佛家的著作,并深刻思考书中的道理。
他认为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佛家的无为,其实思想道理是一致的。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7-9题(15分)【来源】辽宁省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韦世康,京兆杜陵人也。
世为关右著姓。
祖旭,魏南幽州刺史。
父夐,隐居不仕,魏、周二代,十征不出,号为逍遥公。
世康幼而沉敏,有器度。
年十岁,州辟主簿。
在魏,弱冠为直寝,封汉安县公,尚(与皇帝家女儿匹配)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后仕周,从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
于时东夏初定,百姓未安,世康绥抚之,士民咸悦。
尉迥之作乱也,高祖忧之,谓世康曰:“汾、绛旧是周、齐分界,因此乱阶,恐生摇动。
今以委公,善为吾守。
”因授绛州刺史,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
世康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
在州尝慨然有止足之志,与子弟书曰:“吾生因绪馀①,夙沾缨弁,驱驰不已,四纪于兹。
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
如斯之事,颇为时悉。
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
禄岂须多,防满则退,年不待暮,有疾便辞。
况娘春秋已高,温清宜奉,晨昏有阙,罪在我躬。
意欲上闻,乞遵养礼,未访汝等,故遣此及。
兴言远慕,感咽难胜。
”诸弟报以事恐难遂,于是乃止。
在任数年,有惠政,奏课连最,擢为礼部尚书。
世康寡嗜欲,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
闻人之善,若己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四年,丁母忧去职。
末期,起令视事。
世康固请,乞终私制,上不准。
尝因休暇,谓子弟曰:“吾闻功遂身退,古人常道。
今年将耳顺,志在悬车,汝辈以为云何?”子福嗣答曰:“大人澡身浴德,名立官成,盈满之戒,先哲所重。
欲追踪二疏②,伏奉尊命。
”后因侍宴,世康再拜陈让曰:“臣无尺寸之功,位亚台铉。
今犬马齿濆,不益明时,恐先朝露,无以塞责。
愿乞骸骨,退避贤能。
”上曰:“朕夙夜庶几,求贤若渴,冀与公共治天下,以致太平。
今之所请,深乖本望,纵令筋骨衰谢,犹屈公卧治一隅。
”因而出拜荆州总管。
十七年,卒于州,时年六十七。
上闻而痛惜之,赠赙甚厚。
赠大将军,谥曰文。
注①绪馀:后代②二疏:指汉朝两位主动辞官的叔侄疏广与疏受。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组是:(5分)考点16 中难A、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B、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C、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D、今耄虽未及壮年/已谢/眼暗更剧/不见细书/足疾弥增/非可趋走8.下面全属于韦世康“寡嗜欲”的一组是(5分)考点17中难①以雅望镇之,阖境清肃②夙沾璎弁,驱驰不已③性恬素好古,不以得丧干怀④以不贪而为宝,处膏脂而莫润⑤禄岂须多,防满则退⑥恐先朝露,无以塞责A、①②③B、②③⑥C、③④⑥D、①④⑥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5分)考点17中难A、北魏时韦世康封为汉安县公被授为仪同三司之职,并随周武帝平定北齐,授为司州总管长史,得到周文帝女儿襄乐公主的赏识。
B、尉迟迥造反时,担任北周丞相的隋高祖授予韦世康众人,做绛州刺史,镇守汾州、绛州,因为汾、绛为周、齐分界,常有暴乱,会动摇国家稳定。
C、韦世康曾写信对他的子弟们说,他的家族在朝廷为官,到现在已经有四代之久了,皆以不贪为宝,身处富庶之地而一无所取。
D 、韦世康在任多年,政治清明,奏请和赋税政绩都是最好,他不仰慕权贵,也不以显示他人的过失来求取名誉,后来因为母亲年老而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