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商商学院早教《奥尔夫音乐课、妙事多音乐课》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2
妙事多音乐教案详细教案标题:妙事多音乐教案详细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妙事多音乐教材,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欣赏、表演和创作的能力。
教案将分为三个部分:音乐欣赏、音乐表演和音乐创作。
每个部分将包含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步骤和评估方法。
一、音乐欣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不同音乐风格和曲目的欣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的表达方式和情感传递。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 听音乐:选择不同风格和曲目的音乐,让学生仔细聆听,并提出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3. 分析音乐: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元素,如旋律、节奏、和声等,并解释它们对音乐的影响。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评估方法:1. 学生书面记录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表现。
二、音乐表演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和自信心。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
教学步骤:1. 选择曲目: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的曲目。
2. 练习:分配不同的乐器和声部给学生,进行个别和集体练习。
3. 排练:组织学生进行整体排练,注重音乐的协调性和表演的细节。
4. 表演:安排学生在班级或学校的音乐会上进行表演,展示他们的成果。
评估方法:1. 学生在表演中的表现和技巧。
2. 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精神。
三、音乐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音乐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
2. 创作主题:给学生提供一个音乐创作的主题,如季节、情感等。
3. 创作过程:指导学生选择乐器、编写旋律和和声,并加入节奏和动态元素。
4. 展示和分享:让学生展示他们的音乐作品,并与其他同学分享和交流。
妙事多音乐教案一、教案简介本教案是针对小学音乐课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妙事多音乐教学方法,以创新、趣味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1.学习和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包括音乐元素、节奏、旋律、音高等。
2.培养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提高听辨和演唱的技巧。
3.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创作能力,通过音乐活动促进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及步骤1.音乐元素的学习–音乐的基本要素:节奏、旋律、音高、音色、音响等–通过听觉和视觉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元素2.节奏感的培养–利用乐器或身体韵律,教授不同的节奏模式和节拍–练习学生的节奏感和击掌的准确性3.旋律的演唱和表达–学习和演唱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流行歌曲–教授音高和音程的概念,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表达方式4.音乐创作活动–引导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可以是编写歌词、创作旋律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创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展示和分享学生的作品,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欲望四、教学评估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 - 平时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和创造力等方面 - 课堂小组合作表现评价 - 每节课结束时的集体演唱评价五、教学资源准备1.录音设备和音乐播放设备2.不同乐器,如节拍器、小鼓等3.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和乐谱4.音乐创作绘本和作曲工具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情绪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氛围。
3.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针对不同水平和音乐兴趣进行个别指导。
七、教学延伸活动1.组织音乐比赛,让学生展示个人技能与团队合作。
2.邀请专业音乐人士进行音乐欣赏和知识讲座。
3.制作音乐作品集,让学生记录并展示自己的音乐创作成果。
以上是《妙事多音乐教案》的教学设计,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趣味的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达能力。
希望本教案对广大音乐教师有所启发和帮助。
(米其儿音乐花园)课程模块介绍第一部分问候歌和名字歌——小朋友的名字是他的身份的代表。
以称呼的名字的方式跟一个小朋友打招呼,不只是一种让他格外高兴的亲切的招呼方式,也是肯定小朋友个体的一种方式。
将每个小朋友的名字用歌唱的方式唱出来,不但能够辨认那一个小朋友,并且也引起别人对他的注意,同时也肯定了他在音乐妙境中的存在。
小朋友们不但会引起期盼在歌唱中听到自己的名字,也想听到其它他们成为“我的朋友”的小朋友们受到欢迎的招呼。
每次的音乐课都会以唱出每个朋友的名字来开始,每个小朋友在音乐环境中稳定下来以后,都需要这种能用歌声做出自己反应的机会,因为这对于他们的嗓音的发展非常重要。
弹跃歌曲一一弹跃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一种活动。
面对面,小手拉大手,大家跟着节奏一起动,弹跳就变成了小朋友和大人之间的一种共同分享的互动,非常好玩。
弹跃活动让小朋友觉得快活、有趣,好玩过后他们的表情会变得更加活跃、生动。
借着弹跃活动,大人可以让小朋友的全身体验到一种稳定的节拍感。
在生活中,成人与小朋友会有很多时间静静地坐着不动,而这种充满节奏的动感体验对儿童特别重要。
当小朋友坐在父母的双腿上,随着韵律节奏,上下弹跃做动作,他们的全身都会感到惊人的震撼。
这种动作同时也可强化内耳感应身体位置、动作、平衡与速度的功能。
当学步的小朋友可以拉着爸妈的手,尽情地体会身体肌肉对不同的动作所产生的反应时,他们就会觉得充满自信。
运动神经系统分布在我们的身体肌肉、关节和肌腱里,当动作发生时,它自然会传达信息、动作使人产生感觉。
跳起来悬在空中的那一瞬间,小朋友会觉得身阵突然变得轻飘飘的,那是会刺激脑能量的发展的。
而悦耳的声音,则可以激励和加强节奏性弹跃所引起的快感。
手指游戏——手指游戏主要是让小朋友学习如何辨识自己的十个手指头和两只手,并且给她们机会体现手指与双手的各种动作。
小朋友们喜欢身体运动的每一个动作,尤其是有节奏的,又配合着押韵上口的歌谣。
活动中触碰手指头,并同时说出手指头的名称,更具有强化认知的功能。
妙事多奥尔夫音乐课程(三)目录第一周 (1)第二周 (8)第三周 (14)第四周 (20)第五周 (26)第六周 (31)第七周 (36)第八周 (43)第九周 (48)第十周 (53)第十一周 (58)第十二周 (63)第一周一、围圈圈及问好环节活动实际: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宝宝创设社会性交往情境。
活动准备:铃鼓1个活动过程:教师一边演唱《围个大圈圈》的歌曲,一边组织宝宝和家长拉手围圈,引导宝宝和家长根据歌词当中的内容转换动作。
当转圈1—2圈以后,请大家坐下来。
然后教师请家长帮助宝宝介绍他/她的名字和年龄,每一组介绍完毕以后,教师要用拍击铃鼓的方式对宝宝说:“早上好”,然后演唱《Sing hello》歌曲欢迎每一个宝宝和家长的到来。
备注歌曲:《围个大圈圈》围个大圈圈,围个大圈圈,圈圈大又圆,圈圈大又圆;围个小圈圈,围个小圈圈;圈圈小又圆,圈圈小又圆。
(旁白):圈圈变大了,(旁白):圈圈变小了。
备注歌曲:《Sing hello》sing hello sing hello sing hello to XX,sing hello sing hello sing hello to XX;sing hello sing hello sing hello to XX,sing hello sing hello sing hello to XX。
二、听力A——蒸汽引擎声/火车汽笛声活动目标:刺激宝宝的听觉,丰富宝宝们的生活体验。
活动准备:火车绕小山行进的图片1张,精选妙事多音乐光盘—蒸汽引擎声/火车汽笛声(与我同拍手1-21/22)活动过程:教师请宝宝和家长坐好后播放蒸汽引擎声以及火车汽笛声引导大家认真倾听,倾听完毕以后请宝宝说一说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然后教师出示火车绕小山行进的图片引导宝宝观察的同时,进行解说:小火车正在山路间进行行驶,它要把满满一车苹果送给森林里的小动物们…………三、游走游戏——《来上山》活动目标:在音乐游戏中,为宝宝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游走空间。
妙事多音乐教案教案标题:妙事多音乐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音乐欣赏: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多样化音乐作品,如经典音乐、流行音乐、民族音乐等,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
2. 音乐表达:通过唱歌、舞蹈、乐器演奏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达,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3.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如编写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4. 合作演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出,如合唱团、乐队演奏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听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介绍今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2. 音乐欣赏:选择一首经典音乐作品,引导学生仔细聆听,让他们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
3. 音乐表达: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达活动,每个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歌曲,通过唱歌、舞蹈或乐器演奏的形式,展示给全班同学。
4. 音乐创作: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可以让学生编写歌词,创作简单的旋律,或者进行即兴演奏等。
5. 合作演出: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演出,可以让学生组成合唱团或乐队,进行集体演唱或乐器演奏,展示给全校师生。
6. 总结: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并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和未来的学习计划。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音乐欣赏环节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
2. 评估学生在音乐表达和创作环节的表现,包括声音的准确性、舞蹈动作的协调性、乐器演奏的技巧等。
3. 评估学生在合作演出中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演效果。
教学资源:1.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乐作品。
2. 乐器、音乐创作工具等。
3. 合唱团或乐队演出的场地和设备。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的表演机会和挑战。
妙事多奥尔夫音乐课程(四)目录第一周 (1)第二周 (6)第三周 (11)第四周 (17)第五周 (23)第六周 (28)第七周 (35)第八周 (40)第九周 (47)第十周 (53)第十一周 (60)第十二周 (67)第一周一、围圈圈及问好环节活动目标: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为宝宝创设社会性交往情境。
活动准备:无活动远程:教师一边演唱《围圈圈》的歌曲,一边组织宝宝和家人拉手围圈,引导宝宝和家长根据歌词当中的内容转换动作。
当转1-2圈以后,请大家坐下来。
然后教师分别为宝宝演唱《Sing hello》的歌曲欢迎宝宝的到来。
备注歌曲:《围圈圈》围圈圈,围圈圈;围一个大圈圈,围圈圈,围圈圈;围一个大圈圈,我们来拍拍手,大家一起拍拍手;我们来跺跺脚,大家一起来跺跺脚;我们来坐下来,大家一起来坐下来。
备注歌曲:《Sing hello》Sing Sing Sing helloSing hello to XX;Maily maily maily maily,Sing hello XX;二、弹跃歌曲—《圆啤酒桶》活动目标:增强家人及宝宝对于唱念儿歌节奏的把握。
活动准备:娃娃Lulu1个活动过程:教师运用娃娃做示范,引导家长将宝宝放到自己的膝盖上进行颤膝运用,然后教师唱念儿歌,并用手势暗示家长进行匀速的颤膝运动。
第一遍儿歌,当说到最后的同时,用语言及动作暗示家长将膝盖抬起,教师解释一国王的大军抬不动圆圆啤酒桶。
第二遍儿歌,当说到最后的同时,用语言及动作暗示家长分开双腿,使得宝宝从中间轻轻地跌落下来,教师解释一国王的大军拉不动圆圆的啤酒桶,还把啤酒桶给甩下了山。
第三遍儿歌,当说到最后的同时,用语言及动作家长暗示家长抱起宝宝进行身体的180度旋转,教师解释一国王的大军找到找到进了滑轮车,终于把圆圆的啤酒桶拉下了山。
备注歌曲《圆啤酒桶》那滚滚圆圆的啤酒桶从高处滚下来,砰!那滚滚圆圆的啤酒桶从高处滚下来,砰!国王的马车国王的兵拉不动圆圆的啤酒桶,国王的马车国王的兵拉不动圆圆的啤酒桶。
妙事多音乐教案全第一章:音乐基础概念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音乐的基础概念,包括音阶、节奏、音符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音阶:介绍大调和小调音阶,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熟掌握音阶的组成。
2. 节奏:讲解音符、休止符的概念,让学生熟悉各种节奏符号。
3. 音符:讲解音符的种类和表示方法,让学生能够正确识谱。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音乐基础概念。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音阶、节奏、音符等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音阶、节奏、音符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章:简谱识谱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能够独立识谱。
2.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简谱:介绍简谱的构成,让学生熟悉简谱的表示方法。
2. 识谱:教授识谱方法,让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音符。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简谱的构成和识谱方法。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识谱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简谱和识谱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歌唱技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提高歌唱水平。
2.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呼吸控制:讲解呼吸控制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呼吸。
2. 发声方法:介绍发声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发声方式。
3. 咬字清晰:教授咬字清晰的技巧,让学生发音更准确。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了解唱歌技巧的方法。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唱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唱歌技巧的掌握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四章:乐理知识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究精神。
世界主流音乐早教教学法比较(奥尔夫、妙事多、Music Play)1、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创始人:卡尔〃奥尔夫(1895-1982)著名德国音乐家、音乐教育家理论体系:受达尔克罗兹体态律动学影响,基于对德国民谣,19世纪流行乐曲、舞蹈、舞台剧音乐,以及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音乐的热爱,为当时的音乐教育开创了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
教学特色:人本性、即兴性、综合性、参与性、创造性、元素性、本土性;强调节奏性,动脑、动手、动脚、发掘全身、“人体乐器”、奥尔夫乐器2、妙事多音乐早教:创始人:Lorna Heygey 与Audrey Sillick理论体系:Heygey和Sillick于1994年共同创立了妙事多(Musikgarten)。
妙事多认为律动与音乐活动结合对儿童的发展非常有利,并将戈登的音乐学习理论作为其品牌的哲学理念之一。
90年代聘请戈登作为顾问,发展其品牌课程。
教学特色:利用婴幼儿到儿童期的感官能力,即听、说、动能力等来学习音乐。
上课内容以歌唱、乐器、听力训练及律动为主,自婴幼儿期即开始训练音乐能力,如音准、节奏速度、曲式及心唱能力等。
3、“Music Play”音乐早教创始人:美国音乐教育之父,埃德温〃戈登(Edwin Gordon)、艾莉森〃雷诺兹(Alison Reynolds)等理论体系:1、音乐性向(Music Aptitude),伴随着出生,每个人都有音乐性向,并且是可测量的,这种音乐潜能是持续发展的,并在9岁以后才趋于稳定。
2、音乐听想(Audiation),婴幼儿会将刚听过的音乐或看过的表演在思维意识中消化吸收和理解领会。
3、预备听想(Preparatory Audiation):适应期(Acculturation),出生至2-4岁,对外在环境的意识较少。
吸收:听到并用听觉收集环境中各种音乐的声音随意反应:音乐咿呀学语,移动肢体,对环境中的音乐有一定反应,但无直接关系有目的反应:尝试应和着环境中的音乐而动作或咿呀学语模仿期(Imitation),2-4岁至3-5岁,有意识地参与,专注于环境摆脱自我中心:认识到自己的律动和发声与外界环境中的音乐不合解码:较准确地模仿环境中的音乐,尤其是音高型和节奏型同化期(Assimilation) ,3-5岁至4-6岁,有意识地参与,专注与自我内省:发现自己歌唱和呼吸之间,念谣和肌肉动作(包括呼吸)之间缺乏协调协调:歌唱、念谣与呼吸和律动之间达到协调教学特点:大量采用婴幼儿容易接受的无词歌曲和无词念谣等音乐内容,采用音高型及节奏型教学,用简单的律动和节奏等音乐游戏,就能帮助婴幼儿建构听觉词汇、提高听想能力、建立语境、发展和提高语言、艺术等多元智能。
早教妙事多音乐教案一、背景介绍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早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早教的目标是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促进婴幼儿的发展,包括语言、认知、运动和社交等各个方面。
其中,音乐教育是早教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音乐能够激发婴幼儿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音感和节奏感,同时也有助于他们的语言和认知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套多样化的早教音乐教案,旨在为家长提供参考,给予他们在家中进行音乐教育的指导。
二、教案内容2.1 音乐启蒙•通过播放简单轻快的儿童音乐,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给婴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乐器,让他们自由地触摸和发出声音,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以简单的节奏和动作引导婴幼儿一起跟着音乐摇摆、拍手等,培养他们的动感和节奏感。
2.2 儿歌欣赏•播放经典儿歌,让宝宝聆听音乐中的旋律和歌词。
•呈现歌词的大字卡片,引导宝宝跟随歌词一起唱。
•利用简单的手势和动作,让宝宝加入到儿歌欣赏的过程中。
2.3 手鼓教学•介绍手鼓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鼓掌节奏教学,帮助宝宝理解和跟随节奏。
•鼓点演奏练习,通过敲打手鼓,让宝宝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和动感。
2.4 舞蹈活动•选择一些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让宝宝跟随音乐一起舞动。
•利用丰富多样的道具,如带子、气球等,增加舞蹈活动的趣味性。
•鼓励宝宝通过舞蹈表达自己的情感,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5 音乐游戏•制作简单的乐器,如纸板吉他、水果鸣笛等,让宝宝参与音乐制作的过程。
•创造音乐游戏,如找出音乐中不同的声音、按照音乐的节奏行走等,提升宝宝的听觉和协调能力。
•引导宝宝通过音乐游戏与其他宝宝互动,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
三、教案实施建议•家长可以根据宝宝的兴趣和注意力来选择适合的教案内容。
•家长应提前准备好所需乐器、歌曲和道具,确保教学过程的流畅性。
•教学过程中,要和宝宝保持互动,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家长应定期反思和总结教案效果,并根据宝宝的发展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
四、结语早教妙事多音乐教案为家长提供了一个有趣、多样化的音乐教育方案。
妙事多音乐教案标题:妙事多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习乐理知识,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和乐符的意义。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音乐的基本元素:节拍、旋律、节奏、音调、音符。
2. 乐符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合作演奏乐曲。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简短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妙和舒缓。
2. 概念讲解:a. 介绍音乐的基本元素,引导学生认识节拍、旋律、节奏、音调和音符。
b. 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了解乐符的意义和表示方法。
3. 合奏练习: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一个乐器。
b. 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指导他们选择适合的乐曲进行合奏练习。
c. 强调合作与协调,让学生充分体验团队合作的乐趣和意义。
4. 展示和欣赏:a. 分享学生合奏的成果,让其他同学欣赏和评价。
b. 让学生听取专业音乐家的演奏,开阔他们的音乐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5. 练习和巩固:a. 练习乐器演奏技巧,强化节奏感和音准。
b. 继续选择合适的乐曲进行合奏练习。
6. 总结和反思:a. 让学生总结所学的乐理知识和合奏经验,分享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
b.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改进和提高。
四、教学资源:1. 音乐教室的基本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等)。
2. 录音设备和背景音乐。
3. 乐谱和乐器教材。
五、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合奏练习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学生对乐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根据学生的合奏成果和演奏技巧,进行评价和指导。
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加音乐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2. 鼓励学生参加音乐社团或合唱团,培养更多的音乐兴趣和才能。
3. 邀请专业音乐家进行讲座或指导,加深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七、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合奏练习,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和合作的重要性。
妙事多音乐花园课程1、打招呼:hello 小朋友们上午好,我是你们的某某老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某某老师的音乐课堂,让我们先打个招呼HELLO SAY HELLO,下面呢,我们要唱HELLO歌喽,某某老师先来做示范,小耳朵要仔细听,当某某老师唱到HELLO的时候,我们要伸出我们的小手挥一挥手,打个招呼,准备好了吗?我们开始喽!我们SAY HELLO TO 某某SAY HELLO TO 某某我们SAY HELLO TO 某某SAY HELLO TO 某某某某老师的自我介绍做完了,下面哪位小朋友可以先到老师的旁边来自我介绍呢?小朋友一个一个全部自我介绍完2、集体舞:自我介绍做完了,小朋友都非常的棒,接下来是我们的集体舞时间,请小朋友和家长起立,我们一起拉手围成一个圆圈,我们唱的很简单,请家长和我们一起唱哦!让我们来到松树林,松树林,松树林,让我们来到松树林,在这个清新的早晨。
舞蹈结束,请大家带着宝贝回到舒适的位置坐好。
3、节奏型训练:音乐《骑着我的小白马》,教具大龙球,我们来进行节奏型训练,某某老师先来做示范,家长朋友们仔细看哦,示范完以后带家长一起做全程打节奏。
4、听力训练,每节课三分钟,好啦,接下来我们要一起来做听力训练,小朋友们认真听,听听这是谁的叫声(放音乐)。
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听出来这是谁的叫声?某某某,对啦,这是某某的声音,某某是怎么叫的?学一下,对,我们一起来学一下某某怎么叫,好,我们再来听一下,某某是怎么叫的,哇,某某的叫声是不是这样叫的呀?(模仿一下)。
下面呢,我们再来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认真听,这是谁的声音呀?(模仿一下)这是某某的声音,对啦,某某是怎么叫的呢(模仿).小朋友会不会呀?(一起模仿).5、音乐律动:(站起来跳舞成绕场走)音乐:拉个圆圈走走。
此处的音乐可与节奏性训练的音乐互换。
6、节奏性训练:(乐器).接下来.我们要进行节奏性训练,看xx老师手里有什么(碰一下告诉该了)它是xx.碰在一起就会发出好听的声音,小朋友要一边听歌,一边根据老师的节奏来进行xx的演奏,接下来,请先看老师的示范,开始示范、老师的示范完成了.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演奏(全程喊节拍1.2.3.4.1.2.3.4…)重夏3-4遍。
妙事多幼儿音乐范文妙事多幼儿音乐课程是一套针对幼儿发展课程,此课程训练幼儿音乐、语言能力、情绪管理、人际关系、认知发展,以「全人」教育的理念及「适龄教学」教法让所有学龄前各年龄层的孩子获得阶段式的进步。
运用蒙台梭利全面发展教学法,并以自然感官能力学习音乐教学法,从婴幼儿即开始的音乐及发展能力训练的全人发展课程及教材。
此教学法的特点是利用婴幼儿到儿童期的感官能力,即听、说、动能力等来学习音乐。
上课内容以歌唱、乐器、听力训练及律动为主,自婴幼儿期即开始训练音乐能力,如音准、节奏速度、曲式及心唱能力等。
亲子幼儿课程为15个月24个月的宝宝建立学习情境。
融合蒙特梭利与奥尔夫、达克罗兹和戈登等四大教学法,使孩子在语言的环境中兼顾音乐与生活技能的全面学习。
从游戏中引导全人的音乐及语言的训练1、使孩童辨识调性、音感、节奏等音乐元素,经由感官训练其音乐与语言能力;2、以节奏训练促进其对空间数理逻辑的能力。
律动中兼具肌肉训练及肢体开发1、从歌唱旋律中启发孩子的律动感,藉不同风格的编曲及舞蹈游戏激励儿童大小肌肉的控制和运作;2、以摇摆和催眠曲等功能音乐让孩子获得情绪安抚,促进家长与子女间的互动关系。
诗歌,读白、手指歌曲等的语言刺激1、藉手指小肌肉的游戏与朗朗上口的念白使孩子发展其语言正音结构;2、不同课程的念白及认知引导,让孩子充分接受学习刺激。
关于妙事多幼儿音乐课程的问与答1、妙事多是学些什么内容?答:妙事多是学龄前婴幼儿音乐及发展期能力训练的课程。
为利用幼儿感官能力学习音乐的自然音乐教学法。
上课内容以歌唱、节奏训练、律动和乐器玩奏等方式训练幼儿基础音乐能力,如音准、节拍、速度及心唱能力等。
2、妙事多的教法与传统音乐教法有什么不同?答:婴幼儿学音乐和学语言是一样的方式,先听、唱、再慢慢体会学习的内涵,这是人类自然发展、自然学习的过程。
妙事多的教法是由人的感官本能去学习音乐,而不是用认知去学音乐。
也就是以学母语的方式来学音乐。
家知音全商早教《奥尔夫音乐课、妙事多音乐课》奥尔夫音乐课、妙事多音乐课采用适合宝宝身心发展的、全球最流行的各种音乐风格的歌曲,让宝宝从小接触生活化的音乐,每一节音乐课程都是一段发现和冒险的旅程。
课程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培养宝宝的自我意识,帮助宝宝建立良好的安全感、信任感和控制感。
奥尔夫音乐课
阶段主题:通过音乐感知节奏、自主的乐器探索、舞蹈动作尝试等,让宝宝融入在丰富的艺术氛围。
课程内容:此阶段宝宝逐渐能够完成较有难度的动作及技巧,为此,家长角色减弱,课程设置突出宝宝的主动性,要让宝宝随着音乐真正动起来。
课程以音阶、速度变化、各种音乐形式和内容为媒介,让宝宝真正在音乐中随心而动,进行充分的自我表达。
培养目标:通过律动、拍打节奏、敲打乐器,锻炼肢体平衡能力、手指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发展宝宝行走和跑跳能力;通过让宝宝拍打和感知不同风格的音乐,培养宝宝识别能力;通过让宝宝敲打乐器、舞蹈,培养宝宝自我控制能力。
妙事多音乐课
阶段主题:通过对基本乐理、乐器、歌舞的理解和学习,为宝宝的成长植入基础的艺术基因
课程内容:本阶段宝宝独立性逐渐增强,此时家长角色淡出,宝宝要独立上课了。
此阶段课程仍以乐理中的大调、小调和中西方各类音乐类型为媒介,互动游戏、角色扮演、歌唱与舞蹈的环节增多,在
实践中引导宝宝学会理解音乐中的规则,并去区分、辨别音乐中的不同元素。
培养目标:通过让宝宝演奏乐器、舞蹈各种动作、表演歌剧,锻炼四肢协调能力及手眼脚协调性,发展宝宝肢体运动能力;通过让宝宝演奏乐器和表演歌剧,培养宝宝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宝宝思维能力;通过让宝宝舞蹈、表演和演奏,培养宝宝情绪表达、调节和控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