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动量定理与万有引力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35
大学物理所有公式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大物一刚体mvR R p L =•=圆周运动角动量 R 为半径mvd d p L =•= 非圆周运动,d 为参考点o 到p 点的垂直距离 φsin mvr L = 同上φsin Fr Fd M == F 对参考点的力矩 F r M •= 力矩 dtdLM =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矩等于质点角动量的时间变化率 ⎪⎭⎪⎬⎫==常矢量L dt dL 0如果对于某一固定参考点,质点(系)所受的外力矩的矢量和为零,则此质点对于该参考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
质点系的角动量守恒定律 ∑∆=ii i r m I 2 刚体对给定转轴的转动惯量αI M = (刚体的合外力矩)刚体在外力矩M 的作用下所获得的角加速度a 与外合力矩的大小成正比,并于转动惯量I 成反比;这就是刚体的定轴转动定律。
⎰⎰==vmdv r dm r I ρ22 转动惯量 (dv 为相应质元dm 的体积元,p 为体积元dv 处的密度)ωI L = 角动量 dtdLIa M == 物体所受对某给定轴的合外力矩等于物体对该轴的角动量的变化量 dL Mdt =冲量距000ωωI I L L dL Mdt LL tt -=-==⎰⎰常量==ωI L二保守力和非保守力k k E E W W -=+内外质点系动能的增量等于所有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的代数和(质点系的动能定理)k k E E W W W -=++非内保内外保守内力和不保守内力p p p E E E W ∆-=-=0保内系统中的保守内力的功等于系统势能的减少量)()(00p k p k E E E E W W +-+=+非内外p k E E E +=系统的动能k 和势能p 之和称为系统的机械能0E E W W -=+非内外质点系在运动过程中,他的机械能增量等于外力的功和非保守内力的功的总和(功能原理)常量时,有、当非内外=+===p k E E E W W 00如果在一个系统的运动过程中的任意一小段时间内,外力对系统所作总功都为零,系统内部又没有非保守内力做功,则在运动过程中系统的动能与势能之和保持不变,即系统的机械能不随时间改变,这就是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力学10个公式一、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0,即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ma,即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三、牛顿第三定律:对于每一个作用力,必然存在一个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1 = -F2,即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与能量转化定律:力对物体做功,会使物体获得能量。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W = Fs,即功等于力乘以位移。
五、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k = 1/2mv^2,即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六、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做功的情况下,一个闭合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E = Ek + Ep,即机械能等于动能加势能。
七、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引力,其大小与两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八、摩擦力定律:当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并相对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f = μN,即摩擦力等于摩擦系数乘以法向压力。
九、牛顿第二定律的角动量定理:物体的角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物体所受的外力矩。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τ = Iα,即外力矩等于物体的转动惯量乘以角加速度。
十、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为:F = G(m1m2/r^2),即引力等于万有引力常数乘以两个物体质量之积除以距离的平方。
高一常考三体知识点总结在高一的物理学习中,三体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三体问题是指在宇宙中,存在三个质点相互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问题。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高一常考的三体问题相关知识点,希望对大家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
一、三体问题的背景1. 三体问题的定义:三体问题是研究三个质点相互之间通过万有引力相互作用的问题。
2. 三体问题的应用:除了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地位外,三体问题还在天体力学、航天器轨道设计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二、三体问题的基本概念和定理1. 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研究三体问题时,我们关注的是每个质点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在计算中常用矢量表示。
2. 万有引力定律:三体问题中,三个质点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由万有引力定律来描述,即F=G·m1·m2/r^2,其中G为引力常数,m1和m2为质点的质量,r为两点之间的距离。
3.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以得到质点的加速度公式为a=F/m,其中F为质点所受的合力,m为质点的质量。
4. 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在三体问题中,动量定理和角动量定理仍然适用,可以用来描述系统的守恒定律。
三、三体问题的解决方法1. 初等法:初等方法主要是通过数学的解析法来求解三体问题,其中包括数学物理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
2. 数值法:数值法是一种近似解法,通过计算机模拟的方式来求解三体问题,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迭代法和数值积分法。
3. 近似解法:近似解法是在一些特定条件下,对三体问题进行简化,例如限制某些质点的质量很小或者某些质点的距离很远,从而得到近似解。
四、三体问题的应用举例1. 天体力学中的应用:三体问题在天体力学中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描述行星轨道的运动、彗星轨道的形成等等。
2. 航天器轨道设计中的应用:在航天器轨道设计中,三体问题被广泛应用于计算卫星的轨道、飞船的飞行路径等。
五、三体问题的拓展1. 三体问题的多体问题:除了三体问题外,多体问题(n体问题)也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四体问题、五体问题等。
(精选推荐)高一物理必修二公式总结高一物理必修二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物理的基础,以下是对高一物理必修二中的公式进行总结:一、质点的运动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1/2at^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v平均=x/t=v0+at/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公式:a=Δv/t二、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F=ma2.惯性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3.合外力为零时,加速度为零,速度不变,物体处于平衡状态4.动量定理:物体动量的增量等于它所受合外力的冲量,即Δp=Ft5.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6.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7.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之间的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三、能量守恒定律1.功能原理:物体机械能的增量等于它所受的合外力的功和内力的功之和2.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时,系统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系统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3.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的情况下,系统内部的作用力的冲量之和为零,即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4.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量的总玳保持不变四、万有引力定律1.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个力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2.万有引力公式:F=G*[m1m2/(r^2)] (G=6.6710^-11N*m^2/kg^2)3.环绕速度公式:v=√(GM/r) (M为中心天体质量)4.第一宇宙速度:v1=√(GM/R) (R为星球半径)5.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v2=√(2GM/R)6.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v3=√(GM/(R星表面))五、角动量守恒定律1.角动量守恒定律:对于一个旋转参考系中的任意一个点而言,其受到的合外力矩为零时,该点的角动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