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医疗社会工作

论社会工作方法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摘要:如今,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上一大难题,每年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大量的医疗纠纷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看,医疗纠纷无疑成为了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纠纷,建设更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工作方法被引进到了医疗的领域,将社会工作方法有效地和医疗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更人性化的解决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医患的不和谐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社会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了自身的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将社会工作方法有效地和医疗结合在一起,可以为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在医疗过程中,怎样更有效的发挥社会工作方法的作用,成了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外国,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被运用到医疗之前,它就已经是解决社会上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手段了。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处理社会问题,他们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社会工作者始终秉持着接纳尊重的原则接受每一位案主的求助。由于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生老病死,医疗社会工作出现了,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医疗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英美国家,1905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开始引进社会工作者,正式成立社会工作部,为病人提供社会服务。1918年全美医院社会工作协会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足迹遍布全美的医院和社区。

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工作都很活跃。在瑞典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大多数社会工作者是以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出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包括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照顾、贫困者救济和医疗保健方面。医疗社会工作不断地发展,成为了社会工作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疗社会工作也有相当的发展。1949年台北医院首先成立社会服务部,到1967年台湾省立医院普遍成立社会服务部,1983年台湾成立医务社会服务协会,并于1991年更名为医务社会工作协会。1985年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将社会工作纳入医院评价标准。1989年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公布慢性病医院和精神科医院设置标准,规定设立社会工作人员。医务社会工作在台湾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在大陆,早在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就建立了社会工作部,而后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上海仁济医院、重庆仁济医院等都先后设立了社会工作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部发挥着医生和病人之间桥梁的作用。近年来,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

下,医院社会工作部首先在上海东方医院和上海儿童医院正式挂牌成立。

二、医患关系的变化及特征

医疗技术不断发展,有些过去不能治愈的疾病如今在各种高科技的帮助下能够得到治愈,但是对身患疾病的患者来说,仅仅是对他们身体上的关怀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的是生理、心理、社会关系等各方面的开导和帮助,因此如今社会工作方法在医疗方面的运用变得不可或缺。

医生与病人不仅仅是这样单纯的关系了,在人们需求不断变化的过程中,这种单纯的关系也产生了变化,简单来说,有了这样的几个特征:第一,利益关系复杂。患者在得知自己得病的时候,会求助于医生,医生接受患者的请求,为患者医治,知道康复,在这个过程中,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双方的敌人都是病痛,但换个角度,医生毕竟作为提供服务的一方,需要收入来源,因此在为病人治病的同时希望在病人的身上得到较为满意的利益,而病人在医院时,当然希望能够花更少的钱把病治好,这样双方的利益关系又处在了完全对立的两边,因此,利益关系很复杂。第二,实际生活与制度的不相容性。医生寒窗苦读将近十载,在终于能够用到自己的专业知识来谋生时,当然会希望做到利益最大化,但是,百姓的心声却让政府不得不时时注意民生问题的好坏,过高的医疗费用让人们发出了“治病难”的声音,当一系列的政策出台后,医生又强调自己的劳动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制度不在是公平的衡量者,实际生活与制度产生了绝对的冲突。第三,地位不平等。对于医患关系来说,医生是处在优势的,医生具有专业的知识,而病人则处在不利的一方,病人对自己生生什么病、吃什么药都不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做铺垫,因此,很被动的一方往往会受到另一方的牵制。第四,资源不一。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按照如今网络和媒体的强大力量,往往会站在病患的一边,而医生会成为社会攻击的对象,但同时,解决纠纷时,采用的专业性的建议却让患者没有足够的实力维护自己的权利。这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

三、医患关系不和谐因素

医患关系虽复杂,但是牵涉到的却很少,除了医生、病患,就是背后的社会网络,因此,一些不和谐因素往往就会在这三者中出现,影响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生在对待病人的时候往往会把自己的焦点聚焦在自己的专业知识上,关注更多的会是病人的疾病,病人恢复的状况,以及有没有其他的并发症、有没有产生排斥、病变之类的问题,却忽略了其他的因素可能会导致病人的身体情况变差的事实,这些因素包括社会的、心理的、经济的、文化的、环境的。主要有:第一,疾病造成的心理负担,如重大疾病的压力;第二,家庭、社会关系不良的社会学病因或人格障碍。第三,就医过程产生的各种社会心理问题,如对诊断治疗的担心、手术的恐惧、医患沟通的误解、就医不顺的烦恼、经济困难的压力、社会角色的担心等等,这些不仅影响治疗方案的实施和治疗的效果,还是极易引起医患矛盾纠纷的问题。

其次,患者自身也会存在一些问题。如上文所言,患者并不具备这方面的专业知识背景,对一些医疗方面的问题都只能知表而不知里,所以一旦患者出现了当初预期以外的情况,就会让患者的家属把矛头直接指向医生,医生又不能很仔细的把这些原因一一道明,就会引发冲突。

社会因素导致的医疗纠纷也不少。由于医疗卫生体制变革的基本走向是商业化、市场化,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不同社会成员医疗卫生需求的实际满足程度,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而严重地两极分化。制度变迁和制度欠缺所付出的代价,在某种程度上,使医院和医务工作者成为“替罪羔羊”。原来的免费医疗向付费医疗的制度变迁,使患者不如从前那样从容地看病了,导致患者对就医过程的不满。由于疾病救助机制欠缺,一些个体在就医上支付能力不足,从而产生忧虑。

这三方的因素往往就是导致医患关系不和谐的主要原因。

四、社会工作方法在建设和谐医患关系中的运用

社会工作共有三大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在过去的医疗社会工作中,已经成功的解读了这三大方法的用处所在。

个案社会工作方法在医疗社会工作中的运用是最普遍的。往往把一个患者当做一个案主,在患者接受医生的治疗时,解决案主其他方面的问题,例如,当案主不能够顺利的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对医生提出的专业建议由排斥现象时,社会工作者就可以充当中间的“润滑剂”作用,帮助案主排除忧虑,不仅如此社会工作者要做的还有很多,比如,要对住院患者的个人史、家庭情况和所在的社区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以便掌握患者存在的社会、家庭问题及问题的背景,帮助其解决住院期间的困难;要对患者致残原因或病因进行认真调查分析,从而对涉及的政治、法律、经济、职业技能、生产劳动条件和家庭伦理道德等问题进行专题和综合研究,适当干预;要和有关病区的医护人员密切配合协助医护人员解决他们在医学之外不能或不便解决的问题,如手术期间陪护,医疗费用的拖欠等事宜;要和心理工作者密切配合,了解病人心理负担的起因,并对所涉及的家庭、社会问题积极加以解决;要对住院病人进行职业康复评估与培训,为就业和回归社会创造条件等等。完成一个案例的服务,还可以制成个案档案,保管起来,对日后的医疗纠纷有所帮助。

小组社会工作方法在帮助患者恢复社会功能,解除孤单无助感上有很好的效果。在运用到这个方法时,往往会把有相同病症的患者集中在一起,大家一起交流治疗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再把各自的经历拿出来与其他的人分享,可以适当的避免在治疗过程中碰到的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小组工作最核心的便是分享各个成员的心得体会,在分享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因此对患者的康复有很好的效果。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应当在专业医生的陪同下一起开展小组工作,能够适当的给予补充,可以解开小组讨论过程中碰到的误区性的问题。

社区工作的开展在更大意义上来说,面对的成员不是局限于医院中的病患

了,他要面对的人群是整整一个社区的群众,开展社区工作能够把医疗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帮助社区居民能够更多的学习到医疗方面的知识。为建设和谐社会起到的作用最为突出。

社会工作三大方法在解决医疗纠纷、建设和谐医患关系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运用这些方法的同时,社会工作者应当扮演好研究者、倾听者、协调者、组织者、宣传者的角色,把社会工作的方法有效地发挥出来。

当社会工作方法介入医患关系的建设中,起到了良好的柔和作用,让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变得更加具有可行性,也让患者能够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更放心,得到更好的服务。

参考文献:

【1】沈瑞英,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新途径——医疗社会工作,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2008,(4).

【2】刘俊,顾昭明,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关系的可行性研究,山西医科大学人文学院,2009,(10).

【3】顾东辉,“柔性支架”——社会工作方法的介入,2010,(9).

【4】花菊香,以社会工作介入构筑和谐医患关系,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2006,(12).

【5】黄耀明,社会工作专业视野下和谐医患关系的介入实践与分析,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课程反思

医疗社会工作是一门很具有实际操作性的课程,在学习了社会工作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各种理论后,接触了这门课程。当初选择修这门课的时候完全是没有想到医疗社会工作会有什么不同的地方,第一,前几个学期已经有了青少年、老年等社会工作领域的学习经历,觉得都是千篇一律的。第二,社会工作方法和理论在学习了三年之后,发现都是能够在每个领域都能用到了,并且没有太大的差别。因此我个人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觉得没有什么价值。

但是经过了一学期的学习,让我觉得医疗社会工作有着其独特的价值所在的。第一,医疗社会工作不是以年龄层来分的,所以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理论有着其独到的地方。第二,这是一门很实用的课程,课程介绍了很多以往在就医的过程中让我们忽略的地方,所以能够帮助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到。

尽管有点很多,但也有着其自身的缺点的,例如,医疗社会工作只注重理论层面的东西,就我接触下来而言,缺少了实际生活中的操作,有可能跟学校课程有关,人数过多,使得不能让每个学生都能实际的演练,实施案例的扮演分析,这样能够让学生更切身体会到医疗社会工作的实用之处。

再接下来的课程安排中,希望有所注意。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 科目: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社会工作类别:全日制专业硕士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危机干预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背景:危机干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 早期的临床研究 (1)埃里克·林德曼(Erich Lindemann)在1942年波士顿大火后,开始从事火灾后悲伤反应的研究。 (2)精神病学家吉拉尔德·卡普兰(Gerald Caplan)与社会工作者霍沃德(Howard Parad)的后续研究,使危机干预理论在1960及1970年间迅速发展,特别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3)泰哈尔斯特(Tyhurst,1958)指出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严重压力的反应,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 (4)1949年,鲁宾·赫尔(Reubin Hill)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因战争所造成的家人离散与重聚,关注家庭压力的社会性结构,并建立家庭压力理论(ABCX模式)。 2 压力和疾病 危机理论受到生活压力时间所造成生理反应的研究的强烈影响。塞里(Selye,1956)认为有机体的自然状态与其环境相适应,某一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的不平衡。 3 压力与对抗 压力与压力应对的生物学概念强调,角色长期受限制对压力应对产生的重要性。当我们很少了解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或者民族地位、年龄、婚姻关系对危机反应的不同影响时,会很难避免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较高地发展危机反应的比例。 (二)危机干预理论的假设 1.对个人而言,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所经历的情感失衡、社会失序、认知失调及生理症状,都是不平常的。 2.严重情境的苦恼,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而非病态。 3.特殊的生活事件将会造成破坏。 4.在失衡状态的期间,人会主寻求生活的平衡与和谐,评估事件的意义,及检视个人生活中,可资运用以应对危机的个人与社会资源。 5.当致力于情绪的再平衡时,个人常会处于心理易受伤害的紧张状态。 6.当个人受伤的状况升高时,特别会寻求心理上的协助。 7.危机反应的特征在整个阶段中,不论调适或适应不良,都会显现出来。 8.危机和负向结果一样,都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三)危机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1 危机:卡普兰将危机定义为“危机是指人们实现重大生活目标时受到阻碍,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社区居家养老中社工的角色 王壬 2012-10-15 14:12:51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京) 2009年7上期【英文标题】The Role of Social Worker in the Community and Family Endowment 【作者简介】王壬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编者按】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家庭小型化趋势日益明显,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模式受到严峻挑战,发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已成必然趋势。而机构养老又存在耗费资源多、建设周期长、服务对象范围狭窄等弊端,无法满足多数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作为融合家庭养老与社会化为老服务的新模式,成为提高广大老年人生命、生活质量的重要出路。 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 目前,我国的社区老人服务绝大多数都是由政府提供并由街道居委会执行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对孤寡老人、独居老人等生活困难老人的经济救济、日常上门巡视、义工服务、后事的操办等。但这些服务往往是补救性和救济性的,一方面,接受服务的老人只占老龄人口的极小部分;另一方面,老人在社交、心理方面的综合需要没有得到很好的满足。为了更全面地满足老人居家养老的需要,各地尝试将社会工作的元素融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促进居家养老的社会化与专业化发展。那么,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社工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又可以起到

什么作用呢?笔者所在的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与广州市越秀区六榕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部展开合作,尝试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引入社工,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与大家分享。 个体层面的角色 老人需求的评估者 社工要准确、及时地评估老人的情况与需要,为开展服务提供依据。例如,某老人的一位老友不久前去世,这直接影响到老人的心理状况、睡眠质量,从而引起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复发,造成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社工评估后,就从对老人的心理辅导入手,而不是简单地协助老人看病吃药。 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老人的生理与心理状况变化很快,因此不仅需要对老人进行定期的全面评估,还要在中间插入定期的复检和不定期的回访,以确保更准确地了解老人的情况。 对老人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全面的过程,需要评估的项目复杂繁多。国际上一份完善的老人评估包括:个人基本资料、认知形态、沟通能力、听力、视力、情绪与行为形态、社交能力、日常独立生活能力评估(IADL)、自我照顾能力评估(ADL)、疾病诊断及病史、口腔与牙齿状况、居住环境检查、用药情况等。评估往往由社工、护士和医生组成的团队共同执行。整个评估涵盖了老人的生理、心理及社交情况,而这三者又是相互联系的。 生理上,随着身体的不断老化,疾病和身体的衰弱成为老人关注的重点,如

灾害社会工作重点整理JJW

第一章灾害社会工作概述 第一节灾害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特征 一、灾害的定义 灾难是在特定时空,突然发生的、毁灭性的、严重打乱一个社区/社会原本运作功能的事件。它的到来,会造成人身、财产、经济、环境的重大损失,进而导致社区/社会在短时间内无法依靠自己的能力/资源来承载。 二、灾害的类型(P17-18) 1、人为或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 1)人为或技术灾难:主要指武器失火和人为失误造成毒气泄漏,例如爆炸和交 通事故产生的化学滴漏物,导致空气、水和土壤污染及食物污染。 2)自然灾难:是指环境事件,不是直接认为造成的,例如火山爆发、地震、洪 水、飓风、瘟疫、干旱、饥荒等。 2、自然灾难、意外灾难和人为灾难 3、自然灾难、生态灾难和人为灾难 4、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在此,建议采纳第一种和第四种分类。1、人为或技术灾难和自然灾难4、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 三、灾害的特征(见灾害社会工作培训教程) 1、突发性:有些灾难发生前有2-3天的预警期,如台风、飓风、洪水、火山爆发、干旱。但是有些灾难几乎无预警期,如地震、爆炸、火车相撞是突然发生。 2、不熟悉:人们虽然见过不少灾难,但是它终究不是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每一次灾难发生,往往带来的新的体验和感受。 3、难预料:虽可预测,但难精准推测。 4、地区性:灾难通常是地区性的 5、重伤害:灾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害、社区瓦解、环境破坏等多重后果。 四、灾难的危害 灾难对人及社会的伤害往往是难以用实际造成的损伤衡量的,其是综合性的,也是复杂性的,众多伤害交织在一起。 1.对个体

(1)生理上的伤害:受伤、残疾、疾病、瘟疫等; (2)心理上的伤害,如悲伤、绝望、无助、无望、害怕、恐慌、负罪感、麻木感、PTSD等 (3)其他,个人关系的破损、社会支持网的缺失等等。 2.对家庭 (1)灾害对家庭生存条件的冲击。 (住房、财产、家庭成员) (2)灾害对家庭结构的影响。(简单地说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的构成。) 灾害不同对家庭结构有不同冲击。如地震和旱灾。 不同家庭结构受灾害冲击的表现和程度不同。(结构越简单的家庭比结构越复杂的家庭受灾害重接越严重。) 灾害对家庭结构的冲击既有即时影响,也有间接的(潜在)的影响。(如孩子失去所带来的养老问题) (3)对家庭功能的影响 家庭功能包括:固有功能——性爱。生育功能;基本功能——经济。教育、保障等功能;派生功能——政治、宗教功能。 3.对社区 (1)社区秩序的破坏;(稳定、制度等) (2)社区环境的破坏;(交通、水资源等) (3)社区经济的破坏;(旅游、农牧业、商业等) (4)社区的凝聚力可能提高;(在自救过程中形成凝聚力) (5)其他等等 4.对社会 (1)对社会组织的影响。(应对力) (2)对志愿者、救护人员、解放军的影响。(应激反应) (3)对政府的影响。(震后干部,灾害危机干预机制的启动等) (4)其他等等。(对社会公众) 五、灾害社会工作的定义 灾害发生时,社会工作秉承“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遵循专业化伦理规范,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协助救灾相关部门,帮助受灾的个人、家庭、组织和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按时间顺序) 一、约定阶段即结案与建立关系(实际上是工作者帮助求助者逐 渐成为案主并接受案主角色的过程) 1、了解案主的来源(自愿的案主、非自愿的案主、不自愿或 者强迫的案主),对此,社会工作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并能够 加以区分。 2、初步评估:任务主要是界定并确定案主的问题,对照机构 的功能并确定是否接受案主或者转介。初步评估可以围绕 以下几方面进行:是什么使得案主寻求帮助;案主希望从 与社会工作者的接触中获得什么;案主希望产生什么后果; 3、建立专业关系(态度与情感相互反应的过程) 同理心、积极关注、尊重、亲切感、真诚等要素可以帮助工 作者于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目的性、以受助者为本、 非平等性、受制约性、代表性、兼容性是专业关系的6个特 点。 4、促使案主进入角色(角色期望) 5、与案主以外的其他系统建立关系 二、评估问题的阶段即收集资料与问题判断(清楚而又具体的了解 案主问题和需要的时期,他的工作成果将成为今后工作、行动的依据) 1、什么事评估:评估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 有关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也就是说是认识、 了解案主问题的过程 2、评估的目的:了解案主、案主的问题及其环境,从而建构

一个计划帮助案主去解决或消除问题 3、评估的步骤 A、收集资料: 有关案主个人方面的资料,具体有案主的基本资料、案主的问题及其成因的需要、案主的问题和障碍; (1)有关环境(即案主生活中重要的社会系统、环 境)的资料; (2)有关案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资料 B、分析理解资料(将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 目的和内容) C、认定案主的问题(案主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成因是 什么?改变案主情况要做什么?) D、做出评估报告(报告包括:一是资料和事实,二是专业 判断 三、计划及合约阶段即制定目标和工作计划 1、计划的内容: A、目的和目标(一个个目标的实现了,也就达到了目标) B、关注对象(即介入行动中要加以改变的系统) C、介入的策略: 1、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为实现计划的目的和目标,工作者要 承担的角色、需要完成的任务; 3、案主要承担的任务 2、制定计划的原则(1、详细、具体; 2、具有可行性; 3、 与工作的目的和目标相符;4、能够总结和度量) 3、合约(合约是工作者与案主为解决问题而共同工作投入努

探索“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912926516.html, 探索“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 作者:文雅朱眉华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2期 [摘要]社会支持干预旨为改善特定人群社会支持所采取的策略和专业手法,包括直接的帮助和支持,以及通过改善其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和广度以提高社会支持的措施。在当前城乡流动背景下,面临外来人口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较低的城市融入以及获取社会资源能力不足等问题,社会工作者如何从社会支持的角度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促进外来人口的社区融入和社会融合?本文以在上海两个流动人口聚居区开展的社会服务为例,通过对14户流动家庭和本地社会服务机构相关人员的访谈,结合文献研究和参与式观察,探索以社会支持为本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以此提升社会服务的有效性及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通过比较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的特点,梳理聚居区所开展的社会服务以及其对流动家庭社会支持的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不同社会支持维度划分的社区干预模式。该模式注重整合正式和非正式社会支持,同时结合专业化和层次化的社区服务,以实现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支持社会工作干预社区服务城乡流动社会融合 [作者简介]文雅(1974-),女,湖南岳阳人,麦吉尔大学社会工作学院,博士,研究方向为儿童福利、社会工作、社会政策;朱眉华(1964-),女,浙江海宁人,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家庭与儿童社会工作及社会政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72(2016)02-0017-08 一、概念厘清 有关社会支持的实证研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针对个体健康的社区心理学和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社会关系对个体健康、抵御疾病和治疗康复有着重要的作用。①②其中,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保护机制作用通过直接效应(主效应),促进个体心理适应,或通过减缓压力带来的负面作用的间接效应,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影响。③④近年来,社会支持研究开始突破心理学界限,发展成一个多维度的概念。①在内容上,社会支持包括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和社会交往支持;从结构/功能上看,社会支持受人际关系网络影响,如强/弱关系分别产生不同种类、数量的社会支持;根据提供渠道的不同,又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支持——正式支持包括政府、事业单位、社区、企业和市场提供的支持,非正式支持包括出于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等其他私人关系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此外,社会支持还有实际提供的支持和所感受的支持的区别。② 从社会学视角来看,社会支持是指一定的社会网络运用特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对社会弱者进行无偿帮助的一种选择性社会行为,③通俗理解就是来自他人或社会的扶持和帮助。在我国,社会支持成为帮助弱势群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理论也被广泛应用于包括社会工作在内的

医疗社会工作

论社会工作方法与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 摘要:如今,医疗纠纷已成为社会上一大难题,每年都会因为各种原因产生大量的医疗纠纷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看,医疗纠纷无疑成为了阻碍和谐社会建设的一大障碍。为了更好的解决医疗纠纷,建设更和谐的医患关系,社会工作方法被引进到了医疗的领域,将社会工作方法有效地和医疗技术相结合,能够更有效的、更人性化的解决在医疗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医患的不和谐问题。 关键词:社会工作方法;和谐;医患关系 医疗社会工作在不断的发展中,已经有了自身的一套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将社会工作方法有效地和医疗结合在一起,可以为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作贡献。在医疗过程中,怎样更有效的发挥社会工作方法的作用,成了建设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 一、医疗社会工作的发展 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外国,在社会工作专业的方法被运用到医疗之前,它就已经是解决社会上不和谐问题的重要手段了。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处理社会问题,他们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帮助有需要帮助的人。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健康还是疾病,社会工作者始终秉持着接纳尊重的原则接受每一位案主的求助。由于人的生存必须面对生老病死,医疗社会工作出现了,并且逐渐发展成为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 医疗社会工作最早起源于英美国家,1905年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开始引进社会工作者,正式成立社会工作部,为病人提供社会服务。1918年全美医院社会工作协会成立。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如今医疗社会工作者的足迹遍布全美的医院和社区。 瑞典、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社会工作都很活跃。在瑞典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大多数社会工作者是以国家公职人员身份出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包括老年人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照顾、贫困者救济和医疗保健方面。医疗社会工作不断地发展,成为了社会工作中极具特色的一个部分。 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医疗社会工作也有相当的发展。1949年台北医院首先成立社会服务部,到1967年台湾省立医院普遍成立社会服务部,1983年台湾成立医务社会服务协会,并于1991年更名为医务社会工作协会。1985年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将社会工作纳入医院评价标准。1989年台湾“行政院”卫生署公布慢性病医院和精神科医院设置标准,规定设立社会工作人员。医务社会工作在台湾依靠政府行政力量得到迅速发展。 在大陆,早在1921年北京协和医院就建立了社会工作部,而后济南齐鲁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南京鼓楼医院、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上海仁济医院、重庆仁济医院等都先后设立了社会工作部,开展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社会工作部发挥着医生和病人之间桥梁的作用。近年来,在社会学和社会工作教育迅速发展的情况

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理解

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理解 我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理解 09级社会学范泽宇 2009062005 学习《社会工作概论》已有两个多月了,对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伦理,理论基础,方法技巧,动用资源进行一番思考之后,我发现做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首先,从社会工作的功能着手分析,就会发现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作用。清华大学孙立平教授提出过社会溃败的概念,所谓社会溃败就是指社会机体的细胞坏死,机能失效。个人也好,家庭也好,都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避免这些细胞的坏死,社会工作者就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社会工作者要做的不仅仅是助人,救难,解困,更重要的是要帮助人发展。社会工作尊重人,认为人是有潜能的,并把充分挖掘个人潜能,达致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当做自己的目标。社会工作者让社会的每一个细胞健康发展,也就为整个社会有机体的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提供了保障,这也就对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价值伦理,理论基础,方法技巧,动用资源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社会工作者应具备怎样的价值伦理?又会有那些现实困境呢?尽管西方社会工作体系存在矛盾与争论,但“爱人”“助人”是不争的核心价值观念。“爱人”“助人”不仅是西方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此基础之上,社会工作者就应具备平等,信誉,独立,礼貌,孝顺,抱负,勤奋和竞争的社会基本价值和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等专业价值,树立“为人服务”的观念,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利他型的人格。如果只把社会工作当做谋生的职业,我想这样的人是不能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那么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困境,社会工作者也要生存发展?他们的权益又该得到怎样的维护呢?社会工作者对当事人的伦理责任包括当事人利益的首要性。尊重当事人的权利和特权,做出一切努力来最大限度地培育代表当事人的自我决定权利。尊重当事人的秘密和隐私。当设定费用的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保证其所履行的服务于当事人的支付能力比较合理公平。前三点与社会工作者的技能有较大的联系,费用却是我们在现实中不能回避的问题之一。我们在参观老年公寓时,护理老人的社工就对自己的收入提出了不满,对五位老人实施全护,一个月的基本工资才1600多元,而且休息的权利也得不到保障,在这样的情况下社工必然是带着不良情绪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又如何保证前三点伦理责任的实现呢?毕竟社工也是人,也需要自身的发展,而案主通常是弱势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社会工作者对企业职工心理问题的有效介入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生活压力也在不断增长。很多企业职工在面临着生存压力、工作压力的同时,往往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更有甚者,有自残或自杀倾向。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企业职工本身,给他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困扰,也给企业的发展、人事的安排带来很多不便。这个时候往往需要更多的社会工作者进驻企业,为企业职工缓解压力,帮助职工解决心理问题,建立积极的生活情绪,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治疗,促进企业及其职工的健康发展。 标签:生活压力;心理问题;社会工作;危机干预 doi:10.19311/https://www.doczj.com/doc/0912926516.html,ki.16723198.2016.26.050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经济体制也在不断改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越来越多的企业职工面临着繁重的生活压力和工作压力。这些压力随着时间而不断积累,最终会引发企业职工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甚至会导致职工产生自虐自残或自杀倾向,对企业职工的有效的心理疏导也就越来越引起政府、社会和公司管理层的关注。 1.2 研究意义 其一,职工心理问题处理不当,会给企业员工带来很多负面影响,暴躁、易怒、失眠、情绪激烈等等。甚至影响员工自身的生命安全。对职工心理干预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员工焦虑情绪,起到预防和保护的作用。 其二,职工的心理问题处理不当,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给企业造成很多不良影响,制约企业的发展。严重的甚至会导致企业倒闭。对职工心理危机干预的研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其三,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具备专业的工作方法和技巧,而且在针对心理疏导、情绪缓解、危机干预上具有一定的实务工作经验,能更好的为职工和企业提供支持和帮助。 1.3 研究方法 (1)[ 3]个案研究法:通过企业中具体的个案或群体,在一段时间内对其展开调查,了解个案的心理变化过程。

论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

论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的比较 摘要: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是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本文结合实例,从理论基础、运作目标、小组特点、实践原则、小组成员、工作者的角色等方面对三大模式进行比较,并对三大模式的优劣势进行说明。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会目标模式、交互模式、治疗模式 分工: 社会目标模式是透过一系列原则和方法培养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社会意识和社会良知,其原则与社区工作有诸多相似之处,强调组员的参与、共识和任务的达成,更重的是强调自我了解和专业训练 交互模式又称互动模式或调节模式,强调在小组的协助过程中,有类似问题的成员聚在一起,相互协助发展有利于问题解决的工作技巧 治疗模式也叫预防与康复模型,是以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时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理论基础 小组社会工作三大基本模式的理论基础不尽相同。 1.社会目标模式:A.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参与可激发个人的潜能,提升个人的意识。赋权及时过程也是结果,包括个人层面的赋权:发展一个更加积极的更有影响力的自我意识;社区层面的赋权:获得知识和理解,以便对个人周围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个更加具有批判性的理解;社会层面的赋权:获得更多的能力和资源,以实现个人和集体的目标。近年来一些针对弱势群体的小组,采用社会目标模式,贯穿了赋权理论。B.系统功能理论。根据系统功能理论强调的目的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认为小组是由不同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小组每个成员都要发挥各自的功能,才能使小组功能最大化,带给成员真正的改变;小组必须建立总目标和过程目标;小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情境化的过程。C.社会变迁理论中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2.交互模式:A.系统理论,系统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每一系统都有三个协助人生活的系统:非正式和自然系统,正式系统,社会系统。B.场域理论,场域理论汇总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时此地的概念 C.镜中我、自我观念和符号互动论。 3.治疗模式:A.精神分析小组;B.阿德勒式小组;C.心理剧;D.行为治疗小组; E.玩型治疗小组; F.交流分析小组; G.案主中心的小组; H.理性情绪治疗小组; I.现实疗法小组。 运作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对各种弱势群体有很强的适用性,能够推动能力建设和应对市场压力。作为最早形成的小组工作模式之一,社会目标模式主要运用于社区发展的项目或领域。其注重的是社会责任和社会变迁,强调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社会参与和社会行动的能力。扶贫”的非政府组织、村民自助组织、妇女手工艺制作

(完整版)医务社会工作

第一章医务社会工作的定义专业地位角色 1、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构成要素主要有7个:一是以社会福利服务专业价值观与专业伦理为指导;二是医务社会工作的性质是社会福利服务,实质和精髓是为病人、家属和公民提供免费和以公民社会权利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三是医务社会工作实务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健康公平与健康平等;四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病人、家属等弱势群体、劣势群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困难人群;五是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作用是解决服务的心理问题和因疾病导致的其他社会问题,直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和生活环境,间接改变、影响宏观的社会环境、制度安排与政策模式;六是医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助人技巧和组织化、制度化社会服务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社会关怀和无私奉献;七是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运行机制是及时回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要,有效解决服务对象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 2、医务社会工作的分类角度和三大专业特征:分类角度:①按照国家划分,可以分为英国、美国、法国、日本、韩国、瑞典、中国的医务社会工作;②按照服务对象划分,可以分为儿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慢性病患者和普通病人的社会服务;③按照服务对象和服务场所划分,可以分为职业健康社会工作、学校健康社会工作和监狱健康社会工作等; ④从整个社会工作专业实务领域看,医务、学校健康社会工作、狭义福利、住房、就业服务和个人、家庭、社区、群体服务是医务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领域;⑤从社会服务体系发展规律和结构变迁角度看,医务社会工作与健康照顾社会工作处于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最高层次。三大特征:①社会福利性:主要目的是解决公民的生老病死和基本生活问题;②跨学科:说明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说明医务社会工作跨越社会福利与健康照顾两大学科群;③综合性 3、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①医务社会工作的宏观研究对象是特定社会制度中的医药卫生体系和健康照顾服务体系;②医务社会工作的直接、具体研究对象是医疗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③医务社会工作要研究各式各样医疗机构的组织结构、科室设置、社会功能与运作机制;④医务社会工作必须研究各类疾病和疾病预防、疾病治疗和康复的医学知识; ⑤医务社会工作的研究对象还有医学教育、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和社会教育三大教育体系;⑥医务社会工作还必须高度重视基础理论研究,重视大的方针政策的研究,以及纵向历史比较研究和横向国际比较研究;⑦医务社会工作还应当研究特定社会的福利文化和医药卫生文化。 4、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和工作范围: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生物医学与临床医疗、精神疾病与精神健康、康复服务、家庭医学与社区健康服务。 5、医务社会工作研究对象的结构性变化规律与发展趋势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在不断变化;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④医务社会工作概念与服务越来越多地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社会工作干预措施。 6、健康促进的五个主要领域①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②创建支持性环境;③加强社区的行动;④发展个人的技能;⑤调整健康照顾服务的方向。 7、康复范围主要有四个方面①医学康复,主要是利用医疗手段促进康复;②教育康复,主要是通过特殊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③职业康复,主要是通过职业训练恢复残疾人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取得就业机会;④社会康复,主要是在社会层次上采取与社会生活有关的措施,促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和工作岗位。 8、医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基本功能①医务社会工作者致力于病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心理疾病与健康等社会影响因素的预防和治疗,使医生可以专心致志地从事生理疾病的治疗,有助于病人获得全面的综合性服务;②医务社会工作者直接参与病人管理,参与医疗服务流程和健康照顾服务活动的过程;③医务社会工作为病人提供超越医院的延伸性和连续性的健康照顾、确保病人完全康复;④除提供直接临床服务、连续性服务和参与病人管理之外,以疾病预防、健康风险因素预防、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预防为主的预防服务于健康促进是医务社会工作的重要职能;⑤医务社会工作既是社会工作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健康照顾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跨越两个学科领域,在医学学科与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科学研究中都扮演积极重要的角色。 9、现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的职责范围和服务内容的优先领域:①广泛开展健康需要评估和高危人群的筛查;②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③对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咨询和心理关怀;④协助病人适应医院和医疗环境;⑤对病人提供医疗救助和经济支持;⑥对病人及其家属提供家庭支持和家庭福利服务;⑦组织志愿服务和开展社区服务;⑧广泛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普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⑨改善就医环境和加强医患沟通;⑩组织病人自助互助小组、俱乐部和娱乐活动等。第二章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结构与理论基础 1、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构成①医学基础知识和医学科学体系,主要是回答有关疾病、病理、治疗和健康的基本知识;②社会福利理论与社会工作知识,主要涉及社会福利制度与社会工作专业服务;③其他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主要为医务社会工作实务提供宽广知识基础。 2、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的结构:可分为微观、中观与宏观知识三个层次。综观医务社会工作的知识体系,其中最微观、最基础、最主要、最直接和操作化知识层次是有关个人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质量的。①微观层次专业知识为社会工作者提供最直接的帮助,建构医务社会工作者的个人需要和目标;②中观层次专业知识体系主要是有关社区与组织的,社区通常分为地域社区与功能社区两种。③宏观层次专业知识主要是有关健康照顾体系\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政策框架等

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学者有许多讨论(Zastow,1996;Franklin,2000)。其中,普维罗(Powell,1993)与一群有实务经验的学校社会工作者经过半学期的讨论,发展出两个系统的角色: 第一,在学生(家庭)系统方面的角色是: 1.发现者:有些遭遇困扰的学生,不知道如何求助,而教师或其它人也未能及时发现和转介。此时,学校社会工作者基于专业职责,必须主动发现学生需求,及时给予协助。例如,「九二一」震灾,有些学童遭到亲人伤亡的打击,导致情绪沮丧,中辍在家。对此,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透过家庭访问,发现需要帮助的儿童及家庭。或者,结合教师、医师、护理等专业人员,成为协同发现者(co-discoverers),以发现急需协助的案主。 2.治疗者:对于有困难的学生进行直接服务,是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传统角色之一。例如,学校社会工作者接受教师转介一个逃学的案主,透过家庭访问知道主因是家庭经济情不稳,案母离家多时,案父有酗酒问题。对此案例,学校社会工作者除协助案主参加青少年的支持团体(support group),也将案主转介给医院,以药物治疗其沮丧情绪。 3.促成者:学校是教育单位,有促进学生成长的责任,学校社会工作者亦须扮演促成者(facilitator) 的角色,透过各种专业技巧,催化学生、家长或教职员去完成必要的改变。例如,某校计划在家长会之中成立一个课程研讨团体,藉以鼓励家长对学校的课程规划提供意见,学校社会工作者必须负责协助家长组成团体。 4.教导者:学校是教育机构,凡是学校成员,对学生都有教导的职责和功能。学校社会工作者也常被期待能就其专业素养提供专门的信息、知识和工作方案给学生及家长。教导者(educator)或「老师」(mentor)的角色,就是提供别人所需知识的一种方法(Franklin,2000)。 第二,在学校(社区)系统的角色是: 1.合作者:在学校里,除了教师与学校社会工作者之外,还有许多助人的专业工作者,包括学校心理学家、学校谘商人员、学校护士,他们形成一个工作团队,共同为学生及其家庭提供协助。社会工作者基于工作需要,经常扮演合作者(collaborator)的角色,与学校其它专业人员互换讯息或连结资源,以利问题解决和目标达成。 2.咨询提供者:咨询(consultation)是发生在专业之间的一种干预方法,通常是出于自愿的关系,目的在分享经验,解决问题(Sabatino, 1991)。在学校里,咨询可能发生在学校社会工作者与教师、校长、学校其它人员或社区成员之间,彼此相互咨询。 3.倡导者:社会工作是服务弱势者的一种专业。如果服务对象是少数族群、进行性障碍(developmentally disabled)、未婚怀孕之类学生,或者资源有限的学生家长,他们的权利较易受到疏忽或剥削,而且没有能力自己争取,特别需要学校社会工作者以倡导者(advocate)的角色,做为案主的代言人,来维护案主应有的权益(Franklin,2000)。 4.联络者:学校社会工作者在美国发展之初,是以访问教师(visitingteacher)的身分,担任学校与家庭之间联络者(liaison) 的角色,一方面瞭解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做为学校辅导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向家长说明学校的教育政策及相关措施,以争取家长的支持及配合,共同协助孩子成长。后来,联络者角色扩展为协调者(coordinator)、中介者(broker) 、调解者(mediator)、资源动员者(mobilizer)、个案管理者(case manageer)等多种角色。

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获奖公示名单

第三届全国优秀社会工作案例获奖公示名单 一等奖(9个) 序号案例名称案例提供单位/个人 1 不要忘记我是谁——预防痴呆支持小组北京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2 “认识自己理解他人”快乐成长小组北京市儿童福利院 3 放飞心灵关爱你我——癌症患者家属减压 小组 黑龙江工程学院 黑龙江省希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4 一则受助者蜕变为助人者的美丽神话——意 义构建下的“涅槃重生同伴教育小组” 上海自强社会服务总社叶雄 5 走进封闭的世界——辍学生的转变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 6 超越死亡:社区老人临终关怀服务——灵性 视角下的社会工作介入 上海闸北区春晖社工师事务所 7 我的人生毕业礼——广州市老人院长者生命 教育计划 广东省广州市老人院 8 逆境中圆梦——对庐山地震灾区青少年的个 案介入 广东省深圳市慈卫公益事业发展 中心周小燕魏志娇 9 寻美羊角花——灾后残疾妇女互助小组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公未来社工服务中心 二等奖(19个) 案例名称案例提供单位/个人 1 老年丧偶险自杀社会工作危机介入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区瞰都嘉园社区 2 去者善终留者善别——宁养院社会工作者 介入晚期癌症患者临终关怀个案 辽宁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 院宁养院姜喆、张琛、赵丽君 3 向日葵同伴辅导教育小组上海市自强社会服务总社沈寿芳 4 萨提亚模式对外来媳小组工作的运用探索 ——以上海市JP街道家庭增能项目为例 上海公益社工师事务所张孟群 5 “我最勇敢”住院儿童小组——以小组工作 形式介入住院儿童医疗抵触情绪处理 上海市杨浦区社会工作协会 6 戏剧传递温暖,爱心铸就非凡——YMCA戏剧 小组的成长蜕变 上海华爱社区服务管理中心倪 竞娴

医院社会工作模式

“1234+”医务社工模式下的“双工互动”“双义相伴” 精准志愿服务项目 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在“1234+模式”医务社工下,开展了“双工互动”“双义相伴”志愿服务项目,让志愿者在医院精准的开展志愿服务, “1234+”医务社工模式简介 医务社工是指在医疗机构中提供专业服务的社会工作者,在协调医患关系、开展人文关怀、链接社会资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2014年9月,由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出资购买社会服务,在新都区卫计局和区红十字会的监督管理下,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率先引进医务社工项目试点,并逐渐探索出具有新都特色的医务社工“1234+模式”。即1支队伍:能够熟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开展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队伍;2方参与: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相辅相成、共建共管;3个理念:专业化、组织化、人性化服务理念;4项机制:资金保障机制、专业督导机制、多方参与评价机制、研究培养机制;“1234+”:整合可以整合的平台、资源,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走出一条具有新都特色的医务社工模式。项目探索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专业督导机制、多方参与评价机制和研究培养机制四大机制。 链接多方社会资源,引导外部志愿者服务进医院 由于医院服务的专业性,未经培训的志愿者很难融入医院工作环境。新都区中医医院依托“1234+”医务社工,创新外部志愿者招募和管理方式,多途径凝聚志愿力量。在“精简效能、按需设置、循序渐进”的指导下,两名专职社工入驻新都区中医医院社工服务站,开展社工服务、培训服务和志愿服务,带动医院志愿者服务发展。医务社工发挥资源链接专业优势,在新都区内联系西南石油大学的学生志愿者、成都医学院学生志愿者、新都区红十字会志愿者和社会病友(家属)志愿者;建立外部志愿者管理制度,激励和培训制度,引导外部志愿者参与医院志愿服务。 整合医院志愿者服务,提升内部志愿者凝聚力 新都区中医医院活跃着数支志愿者服务队:2010年,新都区中医医院建立由40名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新都区红十字会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2014年4名工作人员加入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志愿者。2015年,25名共青团员组建共青团志愿者服务队,16名青年卫生技术骨干组成青年网络文明志愿者队等。医院各志愿队医护人员认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工作方法,志愿联合社工提供以人为中心的“生物+心理+社会”新型医务社工服务,扩大了志愿服务范围,提升内部志愿者的凝聚力。 打造“生物+心理+社会”新型精准志愿服务 医院志愿者和社工联合开展了“健康一生”健康教育,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讲座、健康

夫妻暴力预防与社会工作干预

夫妻暴力预防与社会工作干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和谐关系到社会稳定及人类幸福。而夫妻关系则又是家庭的核心关系。夫妻暴力作为家庭肌体上的一颗毒瘤已经引起世人的关注。夫妻暴力问题严重影响了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如何铲除这颗毒瘤是本文的主要议题,作者从社会工作干预角度做了有益的探讨与尝试。 标签:夫妻暴力;预防;社会工作;干预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庭的和谐关系到社会稳定及人类幸福。而夫妻关系则又是家庭的核心关系。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不仅给家庭带来了改变,也给妇女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带来了令人瞩目的变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广大女性获得了解放,广大女性维权意识随之高涨。而男性的性别意识却相对滞后,传统的男性气质、大男子主义仍广为流行,这就造成转型期男女性别意识层次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便导致了夫妻关系的失衡,冲突随之而起。这也是近年来夫妻暴力问题成为一个热点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夫妻暴力的概念 夫妻暴力也称配偶暴力或婚姻暴力,是家庭暴力的一种形式,指的是发生在夫妻间的,对对方造成或有可能造成身体、性及心理方面的伤害或痛苦的任何形式的暴力行为,包括威胁进行这类暴力,强迫或任意剥夺自由,不论是其发生在公共还是私人生活中。 二、夫妻暴力的现状 夫妻暴力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不同国籍、民族、社会阶层、群体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夫妻暴力问题。而在夫妻暴力受害者中,以女性居多,占受虐总体的90%以上。 在美国,夫妻暴力受害女性超过了强奸、抢劫及车祸受害女性的总和。1/4的家庭存在夫妻暴力,平均每7.4秒就有一个女人遭到丈夫打骂,有20%~30%的女性遭受过现任或前任男友的肉体上的虐待[1]5。 在中国,关于夫妻暴力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做得还远远不够。主要原因是来自人们对这一问题的回避和遮掩态度,使该项调查统计工作难度增大。此外,由于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加之研究者测量的口径不一,从而导致测量结果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此项调查和统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1993年,在对全国七城市的家庭关系调查中发现,在婚姻冲突中,丈夫对妻子动武的比例分别是:北京9.32%,上海8.54%,成都9.36%,南京17.19%,

社会工作之危机干预

研究生课程考核试卷科目: 教师: 姓名: 学号: 专业: 社会工作类别: 全日制专业硕士上课时间: 考生成绩: 卷面成绩平时成绩课程综合成绩 阅卷评语: 阅卷教师(签名)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危机干预理论 一、理论概述 (一)背景:危机干预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1 早期的临床研究 (1)埃里克·林德曼(Erich Lindemann)在1942年波士顿大火后,开始从事火灾后悲伤反应的研究。 (2)精神病学家吉拉尔德·卡普兰(Gerald Caplan)与社会工作者霍沃德(Howard Parad)的后续研究,使危机干预理论在1960及1970年间迅速发展,特别就是在社会工作的实务领域。 (3)泰哈尔斯特(Tyhurst,1958)指出一般健康的人在遭受严重压力的反应,会对于创伤经验进行立即性的处理,以获得正向成果。 (4)1949年,鲁宾·赫尔(Reubin Hill)受系统理论的影响,研究因战争所造成的家人离散与重聚,关注家庭压力的社会性结构,并建立家庭压力理论(ABCX模式)。 2 压力与疾病 危机理论受到生活压力时间所造成生理反应的研究的强烈影响。塞里(Selye,1956)认为有机体的自然状态与其环境相适应,某一部分的改变会引起整体的不平衡。 3 压力与对抗 压力与压力应对的生物学概念强调,角色长期受限制对压力应对产生的重要性。当我们很少了解社会经济地位、性别、种族或者民族地位、年龄、婚姻关系对危机反应的不同影响时,会很难避免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中较高地发展危机反应的比例。 (二)危机干预理论的假设 1、对个人而言,面对突然压力情境及危机事件,所经历的情感失衡、社会失序、认知失调及生理症状,都就是不平常的。 2、严重情境的苦恼,就是一种生活经验,也属于在稳定情绪、认知、身体状况下的一种沮丧,而非病态。 3、特殊的生活事件将会造成破坏。 4、在失衡状态的期间,人会主寻求生活的平衡与与谐,评估事件的意义,及检视个人生活中,可资运用以应对危机的个人与社会资源。 5、当致力于情绪的再平衡时,个人常会处于心理易受伤害的紧张状态。 6、当个人受伤的状况升高时,特别会寻求心理上的协助。 7、危机反应的特征在整个阶段中,不论调适或适应不良,都会显现出来。 8、危机与负向结果一样,都提供了成长与发展的机会。 (三)危机干预理论的相关概念 1 危机:卡普兰将危机定义为“危机就是指人们实现重大生活目标时受到阻碍,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干预模拟设计虚构

老年社会工作个案干预方案 一、服务对象 李某,女,65岁,此前是小学教师。丈夫健在,与丈夫居住,经济条件良好,夫妻感情深厚。有一儿一女,儿女居住在本市,会每月来看望,亲子关系良好。案主早年生活环境较好,但不注重身体健康,现在近几年身体状况不好,没有致命大病,但是连续受风湿、胆结石、囊肿等疾病所扰。案主因此而产生焦虑等负面情绪,严重影响到生活,在儿女推荐下,案主到社区助老机构,向社工求助。 二、案主状况评估 (一)问题 案主去年被检查出比较严重的肝囊肿,随后又因胆结石手术,尽管并不致命,但让案主开始意识到自己已经变老,身体状况不好,面临着疾病甚至是死亡的威胁。 自此案主开始产生焦虑,对自己身体状况疑神疑鬼,每当身体有不适就异常紧张,一年来去医院体检了数次,尽管结果显示并无大碍,但仍然非常忧心。伴随焦虑,案主的睡眠、饮食质量大大下降,也严重影响了家人的生活。案主丈夫作为唯一与之共同居住的人,受其影响最大,夫妻关系出现了轻微的裂缝,案主觉得丈夫不关心她,丈夫对案主的疑神疑鬼则感到不耐。 (二)优势和资源 1.案主家庭系统状况良好,可以给予案主情感支持和环境支持。 2.案主自身文化素养和智力水平比较高。 3.案主所在社区社会资源丰富,可以为案主提供资源支持。

三、个案服务背景 助老机构“美丽夕阳”主要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以失能老人照护方面的居家康复护理服务为主,社会工作的个案、小组服务为辅。在有案主主动求助的情况下,机构会安排社工评估案主的需求,如案主需求在机构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内,社工可以进行简单的个案服务,次数不超过五次。如案主需求较为复杂,情况较为严重,社工会为案主转介到更有针对性的其他机构继续接受服务。 四、个案服务目标 (一)整体目标 帮助案主缓解焦虑情绪,调整对衰老和死亡的认知,以积极态度面对老年生活。 (二)具体目标 1.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和信任关系。 2. 帮助案主体察过度焦虑和疑病背后的非理性认知。 3.引导案主通过自我探查,重建对老年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改善情绪。 4.与案主家属沟通,鼓励案主家属提高的对案主理解与关怀,与案主共同走出困境。 四、具体服务步骤 本次个案过程中一共与案主进行了三次面谈,每周一次,每次面谈时间为1~1.5小时。在此之前,社工对案主及其家人有过一次探访,初步了解案主的问题和生活状况,请案主填写了一份量表。在第三次面谈后,社工与案主的丈夫、子女进行简短的对话,请案主家人对案主多加理解和关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