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变学课后题

流变学课后题

流变学课后题
流变学课后题

1. 简述流变学的定义

流变学是研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流动与形变规律的科学。材料包括固体和流体,外力为动力,流动与形变称为力学响应。

2. 何为本构方程?

流变方程或本构方程:在不同物理条件下(如温度、压力、湿度、辐射、电磁场等),以应力、应变和时间的物理变量来定量描述材料的状态的方程

3. 流变学有哪几类分类原则?按各分类原则共有哪几个流变学分支?

1 根据研究方法分类

①实验流变学——通过现代实验技术来揭示材料的流变规律

●建立材料的经验或半经验流变模型,解决工程中的流变学问题

●揭示材料在各种条件下流变性的物理本质

●研究测量原理和测试技术,用以研制或改进测试仪器和测试手段

②理论流变学——应用数学、力学、物理等基本理论与方法,研究材料质的流变现象。建立能够充分描述材料内部结构与材料力学特性之间关系的流变模型,揭示材料流动与形变的本质与规律性。

2 根据研究尺度

①宏观流变学——用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来研究材料的流变性(连续介质流变学、唯象流变学)

②结构流变学——从分子、微观出发,研究材料流变

性与材料结构(包括化学结构、物理结构和形态结构)的关系。结构流变学还常被称为分子流变学或微观流变学。

3 根据工程应用分类

聚合物流变学——研究对象为聚合物材料(聚合物固体、熔体和溶液)

生物流变学——研究对象为生物流体(如血液、粘液、关节液等)和生物物质(如肌肉、心脏、膀胱、其它软组织、软骨等)

地质流变学——研究对象为岩石、地层等

石油工程流变学——研究对象为原油、天然气、钻井液、完井液、压裂液、驱油剂、调剖剂

冶金流变学,土壤流变学等等

4. 试分析内摩擦力(切应力)产生的机理及其对流体宏观流动的影响。

(1)产生的机理:

①以不同速度运动的两层间分子热运动引起的动量

交换; A-A层流体的宏观运动速度较大,该层分子

具有较大的动量,迁移到B-B层后使该层流体加速;

而B-B层的分子动量较小,进入A-A层后,使该层

流体减速

②两层相邻的流体分子之间的附着力;界面C-C两侧相

邻流体层之间存在着一对平行于该面的作用力——切应力Tyx (2)对流体的影响:

①对较高速的层(分子、粒子)流动是阻力;阻滞高速层的流体。

②对低速分子为动力;使速度较低的流体层加速。

5. 牛顿本构方程所描述的流体流变性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6. 以流变性作为分类原则,流体可分为哪几类?每类流体的流变学主要特点是

什么?

根据流变性,流体可分为牛顿流体与非牛顿流体两大类:

牛顿流体——流变性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所有流体,统称为牛顿流体(大多数

分子结构简单的单相体系表现为牛顿流体的流变特性,例如最常见的水和空气)非牛顿流体——流变性不符合牛顿内摩擦定律的所有流体,统称为非牛顿流体(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单相体系和多相混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都表现出明显的非牛顿流变性。例如,聚合物溶液和熔体、原油、油脂、泥浆、纸浆、凝胶、油漆、

染料、血液、大多数食品原料和化妆品、熔化的玻璃和金属、岩浆等等)

7. 流变性的意义是什么?

流体的流变性是流体的一种动力学特性,而不是单纯的物理特性。

①流体所表现出来的流变性不仅与其组成、分子结构有关,而且与该流体所处的动力学条件有关。某些高分子溶液在低剪切速率下表现为牛顿流变性,而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则表现为拟塑性。

②同一种介质,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所表现出来的流变性也有可能不一样,需要用不同的流变本构方程来描述。

③对于流变性的认识,必须在某种特定的形变和流动条件下进行。

●不同的介质一般具有不同的流变性,需要用不同的本构方程描述。

●同一介质在不同的流动条件下,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流变行为,也需要用不同的本构方程描述。

8. 请描述剪切稀释现象、爬杆现象和无管虹吸现象

剪切稀释:非牛顿流体视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

剪切增稠:非牛顿流体视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增加。

在两个分别盛有牛顿流体与粘弹性流体的烧杯内插入一根玻璃管以造成虹吸。当虹吸开始后,慢慢地将虹吸管从液体中提出,此时看到牛顿流体虹吸中断,而粘弹性流体却继续有虹吸现象,这就是无管虹吸现象。

第二章习题

1. 如何理解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

流体的连续介质假设流体是由连续分布的流体质点所组成。

2. 简述流体连续性假设成立的条件。

为满足其空间几何条件:质点的宏观尺度须足够小,以至于可以将其视为空间的“点”;为满足物理量稳定条件:质点的微观尺度须足够大,以至于该质点中可以包含足够多的分子或粒子。即宏观上充分小,微观上充分大.

3. 根据“质点”与“点”的概念,分析以空间坐标(x1,x2,x3)所表征的质点的意义。

质点:在流体介质中的一个微小体积元被称为“物质点”,简称“质点”。

空间点:用来描述空间内某一固定位置的几何量被称为“空间点”,简称“点”。

在研究流体运动时,往往用一组空间坐标来描述流体中的质点,此时只表明占据某个的空间位置流体质点,切勿将其与“空间点”相混淆。

4. 变形与流动的本质是什么?

形变:流体的位形(位置和形状)发生变化;本质是介质中质点之间发生相

对位移.流动:随时间变化而持续发展的一种形变; 本质是介质中质点之间发生

相对运动

5. 将速度梯度分解成一个对称张量和一个反对称张量,并说明它们含义。

D==形变速率张量,表征流体形变的量,是对称张

量,W= =:转动张量(旋转张量),表征流体作刚体旋转的量。由于刚体转动不在形变之列,W对流体形变无贡献。为反对称张量。

6. 证明形变速率张量为对称张量。

;;

因此形变速率张量关于主对角线对称,因此形变速率张量为对称张量。

7. 在流变学研究中,变形速率张量的重要性何在?

①各种类型的材料,其应力分量Tij只依赖于形变速率张量dij

②是建立流体动力学量与运动学量之间本质联系的基础。

8. 绘图说明表征流体质点的微元四面体上的应力张量T中各分量的意义。

各分量的下标表示为:第一个下标——力的作用面的法线方向

第二个下标——力的分解坐标轴方向

9. 试证明应力张量为对称张量。

证明:

设在任一瞬间,在流场中取任一点M,并以M为几何中心取一个边长为dxi的平行六面体流体微团,边长为dx1,dx2,dx3,此时的应力为T。对通过M点且平行于Ox1轴取矩。此微团所受的质量力为:

惯性力加于微团上,则表

面力、质量力和惯性力就可视为一个平衡力系。对通过M点且平行于Ox1轴取矩,质量力和惯性力都不产生力矩,应力(平行于Ox1、通过M点法向应力、x1面上应力无力臂)均不产生的力矩;

从而推出:

分别对通过M点且平行于Ox2轴和Ox3轴列力矩平衡方程,可得

即应力张量中;即应力张量是对称的。

10.流体力学控制方程有哪几类?简述各类方程的基本原理。

1.连续性方程基本原理——质量守恒定律

单位体积内流体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率等于通过单位体积的流量(净流入流量)。描述这一原理的数学模型叫做连续性方程,其表达式为

2.运动方程基本原理——动量守恒定律

作用于流体体元上的总合力等于该体元线动量的变化率,表达式为:

3.能量方程基本原理——能量守恒定律

体积微元dxdydz内流体的动能和内能的改变率等于单位时间内质量力和面力所作的功加上单位时间内给予体积元的热量。表达式为:

11.试分析流体控制方程的封闭性。为使控制方程封闭,需要补充的流变性本构方程为哪几个?

第三章习题

1. 流变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本构关系: 材料所受力系(应力)与应变及应变速率(流变)之间的关系

本构方程表征材料流变特性(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

2. 简述本构方程的一般原理。

① 决定性原理:一个物质点p 在现在时刻的应力状态只依赖于它的全部运动的历史。即材料当前的应力状态由其运动的历史决定。

可表述为以下两种说法:

材料对其曾经经历的运动有“记忆”能力;

材料的力学行为具有历史“遗传性” 。

② 局部作用原理:材料质点的行为可以用其无穷小领域的行为来表征,即某质点的应力状态只与其相邻的其他质点的行为相关。

③ 坐标不变性原理:本构方程必须不依赖于坐标系的选择,应该写成张量形式

——必须采用与坐标系无关的张量来表述。

④ 客观性原理:也称为物质不变或物质无关原理

两种表述方法:

● 本构方程是客观的,它不随参考架的选取而异。对于作不同运动的两个观察者,本构方程必须是相同的。

● 本构方程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于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在空间所作的平移和转动 ??3. 根据本构方程客观性原理,讨论速度梯度分解的意义。

??4. 简述材料函数与本构方程在概念上的区别与联系。为什么有了本构方程的概念后还要引入材料函数的概念?

??5. 根据本构方程所表征的流变性,介质可分成哪几类?每类介质的流变性各有什么主要特征?

6. 写出流变准数(德博拉数)的定义式,并阐述通常的“流体”与“固体”概念的时间相对性。

e Q ===t D N 材料的特征弛豫时间松弛时间过程进行的时间观察时间

NDe 在是指观察条件下,材料力学响应的特征时间和过程进行时间(观察时 间)的比值。可用于判断材料在某个力学条件下的力学响应是以固体特性为主还是以流体特性为主。(流体、固体概念的时间相对性)

① 观察时间相当长,或松弛时间比较起来相当短,材料的力学响应为拟流体。 ② 观察时间(或过程进行时间)极短,而松弛时间相对较长,则材料力学响应的特点为拟固体。

③ 观察时间和松弛时间在量级相当时,材料的力学响应就表现为粘弹性,材料为粘弹体。

7. 写出幂律模型和Cross 模型,并说明方程中各参数的意义。

幂律模型:流体的粘度表述为 n-i =k||a ηγ 本构方程为 n-1=k||γτγ

其中:a η为流体视粘度,k 为稠度系数,γ为剪切速率 n 幂指数

Cross 模型:流体的粘度表述为0=1()

n ηηηηβγ∞∞-++;0η为零剪切速率粘度;η∞为无限剪切速率粘度;β和n 可由实验测定。本构方程为η=(01()n

ηηηβγ∞∞-++) 8. 根据幂指数的不同,幂律模型可以描述哪几种流体的流变性?绘出每类流体的应力—变形速率和表观(视)粘度—变形速率示意图。

n =1 牛顿模型 K =η;n <1 拟塑性模型; n >1 胀流性模型。

9. 请解释剪切稀释和剪切增稠的概念。

剪切增稠:视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的现象

剪切稀释:视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现象

10.根据一般聚合物溶液视粘度曲线,分析幂律模型对描述聚合物溶液流变性的适应范围。

幂律模型是工程应用上最著名和最为广泛采用的非牛顿粘度模型,它在一定的变形速率范围内可以描述许多粘性流体的流变行为:

高分子溶液,熔体,蛋白质,涂料,纸浆等悬浮液,某些浓稠固液悬浮系。 特别注意:

幂律模型只适用于特定的流体(如聚合物溶液)在中等剪切速率条件下的流动。超范围的应用将导致错误甚至荒谬的结果。

11.简述塑性本构方程的意义。写出两种常用的塑性本构方程,并解释其中流变参数(材料常数)意义。

塑性本构方程:描述具有屈服应力的流体流变性的本构方程

宾汉模型;|τ| ≤ |τy | ;|τ| > |τy |

Herschel-Bulkley 模型:|τ| ≤ |τy | ;

超过屈服应力后的流动曲线不再是直线。n>1、n=1、n<1描述超过屈服应力后的流变曲线与幂律模型相同的流体。为屈服应力;为塑性粘度。 12.阐述触变性和反触变性的概念。

触变性:在固定剪切速率下,材料的视粘度随剪切时间的增长而逐渐降低。 反触变性或震凝性在固定剪切速率下,材料的视粘度随剪切时间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13. 触变性与剪切稀释特性有何本质的不同?

触变性是一种时间依赖性效应,触变性是指在恒定的剪切速率和温度下表现出的表观粘度随时间可逆性减小的现象,而剪切稀释是视粘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的现象,是一种切变速率依赖性。

14. 模拟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理想元件有哪几个?

(1)弹簧(弹性元件)(2)粘壶(粘性元件)(3)摩擦(塑性元件)

15. 写出模拟线性粘弹性元件的本构方程。

=G η

θ松驰时间

16. 试推导Maxwell 本构方程。

应力关系: τ =τ =τ (1) 应变关系: γ = γ +γ (2) 弹性应变:;两侧对时间求导 粘性应变速率将式(2)对时间求导,得

或写成

松弛时间

17. 简述Kelvin 模型的基本构成,并推导其本构方程。

Kelvin 模型的基本构成:——用一个弹性元件和一个粘性元件并联组成的模型; 本构方程推导:应力关系:;应变关系:

τs

=G γs ; D

.

γ=D τ=G

18. 试比较Maxwell 和Kelvin 力学模型,由这两种不同的模型得到的本构方程所描述的介质流变行为有何不同?

第四章习题

1. 流变性测量对流场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试推导牛顿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速度和流量方程。 根据管流的特点,

首先由任意半径r 处的剪应力表达式。根据稳定管流加速度为0,该流体柱受力: ① 圆管两端面的外加压力

推出rz pr =-2l τ?; 对牛顿流体在圆管中层流,其速度分布方程积分,并代人边界条件

通过从r 到r+dr 的圆环柱体的体积流量为

: ,流量

3. 在圆管中稳定流动实验中可直接测得的参数为压差和流量,如果利用所测得

压差和流量数据可以确定流体的粘度

和壁面剪切速率能否根据这两式的计算结果绘制一般流体的视粘度曲线?为什么?

4.试推导牛顿流体在狭缝内压力流动的速度和流量方程。

5. 在推导牛顿流体的圆管流动、狭缝流动、同轴环隙流动的粘度和剪切速率时,分别引入了那些假设条件?这些假设条件对于流体流变性的测量有哪些限制?

6. 绘出落球粘度计的原理简图,并简述其基本原理。

7. 落球粘度计需要对Stokes 方程进行哪些校正?实际应用的落球粘度计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8. 落球粘度计能否用于研究非牛顿粘性?为什么?

9. 绘出同轴圆筒流变仪原理简图,并导出确定视粘度和剪切速率的计算式。

10. 请分析导致同轴圆筒流变仪测量误差的原因,并详细论述其误差修正的方法。

电器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思考题 1.电器发热和冷却的过程遵循什么规律? 遵循指数规律 2.电器发热的允许温升和稳定温升在概念上是否相同? 允许温升是保证电器绝缘不损坏、机械强度没有明显下降的最大温升;稳定温升是电器长期工作达到稳定状态,温度不再升高时的温度。允许温升要比稳定温升高。 3.在电器中,发热时间常数与冷却时间常数是否相同?在整个发热过程中,发热时间常数 T是否变动?为什么? 两者是不同的,在整个发热过程中,,比热容c和综合散热系数会发生变化,因此T会发生变化,在发热和冷却过程中数值也就不同。但在计算时,我们可以认为T是常数。 4.电器在短时工作制下为什么能提高负载能力?短时工作的时间为什么要小于4倍热时 间常数才能提高负载能力? 短时工作制的工作时间小于4倍的热时间常数,在次时间内电器温升不会达到稳定值,只要使电器短时通电末了的温升等于长期工作通电时的稳定温升,就可以进行超载运行,从而提高负载能力。如果通电时间t=4T,t=0.98,接近于稳定温升,就要按长期工作制处理,所以只要在小于4倍热时间常数的情况才能提高负载能力。 5.反复短时工作制为什么能提高负载能力?在同样的TD%下,一个电器的热时间常数大, 另一个热时间常数小,两者的过载能力是否相同? 反复短时工作制是电器在通电和断电交替循环的情况下工作,其中的断电过程能够散热和冷却,它的温升始终不能达到长期工作的稳定温升,因此可以进行超载运行。在反复短时工作的每个周期且周期数时,过载能力只与通电保持率TD%有关,与时间常数无关,所以同样的TD%下,两个电器过载能力相同。 6.导体尺寸一定,通以直流或等效的交流电,在相同的散热环境下,它们的发热温升是否 相同? 发热温升不相同。通以交流电时,要考虑集肤效应和临近效应产生的附加损耗,因此通以交流电,导体发热温升更大。 7.集肤效应与临近效应的实质是什么?交流电阻为什么比直流电阻要大? 集肤效应是交流电流通过导体时,中心部分产生的感生反电势比外表部分的大,而使导体中心电流密度较小,好像电流都集中在表面一样。交变电流的这种集肤效应就使得交流电阻的阻值比较大。临近效应应该是两相邻载流导体间磁场相互作用使得两导体内产生电流分布不均匀。 8.两根矩形母线排叠在一起通以交流电流是否会产生临近效应?如果一根母线通以交流 电流并靠近钢壁是否会产生临近效应? 两根矩形母线排叠在一起,可以认为两者之间无间距,母线或者导磁体连成一条磁通链,就不会有临近效应,一根母线通以交流电流靠近钢壁会产生感应电荷,因此会产生临近效应。 9.扁平母线和同样截面积的圆导线,哪种载流量大?为什么? 扁平母线载流量大。因为同样的截面,扁平母线的周长比圆导线长,它的散热面积也就大。 10.讨论直流电压线圈和电流线圈当周围介质温度不同时对温升的数值有什么影响? 直流电压线圈是靠自身产生独立的电磁场,他的阻抗本身比较大,而电流线圈主要是由电路提供的,阻抗很小,对电路的影响不大,而环境温度主要影响阻值的大小,所以当

热力学第二定律思考题

1.自发过程一定是不可逆的,所以不可逆过程一定是自发的。这说法对吗? 答: 前半句是对的,但后半句是错的。因为不可逆过程不一定是自发的,如不可逆压缩过程就是一个不自发的过程。 2.空调、冰箱不是可以把热从低温热源吸出、放给高温热源吗,这是否与热力学第二定律矛盾呢? 答: 不矛盾。Claususe 说的是:“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而冷冻机系列,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了高温物体,环境做了电功,却得到了热。而热变为功是个不可逆过程,所以环境发生了变化。 3.能否说系统达平衡时熵值最大,Gibbs 自由能最小? 答:不能一概而论,这样说要有前提,即:绝热系统或隔离系统达平衡时,熵值最大。等温、等压、不做非膨胀功,系统达平衡时,Gibbs 自由能最小。也就是说,使用判据时一定要符合判据所要求的适用条件。 4.某系统从始态出发,经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终态。为了计算熵值,能否设计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来计算? 答:不可能。若从同一始态出发,绝热可逆和绝热不可逆两个过程的终态绝不会相同。反之,若有相同的终态,两个过程绝不会有相同的始态。所以只有设计一个除绝热以外的其他可逆过程,才能有相同的始、终态。 5.对处于绝热钢瓶中的气体,进行不可逆压缩,这过程的熵变一定大于零,这说法对吗? 答:对。因为是绝热系统,凡是进行一个不可逆过程,熵值一定增大,这就是熵增加原理。处于绝热钢瓶中的气体,虽然被压缩后体积会减小,但是它的温度会升高,总的熵值一定增大。 6.相变过程的熵变,可以用公式H S T ??=来计算,这说法对吗? 答:不对,至少不完整。一定要强调是等温、等压可逆相变,H ?是可逆相变时焓的变化值(,R p H Q ?=),T 是可逆相变的温度。 7.是否,m p C 恒大于,m V C ? 答:对气体和绝大部分物质是如此。但有例外,4摄氏度时的水,它的,m p C 等于,m V C 。

高分子流变学的考试重点归纳

判断15分选择20分名词解释15分简述题20分计算题30分 一名词解释 1.假塑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 2.膨胀性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升高的流体,粘度与剪切应力之间的关系服从幂律定律,其中非牛顿指数n>1 3.宾汉流体:指当所受的剪切应力超过临界剪切应力后,才能变形的流动的流体,亦称塑性流体,其中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服从 4.牛顿流体:剪切应力与剪切速率之间呈线性关系,表达式为的流体 5.剪切变稀:粘度随剪切速率升高而降低 6.爬杆效应:当金属杆在盛有高分子流体的容器中旋转,熔体沿杆上爬的现象 7.挤出胀大:聚合物熔体挤出圆形截面的毛细管时,挤出物的直径大于毛细管模直径 8.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中流动时,当剪切速率较高时,聚合物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现象,如竹节状,鲨鱼皮状 9.无管虹吸:当插入聚合物溶液中的玻璃管,提离液面之上时,聚合物溶液继续沿玻璃管流出的现象 10.第一法向应力差:高聚物熔体流动时,由于弹性行为,受剪切的作用时,产生法向应力差,其中满足关系式(通常为正值) 11.第二法向应力差:同上,关系式为 (通常为负值) 12.本构方程:是一类联系应力张量和应变张量或应变速率张量之间的关系方程,而联系的系数通常是材料的常数。 13.剪切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剪切力, 14.剪切速率:流体以一定速度沿剪切力方向移动。在黏性阻力和固定壁面阻力的作用力,使相邻液层之间出现速度差,也可理解成一定间距的液层,在一定时间内的相对移动距离。

解答题 1.用分子链缠结的观点解释普适效应 答:当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某临界值后,分子链间存在着相互缠绕点或因范德瓦耳斯力作用形成链间的物理交联点。在分子热运动作用下,这些物理缠结点处于不 断解体和重建的动平衡状态。整个高聚物熔体或浓溶液具有不断变化着的拟网状结构。 低剪切速率分子链的高度缠结 剪切速率增大分子发生构象变化 剪切速率继续增大结构完全被破坏 分子链缠结的观点:当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超过某临界值后,分子链间存在着相互 缠绕点或因范德瓦尔斯力作用形成链间的物理交联点。在分子热运动作用下,这些物 理缠结点处于不断解体和重建的动平衡状态。整个高聚物熔体或浓溶液具有不断变化 着的拟网状结构。在低剪切速率下,大分子链的高度缠结,流动阻力很大。由于剪切 速率很小,缠结点的破坏等于缠结的形成,粘度能保持恒定的最大值ηo,具有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当剪切速率增大时,大分子在剪切作用下发生构象变化.随着剪切速率增大, 缠结的解除和破坏增多,而缠结的重建越来越少.大分子链和链段沿着流动方向的取向越来越明显.这样使流动阻力减小,表观粘度ηa下降,表现了假塑性的剪切变稀的流动特征.当剪切速率继续增大时,在强剪切作用下,大分子的拟网状结构完全被破坏.高分子链沿 着剪切方向高度取向排列,流体粘度达到最小值η∞,且有牛顿流体的流动行为. 2.非牛顿流体划分 剪切流动中非线性流体可归纳为一下三类型: 1)非时间依赖性非牛顿流体这类流体中任何一点的剪切速率都是该点剪切应力的某种函数,而不依赖于其他因素 2)黏弹流体这类流体具有固体和液体两者的特性,在形变之后表现为部分弹性回复 3)时间依赖性非牛顿流体这种流体的剪切应力-剪切速率关系依赖于流体被剪切作用的时间,这是一种复杂的关系,如触变性和流聚性流体 3.温度、剪切速率、支化、压力重均、相对分子质量对聚合物熔体黏度的影响 1)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时,黏度下降越明显温度↗,黏度↘

生理学习题(带答案)2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一般的生理情况下,每分解一分子ATP,钠泵转运可使A.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3个K+移入膜内 B.2个K+移入膜内 C.2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D.3个Na+移出膜外,同时有2个K+移入膜内 2. 细胞在安静时对Na+的通透性 A.为零 B.约为K+通透性的2倍 C.约为K+通透性的1/2 D.约为K+通透性的1/100--1/50 3. 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的原因是 A. 乙酰胆碱释放增加 B.刺激运动神经末梢的兴奋 C.胆碱脂酶被竞争性结合 D.增加了Ca2+内流 4. 组织兴奋后处于绝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为 A.零 B.无限大 C.大于正常 D.小于正常

5. 静息电位的大小接近于 A.钠平衡电位 B.钾平衡电位 C.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和 D.钠平衡电位与钾平衡电位之差 6. 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Ca2+被何处的钙泵转运A.横管 B.肌膜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7. 下述哪项不属于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A.易受各种体液因素的影响 B.不呈现骨骼肌和心肌那样的横纹 C.细肌丝结构中含有肌钙蛋白 D.肌浆网不如骨骼肌中的发达 8.衡量组织或细胞兴奋性高低的指标是: A.阈电位 B.刺激时间 C.阈刺激 D.阈值 9. 保持一定作用时间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反应最小刺激是 A.刺激阈 B.阈刺激 C.阈上刺激 D.阈下刺激

10. 美洲箭毒作为肌肉松驰剂是由于 A.它和乙酰胆碱竞争终板膜上的受体 B.它增加接头前膜对Mg2+的通透性 C.抑制Ca2+进入接头前膜 D.抑制囊泡移向接头前膜 11. 运动神经兴奋时,何种离子进人轴突末梢的量与囊泡释放量呈正交关系A.Ca2+B.Mg2+C.Na+D.K+ 12. 用细胞内电极以阈强度刺激单根神经纤维使之兴奋,其电流方向应是A.内向 B.外向 C.内、外向迅速交变 D.内、外向电流均可 13. 正常细胞膜外Na+浓度约为Na+浓度的 A.2l倍B.5倍C.12倍D.30倍 14. 在刺激作用下,静息电位值从最大值减小到能引起扩布性动作电位时的膜电位,这一膜电位称: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电器学练习题有答案

电器学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电器学的理论范畴为温升理论、电动力理论、电弧理论和电磁铁理论。 2、触头工作时,有两种不同情况下产生和熔焊,一种是严重过载另一种是短路电流。 3、磁路基尔霍夫第一定律是指在磁路中取某闭合曲面为一点,则流入及流出该点的磁通代数和恒等于零。 4、常用的触头材料分为三类:纯金属材料、合金材料和粉末合金材料。 5、电器的热时间常数越大,发热时温度上升越_慢_,冷却时温度下降越_慢__。 6、交流电磁铁极面附近装分磁环以后,工作气隙磁通分为_内_磁通和__外_磁通,两个磁通的吸力存在 7 8__阴极压降______阳极压降_ 压降将反而减小。 9、电器发热的热源有导体(铜)的阻抗损耗、交变电磁场在导磁体(铁)中产生的磁滞与涡流损耗和绝缘材料的介质损耗。 10、电磁铁的静吸力特性是指衔接静止于不同工作气隙时,电磁吸力对工作气隙值的关系曲线。在电磁铁吸合过程中,静吸力特性应大于反力特性,在电磁铁释放过程中,静吸力特性应小于反力特性。 11、电器触头的开距是指触头处于断开状态时其动静触头间的最短距离其数值是由它能否耐受电路中 可能出现的过电压以及能否保证顺利熄灭电弧来决定的。, 超程是指是触头运动到闭合位置后、将静触头移开时动触头还能移动的距离,其值取决于触头在其使用期限内遭受的电侵蚀。; 初压力是指触头刚闭合时作用于它的正压力, 终压力是指触头闭合终止位臵的压力,其值由许多因素,诸如温升、熔焊等所决定。 12、电器触头接触电阻的大小与接触形式、接触压力、接触表面的粗糙度和材料性能等因素有关。 13、交流电弧的零休期是指从电弧电流在上半周熄灭时起到下半周重新起弧时止的一段时间。 14、单相交流电动力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其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填随、不随) 15、对触头材料电气性能的要求有低的电阻率,电阻温度系数小,生弧极限参数高和电子逸出功及游离电位大。 16、两个平行导体,若通以方向相同的电流则产生互相吸引的电动力;若通以方向相反方向的电流, 、若三相导体为直列平行布置,三相交流电流产生的电动力 B相导体所受电动力最大。 19、接触电阻由收缩电阻和表面膜电阻组成。 20、电器散热的基本方式有热传导、对流和热辐射。 21、研究电弧的目的是主要侧重于掌握电弧产生与熄灭的规律,探索采取适当措施以熄灭电弧。 22、磁路的基尔霍夫第二定律是在磁路中,回路的磁动势等于同回路交链的全部电流。 23、国家标准中规定电器有四种工作制,它们是长期工作制、八小时工作制、短时工作制和反 复短时工作制。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决定电器零部件工作性能的是其温度,而考核质量的指标却是其温升? 答:金属载流体的温度超过某一极限后,机械强度明显降低,轻则发生形变,影响电器的正常工作;重则是电器损坏,以致影响其所在系统的工作。此外。与载流体联结或相邻的费载流体亦将不同程度受损。故决定电器零部件工作性能的是温度。但考核电器质量时却是以温升作为指标,因为电器运行场所的环境温度因时因地而异,故只能人为的规定一个统一的环境温度,据此再规定允许的温升,以便考核。 2、电器中的电动力对电器有什么好处与危害? 答:电器中电动力的危害:损坏电器;破坏绝缘件;破坏结构件等。电动力的好处:利用电动力作用增强电器触头间的接触压力;有利于熄灭电弧等。 3、电器触头的接触电阻是怎样产生的? 答:接触电阻是指两个导体接触时的附加电阻,因此产生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接触面的凹凸不平,金属的实际接触面减小了,这样,当电流流过导体时,使电流线在接触面附近发生了严重的收缩现象,即在接触面附近导体有效的导电截面大大缩小,因而造成电阻的增加,这个电阻称为收缩电阻。第二,接

工程热力学第四版课后思考题答案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不一定,稳定流动系统内质量也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内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不对,绝热系的绝热是指热能单独通过系统边界进行传递(传热量),随物质进出的热能(准确地说是热力学能)不在其中。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一定是稳定状态,稳定状态则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4.倘使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 p =p b +p g (p > p b ), p = p b -p v (p < p b ) 中,当地大气压是否必定是环境大气 压? 当地大气压p b 改变,压力表读数就会改变。当地大气压 p b 不一定是环境大气压。 5.温度计测温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6.经验温标的缺点是什么?为什么? 不同测温物质的测温结果有较大的误差,因为测温结果 依赖于测温物质的性质。 7.促使系统状态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举例说明。 有势差(温度差、压力差、浓度差、电位差等等)存在。 8.分别以图1-20所示的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杯子里的热水和正在运行的电视机为研究对象,说明这些是什么系统。 参加公路自行车赛的运动员是开口系统、运动手枪中的压缩空气是闭口绝热系统、杯子里的热水是开口系统(闭口系统——忽略蒸发时)、正在运行的电视机是闭口系统。 9.家用电热水器是利用电加热水的家用设备,通常其表面散热可忽略。取正在使用的家用电热水器为控制体(但不包括电加热器),这是什么系统?把电加热器包括在研究对象内,这是什么系统?什么情况下能构成孤立系统? 不包括电加热器为开口(不绝热)系统(a 图)。包括电加热器则为开口绝热系统(b 图)。 将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冷水源、热水汇、热源、电源等)全部包括在内,构成孤立系统。或者说,孤立系统把所有发生相互作用的部分均包括在内。 4题图 9题图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标准答案2

高分子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胀塑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9、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或拉伸流动:质点速度仅沿流动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剪切流动:质点速度仅沿着与流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发生变化的流动。 10、法向分量: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面垂直即称为应力的法向分量。 剪切分量:作用力的方向与作用面平行即称为应力的剪切分量。 11、粘流态:是指高分子材料处于流动温度(T f)和分解温度(Td)之间的一种凝聚态。 12、宾汉流体:在流动前存在一个剪切屈服应力σy。只有当外界施加的应力超过屈服应力才开始流动的流体。 13、稳定流动:流动状态不随时间而变化的流动。 14、零切黏度——剪切速率趋向于零时的熔体黏度,即流动曲线的初始斜率。 15、非牛顿性指数:幂律公式 ? =n s Kγ σ中的n是表征流体偏离牛顿流动的程度的指数,称 为非牛顿指数。

生理学练习题(全)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A1 、机体中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指: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脑脊液 D、组织液 E、血浆 D2、维持内环境稳态的重要调节方式是: A、体液调节 B、自身调节 C、正反馈调节 D、负反馈调节 E、前馈控制 A3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反射 B、非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反馈 E、前馈 D4 、下列生理过程中,属于负反馈调节的是: A、排尿反射 B、分娩过程 C、血液凝固 D、减压反射 E、动作电位去极化期的Na+内流C5、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血压稳定 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 C、人体活动按某一固定程序进行,达到某一特定目标 D、体内激素水平不致过高 E、体温保持相对稳定 B6、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作用,主要是通过: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正反馈 D、前馈 E、自身调节 A7、人体内02和CO2跨膜转运的方式是: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B8、肠上皮细胞由肠腔吸收葡萄糖是通过: A、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易化扩散 D、单纯扩散 E、入胞 C9、下列离子中,细胞膜在静息情况下对其通透性最大的是: A 、Cl-B、Na+C、K+D、Ca2+E、Mg 2+ B10、安静时细胞膜内K+向膜外移动是由于: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作用 E、入胞作用 A11、在静息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态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倒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A12、降低细胞外液K+浓度,将使: A、静息电位增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静息电位增高而峰电位降低 D、静息电位降低而锋电位幅值增高 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超射值增大 C13、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全或无)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C14、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15、人工减少细胞浸浴液中的Na+浓度,神经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变 B、加大 C、减少 D、先加大,后减少 E、先减少,后加大 B16、当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为-100mV时称为: A、去极化 B、超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除极化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气体和蒸汽的基本热力过程 4.1试以理想气体的定温过程为例,归纳气体的热力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及使用方法解决。 答:主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 (1) 根据过程特点(及状态方程)——确定过程方程 (2) 根据过程方程——确定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3) 由热力学的一些基本定律——计算,,,,,t q w w u h s ??? (4) 分析能量转换关系(P —V 图及T —S 图)(根据需要可以定性也可以定量) 例:1)过程方程式:T =常数(特征)PV =常数(方程) 2)始、终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12p p =2 1 v v 3)计算各量:u ?=0、h ?=0、s ?=21p RIn p -=21 v RIn v 4)P ?V 图,T ?S 图上工质状态参数的变化规律及能量转换情况 4.2对于理想气体的任何一种过程,下列两组公式是否都适用 答:不是都适用。第一组公式适用于任何一种过程。第二组公式21()v q u c t t =?=-适于定容过程,21()p q h c t t =?=-适用于定压过程。 4.3在定容过程和定压过程中,气体的热量可根据过程中气体的比热容乘以温差来计算。定温过程气体的温度不变,在定温过程中是否需对气体加入热量?如果加入的话应如何计算? 答:定温过程对气体应加入的热量 4.4过程热量q 和过程功w 都是过程量,都和过程的途径有关。由理想气体可逆定温过程热量公式 2 111 v q p v In v =可知,故只要状态参数1p 、1v 和2v 确定了,q 的数值也确定了,是否q 与途径无关? 答:对于一个定温过程,过程途径就已经确定了。所以说理想气体可逆过程q 是与途径有关的。 4.5在闭口热力系的定容过程中,外界对系统施以搅拌功w δ,问这v Q mc dT δ=是否成立? 答:成立。这可以由热力学第一定律知,由于是定容过2211 v v dv w pdv pv pvIn RTIn v v v ====??为零。故v Q mc dT δ=,它与外界是否对系统做功无关。 4.6绝热过程的过程功w 和技术功t w 的计算式: w =12u u -,t w =12h h - 是否只限于理想气体?是否只限于可逆绝热过程?为什么?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大全

生理学(本科) 试 题 ( 专业(类) 日 午考)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X20) 1、 从物质转运的角度看腺细胞分泌酶的方式是属于( ) A 、通道转运 B 、载体转运 C 、出胞作用 D 、入胞作用 2、维持机体内环境的最重要的调节是( )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负反馈 D 、正反馈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缺乏( ) A 、蛋白质 B 、铁 C 、 维生素B12 和叶酸 D 、促红细胞生成素 4、下列细胞中吞噬能力最强的是( ) A 、单核巨噬细胞 B 、中性粒细胞 C 、淋巴细胞 D 、噬酸性粒细胞 5、第一心音的强弱主要反映( ) A 、心缩力和房室瓣的功能 B 、主动脉血压 C 、肺动脉血压 D 、心室内压 6、产生呼吸节律的基本中枢位于( ) A 、脊髓 B 、延髓 C 、脑桥 D 、人脑皮层 7、决定气体交换方向的主要因素是( ) A 、气体分压差 B 、气体分子量 C 、气体溶解度 D 、呼吸膜的厚度 8、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 A 、气道长度 B 、气道口径 C 、气体流量 D 、气体密度 9、糖尿病人多尿的原因是( ) A 、饮水多产生水利尿 B 、肾小管溶质浓度增加产生渗透性利尿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D 、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加 10、能够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通透性增加的激素是( ) A 、肾上腺素 B 、去甲肾上腺 C 、抗利尿激素 D 、血管紧张表 11、引起蛋白尿的原因是( ) A 、滤过面积增大 B 、滤过膜的通透性增大 C 、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D 、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12、催产素的主要作用是( ) A 、促进催乳素的分泌 B 、促进哺乳期乳腺分泌大量乳汁 C 、促进非孕子宫收缩 D 、促进妊娠子宫剧烈收缩,有利于分娩 13、锥体系的主要功能是( ) A 、维持身体平衡 B 、调节肌紧张 C 、协调随意运动 D 、发出随意运动 14、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周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15、参与应激反应的系统是( ) A 、特异性投射系统 B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C 、交感——肾上腺质系统 D 、迷走——胰岛素系统 16、肾血流量能自身调节的血压范围是( ) A 、50~100MG B 、50~150MG C 、80~180MG D 、100~180MG 17、牵涉痛的临床意义是( ) A 、判断病因 B 、判断预后 C 、了解内脏痛的性质 D 、协助内脏疾病早期诊断 18、氧离曲线右移的原因( ) A 、体温下降 B 、血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 C 、血液中的CO2分压下降 D 、血浆的PH 值下降 19、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是( ) A 、弥散的投射到大脑皮层广泛区域 B 、点对点的投射到大脑皮层特定区域 C 、其主要功能是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 D 、对催眠麻醉药敏感 20、排卵发生的时间是( ) A 、月经期末 B 、分泌末期 C 、增殖期末 D 、月经期前 二、填空题(每空1分X30) 1、人体的呼吸过程由( ),( )和( )三个 环节组成。 2、M 受体的阻断剂是( ),N 受体的阻断剂是( ), A 受体的阻断剂是( )。 3、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是( ) 4、心电图的P 波反映( )的去极化过程,QRS 波反映( ) 的去极化过程; 5、在极化状态时,细胞膜内带( )电荷,膜外带( )电荷 6、神经调节的方式是( ),其完整的结构基础是( ) 7、降压反射属于( )反馈调节,其生理意义是( ) 8、大动脉壁弹性降低时,血压的变化是收缩压( ),舒张压( ) 9、按激素的化学结构差异,可将其分为( )和( )两类; 10、心力衰竭时,毛细血管血压( ),组织液生成量( ); 11、交感神经兴奋时,心室射血量( ),外周阻力( ); 12、细胞受到( )刺激后,必须首先去极化达到( )水平,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装订线外不要写姓名、学号、工作单位,违者试卷作0分处理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能就是热量吗? 答:不是,热是能量的一种,而热力学能包括内位能,内动能,化学能,原子能,电磁能,热力学能是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热与过程有关。 2.若在研究飞机发动机中工质的能量转换规律时把参考坐标建在飞 机上,工质的总能中是否包括外部储能?在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中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否包括氢氧的化学能? 答:不包括,相对飞机坐标系,外部储能为0; 以氢氧为燃料的电池系统的热力学能要包括化学能,因为系统中有化学反应 3.能否由基本能量方程得出功、热量和热力学能是相同性质的参数 结论? 答:不会,Q U W ?为热力学能的差值,非热力学能,热=?+可知,公式中的U 力学能为状态参数,与过程无关。 4.刚性绝热容器中间用隔板分为两部分,A 中存有高压空气,B 中保持真空,如图2-1 所示。若将隔板抽去,分析容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若隔板上有一小孔,气体泄漏入 B 中,分析A、B 两部分压力相同时A、B 两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如何变化? 答:将隔板抽去,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q u w w=所以容 =?+其中0 q=0 器中空气的热力学能不变。若有一小孔,以B 为热力系进行分析

2 1 2 2 222111()()22f f cv j C C Q dE h gz m h gz m W δδδδ=+++-+++ 只有流体的流入没有流出,0,0j Q W δδ==忽略动能、势能c v l l d E h m δ=l l dU h m δ=l l U h m δ?=。B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增量为U ? ,A 部分气体的热力学能减少量为U ? 5.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是否可以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212121()()q q u u w w -=-+-,q u w =?+的形式,为什么? 答: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方程式不可以写成题中所述的形式。对于 q u w =?+只有在特殊情况下,功w 可以写成pv 。热力学第一定律是一个针对任何情况的定律,不具有w =pv 这样一个必需条件。对于公式212121()()q q u u w w -=-+-,功和热量不是状态参数所以不能写成该式的形式。 6.热力学第一定律解析式有时写成下列两种形式: q u w =?+ 2 1 q u pdV =?+? 分别讨论上述两式的适用范围. 答: q u w =?+适用于任何过程,任何工质。 2 1 q u pdV =?+? 可逆过程,任何工质 7.为什么推动功出现在开口系能量方程式中,而不出现在闭口系能量

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1聚合物流变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任选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蠕变: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力,观察应变随时间增大的现象。 应力松弛:在温度和形变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高聚物内部的应力随时间而逐渐衰减的现象。 或应力松弛:在一定温度下,固定应变,观察应力随时间衰减的现象. 2.端末效应:流体在管子进口端一定区域内剪切流动与收敛流动会产生较大压力降,消耗于粘性液体流动的摩擦以及大分子流动过程的高弹形变,在聚合物流出管子时,高弹形变恢复引起液流膨胀,管子进口端的压力降和出口端的液流膨胀都是与聚合物液体弹性行为有密切联系的现象。 2、时-温等效原理:升高温度和延长时间对分子运动及高聚物的粘弹行为是等效的,可用一个转换因子αT将某一温度下测定的力学数据变成另一温度下的力学数据。 3、熔体破裂:聚合物熔体在高剪切速率时,液体中的扰动难以抑制并易发展成不稳定流动,引起液流破坏的现象。 挤出胀大:对粘弹性聚合物熔体流出管口时,液流直径增大膨胀的现象。

4、.熔融指数:在标准熔融指数仪中,先将聚合物加热到一定温度,使其完全熔融,然后在一定负荷下将它在固定直径、固定长度的毛细管中挤出,以十分钟内挤出的聚合物的质量克数为该聚合物的熔融指数。 5、非牛顿流体:凡不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牛顿流体:服从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假塑性流体:流动很慢时,剪切粘度保持为常数,而随剪切速率或剪切应力的增大,粘度反常地减少——剪切变稀的流体。 膨胀性流体:剪切速率超过某一个临界值后,剪切粘度随剪切速率增大而增大,呈剪切变稠效应,流体表观“体积”略有膨胀的的流体。 7、粘流活化能:在流动过程中,流动单元(即链段)用于克服位垒,由原位置跃迁到附近“空穴”所需的最小能量。 8、极限粘度η∞:假塑性流体在第二牛顿区所对应的粘度(即在切变速率很高时对应的粘度)。 10、拉伸流动:当粘弹性聚合物熔体从任何形式的管道中流出并受外力拉伸时产生的收敛流动。

生理学大题

精品文档 第一章绪论 1.试述人体功能的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2.何为内环境和稳态?有何重要的生理学意义? 稳态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恒定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3.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有何区别? 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最主要的形式。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4.试比较反应、反射、反馈的概念有何区别? 5.何为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 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动脉血压的减压反射就属于负反馈。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回降。正反馈则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 改变。例如排尿反射过程中,当开始排尿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的感受器,感受器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使排尿反射增强直至尿液排完。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 1.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有那些异同点? 单纯扩散是脂溶性物质和少数分子很小的水溶性物质的过膜方式。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的膜蛋白的帮助进入膜内的一种运输方式。单纯扩散和异化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扩散方向和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的浓度梯度、电位梯度以及膜对此物质的通透性。但是单纯扩散不需要膜蛋白的帮助,其扩散速率几乎和膜两侧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而易化扩散的扩散速率在浓度差较低的时候成正比,在达到一定值后,扩散速率不再随浓度差的增加而增加,即出现饱和现象。 2.简述Na+-K+泵的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钠-钾泵简称钠泵。本质是Na+,K+-ATP酶,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 时将2个K+移入胞内。钠泵活动:○1造成细胞内高K+环境。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 ○2维持细胞内渗透压和细胞容积。○3建立Na+的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的物质提 供势能储备。○4建立的跨膜离子浓度梯度是细胞发生生电活动的前提条件。○5钠泵活动是生电性的,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 精品文档

《电器学》丁明道 编著 课后练习题答案

《电器学》夏天伟丁明道编著课后习题解答 1.1电器中有哪些热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答:电器中的载流系统通过直流时,载流导体中损耗的能量便是电器的唯一热源。 通过交流时,热源包括:导体通过电流时的能量损耗、非载流铁磁质零部件的损耗(铁损包括涡流损耗和磁滞损耗)、电介质损耗。 交变电流导致铜损增大,这是电流在到体内分布不均匀所致。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会带来附加损耗。 铁损只在交变电流下才会出现。 电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角与绝缘材料的品种、规格、温度、环境状况及处理工艺有关。 1.2 散热方式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答:热传导、对流、热辐射。 热传导是借助分子热运动实现的,是固态物质传热的主要方式。 对流总是与热传导并存,只是对流在直接毗邻发热体表面处才具有较大意义。 热辐射具有二重性:将热能转换为辐射能,再将辐射能转换为热能,可以穿越真空传输能量。 1.3为什么决定电器零部件工作性能的是其温度,而考核质量的指标确却是其温升? 答:电器运行场所的环境温度因地而异,故只能人为地规定一个统一的环境温度,据此再规定允许的温升,以便考核。 1.4在整个发热过程中,发热时间常数和综合散热系数是否改变?为什么? 答:一般来说,是改变的。但是在计算中,为了方便起见,假定功率P为恒值,综合散热系数也是均匀的,并且与温度无关,因此发热时间常数也是恒定的。 1.15 交变电流下的电动力有何特点? 交流电动力特点: 1、单相: 1)是脉动的单方向的电动力 2)单相稳态交流电动力以两倍电流频率在零和峰值间变化。 3)最大的电动力发生在最大的短路电流时刻,当ψ=φ-π/2时,电流的非周期分量最大,可能出现的总电流、电动力最大。 4)单相系统最大暂态电动力是稳态时的3.24 倍。交流单相短路最大电动力极限可达稳态最大电动力的4倍。 2、三相: 1)三相稳态交流电动力当导体作直列布置时中间相导体受力最大,并以两倍电流频率在正、负峰值间变化,力的峰值为单相稳态最大力的0.866倍 2)三相交流短路电动力同样是中间相导体受力最大,力的正、负峰值为单相稳态最大力的2.8倍。 1.16 三相短路时,各项导线所受电动力是否相同? 不同。三相交流对称短路时,中间B相所受的最大电动力是A、B、C三相导体中各项所受最大电动力之最。力的正、负峰值为单相稳态最大力的2.8倍。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工程热力学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 1.闭口系与外界无物质交换,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那么系统内质量保持恒定 的热力系一定是闭口系统吗? 答:不一定。稳定流动开口系统内质量也可以保持恒定。 2.有人认为,开口系统中系统与外界有物质交换,而物质又与能量不可分割, 所以开口系统不可能是绝热系。对不对,为什么? 答: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工质在越过边界时,其热力学能也越过了边界。但热力学能不是热量,只要系统和外界没有热量的交换就是绝热系。 3.平衡状态与稳定状态有何区别和联系,平衡状态与均匀状态有何区别和联 系? 答:只有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条件下,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这种状态称之为平衡状态。稳定状态只要其工质的状态不随时间变化,就称之为稳定状态,不考虑是否在外界的影响下,这是它们的本质区别。平衡状态并非稳定状态之必要条件。物系内部各处的性质均匀一致的状态为均匀状态。 平衡状态不一定为均匀状态,均匀并非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之必要条件。 4.假如容器中气体的压力没有改变,试问安装在该容器上的压力表的读数会改 变吗?绝对压力计算公式p = p b+p e(p >p b),p v=p b?p (p b

生理学大题

第一章绪论 1.试述人体功能得调节方式、 神经调节:就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得一种调节方式。 体液调节:就是指体内某些特殊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得一种调节方式。 自身调节:就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得一种适应性反应。 2.何为内环境与稳态?有何重要得生理学意义? 稳态也称自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得相对恒定状态。稳态得维持就是机体自我调节得结果,需要全身各系统与器官得共同参与与相互协调。稳态就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得必要条件。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有何区别? 神经调节就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得一种调节方式,就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得最主要得形式。体液调节就是指体内某些特殊得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而影响生理功能得一种调节方式。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比较迅速、精确而短暂,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 4.试比较反应、反射、反馈得概念有何区别? 5.何为反馈?举例说明体内得正反馈与负反馈调节。 由受控部分发出得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得活动,称为反馈。负反馈指受控部分发出得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得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得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得方向改变。动脉血压得减压反射就属于负反馈。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与血管得得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张,血压回降、正反馈则就是受控部分发出得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活动朝着与原先活动相同得方向改变。例如排尿反射过程中,当开始排尿后,尿液刺激了后尿道得感受器,感受器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活动,使排尿反射增强直至尿液排完。 第二章细胞得基本功能(一) 1.单纯扩散与易化扩散有那些异同点? 单纯扩散就是脂溶性物质与少数分子很小得水溶性物质得过膜方式。易化扩散就是指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借助细胞膜上得膜蛋白得帮助进入膜内得一种运输方式。单纯扩散与异化扩散均属于被动运输,扩散方向与速度取决于该物质在膜两侧得浓度梯度、电位梯度以及膜对此物质得通透性。但就是单纯扩散不需要膜蛋白得帮助,其扩散速率几乎与膜两侧物质得浓度差成正比;而易化扩散得扩散速率在浓度差较低得时候成正比,在达到一定值后,扩散速率不再随浓度差得增加而增加,即出现饱与现象。 2.简述Na+-K+泵得性质、作用及其生理意义。 钠—钾泵简称钠泵。本质就是Na+,K+-ATP酶,钠泵每分解一分子ATP可将3个Na+移出胞外,同时将2个K+移入胞内。钠泵活动:错误!造成细胞内高K+环境、为胞质内许多代谢反应所必需。错误!维持细胞内渗透压与细胞容积。错误!建立Na+得跨膜浓度梯度,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得物质提供势能储备。错误!建立得跨膜离子浓度梯度就是细胞发生生电活动得前提条件。错误!钠泵活动就是生电性得,可直接影响膜电位,使膜内电位负值增大。 3.简述何为原性主动转运与继发性主动转运?试分析二者得异同点。 原发性主动转运指离子泵利用分解ATP产生得能量将离子逆浓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