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荔波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45.82 KB
- 文档页数:26
2020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公共理论》教师招聘真题库及答案注意事项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教师良心、教师义务、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均属于()范畴。
A、教师职业道德B、教师职业责任C、教师职业纪律D、教师职业原则【答案】A【解析】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良心、教师义务、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故选A。
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性内部动机B、近景性外部动机C、远景性内部动机D、远景性外部动机【答案】C【解析】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心理因素转化而成,近景、远景是根据学习动机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及其作用来划分的。
3、教师采用贴小红星、画小红花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德育方法是()。
A、品德评价法B、榜样示范法C、陶冶教育法D、实践锻炼法【答案】A【解析】品德评价法又叫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法,是指对学生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评价的德育方法。
贴小红星、小红花属于对学生的表扬奖励。
故选A。
4、在教育工作中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要照顾学生的()。
A、个性差异B、年龄特征C、能力差异D、创造能力【答案】A【解析】因材施教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体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宥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故选A。
5、皮亚杰认知发展观中表述错误的是()。
A、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B、认知结构的构建和再构建是认知发展的本质所在C、儿童认知发展取决于认知结构的发展水平D、在儿童发展中要注意对其进行奖惩【答案】D【解析】对儿童进行奖惩是行为主义斯金纳的观点。
2020年荔波县事业单位(教育类)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
注意事项
1、请用钢笔、圆珠笔或签字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填写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指定位置填涂准考证号。
2、本试卷均为选择题,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题本上作答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学生的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等属于()因素,它们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A、外部学习动机
B、高尚的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直接性学习动机
【答案】C
【解析】外部学习动机往往由外部诱因引起,与外部奖励相联系。
内部学习动机是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学习动机。
高尚的动机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直接动机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连,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和对学习活动的直接追求引起。
题干的学习需要、求知欲、学习兴趣都是个体内在的需要,所以是内部学习动机。
故选C。
2、有师曰:位不在高,爱岗则鸣;资不在深,敬业就行;斯是教师,唯有勤耕。
这是教师()的自
然流露。
A、热爱学生
B、精益求精
C、举止文明
D、爱岗敬业
【答案】D
【解析】“爱岗则鸣”、“敬业就行”、“唯有勤耕”体现了教师的爱岗敬业。
故选D。
3、教师尊重家长的正确方式方法是()。
A、学生犯了错误,让家长来学校惩罚学生
B、主动联系,及时沟通
C、将“调皮捣蛋”的学生交给家长,管教好了再送回来
D、让家长到学校和家长共同商量怎样体罚学生
【答案】B
【解析】A、C选项都有明显地责怪家长,D选项违背了教师不能体罚学生的法律规定,只有B选项才是尊
重家长的方式,对于学生的教育需要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
故选B。
4、以下关于动作技能的表述,正确的是()。
A、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短
B、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一样的
C、动作技能的学习不存在迁移现象
D、动作技能学习过程中会出现高原现象
【答案】D
【解析】复杂的动作技能比简单的动作技能保持的时间更长,故A项错误;动作技能的遗忘进程与无意义音节的遗忘进程是不一样的,故B项错误;动作技能是可以迁移的,故C项错误。
故选D。
5、桑代克的学习理论被称为()。
A、刺激—反应理论
B、认知发现理论
C、联结—认知理论
D、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答案】A
【解析】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尝试—错误说,又被称为刺激—反应理论。
布鲁纳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发现说;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是联结—认知理论;奥苏伯尔的学习理论是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故选A。
6、以下关于教育目的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B、教育目的具有社会性
C、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级的意志决定
D、教育目的具有时代性
【答案】C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社会性,在阶级社会里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在阶级社会里,教育目的的确立直接受制于统治阶级的意志,但是从根本上说也必须反映客观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需要,故不能说教育目的由统治阶的意志决定。
故选C。
7、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一个新班后,针对该班的纪律散漫、学风懈怠的情况,首先运用板报、墙壁等媒介做好舆论宣传,建立良好的班风,同时以真诚的爱感化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进取。
一个学期下来,该班班风、学风焕然一新。
李老师运用的主要德育方法是()。
A、个人修养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践锻炼法
D、情感陶冶法
【答案】D
【解析】情感陶冶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因此,该教师运用班风和舆论,以及自身真诚的爱,这体现的是情感陶冶法。
故选D。
8、对于如何进行评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可信度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应该符合教学实际,特别是评价结果,不能主观臆断或掺入个人态度
B、教学评价应该涉及各个方面,不能以点代面
C、教学评价应该把评价和指导结合起来,使被评价者明确努力的方向
D、评价数据应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分析处理,这样可信度才高
【答案】D
【解析】运用先进的技术队评价数据进行分析并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高可信度。
故选D。
9、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的对立。
A、神本位与人本位
B、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
C、社会本位与自然本位
D、个人本位与自然本位
【答案】B
【解析】选择和确立教育目的时,在基本价值取向方面,长期存在的对立是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对立。
故选B。
10、在一堂数学课上,同学们就其中延伸出来的一个新概念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
此时,老师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B、及时干预,强行制止学生争论
C、暂停教学,即时请教专业人员
D、不加干预,让学生继续争论
【答案】A
【解析】课堂发生激烈争论,各执己见,老师要能够因势利导,鼓励学生课后探究。
故选A。
11、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