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击除颤历史
• 1775年,Abildgard实验研究发现小鸡可以电击而死亡, 再电击又可复活。
• 1947年德国Beck于开胸手术中体内电除颤使病人恢复心 跳。为此,世界上第一台除颤器诞生。
• 1956年到60年代德国医生朱尔(ZOLL)用交流电进行除 颤治疗。
• 1961年Lown发现直流电除颤更有效,并发明同步电除颤 技术治疗各种心律失常。
无须用R波来启动,直接充电放电,用于室颤、 室扑、无脉室速。功率可设在200~400焦耳。
(三)除颤波形
单相正弦阻尼波
电流从一个电极单相流到另一个电极
双相截顶指数波(BTE)
双相直线波——( RLM )
• 双相除颤——优势 1
电流峰值大大降低,对心脏的损伤降低
(单相峰电压2000-3000V,双相波峰电压15001600V)
4.打开机器电源开关,心脏除颤治疗系统自 动进入非同步除颤状态。
5.联接心电监护,电极片粘贴牢固以减少信 号噪声和干扰。
(一)AED使用方法
6.选择电极部位: 1)左右位:标有Apex(心尖)的除颤板放置
在患者胸部左侧锁骨中线第4—5肋间(剑突水 平)。另一除颤板放置在患者胸部右侧锁骨中 线第2—3肋间。
正确
无效+危险
3.病人阻抗
阻抗的定义: 除颤电流通过心脏时,受到的阻力
病人的阻抗越大, 除颤的阻力越大,通过电流不足,无效除颤; 病人的阻抗越小, 除颤的阻力越小,通过电流过高,损伤心肌; 影响阻抗的因素:
皮肤条件 – 湿, 干, 多毛 电极大小 – 大的相对好 电极与皮肤的接触 – 接触不良阻抗增大 除颤的次数 – 连续除颤可降低阻抗
三、除颤时机与CPR联合应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