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吸附
- 格式:ppt
- 大小:555.00 KB
- 文档页数:44
第1章1.稳态流动、非稳态流动、理想流体、表压强、真空度、直管阻力、局部阻力2.依据雷诺准数从高到低,管内流动流体的流动状态可划分为层流区、过渡区、湍流区。
3.大气压强为9.81×104Pa时,真空度1×104Pa对应的绝对压强是 8.81*10^4 Pa。
4. 一定流量的水在圆形直管内呈层流流动,若将管内径增加一倍,流速将为原来的( A)倍。
A 0.25B 0.5C 2D 45.某液体在一等径直管中稳态流动,若体积流量不变,管内径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假定管内的相对粗糙度不变,则层流时,流动阻力变为原来的(C )。
A.4 倍 B.8 倍 C.16 倍 D.32 倍6.大气压强为9.81×104Pa时,表压1.2×103Pa对应的绝对压强是(A )Pa.A 9.93×104 B9.69×104 C 9.81×104 D 9.69×1037. 水以2m·s-1的流速在Ø35mm×2.5mm钢管中流动,水的粘度为1×10-3Pa·s,密度为1000kg·m-3,其流动类型为( B )。
A. 层流B. 湍流C. 过渡流D.无法确定8. 装在某设备进口处的真空表读数为-50kPa,出口压力表的读数为100kPa, 此设备进出口之间的绝对压强差为( A )kPa。
A. 150B. 50C. 759. 如左图安装的压差计,当拷克缓慢打开时,压差计中的汞面将( B )。
A. 左低右高B. 等高C. 左高右低D. 无法确定10.现要输送45m3.h-1的水,若管内水的流速约取2.5m.s-1,则可选(B )钢管。
A. φ76×3mmB. φ88.5×4mmC. φ108×4mm11.请用所学知识,解释空气能够托起沉重的飞机飞行的原因。
12.请用所学知识,解释“船吸现象”。
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通用8篇)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第1篇1、细胞膜的功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2、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具有支持和保护作用3、制取细胞膜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因为无核膜和细胞器膜4、叶绿体: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双层膜线粒体: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双层膜核糖体:生产蛋白质的细胞器;无膜中心体: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无膜液泡: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内有细胞液内质网:对蛋白质加工高尔基体:对蛋白质加工,分泌5、细胞膜、核膜、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协调。
维持细胞内环境相对稳定生物膜系统功能许多重要化学反应的位点把各种细胞器分开,提高生命活动效率核膜:双层膜,其上有核孔,可供mRNA通过结构核仁高一必修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第2篇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①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
②细胞的核质比二、细胞增殖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3)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分裂间期特点: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前期特点: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中期特点: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第六章吸附分离法(习题)一、填空1、吸附剂按其化学结构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机吸附剂,如、、等;另一类是无机吸附剂,如、、、等。
2、常用的吸附剂有、和等。
3、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是在树脂聚合时加入致孔剂,待网格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件影响的,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故称“大孔”。
4、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按骨架的极性强弱,可分为、、和吸附剂四类。
二、选择题1、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脱()A.水B.高盐C.低pHD. 高pH2、“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水D.溶剂3、“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下列何种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A.极性溶剂B.非极性溶剂C.三氯甲烷D.溶剂4、下列属于无机吸附剂的是:()A.白陶土B.活性炭C.淀粉D.纤维素5、活性炭在下列哪种溶剂中吸附能力最强?()A.水B.甲醇C.乙醇D.三氯甲烷6、关于大孔树脂洗脱条件的说法,错误的是:()A .最常用的是以高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B.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C. 对弱碱性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D.如吸附系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进行时,则常常仅用水洗就能解吸下来。
三、名词解释1、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2、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四、问答题1、简述吸附法的定义和特点。
2、影响吸附的因素有哪些?第五章沉淀法(答案)一.填空1.固相析出法主要包括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结晶法及其它多种沉淀方法等。
2.按照一般的习惯,析出物为晶体时称为结晶法,析出物为无定形固体则称为沉淀法。
3.影响盐析的因素有:无机盐的种类、溶质(蛋白质等)种类的影响、蛋白质浓度的影响、温度的影响、pH的影响4. 结晶包括三个过程:(1) 形成过饱和溶液;(2) 晶核形成;(3) 晶体生长。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第6章 吸附一.填空题1.按照吸附的作用机理,吸附作用被分成两大类,即 和 。
2.影响吸附剂吸附量的主要因素包括 和 。
3.在水和废水处理中,活性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饮用水处理中,活性炭的功能可以表现为 、 、 、 、 等方面。
4.水处理中常用的吸附剂除了活性炭之外,还有 、 、 、 等等。
5.活性炭的两种类型是 和 。
二.名词解释1.吸附2.吸附质3.吸附剂4.物理吸附5.化学吸附6.解吸三.简答题1.什么是吸附穿透现象,穿透曲线,并画出穿透曲线的示意图。
2.什么是吸附等温线,有什么应用意义。
3.分别解释EBCT ,C cri ,L cri 的定义,并说明它们之间存在的关系。
4.什么是活性炭的再生,活性炭的再生方法有哪些?5.影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因素有哪些?6.在水处理中,粉末炭的投加点有哪些,选择合适的投加点要考虑哪些因素?7.说明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8. 污水中乳化油粗粒化附聚原理?(哈工大)9. 是否任何物质都能粘附在空气泡上,取决于哪些因素?(哈工大)10. 绘图说明有明显吸附带的穿透曲线?如何充分利用吸附容量?(哈工大)11. 水质资料如下:Ca 2+:1.8mmol/L ;Mg 2+:0.6mmol/L ;Na ++K +:0.2mmol/L ;HCO 3-:2.6mmol/L ;SO 42-:0.4mmol/L ;Cl -:1.6mmol/L ; 采用离子交换法软化并除碱,处理水量为100m 3/d ,要求剩余碱度为0.2mmol/L 。
1)请选择合适的软化除碱工艺,并画出工艺流程示意图;2)计算经过每个离子交换器的处理水量;3)计算经RH 离子交换器处理出水的强酸根浓度。
初中化学吸附作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道吸附作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了解吸附作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 能够初步解释吸附作用的原理;
4. 掌握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二、教学内容
1. 吸附作用的概念及分类;
2. 吸附作用的应用;
3. 吸附作用的原理;
4. 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和条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吸附作用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难点:吸附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方法
1.讲解结合示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附作用的概念;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体验吸附作用的现象;
3.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吸附作用的机制和影响因素。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吸附作用相关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介绍吸附作用的概念、分类和应用,让学生了解吸附作用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演示:进行一个简单的吸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吸附作用的过程;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合作,探讨吸附作用的原理和影响因素;
5. 总结:对吸附作用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堂练习,巩固吸附作用的相关知识;
2.观察生活中的吸附现象,写一篇小结。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学生对吸附作用的概念和原理有了初步了解,能够简单解释吸附作用的影响因素。
但是在后续教学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和综合应用,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吸附作用在生活和工业中的重要性。
第一章绪论一、生物分离工程在生物技术中的地位?生物技术的主要目标是生物物质的高效生产,而分离纯化是生物产品工程的重要环节。
因此,生物分离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物分离工程是生物技术的下游技术,用于目标产物的提取、浓缩、纯化以及成品化。
二、生物分离工程的特点是什么?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三、生物分离工程可分为几大部分,分别包括哪些单元操作?生物分离过程一般分四步:1.固-液分离(不溶物的去除)离心、过滤、细胞破碎,目的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2.浓缩(杂质粗分)离子交换吸附、萃取、溶剂萃取、反胶团萃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双水相萃取以上分离过程不具备特异性,只是进行初分,可提高产物浓度和质量。
3.纯化色谱电泳沉淀以上技术具有产物的高选择性和杂质的去除性。
4.精制结晶干燥四、在设计下游分离过程前,必须考虑哪些问题方能确保我们所设计的工艺过程最为经济、可靠?(1)产品价值(2)产品质量(3)产物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4)杂质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位置(5)主要杂质独特的物化性质是什么(6)不同分离方法的技术经济比较上述问题的考虑将有助于优质、高效产物分离过程的优化。
五、生物分离效率有哪些评价指标?1.目标产品的浓缩程度——浓缩率m2.系数α回收率REC第二章细胞分离与破碎一、细胞破碎的目的意义由于有许多生化物质存在于细胞内部,必须在纯化以前将细胞破碎,使细胞壁和细胞膜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增大通透性)或破碎,释放其中的目标产物,然后方可进行提取。
二、细胞破碎方法的大致分类破碎方法可归纳为机械破碎法和非机械破碎法两大类,非机械破碎法又可分为化学(和生物化学)破碎法和物理破碎法。
1.机械破碎处理量大、破碎效率高速度快,是工业规模细胞破碎的主要手段。
细胞的机械破碎主要有高压匀浆、研磨、珠磨、喷雾撞击破碎和超声波破碎等。
2.化学(和生物化学)渗透破碎法(1)渗透压冲击法(休克法)(2)酶溶(酶消化)法3.物理破碎法1)冻结-融化法(亦称冻融法)(2)干燥法空气干燥法真空干燥法冷冻干燥法喷雾干燥法三、化学渗透法和机械破碎法相比有哪些优缺点?化学渗透破碎法与机械破碎法相比优点:化学渗透破碎法比机械破碎法的选择性高,胞内产物的总释放率低,特别是可有效地抑制核酸的释放,料液的粘度小,有利于后处理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