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优质幼儿教育课件-大班社会活动-奉献爱心
- 格式:ppt
- 大小:2.27 MB
- 文档页数:9
【幼儿园大班社会活动教案:爱心奉献精神】一、教学目标1.认识和理解爱心奉献的含义,懂得为别人着想,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2.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通过活动,增进幼儿对社会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其社会意识和社会行为习惯。
二、教学准备1.教具:大型彩色翻页书、图片、实物、幼儿画笔、颜料、纸张、创意工具等。
2.教学环境:幼儿园教室、幼儿园花园、社区中心、游泳馆等。
3.教师素质:教师应该有与孩子互动的能力和亲和力,能够引导和鼓励幼儿,带动幼儿参与各种活动。
三、教学内容1.初识爱心奉献一、翻页书:《小鸟的爱心》该书讲述了一只小鸟代表了爱心,它飞翔在不同的季节和各种事件中,传递着爱心。
以小鸟为主题,让孩子了解爱心的含义和意义。
二、互动游戏:小小志愿者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鼓励孩子们当小小志愿者,去帮助老人、帮助邻居搬家、帮助收拾垃圾等。
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了解爱心奉献,并开始形成奉献的习惯。
2.主题实践活动一、实地考察:社区服务中心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社区服务中心,了解社区服务中心提供的服务和工作职责。
同时,通过了解社区服务中心工作的方法和原则,让孩子们了解并形成为别人着想的态度。
二、实践活动:爱心捐赠活动组织孩子们收集家庭不再使用的玩具、图书等,爱心捐赠给需要的人。
以实际行动告诉孩子们,为了身边的人着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真正的爱心奉献。
3.美育艺术活动一、儿歌视频:《小小志愿者》欣赏儿歌视频《小小志愿者》,让孩子们了解志愿者在社会中的角色和任务。
二、美术创意:绘制爱心手印画老师为孩子们准备颜料和纸张,让孩子们以自己手掌为模板,将手印涂上各种亮丽的颜色,形成爱心图案。
通过这种亲自动手的方式,让孩子们更深刻地体验爱的含义和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反思1.让孩子们了解爱心奉献精神,是培养他们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的首要任务。
2.通过游戏、实践活动和美育艺术活动等各种形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爱心奉献的过程。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献爱心》教案《献爱心》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献爱心》这篇课文,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培训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社交技巧。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课文《献爱心》的复印件。
2. 演示PPT,包含相关词汇和图片。
3.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白板笔。
4. 学生的课堂笔记本和铅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 (5分钟)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导入本课的主题。
老师分发带有描述的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需要找到与自己卡片上描述情境相关的另一张卡片,然后两个学生一起分享对这个情境的感受和想法。
Step 2:课文阅读 (15分钟)1. 教师把《献爱心》这篇课文分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读一遍。
2. 邀请一些学生朗读课文,并带领全班一起朗读。
3. 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并在课本旁边做标记,圈出不懂的单词和句子。
4.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解读课文,讨论课文中的重要信息和情感。
Step 3:词汇学习 (10分钟)1. 教师播放PPT上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图片与课文中的词汇有关。
2. 老师出示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并用中文解释词义。
3. 学生单独或分组完成课本上的词汇练习,锻炼词汇的运用能力。
Step 4:讨论与拓展 (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提到的问题,如何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如何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等。
2. 每个小组报告他们的讨论结果,全班进行讨论和交流。
3.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乐于助人的品质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各种情境中。
Step 5:活动及角色扮演 (20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境,模拟出现类似情境的场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示如何献爱心。
2. 全班同学观察和评价角色扮演的表现,并提出建议和改进意见。
3. 教师总结并提供一些建议,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做好事,接受挑战,帮助他人。
Step 6:教学反思 (5分钟)教师对这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评价学生的表现和参与情况,并提出改进的建议和意见。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献爱心》第一章:了解爱心的重要性1.1 教学目标:让幼儿理解爱心的含义,知道爱心的重要性。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情感。
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讲解爱心的含义,通过图片、故事等形式让幼儿理解爱心的重要性。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关爱他人、关爱自然的事情。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体现爱心,如帮助他人、节约资源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有关爱心的图片和视频,让幼儿感受爱心的温暖。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情景。
开展爱心分享会,让幼儿讲述自己关爱他人和关爱自然的经历。
第二章:学习关爱他人2.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培养幼儿的同理心,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
2.2 教学内容:讲解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让幼儿理解关爱他人的意义。
学习关爱他人的方法和技巧,如倾听、关心、帮助等。
通过团队协作活动,让幼儿体验关爱他人的快乐。
2.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游戏,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学会倾听和关心他人。
进行情境模拟,让幼儿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第三章:学习关爱自然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然的重要性,学会关爱自然。
提高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自然的重要性,让幼儿认识到关爱自然的必要性。
学习环保知识,了解环保的基本原则。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思考如何关爱自然。
3.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
开展环保知识问答,让幼儿学习环保知识。
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关爱自然,如节约用水、垃圾分类等。
第四章:学习感恩4.1 教学目标:让幼儿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增强亲社会情感。
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讲解感恩的含义,让幼儿理解感恩的重要性。
学习感恩的方法,如表达感谢、送礼物等。
分享感恩的故事,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4.3 教学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感恩故事分享,让幼儿学会珍惜身边的人和事。
幼儿园大班下学期社会教案《献爱心》第一章:理解爱心的重要性教学目标:1. 让幼儿理解爱心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关爱他人和宠物的情感。
3. 培养幼儿的社交技能。
教学内容:1. 讲解爱心的含义,引导幼儿关注他人的需求。
2. 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白爱心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3. 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公益活动,如关爱宠物、帮助同伴等。
第二章:学习表达爱心的方式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学会表达爱心的方式。
教学内容:1. 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形式,展示表达爱心的方式,如微笑、拥抱、祝福等。
2.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扮演,练习表达爱心的技巧。
3.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表达爱心。
第三章:学会感恩和回报教学目标:1. 让幼儿学会感恩和回报。
2.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1. 讲解感恩和回报的意义,引导幼儿关注身边的人对自己的付出。
2. 通过故事、讨论等形式,让幼儿明白如何回报他人的关爱。
3. 组织幼儿进行实践活动,如为家人制作礼物、帮助同伴等。
第四章:培养团队精神教学目标:1. 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
2. 提高幼儿的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1. 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2. 讲解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作用,引导幼儿学会尊重和信任同伴。
3. 组织幼儿进行团队比赛,培养他们的团队荣誉感。
第五章:爱心实践活动教学目标:1. 让幼儿将所学爱心理念付诸实践。
2. 培养幼儿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1. 组织幼儿参加公益活动,如探访养老院、关爱流浪动物等。
2. 引导幼儿记录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分享自己的爱心经历。
3. 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持续践行爱心,成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幼儿。
第六章:学习分享与谦让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分享与谦让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在社交场合中的良好行为习惯。
教学内容:1. 通过故事、情景剧等形式,展示分享与谦让的美好结果。
2. 设计分享与谦让的互动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这两个品质。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奉献爱心》及教学反思(范文大全)第一篇: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奉献爱心》及教学反思《大班上学期社会教案《奉献爱心》含反思》这是优秀的大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还有许多人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2、培养幼儿奉献爱心的美德,体验助人的快乐情感。
3、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活动准备】1、幼儿心理读物每人一本。
2、“希望工程”捐献箱一个,幼儿自己从家带的玩具、衣服和信件。
【活动过程】一、师幼看图谈话、讲述1、出示挂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师幼看图讲述故事内容,让小朋友知道:在接受别人爱的同时,还有许多人也需要我们的关爱和帮助。
2、你喜欢为有困难的人做事吗?(教案.出自:快思.教案网)怎样帮助有困难的人?你曾经对他们做过哪些事?让小朋友认识到有很多时候可以关爱别人。
3、请小朋友讲述自己帮助有困难的人做事的事迹。
二、献爱心活动1、师:在边远的地方有的小朋友没有衣服穿,没有东西吃,也没有玩具玩,小朋友说我们应该怎样做?2、出示“希望工程”捐献箱,请小朋友把从家带来的玩具、衣服和信件捐献给边远的小朋友。
教学反思:《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引导幼儿正确对待残疾人,让他们从小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而这次生成的主题活动—爱心传递,正符合了这一要求,我们就是要让幼儿去了解、感受、体验到同情,从内心激起想帮助他们的欲望。
孩子们在参观特校生学习、生活时孩子们不但带去了自己省下来的水果,还自发地向他们赠送自己亲手画的图画呢!而且为了跟他们交流,孩子们还认真地跟着手语老师象摸象样地学起了手语呢!在返校以后的活动中,孩子们更是对学手语越发了兴趣,在活动中孩子们拓宽了对残疾人的了解,还从残疾人的身上学到了那种身残志不残的顽强意志,而且最最重要的是孩子们由感而发地对残疾人产生了一种同情和尊重,有的孩子在课上竟情不自禁地说:“老师,比起他们来我觉得我们幸福多了!”最后我和孩子们还一起深情地唱响了手语歌《感恩的心》。
幼儿园大班社会教案奉献爱心一、教学目标: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情感,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爱心传递:通过故事、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爱心传递的重要性。
2. 关爱他人:教育幼儿如何关爱身边的人,如帮助同学、关心老师等。
3. 乐于助人: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乐于助人的品质。
4. 团队协作:通过小组活动,让幼儿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三、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邀请幼儿分享他们身边的感人故事,激发幼儿关爱他人的情感。
2. 主题活动一:讲解爱心传递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到爱心可以传递给身边的人。
3. 主题活动二:开展“关爱他人”实践活动,如帮助同学整理书包、关心老师的辛苦等。
4. 主题活动三:组织团队协作游戏,让幼儿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
2. 通过小组讨论,了解幼儿对团队协作的认识和体会。
3. 搜集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表现。
五、教学资源:1. 故事素材:关于爱心传递的寓言故事、真实案例等。
2. 活动材料:爱心卡片、团队成员名牌等。
3. 视频素材:关于关爱他人、团队协作的视频资料。
4. 音乐素材:激发关爱他人情感的音乐歌曲。
六、教学活动设计:1. 爱心传递活动:通过制作爱心卡片,让幼儿在卡片上写上对同伴的祝福,并将卡片互相赠送,感受爱心传递的力量。
2. 关爱他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参观社区,了解社区中需要帮助的人群,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关爱他们,如送上一份食物、衣物等。
3. 乐于助人团队协作:开展“爱心接力”游戏,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成员相互配合,将爱心物资送到需要帮助的人手中。
七、教学策略:1. 情感引导:通过讲述感人故事,激发幼儿的爱心情感。
2. 实践操作:组织幼儿参与关爱他人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大班社会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献爱心》1. 教案1.1 教学目标•了解爱心的含义及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他人的情感;•让学生知道自己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献出一份爱心;•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1.2 教学内容1.课前热身:通过教师提问与学生互动,了解学生对爱心的认知程度,引导学生思考爱心的含义及重要性。
2.教学过程:•第一部分:《献爱心》知识介绍1.通过课件、图片、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献爱心”是什么,可以通过哪些行动来表达爱心。
2.运用比较法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热爱生活、热爱他人,引导学生对这些价值观进行思考和理解。
•第二部分:小小志愿者实践1.让学生参与童话剧表演活动,引导学生每人都可以成为小小志愿者,通过表演的方式表达爱心。
2.通过团队协作的方式,学生可以担任不同角色,齐心协力完成表演。
•第三部分:小小志愿者分享心得1.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表演中有哪些体会、学到了什么,如何表达爱心。
2.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把表达爱心的行动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1.3 教学评估通过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后对课程内容的记忆和思考以及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2.教学反思2.1 教学准备本节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需要准备较多教学资源,如图片、课件、童话剧表演等。
在准备过程中需要预留充足的时间。
2.2 教学难点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理解爱心的含义及重要性,学生需要从表演中体验爱心的力量,在心得分享环节,需要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把表达爱心的行动变成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
2.3 教学感悟本节课采用多种方式,结合角色扮演、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由学生自己体验爱心的力量,激发他们主动表达爱心的热情。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和学习,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了解和认识到爱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互动热烈,讲课环节引导学生的思考非常成功。
2.4 教学建议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再增加一些游戏和实践活动来进行教学。
在教学组织方式上更加充分利用学生的参与性,让家长和社区父母共同参与,推动爱心价值观在学校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