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三联排螺旋CT一站式成像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2.55 MB
- 文档页数:13
Philips128层螺旋CT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摘要】冠心病、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病种,常有一个共同的症状-“胸痛”,以往对此类患者须进行各病种的逐一排查,随着检查仪器先进性的飞速提高,尤其是走超高速多层螺旋CT的问世,对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胸痛三联征)的一次性检查已经成为可能。
本文将就Philips128层螺旋CT在胸痛三联检查的应用作出讨论。
1.材料与方法2010年5月-2012年9月间58例急性胸痛患者行128层动态容积CT三联检查。
其中,男32例,女26例。
平均年龄54(30-72)岁。
全部患者均未进行心率控制。
患者均无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及碘过敏病史。
扫描技术应用128层动态容积CT,扫描方案为心电门控下全胸部螺旋扫描。
电压1 20kV,电流250mA,扫描层厚0.6mm,矩阵512×512;增强扫描使用Ultravist370,nemoto高压注射器,经前臂静脉注入对比剂,(Ultravist370mgI/ml,60m1,4m1/s),随后立即注生理盐水二次推注,注速同前,注量40ml,颈动脉靶血管自动触发扫描,域值120HU,扫描范围由胸腔入口至髂血管分叉水平。
扫描后,采集的数据重建的图像传至三维后处理工作站,重建方法有:MPR、MIP、VRT等。
另外可以应用CT数字减影等手段。
2.结果确诊主动脉夹层4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2例,其中9例诊断为ACS的病例均接受了传统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肺动脉栓塞8例,冠状动脉肌桥4例,其余不典型病例及阴性病例26例;4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Stanford A型1例,Stanford B型3例。
其中如按Debackey分型,则III型占1例。
不典型夹层(壁内血肿型)占1例。
破口显示统计:除1例不典型夹层无明显破口显示外,其余病例均可清楚显示夹层远端或近端破口,近端破口位于升主动脉者,图像质量稍逊于其它位置之图像。
龙源期刊网 新型CT:一站式筛查胸痛三联症作者:高元明来源:《大众健康》2014年第06期最近接诊的一位男性患者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患者姓张,51岁,北京郊区人。
两天前,老张感觉胸痛、背痛,同时伴有胸闷、乏力,但不发热、不咳嗽,也没有咯血及晕厥。
我了解到,老张患有高血压病,长期抽烟,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
以往的检查提示:X线胸片正常,心电图示ST-T改变,当地医生疑诊为“冠心病”,给予吸氧、硝酸甘油、复方丹参滴丸等治疗,效果不佳,且胸痛胸闷越来越重。
次日,老张转来我院看急诊,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凝血五项等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未见异常,血清溶栓二聚体明显升高。
医生考虑肺动脉栓塞可能性大,建议到呼吸科进一步诊治。
我接诊后,紧急进行胸部CT、肺动脉CT造影及双下肢深浅静脉超声,结果发现肺动脉、下肢静脉未见充盈缺损和血栓形成,而降主动脉有所增宽,难以排除降主动脉夹层。
在和患者家属沟通后,我建议再做一个主动脉CT造影检查,同时请心脏大血管外科专家会诊。
数小时后,老张被确诊为主动脉夹层。
最终,由于诊断及时,施行了急诊外科手术后,老张痊愈出院。
急性胸痛胸闷并非都是心梗胸痛三联症是指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冠心病、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疾病,这类疾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死率也相对较高,因此,及时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
临床上经常会遇到突发胸痛、胸闷的患者,接诊医生通常首先想到冠心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给予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等一系列检查,甚至行急诊冠脉CTA检查(CTA 是一种血管成像技术,是观察血管及腹腔器官内部结构的方法),结果却未发现明显异常,而此时离患者发病已有一段时间了,风险陡增。
其实,导致急性胸痛、胸闷的病因很多,除了常见的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外,还有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这些疾病症状相似,但治疗方法廻异,如冠心病心肌梗死需紧急溶栓、支架植入,主动脉夹层需紧急外科手术、支架植入,肺动脉栓塞需紧急溶栓、抗凝等,一旦延误诊断,就可能耽误宝贵的抢救时间,甚至造成患者死亡。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6428投稿邮箱:sjzxyx88@·论著·急性胸痛三联症64层螺旋CT“一站式成像”的研究班作色,陈广,黄泽和(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放射科,广西 钦州 535099)0 引言急性胸痛三联症具有起病急骤、病情凶险、致死率高和症状缺乏特异性等特点,为降低患者死亡率和改善其预后质量,需尽早对患者进行确诊和行针对性治疗[1]。
以往,临床多采用单纯64层MSCT 冠状动脉成像对患者进行检查,效果并不理想,随着CT 成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探究出“一站式成像”技术对主动脉、冠状动脉、肺动脉病变进行诊断,不仅能有效提高患者成像质量,还能使其检查时间缩短[2-4]。
本文现将急性胸痛三联症应用64层螺旋CT “一站式成像”诊断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76例急性胸痛三联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范围为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项研究,患者纳入标准:①符合急性胸痛三联症诊断标准者;②自愿加入本研究且依从性良好者;排除标准:①对本研究不知情或不同意者;②造影剂(碘)过敏者。
患者分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8例,两组患者一般基线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研究组采用64层MSCT 一站式成像检查,采用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组别例数(例)性别(男/女)年龄(岁)病程(h)对照组3820/1849.6±2.5 3.2±0.3研究组3822/1450.1±2.3 3.1±0.5t /χ2-0.8240.716 1.537P->0.05>0.05>0.05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AS 64层CT 机(参数设置为:管电流1000 mAs 、管电压120 kV 、转速0.42 s/r 、探测器0.625 mm ×64)联合一次性心电门控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查,先进行容积扫描(位置为自主动脉弓上2 cm 至膈下2 cm ),经肘前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以4.0-5 mL/s 速率静脉推注100 mL 碘对比剂,再用50 mL 生理盐水以相同速率注射,感兴趣区选择为升主动脉近端,采用对比剂团注追踪技术进行容积扫描。
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孙玉宁,宋佰玉,陈波,车万福,张旭(黑龙江省鸡西鸡矿医院,黑龙江 鸡西)摘要:目的探讨Ge discovery ct750在胸痛三联一站式检查及临床应用。
方法我们对20例胸痛患者进行了胸痛三联ct扫描,后传入工作站运用MPr、Vr、cPr以及MiP技术进行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的分析。
结果 18例患者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主动脉及肺动脉,其中两例冠状动脉局部有呼吸伪影产生。
结论通过检查前的充分准备能够很好地显示造成胸痛的冠状动脉、肺动脉及主动脉血管的狭窄及斑块情况,具有非常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一站式ct;扫描技术;提升中图分类号:r816.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83.104本文引用格式:孙玉宁,宋佰玉,陈波,等.胸痛三联一站式CT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3):165,167.0 引言胸痛三联CT一站式扫描是一种通过一次静脉给药一次CT扫描就能对冠状动脉、主动脉、肺动脉疾病迅速做出诊断的检查手段。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及工作压力的增加,造成胸痛的心肺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增高,而这些血管病变往往都是急重症,这就要求我们能快速、准确地做出诊断,从而为临床的救治提供宝贵时间。
1 资料和方法我院共收集从2018年5月至2019年2月的20例进行了GE discovery CT750胸痛三联一站式扫描的病例,患者都有突发胸痛或(及)呼吸困难的表现。
部分患者心率较快,但由于心电编辑技术及心脏冻结技术(SSF)的出现修复了部分伪影。
2 扫描参数及后处理肺动脉扫描层厚5 cm,层间距5 cm,转速0.4 r/s,电压120 kV,电流400 mA;冠状动脉和主动脉扫描层厚2.5 cm,层间距2.5 cm,转速0.35 r/s,电压120 kV,电流500 m。
采用timing bulos方法确定最佳的扫描时间,采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速度在3.0~5.0 mL/s,造影剂为欧乃派克。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9年3月第23卷第3期479文章编号:1007-4287(2019)03-0479-03三联一站式CT检查在急性胸痛的临床应用价值余琼宋玉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1.放射线科;2.VIP科,吉林长春130033)急性胸痛(acute chest pain)是一组疾病共同的临床表现,常见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和急性肺动脉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这三种病因合称胸痛三联征,快速准确诊断病因,对患者的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意义C1'2]o近年来,320排动态容积CT的出现,为一次性完成三种病因检查提供了新的办法。
本文拟探讨胸痛三联一站式CT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1材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行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检查的急性胸痛患者共43例,男性24例,女性19例,年龄为32-83岁,临床表现为胸背部及胸腹部急性疼痛或胸闷症状。
所有受检患者均无碘对比剂过敏史及心肝肾功能障碍,检查前对患者进行相应呼吸训练。
1.2仪器与扫描方法使用320排640层动态容积CT机,扫描参数:管电流300mA,管电压120 KV,球管旋转时间0.35s。
利用心电门控技术进行前瞻性扫描检查。
1.3造影剂注射参数采用高压注射器,分两次注入,扫描前以流速5-6ml/s注入20ml生理盐水预冲;扫描时先以流速5ml/s注入对比剂(优维370)60ml;继续注入30ml造影剂,流速3ml/s;最后以流速4ml/s注入30ml生理盐水。
感兴趣区视野(FOV)设置在气管分叉层面,采用双FOV观察升、降主动脉,自动触发CT值分别设定为120HU.110 HU,达到设定CT值时进行自动触发式扫描。
扫描范围从患者膈肌底部至胸廓入口水平。
1.4图像重建与后处理(1)重建:层厚、层间隔均0.5mm。
能谱(Revolution )CT 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 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疾病的差异分析左明飞左明飞,,温丽娟温丽娟,,焦宇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放射影像科,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摘要 目的 分析能谱CT 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 血管造影术(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 )扫描对急性胸痛患者疾病的差异。
方法 选取2022年9月—2023年2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急诊收治的50例胸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扫描时监测的心率分为低心率组(≤75次/min )和高心率组(>75次/min ),各25例,所有患者均行能谱CT 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 扫描,对比两组不同血管节段管腔平均CT 值、SNR 、CNR 。
结果 低心率组和高心率组患者肺动脉干的CT 值分别为(383.20±67.34)、(371.76±59.35)HU ,信噪比(signal noise ratio, SNR )分别为(10.35±2.65)、(10.65±2.99),噪声比(contrast noise ratio, CNR )分别为(19.75±3.16)、(20.18±4.6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637、0.375、0.388,P >0.05)。
两组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各个血管节段平均CT 值、SNR 、CN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能谱(Revolution )CT 胸腹联合胸痛三联CTA 诊断在不同心率的急性胸痛患者中应用无差异,可以满足临床应用的需求。
关键词 胸腹能谱CT ;胸痛三联CT 血管造影术;急性胸痛中图分类号 R 445 文献标志码 Adoi10.11966/j.issn.2095-994X.2023.09.08.01Differential Analysis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by Revolution CT Chest and Abdomen Combined with Triple CTA Scanning for Chest PainZUO Mingfei, WEN Lijuan, JIAO YuDepartment of Radiologic Imaging,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1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sis differential of diseas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by revolution CT chest and abdomen combined with tripl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 (CTA) scanning for chest pain.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admit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from September 2022 to February 2023 were selected as study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heart rate monitored at the time of scanning, they were divided into low heart rate group (≤75 beats/min) and high heart rate group (>75 beats/min),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patients underwent revolution CT chest and abdomen combined with chest pain triple CTA scanning, and the mean CT, SNR, CNR values of the lumen of different vascular segm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T values of pulmonary arteries in low heart rate group and high heart rate group were (383.20±67.34) HU and (371.76±59.35) HU, signal noise ratio (SNR) were (10.35±2.65) and (10.65±2.99), and contrast noise ratio (CNR) were (19.75±3.16) and (20.18±4.65),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 =0.637, 0.375, 0.388, P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mean CT value, SNR and CNR of each vascular segment of the aorta, pulmonary artery and coronary artery between the patients of two groups(P >0.05). Conclusion There is no difference in the application of revolution CT chest and abdomen combined with triple CTA diagnosis of chest pa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 chest pain with different heart rates, which can meet the needs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Revolution CT chest and abdomen; Chest pain triple CTA; Acute chest pain* 论著 *收稿日期:2023-06-01;修回日期:2023-06-21基金项目:齐齐哈尔市科技计划联合引导项目(LSFGG-2022027)。
胸痛三联征CTA检查临床应用进展摘要:随着多排(64排以上)螺旋CT机硬件及软件设备的科技发展,CT机扫描速度更快,覆盖范围更广,Z轴分辨率更高,从而使影像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大大提高,进行胸痛三联征螺旋CTA扫描在急诊胸痛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电离辐射的遗传效应及致癌风险也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
在保证图像质量、满足临床诊断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受检者所受辐射剂量是影像医学现在发展的热点;如何平衡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与临床检查的必要性之间的关系成为临床越来越重视的问题[1]。
关键词:胸痛病;CTA检查急性胸痛病因包括心血管源性与非血管源性,胸痛三联征CTA一站式扫描可以明确心血管源性急性胸痛病因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和肺栓塞,同时能提供肺部病变、肋骨病变及胸廓病变的影像,一次检查能提供很多临床医师所需要的信息。
根据急性胸痛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选择合适的CTA检查,若高度怀疑肺栓塞应行肺动脉CTA检查,若高度怀疑主动脉夹层,应行主动脉CTA检查,若高度怀疑急性冠脉综合征应行冠脉CTA。
胸痛三联征CTA的最大优势是节省时间,一次检查同时显示肺动脉、冠状动脉、胸主动脉。
目前先进的CT机(128层以上)整个扫描时间约5-10分钟[2]。
当临床症状不典型和实验室检查无法明确病因时,同时患者胸痛又剧烈凶险,应行胸痛三联征一站式扫描,在一次检查中显示胸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
多排螺旋CT实现了亚秒螺旋扫描,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可以显示冠状动脉受累引起的闭塞或狭窄。
对于主动脉夹层患者,CTA能清晰地显示破裂口位置,数目、大小及累及范围。
而且CTA具有很高的阴性预测值,CTA正常可排除主动脉夹层。
对于急性肺动脉栓塞,可清晰显示栓子大小,位置,陈旧与否,肺动脉扩张程度以及并发的肺梗塞及胸腔积液[3]。
随着新技术的研发,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CTA已经证实可以明显降低放射剂量(<5msv)[4,5]。
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优化及辐射剂量控制包雪平; 周学军; 吴晓翔; 葛涌钱【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8(016)001【总页数】3页(P69-71)【关键词】胸痛三联征; CT; 低管电压; 辐射剂量【作者】包雪平; 周学军; 吴晓翔; 葛涌钱【作者单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影像中心江苏南通226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5.3; R54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中最严重的就是急性胸痛三联征,起病急、可危及生命。
对病因进行早期明确及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筛查有利于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1]。
胸痛三联征CT成像技术国内外均有报道[2],但胸痛三联扫描范围大、辐射剂量高、对比剂用量大,成了临床医生选择检查时的顾虑。
本文通过对扫描方法的改进及低管电压的使用,以期降低对比剂的用量、降低辐射剂量、提高胸痛三联征早期诊断率。
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本文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6月间因胸痛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院就诊,临床怀疑胸痛三联征的患者34例,有严重心率不齐、碘过敏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等不宜CT检查的除外。
1.2 设备与方法将患者随机按100KV或120KV两种不同管电压生成两组资料,其中100KV组17例,女7例、男10例,平均年龄60.7岁;120KV组17例,女7例、男10例,平均年龄57.8岁,两组资料没有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28排256层iCT和美国Mallinckrodt Optivantage双管高压注射器完成检查,扫描条件:除管电压两组分别为100KV、120KV不同外,其余扫描条件均相同,其中管电流600mA、螺距(Pitch)0.16、重建层厚0.625mm、旋转时间/每周(Rotation Time)0.27s、平均扫描时间5.53s、滤波函数iDos4或iDos5;扫描方向由心底向主动脉弓方向;采用智能对比剂跟踪技术,监测右冠开口处降主动脉,阈值为120Hu;由右肘正中静脉注入对比剂,对比剂总量分两种情况:正常体重指数(BMI)且体重低于75Kg时为80ml、BMI大于25或体重高于75Kg时用90ml,采用分段注射法注射对比剂,两段间无时间间隔,具体方法为50ml对比剂(速率5ml/s)+30或40ml对比剂(速率2.5ml/s)+40ml生理盐水(速率5ml/s);扫描延迟时间为到达阈值最短延迟时间。
急性胸痛是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急,可危及生命,最常见的病因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肺动脉栓塞和主动脉夹层,对病因进行早期明确及对高危胸痛患者进行有效筛查有利于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多层螺旋CT具有成像速度快、对急性胸痛早期诊断准确度高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而胸痛三联征检查一次扫描可同时观察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大大提高了诊断效率。
为进一步规范急诊胸痛三联征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为临床提供快速、准确的诊断,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牵头组织国内相关技术专家,结合国内外专家共识和参考文献,经国内专家多次讨论,对胸痛三联征多层螺旋CT检查技术的检查前准备、扫描方案、图像后处理、图像质量控制以及辐射剂量控制等内容达成共识,旨在规范急性胸痛三联征中多层螺旋CT检查方案,更好地服务于影像诊断和制定临床诊疗策略。
胸痛三联征(chest pain triple-rule-out,TRO)是指表现为急性胸痛发作的3种疾病及并发症,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肺动脉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
其发病凶险,误诊率和病死率高,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胸痛、呼吸困难和咯血等。
急性胸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异质性疾病群。
不同病因导致的胸痛,其症状既相似,又有不同特征,可表现为不同部位、不同性质和不同程度的疼痛,伴随症状亦可不同。
仅凭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难以及时确诊,尽早明确病因、及时有效的处理是对急性胸痛患者急诊救治的关键。
实验室和超声等检查耗时长,不利于早期诊断,还容易忽略AD和PE等的检出。
CTA因其诊断准确、高效和非侵入性,被广泛应用于评估ACS、PE 和AD 等疾病。
生命的胸痛症状,因此,将3 个单独的CTA 协议(PE、AD、冠状动脉)结合成1个单一的成像研究,在1次CT扫描中同时评估冠状动脉、肺动脉和胸主动脉很有必要。
-09-黑龙江医药科学200年4月第42卷第2期分析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优化及辐射剂量控制①姜国清(住木斯&中心,黑龙江住木斯04252)摘要:目的:探讨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优化及辐射剂量的控制。
方法:将本院接收的疑似胸痛三联征患者66例纳至本次试验中,根据不同管电压将其平均分组两组,各3)例,两组均接受CT检查,研究组A管电压设置为100KV,研究组B管电压设置为O2KV,对两组冠状动脉评分及各血管断面平均CT值进行比较。
结果:研究组A与研究组B冠状动脉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45);在冠状动脉、肺动脉主干及主动脉血管断面平均CT值方面,研究组A较研究组B更高,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45)。
结论:将胸痛三联征扫描方式应用胸痛三联征检查中,在确保增强效果的同时,尽可能的采用低剂量对比剂,匕外,利用低管电压实施扫描,减少辐射剂量,不仅可以控制对比剂及辐射量,同时有助于提升诊断效果,值得进一步采纳和推广。
关键词:辐射剂量;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中图分类号:R4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03-4104(2019)46-406-46急诊科及心血管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急性胸痛,其中发生率较高且病情严重的是急性胸痛三联征,此类疾病具有发病急、疾病发展迅速等特点,对患者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
及早明确患病原因,并准确筛查高危胸痛,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死亡人数。
据有关资料显示4],胸痛三联征CT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胸痛三联征辐射需要较高剂量,再加之扫描范围广、对比剂使用数量增加,使得临床生在对检查技术进行选择时产生顾虑。
本文主要针对胸痛三联征CT检查技术优化及辐射剂量控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21一般资料将本院接收的疑似胸痛三联征患者02例纳入至本次试验中,根据不同管电压将其平均分组两组,分别是31例,研究组A中,男O例,女O例,年龄47~75岁,均值(59.64±3.2)岁;研究组B中,男O例,女2例,年龄40-78岁,均值(59.87±3.20岁,组间基础资料差异较力、,无统计学意义(P>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