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杨秀全
- 格式:ppt
- 大小:811.50 KB
- 文档页数:13
太平天国运动四大天王介绍太平天国运动四大天王东王:杨秀清 (1823~1856)永安分王,杨秀清被褒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并授权节制诸王,身系太平天国军政全权。
西王:萧朝贵(~1852)萧朝贵曾与杨秀清家毗邻,过往甚密,情同手足。
朝贵娶黄氏女宣娇为妻。
宣娇因过继杨家,随养父姓杨,与秀清为兄妹辈。
1847年8月,洪秀全自广东入桂,与宣娇结为兄妹。
1852年9月,在长沙南门一战中,萧朝贵不幸被清军流弹击中胸膛,壮烈牺牲。
南王:冯云山(1815~1852)冯云山少时聪慧好学,饱览儒经、天文、历算和兵书。
1851年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登极,称天王,设立五军主将制,他受任为前导副军师后军主将,谦让退居杨秀清、萧朝贵之下。
北王:韦昌辉(1826-1856)韦昌辉经冯云山启发加入拜上帝会,并奉命在家开炉打铁,明则制造农具,暗中制造武器,准备起义。
1851年3月,洪秀全登极,韦昌辉被封为后护又副军师,领右军主将,是五军主将之一,永安封王时,又被褒封为北王。
冯云山、萧朝贵分别在全州、长沙牺牲后,韦昌辉的地位自然上升,仅次于洪、杨、居第三位。
翼王:石达开(1831-1863)石达开在冯云山、洪秀全的启发下,加入拜上帝教,并成了贵县的一方之雄。
1851年,洪秀全在永安封王,石达开被封为翼王,羽翼天朝成为太平军主要将领之一。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方列强凭借《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各方面大肆侵华。
清政府为了支付高达2800万元的战争赔款和赎城费,弥补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造成的财政亏空(道光二十七年至二十八年平均每年流出白银1000万元),加紧横征暴敛,增加税收一至三倍以上。
兼之外国工业品大量倾销,使中国城乡手工业受到摧残,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破产。
地主阶级乘机兼并土地,加重剥削。
民族矛盾的加剧促进了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广大农民饥寒交迫,纷纷揭竿而起,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各族人民自发的反清起义达100多次。
永安建制
太平军向东南发展受阻,旋转至武宣。
3月23日,洪秀全在武宣东乡自称“天王”,并分封杨秀清为中军主将,萧朝贵为前军主将,冯云山为后军主将,韦昌辉为右军主将,石达开为左军主将。
5月16日由东乡突围北上象州,因遭清军堵截,折回金田地区,被包围。
9月下旬,突围北上攻占永安(蒙山),粉碎清军围攻。
太平军在永安一面抗击清军进攻,一面进行军政建设。
12月,天王洪秀全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各王,俱受东王节制。
朱从兵:太平天国癸甲政局述论——以东王杨秀清为中心的探讨作者:文章来源:《史学月刊》2014年第9期点击数:640 更新时间:2015年02月28日摘要: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以后的最初两年为癸好年、甲寅年,简称癸甲。
这期间,太平天国的政局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整个政局演变的态势就是东王的集权,从东王、北王各主其事,到东王、北王共主军政,再到东王分取北王权力委诸翼王等人,最后形成军政大权均集中到东王的权力格局,并基本稳定下来。
其后不到两年,这种权力格局就导致了天京事变。
追求集权的东王和显露权力野心的北王都在事变中葬送了自己。
葬送自己是集权者和权力野心家的最终命运。
以东王为中心,探讨太平天国癸甲政局的演变是有意义的。
关键词:太平天国杨秀清韦昌辉集权1853年3月,太平军攻克六朝古都南京。
随后,太平天国定都于此,改南京为天京。
定都之后的头两年,太平天国的政局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最终形成了基本固定的权力格局。
其后,不到两年,这种权力格局就导致了天京事变。
因此,定都之后头两年即癸丑年和甲寅年(在天历中为癸好年和甲寅年,简称“癸甲”)的太平天国政局演变,对太平天国前期的发展具有奠基性作用。
对此问题,地主阶级文人的各类记载显得扑朔迷离,而学界又迄未有专题成果进行深入的揭示和解剖。
笔者不揣谫陋,以东王杨秀清为中心,对太平天国癸甲政局演变的基本轨迹进行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学界方家。
一据张德坚《贼情汇纂》记载,定都天京以后,太平天国在“号衣”、“腰牌”、“宫室”、“服饰”、“仪卫舆马”、“诏旨”、“告示”以及老兵地位等很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①。
总体说来,定都之后的最大变化是太平天国政制的变化,即职官有了“内外之分”,或“分朝内、军中、守土为三途”②。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张德坚分析说:“初贼所破州县,皆掳其财物,残其人民而去,未尝设官据守。
自窃占江宁,分兵攻陷各府州县,遂即其地分军,立军帅以下伪官,而统于监军,镇以总制。
监军、总制皆受命于伪朝,为守土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讲排场东王“杨秀清”拥有的老婆远超印度酋长导语:杨秀清原是广西桂平县里一个不识字的烧炭工。
但此人有军事天才。
当太平军永安突围时,秀清才28岁,已经是实际的革命军总司令了。
奠都南京时杨秀清原是广西桂平县里一个不识字的烧炭工。
但此人有军事天才。
当太平军永安突围时,秀清才28岁,已经是实际的革命军总司令了。
奠都南京时,不足三十岁的秀清已是全朝大权独揽的宰相了。
但杨秀清毕竟是个不识字的大老粗。
一朝得志,便发起烧来。
进城以后他至少有东王娘60余人。
史料记载1856年东王被北王所杀。
同时被戮,在后宫殉夫而死的有美人便有54人之多。
而东王并没有满足,偏偏看中了天王后宫的四位佳丽:朱九妹姐妹二人、石汀兰和杨长妹。
其中杨九妹还是自己的姐妹。
为争夺这四位美女,在1853年冬季,距他们进城还不到半年的时光,他便弄出个“天父下凡”附在自已身上,要打天王屁股四十大板的怪事。
这一丑行在洛依德和金赛博士的书里都可以找到正确的解答的。
以上是杨秀清这个烧炭儿沉溺于色的小例子。
再看看他在发烧中摆的排场,那叫一个气派!东王有轿夫48人,每出必盛陈仪仗,开路用龙灯一条,计三十六节,鸣钲打鼓跟随。
每一出府,役使千数百人,摆出十足的威风。
东王出府如此,那么住府的规模岂不更阔哉!事实上太平天朝,政出东王,东王府的排场不在天王府之下,实权则犹有过之!个人的性心理和挥霍影响到团体的政治行为,而终于祸延国族,只是个顺理成章的逻辑发展。
秀清三年后弄得身死族灭,与这些个人行为上“细行”都是有直接关系的!生活常识分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太平天国诸王都有谁太平天国将领东南西北王导语:太平天国诸王:太平天国建国后洪秀全封各太平天国将领为王,其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太平天国诸王:太平天国建国后洪秀全封各太平天国将领为王,其中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分别被封为东王、西王、南王、北王和翼王。
太平天国东王简介: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约1820—1856),太平天国革命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西桂平人。
原为烧炭工人,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
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后,杨秀清假托“天父上帝”下凡附体,安定众志,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
1851年1月杨秀清与洪秀全等领导发动金田起义。
12月在永安(今蒙山)杨秀清被封为东王,称九千岁,主持朝政。
后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为韦昌辉所杀。
太平天国西王简介: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约1820—1852),太平天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
广西武宣人。
贫农出身,1846年加入拜上帝会。
1848年冯云山被捕入狱后,萧朝贵假托“天兄耶酥”附身,安定众心。
1851年1月与洪秀全等领导发动金田起义。
12月在永安(今蒙山)萧朝贵被封西王,称八千岁。
次年9月进攻长沙时牺牲。
太平天国南王简介: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约1815—1853),太平天国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之一,广东花县人。
冯云山为塾师出身,1843年与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宣传、组织革命。
1848 年被捕入狱,后被救出。
1851年1月参加领导金田起义。
12月在永安(今蒙山)被封为南王,称七千岁,次生活常识分享。
太平天国大事年表太平天国大事年表1843年7月洪秀全与冯云山、洪仁玕在家乡广东花县建立拜上帝会,自称上帝之子,并称呼上帝为天父、耶稣为天兄。
1844年 4月洪秀全、冯云山等人离开家乡传教。
5月洪秀全及冯云山到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传教,后冯云山转至紫荆山区一带,洪秀全回广东。
1847年3月洪秀全及洪仁玕到广东,在美国教士罗孝全(Issachar Jacob Roberts)那里学习,首次读到圣经。
后来洪秀全请求洗礼,为罗孝全拒绝。
8月洪秀全回广西紫荆山,与冯云山发展拜上帝会。
1848年4月杨秀清首次假装“天父下凡”。
10月萧朝贵首次假装“天兄下凡”。
1851年1月拜上帝会于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囯”,改元“太平天囯元年”。
3月洪秀全称“天王”。
9月太平军攻占永安。
12月在永安封东、南、西、北、翼王,建立太平天国基本制度,称为“永安建制”。
1852年4月太平军从永安突围,进围桂林。
6月南王冯云山伤重死亡。
9月太平军攻长沙,西王萧朝贵战死。
1853年1月太平军攻陷武汉,湖北巡抚常大淳死。
太平军增至五十万。
曾国藩办湖南团练,即为湘军。
2月攻陷安庆,安徽巡抚蒋文庆自杀。
3月攻陷南京,江宁将军祥厚、两江总督陆建瀛战死。
南京易名天京,定为首都。
清军建江南、江北大营。
5月太平军北伐,西征。
1854年1月太平军攻克庐州,安徽巡抚江忠源自杀。
2月湖广总督吴文镕战死。
4月湘潭之战、靖港之战。
曾立昌所率的北伐援军溃败。
6月太平军二克武昌。
10月清军收复武昌。
1855年 1月翼王石达开于鄱阳湖口大败湘军。
3月清军攻下连镇,北伐军主将林凤祥被俘,不久处死。
4月太平军三克武昌。
5月北伐军全军覆没,李开芳被俘后遭处死。
1856年年初太平天国东征,攻取扬州,破江北大营;石达开破江南大营;天京解围。
9月天京事变,太平天国内讧,诸王互杀,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先后被杀。
1857年 6月石达开带兵出走。
试论腐败是导致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摘要:从1840年英国侵略者以鸦片为借口打开中国的大门起,清朝统治者“天朝大国”的梦想开始破灭,而在持续了近千年的封建体制也正处于崩溃的前夜。
为了避免“亡国灭种”以及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清政府统治者变本加厉地剥削农民,提高赋税,百般压榨。
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终于激起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以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军在运动前期以其严明的纪律性,加上各地区民间的响应,太平天国迅速壮大,1853年连克武汉、安庆和南京,声威大震。
而此时在天国内部也正发生着悄然的变化,统治者开始迫不及待地享受皇帝般的待遇,大兴土木,展开权利的争夺。
天国内部每时每刻在遭受着腐败的侵蚀,最终导致诸王互杀,天京事变并且严重削弱了天国的实力。
但这并没有使洪秀全从本质上认识腐败,反而大肆封王,更不愿听从手下的提议。
最终在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之下,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失败了。
腐败正是导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太平天国农民战争腐败正文:纵观太平天国从1851年金田起义到1864年的天京沦陷,从一个遍地开花,一呼百应的庞大集团到逐渐的土崩瓦解,其原因是多重的。
太平天国内部的腐败和中外势力的联合绞杀等等,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
不光是最高层的统治者,下到诸王,都逐渐地随着胜利被腐化。
背景:1843年洪秀全开始拜上帝,他假借自己是“上帝之子”,是上苍派下凡拯救百姓的使者。
洪秀全大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扩大自己的影响,这与当时广大农民渴望一个稳定的生活不谋而合,入教的人数越来越多。
而洪秀全又作为主要领导人,这给后来发展的“太平天国”运动蒙上了一层政教合一的色彩。
1848年,拜上帝教的领导人之一冯云山被捕,洪秀全极力营救,一时教内群龙无首,面临着分裂的危险。
此时,杨秀全挺身而出,假装“上帝”附体,要求全体教员服从洪秀全领导,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
但是这也为集团内出现“一山二虎”,两人争夺最高统治权的局面买下了伏笔。
历史上真的有杨家将和杨门女将吗,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杨家将的故事,源远流长,一门忠烈的杨家将早已深入人心,但多数人知道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是在演义、评书或者当代影视作品中,那么历史上,杨家将和杨门女将是否真实存在呢,或只是小说家们虚构的人物?事实上,杨家将在历史上确实存在。
在正史中,三代杨家将都有记载。
无敌杨业杨业其实是名降将,他原先一直在北汉军中为将,是北宋的劲敌,在北汉时期,就已得名“杨无敌”。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北汉在宋太宗的亲征下终于投降,杨业也因此归宋,得到赵光义重用,将他任命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仍旧在边关驻扎,防御辽国入侵。
杨业一生都在边关,对边事相当熟悉,他与另一员名将潘美搭档,多次击败辽军,威震边境,成为契丹人的眼中钉。
雍熙三年(986年),宋太宗为了收复汉土燕云十六州,决定出兵北伐,这就是著名的雍熙北伐。
宋太宗派出20万大军,全国兵分三路伐辽,决心完成周世宗柴荣和其弟赵匡胤的未竟事业,杨业仍与潘美搭档指挥西路军。
西路军也是宋军一路最强的,从3月到4月,西路军势如破竹,连战连洁,先后攻占了燕云山后面的九州四州之地。
西路军进展顺利,曹彬将军的东路军却遇到了麻烦。
他按计划在涿州取得进展后,契丹南院王耶律休哥派兵切断粮道。
军队没有食物,不得不撤退。
这是战场老兵曹彬犯下的最大错误。
东路军迅速后撤,四月初就直接撤回了国境线内,这速度可真够快的。
赵光义得到消息,明白大势不好,他严令曹彬立即进军,务必推进到原先的阵地。
为什么,因为东路军一撤,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就成了一支孤军,深入辽国境内,必将被包围歼灭。
可惜已经晚了,东路宋军的士气已经被榨干了。
更重要的是,辽军得到了生力军的增援,辽国的萧太后亲征,辽军士气爆棚。
此消彼长之下,再次闯入境内的东路辽军,被辽军无情地击溃和摧毁。
在皮埃蒙特战场上,宋军遭受了彻底的失败。
再看山后战场的西路军,辽国当然不会放过他们,清理完东路宋军,辽军转向山后战场。
此时,西路军已成为孤军,东路军被歼灭,中路宋军田重进接到赵光义命令紧急撤军,西路军同时也接到了撤退命令。
太平天国所有封王太平天国诸王名单1、东王。
杨秀清。
初封“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后加封“劝慰师圣神风秀师赎病主左辅正军师东王”。
所刻东王印称“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旨圣神上帝之风雷劝慰师圣师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东王杨秀清”。
1-1、幼东王。
洪天佑。
封“殿前统领转奏左辅正军师顶天扶朝纲王五殿下幼东王九千岁”。
2、西王。
萧朝贵。
封“右弼又正军师西王”。
所刻西王印称“传救世主天兄基督太子圣旨圣神上帝之雨电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西王萧朝贵”。
2-1、幼西王。
萧有和。
封“殿前赍奏节钺右弼又正军师顶天扶朝纲幼西王八千岁”。
3、南王。
冯云山。
封“前导副军师南王”。
3-1、幼南王。
萧有福。
封“殿前公议前导军师顶天扶朝纲幼南王七千岁”。
4、北王。
韦昌辉。
封“后护又副军师北王”。
5、翼王。
石达开。
封“左军主将翼王”。
后封称“殿前吏部又正天僚开朝公忠又副军师顶天扶朝纲翼王喜千岁”。
6、燕王。
秦日纲。
7、豫王。
胡以晃。
7-1、幼豫王。
胡万胜。
封“殿前礼部正春僚顶天扶朝纲幼豫王强千岁”。
8、安王。
洪仁发。
8-1、信王。
洪仁发。
由安王改封“殿前京内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信王显千岁” 9、福王。
洪仁达。
9-1、勇王。
洪仁达。
由福王改封“殿前京内副总鉴御林兵马顶天扶朝纲勇王伦千岁” 10、恤王。
洪仁正。
封“殿前工部正冬僚顶天扶朝纲恤王利千岁” 11、巨王。
洪和元。
封“殿前京内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巨王显千岁” 12、宗王。
洪利元。
封“殿前京外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宗王显千岁” 13、元王。
洪科元。
封“殿前京外又正总鉴顶天扶朝纲元王显千岁” 14、长王。
洪瑞元。
封“殿前京外副总鉴顶天扶朝纲长王显千岁” 15、见王。
洪现元。
封“殿前京外又副总鉴顶天扶朝纲见王显千岁” 16、唐王。
洪瑭元。
封“殿前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唐王显千岁” 17、同王。
洪同元。
封“殿前又正总铸宝顶天扶朝纲同王显千岁”18、次王。
洪锦元。
封“殿前副总铸宝顶天扶朝纲次王显千岁” 19、定王。
陈宗扬和谢满妹是怎么死的他们犯了什么样的罪
本文导读:
自广西至南京,一路冲杀,屡立战功。
入南京后,他先与陈承瑢、蒙得恩等同居于清江宁盐巡道署衙门,后升任秋官又正丞相,居东王府头门偏屋,因其妻谢满妹为东王府承宣官,所以夫妇二人得以同宿。
不料,此事被同馆女承宣、东王的妹妹发觉,宗扬夫妇惊恐,于是商量用酒将其灌醉,再加以侮辱。
东王杨秀清闻之大怒。
1854年3月,陈宗扬将赴安徽时,船泊下关。
东王伪天父下凡,召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还有东王府的三府男女各官,将陈宗扬自下关召回,严加鞠训。
指出夫妻私合,又想瞒人耳目,坑害别人,二人供认不讳。
东王以“陈宗扬夫妇屡犯天条,已经获罪,又欲诱污他人,罪无可赦,一同斩首示众。
”
同时被革职处罚的还有镇国候卢贤拔夫妇。
立有战功的老兄弟们仅因夫妻同宿即被杀头,而洪秀全、杨秀清等人却个个三宫六院,嫔妃成群,如此不平的现实立即引起天国内部的酣然大波。
其后,杨秀清为平民愤,假借天父下凡,命女官杖扬五十板。
同年9月,杨秀清又依天父梦中将旨:将众小弟、小妹团聚成家。
太平天国夫妻同居、男女别营的制度终于完结了。
作者: 杨华伟
出版物刊名: 实事求是
页码: 60-63页
主题词: 太平天国史 天京事变 东王 秦日纲 韦昌辉 李秀成自述 天王府 金陵兵事汇略 天京城 历史课本
摘要: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所以,一百多年来,在太平天国史的研究中,一直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天京事变中,一个绝大的事件是东王杨秀清为北王韦昌辉所杀。
关于杨秀清被杀的原因,多年来,太平天国史的研究者一直在探讨、争论,大多数学者均认定,杨秀清之所以被杀,乃系其逼封万岁所导致,并将这一定论写进了中学历史课本及很多大专院校历史教。
曾国藩日记(1)这个老师不靠谱道光十九年正月初一日:夜写散馆卷一开半。
家居。
季洪弟受风寒。
夜写散馆卷一开半。
这是我们能够找到的曾国藩的最早一篇日记。
文字内容让人皱眉,说不忍卒读,也不为过。
但是这篇日记,意义重大,它标志着曾国藩人生思考的开始。
事实上,这篇日记,是曾国藩迎来了他人生首次重大挫折时的盲目拼争。
这种拼争完全是机械性的,却让他抓住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根救命稻草,从此他的命运彻底改观。
时在1839年,曾国藩29岁。
在此之前,出身于农耕之家的曾国藩,连续两次科举落榜,咬牙拼命又考了第三次,终于时来运转,于道光十八年获得了人生首度辉煌,殿试三甲第四十二名。
虽然名次稍微有那么一点点靠后,但相比之下,他父亲曾麟书连考了17次,都没有考出个名堂来,曾国藩此次堪称光宗耀祖了。
后面还有更开心的,曾国藩为了翰林院庶吉士,从此可以在京师深造,深造三年后,再考一轮,成绩差的可以去做个七品县令,成绩好的可以留在翰林院。
无论成绩好坏,曾家都将不再是泥腿子,而正式跻身于官宦之家。
这是让曾国藩高兴的事。
然而麻烦事来了。
曾国藩科考那一年,主考官是穆彰阿,所以曾国藩就顺理成章地成了穆彰阿的门下弟子。
当时曾国藩的名字叫曾涤生,但穆老师为了占有这个弟子,把曾涤生的名字改过,起名叫曾国藩。
这个名字改得倒是蛮好。
问题是,穆彰阿这个老师有问题。
穆彰阿是清时最有名的佞臣,“佞臣”这个词,比奸臣还要难听三分。
奸臣奸臣,心眼总是少不了的,而佞臣却只是一味地阿谀奉承,嫉贤妒能。
最为穆彰阿嫉恨的人,就是最先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林则徐,道光十九年时,正是林则徐虎门销烟,赢得了世界性的称誉,而结局却是林则徐被贬窜新疆伊犁。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佞臣穆彰阿,在其中起到了坏作用。
曾国藩偏偏摊上这么个老师,可想他的运气有多么糟糕。
事实上,曾国藩一辈子都因为这个有名无实的老师,而横遭连累。
一些稗史讲述说,曾有一次,皇上召见曾国藩,于是曾国藩先行到穆老师家歇息,次日入宫,却被带到了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墙壁上悬挂着字幅,皇上却迟迟不见。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东面的第二幅浮雕上,描绘了太平天国的金田起义。
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太平天国运动能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于它不同于一般的农民起义,而是开创了中国民主主义的先河。
从金田起义肇始的农民起义1840年鸦片战争发生后,中国受到巨大冲击,特别是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最直接的就是经济冲击,沦为半殖民地的资本经济与以前的封建小农经济相碰撞,于是机械代替手工,车船代替人力等等,从而导致原本有稳定分工的社会经济秩序备受冲击,进而凋零,南方大量人群失业,这些被社会仓促淘汰的失业者最终成为流民,其中基数最庞大的是传统物流运输行业的失业流民。
当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之时,各种造反和起义接连不断,太平天国运动就被这样点爆了。
1843年,洪秀全与冯云山一同在广东创建了拜上帝会。
次年,冯云山在紫荆山地区组织群众,开辟革命基地,并将杨秀清、萧朝贵等人吸收进拜上帝会,从而形成了金田起义的领导核心。
1849年前后,广西连年闹灾,天地会纷纷组织起义。
1850年7月的时候,洪秀全与冯云山秘密藏在花洲山人村中,开始部署起义的相关工作。
他们下达了团营令,要求那些拜上帝会会员将田产变卖之后,在广西省金田集中起来。
洪秀全讲团营的指挥部就设立在金田村中,并在金田、花洲等地秘密制造武器。
各地的拜上帝会人员认真地操练着,他们进行着军事训练,准备着武装起义。
1851年1月11日,是洪秀全的38岁寿诞。
这一天,万人齐聚举行了隆重的祝寿庆典。
这一天,他们宣誓起义,正式向清王朝宣战。
就这样,金田起义正式开始。
他们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也就是起义军,先是攻克了永安城(今广西梧州市蒙山县)。
永安城为州治所在,是一座繁华坚固的中型城市。
攻克这座城市后,太平军在这座城中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被历史学家称之为“永安建制”的制度:将杨秀清封为“左辅正军师”东王,称九千岁;将萧朝贵封为为“右弼又正军师”西王,称八千岁;将冯云山封为“前导副军师”南王,称七千岁;将韦昌辉封为“后护又副军师”北王,称六千岁;将石达开为翼王,并诏令诸王皆受东王节制。
“辅王”杨辅清的最后结局杨辅清,⼴西桂平县⼈,本名杨⾦⽣,乳名阿七,⼈称“杨七⿇⼦”。
道光三⼗年与哥哥杨根沅⼀起参加⾦⽥起义。
杨辅清参加过攻打永安、长沙等地,累⽴战功。
后来,他与东王杨秀清认作同宗,被称为“国宗”。
天京事变中,杨秀清被杀,杨辅清得以幸存。
杨辅清后被封为“辅王”,天京陷落后,其东躲西藏,⼗年后在福建投军时被⼈认出,很快遭凌迟处死。
杨辅清是太平天国最后⼀个被俘的名王,也算是⼀个传奇,其⼀⽣⼜有什么样的经历呢?杨辅清⼀、投⾝“⾰命”,屡⽴战功由于杨辅清的家乡处在太平军起事的地⽅,所以哥俩在⾦⽥起义之初就参加了。
他的哥哥杨根沅在参加⾦⽥起义后,不久就死了。
太平军攻占永安后,洪秀全在永安进⾏封王。
杨秀清被封为东王,杨福清趁机与其认为同宗,称为杨秀清的族弟,称为“国宗”。
不过,杨辅清可不像洪秀全的两位草包哥哥⼀样,他是⼀个屡⽴战功的⼈。
咸丰⼆年(1852年)⼗⽉,杨辅清随同杨秀清由益阳县⽔路,接连攻克岳州及湖北武昌、江西九江府。
咸丰三年(1853年),接连攻克安徽安庆、⾦陵,任中军主将。
咸丰六年(1856年),杨辅清奉命统兵江西瑞州。
在天京事变前,可以说杨辅清是杨秀清的亲信、⼼腹。
⼆、天京事变中幸存由于东王杨秀清权势⽇盛,以“天⽗下凡”的名义要求天王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洪秀全动了杀机。
洪秀全连夜召集⼀些⼈秘密会议,包括韦昌辉、⽯达开、秦⽇纲等⼈都参与,准备诛杀杨秀清。
韦昌辉、秦⽇纲等分别受密诏,先后于1856年9⽉1⽇深夜回城参加诛杀杨秀清的活动。
9⽉2⽇凌晨,东王府被韦昌辉及其3000⼿下⾎洗。
⽯达开由于战场离京较远,回天京城时已经是9⽉中旬,杨秀清已经被杀了。
东王杨秀清的⽼部下约6000⼈被骗进天王府观看韦昌辉“受刑”,当场被炸死不少,然后北王韦昌辉⼿下⼈对这些⼿⽆⼨铁的⽼同志进⾏集体屠戮。
杀掉这些⼈,洪秀全、韦昌辉仍然不放⼼,两个多⽉内在天京城内四处搜捕杨秀清的族⼈、部下以及他们的亲属等,共杀害20000多⼈,可谓是斩尽杀绝。
太平天国诸王简介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
洪秀全从拜上帝教义出发,认为只有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帝,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托言受天真命,由皇上帝所封。
1851年12月17日在永安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东王有权节制诸王,诸王地位有序,东、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
1854年5月,封秦日纲为燕王,6月封胡以晃为豫王,燕、豫王四等,二人旋被革爵。
前期王爵,除韦昌辉因天京事变被处死削爵外,余皆世袭。
天京事变后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
石达开回天京辅政,曾被晋封义王未受。
旋又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有永不封王之意。
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乃封之为干王,随后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
1861年春计有十王。
后越封越多,且有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之封。
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达二千七百多人。
滥封王爵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朝政紊乱。
另据太平军将领,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太平天国王爵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
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
广西藤县人。
原名以文。
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
1848年至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
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
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杨秀清所识拔,举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监军,随石达开往安徽安庆安民。
次年春,调守庐州,擢殿右二十四指挥。
后升二十二检点、地官副丞相。
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寻摧毁江南、江北大营。
天京事变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
次年春,打退围敌,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
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