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驱动法”的单片机教学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835.00 KB
- 文档页数:4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实践摘要:单片机相比其他学科,更加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难以接受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教学效果,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改变以往的授课方式,以产品为主题,以任务为驱动,通过实际的应用,建立任务,而教师和学生围绕着这个任务,展开互动。
当学生完成完整的任务时,就完成了一个具体的单片机开发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形成了通用计算机系统和嵌入式计算机系统两大分支,而单片机的出现无疑是这两大分支形成的标志。
近几年,单片机得到了飞速发展,单片机最明显的优势就是可以嵌入到各种仪器、设备中。
目前,大量的嵌入式系统均采用单片机。
而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实际的教学中,却遇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
目前的单片机教材基本上都是以单片机的硬件结构,汇编语言的指令系统,程序设计为主线,尽量从各个方面把所有基本概念罗列清楚,着重于对知识点的介绍,对理论的掌握。
这样的结果是知识体系全面而严谨,但是抽象而空洞。
在中职学校,学生大多基础差,底子薄,逻辑思维还没有系统建立。
而单片机相比其他学科,更加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如果按照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普遍难以接受空洞抽象的理论知识。
对于中职教学而言,是老师难教,学生难学,更别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了。
面对空洞抽象的单片机教学内容,如何配合教材,让学生简单易学地掌握单片机开发的工作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采用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方法取得一定的成果。
任务驱动型教学法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交由学生自己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任务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任务的进行,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
任务驱动型教学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按照教师的安排和讲授去得到一个结果,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去寻找,摸索,讨论,协同完成整个任务,学习的重点不在结果而在整个完成任务的过程之中。
97OCCUPATION2017 08教学探索S KILLS编辑 强 音单片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研究文/周颖斐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单片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我们日常生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在中职院校的教学中,单片机技术也成了炙手可热的专业课程。
笔者就单片机的任务驱动式教学进行探讨。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单片机技术学习的兴趣,促进教学过程趣味化和高效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通过对项目完成情况的评定,教师可以发现单片机教学中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能力。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单片机教学,大部分以理论性的知识为主,涉及的范围较广,教师往往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教学,但是许多中职生对枯燥乏味的知识不感兴趣,难以接受课程内容,从而丧失积极性。
另外,很多职校中的单片机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不能独立构建理论知识框架,动手和动脑的能力被禁锢。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变了这种模式对学生的限制,它通过一个项目的研究,学生在实践中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结合起来,让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使项目的完成,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印象,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探索新的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自行完成教师布置的课题任务。
中职生还可以通过对单片机技术的实际操作,从中发现问题,寻求解决办法。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实践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还能够亲身体验项目过程的艰辛与乐趣。
二、合理设计任务,鼓励学生实践中职生对单片机的学习从心理上有所抵触,因为单片机涉及的内容较多,有汇编语言程序、内部资源、结构等等。
学习起来有难度,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教师此时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制订合理地教学计划,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循序渐进的将理论知识应用到项目操作中。
642018年6月总第291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作者简介:吴爱萍,工学硕士,副教授。
基金项目:南京工程学院校级教学改革项目“基于任务驱动的微处理器应用课程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创新”(编号:JG201714);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专业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编号:2016YB23)。
1 单片机教学现状单片机是自动化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以后学生开发智能控制系统的基础,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系统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开发能力,提高学生的竞争力。
目前我院该课程分配了40学时的理论教学,8学时的实验教学以及一周的课程设计。
从前面几届的教学效果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只有少数同学能掌握单片机的开发步骤,自己设计出以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应用系统,多数同学云里雾里不知道怎么下手开发系统,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在单片机的教学中,我们通常是在讲完单片机的内部结构、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之后才安排第一次上机实验,而在这之前学生学习的大量知识点是零碎的、抽象的,显然是很枯燥。
等到上机时,面对这么多的知识点学生不可能很轻松地在实验中加以运用,那么前面学习的知识点就像是一堆建房材料无序地堆在那,学生不知道怎样利用这些建材构造自己的小房子,与实际应用脱节。
另一方面由于理论课时偏少,当下流行的接口也无法讲授,学生碰到相关的器件不会使用。
(2)实践环节课时偏少。
8学时的实验和一周的课程设计远远不能让学生建立单片机系统的概念。
目前实验室的实验设备都是实验箱,其自身开发能力较弱,完成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没有问题。
但是在课程设计、实习等集中实践环节,由于时间紧,学生只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箱上搭建硬件电路,编制程序,在实验箱上调试。
学生没有经历原理设计、PCB 板设计、元器件购置、元器件安装及调试的全过程,对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过程没有直接体会,动手能力得不到预期的提高,大部分学生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设计能力不理想,对单片的开发过程缺乏认识,导致学生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运用任务驱动提升单片机学科课堂教学有效性周玲(四川泸州市江南职业中学,四川泸州646300)单片机在实际生活中是一门具有较强实践性的学科,中职学生在单片机课程的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但要对单片机本身的硬件知识进行掌握,同时还需要在课外了解单片机的软件知识,从而能够达到中职学校对单片机教学的主要目的。
但在实际的教学中,中职学校对学生单片机的总体教学效果很低,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实际的教学水平与社会的发展相分离,从而造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在不断的教学探索中,任务驱动方式的使用,对提升整个中职学校单片机学科课程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单片机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单片机在教学模式上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教学模式上的转变,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多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参与实践的机会较少,从而造成学生不能自身进行单片机系统项目的独立开发,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技术水平的提升受到了严重阻碍。
此外,中职学校单片机教学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考核,却忽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单片机专业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将学习的重心放在提高理论知识水平上面,从而自身的单片机技术水平低下,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任务驱动在中职单片机学科教学中的意义中职学校在单片机学科教学的过程中引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升操作水平放在了首要位置。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规划时间,将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用来对学生进行书本理论知识的讲解,同时将剩余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步提升中职学校单片机学科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增强学生自身的单片机技术水平。
单片机课程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弥补课程教学方法中存在的缺陷,从而提升整个中职单片机学科教学水平。
任务驱动的方式是让学生带着任务进行学习,在不断的课程实践过程中完成任务,将学校中的硬件和软件进行结合,学生选取自身感兴趣的课程选题,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单片机应用技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
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一种以任务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任务的设定、实施和评估,促进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教学设计,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践能力。
一、任务设定阶段
任务设定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的任务。
任务应该明确具体,包含任务目标、任务要求、任务步骤等内容。
例如,可以设置一个任务:设计一个温度控制系统,要求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动控制温度,并能够通过显示屏实时显示温度值。
二、任务实施阶段
任务实施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核心。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让学生参与任务的实际操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但要尽量让学生主导任务的完成过程。
例如,在设计温度控制系统的任务实施阶段,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器材和软件支持,让学生自主完成系统的设计和调试。
三、任务评估阶段
任务评估阶段是任务驱动教学设计的最后一步。
在这个阶段,教师应该根据任务要求和任务目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针对任务完成情况、任务的实际效果、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
评估结果可以作为教学反馈,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
和不足,为未来的学习和实践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单片机应用技术课程中,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可以促进学生对单片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谭涛摘要:传统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单片机课程中体现不出以动手操作能力为主的职业教育特点,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要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按照具体的任务来完成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独立探索及团结协作的学习精神。
关键词:任务驱动任务能力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加强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实践能力,使学生学习后能讲、会用、直接上岗,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中之重。
本着这一原则,本文认为,以往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职业教育的要求,而新型教学模式“以任务为导向”的“任务驱动法”教学模式更能符合培养的目标。
一、任务驱动法所谓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力求以任务驱动,以某个实例为先导,进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学和做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是围绕如何完成这个具体的任务进行。
教师教学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目的明确,更容易掌握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把任务中涉及到的新知识在实施任务时穿插讲解,不必提到课前讲。
这样操作,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新知识在单片机技术中的应用,避免单纯讲解概念时给学生带来的枯燥感和困惑感,同时也很好地淡化了学生学习单片机难的意识。
二、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单片机”中的应用单片机教学大部分可在实验室完成,课堂与实验实训结合在一起。
要把课堂教学内容分割为与专业密切联系的任务,将课堂与实训室一体化,根据任务组织实施教学与考核,实现课程任务化、学习自主化、教学互动化、技能训练专业化。
为了更好地理解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模式,下面以完成“LED逐亮设计”的过程为例讲解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任务要求:利用单片机实训箱及外围电路实现LED以0.5s的时间间隔从右往左逐个亮起来。
任务驱动教学在单片机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现代社会,单片机系统已成为极具发展前途的领域之一。
学生应该努力学好《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对于以后的发展具有很大帮助。
由于在单片机的学习中,不仅要学习硬件组成和功能,还得学习指令系统、汇编语言等,而且不同的机种与不同的指令相搭配,这就造成学生学习单片机课程时具有一定的难度[1]。
而任务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单片机。
一、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实验教学内容不合理在原有的单片机实验教学中,实验课和实验课成绩所占的比重都相对较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大。
大多数实验为验证原理或者已有结论的正确性,学生不做实验都知道实验的结果是什么,如果实验结果与结论所描述的结果不一致,那么实验肯定出错了。
这样的验证实验安排过多,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在验证型实验中,学生很少有机会自己动脑筋考虑,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固定模式下,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
长此以往,使得学生在实验设计课上出现不能自主设计实验,程序不会写等状况。
2、学生动手机会比较少由于大多数学校的课程安排并不合理,实验课所占课时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并不重视。
即使在实验课上,学生动手的机会也不多,因为很多实验设施上面的线路都是已经连接好的、固定不变的,学生只需要按照教材上的步骤做一些简单的连接,将课本上已经写好的程序输入到程序中,按照教材继续操作,一般就会出现相应的实验结果,这样的实验教学对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效果并不乐观。
由于实验设备更新快,学校的资金有限,不能及时跟上时代的发展,更换设备,使得部分实验无法正常进行。
学校为减少学生对实验实施的损坏,很少开放实验室,只有上实验课时才有机会接触到实验设施。
这大大减少了学生做实验的机会,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二、任务驱动教学概述任务驱动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活动中心,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多学习资源,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一种学习的兴趣。
①本文系淮南师范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12hsjy09);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编号:2012hsgxk02)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徐锋(1977—),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电子信息工程。
郑晓东(1973—),男,安徽淮南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信号处理及自动控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①徐锋,郑晓东(淮南师范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安徽淮南232001)单片机是电子信息领域应用最广泛的一门技术,是相关工程技术人员重要的技术知识层面。
单片机原理作为电类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所涵盖的原理技术对于掌握智能化系统设备的运行维护、技术改造以及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起着关键作用。
单片机是电类专业本科教学中典型的初学上手易、实际应用掌握难的一门课程,是理论结合实践最紧密的课程之一。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单片机技术课程的综合性强,先修专业基础课程多,包括电子线路、微机原理与接口、C 语言等,对学习者专业基础知识面要求相对较高。
(2)单片机内部结构复杂,概念多、术语多、头绪多,汇编指令多且较抽象,系统的综合设计与编程考验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单片机课程的实践性强,一般的系统结构都比较复杂且程序规模庞大,教师难以在有限的课时内把系统各功能模块细节都讲得既完整又透彻。
一、单片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重理论,轻实践多数学校在单片机课程的大纲设置上把培养的重点放在理论教学上,实验实践课时安排少,这使学生少有机会理论联系实际,缺乏硬件设计和程序编译的直观感受,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效果差。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单片机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就成为当前单片机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课教学效果差单片机课程中涉及的概念术语多,再加上一些复杂算法,课程内容比较枯燥。
尽管不少高校也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案,如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构建多媒体教学环境等,但是综合教学效率不高,难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学习的持续性和深入性也不够,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和巩固教学效果。
“微课+任务驱动”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单片机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而在单片机教学中,“微课+任务驱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青睐。
本文将从单片机教学的现状出发,探讨“微课+任务驱动”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旨在为单片机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单片机教学的现状单片机是现代电子技术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体积小、功能强大、应用广泛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单片机技术的培养和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目前,单片机教学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一些技术学校,而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课堂讲解为主,缺乏实践操作的环节,学生对单片机的掌握程度往往不够深入,难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开发中。
1. 微课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一堂完整的课程内容压缩成短小的教学视频,在视频中老师通过图文、动画等多种方式进行讲解。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在单片机教学中,可以制作关于单片机原理、应用案例、开发工具等方面的微课,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知识。
2. 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是一种注重实践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内容与具体的实践任务相结合,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在单片机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项目实践任务,让学生动手实践,通过完成任务来加深对单片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
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温度控制系统、智能小车、报警器等,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逐步掌握单片机的应用技能。
3. “微课+任务驱动”的结合“微课+任务驱动”的结合,可以将微课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任务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单片机技术。
学生可以在观看微课后,根据任务要求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和实施来验证所学知识,加深对单片机技术的理解和应用。
1. 提高学习效率:微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如何在《单片机》课程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在研究传统教学方法和《单片机》课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的。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潜能、提高综合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完成一个完整的课题项目进行教学,同时注重最终的项目评价,以使单片机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单片机;教学单片机技术是现代化技术中很有发展前途的技术,单片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嵌入式控制应用的主要设备。
在各职业学校中,电子信息、电气控制专业普遍开设此门课程。
一、《单机片》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单片机》的教学中,许多一线教师在教授此门课程时,普遍感觉学生没有兴趣,对课程内容难以接受,教学效果非常不理想。
经与同专业教师交流研讨后,大家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这几个方面:1.不能创新教学模式许多职业学校的单片机教学还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强调整个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严密。
其实从事职业教育的人都知道职业学校学生既不善于逻辑思维,更不善于从理论推导得出结论。
结果在教学中,学生抱怨教师讲的知识内容枯燥乏味,而老师感慨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从而导致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严重的厌学情绪。
2.单片机课程综合性强单片机的教学内容涉及面比较多,要用到数字电路、汇编语言等相关知识。
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入门。
学生中虽然大多数接触过计算机,但对于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知识了解很少,有的也只是刚刚在专业基础课中接触数字电路,要他们一开始就去学习单片机硬件结构并理解,接下来还要利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障碍。
3.学生学习目的性不强教学中教师只是肤浅的对学生讲一下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而学生对此却没有切身感受,更体会不到单片机对我们工作生活的重大影响,导致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一大部分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了兴趣,最后丧失了信心。
4.实践性的课程太少有些学校由于经济的原因不能有很好的实验设备,或者是在实验中担心消耗比较多以至于不能安排更多的实践环节,只单纯进行理论教学或简单的仿真实验,使学生的动手能力机会比较少。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介绍了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然后分析了其在单片机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实践案例。
接着讨论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在单片机教学中的具体操作方法。
结论部分指出任务驱动教学法有效提升了技校单片机教学的实效性,并是未来技校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展望部分探讨了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教学中的未来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可以看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单片机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实践性和有效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 技校, 单片机教学, 应用, 基本原理, 优势, 实践案例, 学生综合能力培养, 具体操作方法, 实效性, 教学改革, 未来应用.1. 引言1.1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在技校教学中,单片机教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课程内容。
而如何更有效地教授单片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教师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目标,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单片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设置具体的单片机项目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成就感,激发学习动力。
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通过实际操作任务,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单片机编程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案例丰富多样。
88141 学科教育论文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技校单片机教学中的应用一、技工院校单片机教学现状单片机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应用系统,具有很强的检测和控制功能,由单片机控制的产品具有体积小、成本低、使用方便、功能强大等特点,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工业、军事、民用等领域都有单片机的身影。
因此,很多技工院校都开设了单片机课程,并成为电子技术应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单片机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内容涉及面广,几乎涉及所有的电子基础课程,包括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工电子、计算机等。
传统的单片机教学模式将理论课和实习课分开进行,理论课的内容及顺序一般为单片机概述、基础知识、单片机的结构、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中断与定时器、串行接口、系统扩展及接口技术、单片机的测控接口、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应用、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实验。
这样的教学过程虽然体现了课程内容的系统性,但是理论内容太多、实例太少,课程内容抽象、难懂,再加上学生理论知识薄弱、基础差,经常感到单片机课程枯燥无味,想好好听课却发现听不懂,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或者干脆放弃这门课。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简介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提倡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任务驱动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问题的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学习,引导学生开展讨论、研究、探索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由传统教学的教师讲授转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教师的职能由教学主体转变为教学的引导者、帮助者和学习伙伴。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专业课之一,发展迅速更新快、应用面广。
学好用好单片机,也是提升就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但是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均是先讲单片机的硬件结构之后讲指令及编程,最后再讲一些实例。
按照此种教学结构,学生普遍感到难学。
而且单片机是一门很注重动手的课程,单片机的指令和程序需要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巩固。
根据上述问题,我以任务驱动法为主以其他教学方法为辅进行单片机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任务驱动法教学的前期准备对于任何一门课程,入门都非常关键,如果让学生一开始就感觉很难,那大多数学生就会望而却步了。
如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至关重要。
因此,我安排了两个任务,首先讲解单片机的应用,得出结论“单片机已渗透进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其次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结构、汇编语言软件使用等。
接下来我们通过蜂鸣器的单片机控制这个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单片机完成一个任务。
由于该电路简单,学生容易理解,大部分学生都完成了任务,取得了成功,成功的经验为学生建立起了单片机应用的框架。
走出了“不知庐山真面貌”的困惑,树立起了“一览众山小”的自信。
2任务驱动法在单片机教学中应用实例在学生了解了单片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后,就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了。
它是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任务来完成的。
任务提出后,学生知道做什么,自然会思考如何做,听课时有的放矢,学习的主动性大大提高。
共分为“引入、分析、实施、检查、总结评估”5个步骤。
1)引入:创建与学习主题和实际相关的情景(夜晚置身街头,各式彩灯把我们带入美轮美奂的世界,究竟是什么“魔力”使彩灯变换出多样的显示效果?)使学生带着问题听课。
同时通过实验箱演示各种流水灯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