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麻醉科医师的良师益友——K.C.Wong教授
- 格式:pdf
- 大小:110.71 KB
- 文档页数:2
中国医生人物简介在中国医疗界有着许多杰出的医生,他们用无私的爱心,救治了许多患者。
而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几位中国医生的人物简介。
第一位是王治郎教授。
他是我国神经外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先后在北京大学、湖南医学院等高校任教,培养了众多学生。
他也是中国医学界创办的第一份常规化的神经外科学术刊物《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的创办人之一。
他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工作上做出了很多贡献,为神经外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第二位是肖开愚教授。
他在我国的骨科领域中拥有着很高的地位。
他曾任湖南医学院骨科教授,为我国骨科学科的创建、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在临床医学工作中,采用了先进的手术技术,解决了许多骨科难题。
他也是我国骨科标准化建设的倡导者之一,提高了骨科治疗的效果和水平。
第三位是李连达教授。
他是我国胸外科领域中的极具影响力的学者,并拥有着丰富的医疗经验。
他曾主要承担了数百项胸外切除的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大量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
他坚持在科学的基础上开展临床工作,在学术研究和医学治疗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成为了中国胸外科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
第四位是桑桥教授。
他是我国内分泌学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是中国内分泌学会的创始人之一。
从1963年开始,就一直在北京医学院内分泌研究所工作,担任了该研究所所长长达18年。
他曾致力于临床前列腺癌的研究和治疗,为我国内分泌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医生都是我国医学界中的杰出人物,在医学研究、临床工作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他们的奉献和无私,一直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值得我们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第59卷 第4期2023年08月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J O U R N A LO FQ I N G D A O U N I V E R S I T Y (M E D I C A LS C I E N C E S)V o l .59,N o .4A u gu s t 2023[收稿日期]2023-02-06; [修订日期]2023-06-09[基金项目]军队卫勤保障能力创新与生成专项(21WQ 019);青岛市市南区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2022-2-017-Y Y )[第一作者]徐丰瀛(1988-),男,博士,主治医师㊂[通信作者]王额尔敦(1975-),男,硕士,副主任医师㊂E -m a i l :e r d u n _w a n g@163.c o m ㊂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进展徐丰瀛,刘猛,王额尔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971医院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071)[摘要] 在战场环境中躯体交界部位出血是重要的致死原因㊂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止血器械㊂本文介绍了国外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械的概况,总结已发表的个案报道和对照研究,评价了这些器械的优点和不足,为其应用及研发提供参考㊂[关键词] 止血技术;身体部位;外科器械;创伤和损伤;急救医疗服务;综述[中图分类号] R 605.97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3)04-0617-04d o i :10.11712/jm s .2096-5532.2023.59.129[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 S I D )][网络出版] h t t ps ://l i n k .c n k i .n e t /u r l i d /37.1517.R.20230925.0919.002;2023-09-26 10:33:49A D V A N C E S I N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C O N T R O L D E V I C E SI N F I R S T A I D F O R T R A U M A X U F e n g y i n g ,L I U M e n g ,WA N G E e r d u n (D e p a r t m e n to fA n e s t h e s i o l o g y ,N o .971H o s p i t a lo fP L A N a v y ,Q i n g d a o266071,C h i n a)[A B S T R A C T ] B l e e d i n g i n t h e j u n c t i o n a l a r e a s o f t h eb o d y i s a n i m po r t a n t c a u s eo f d e a t h i n 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 .N e wh e m o s t a t i c d e v i c e sh a v e e m e r g e d i n r e c e n t y e a r s .T h i s a r t i c l e i n t r o d u c e d t h eo v e r v i e w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 r h a ge c o n t r o l d e v i c e s ,a n ds u mm a r i z e d r e l e v a n t c a s e r e p o r t s a n d c o n t r o l l e d s t u d i e s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a d v a n t a g e s a n d 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 of t h e s e d e v i c e s .W e h o pe t o p r o v i d e a r e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i r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 f u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K E Y W O R D S ] h e m o s t a t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b o d y r eg i o n s ;s u r g i c a l i n s t r u m e n t s ;w o u n d sa n d i n j u r i e s ;e m e r g e n c y me d i c a l s e r -v i c e s ;r e v i e w躯体交界部位是躯干与肢体的连接部位,如颈部㊁腋窝㊁腹股沟等[1]㊂由于止血带的广泛应用,肢体出血已得到有效控制[2-3]㊂躯体交界部位无法绑扎止血带,只能依靠压迫止血㊂美军的数据表明,交界部位出血占院前死亡的17.5%,是战伤可存活伤员死亡的首要原因[4]㊂因此,外军非常重视交界部位止血器材的研发[5]㊂2013年,美军因阿富汗战争提出紧急研发相关器械的要求[6]㊂此后,国外出现了多种专用止血器械,但均未在我国出售㊂本文简要介绍这些专业止血器械,并对其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作一综述㊂1 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简介本文介绍5种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图1),其大概情况如下㊂1.1 腹主动脉与交界区止血带(A A J T )A A J T 由美国C o m pr e s s i o n W o r k s 公司制造,其质量为482g ,采用充气式设计,可通过充气压力阻断交界部位动脉血流㊂可用在腋窝和腹股沟等部位,最长使用时限4h[7]㊂1.2 快速战伤止血夹(C R o C )C R o C 由美国C o m b a tM e d i c a l S ys t e m s 公司制造,主体为铝合金材质,质量720g,携带时可平放,使用时以旋转杆在交界部位施加压力阻断血流,最长使用时限为4h[8]㊂1.3 交界区急救工具(J E T T )J E T T 由美国N o r t h A m e r i c a nR e s c u e 公司制造,由皮带㊁两个T 型手柄和梯形衬垫组成,质量为675g ㊂可以同时阻断双下肢血流,还被批准用于骨盆骨折,最长使用时限为4h[9]㊂1.4 S AM 交界部位止血带(S J T )S J T 由美国S a m M e d i c a lP r o d u c t s 公司制造,外观与J E T T 相近,质量450g ,与J E T T 不同,S J T 配备两个充气套囊,也可用于骨盆骨折,最长使用时限为4h[10]㊂1.5 i T C l a m p 止血夹i T C l a m p 由加拿大iT r a u m a C a r e 公司制造,形似日常使用的夹子,质量37.1g ,用于四肢㊁腋窝㊁腹股沟和头颈部的止血㊂与前述器械不同,它通过合拢伤口边缘,形成创面内血肿压迫受损血管以控制出血[11]㊂2 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的应用本部分简要介绍4种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械在军民创伤急救中的相关报道㊂2.1 A A J T 的应用关于A A J T 应用有3篇病例报道[12-14]㊂例1:为阿富汗战争中的伤员,双下肢离断伤,双侧大腿使用了止血带,在转运时已无颈动脉搏动㊂经高流量吸氧㊁胸骨穿刺予全血和新鲜冷冻血浆㊁快速序贯诱导气管插管后生命体征仍持续恶化㊂此时使用A A J T ,操作时间不详,气囊压力达39.9k P a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18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A:A A J T;B:C R o C;C:J E T T;D:S J T;E:i T C l a m p;图片来源于官方网站㊂图15种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械时出血停止,伤员最终存活,随访未出现肾功能衰竭或肠道缺血[12]㊂例2:为平民,子弹贯穿上臂和腋部后进入胸腔,伤员低血压伴心动过速,输注浓缩红细胞后使用A A J T,压力为33.2k P a时出血停止,后因体动致A A J T移位而再次出血,给予肌松药后重新固定A A J T,伤员经手术后康复[13]㊂例3:为平民,双下肢受3处火器伤,呈低血压伴心动过速,输注浓缩红细胞的同时使用A A J T,压力为33.2k P a时出血停止,转运途中A A J T在位良好,止血效果明显,随访未发现相关并发症[14]㊂2.2 C R o C的应用C R o C应用目前仅有1篇病例报道[15]㊂伤员在战场遭受左下肢离断伤,直升机转运途中使用了C R o C,耗时90s 成功止血,但因后方医院资源有限,未能成功救治㊂2.3 S J T的应用S J T应用目前仅有1篇病例报道[16]㊂伤员在战场左大腿受火器伤,使用了绷带和止血带后仍有出血,伤后1h被送至救助点,暴露后发现伤口在肢体近端,止血带无效㊂去除止血带并按压3m i n后放置S J T,耗时3m i n,止血后伤员送后方医院期间S J T在位良好,经手术治疗伤员康复㊂2.4i T C l a m p的应用i T C l a m p应用有多篇病例报道[17-18]㊂例1:为老年女性,被螺丝刀刺伤头部,造成6c m的头皮损伤伴动脉出血,估计失血量500m L,使用i T C l a m p成功控制出血[17]㊂例2:为青年男性吸毒者,腹股沟慢性感染伴股静脉暴露,反复静脉注射致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1000m L,使用i T C l a m p 后2h出血停止[17]㊂例3:伤者右大腿受7.62mm枪弹伤伴动脉出血,使用了i T C l a m p后转运行手术治疗[18]㊂例4:伤者左大腿受弹片伤伴动静脉出血,使用i T C l a m p成功闭合创面[18]㊂i T C l a m p应用还有2项病例系列研究[19-20]㊂其一分析了i T C l a m p在216例平民创伤中的应用情况[19],伤员平均年龄53.3岁,37%为头面部损伤,机械性损伤(坠落伤㊁机动车伤等)较常见㊂62.5%的i T C l a m p应用于院前急救;平均每位伤员使用了(1.2ʃ0.5)个止血夹,最多的使用了4个;41.3%的i T C l a m p放置时间不超过1m i n,56.3%的病例未报道放置时间;87.5%的伤员成功止血,7例伤员需要重新安置止血夹;i T C l a m p使用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皮肤组织破碎,无法放置㊂其二分析了全球245例病人使用i T C l a m p的经验,其中81%的案例成功止血,3个最常使用的部位依次是头皮(37%)㊁上肢(20%)和下肢(19%)[20]㊂3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应用的比较研究本部分介绍了几种器械之间的比较研究,从止血成功率㊁安全性㊁操作时间和使用者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㊂由于模拟研究无法对受试者造成真实创伤,常通过超声评估远端血管的血流信号以代表是否成功止血[21]㊂3.1专业人员使用止血器械的比较K R A G H等[22]报道中,2名军队医疗人员对10名志愿者进行了测试㊂在每名受试者的腹股沟区使用4种止血器械(A A J T㊁C R o C㊁J E T T和S J T)各3次,间隔5m i n㊂监测受试者的生命体征;使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远端血流作为出血的替代指标;记录操作耗费的时间;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 S)判定疼痛程度,并评估其他不适症状;测试者和受试者依据主观感受对4种止血器械进行打分㊂结果表明,4种止血器械安全性相似;止血成功率最高的是C R o C,A A J T 低于其他3种器械,原因是造成了受试者的疼痛;4种器械操作时间为123~203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观上受试者认为C R o C最佳,测试者则认为C R o C和S J T最佳㊂在另一项研究中,9名军队医疗人员使用4种止血器械对受试者模拟止血,评估止血成功率㊁操作时间和使用者倾向等指标,每人每种器械各评估2次㊂研究结果表明,4种器械都是安全的,S J T和C R o C成功率最高,花费时间也最短,但与其他器械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医疗人员优先选择的也是S J T 和C R o C[23]㊂C H E N等[24]报道中,14名以色列军队医疗人员评价了4种止血器材的安全性㊁止血成功率㊁操作时间和使用者倾向等指标㊂4种止血器材的安全性均较好,C R o C和A A J T 止血成功率最高,使用S J T和J E T T速度最快㊂值得注意的是,在前5个受试者使用完后,3个A A J T均损坏㊂与前两个研究不同,受试者最青睐的是A A J T和S J T㊂T H E OD O-R I D I S等[25]对来自多个国家的75名特种作战部队医疗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比较C R o C和JE T T战场止血成功率㊁便捷性㊁操作时间㊁是否易移位等,测试者对J E T T的评价高于C R o C㊂M E U S N I E R等[26]将84名模拟伤员随机分配至接受C R o C或S J T止血两组,从止血成功率㊁操作时间和主观评价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止血成功率均接近90%,差异无显著性,但S J T的操作时间显著短于C R o C㊂3.2非专业人员使用止血器械的比较前几项研究的测试者都是专业人员,而2018年的一项研究则同时在医疗专业和非医疗专业战斗人员中开展,对比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4期徐丰瀛,等.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在创伤急救中的应用进展619了J E T T和S J T的操作时间和止血成功率[27]㊂共227人参与了该项研究㊂研究要求在240s内将止血器械压力升至23.9k P a以上判为放置成功,结果只有40%的医疗专业人员和28%的非医疗专业人员能够成功放置止血器械,且医疗专业人员用时更短㊂两类人员均倾向于选择S J T,并且认为S J T可由单人放置㊂而测试者所受的培训不充分可能是该研究中的成功率低于以往研究的原因㊂3.3移动中止血器械的比较前述几项研究均在固定场所开展,2019年的一项研究则对比了转运过程中3种止血器械(C R o C㊁J E T T和S J T)的止血成功率和使用者倾向[28]㊂49名来自美国海军的受试者参加,每名受试者均需扮演伤员和测试者,随机次序使用3种止血器械㊂通过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足背动脉搏动评判止血效果㊂在放置止血器械后,测试者和助手将受试者抬至担架上,转运4.5m的距离后再次检测足背动脉搏动㊂结果表明,放置C R o C的时间长于J E T T和S J T;转运对止血器械的效果影响较大,3种器械表现均不理想;转运前3种止血器械的成功率无差异,转运后S J T成功率优于C R o C和J E T T;测试者对S J T的评价也高于C R o C和J E T T㊂4小结与展望压迫是躯体交界部位主要的止血方式[29]㊂而i T C l a m p 的原理不同,其通过封闭创面产生组织内压力达到止血的目的,主要用于头颈部创伤,操作简便且效果良好[30]㊂目前,在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材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㊂首先,这些器械在创伤急救领域还没有进行成规模运用的随机对照研究[31]㊂因此,大范围地推广这5种止血器械仍需谨慎,需要更多的证据支持,近期一项系统评价和m e t a分析得出了类似的结论[32]㊂此外,非专业人士使用这些器械能否达到预期效果仍然存疑[33]㊂最后,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械本身并不能起到完全止血的作用[34],在转运过程中还可能导致止血效果降低或失效,而更长时间使用就意味着感染和组织损伤的风险增加[35]㊂面对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研究中应改良现有器械的缺点,继续深入研究其材料和结构,开发更为先进的器械和止血技术,提高止血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㊂例如,已有研究将止血器材与止血粉等药物联合用于创伤救治[36]㊂此外,应加强相关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熟练使用器械的能力㊂我国未来必定会出现拥有自主产权的同类产品[37],应当加强对此类器械的标准化管理,确保器械质量和安全性㊂还应当将躯体交界部位止血器械的使用纳入到现有的军民创伤救治体系中[38],以提高应急处置的成功率和效率㊂[参考文献][1]K O TWA LRS,B U T L E RFKJ r,G R O S SK,e t a l.M a n a g e-m e n to f 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 r h a g ei n t a c t i c a lc o m b a tc a s u a l t yc a r e:T C C CG u ide l i n e s?P r o p o s e d c h a n g e13-03[J].J o u r 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 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3,13(4):85-93.[2]S M I T H A A,O C H O A JE,WO N G S,e ta l.P r e h o s p i t a lt o u r n i q u e tu s ei n p e n e t r a t i n g e x t r e m i t y t r a u m a:d e c r e a s e db l o o d t r a n s f u s i o n sa n d l i m b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J].T h eJ o u r n a l o fT r a u m a a n dA c u t eC a r eS u r g e r y,2019,86(1):43-51. [3]K R A G HJFJ r,S WA N K G,S M I T H D C,e t a l.H i s t o r i c a lr e v i e wo f e m e r g e n c y t o u r n i q u e t u s e t o s t o p b l e e d i n g[J].A m e-r i c a n J o u r n a l o f S u r g e r y,2012,203(2):242-252. [4]E A S T R I D G EBJ,MA B R Y RL,S E G U I NP,e t a l.D e a t ho n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2001-2011):i m p l i c a t i o n sf o rt h ef u t u r e o fc o m b a t c a s u a l t y c a r e[J].T h eJ o u r n a lo fT r a u m aa nd A c u t eC a r eS u r g e r y,2012,73(6S u p p l5):S431-S437.[5]董科,高明,楚雪欣,等.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指南止血器材研究[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22,10(5):253-257.[6]K O TWA LRS,B U T L E R F K,E D G A R E P,e ta l.S a v i n gl i v e s o n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a j o i n t t r a u m as y s t e mr e v i e w o f p r e-h o s p i t a l t r a u m a c a r e i nc o m b i n e d j o i n t o p e r a t i n g a r e a?A f g h a-n i s t a n(C J O A-A)e x e c u t i v es u mm a r y[J].J o u r n a lo fS p e c i a l 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S O F M e d i-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3,13(1):77-85.[7]H A N D F O R DC,P A R K E R PJ.T h e p o t e n t i a l u s eo f t h ea b-d o m i n a l a o r t i c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e t i n am i l i t a r y p o p u l a t i o n:a r e v i e wo f r e q u i r e m e n t,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a n du s ab i l i t y[J].J o u r-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 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9,19(4):74-79.[8]MA N N-S A L I N A SE A,K R A G H JFJ r,D U B I C K M A,e ta l.A s s e s s m e n t o f u s e r s t o c o n t r o l s i m u l a t e d 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r h a g ew i t ht h ec o m b a tr e a d y c l a m p(C R o C T M)[J].I n t e r n a-t i o n a l J o u r n a l o f B u r n s a n dT r a u m a,2013,3(1):49-54.[9]G A R YJL,K UMA R A V E L M,G A T E S K,e ta l.I m a g i n gc o m p a r i s o no f p e l v i c r i n gd i s r u p t i o na n d i n j u r y re d u c t i o nw i t hu s eo f t h e j u n c t i o n a le m e r g e n c y t r e a t m e n tt o o l f o r p r e i n j u r ya n d p o s t i n j u r yp e l v i c d i m e n s i o n s:a c a d a v e r i c s t u d y w i t hc o m-p u t e d t o m o g r a p h y[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 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4, 14(4):30-34.[10]J O HN S O NJE,S I M SK,H AM I L T O NDJ,e t a l.S a f e t y a n d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e v i d e n c e o f S AM(r)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t o c o n-t r o l i n g u i n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i n a p e r f u s e d c a d a v e rm o d e l[J].J o u r-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 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4,14(2):21-25.[11]MO T T E T K,F I L I P SD,L O G S E T T YS,e t a l.E v a l u a t i o no ft h e i T C l a m p50i n a h u m a n c a d a v e rm o d e l o f s e v e r e c o m p r e s s i-b l e b l e e d i n g[J].T h e J o u r n a l o fT r a u m aa n dAc u t eC a r eS u r-g e r y,2014,76(3):791-797.[12]A N O N YMO U S A.A b d o m i n a la o r t i ct o u r n i q u e t?u s e i n A f-g h a n i s t a n[J].J o u r 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 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3,13(2):1-2.[13]C R O U S H O R NJ,M C L E S T E RJ,T H OMA S G,e ta l.A b-d o m i n a l a o r t i c t o u r n i q ue t c o n t r o l s 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 r h a g ef r o ma g u n s h o tw o u n d o f t h e a x i l l a[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 O p e r a t i o n s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620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59卷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 f o rS O F M e d i c a lP r o f e s-s i o n a l s,2013,13(3):1-4.[14]C R O U S H O R NJ.A b d o m i n a l a o r t i ca n d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c o n t r o l sh e m o r r h a g e f r o m a g u n s h o tw o u n do f t h e l e f t g r o i n[J].J o u r 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4,14(2):6-8.[15]T O VMA S S I A N R V,K R A G HJFJ r,D U B I C K M A,e t a l.C o m b a t r e a d y c l a m p m e d i ct e c h n i q u e[J].J o u r n a l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S O F M e d i-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2,12(4):72-78.[16]K L O T ZJK,L E O M,A N D E R S E NBL,e t a l.F i r s t c a s e r e-p o r t o fS AM(r)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u s e i n A f g h a n i s t a nt oc o n t r o l i n g u i n a lh e m o r r h a g eo nt h eb a t t l e f i e l d[J].J o u r n a l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 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4,14(2):1-5.[17]B A R N U N GS,S T E I NM E T ZJ.A p r e h o s p i t a l u s e o f I T C l a m pf o r h a e m o s t a t i cc o n t r o l a n df i x a t i o no f ac h e s t t u b e[J].A c t aA n a e s t h e s i o l o g i c aS c a n d i n a v i c a,2014,58(2):251-253.[18]K I R K P A T R I C KA W,M C K E EJ L.T a c t i c a l h e m o r r h a g e c o n-t r o l c a s es t u d i e su s i n g a p o i n t-o f-c a r e m e c h a n i c a ld i r e c t p r e s-s u r ed e v i c e[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 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4,14(4):7-10.[19]M C K E EJ L,M C K E E IA,B A L LCG,e t a l.T h e i T C l a m p i nt h e t r e a t m e n t o f p r e h o s p i t a l c r a n i o m a x i l l o f a c i a l i n j u r y:ac a s e s e r i e s s t u d y[J].J o u r n a l o f I n j u r y&V i o l e n c eR e s e a r c h,2019, 11(1):29-34.[20]M C K E EJL,K I R K P A T R I C K A W,B E N N E T T BL,e t a l.W o r l d w i d e c a s e r e p o r t s u s i n g t h e i T C l a m p f o r e x t e r n a l h e m o r-r h a g e c o n t r o l[J].J o u r n a l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 M e d i c i n e:a 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 f o rS O F M e d i c a l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8, 18(3):39-44.[21]D O UMA M J,P I C A R D C,O'D O C H A R T A I G H D,e ta l.P r o x i m a le x t e r n a la o r t i cc o m p r e s s i o nf o r l i f e-t h r e a t e n i n g a b-d o m i n a l-pe l v i c a n d j u n c t i o n a l h e m o r r h a g e:a nu l t r a s o n o g r a p h i cs t u d y i na d u l tv o l u n t e e r s[J].P r e h o s p i t a lE m e r g e n c y C a r e, 2019,23(4):538-542.[22]K R A G HJF,K O TWA LRS,C A P A P,e t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o f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 i nn o r m a l h u m a nv o l u n t e e r s[J].P r e-h o s p i t a l E m e r g e n c y C a r e,2015,19(3):391-398.[23]K R A G HJFJ r,P A R S O N SDL,K O TWA LRS,e t a l.T e s-t i n g o f j u n c t i o n a lt o u r n i q u e t sb y m i l i t a r y m e d i c st oc o n t r o l s i m u l a t e d g r o i nh e m o r r h a g e[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 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J o u r n a l f o rS O F M e d i c a lP r o f e s-s i o n a l s,2014,14(3):58-63.[24]C H E NJ,B E N O V A,N A D L E R R,e t a l.T e s t i n g o f j u n c t i o-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 b y m e d i c s o f t h e I s r a e l i d e f e n s e f o r c e i n c o n t r o l o f s i m u l a t e d g r o i nh e m o r r h a g e[J].J o u r n a l 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f e s s i o n a l s,2016,16(1):36-42.[25]T H E O D O R I D I SCA,K A F K A K E,P E R E Z A M,e t a l.E-v a l u a t i o na n d t e s t i n g o f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 b y s p e c i a l o p e r a-t i o n f o r c e s p e r s o n n e l:a c o m p a r i s o no f t h e c o m b a t r e a d y c l a m pa n dt h e j u n c t i o n a le m e r g e n c y t r e a t m e n tt o o l[J].J o u r n a lo f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 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 n a l f o r S O F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6,16(1):44-50.[26]M E U S N I E RJG,D E WA R C,MA V R O V IE,e t a l.E v a l u a-t i o no f t w o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 u s e d o n t h e b a t t l e f i e l d:c o m-b a t r e a d yc l a m p v e r s u sS AM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n a l 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16,16(3):41-46.[27]F L E C HAI,N A Y L O RJ F,S C HA U E RSG,e t a l.C o m b a t l i-f e s a v e r-t r a i n e d,f i r s t-r e s p o n d e ra p p l i c a t i o no f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n i q u e t s:a p r o s p e c t i v e,r a n d o m i z e d,c r o s s o v e r t r i a l[J].M i l i-t a r y M e d i c a lR e s e a r c h,2018,5(1):31.[28]G A S P A R Y MJ,Z A R OW GJ,B A R R Y MJ,e t a l.C o m p a r i-s o no f t h r e e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 u s i n g a r a n d o m i z e d t r i a l d e-s i g n[J].P r e h o s p i t a l E m e r g e n c y C a r e,2019,23(2):187-194.[29]魏苗,秦小波.美军战术战伤救治的特点与启示[J].人民军医,2020,63(12):1183-1185.[30]T A NEC,P E T E R S JH,M C K E EJL,e t a l.T h e i T C l a m p i nt h em a n a g e m e n t o f p r e h o s p i t a l h a e m o r r h a g e[J].I n j u r y,2016, 47(5):1012-1015.[31]徐坤,张大庆.医学灰色文献:开放科学环境下医学信息资源建设的新挑战[J].医学与哲学,2022,43(8):76-80. [32]S M I T HS,WH I T EJ,WA N I SK N,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o f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s:a s y s t e m a t i c r e v i e wa n dm e t a-a n a l y-s i s[J].T h e J o u r n a l o f T r a u m a a n dA c u t eC a r e S u r g e r y,2019, 86(3):532-539.[33]KWA NC,L A U F E RS,C O N T R E R A SM C,e t a l.J u n c t i o n a la n d i n g u i n a lh e m o r r h a g es i m u l a t i o n:t o u r n i q u e t m a s t e rt r a i-n i n g[J].S t u d i e s i nH e a l t h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 I n f o r m a t i c s,2016, 220:175-178.[34]白颖,周宁.创伤失血性休克抢救3例[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8,44(3):261.[35]K H E I R A B A D IBS,T E R R A Z A SIB,M I R A N D A N,e ta l.L o n g-t e r m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o fa b d o m i n a la o r t i ca n d j u n c t i o n a l t o u r n i q u e t f o r h e m o r r h a g e c o n t r o l[J].T h e J o u r n a l o f S u r g i c a l R e s e a r c h,2018,231:99-108.[36]S T U A R T S M,B O HA N M L,M C L E A N J B,e t a l.i T C l a m p-m e d i a t e d w o u n d c l o s u r es p e e d sc o n t r o lo fa r t e r i a lh e m o r r h a g ew i t ho rw i t h o u ta d d i t i o n a lh e m o s t a t i ca g e n t s[J].J o u r n a l o f S p e c i a lO p e r a t i o n sM e d i c i n e:aP e e rR e v i e w e d J o u r-n a l f o r S O F M e d i c a l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2022,22(4):87-92.[37]Y A N G W J,S O N GJC,Z H O U Y X,e t a l.A n o v e l c h a i n-b a s e ds p o n g ed r e s s i n g f o r m a n a g e m e n to f j u nc t i o n a lh e m o r-r h a g e[J].T h e A m e r i c a n J o u r n a lo f E m e r g e n c y M e d i c i n e, 2019,37(5):973-974.[38]S M I T HSA,M C A L I S T E RVC,D U B O I SL,e t a l.M a n a g i n gj u n c t i o n a l h a e m o r r h a g e i nt h ec o m b a te n v i r o n m e n t[J].B M J M i l i t a r y H e a l t h,2021,167(2):114-117.(本文编辑刘宁)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刘国凯:疼痛治疗正在进入全新时代作者:刘志学来源:《中国医药导报》2016年第03期2015年12月27日,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承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国家卫生计生委中日友好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协办的“2015年北京中西医结合麻醉与镇痛学术年会”在北京隆重召开,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麻醉科及疼痛科主任刘国凯教授出任大会主席。
记者在这次会议上还了解到,由刘国凯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吴安石主任主译的、有着疼痛医学界“圣经”之誉的《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3版)》中文版,也由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在这次会议举行间隙,本刊记者就疼痛介入治疗以及麻醉学科的诸多问题,对刘国凯教授做了深入采访。
疼痛学科亟需规范发展采访一开始,刘国凯教授首先回顾了疼痛医学的发展背景。
他介绍说:“130年前,局部麻醉药品可卡因的成功开发,促进了麻醉学和疼痛学的发展。
70多年前,从利多卡因、再到布比卡因及罗哌卡因在临床的使用,促使注射技术在治疗各种软组织疼痛、神经支配区域疼痛、关节韧带肌腱性疼痛及其他退行性病变引起的疼痛性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优势是操作简便、起效快、疗效确切,且容易普及。
无论在大医院还是基层医院,都是医师们很容易掌握,并一试就灵的常用技术。
”刘国凯教指出,到了20世纪80年代,随着临床医师检验和应用这种单纯假说——即在寻求疼痛成功治疗前,疼痛的病因必须被诊断——的出现,疼痛医学从此进入大发展时代;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注射疼痛治疗技术才得到了飞速发展。
刘国凯教授说,上世纪80年代,伴随着疼痛医学这项新的亚专业的诞生,美国著名学者Steven D. Waldmen教授编写的《疼痛介入治疗图谱》第1版也于2000年问世,并成为注射疼痛治疗的经典之作,备受疼痛医师的推崇,被誉为疼痛介入治疗的“圣经”。
刘国凯教授认为:“在我国,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及临床学科的发展,疼痛学科也逐渐成为新兴学科中的一个亮点。
老年患者麻醉方式以及麻醉药物的选择探讨摘要:由于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手术越来越多,而由于老年人组织器官功能的衰退,使得老年患者的手术中的麻醉方式的选择及麻醉药物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对老年人手术前用药以及麻醉方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对硬膜外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蛛网膜下腔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以及全身麻醉进行了深入的比较分析,同时对老年患者麻醉手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老年患者;麻醉;措施引言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患者的手术也越来越多。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的各个器官的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衰退,由于组织和细胞等不断发生变化,从而使得其具有了独特的生理特征。
因此,手术成功的关键无疑是对老年人生理变化的把握,麻醉医师必须基于麻醉的特殊性以及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行全面考虑,从而使得老年人患者可以安全的度过围手术期。
因此,本文对于老年患者的麻醉方式的选择,麻醉药物的选择以及老年人手术后并发症进行探讨,以期为老年人的麻醉手术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老年人手术前用药以及麻醉方式选择分析1.1老年患者手术前麻醉方式选择的原则在给患者进行麻醉方式的选择之前,要基于患者的意愿,对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的部位,重要器官是不是受损,麻醉条件,麻醉设备,麻醉师的操作等相关信息全面考虑,实际上,当前对于老年患者而言,并没有特别合适的麻醉方法以及麻醉药物。
因此,对于老年人手术前麻醉方式的选择要基于安全,简便,效果好的原则。
1.2老年患者手术前用药选择通常而言,相对于年轻患者来说,老年患者对于催眠药物以及镇静药物的敏感性更高。
另外危重患者以及高龄患者对于麻醉药物更加的敏感,使用麻醉药物非常容易造成这类患者丧失意识从而出现呼吸功能受到抑制的问题。
基于此,每当于患者的年龄增加10岁时,其咪达挫仑的剂量就需要降低15%。
另外,老年患者对于镇静药的耐受的程度比较弱,当使用的镇静药过量时,就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还会使得呼吸受到抑制。
麻醉科入科教育三篇麻醉科入科教育三篇狭义的教育是指专门组织的学校教育广义上讲,是指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这个词来自孟子培养世界人才。
拉丁语是一种西方语言教育这个词的本意是<引出。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麻醉科入科教育的文章3篇,欢迎品鉴!【篇一】麻醉科入科教育20XX年9月4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迎来了20XX年新入科的研究生和规培住院医师,在教学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入科教育。
首先新入科同学精心制作PPT进行自我介绍,并与麻醉科的高年资老师确立了一对一的带教关系,包括两名来自印度和尼泊尔的留学生。
韩如泉教授代表科室欢迎新同学自我介绍结束后,科主任韩如泉教授代表科室欢迎各位同学的到来,并向大家提出了3点期望:尽快完成学生向临床麻醉医生的角色转变,树立医疗行为中对患者负责的责任心。
完成由学校学习向临床学习的方式转变,不断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临床医疗水平。
不仅要把临床技能掌握扎实,更要学习掌握临床研究的方法,为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随后,为期两天的麻醉科入科培训课程正式开始,20节精心设计的课程,不仅有临床相关知识、科内管理规范、系统使用说明,更有文献查新、学术汇报规范等多节实用课程,帮助同学们尽快熟悉环境,全身心投入工作、学习。
入科培训的内容包括:熟悉规培医生的基本职责与义务,劳动权利,休假审批流程等。
麻醉科日常工作流程,电子病历查阅系统,术前访视注意事项等。
麻醉学围术期管理,基本麻醉仪器的使用等。
文献检索与学术演讲规范等。
学生是学科的未来,是学科发展的动力源泉。
北京天坛医院麻醉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三位一体,重视学生的培养工作。
我科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在读全日制研究生20多人。
另外,作为北京市首批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单位,基地内现有在培住院医师30多人。
医院即将正式搬迁至花乡新院区。
新天坛医院在临床工作区的北侧建设有专门的教学和科研区域,内有科研大楼,设施齐全的研究生、住院医师公寓以及北京地区最大的医学模拟教学及考试中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科研、学习、住宿环境。
内镜逆行胰胆管照影术(ERCP)的麻醉进展发布时间:2022-06-08T08:21:50.397Z 来源:《医师在线》2022年2月4期作者:梁艳华[导读]梁艳华(柳州市中医院;广西柳州545001)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胆胰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ERCP操作中对咽喉部及胃肠道的刺激较大,手术体位一般为俯卧位,患者常常难以忍受,通常需要给予适当的麻醉来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就目前国内外ERCP术常用的麻醉处理方法做一综述。
一、表面麻醉在我国,由于经济与地域差异的原因,仍有很大一部分ERCP术采用表面麻醉,即以利多卡因胶浆对咽喉部进行局部麻醉。
ERCP通常采用俯卧位,检查过程中患者是清醒的,可以按照术者指令做出配合,不存在呼吸抑制现象,对于存在呼吸系统疾患合并症者较为有利。
但此方法只能减轻咽喉部不适,并不能消除刺激胆道时所引起的腹部疼痛,使多数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感到非常痛苦,不能很好地耐受和配合操作,给检查及治疗带来困难,这也是ERCP术后并发症如十二指肠穿孔、胰腺炎等的危险因素[1]。
ERCP与胃镜检查一样,患者在检查过程中会觉得强烈恶心、咽喉和腹部疼痛甚至不能配合检查,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2]。
采用局部麻醉虽然简单、经济,但是检查过程痛苦,术后患者易产生不良记忆,且增加术者操作风险,延长手术时间,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ERCP的发展。
二、清醒镇静1、基本概念是指一种或多种药物对患者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从而使治疗得以完成的技术。
其介于全身麻醉与局部麻醉之间,在此过程中仍可与患者进行交流,患者能遵嘱反应,使原本不舒服的检查治疗操作变得更易为患者接受。
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指出,清醒镇静表示低限度的镇静作用中抗焦虑药物的连续使用,使得患者仅仅感官上痛觉大大减轻或消失,这种方式不需要人工支持通气和维持循环[3,4]。
2、常用药物及技术以往在国外,复合应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咪唑安定)和阿片类药物(芬太尼或度冷丁)常用于实施清醒镇静(CS)[5,6],在多数情况下,此法能提供安全、有效的镇静[7]。
478缅怀我国老一辈麻醉学家——谭蕙英教授李树人谭蕙英教授1919年出生于云南省,1943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医学院,曾任云南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住院医师。
她抱着科学救国的美好愿望,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于1945年赴法国留学,195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巴黎医科大学麻醉学院,任巴黎FOCH医院麻醉医师。
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建国,她以~种渴望祖国繁荣、昌盛的迫切愿望和报效祖国之心,和范秉哲教授(她的丈夫,胸外科专家)一起,放弃了在法国的优越条件和财产,在中法当时尚未建立外交关系,敌对势力百般阻挠、恫赫的形势下,她和家人变卖了所有家产,购买了先进的医疗器械(如Drager麻醉机、半身体外循环机、胸外科器械),绕道苏联莫斯科,历经艰险和三个月的时间,在1956年终于回到祖国首都——北京,受到了周恩来总理、彭真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热情欢迎,使谭蕙英教授更加决心为我国的麻醉事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1956年我国麻醉学刚刚起步,谭教授同当时在北京的尚德延、谢荣、天津的王源昶以及在上海・的吴珏、李杏芳等老一辈麻醉学家一起,在这片荒芜的医学领地井始了勤奋的耕耘和播种。
他们举办了多起麻醉科医师培训班,将国外的先进麻醉理论与技术引进到我国临床。
谭教授在我国率先将人工冬眠疗法和静脉强化麻醉用于治疗和麻醉。
如将人工冬眠疗法用于小儿中毒性痢疾、感染中毒性休克、甲状腺机能亢进及危象的防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上世纪60年代初她引进了充填法硬膜外麻醉技术,提高了硬膜外阻滞的效果,延长了单次硬●作者单位: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主任.入物与历曼.谭蕙荚教授与李树人教授合影膜外阻滞的时间。
60年代中期她与老一辈麻醉同道一起,积极筹备组织我国麻醉学会的组建。
60年代后期她坚持举办北京地区每月一次的麻醉学术活动。
在手术台前、无影灯下她培养了大批临床麻醉辩医师、进修医师、医学生,为我国麻醉学事业后继有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军医大学技术三级以上教授(160)潘铭紫(1896-1982)江苏苏州,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蔡翘(1897-1990)广东揭东,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林几(1897-1951)福建福州,第四军医大学法医学专家,一级教授王逸慧(1899-1958)福建闽县,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郑集(1900-)四川南溪,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营养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南京大学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童第周(1902-1979)浙江鄞县,第四军医大学实验胚胎学专家,一级教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张福星(1902-1975),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副院长、解放军总医院外科部主任兼眼科主任陈华(1902-1990),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医学系主任、口腔医学院院长、学校副校长丁德泮(1908-1995),第四军医大学放射生物学专家欧阳官(1911-1996)四川资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郭祖超(1912-1999)上海青浦,第四军医大学医学统计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卫生统计和医学统计学科创始人之一王荣光(1912-2007)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妇产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妇产科主任、副院长于清汉(1912-2003)辽宁大连,第四军医大学精神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神经内科主任汪美先(1914-1993)浙江衢县,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与免疫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校科研部长毕汝刚(1914-1993)江苏洪泽,第四军医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主任纪仲愚(1914-1992)安徽寿县,第四军医大学流行病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涂通今(1914-)福建长汀,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外科学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学校副校长、校长、总后卫生部副部长、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丁鸿才(1914- )江苏涟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专家,三级教授,曾任口腔颌面外科主任苏鸿熙(1915-)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胸外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胸外科主任汪良能(1916-1989)安徽南陵,第四军医大学烧伤整形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烧伤整形科主任蔡用舒(1916-2000)湖南益阳,第四军医大学眼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眼科主任,88年7月退休陆裕朴(1917-1993)江苏宿迁,第四军医大学骨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骨科主任、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校副校长苏成芝(1917-2000)辽宁海城,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任生物化学教研室主任、训练部副部长牟善初(1917-)山东日照,第四军医大学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解放军总医院副院长孙传兴(1917-)湖北黄陂,第四军医大学外科学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副院长张学庸(1919-2010)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消化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导,曾任附属一院内科主任,总后“一代名师”()史俊南(1919-)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内科主任徐君伍(1919-200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口腔修复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口腔修复科主任姜绍谆(1919-)浙江江山,第四军医大学微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病毒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复周(1920-2001)河南舞阳,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杨为松(1920-2006)辽宁开原,第四军医大学传染病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传染科主任李继硕(1920-2005)吉林榆树,第四军医大学人体解剖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解剖学教研室主任,总后一代名师(1996)侯悦(1921-2003)辽宁绥中,第四军医大学军队卫生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军队卫生教研室主任郭鹞(1922-)河南洛阳,第四军医大学放射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病理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主任,403研究所1室主任周树夏(1923-2007)浙江诸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颌面外科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一代名师”,曾任颌面外科主任巢振南(1924-1999)江西景德镇,第四军医大学外科专家,二级教授,曾任附属一院外科主任刘彦仿(1924-)山东海阳,第四军医大学病理学专家,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张宁仔(1925-),第四军医大学心血管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女张立藩(1927-)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主任游国雄(1928-2003)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神经内科学专家,一级教授,曾任附属二院神经内科主任樊代明(1953-)重庆市人,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2001),中国工程院副院长(2010),少将军衔陈志南(1952-)江苏宜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细胞工程研究中心/细胞生物学教研室、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06.12中国工程院院士(2007)鞠躬(1929-)上海市人,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职特级,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总后一代名师,著名的神经生物学家、神经科学教育家张生勇(1939-),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手性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化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2009)王克为(1923-)辽宁新民,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室教授施际武(1928-),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臧益民(1928-)江苏常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成济(1928-)四川成都,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王文亮(1934-)辽宁营口,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研究所所长隋延仿(193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二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饶志仁(1935-)湖南浏阳,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胡三觉(1937-)江西修水,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全军神经科学研究所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06.02陈苏民(1937-)广东中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薛采芳(1939-),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原生物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马文煜(1940-)河北保定,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朱妙章(1942-)浙江杭州,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理学教研室三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金伯泉(1943-),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高昇(1945-)河南偃师,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学教研室及西京医院病理科教授、博士生导师杨安钢(1954-),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志凯(1955-)安徽嘉山,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微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病毒学与分子免疫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药立波(1955-)山西左权,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全军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张远强(1950-)湖北??,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骅(1961-),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医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云庆(1961-)河南新野,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解剖学会理事长兼神经解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神经解剖学杂志》主编皇甫恩(1929-)河北??,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马瑞山(1934-)吉林扶余,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生理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苗丹民(1956-)山东威海,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系心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董秀珍(1945-)河北丰润,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电子工程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军军事医学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女李良寿(1929-)江西临川,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尹宗江(1930-)天津武清,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勤务学教研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龚书明(1931-)北京通县,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卫生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勇勇(1954-),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卫生统计学教研室主任、卫生信息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德忠(1941-)江苏无锡,第四军医大学军事预防医学系军队流行病学教研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学骥(1914-2000)河北鸡泽,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刘少炽(1919-)陕西商县,第四军医大学药学系化学教研室教授李家齐(1914- )天津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组织胚胎教研室主任,教授沈纪宗(1925-)安徽怀远,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副部长,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硕士生导师刘大军(1929-)河南唐河,第四军医大学经济学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刘鉴汶(1931-)河北深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研究室教授、博士生导师谢百治(1939-)陕西华县,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教育技术中心教授、硕士生导师郭照江(1941-)河北盐山,第四军医大学社科部教授、伦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王正洪(1950-),第四军医大学训练部医学教育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乾初(1916-)湖南宁乡,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教授郭庆林(1918-)山东夏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医师、教授于茂生(1919-)山东平原,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惠延年(1919-),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眼科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粟秀初(1925-)湖南邵阳,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易声禹(1926-200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滨(1927-)山东招远,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女牟震先(1928-)山东烟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大内科主任兼消化内科主任刘维永(1929-)江西南昌,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胸外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高志清(1930-)山西兴县,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普通外科、外科教研室原主任,主任医师、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钱蕴秋(1931-)江苏太仓,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超声诊断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邓敬兰(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胡蕴玉(1931-),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骨科研究所主任医师、一级教授、博士生(后)导师,女夏天(1932-)浙江镇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女王锦玲(1932-)广东南海,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女陈景藻(1932-)北京市人,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
术中血糖波动和术后胰岛素抵抗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老年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陈慧敏1,贾洪峰1,江婷婷1,贾耀辉2△摘要:目的分析术中血糖波动和术后胰岛素抵抗(IR)对老年全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
方法收集352例老年全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分为POCD组(84例)和非POCD组(268例),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SM)均衡2组间协变量,84例匹配成功,比较PSM前后2组资料差异。
PSM后,绘制血糖波动幅度预测POCD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分为低水平血糖波动组(97例)和高水平血糖波动组(71例),并根据术后是否发生IR分为IR组(53例)和非IR组(115例),比较组间POCD发生率。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OCD的影响因素。
结果PSM前,POCD组的年龄、血糖波动幅度、IR比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维持期间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和舒芬太尼用量大于非POCD组(P<0.05);PSM后,POCD组血糖波动幅度和IR比例大于非PCOD组(P<0.05)。
PSM后,高水平血糖波动组和IR组POCD发生率分别高于低水平血糖波动组和非IR组(P<0.05)。
Logistic回归显示,术中血糖波动幅度大(OR=9.140,95%CI:4.338~19.257)和术后发生IR(OR=4.034,95%CI:1.163~13.991)是POCD的危险因素。
结论术中血糖波动幅度大和术后发生IR的老年全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POCD发生风险升高。
关键词:血糖;胰岛素抵抗;胸腔镜检查;麻醉,全身;术后认知并发症;认知功能障碍;老年人;肺癌根治术中图分类号:R614.2文献标志码:A DOI:10.11958/20230390Effects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sulin resistance on cognitive dyfunction in elderly patients after thoracoscopic radical resection oflung cancer under general anesthesiaCHEN Huimin1,JIA Hongfeng1,JIANG Tingting1,JIA Yaohui2△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2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3201Hospital Affiliated toMedical Department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Hanzhong723000,China△Correspongding Author E-mail:****************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intraoperative blood glucose fluctuation and postoperative insulin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三二〇一医院麻醉科(邮编723000),2神经外科作者简介:陈慧敏(1983),女,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胸外科手术麻醉的基础和临床方面研究。
中国麻醉科医师的良师益友——K.C.Wong教授
裴丽坚;黄宇光
【期刊名称】《实用疼痛学杂志》
【年(卷),期】2007(003)004
【摘要】K.C.Wong(黄光中)教授是位谦逊和蔼的长者,是一位令人尊敬的医师,同时也是许多医学生、医师的良师益友。
他在麻醉学的医、教、研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开展的工作遍及美国、亚洲及欧洲。
【总页数】2页(P313-314)
【作者】裴丽坚;黄宇光
【作者单位】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麻醉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14
【相关文献】
1.让生命不再哭泣——访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王天龙教授
2.美国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将为中国医师提供麻醉科住院医师培训
3.全球多国15个医学专科1500多名内镜专家会聚国际内镜联盟首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在香港举行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在大会致贺词,大会主席张阳德教授致欢迎词奥运冠军熊倪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健康公益大使 2009年12月20日·中国香港
4.樊碧发教授当选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傅志俭教授、张达颖教授、吕岩教授、刘慧教授、李荣春教授当选为副主任委员
5.全球多国15个医学专
科1500多名内镜专家会聚国际内镜联盟首届世界内镜医师大会在香港举行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教授在大会致贺词,大会主席张阳德教授致欢迎诃奥运冠军熊倪为“世界内镜医师协会”健康公益大使 2009年12月20日·中国香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麻醉科优秀医师主要工作事迹是指该医生在麻醉科领域的杰出表现和成就。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例子:
张医生是我们麻醉科的一位杰出医师,他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和专业素养。
1. 卓越的技术能力:张医生精通各种麻醉技术和方法,包括全麻、局麻、腰麻等。
他对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掌握得非常熟练,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麻醉管理。
2. 准确的风险评估与监测:张医生注重对患者的全面评估,并能够准确预测和评估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他善于运用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保障患者在手术期间的安全。
3. 团队合作与沟通:作为麻醉科的一员,张医生擅长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
他与外科医生、护士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调,确保手术过程中的高效协同。
4. 应急处理与危机干预:张医生在突发状况下表现出
了镇定和果断的应对能力。
他能够迅速判断情况,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紧急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与康复。
5. 学术研究与教育推广:除了临床工作,张医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并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论文。
他还经常主持和参与麻醉科的内部培训和教育活动,传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给年轻的医护人员。
张医生作为麻醉科的优秀医师,在临床实践中展现出了敬业精神、专业素养以及对患者安全的高度关注。
他以自身的努力和付出,为麻醉科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只是一个例子,实际的优秀医师主要工作事迹会因个人经历和成就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