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313.69 KB
- 文档页数:3
康复治疗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与工作压力管理近年来,康复治疗事业单位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康复治疗人员在工作中要面对各种挑战与困难,形成了独特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特点。
为了保障康复治疗人员的心理健康和提高工作效能,科学地管理工作压力势在必行。
本文将探讨康复治疗事业单位中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有效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案。
一、康复治疗事业单位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康复治疗事业单位的工作本质要求医务人员长时间与患者接触,提供细致而专业的康复治疗服务。
这种工作特点给康复治疗人员带来了一定的心理压力。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 情绪压力:康复治疗人员常常需要处理病患的痛苦与不适,与病患及家属的沟通需要极大的耐心与功力。
在长时间面对病患的情绪波动时,康复治疗人员可能会受到情绪压力的影响。
2. 职业倦怠:康复治疗人员工作强度大,长时间的工作可能导致身心疲劳,产生职业倦怠情绪。
职业倦怠会使康复治疗人员的工作质量下降,对工作失去热情,影响职业发展。
3. 患者的离世:康复治疗事业单位的工作与患者紧密相连,往往面临患者的康复情况不理想或者离世的情况。
这对康复治疗人员来说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情绪波动和心理障碍。
二、康复治疗事业单位工作压力管理为了维护康复治疗人员的心理健康,提高工作效能,有效地管理工作压力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案:1.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一个良好的支持体系,通过同事间的互相支持与倾诉,帮助康复治疗人员减轻压力。
此外,可以聘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提供心理支持和指导。
2.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康复治疗人员应学会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设置适当的休息时间,进行娱乐活动以放松身心。
通过培养自我意识和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工作效能,减少工作压力。
3. 提供培训与教育:康复治疗事业单位应提供必要的培训与教育,以提高康复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充实自己的专业素养有利于提升工作自信心,减少工作压力。
4. 确定明确的工作目标:康复治疗人员在工作中要设定明确的目标和任务,合理分配工作时间和资源。
职场人士对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工作压力成为职场人士普遍面临的问题之一。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本调查旨在探究职场人士对两者之间的认知和体验,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以促进职工心理健康。
二、调查方法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方式,面向职场人士群体进行,共收集有效问卷500份。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压力感知以及对心理健康的评估等。
三、工作压力的认知和体验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职场人士普遍感受到了工作压力。
其中,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占比达到了60%,中等强度压力占比为30%,低强度压力仅占10%。
这表明职场人士普遍承受着较大的工作压力。
四、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1. 负面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职场人士认为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造成了负面影响。
其中,80%的被调查者表示工作压力使他们感到焦虑和紧张,60%感到疲劳和身心俱疲,还有40%出现了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
这些负面影响直接影响了职工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2. 正面影响然而,也有一小部分被调查者认为适度的工作压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们表示适度的压力能够激发工作动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自我成就感和自信心。
这提示了我们,合理的工作压力有助于促进职工心理健康。
五、提高职工心理健康的对策1. 建立支持体系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支持体系,为职工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同时,领导者在工作中要给予员工关心和理解,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2. 实施工作压力管理企业可以针对不同职位的职工制定相应的工作压力管理方案。
通过灵活的工作安排和任务分配,合理减少职工的工作负荷,提高工作效率,达到工作压力的合理控制。
3. 培养职工心理韧性通过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和课程,提高职工的心理韧性和自我调节能力。
鼓励职工参加体育运动、文化娱乐等活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
4. 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企业应通过灵活的工作制度,鼓励职工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中国年轻人对职场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调查报告目录:1. 引言2.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3. 职场压力对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影响4. 心理健康对职场表现的影响5. 年轻人应对职场压力的策略6. 结论1. 引言近年来,中国的职场竞争日益激烈,年轻人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职场压力。
职场压力对年轻人的身心健康产生着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一项针对中国年轻人的调查,旨在探讨职场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2. 调查方法与样本选择本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1000名来自不同行业、职位和地区的年轻人参与。
调查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职场压力水平、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应对策略等。
3. 职场压力对年轻人心理健康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84%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职场压力。
其中,工作量过大、工作时间长以及工作不稳定性被认为是最主要的职场压力来源。
职场压力对心理健康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包括焦虑、抑郁以及失眠等问题。
同时,职场压力还影响了年轻人的生活质量、家庭关系和社交能力。
4. 心理健康对职场表现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健康状况良好的年轻人在职场中更具备应对压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健康良好的员工更倾向于积极主动地面对困难,并能更好地调整情绪和应对挫折。
相比之下,心理健康问题较多的年轻人在工作中表现出更低的效率和更高的工作失误率。
5. 年轻人应对职场压力的策略调查结果表明,年轻人应对职场压力的策略多样。
首先,保持良好的工作与生活平衡对于缓解压力非常重要。
年轻人需要学会自我放松,比如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与朋友家人分享时间等。
此外,积极寻求工作支持和心理咨询也对缓解职场压力有帮助。
最重要的是,个体应该学会有效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例如通过运动、冥想或艺术创作等方式释放压力。
6. 结论职场压力对中国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的影响。
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能够有效提高年轻人的职场表现。
建议相关部门、企业和个体共同努力,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支持与资源,促进年轻人的心理健康发展,以应对职场压力。
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心理健康服务逐渐受到人们重视,心理健康服务岗位缺口很大,不能满足现有需求。
但现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存在许多问题,未来需要探索基于胜任力的心理健康服务者职业发展之路,规范心理健康服务的教育、培训、选拔、职业发展各个流程。
一、心理健康服务现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抑郁症、焦虑症、失眠障碍等心理问题频发。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7%的人口存在精神心理疾病,其中有超过80%的患者急需心理咨询和治疗干预,近十年全球抑郁症患者数量增长了18%,总人数超过了3.5亿。
根据《2020年中国抑郁症药物行业分析报告》估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负担即将达到所有疾病总负担的25%。
黄悦勤教授主持的“中国精神卫生调查”发现我国心境障碍患病率为4.06%,其中抑郁障碍3.59%;焦虑障碍患病率是4.98%,以抑郁障碍为主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患病率总体上呈上升趋势。
随着心理问题的多发,心理健康逐渐受到党和国家及社会各界的重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要加大心理健康问题基础性研究,做好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疾病科普工作,规范发展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
2016年12月,国家卫生计生委、中宣部、中央综治办、民政部等22个部门共同印发《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积极推动心理咨询咨询和治疗服务,鼓励培育社会化的心理健康服务机构。
心理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仍有巨大缺口。
钱铭怡等人(2010)在研究中指出,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人员的数量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相比, 所占比例太少, 远远无法满足民众对心理服务日益增长的需求。
如果按照西方“每100万人中有1000人(1000:1)提供心理咨询服务”的比例进行计算,中国尚有47.6万的心理咨询师人才缺口。
二、心理健康服务人员的现有问题心理健康服务在我国起步较晚,虽然现阶段在我国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由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在人才培养和选拔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
职场压力对身心健康影响调查报告一、调查概况职场压力是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职场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实际影响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共收集了来自不同行业的500名受访者的数据。
二、调查结果分析1. 职场压力的来源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普遍认为职场压力主要来源于工作任务的重压(占45%)、工作时间的不确定性(占25%)、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占15%)以及晋升的压力(占15%)。
这些压力源对于职场人士而言不容忽视,对身心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2. 职场压力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在受访者中,有360人表示曾经或正在经历职场压力导致的身体不适。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失眠(占30%)、头痛(占25%)、胃痛(占20%)、肌肉紧张(占15%)以及心悸(占10%)。
这些身体上的反应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3. 职场压力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在调查中,有420名受访者表示职场压力影响了他们的心理健康。
常见的心理问题包括焦虑(占35%)、抑郁(占30%)、疲劳感(占25%)、缺乏自信(占7%)以及注意力不集中(占3%)。
这些心理问题无疑会导致个人情绪波动、压力感增加,进一步影响到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4. 职场压力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在调查中,有250名受访者表示职场压力对他们与家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压力使得他们容易发脾气(占40%)、情绪波动大(占30%)以及缺乏对他人的耐心和理解(占30%)。
这对于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了直接的障碍。
5. 职场压力应对方式调查还显示,受访者对于应对职场压力采用的方式各不相同。
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寻求支持并与家人或朋友交流(占50%),一部分受访者会通过体育锻炼来释放压力(占30%),还有一些受访者会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占20%)。
这些应对方式对于减轻职场压力、改善身心健康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调查结果表明,职场压力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方案: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引言:医务人员是社会中一群承担着重要职责的专业人士,他们的工作十分重要但可能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
随着社会发展和医疗事业进步,医务人员对其心理健康状况的关注也日益增加。
深入研究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对于促进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其服务质量和促进医疗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1. 目的:通过调查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了解其影响因素和相互作用,为促进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2. 意义:a. 为医务人员提供相应的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和支持,促进他们的工作满意度与服务质量的提升。
b. 提供医务人员管理者决策的依据,改善医疗服务体系,提高医院管理效率。
c. 创新性地探究医务人员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更多的参考。
二、研究方案:1. 研究设计:采用横断面设计,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数据及相关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结合典型病例访谈等定性研究方法,综合分析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
2. 研究样本:选取不同类型医疗机构中工作岗位不同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样本,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代表性。
在医疗机构的支持下,选择5所医院作为研究单位,以每所医院100名医务人员为标准,进行抽样调查,总样本量为500人。
3. 数据采集:a. 制定问卷:结合医务人员工作情况和心理健康测量的经典工具,设计调查问卷,包括工作压力源、应对手段、心理健康的自评量表等。
确保问卷可靠性和有效性。
b. 数据采集:通过现场访问或网络调查等方式,对研究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并确保问卷的完成情况和可靠性。
4. 数据分析:a. 描述性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合理的描述和资料概括,包括频数、比例、均值和标准差等。
b. 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分析方法,探索不同工作压力源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
c. 回归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素,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基础。
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3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调研汇报第1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生活节奏加快和竞争压力增加,精神卫生问题对身心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人们普遍的关注,医疗工作在现代化城市中日益显示其重要作用和地位,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同时,《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制定和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和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医院面临市场的挑战,患者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家属的需求显著增多,医院高风险、高强度脑力劳动的特殊职业性质,诸多因素均导致医务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尤其是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压力更加明显,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将直接降低他们的工作效率,影响到对患者治疗的疗效,影响医疗工作质量,为了测量本院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和应对方式的程度,笔者对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院150名青年医务人员,年龄18-35岁。
2、方法: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ScI-_90)为国内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真实性较高的自评量表,该表共有90项有关心理和精神方面症状的条目,分为9个基本症状因素。
被调查者根据自己最近1周来的情况和症状严重程度采用五级评分法(O一4),得分越高,说明心理健康状况越差。
问卷调查在开始评定前,由工作人员把总的评分方法向被调查者交代清楚,再让其以不记名的形式作出独立的、不受任何人影响的自我评定。
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1份,有效率为94%。
二、结果:青年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显示其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较一般人群低。
本研究还发现部分被试表现出一定心理问题,最常出现的症状依次是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和偏执,该人群中出现最多的是强迫症状。
而与身心健康高度相关的生活事件是"常觉有压迫感"、"生活单调乏味"、"对现职工作不满意"、"看到不正之风",以及"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等,而与强迫症状最相关的是"常觉有压迫感"、"对现职工作不满意"和"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改变"。
心理咨询师工作负荷报告1. 研究背景心理咨询师是专门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心理健康意识的增强,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负荷逐渐增加。
本报告旨在探究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负荷现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邀请了200名心理咨询师参与,通过收集他们的工作负荷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工作负荷调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心理咨询师面临着较大的工作负荷。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 客户数量过多调查显示,大部分心理咨询师每天接待的客户数量都超过了他们的承受能力。
约60%的咨询师每天需要处理10名以上的客户,这导致了他们长时间的工作和持续的心理压力。
3.2 治疗会话时间过长心理咨询师的治疗会话时间也是一个重要的负荷因素。
大多数咨询师每次会话时间都在1小时以上,而且一天接连着多个会话,这让他们的心理和身体都承受不小的压力。
3.3 心理疲劳和情感压力由于工作负荷过大,常常面对各种各样的客户问题,心理咨询师容易出现心理疲劳和情感压力。
长期紧张的工作环境导致他们无法适应和缓解情绪压力,从而可能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
4. 工作负荷原因分析心理咨询师工作负荷过大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4.1 社会需求不断增加随着社会压力的加大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普遍存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导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量不断增加。
4.2 缺乏合理的工作分配和管理在一些机构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分配和管理并不合理,导致他们承担了过多的工作量,这直接导致了工作压力的增加。
4.3 缺乏有效的自我调节能力心理咨询师普遍存在自我调节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有效地应对自身的压力和情感问题,这也增加了他们在工作中的负荷。
5. 解决方案为了减轻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负荷,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和心理健康水平,以下方案可供参考:5.1 增加师资队伍和改善工作条件政府和相关机构应该加大力度,增加心理咨询师的招聘和培训,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和专业能力。
浙江临床医学2019年6月第21卷第6期·875·近年来,伴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丰富,人们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患者对医疗质量及服务需求逐渐提高。
医疗行业的持续性改革,医患矛盾依旧突出,增大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风险。
医护人员长期处于高压力的应激状态,严重影响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与医疗服务水平。
多篇报道指出,国内医护人员承受着更高水平的职业压力[1-2],也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障碍[3]。
本调查旨在了解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现状,为相关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五所温州市综合性医院500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468份,其中男198名,女270名。
1.2 问卷工具 (1)一般问卷: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婚育情况、生理健康状况、工龄、职业总体满意度。
自我评分采取0~10分,以5分为平均水平,0分为最低程度,10分为最高程度。
(2)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应用SCL-90,与全国常模[2]比较后评定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
计量资料以(x ±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484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其中男198名(40.17%),女270名(59.83%),平均年龄(37.02±8.32)岁。
平均工龄(16±6.24)年。
2.2 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及夜班频率 见表1。
表1 医护人员工作时长及夜班频率[n (%)]男性女性总计P 值周工作时长(h) 0~4060(30.30)180(66.7)240(51.28)<0.01 41~56102(51.52)76(28.15)178(38.03)<0.01 ≥5736(18.18)14(5.19)50(10.68)<0.01月夜班频率(次) 0~3116(58.59)155(57.41)271(57.91)<0.01 ≥483(41.92)115(52.59)198(42.31)<0.012.3 医护人员身体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估 见表2。
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调查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医疗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高压工作环境,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往往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调查报告旨在深入了解医疗行业从业人员所面临的工作压力情况,以及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希望能够找出其中的影响因素,进一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展望,为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管理和心理健康保障提供参考。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本文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将概述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并阐明本篇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并介绍所采用的调查方法。
结论部分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讨论影响因素,提出建议并展望未来。
通过对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全面调查,本文旨在为该领域的从业者提供帮助和支持。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通过调查医疗行业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情况,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探讨医疗行业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展望,以改善医疗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状况。
同时,希望可以引起社会对医疗工作者心理健康重要性的关注,促进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提高医疗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1.4 总结总结:在本文中,我们对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我们发现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普遍较大,而且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医疗人员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对医疗从业人员的调查,我们深入了解了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在结论部分,我们提出了一些改善工作环境和提升心理健康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希望通过本次调查报告,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为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心理健康支持。
2.正文2.1 医疗行业的工作压力医疗行业是一个高度紧张和需要高度专业知识的领域,医疗工作者需要应对来自各个方面的工作压力。
职场心理压力调查分析报告院系:商学院专业班级:12级营销与策划4班小组组长:韦薇小组成员:阮毅覃婕邓斌梁宇航黄曼宇麦家源韦冬霞牙悝文任玉珍陈家威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引导心理压力是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源由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不平衡而来;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们会感觉有心理压力,压力有好有坏,但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的心理压力下,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
心理压力会压力使人产生心理疾病,造成身心崩溃,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举止、生活工作,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困扰,有些甚至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我们针对这个话题展开了这次市场调研。
目录一、调查目的二、调查方法三、二手资料四、深度访谈整理及总结五、调查数据统计分析六、总结七、建议八、附录调查目的针对目前社会上在职人员中普遍存在的工作压力,考虑是否开设职场心理学专业。
调查方法调查时间:2013年6月17日——2013年6月19日调查地点:朝阳、西大、西乡塘市场、中尧路调查人群:毕业生、在校生、上班族调查方式:路人拦截法、网上调查、电话访问问卷数量:上班族27份公务员15份教师11份学生21份个体户24份其他14份二手资料南宁心理咨询处:广西大学正门对面时代天骄大厦A座931室南宁心理咨询师林晓义心翔心理咨询室广西拥有心理专业的高校:1玉林师范学院 2 广西师范大学 3 广西师范学院 4 广西大学 5 广西民族大学6 广西中医药大学7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8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9 贺州学院深度访谈整理及总结深访时间:2013年6月23日深访形式:电话深访采访人:韦薇采访人信息:就读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专业为12级营销与策划一号人物受访人:廖青清老师受访人信息:就业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课程为思修。
韦:您好,您作为教师您是否有心理压力呢?廖:是有压力的。
心理咨询调研报告心理咨询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心理咨询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当前心理咨询的发展状况、市场需求和用户满意度等情况,为心理咨询行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或在线方式向市场调研对象发放调查问卷,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三、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广州地区的居民,包括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等群体。
四、调研结果1.心理咨询行业发展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显示,近几年心理咨询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大约70%的受访者表示有意向或已经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
其中,婚姻家庭问题、职业发展问题和情绪压力问题是受访者最常咨询的问题。
同时,75%的受访者认为心理咨询对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积极的影响。
2.市场需求调研结果显示,心理咨询市场需求较大。
约60%的受访者表示在工作中或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心理压力和困扰,但只有40%的受访者选择去寻求心理咨询服务。
其中,不了解心理咨询、价格较高以及咨询师素质等因素被认为是影响受访者寻求心理咨询的主要原因。
3.用户满意度根据调查结果,约80%的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的受访者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
其中,咨询师的专业能力、倾听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被认为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
同时,约75%的受访者表示遇到了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其中又以家庭问题和职业发展问题为主要症结。
五、调研结论1.心理咨询行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心理压力的增加,心理咨询服务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2.加强心理咨询的宣传与推广。
目前仍然有不少人对心理咨询存在误解,对其价值和重要性认识不足。
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心理咨询的宣传,提升市民对心理咨询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大家勇于寻求帮助。
3.提升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
专业能力是影响用户满意度的关键因素。
应加强对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其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4.多元化服务内容和形式。
根据调研结果显示,不同年龄和群体对心理咨询的需求和问题有所不同。
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对工作压力调研报告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医疗保健行业是其中之一,从业人员经常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和生理压力。
本文将对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对工作压力的调研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调研目的为了解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所面临的压力情况,以及了解他们对于如何应对和缓解工作压力的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希望能够为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支持。
二、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针对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匿名调查。
问卷包括了工作压力的来源、常见的应对方式以及对于工作环境的建议等问题。
三、调研结果分析1. 工作压力的来源调研结果显示,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工作时间长、紧迫的时间压力、责任心过重等。
其中,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是最主要的压力源,占据了调查样本的65%。
2. 应对工作压力的方式调研显示,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主要应对方式包括:寻求社会支持、参与兴趣爱好、定期锻炼身体、寻求心理咨询等。
其中,寻求社会支持是最常用的方式,调查样本中有80%的人表示寻求家人、朋友的帮助能够有效缓解工作压力。
3. 对于工作环境的建议针对工作环境的改进,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提出了以下建议: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改善工作时间安排、减轻工作负担、加强组织和管理支持等。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从业人员认为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缓解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高强度的工作任务是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最主要的工作压力来源。
2. 寻求社会支持是缓解工作压力最常用的方式。
3. 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对于缓解工作压力至关重要。
五、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我们向医疗保健行业相关管理部门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对医疗保健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支持,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调查向慧,张亚林,曹玉萍(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1)【摘要】目的:了解国内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状况。
方法:采用职业压力指标第二版(OSI-2)对110名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
结果: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低于国内的在职管理人员(P<0.05);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压力源依次是工作负荷过重、人际关系、个人责任、工作琐事、单位组织气氛、上级赏识、工作家庭平衡、管理角色;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工作年数越短,压力感受越强烈(F=1.838,P<0.05);无转行倾向的从业者压力感受低于有转行倾向者(F=5.071,P<0.05)。
结论: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工作压力较低,个人背景差异(从业时间、有无转行倾向)影响从业者的压力感受。
【关键词】精神卫生;横断面调查;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职业压力中图分类号:R39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3611(2007)06-0659-03OccupationalStressofPsychologicalTherapistinChinaXIANGHui,ZHANGYa-Lin,CAOYu-PingMentalHealthInstitute,SecondXiangyaHospital,CentralSouthUniversity,Changsha410011,China【Abstract】Objective:Toexploretheextentofpsychologicaltherapists’soccupationalstress.Methods:110psycholog-icaltherapistsweretestedbyOSI-2.Results:Psychologicaltherapisthadlessoccupationalstressthanthoseofotheroc-cupationsinChina(P<0.05);Stressesofpsychologicaltherapistwereasfollows:burdenofwork,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personalresponsibility,trivialmattersofwork,atmosphereoftheorganization,appreciationofthesuperior,balancebe-tweenworkandfamily,androleofadministration.Thelongeranemployerworkedasapsychologicaltherapist,thelessoccupationalstresshefelt(F=1.838,P<0.05).Thosewhohadthetendencytotransferhisjobhadmorestressthanthosewhodon’t(F=5.071,P<0.05).Conclusion:Psychologicaltherapistshavelessoccupationalstress.Differenceinpersonalbackground(timeofworkforpsychologicaltherapy,withorwithouttendencyoftransfer)haseffectonjobstressofpsycho-logicaltherapists.【Keywords】Mentalhealth;Cross-sectionsstudies;Psychologicaltherapist;Occupationalstress职业压力在各行各业广泛存在,Smith曾指出在英国大约有五百万的职工处于高职业压力中,职业压力不仅会对个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1],而且对于一些服务行业还会危害到服务对象的利益,特别在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业,从业者使用的工具就是咨询师或治疗师自己,一个不好的工具是无法让来访者受益的。
国外研究显示心理治疗和咨询服务职业是一个高工作压力、高职业倦怠的职业[2]。
而且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发生的可能性越大[3],导致从业者心身健康水平下降。
但我国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业起步时间不长,针对相关从业者工作压力感受的研究不多。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探讨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目前的工作压力感受状况、主要的压力源以及这种压力感受是否因从业人员个人背景的不同而不同。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取北京、上海、南京、深圳、长沙、武汉、贵阳、新乡等地从事心理治疗与咨询的工作人员123名作为研究对象,去除填答不完整的问卷,共回收有效问卷110份,回收率为89.4%。
由于本研究随机取样相当困难,所以所取为便利样本,但仍尽量选取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不同学历、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年龄之受访者,以求样本的异质性。
在回收的110份有效问卷中,样本的基本特性如表1所示。
样本平均从业时间6年左右(5.92±6.01)。
1.2方法1.2.1研究工具①一般情况调查表(自编):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教育背景、单位类别、职称、从业时间,有无处方权、督导、培训、行政职务。
②职业压力指标第二版(OSI-2):本研究选取台湾学者修订的工具—陆洛等人修订精简化的中文版职业压力指标第二版。
本研究选取其中的压力感受分量表施测。
该量表采用Likert六级评分。
压力感受量表共40题,分别测量八种工作压力来源—工作负荷、人际关系、工作家庭平衡、管理角色、个人责任、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7年第15卷第6期・659・工作琐事、上级赏识及单位组织气氛,由受访者确认某一项目对自己是否为压力来源。
选项由1(非常肯定不是压力)到6(非常肯定是压力),分六级评分,分数越高表示工作压力感受越高。
考虑本研究的受访对象有一部分无行政管理职务,有一部分未婚,所以在压力感受量表评分上增加“不适用”选项,受访者不必回答与管理职务及配偶有关的题项。
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4,5]。
本研究再次以Cronbach’sα系数来判断内部一致性信度,发现压力感受分量表的α值为0.89,可信度高。
1.2.2统计分析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2.1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个人背景资料心理咨询与治疗从业人员中,女性与已婚者占多数。
年龄主要集中在30岁至49岁,占82%。
在教育背景方面,医学背景较多;在教育程度、职称方面,高级职称占46%,教育程度以本科最多;从转行倾向看,90%的从业人员专业思想稳定,没有转行倾向;就业单位方面,大部分从业人员在医院和大学。
此外,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缺少督导,但接受过心理治疗与咨询培训的从业人员占到87%,其中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的人数比例相当。
见表1。
表1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个人背景2.2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压力感受与台湾牙医师、国内在职员工比较将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在压力感受与采用同一量表(OSI-2)的台湾牙医师及大陆在职人员的数据[6]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压力感受平均值最低,低于国内其它职业在职管理人员和台湾牙医的压力感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2.3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压力来源排序从表2可以看出,工作负荷是排在第一位的压力源,以下依次为人际关系,个人责任、工作琐事、单位组织气氛、上级赏识、工作家庭平衡、管理角色。
表2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不同压力来源排序注:指标分数=平均值/总分*1002.4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个人背景不同造成压力感受组间差异从年龄、从业时间、性别、有无转行倾向考查职业压力的组间差异。
由表3所示,不同年龄段的从业者在职业压力感受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从业时间上,工作年数越短,职业压力感受越强烈(P<0.05);不同性别的两组在职业压力感受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是否有转行倾向方面,无转行倾向的从业者压力感受小于有转行倾向者(P<0.05)。
见表3。
表3从业人员压力感受的组间差异注:*P<0.053讨论3.1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理治疗与咨询职业的职业压力感受在对照的三组中最低,明显低于国内在职管理人员的职业压力,当然,这与选取的不同对照组有关,而且本研究的样本有限,不宜过度推论。
但此结果或许与心理治疗及咨询服务业在我国起步不久,服务市场还在形成当中,目前一些从业人员的来访者并不多有关。
其次,在职业压力的管理和调节中需・660・ChineseJournalofClinicalPsychologyVol.15No.62007要使用相当多的心理学知识(比如放松训练、沟通技巧等)来减轻压力,而心理治疗师和咨询师是掌握这类知识最多的人群,有可能自身首先受益。
最后,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本身具有的人格特点[7]影响他们对压力源的评价,从而影响职业压力感受。
因为压力不是个人特点的产物,也不是环境的产物,压力的产生是某一种环境与人所作的对环境所可能产生威胁的评价的结合[8]。
3.2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的职业压力来源职业压力的来源按照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划分,国外治疗师的职业压力源通常被分为4个部分:来访者诱发的压力、工作环境压力、自我要求的压力以及与生活事件有关的压力[8]。
本研究采用Cooper所提出的职业压力指标模式理论构架编制的OSI-2量表。
将工作压力源分为八个方面,本研究结果提示高工作负荷是排在第一的压力源,在第二位的压力源是人际关系,如来自上级的监督或支持不够、或与同事等关系紧张。
国外的学者就曾提到在大学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常抱怨领导认为他们的工作“没有必要”,给予支持很少[9],这大概也是我国目前的情况。
在压力源排序上处于中间位置的是工作琐事和单位的结构与气氛,说明我国心理治疗与咨询从业人员所处的工作条件仍待进一步改善。
由于本样本中有一半以上的从业人员无行政职务,所以管理角色对于本样本而言是排在最后的压力源。
工作家庭可能相互影响,如工作超时减少了陪家人的时间或花时间照顾家人影响工作,但本研究显示工作家庭平衡是排在倒数第二的压力源,可能是由于中国人较强的家庭观念较易取得工作和家庭的平衡。
3.3性别、年龄、从业时间、有无转行倾向等与职业压力感受的关系本研究样本女性从业者占70%,男女性别之间没有工作压力的差异,以往的研究发现在这点上也不一致[6],可能与取样不同的职业有关。
其次,本研究发现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时间越短,压力感受越大。
推测是由于从业时间长,经验丰富,人生历练增多,所以工作压力感减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