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世界九大绿色建筑
- 格式:doc
- 大小:270.50 KB
- 文档页数:10
未来九大绿色建筑
佚名
【期刊名称】《资源再生》
【年(卷),期】2009(000)006
【摘要】无
【总页数】2页(P54-5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澳大利亚绿色建筑实施现状看中国绿色建筑的未来 [J], 郑建国;郑涛
2.绿色建筑引领未来建筑发展——住房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陈重、建筑节能与科技司巡视员武涌谈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 [J], 童春华
3.共同奏晌绿色建筑生态城市未来号角--访中英生态城市与绿色建筑工作组联席主席杨威博士 [J], 王娅玲;
4.绿色建筑成就城市未来——威士伯建筑涂料高调亮相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 [J], Grace
5.不负韶华绿建未来——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第三届第三次会员大会暨2020年深圳绿色建筑行业首场专题讲座隆重召开 [J], 姚琳;郭红超(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十个最具创意的绿色建筑十个最具创意的绿色建筑据国外媒体报道,绿色行动正席卷整个世界,在这一背景下,建筑业已不可避免地站在了这场新工业革命的最前沿。
一些勤勉刻苦的改革者打破传统束缚并进行通力合作,让一座座新奇的绿色建筑出现或正在出现,让我们对未来“绿色”建筑设计展开大胆想象。
以下是23项奇异的“绿色”建筑设计。
1. 可折叠的紧急避难所可折叠的竹制紧急避难所外表非常漂亮和雅致,但内在的东西绝非看上去那么简单。
这种紧急避难所能够适应不同环境,可以在提供多种避难空间的同时不丧失其结构的稳定性。
既然是可以折叠,这种紧急避难所自然非常便于运输和安装,除此之外,由于使用有机材料,人们也可以对其进行回收再利用。
凭借可持续性和实用性这两大优势,这种可折叠建筑能够拥有多种多样的用途,绝不仅限于充当紧急避难所。
2.自给自足的星城从图片上看,我们可能认为MAD建筑师事务所一定是疯了。
但实际上,他们设计的星城不但在技术层面上非常复杂,而且从审美角度来说,也非常具有超现实主义味道。
对于这样一种建筑设计理念,我们没有理由不大力推荐。
外表有些怪异的星城占地面积非常小,在结构上可谓将几何学发挥到极致,所有这些特性让它们更容易实现“自给自足”。
简单地说,星城不会成为所在城市或地区的一种负担。
它们被誉为完全做到可持续性的建筑,能够以自治城市身份投入运转同时只会选择性地与它们所处环境相互影响。
3. 可持续社区如果将“绿色”作为建造材料的一大特征,“绿色”势必要贯穿整个设计过程或者成为设计的基础。
图上的这个可持续社区在设计上具有完美主义色彩,每一层、每一个方位甚至每一个维度都包裹着“绿色”外衣,可谓将可持续性进行到底。
最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莫比乌斯带,社区内所有建筑完美地交织在一起。
4. 可自行生长的有机住宅如果能够自己种植的话,我们还用花钱购买或者建造房子吗这绝不是在天方夜谭,我们确实可以像种庄稼一样种出一所房子。
图上这个外表奇特的房子名为“神奇树屋”,它能够随着时间自行生长。
绿色建筑简介ppt课件•绿色建筑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目•绿色建筑挑战与对策•未来绿色建筑发展趋势预测录01绿色建筑概念与意义绿色建筑定义及特点定义特点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030201可持续发展理念国内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国外发展现状绿色建筑意义与价值01020304节约能源资源改善环境质量提高生活品质推动产业升级02绿色建筑设计原则与方法节能设计原则及策略优化建筑形体设计01提高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02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03环保材料选择与应用选用绿色建材合理利用资源控制室内环境污染自然通风与采光设计利用自然通风优化建筑布局通过设置合理的开窗位置和数量,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实现自然通风。
改善采光条件智能化技术应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实现对空调、通风、照明等设备的集中监控和智能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环境监测与调节系统实时监测室内环境参数,自动调节室内环境,提高居住舒适度。
智能家居系统将家居设备与网络相连,实现远程控制和管理,提高生活便利性。
0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介绍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美国LEED评价标准英国BREEAM评价标准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及流程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绿色建筑认证流程成功案例分享与启示上海世博园01深圳建科大楼02启示0304绿色建筑经济效益分析节能措施评估评估建筑采用的节能措施,如保温隔热、高效节能设备、可再生能源利用等,对能源消耗量的影响。
能源消耗量计算通过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对建筑运行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量进行精确计算。
减排量计算根据能源消耗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建筑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的减排量。
节能减排效益计算方法投资回报周期预测初始投资成本分析运行维护费用预测投资回报周期计算1 2 3政策支持分析市场需求预测竞争态势分析政策支持与市场前景展望05绿色建筑挑战与对策技术创新需求及挑战高效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智能化技术政策法规环境影响因素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制定和完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推动绿色建筑规范化发展。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通过设计、施工、使用、维护和拆除过程中考虑环境问题,最大限度地实现对环境友好的建筑。
绿色建筑注重节能、节水、节地、减少污染、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建筑设计和实践。
下面将以国内外的两个绿色建筑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来看国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美国纽约的一栋建筑物,名为“纽约北极圈绿色住宅大楼”。
这座住宅大楼是由沙恩伯格・莫斯科维茨・卡尼克・拉登联合设计事务所设计的,它采用了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使其能够在环保和节能方面更加出色。
首先,该住宅大楼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用于洗衣、冲厕等非饮用水用途,从而减少对自来水的依赖,节约了大量的水资源。
其次,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整栋大楼提供能源,降低了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减少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再来看国内的绿色建筑案例。
位于上海世博会园区的“中国馆”是一座以绿色建筑为设计理念的建筑。
该建筑的外观充分体现了中华文化,同时内部结构和设计也充分考虑了环保和节能的要求。
首先,该建筑采用了雨水收集系统和灰水回收系统,充分利用雨水和洗澡水等资源,减少了对自来水的使用,实现了节水的目的。
其次,该建筑还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系统,通过太阳能的利用,在不增加额外能源消耗的情况下,为建筑提供能源。
此外,该建筑还使用了双层玻璃和隔热材料,提高了建筑的保温性能,降低了对空调和供暖设备的需求,实现了能源的节约。
综上所述,这两个绿色建筑案例充分展示了绿色建筑的概念和实践。
它们通过采用多种绿色建筑技术和设施,不仅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还提高了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这些绿色建筑案例还通过改善室内环境质量,提升了住户的生活质量。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发展的方向,也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马斯达尔城效果图:公共电车在半空中的轨道上行驶;屋顶上空布有一种特殊材料制成的滤网,可以遮阳;四处可见的水循环系统能够降温。
马斯达尔城效果图在阿布扎比,一座用于大规模测试再生能源的新城正在崛起。
阿布扎比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的首都。
2006年4月,阿布扎比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历史性决定,他们要在气候恶劣的沙漠上建造奇迹——一座再生和可持续能源的研究新城。
“马斯达尔”项目这座已经在今年5月开始动工的城市预计可入住5万人,安置1500个商铺,其特别之处在于非常节能,且所使用的能源全部为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
最早建设的大楼将是一个新的研究学院,创建者希望它能成为相当于中东硅谷的一颗种子,但不是信息技术中心,而是再生能源的研究中心。
该太阳能新城是由英国建筑师、资深可持续专家诺曼•福斯特设计的。
预计耗资达220亿美元的城市,将采用一系列的高新技术,包括贴在楼宇正面和建筑物顶部的薄膜型太阳能电池板,还有无处不在的监视能源使用的传感器,以及使得小汽车变得多余的以电池为动力的无人驾驶机动车。
这座城市的创始人希望它可以作为研究各种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新技术的实验平台。
这座零污染排放城市建在阿联酋中心的阿布扎比国际机场附近,是阿布扎比政府投资的“马斯达尔”(Masdar,阿拉伯语意为“来源”)项目的一个部分。
今年1月,阿布扎比主办了为期三天的第一届未来能源峰会,有来自77个国家的11000名政要和企业家、评论家以及环保人士参加了这次会议,其中包括423家国际和地方的新闻出版人员。
与会的重量级人物有绿色设计师威廉姆•麦克唐纳和冰岛总统格里姆松,查尔斯王子也通过全息摄影发表了讲话。
马斯达尔组织这次峰会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阿联酋的繁荣不再仅仅与其石油输出有关。
马斯达尔的首席执行官苏丹•阿尔贾伯认为,假如它获得成功,这一项目将使得这个国家处于可再生能源的领先位置。
主要目的是发现什么可行或不可行从零开始设计带来很多好处。
在马斯达尔新城的建设中,大约有一半的太阳能投资成本都用在了安装材料和人工上。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使用和拆除阶段都采用了环保、节能、资源回收等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建筑标准。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技术和材料的应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适性。
以下是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的介绍:1. LEED(美国绿色建筑评估系统):LEED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推出的一套绿色建筑评估和认证体系,包括能源与大气、材料与资源、水资源、室内环境以及创新与设计过程等五个方面。
LEED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级标准为建筑提供相应的认证。
5.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生命建筑挑战):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是一个更为严苛的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建筑实现零排放、零碳足迹、零污染、零能耗和零水浪费的目标。
Living Building Challenge通过对建筑的生态系统性能、社会与文化价值、生态卫生、资源利用和运营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生命建筑认证。
8. Minergie(瑞士绿色建筑标准):Minergie是瑞士联邦政府推出的一套绿色建筑标准,旨在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室内舒适性。
Minergie标准主要关注建筑的能源消耗、空气质量和照明等方面,并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进行评估,为建筑提供Minergie 认证。
全球9大绿色建筑标准是为了引导和推动建筑行业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通过对建筑的设计、施工和运营过程的评估,为建筑提供绿色认证,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更多的建筑都能符合这些绿色建筑标准,为地球环境和人类未来提供一个更加可持续的生活空间。
第二篇示例:全球绿色建筑标准的相关规范已经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标准旨在促使建筑行业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美国建筑师学会获奖的建筑因关注公共健康,将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的理论与建筑设计相结合而受到好评。
很多著名的经典建筑都因建筑与周围环境不同的独特气质而脱颖而出。
而相形之下,美国建筑师学会新近表彰的一些建筑却是因为这些建筑都很好的融合入建筑所处的环境而获奖。
这周,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评选出十座优秀建筑,这十座建筑对她们所处的环境的贡献颇多,建筑与周围环境较好的融合使得人们更乐意选择居住其中而不愿离开。
这十座建筑的几个共性:首先,获奖的建筑都将保护自然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要素:举例来说,这些建筑当中有的设计了废水回收再循环系统;有的利用土壤和原生植被替代由非渗透性材料铺设的地面和屋顶防水层,比如沥青;有的通过充分利用自然光从而降低建筑内部能耗;有的还通过利用当地可再生能源,如光伏发电系统来减少能源损耗。
其实,这些建筑设计都旨在提高公众健康:建筑的位置都距离建筑周围的公共交通网不远,从而为人们选择步行、骑自行车、骑马提供方便。
设计师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还考虑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以及最大限度地保证建筑内部的自然通风,建筑材料都选择了环保建筑材料,不会释放有害颗粒或者气体,从而保证建筑室内良好的空气质量。
除了为环保设计师和绿色建筑设计师提供反馈,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全体陪审员还鼓励规划设计师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作为针对建筑师设计绿色建筑的一项激励措施,美国建筑师协会在建筑师中推行了一套志愿者“自我报告”体系以跟踪建筑师们的绿色建筑项目的进展,此举部分目的旨在将未来的大多数建筑设计成为碳中性,非污染的低能耗建筑。
贾德森大学建筑系主任同时也是美国建筑师协会环境委员会陪审团成员Keelan Kaiser说:“同过去三年相比,现在全国能耗已经减少了35%左右,我们已经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诺里斯住宅诺里斯住宅是原诺里斯项目即新政时期的社区发展计划推行七十五周年的标志性纪念项目。
在保持原有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田纳西大学建筑与设计系的设计师们将一系列紧凑的房子延伸至中央公共区域的人行道和公路。
未来派绿色建筑未来派绿色建筑据国外媒体报道,如今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连建筑都越来越体现环保和可持续特点。
许多著名建筑师设计出了众多奇特的绿色建筑,这些建筑设计方案代表了未来建筑风格,满足了生态友好型的要求。
以下就是14个著名的未来派绿色建筑设计方案:1、迪拜金字塔可持续城市迪拜金字塔可持续城市由迪拜的一家名为“时间链接”的环境设计公司所设计。
这种金字塔形的独特设计方案自然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利用清洁能源和其他一些环境友好型设计,这个城市社区几乎可以完全实现自给自足,可以容纳100万人居住于其中。
在城市社区内部,有一个360度的全方位运输网络,可以实现水平和垂直运输。
2、日本XSeed 4000摩天巨塔XSeed 4000摩天巨塔由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所设计,是一种理想化的“智能建筑”。
尽管摩天巨塔听起来相当神奇,具有梦幻色彩,但是它却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设计方案。
根据设计方案,巨塔高达13123英尺(约合4000米)。
如果能够建成,它将成为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将能够容纳50万到100万居民。
这栋建筑的“智能”体现在它对内部气候的自动控制功能。
因此,它或许将在“后天启”时代派上用场。
如果暂时不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建造这样的一栋建筑估计大约需要3000亿美元到9000亿美元。
我们根本无法想象这栋建筑能够成为现实。
3、迪拜朱美拉花园公园大门迪拜以无数神奇的建筑而著称,这个公园大门的设计方案就体现了这一点。
这个大门由三对巨塔组成,每对巨塔在顶部以悬空花园相连在一起,形成三重大门的形状。
根据整个设计方案,该地区还将包括另外四对巨塔。
这四对巨塔主要是用于住宅和商业区。
朱美拉花园区的每一栋建筑都将是环境友好型的建筑,都能够产生和利用可替代能源。
4、新加坡EDITT绿塔新加坡EDITT绿塔方案可能是所有绿色城市规划中最简单的一种。
这个方案是专门为新加坡量身定做的,它将在城市中心增添一栋美丽的绿色居住建筑。
可持续发展绿色建筑(一) 迪拜可持续冰山旅馆建造时间:2009年9月01日泳池设备日间晶莹剔透的蓝色水晶,所采用的有机构造形式与自然界中的冰结构类似夜幕降临,蓝色水晶变成了一座壮丽辉煌的美丽灯景。
表面的颜色每小时会改变一次。
整个建筑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优雅变身,每年冬天,俄罗斯和加拿大等地区的北方城镇里,随处可见这种临时性的冰制旅馆,这些旅馆具有很强的季节性,随着春天到来气温逐渐升高,他们最终会融化为水重新回归大地。
而目前,迪拜则准备要建造其本土第一座终年不化的冰制建筑——蓝色水晶。
然而,在夏季酷热的波斯湾沿岸,要想将一座人造冰山的温度始终控制在华氏32度以下,必定需要的巨大能耗。
这又使得蓝色水晶所鼓吹的自身节能环保理念成为空谈,让人不禁要为此哑然失笑。
每一层都将为游客提供新的观景体验,光影的隧道和空间与自然光结合,变化出梦幻的效果在迪拜的建筑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趋势——不仅要创造极致奢华的建筑,还要制造出不可能的、不适当的、让人瞠目结舌的东西。
事实上,迪拜干燥的沙漠性气候并不适宜冰雕作品的存在,尤其不适宜这种六层楼高的奢华娱乐场所。
这座巨大的建筑中还包括了一个水下酒吧和舞厅。
来自德国的两位设计师Frank和Sven Sauer声称蓝色水晶将会利用自然界的能源以满足自身能源的需要。
据称,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这座冰制建筑的电力将由镶嵌在冰体表面的太阳能电池板负责提供并采取能源循环系统进行多次利用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不清楚这座建筑能产生多少能源,而这些能源又将以何种方式分配到酒吧、咖啡厅等地,同时还要完成最重要的一项任务——保证其自身巨大的冰体不会融化。
即使这座冰制建筑真的可以不依靠外在电力能源而存在,这样一座建在炎热沙漠中心地带的“冰山”也很难和“节能环保”画上等号。
蓝色的酒廊让游客们仿佛沉浸在安静、冰爽、纯净的水世界中建筑内部的一些区域采用了有机地面设计,游客的足迹将被追踪系统识别,留在他们身后的地面上,出现一种迷幻浪漫的效果蓝色水晶漂浮在水中,与大陆中间通过漂浮长廊相连。
国内绿色建筑实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
国内的绿色建筑实例也越来越多,下面就让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例子。
1. 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北京国际机场第三航站楼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节能措施,如采光系统、太阳能冷却系统等,使能耗降低了30%以上。
同时,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如竹木材料、再生玻璃等。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垃圾分类系统和节水系统,并建有充电桩等设施,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
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建筑之一,也是一座绿色建筑。
该建筑在节能方面实现了多项创新,如采用了高效隔热材料、空气换热系统等。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绿植,打造出舒适健康的工作环境。
此外,该建筑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智能灯光控制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3. 广州中信广场广州中信广场是一座集商业、办公、酒店于一体的大型建筑。
该建筑在节能方面采用了多项技术,如太阳能发电系统、智能照明系统等,使能耗降低了40%以上。
此外,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如节能玻璃、再生石膏板等。
同时,在室内设计上,也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绿植,提高了员工的工作舒适度。
4. 北京国家体育场北京国家体育场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主场馆,也是一座典型的绿色建筑。
该建筑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采用了多种环保材料,如竹木材料、再生钢材等。
此外,在能源利用方面,该建筑采用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太阳能热水系统,使能耗降低了约20%。
同时,该建筑还设置了雨水收集系统和植物覆盖屋顶,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性能。
以上是国内一些典型的绿色建筑实例。
这些建筑不仅在节能方面做出了很多创新,也注重使用环保材料和提高室内空气质量,为人们提供了更加健康、环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相信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绿色建筑的未来趋势
标题:绿色建筑的未来趋势
一、引言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在建筑领域,绿色建筑作为一种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建筑形式,正逐渐成为全球建筑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二、绿色建筑的概念及特点
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其主要特点包括节能、环保、健康、舒适等。
三、绿色建筑的未来趋势
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绿色建筑材料和设备将不断更新换代,如高效节能门窗、太阳能热水器、LED照明等,这将进一步提升绿色建筑的性能和效率。
2. 绿色建材的广泛应用:在未来,更多的环保、可再生材料将被用于建筑中,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3. 智能化:智能化将成为绿色建筑的重要发展趋势,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能源的优化管理,提高建筑的运行效率。
4. 生态化:未来的绿色建筑将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如阳光、风力等,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
5. 法规政策推动:随着各国政府对环保的重视,预计将出台更多鼓励绿色建筑发展的法规政策,进一步推动绿色建筑的发展。
四、结论
总的来说,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同时也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积极推广绿色建筑,为建设美丽地球做出贡献。
绿色建筑知识:绿色建筑中的新技术和创新材料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成为了建筑行业的新宠。
除了注重建筑的环保性能,绿色建筑更注重创新技术和材料的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几种新兴的绿色建筑技术和材料。
一、屋顶花园屋顶花园是指在建筑物的屋顶上安装种植媒介,为城市空间提供一片绿色生态。
这种技术在城市绿化和建筑保温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效果。
屋顶花园的安装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浇筑混凝土层、铺设草皮或者种植大型植物等。
屋顶花园覆盖范围越大,能够起到的保温作用也就越明显。
屋顶花园可以将热量隔绝在室内,减少冷气的流失,降低空调的使用频率,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太阳能发电的集热系统。
它通过集热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再通过传热系统传递到热水器中。
太阳能热水器具有很高的节能效果。
它不仅能够降低热水器的能耗,减少对非可再生能源的依赖,而且还能够降低噪音和烟尘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也非常方便,只需要将水管连入热水器,然后将热水器连入建筑的热水管道中即可。
此外,太阳能热水器还能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将建筑的热水提供给居民,这对于城市节能环保具有很大的意义。
三、可回收材料可回收材料是指能够循环利用的材料,如木材、钢材、石材等。
这些材料可以被再次利用,减少了原材料的需求,降低了垃圾的产生。
纸板的使用一直被广泛关注,因为它是一种非常容易回收的材料。
无论是用于建筑物还是包装,纸板都是一种灵活而可持续的材料。
木材也是一种常见的可回收材料。
随着世界森林面积的不断减少,回收利用木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木材可以被再次利用,如制作沙发、桌子、椅子等,不仅节约了资源,还能为家居环保增色添彩。
总之,绿色建筑是未来建筑的潮流。
新技术和创新材料的应用可以更好地实现建筑的环保和节能目标。
屋顶花园、太阳能热水器、可回收材料等新技术和创新材料必将促进绿色建筑的快速发展,推动人类在环保方面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未来九大绿色建筑:海水温室让撒哈拉变绿洲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飘浮的城市能够成为“气候难民”的避难所吗?一座巨型建筑能够容纳100万人吗?海上石油钻井又能否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豪华酒店?所有这些问题无疑都在考验建筑师的胆识和创造能力。
目前,全世界的建筑师正在不懈努力,试图通过实践的方式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面对全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多这一不可忽视的现状,他们正在突破想象极限,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在不进一步破坏大自然情况下为人类提供栖息地。
文中,我们列举了建筑界的幻想家提出的一系列最鼓舞人心同时也最为牵强的想法。
虽然可能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这些想法却让我们拥有一个一瞥未来可能景象的机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和环境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和环境允许的基础上。
未来9大绿色建筑项目具体如下:1.阿布扎比垂直海水农场阿布扎比垂直海水农场沙漠城市阿布扎比总人口超过80万,依靠5个巨型脱盐工厂获取淡水,新鲜水果和水彩则依赖进口。
意大利建筑设计事务所STUDIOMOBILE表示,所有这些均可以通过其设计的垂直海水农场加以解决。
在这项宏伟的建筑项目中,5个“茧状温室”将被安装在中间的一根柱子上。
在每一个“茧”内,海水将被转换成水蒸汽,起到为温室冷却和加湿的作用,除此之外,海水还可以通过被蒸馏方式产生淡水。
虽然海水温室的创意已在几个小规模试验项目中进行测试,但STUDIOMOBILE的提议却让这一想法得到戏剧化升级,即朝着超大规模道路迈进。
2.海水温室: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海水温室: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探索”建筑事务所(Exploration Architecture)也非常喜欢海水温室这个设想,但这一想法的“野心”还不足够大,没有让“探索”产生浓厚兴趣。
为此,这家建筑事务所提出了一项更引人注目的提议,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建造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并与一个海水温室“协同”作战。
世界十二座环保绿色建筑设计1、迪拜太阳能垂直村迪拜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国家,一座又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除了沙子和创造性外,迪拜还拥有什么丰富的资源吗?答案自然是充足的日照。
格拉夫特建筑设计事务所(Graft Lab)设计的垂直村落便充分利用了这种优势。
建筑表面与太阳能收集器呈特定角度。
太阳能收集器位于这个多功能建筑群的南端,装有自动旋转枢轴,可让日照时间实现最大化。
2、西班牙泡泡形淡水工厂这家淡水工厂由一系列堆叠在一起的生物圈构成,从外观上看,它好像是一堆肥皂泡。
这是一座怪异的高塔,其玻璃圆顶结构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利用红树过滤海水以获取淡水。
红树可吸收咸水中的物质并渗出淡水。
宝贵的淡水钻出红树体外后蒸发并凝结成露水,工厂内的淡水池则负责收集露水。
3、土耳其OneOne的多功能建筑群位于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
它拥有弯曲的有机形态以及被绿草和鲜花覆盖的起伏屋顶,与所在的美丽山区融为一体。
这个建筑群位于奥尔塔科伊附近地区,现正在建造之中。
它由两座建筑构成,正面使用天然石头打造。
其中一座是住宅建筑,另一座则是商用建筑。
4、法国绿屋顶中学马塞尔*塞姆巴特中学位于法国索特维尔*莱*鲁昂地区,紧挨着一家公园。
这所中学巧妙地与周围的绿草和树林融为一体,让人们几乎看不到它的存在。
它的扩建项目由一家餐馆、学生宿舍、员工宿舍以及工作坊构成,绿色屋顶波浪起伏,能够起到天然的隔热作用。
5、苏丹摩天水塔在面积广阔的苏丹沙漠,淡水成为最宝贵的资源之一,获取淡水的难度超乎人们想象。
有意思的是,沙漠地下深处也隐藏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湖,如果能够有效加以利用,当地居民的生活便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波兰建筑事务所H3AR提出了一种解决之道,即建造外形好似当地猴面包树的水塔群并利用地下泵抽水。
水塔内建有一个水处理厂、一所医院、一所学校以及一个食物储藏中心。
6、集雨摩天楼如何让建筑在最大程度上收集雨水?H3AR设计的集雨摩天楼可能给出答案。
未来世界九大绿色建筑生态环境倍受关注
据美国《探索》杂志报道,飘浮的城市能够成为“气候难民”的避难所吗?一座巨型建筑能够容纳100万人吗?海上石油钻井又能否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豪华酒店?所有这些问题无疑都在考验建筑师的胆识和创造能力。
目前,全世界的建筑师正在不懈努力,试图通过实践的方式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面对全世界人口总数不断增多这一不可忽视的现状,他们正在突破想象极限,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最终实现在不进一步破坏大自然情况下为人类提供栖息地。
文中,我们列举了建筑界的幻想家提出的一系列最鼓舞人心同时也最为牵强的想法。
虽然可能给人一种似是而非的感觉,但这些想法却让我们拥有一个一瞥未来可能景象的机会。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大自然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态和环境问题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
在未来社会,人类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和环境允许的基础上。
未来9大绿色建筑项目具体如下:
1.阿布扎比垂直海水农场
沙漠城市阿布扎比总人口超过80万,依靠5个巨型脱盐工厂获取淡水,新鲜水果和水彩则依赖进口。
意大利建筑设计事务所
STUDIOMOBILE表示,所有这些均可以通过其设计的垂直海水农场加以解决。
在这项宏伟的建筑项目中,5个“茧状温室”将被安装在中间的一根柱子上。
在每一个“茧”内,海水将被转换成水蒸汽,起到为温室冷却和加湿的作用,除此之外,海水还可以通过被蒸馏方式产生淡水。
虽然海水温室的创意已在几个小规模试验项目中进行测试,但STUDIOMOBILE的提议却让这一想法得到戏剧化升级,即朝着超大规模道路迈进。
2.海水温室:让撒哈拉沙漠变成绿洲
“探索”建筑事务所(Exploration Architecture)也非常喜欢海水温室这个设想,但这一想法的“野心”还不足够大,没有让“探
索”产生浓厚兴趣。
为此,这家建筑事务所提出了一项更引人注目的提议,在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建造一个太阳能发电站并与一个海水温室“协同”作战。
这种“双管齐下”不仅可以提供清洁能源,同时也可以起到灌溉作用。
“撒哈拉森林”项目可以在低海拔的沿海区付诸实施,在这一地区,利用管道运送海水并不是一件难事。
所获得的海水用于海水温室以及一项聚焦太阳能作业——通过折射将阳光聚焦到装满水的锅炉上,进而推动蒸汽动力涡轮。
蒸馏产生的废水将被用于灌溉周边地区,让沙漠重新成为一个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棕榈树的绿洲。
3.迪拜金字塔之城
人类将继续在这颗星球的表面扩张下去,在此过程中,森林和山脉将面临被夷为平地的威胁。
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可持续设计公司
Timelinks指出,我们并不一定要环境遭受如此厄运。
据悉,Timelinks 为迪拜设计的古巴比伦式金字塔之城——Ziggurat,能够让人类、自然与现代技术完美地融合在一个建筑内。
Ziggurat底座占地面积大约为1平方英里(约合2.5平方公里)。
Timelinks表示,这座金字塔之城最多可容纳100万人。
在Ziggurat,居民可利用一个公共交通系统从住处前往公司,即部分使用电梯,部分使用有轨电车。
清洁能源的获得将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其中包括利用下水道污水穿过管道产生的动能的发电机。
如果厌倦了Ziggurat 的生活,居民还可以走出这座金字塔之城上演冒险之旅,探索周围未被破坏的生态系统。
4.韩国绿色“能量中心”
自步入新千年以来,韩国政府便采取了一项高明的规划策略。
根据规划,容纳大量住宅群和办公室的所谓“能量中心”将建在令人垂涎的理想区域,同时鼓励在其周边建设新的城市。
为了在距离首尔20英里(约合32公里)处打造一座全新的城市,荷兰建筑师事务所MVRDV提出了建造一个小山般建筑群的想法。
这个建筑群将与周围的湖泊和森林融为一体,体现人与大自然的一种和谐。
这座新城(新城博客,新城新闻,新城说吧)就是“Gwanggyo能源中心”,其最大特征就是梯田状的建筑,每一层的外侧建有花园,让所有居民都可获得一个室外活动空间,种植自己喜欢的花草。
此外,花园这种设计也为这座自给自足的新城披上了一件绿衣。
5.保加利亚黑海花园
在建筑大师诺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及其合伙人提出的另一个想法中,5座连成串的山顶小镇将装点保加利亚的海岸线,吸引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此度假。
福斯特等人提出的设想名为“黑海花园”。
游客可以从高速路上驾车而来,抵达后将爱车停在村口处的地下停车场。
在此之后,他们可以搭乘电动豪华巴士、共用自行车或者徒步游览美丽的自然风光。
据悉,这些山顶小镇街道狭窄,人行道两旁绿树成荫,花草茂盛。
游客下榻的客房位于山坡,屋外建有阳台,可以享受充足的阳光。
海岸的边缘建有码头,除了充当连接广阔海洋(海洋博客,海洋新闻,海洋说吧)的纽带外,码头也是一个不错的聚会场所。
6.深圳摩天塔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建筑师崔悦君(Eugene Tsui)曾提出为奥克兰修建一座2000英尺(约合610米)高的摩天塔的想法。
但对于这一具有“野心”的想法,官员们却表现得有些畏缩,在他们看来,周围的一切将会因为高塔的出现成为“侏儒”。
在此之后,崔悦君决定将实施摩天塔建造计划的地点从美国搬到中国,并最终敲定中国南部生机勃勃的港口城市——深圳。
摩天塔将建在一座人工岛上,周围被用于过滤污水的红树林沼泽环绕,顶端将安装巨大的风车。
摩天塔能够为周围地区提供清洁能源,顶层将建有餐馆和了望甲板。
崔悦君说,中国官员此前未能考虑到深圳的快速发展所要付出的环境代价,摩天塔将成为深圳谋求更理想未来的一个生态学符号。
7.变石油钻井为度假胜地
在一些被抛弃的建筑正祈求改头换面时,我们为何还要不惜投入大量人力财力物力打造一个新的旅游景点呢?目前,莫里斯建筑事务所正将目光投向距墨西哥湾海岸几英里处一个废弃的石油钻井平台,希望将它打造成一个度假胜地。
建筑师表示,这一富有创造性的想法巧妙地体现了我们对化石燃料的一种厌恶,同时为潜泳、钓鱼和航海提供了一个酷劲十足的场所。
风能和波浪能将负责为这个度假胜利提供电力,客房的设计则从藤壶身上获得灵感,依附在船只一侧,并且拥有在遇到恶劣天气时可以收回的阳台。
8. 漂浮的城市
Lilypad项目可能是人类低历史上最复杂、思想最超前的绿色设计项目了。
它被建设成为一个完全自给自足的城市,可漂流在大洋中,
是援救天灾而导致海平面升高使得人们流离失所的解决方案。
通过结合热能、潮汐能、太阳能和风能等多种技术为自己制造能量。
而且容量很大,可容纳约5万人正常生活。
这种三维的大厦设计还创造了小山和河谷,以及休闲、商贸和住宅区,从而创造一个有机的复杂体,还真像人们安度一生的好地方。
9. 莫斯科水晶岛
福斯特建筑事务所的水晶岛(Crystal Island)项目日前刚刚从莫斯科当局获得初步设计许可,将在离克林姆林只有4英里半的纳加蒂诺半岛上建造。
水晶岛高1500英尺(约合457米),是一座实现自给自足的城市,占地面积0.96平方英里,是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的4倍,将拥有多种用途。
这座巨型建筑物有900套公寓,可供3万人居住,同时还拥有3000个酒店房间,设有电影院、剧院、购
物中心、健身中心和容纳500名学生的国际学校。
从980英尺(约合300米)高的观景平台俯瞰,游客可以看到莫斯科大街小巷。
建成后,莫斯科水晶岛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中庭之一,这个中庭将在夏季开放,届时可以调节大楼内500英里高处公共空间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