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商品市场发展的探索
- 格式:pdf
- 大小:308.41 KB
- 文档页数:4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趋势解析作者:门达明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5年第1期门达明海南国际旅游岛十年建设期即将过半,其发展走向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本文从海南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森林旅游品牌、发展航天经济、邮轮游艇新业态和筑就海南人民幸福家园五个方面做了预测解析,描述了未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若干发展趋势。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出台,宣告筹谋近10年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拉开了大幕。
2010年6月,海南省依据《若干意见》编制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获批实施。
光阴如梭,转眼间4年已经过去了,未来的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大趋势是什么?初步建成的国际旅游岛是个什么样?以下根据有关文献资料与最新建设动态从五个方面作一简要预测解析。
一、承载着建设海洋强省的梦想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区域重要的能源基地和交通要道,不仅周边国家加大了对南海的争夺,域外国家也在力图扩大在南海区域的影响,南海问题愈发成为地区及全球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背景之下,《规划纲要》对国际旅游岛的战略定位中特别提出海洋战略,时代赋予了海南建设国家海洋强省的历史重任。
(一)确立海洋强省战略目标海南建省办特区之初即提出了“以海兴琼,建设海洋大省”的发展思路。
2013年8月,海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的决定》出台,提出到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50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0%;到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2862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5%以上。
从未来海南发展的趋势看,建设海洋强省战略目标涵盖了以下主要内容。
首先,在认知海洋方面,一是未来海南将与国内沿海地区合作,提升海洋基础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研究与转化能力。
二是将加快海洋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建设,重点抓好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经营管理、海洋基础研究人才的培养。
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1. 引言海南国际旅游岛是中国政府于2009年提出的一个国家级发展战略,旨在将海南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旅游目的地。
该规划旨在全面优化海南岛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
2. 发展目标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的发展目标如下:1.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旅游岛的接待能力。
2.丰富旅游产品:通过开发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包括海滩度假、温泉养生、文化体验等。
3.强化旅游服务:加强旅游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4.保护环境资源:在发展旅游的同时,要合理利用和保护海南的自然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5.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国际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游客来海南旅游,提升海南在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力。
3. 重点项目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确定了以下重点项目:3.1 交通设施建设加快海南岛的交通设施建设,包括:•建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的新航站楼,提升接待能力。
•改造和扩建主要高速公路,提高岛内交通流动性。
•新建海口至三亚的高速铁路,方便游客之间的快速交通。
3.2 旅游景区开发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重点开发以下旅游景区:•真南山风景区:以山景、溪谷、温泉为主要资源,打造成为休闲度假胜地。
•亚龙湾旅游度假区:以海滩、高尔夫球场为主要资源,提供海滩度假和高尔夫运动体验。
•三亚湾旅游度假区:以海滩、水上运动为主要资源,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水上活动。
3.3 旅游设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加快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建设高标准的酒店和度假村,提供高品质的住宿服务。
•扩建和改造旅游购物中心,提供丰富的购物和娱乐体验。
•建设国际会展中心,吸引国内外大型展会和会议。
4. 合作机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为各方提供了合作机会:4.1 投资机会海南国际旅游岛规划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包括:•旅游景区开发:各类景区开发项目,包括酒店、度假村、游乐设施等。
2020年3月下半月刊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探索与思考侯奕辰 刘 锐 郝 蕊如何对标国际旅游岛和自贸区港建设需求,设计开发出具有一定区域文化特色的文创产品,不仅是旅游业应该关注的问题,而且也是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思考研究与探索的课题。
因此,从海南文创产业的现状出发,结合区域性的自然文化、海洋文化与民俗文化等,探讨文创产品开发的问题与思路,必将有利于海南文旅产业发展。
引言为了促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促进海南文旅发展,国家发改委于2018年12月28日印发了《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实施方案》,提到在文化领域方面,海南要“逐步扩大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范围,完善国有文化文物单位文创产品开发试点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
”这对海南文创产品的开发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一、海南旅游岛文创产品开发的现状区别于普通商品的商业属性,文创产品首先必须是一种承载文化创新的艺术品,必须是具有表述独特文化灵魂的符号属性,是更直接满足消费者精神层面的有形产品。
海南目前的文创产品主要有反映民族特色的黎锦、苗族服饰、山兰酒、椰雕、羊角梳等,在特定景区展示与出售。
一些结合景区自然景观设计的小型饰物与商品性服饰比较普遍,如保亭呀诺达景区里面的吉祥(幸运、爱情)牌子、椰子面具、钥匙串等,此外还有明信片等常见文创。
三亚的蜈支洲岛印有风景的岛服、帽子等,与其他景区区别不大。
在儋州、五指山、海口等景区,人们可以看到与景区相关的一些文创,如儋州围绕苏轼开发的美食、研学游中的拓片与书法描红等;五指山的文创则侧重区域性资源开发,如红茶、茶酒、糯米酒、黎族文创等工艺品,都具有当地的民族特色;海口的文创资源丰富,如结合传统习俗开发的中秋月饼、沉香、鹧鸪茶等,还有融入现代元素的雨伞、扇子、背包、手机壳等产品,可谓品种繁多。
位于东部沿海的琼海地区,这里曾是革命年代红色娘子军活动的区域,结合红色文化,琼海的文创开发也形成了一定特色。
如北仍山山柚油、非遗椰雕飞机模型、非遗椰雕手工艺品、白石岭景区飞拉达项目设备等产品,其他如鸡屎藤粿仔、芒果肠粉、温泉鹅、椰浆以及古船模型、飞机椰雕模型等,都带有一定的海南区域特色。
论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博彩业的风险与对策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博彩业将是一个举世瞩目的抉择,因为发展博彩业是一把双刃剑,利益与风险并存。
着眼于海南发展博彩业的意义,分析其风险,并提出海南国际旅游岛规范化、合理化发展博彩业的建议。
标签:国际旅游岛;博彩业;风险与对策0 引言所谓博彩,英文为gambling,即为博得各种中彩机会的游戏活动。
近年来,博彩业所带来的丰厚利益和价值被广泛接受,一些国家和地区放弃原有的束缚,博彩业逐渐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变得合法化并蓬勃发展。
除了欧美国家,很多东南亚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旅游博彩业,包括泰国、马来西亚、越南等,包括一直对博彩业存在争议的新加坡,现在也开始探索性发展,证明了这个行业的巨大价值。
海南试探性地放开博彩业,这意味着政府将以国际旅游岛为目标,将博彩业打造为一个配套的提升海南国际旅游价值的优质项目。
然而,博彩业的开禁与我国现行法律和观念有所冲突,容易滋生犯罪,可能进一步加剧国内洗钱、腐败等现象,海南发展博彩业机遇与挑战并存,海南国际旅游岛如何规范地发展这一产业,并且合理规避其风险,这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1 海南国际旅游岛发展博彩业的意义海南是典型的岛屿型经济,第三产业的发展是海南的经济的未来,目前,海南的核心产业是旅游业,还有与旅游业相关的房地产业和旅游商品购物等等。
博彩业的发展可以给海南带来新的力量,可以和原有产业互生共荣,更好的发挥海南岛旅游岛的优势条件,为国际旅游岛探索一个未来的价值板块。
(1)博彩业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旅游业的发展有一个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以后,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压力,海南需要新的发展元素参与。
如果博彩业成为海南特色领域,这将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商业契机。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每年流向国外博彩业有6000多亿人民币的资金,还有很多资金流向地下赌球、六合彩及网络赌博,如果海南发展博彩业,会吸引很多的国内外游客来海南旅游并参与博彩业,将原本流往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赌资流向海南,让海南取得巨大经济收益。
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导读:推进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国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总结回顾5年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成就,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具有重大的意义。
“十三五”时期,是海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国家《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到2020年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今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明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总结回顾5年来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发展成就,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思路和举措,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国际旅游岛5年来的成就1.经济实力得到增强。
2014年底,海南GDP总量达到3500亿元,是2009年的2.1倍,2010年~2014年均增长11.1%(见图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555亿元,是2009年的3.1倍,2010年~2014年均增长25.5%(见图2);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亿元,是2009年的3倍,2010年~2014年均增长26.8%(见图3)。
海南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2.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海南三次产业比重由2009年的27.94:26.81:45.25调整优化为2014年的23.1:25:51.9。
服务业全面提升,2014年增加值年均增长12.7%,占GDP的比重提高到51.9%。
2014年接待过夜游客人数4060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80.4%;旅游总收入485亿元,为2009年的2.3倍,2010年~2014年均增长18%,一批旅游项目建成投入运营。
2014年金融业增加值210亿元,占GDP的比重首次超过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1.23亿元,年均增长10.3%。
发展海南旅游商品的建议中国·海南 2009-03-18 10:04:08 来源:海南日报字体:【大中小】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发展海南旅游商品,要加大对重点旅游工艺品企业的扶持力度;开发独具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整合旅游商品品牌;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本文探讨发展海南旅游商品的建议如下:加大对重点旅游工艺品企业的扶持力度旅游商品的开发应充分注重以本地的资源与文化优势为依托,紧密联系市场,加强创新,改进包装,引入文化开发理念,使旅游商品的开发成为当地文化旅游、文化宣传、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补充。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既要加大对旅游工艺品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又要加强市场监管。
具体措施有:1、建立旅游商品开发基金,实施鼓励扶持政策,努力形成组织化、规模化、市场化、规范化发展的局面。
2、以企业化运作模式成立旅游商品开发研究中心,组建设计———加工———生产———销售一条龙的公司和企业群。
3、鼓励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重视产品的命名宣传和专利申请;建立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规范、自律和信用建设,引导旅游商品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4、鼓励民间工艺品的手工制作、鼓励现场制作和精工细作;培育本土艺术家,努力创建平台,加强国际交流。
有佛教文化商品系列;海洋文化商品系列;椰文化商品系列;土特产品系列;旅游文化制品系列;旅游日用品系列。
开发独具海南特色的旅游商品首先,要开发宗教旅游商品。
海南有著名的宗教旅游胜地,例如南山,那么,可以围绕宗教文化开发旅游商品。
其次,要开发海洋旅游文化商品。
海南的海洋文化有巨大的影响力,可以开发具有影响力的渔民画、船板画、贝雕、船模、工艺品等。
要加大开发渔系列工艺品力度,做好仿古帆船船模及“鉴真”仿古船组合船模的开发工作;海洋文化内涵的系列商品的开发。
还要开发旅游海特产。
利用海南丰富多样的鱼类和海珍品,进行深度加工,精心设计出精美的包装,制作成为便于携带、外形美观、卫生的系列旅游食品和旅游礼品。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笔谈以及按照国际惯例严格管理的质量保障。
在消费上,不仅有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形物品,还有来自世界各 国的经营者、服务者提供的多样化服务。
三是配合举办国际旅游博览会,打造常年销售国际旅游纪念品、旅游用品、旅游食品的国际风情购物 体验区和旅游集散地,作为同国际旅游博览会相呼应的配套。
允许环南海和东南亚国家,在海南的旅游 购物体验区和旅游集散区经营旅游商品和旅游服务,并为其提供经营旅游和服务的方便。
四是创办海南国际旅游交易所,搭建国际国内企业将其旅游资源、项目、股权进行交易的平台,鼓励 海南企业同环南海国家和地区通过资源置换、互相参股以及其他合作形式实现共赢。
五是大力推动医疗康养游、教育研学游、会展节事游、文化体验游、购物娱乐游等新业态旅游,以旅游 产品、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游客结构的优化,提升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消费档次。
总之,从历史的高度担当使命,以全球的视野改革开放,在优惠政策基础上创新发展,瞄准国际一流 打造标杆,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将喷薄而出。
(陈耀:海南省社会科学院特聘研究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旅游专业委员会副会长。
)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探析范士陈\邓颖颖2(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2.海南省社会科学院南海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海南海口 570203)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的大背景下,赋予海南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新的使命,支持海南全岛 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自由 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必将对构建我 国改革开放新格局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港的四大战略定位是全面深化改革开 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
准确理解四大战略定位 及其战略关联,既是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的逻辑起点,也是推进新时期海南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 基点。
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0.01.16•【字号】琼府[2010]1号•【施行日期】2010.01.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海南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实施意见(琼府[2010]1号)各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国际旅游岛为目标,用现代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方式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新兴服务业,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推动海南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二)基本原则。
坚持特色、优势原则,依托产业基础、区位特点和环境资源,发展具有潜力和优势的服务业;坚持创新、开放原则,从体制、机制和政策创新上求突破,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发展开放型服务业;坚持质量、品牌原则,建立完善服务业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体系,培育服务业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坚持引导、推进原则,加强规划与政策引导,推进区域统筹协调,突出发展重点,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三)总体目标。
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7%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5%以上;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服务业从业人数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0%以上。
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国际化程度高、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二、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重点产业(一)旅游业。
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开发研究作者:符文静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7年第5期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后,旅游产业飞速发展,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在开发旅游产品中遇到的问题,最后提出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包括开发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健全旅游产品研发机制;以多样化的产品应对市场需求;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的运营技能;协调东中西区域旅游产品的发展等。
1950年开始,国际旅游一直处于持续的发展之中。
1950年国际旅游接待2530万人次增长到2000年的6.35亿人次。
国际旅游收入也从21亿美元增长到4786亿美元,增长了227.9倍。
新的时代国际间的贸易越来越频繁,中国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而把海南建设成国际旅游岛已是必经之路。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了国家战略,海南旅游业面临转型升级和新标准时代的到来,在这一背景下,海南高端旅游产品的新时代即将到来。
近20年来海南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可仍还有着一些问题存在。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旅游产品开发创新中存在的问题(一)旅游产品挖掘的民族文化内涵不够由于海南民族文化挖掘不够,海南曾一度被人们认为是“文化的沙漠”。
实际上海南的历史也很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但潜在的文化价值并没有转化到旅游产品中来,缺乏本土文化支撑的优质旅游自然资源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海南长期以来,把精力放在观光旅游产品和自然资源的开发上,而专项旅游产品中的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一直被忽视。
使海南给人的整体印象是清一色的观光旅游产品,旅游产品品质单薄。
(二)旅游产品的研发机制不健全从政府的角度看,既没有专门的激励机制、运作机制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旅游产品的研发缺乏必要的机制保障。
从企业的角度看,由于大多“小、散、弱、差”,既缺乏创新动力,也缺少单独设计研发部门的实力。
而且,即使就是有企业研发了新产品也会因大量跟进者的模仿丧失市场先机,甚至纯粹为别人做“嫁衣裳”。
海南省旅游业国际化发展分析作者:贺慧芳蓝莹莹来源:《今日财富》2017年第30期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旅游岛屿,海南的旅游服务贸易发展非常快速。
建设国际性旅游岛,旅游业的发展是主要方面,通过分析海南省旅游业国际化发展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加快发展海南旅游业国际化的对策。
海南省依靠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风土人情,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游客,致使海南省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重要推动力,国际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一、海南省旅游服务贸易国际化发展现状(一)旅游外汇收入分析海南省建设国际旅游岛,积极开发国外市场,发展特色乡村旅游的同时,旅游外汇收入不断增加。
海南旅游外汇收入在2003年至2008年前外汇收入不断上升,在2009年经历衰退且经过恢复,在2013年达到3.37亿美元,2014、2015年虽有所下降,但2016年旅游外汇收入回升为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13%。
(二)入境旅游接待人数分析近些年,亚洲和欧洲始终是海南的主要客源市场。
海南省入境的主要旅游客是俄罗斯人,但是最近五年,来海南旅游的俄罗斯人数骤减,并呈现逐年下降的态势。
新加坡人数也在下降,韩国和其他国家的游客大致呈上升状态,在2015年韩国到海南省旅游人数达到38495人次,世界其他国家为63430人次。
马来西亚,日本,美国这五年中呈不断波动状态,但总体波动幅度不大。
海南在2016年的入境游客达到74.89万人次,同比增长了23.09%,这是继2013年至2015年连续入境游客接待量下滑之后,实现了入境旅游增长。
(三)旅行社与消费比例分析随着海南省旅行社的逐年增加,到2016年旅行社共396家,国际旅行社也增加到52家,在册导游达到13000多人,比2009年增加近一倍。
境外旅游消费结构中,长途交通、旅店、购物所占份额较大,2015年三项消费数据相加占69.1%,购物支出增加最为明显,比重达到24.5 %,人均日花费196.34美元,比2006年多39.56美元。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全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为扎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科学发展之路;积极发展服务型经济、开放型经济、生态型经济,形成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着力提高旅游业发展质量,打造具有海南特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旅游产业体系;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独特、社会文明祥和的开放之岛、绿色之岛、文明之岛、和谐之岛。
(二)战略定位。
——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
充分发挥海南的经济特区优势,积极探索,先行试验,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海南旅游业及相关现代服务业在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按照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推进旅游要素转型升级,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开发特色旅游产品,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
——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设的建议关键字:呀诺达、国际旅游岛、开发与保护内容摘要:海南是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和唯一的热带岛屿省份。
建省办经济特区20多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但由于发展起步晚,基础差,目前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仍然较低,保护生态环境、调整经济结构、推动科学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
充分发挥海南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旅游胜地,是海南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对全国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示范作用。
呀诺达作为海南新开发的天然热带雨林以其特有的优势成为海南旅游的焦点。
内容: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是中国唯一地处北纬18度的真正热带雨林,是海南岛五大热带雨林精品的浓缩,是最具观赏价值的热带雨林资源博览馆,堪称中国钻石级雨林景区。
呀诺达之所以能成为海南旅游景点中闪亮的明珠,是因为它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一)天时呀诺达热带雨林开发不久,国务院于2009年12月31日发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提出海南岛的发展目标为:到2020年,旅游服务设施、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与国际通行的旅游服务标准全面接轨,初步建成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呀诺达热带雨林带来了福音。
在政策的支持下,呀诺达热带雨林的开发相比海南其他的景区开发的要顺利。
也正是在政策的带动下呀诺达热带雨林迎来了许许多多的游客。
(二)地利呀诺达热带雨林景区景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距三亚市区仅35公里,距凤凰机场52公里,是名副其实的三亚后花园。
景区北与五指山、七仙岭比肩相连;东眺南海万倾波涛,美丽的海棠湾近在咫尺;与南中国第一温泉南田温泉仅一水之隔。
在三亚市最新修编的旅游总体规划中,本景区位于大三亚旅游规划中的生态景观轴上,是“三亚旅游圈”的“金三角”地区。
景区集热带雨林、峡谷奇观、流泉叠瀑、黎峒风情、热带瓜果、南药、温泉多种旅游资源于一身。
三亚旅游市场的分析引言概述:三亚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其旅游市场向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三亚旅游市场进行分析,从旅游资源、旅游需求、旅游产业、旅游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等五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旅游资源1.1 自然景观:三亚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如蓝天、碧海、白沙滩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1.2 文化遗产:三亚还保留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如南山文化、李氏祠堂等,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文化体验。
1.3 旅游设施:三亚的旅游设施完善,包括酒店、度假村、高尔夫球场等,为游客提供了舒适便利的旅游环境。
二、旅游需求2.1 国内游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内游客选择来三亚旅游。
2.2 国际游客:三亚也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特别是来自东南亚、俄罗斯等国家的游客,他们对于三亚的热带气候和独特文化非常感兴趣。
2.3 高端旅游需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游客选择来三亚度假,他们对于高品质的旅游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
三、旅游产业3.1 酒店业:三亚的酒店业发展迅速,涌现了一批国际知名的豪华酒店品牌,如希尔顿、喜来登等。
3.2 旅行社:三亚的旅行社数量众多,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旅游路线和服务,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3.3 旅游零售业:三亚的旅游零售业也在不断发展,各种特色商品和记念品成为游客购物的热门选择。
四、旅游发展4.1 政府支持:三亚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4.2 旅游宣传:三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旅游宣传,提高了三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4.3 旅游活动:三亚举办了一系列的旅游活动,如海南岛国际电影节、三亚国际音乐季等,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
五、面临的挑战5.1 旅游环境保护: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三亚面临着旅游环境保护的挑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和措施。
5.2 旅游服务质量:三亚的旅游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国际旅游岛建设下海南特色旅游产品创新问题及建议摘要:海南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岛旅游度假胜地,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文化优势,但长期以来,海南旅行社靠同一环岛游线路主打市场,争抢同一层面的观光客源市场,单一、老化的旅游产品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无法以价格体现价值。
旅游消费从本质上就是为了追求经历和体验,旅游业的产品设计与服务配置从根本上是为游客塑造独特旅游体验。
因此,海南省旅游资源的开发就要通过细分市场、分析多层次游客需求,逐步改造现有观光旅游产品,开发参与性、娱乐性、多元化、个性化的旅游精品。
关键词:海南;旅游产品;创新2005年以来,海南旅游发生很大变化,团队游和散客游平分秋色,中高端游客的比重不断加大,入境旅游迅猛发展,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但是要实现旅游产品全面升级还存在许多现实问题。
海南省前省委书记卫留成曾经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打造成为支撑海南长远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要实现这个目标,当前迫切需要推进海南旅游产品的全面升级。
一.海南旅游产品开发现状近年来,海南旅游产品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一些特色旅游项目在国内已有一定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性作用。
如南山文化旅游区,是集海南生态文化和历史文化为一体,档次较高和特色鲜明的旅游观光景区;以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代表的一批建筑风格各异的度假休闲酒店群落成了国内游客冬季避寒的首选度假之地;博鳌亚洲论坛的成功举办,为海南会议旅游的兴起和会议层次的提高树立了良好的典范;包括台达、亚龙湾、博鳌在内的省内16家各具特色的海滨型、山地型高尔夫球场的分布密度在国内省市中名列前茅。
目前,海南省共有49处景区(景点),其中天涯海角、南山旅游区等7处景区(景点)已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景点)。
但是,海南省在旅游产品研发方面存在对客源市场的具体定位较模糊,对市场供需变化的反应不及时等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建设缺乏远期发展规划,投资经营者不是靠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提供优质服务来吸引客源,参与市场竞争,而是靠提供高额回扣的竞争来争夺客源。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条例(草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贯彻实施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国家战略,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应当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龙头、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结构和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逐步将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应当坚持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先行先试,环境优先,统筹协调,强岛富民的原则。
第三条本省成立的国际旅游岛建设领导机构负责统筹协调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有关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阶段性目标和各项措施。
省人民政府及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工作的领导,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
省人民政府及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分工,加强协作配合,主动与国家有关部门沟通联系,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和项目的落实。
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按照省人民政府统一部署,具体落实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各项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阶段性工作进展和执行目标管理和措施落实情况。
第五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及公民应当积极参与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公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社会环境。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在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编制与实施第六条制定和实施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专项规划、旅游区规划,应当遵循统一规划、整体布局、资源优化利用、集约发展与环境协调相结合、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突出热带海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