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易感者
1. 疫苗预防
接种疫苗只能在3到6个月内有效,而且只有50%的有效率
2. 药物预防:原则上不提倡使用药物预防。
对传染源的措施:“五早一就”(早发现,早诊断,
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地卫生处理。)
霍乱病人死亡后,尸体应进行火化;对确诊的霍乱病人应 作为传染源隔离和治疗;对其排泄物、呕吐物应用生石灰 覆盖并及时处理 ,对病人的衣裤、泻吐物等应进行有效的 消毒 ,食具用具消毒.
O1群 O139群 O2、O3……O138、O140…O155O Nhomakorabea 7次大流行
根据菌体抗原因子A、B、C组成差异: 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
两种生物型:古典生物型、EI Tor生物型
抵抗力
1. 对热、干燥、日光,化学消毒剂和酸均很敏感 2. 耐低温,耐碱。
四怕:怕醋、怕煮、怕晒、怕药。
怕热不怕冷 怕干不怕湿 怕酸不怕碱 怕咸不怕淡
治疗
1.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2. 应用抗菌药物如链霉素、氯霉素、强力霉素、复方 SMZ-TMP等。
1A+5B
所致疾病:烈性肠道传染病霍乱
传染源:病人/无症状带菌者,人是霍乱弧菌的唯一易感者 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流行特征:地方性、季节性。
霍乱典型临床特征
患者出现上吐下泻,泻出物呈“米泔水样”。 并发症有血容量减少, 循环衰竭及肾功能衰竭, 导致尿闭、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导致肌肉痉挛。
免疫性
致病物质
毒素 霍乱肠毒素(CT) :前噬菌体基因编码 小带联结毒素 Zot 增加肠黏膜通透性 副霍乱肠毒素Ace 肠段积液
侵袭力 鞭毛 菌毛:acf、tcpA
CT的结构
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 位构成的多聚体,不耐热。 (前噬菌体基因编码) B亚单位: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 神经节苷脂受体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