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电对视频监控系统的危害分析及防护研究应用17页PPT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17
前言:视频监控系统防雷重要性一直不为工程商所重视,总觉得不做防雷没有什么问题,在一些地方一年也没有几次雷电现象,可以不做,但是在雷电经常发生的地区,安装视频监控系统必须注重防雷。
正文:为了对安全监控系统采取有效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监控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首先应明确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以及雷电可能的侵入途径,尤其是雷击损坏较为严重的室外监控设备,在分析其损坏原因的基础上,正确选择和使用监控系统设备的防雷保护装置,以及研究和探讨信号、电源线路的布放、屏蔽及接地方式等。
一、视频监视系统的组成及雷害成因1、监控系统组成前端部分: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组成。
传输部分:使用同轴电缆、网线、光纤、多芯线采取架空、地埋或沿墙敷设等方式传输视频、音频或控制信号等。
终端部分:主要由存储设备、监视器、控制设备等组成。
2、监控系统雷害成因直击雷:雷电直接击在露天的摄像机上造成设备损坏;雷电直接击在架空线缆上造成线缆熔断。
雷电波侵入:监控的电源线、信号传输或进入监控室的金属管线到雷击或被雷电感应时,雷电波沿这些金属导线侵入设备,造成电位差使设备损坏。
雷电感应:当雷击避雷针时,在引下线周围会产生很强的瞬变电磁场。
处在电磁场中的监控设备和传输线路会感应出较大的电动势。
这现象叫电磁感应。
当有带电的雷云出现时,在雷云下面的建筑物和传输线路上都会感应出与雷云相反的电荷。
这种感应电荷在低压架空线路上可达100kv,信号线路上可40-60kv。
这种现象叫静电感应。
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称为感应雷,又叫二次雷。
它对设备的损害没有直击雷来的猛然,但它要比直击雷发生的机率大得多。
二、监控系统的综合防雷1、前端设备的防雷前端设备有室外和室内安装两种情况,安装在室内的设备一般不会遭受直击雷击,但需考虑防止雷电过电压对设备的侵害,而室外的设备则同时需考虑防止直击雷击。
前端设备如摄像头应置于接闪器(避雷针或其它接闪导体)有效保护范围之内。
监控系统设备雷电灾害及防御探究摘要:随着监控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监控系统的防雷安全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基于此,文章结合实际,开展了对监控系统雷电灾害防御的研究,旨在减少设备损坏、保证系统可靠稳定运行。
关键词:监控系统;系统设备;防雷技术当前,安全监控系统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具有普及性,发挥着维护社会稳定、打击违法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等重要作用。
同时,由于监控设备具有高灵敏度、低电压和低功耗等特性,易遭过压、过流影响致损坏,造成难于估算的损失和安全风险。
因此,防雷安全已经成为监控系统设备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1.资料来源和方法1.1 监控系统设备雷电灾害资料来源于某气象局收集的2008年~2017年10年期间雷电灾情数据,由于雷电灾情资料收集不够全面,对研究结论准确性会有一定影响,但仍具有代表性和使用价值。
?1.2 方法(1)统计学分析法主要统计近10年的雷电灾情数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
(2)灾情解析法将近10年的雷电灾情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分析找出主要的雷击途径。
2.监控系统结构和工作原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系统、传输系统、终端系统组成。
前端系统通常指前端摄像机(高速球、云台摄像枪、网络摄像机和普通摄像枪),包括:一台或多台摄像机以及与之配套的镜头、云台、防护罩、解码驱动器等。
传输部分包括电缆和光缆,以及可能的有线/无线信号调制解调设备等。
终端部分主要包括视频切换器、云台镜头控制器、操作键盘、各类控制通信接口、电源以及与之配套的控制台、监视器柜等。
终端部分显示记录设备主要包括监视器、录像机、多画面分割器等。
安防监控系统的基本构成如图1所示。
图1 监控系统基本构成示意图监控系统由电源系统集中供电,前端摄像设备通过电缆或光缆,以及有线/无线信号调制解调设备将视频图像信号传到终端设备,实现视频图像的实时监控,其工作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监控系统工作原理示意图3.监控系统遭雷击损坏的几种主要途径分析3.1 直击雷直击雷是指雷电直接击在户外监控设备或与户外监控设备相连的金属杆塔、金属装置上,造成户外监控设备、传输线路和终端设备烧毁或损坏。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监控弱电设备的雷电危害分析及保护
常见的烧结生产线电器故障多发现在配电线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电器以及高压电器上,烧结生产线电气故障的程度决定着故障处理方法,对于较小的故障,可采用故障排除法进行解决,然而,对于多处复杂故障,则需要从烧结生产线故障发生的地方和类型入手,运用电气原理进行故障排除。
本文对烧结生产线电气故障处理方法进行简单的探讨。
常见的电气故障产生原因
烧结生产过程中产生电气故障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
主观方面:烧结生产线操作者,对元器件及电气设备使用不当,未合理调整电气系统参数,电气检修人员使用元器件替代品,大中型机械化工程导致电气施工缺陷进而导致电缆线路损伤,检修、清灰不到位、不及时,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电气故障,检修方法不正确,随意安装、连接或拆除电线电缆或元器件,随意调整电气参数等等。
客观方面:烧结生产线整个电气部分是由继电器、开关、保护装置、接触器、操作元件以及变压器等多种器件组成的。
烧结生产线上大部分暴露在室外,工作环境恶劣,湿度、温度以及灰尘等均不达标,这些因素都是线路老化、设备磨损、护层腐蚀、接点锈蚀、过热等,从而引起烧结生产线产生电气故障。
故障基本排除方法
常见的故障基本排除法有直观检查法、经验法、替换法、分段排除法、调整参数法、测量法等。
直观法是凭直观感觉,比如有无糊味、放电、振动、异常响声等现象。
经验法是运用多年经验,对重复或经常发生的故障检查怀疑故障点。
替换法是对。
监控系统的雷灾分析及防雷技术探讨摘要:监控系统在金融、交通、住宅、学校等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其遭雷击破坏的可能性也大大地增加了。
本文结合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对监控系统的雷灾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监控系统的雷电防护措施,以加强监控系统的抗雷能力,减小雷电灾害损失。
关键词:监控系统,雷灾,雷电防护1引言近年来,随着安全管理水平和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地方迅速普及了安防监控系统[1,2]。
由原来的银行、研究所、军事基地、火车站等重要场所覆盖到学校、住宅小区、商店等普通场所。
由于监控系统设备均为微电子技术产品,其耐电压低、耐干扰差,极易遭受雷击的破坏[2]。
因此,为了保证监控系统能够安全可靠地正常运行,我们应结合监控系统的结构特点去分析雷灾情况,选择合理、有效的雷电保护措施。
2监控系统的雷灾情况2.1监控系统的基本结构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部分、传输部分和终端部分这三个部分构成[2,3]。
前端部分包含摄像机、镜头、云台、防护罩、支架等,它是整个系统的“眼睛”。
传输部分是指使用电缆、电线和多芯线等传输视频、音频、控制信号和馈送电源,可能还包含信号调制解调器。
终端部分包含监视器、控制设备、画面分割器、录像存储设备等[1,4]。
2.2监控系统的雷灾事故数据分析根据广东省防雷减灾管理中心编印的广东雷电灾害实例汇编,统计了近10年(2008年~2017年)的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情况,相关统计表见表2.1。
表2.1近10年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事故统计表由表2.1可知,2008年至2017年期间,广州市监控系统雷灾事故宗数有136宗,占广州市总雷灾事故宗数的20%。
而前端设备雷灾事故宗数有95宗占了监控系统雷灾事故宗数的高达70%。
因此,监控系统的雷灾不容忽视,我们应该更侧重于加强对前端设备的雷电防护措施。
2.3监控系统的雷灾成因雷电对监控系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这四种途径:直击雷、雷电波侵入、雷电电磁脉冲(包括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和地电位反击[3,4]。
浅谈雷击损害监控系统原因
典型的电视监控系统主要由前端监视设备、传输设备、后端存储、控制及显示设备这五大部分组成,其中后端设备可进一步分为中心控制设备和分控制设备。
前、后端设备有多种构成方式,它们之间的联系(也可称作传输系统)可通过电缆、光纤或微波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监控系统遭受雷击损害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点为大家娓娓道来:
1、直击雷
露天摄像机被雷直接击中,造成设备损坏,击中线缆上,线缆会熔断、损毁
2、雷电侵入波
监控设备系统的信号传输与电源线或与机房的其它设备的导线遭受雷电侵入,致使监控与其它设备正负极相接,导致设备故障。
3、雷电感应
电磁场:
附件区域在遭受雷电闪烁时,周围环境可能会形成较强的电磁场,位于磁场中内的监控与线路感应到电动时,导致设备故障。
静电感应:
带有雷电云层出现时,在云层下方内的建筑物体与导线会感应到和雷云相反的电荷,当雷云放电后,电荷迅速扩散即引起感应雷击,
电磁与静电感应引起的雷击现象统称为感应雷,发生几率较大,雷击事故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感应雷
4、地电位反击
直击雷防护装置在引导强大的雷电流流入大地时, 在它的引下线、接地体以及与它们相连接的金属导体上产生非常高的瞬时电压, 对周围与它们靠得近却又没与它们连接的金属物体、设备、线路、人体之间产生巨大的电位差, 这个电位差引起的电击就是地电位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