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刑法
- 格式:ppt
- 大小:103.00 KB
- 文档页数:38
刑法主讲老师:陈永生二、不构成共犯的几种情形:(一)过失不构成共犯,分别追究刑事责任。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例外: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二)过限行为不是共犯。
即计划之外的行为,由行为人自担责任。
比较复杂的有两种情况:1.转化型抢劫罪,个别犯罪人实施暴力是否及于其他人?一般只是实施暴力者转化,其他人不定抢劫罪。
丁某教唆17岁的肖某抢夺他人手机,肖某在抢夺得手后,为抗拒抓捕将追赶来的被害人打成重伤。
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2007/二/60)A.丁某构成抢夺罪的教唆既遂B.肖某构成转化型抢劫C.对丁某教唆肖某犯罪的行为应当从重处罚D.丁某与肖某之间不构成共同犯罪【答案】ABC2.在伤害过程中杀人。
(三)事先没有通谋,事后提供帮助的行为不成立共犯。
常见的事后帮助行为:(1)窝藏、包庇罪;(2)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3)洗钱罪;(4)包庇毒品犯罪分子罪;(5)窝藏、转移、隐瞒毒品、毒赃罪;(6)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二/10)B.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
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C.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
2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答案】B(2010/二/6)B.甲明知乙犯故意杀人罪而为乙提供隐藏处和财物。
甲、乙构成共同犯罪(错误)(2010/二/6)D.公安人员甲向犯罪分子乙通风报信助其逃避处罚。
甲、乙成立共同犯罪(错误,构成帮助犯罪分子逃避处罚罪。
)(四)间接实行犯不构成共犯。
间接实行犯又称间接正犯,是指利用别人作为犯罪工具实施犯罪的人。
常见的有以下两种情形:1.利用无责任能力的人(精神病人)实施犯罪。
2.利用他人不知情的或过失行为实施犯罪。
第九章正当行为第一节概述一、正当行为的概念:正当行为是指客观上造成一定损害结果,形式上符合某些犯罪的客观要件,但实质上不具有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的行为。
1.形式上具备某种犯罪的客观要件2.实质上不符合该种犯罪的构成特征,不具备社会危害性,也不具备刑事违法性二、正当行为的种类:1.正当防卫2.紧急避险3.履行职务的行为,执行命令的行为。
4.正当业务行为:包括医疗行为、竞技行为(拳击、摔跤、武术……)业务——指行为人持续经营的决定其社会地位的事务。
5.自救行为:指行为人在其权利遭到侵害而无法得到司法机关及时救济的情况下,以自力加以保全或恢复原状的行为。
6.于权利人自愿的损害,包括权利人明确承诺的损害,推定权利人承诺的损害以及权利人的自损行为。
推定:主人不在,室内起火,为救火而破门入室。
三、意义:1.有利于更清楚地认识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从而更好地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2.有利于鼓舞和支持人民群众积极地与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3.有利于保障公民充分行使法定权利,履行法定义务,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第二节正当防卫一、正当防卫的概念及法律规定的意义:(一)概念: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情形。
(二)正当防卫的性质1.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合法权利。
2.它是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合法权益而进行的正当行为。
虽然由于这种行为给侵害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害,但这种行为本身不具有社会危害性,而是对社会有益的行为。
在刑法理论上,正当防卫被认为是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
(三)法律规定正当防卫的意义:1.鼓励和支持每个公民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能见义勇为,勇敢地同犯罪作斗争,以维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在《论语》里,孔子说:“见义不为,无勇也。
”意思是说,看到合乎正义的事情却不做,那就是没有勇气。
刑法练习题刑法练习题-第九章刑法概述一、填空1.刑罚的法律特征表现为和两个方面。
答案:刑罚的法定性、依法适用和执行2.在中国,刑罚的适用和执行不仅起着惩罚犯罪的作用,而且还起着罪犯的作用。
答:教育转型3.我国刑罚的目的是,它包括和两个方面。
答案:预防犯罪、一般预防、特殊预防二、名词解释1、刑罚? 刑罚是指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犯罪人实施的强制性制裁方法,其内容是限制或剥夺一定权益的痛苦。
2.一般预防?一般预防是指通过制定和对犯罪人适用刑罚,威慑、儆戒其他人,预防他们走上犯罪道路。
3、特殊预防?? 特别预防是指通过实施刑罚来惩罚和改造罪犯,防止他们再次犯罪。
4.惩罚的目的刑罚目的是指国家制定、适用、执行刑罚的目的,即国家的刑事立法采用刑罚作为对付犯罪现象的强制措施及其具体适用和执行预期实现的效果。
三、单选题1.中国刑罚中预防犯罪的特殊对象是()。
a、罪犯b.被适用和执行刑罚的犯罪分子c.有犯罪倾向的人d.普通人b2.在中国,有权对罪犯进行处罚的机关是()。
a、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人民法院监狱3.我国刑罚的适用对象是()。
a.犯罪的人或者单位b.违法犯罪分子c.严重违反党纪的人d、严重违反行政法规a4.中国刑罚与剥削阶级刑罚的根本区别是()。
a、不同的机构适用不同的对象适用不同的严重性d.社会政治内容不同d5.一般预防的对象主要是()。
a、罪犯b.有可能实施犯罪行为的人c.受刑人之外的社会成员d.违法分子c四、选择题1.刑罚与其他制裁方法的主要区别在于()。
a.适用的根据不同b、不同的物体和器官适用C.不同的严重程度D.不同的法律后果2.犯罪与刑罚的统一表现在()。
a.起源相同b.命运相同c.相互依存d、论阻力与安全壳ABC的关系五、判断题1.惩罚是最严厉的强制手段之一,可以剥夺被判刑人的任何权利。
()×2.所谓刑罚,是统治阶级用以惩罚违法犯罪的强制方法。
()×3.作为法律制裁体系中的一种制裁措施,刑罚与其他法律制裁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适用程度、适用机关和部门、适用依据和程序、设立机关。
刑法第九章正当行为练习1.下列属于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的有(ABCD)A.执行命令行为B.受害人承诺的行为C.正当业务行为D.自救行为2.以下属于法定的排除社会危害性行为的有(AB)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执行命令行为D.自救行为3.甲持刀追杀乙,乙的朋友丙路过,用气枪打伤了甲。
乙的行为性质是(A)A.正当防卫B.偶然防卫C.紧急避险D.相互斗殴4.故意挑逗、引诱对方实施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加害对方的行为是(A)A.防卫挑拨B.假想防卫C.事先防卫D.正当防卫5.下列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情形有(ABCD)A.防卫过当B.假想防卫C.挑拨防卫D. 事后防卫6.某地常发生抢劫案件,便衣警察蹲守。
某日晚,王某得知母得急病,要回家路过此地,同事说该路段常有抢劫,劝其带把刀防身,王某便携尖刀前往。
至该路段时,因夜深天黑,心中恐惧不时四处张望。
蹲守的便衣警察李某见其可疑,大喊站住。
王某误以为遇上歹徒,拔腿就跑,更引起李某的怀疑,遂紧追不舍。
王某见距离越来越近,担心被“歹徒”抓住后果严重,遂拔刀向对方刺去,刺中心脏,该干警当场死亡。
王某的行为属于(A)A.假想防卫B.偶然防卫C.防卫挑拨D.相互斗殴7.甲与乙因琐事发生争执后,甲扬言要把乙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
乙怕甲杀死自己,就在甲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将甲打死。
甲的行为属于 (C)A.正当防卫B.防卫过当C.事前防卫D.假想防卫8.甲发现有人盗窃后逃跑,便手持转头追赶,并用砖头投掷该窃贼。
结果砸到了旁边的群众,致人重伤。
甲的行为是(C)A.正当防卫B.故意犯罪C.过失犯罪D.意外事件9.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
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
甲的行为性质是(B)A.民事侵权行为B.正当防卫C.故意伤害罪D.防卫不适时10.黄某偶遇平日与己不和的刘某,即唆使其带的狗扑咬刘某,刘某警告黄某,黄某继续唆使狗扑咬刘某。
第九章渎职罪《刑法》分则第九章规定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共有34个具体罪名。
渎职犯罪具有以下共性:(一)刑法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之认定犯罪主体原则上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刑法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是指在国家各级立法机关、各级行政机关、各级司法机关、各级军事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可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同于贪污贿赂犯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其范围远小于国家工作人员,仅指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工作人员。
由于不仅渎职罪中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刑法》其他章节中若干罪名也涉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所以如何准确认定刑法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显得十分重要,对此,需要把握以下几点:1.对刑法意义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的国家机关的认定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宪法》意义上的“国家机构”,其外延应大于“国家机构”,如理论和实务中一般认为中国共产党的各级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级机关的公职人员也属于刑法意义上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2.结合相关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刑法意义上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认定原则上采取“职务论”而非“身份论”。
典型的如全国人大常委会2002年12月28 日《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对渎职罪主体范围作出了扩大化的解释: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按照这一法律解释,这些人员在代表国家行使权力时,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构成犯罪的,按照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关的渎职犯罪规定处罚。
再如,根据最高人员检察院2002年4月24日《关于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在机构改革过程中其工作人员能否构成渎职侵权犯罪主体问题的批复》,企业事业单位的公安机构虽然尚未列入公安机关的建制,其工作人员在行使侦查职责时,实施渎职侵权行为的,可以成为渎职侵权犯罪的主体。
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执行判决、裁定活动中,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不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不履行法定执行职责,或者违法采取诉讼保全措施、强制执行措施,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当事人或者其他人的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前三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三百九十九条之一依法承担仲裁职责的人员,在仲裁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决,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条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第九章渎职罪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八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第三百九十九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贪赃枉法,有前两款行为的,同时又构成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规定之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四百条司法工作人员私放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司法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在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或者罪犯脱逃,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一条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对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四百零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声明:所提供的标准合同或协议文本及具体条款,不是最终法律文本,仅供参考,不建议直接使用,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在法律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修改后再使用,就该合同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刑法第九章渎职罪(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1997年3月14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修订)(本刑法内容已经根据1999年1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2001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二),2001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三),2002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四),200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五),2006年6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2009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2011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修正)第二百三十八条【非法拘禁罪】非法拘禁他人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依照前两款的规定处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犯前三款罪的,依照前三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五条【非法搜查罪、非法侵入住宅罪】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四十七条【刑讯逼供罪、暴力取证罪】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
第二百四十八条【虐待被监管人罪】监狱、拘留所、看守所等监管机构的监管人员对被监管人进行殴打或者体罚虐待,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