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 苏科版
- 格式:doc
- 大小:89.00 KB
- 文档页数:1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A、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A、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A、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3.描述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回顾摩擦起电的本质.4.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二.以学定教(引入:观看PPT—显微镜下看人体)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子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再来观察酒精分子,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子中有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Ⅱ.原子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学习目标:1、分子由原子组成。
2、原子的核式模型。
3、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4、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
使用说明:先由学生自学课本,完成导学案中的自主学习部分,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让几名同学到实物投影进行展示,其他同学整理学案,并完成针对练习题。
最后小组间互相点评,老师进行点拨、提升,及对各小组评价。
重点、难点:原子的核式模型。
一、自主学习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摩擦起电。
2、_________的物理学家___________发最先现了电子。
3、自然界中只存在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
4、摩擦起电并不是_________了电荷,而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要点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1911年,_________的物理学_________福建立了原子结构的模型,该模型认为是由带正电的_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___构成。
2.分子由构成,原子是由和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核外电子受原子核的________,绕核做__________。
原子核由________和构成。
质子和中子由构成。
3.质子带电,中子带电,电子带电,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_________。
【要点 2】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1.在探索过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_______,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______和________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______和______构成的。
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________的更小颗粒构成的。
2.把下列人名与其所发现的微粒对应的连接起来查德威克电子卢瑟福中子汤姆生夸克盖尔曼质子三、当堂检测:1:原子结构:2、图1关于氢原子的模型示意图,正确的是 ( )图13、自从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课题:§探讨更小的微粒【学习目标】1.明白分子还能够再分,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等还能够再分.明白卢瑟福提出的原子的行星模型(有核模型).2.通过找寻阅读相关的资料,感知丰硕的微观世界,体会人类在揭露微观世界所取得的重要成绩,并明白这种探讨还将继续进行下去.3.了解加速器在探讨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明白在粒子世界探讨中所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加速器技术的革新与进步是分不开的.【重点难点】熟悉原子的行星模型【课前预习】阅读讲义P31-331.分子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组成________ ,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________.2.1897年,汤姆逊觉察了,从而说明了原子是能够_____________.3.原子对外不显电性,但摩擦又能够起电,说明原子__________ (是/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4.比中子小的微粒有多少种?()A.一种 B. 两种C. 三种D.很多种,科学家还在不断研究,不断觉察5.物质是由组成,分子是由的组成;原子是由带电的和带电的组成;原子核是由带 ____电的____和______电的_____组成的;质子和中子是由_____组成。
6.阅读课文内容后,请你写出你所明白的组成物质的一些微粒的名称.【课堂助学】一、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硕多彩的,一百连年来,科学家一直不断的研究探讨这些微小粒子,且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1897年,第一觉察了电子,进而熟悉到原子是由带电的和带电的组成的;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核是由什么组成的?后来1919年用α粒子从氦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1932年觉察中子,1964年提出夸克的假想。
二、加速器我国在1988年建成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除帮忙人们进一步探讨微粒子世界,还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等【课堂例题】1.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大量的质子能够克服正电荷间的彼此排斥力而结合在一路,是由于核子之间存在着庞大的力.2.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为米;质子大小的数量级为米.【课堂检测】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年汤姆逊觉察了原子核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年查德威克觉察了中子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假想2.关于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夸克组成B.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C.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D.夸克是由比其更小的质子与中子组成3.本来不带电的物体变成带负电的缘故是()A.物体产生了多余的电子B.物体失去了电子C.物体失去了原子核D.物体取得了多余的电子4.人类在探讨微小粒子的历程中,第一觉察了()A.夸克 B.中了 C.电子 D.质子5.自从汤姆逊觉察了电子,人们开始研究原子内部结构。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化合物分子,的分子称为单质分子。
1的分子构成什么物质?2、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构成什么物质?3、任何物质的原子都是由和组成的。
带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依靠力的作用组成。
4、的发现,说明原子是可分的,这种粒子带电,是自然最小的带电体。
教学过程:科学家研究发现,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例如,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那么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呢?那么,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呢?19世纪末,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荷的粒子-电子,从而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阅读书本P31页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并填空1.1911年,物理学家__________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该模型类似行星绕日的结构模型。
2.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构成。
3.正负电荷数量4.位于原子的中心,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
类比:1、原子直径约10-10 m,原子核直径是10-15m,如果把一个原子发大为一座可容纳10万人的体育馆,而原子核也不过象这个巨型体育馆中央的一个灯泡,而电子只不过象一粒沙子在绕原子核以近似光速运转。
2、原子核虽然很小,却几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质量。
从静电现象,我们认识到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内部除了电子以外,还有带正电荷的原子核,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呢?(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摩擦起电的实质阅读P31页读一读,并进行下列问题的讨论。
7.3 探索更小的微粒〖教学目标〗A、知道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A、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了解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电子带负电。
B、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数量级的概念。
A、通过对微观粒子的了解,知道自然界还有许多未知的领域需要人类不断去探索、研究,感知微观世界的丰富,体会人类在揭示微观世界奥秘所取得的重要成就。
〖重点难点〗1、重点: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2、难点: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1.物体是由组成的,物质是由组成的.2.什么样的微粒叫分子,分子的大小和相互间的关系怎样?3.描述一下摩擦起电的现象.回顾摩擦起电的本质.4.分子是不是最小的微粒?有什么事实能证实你的观点呢?二.以学定教(引入:观看PPT—显微镜下看人体)Ⅰ.分子是由原子组成观察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拍摄到的水分子图片,从颜色、结构、形状、体积大小等角度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总结学生答案得到初步结论:水分子中有更小的微粒,科学家把这种微粒叫做原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观察生物分子,你又会有什么发现?观察富勒稀分子,对比前面的观察结果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总结得: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分子化合物分子:由不同原子构成的分子再来观察酒精分子,你又有什么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酒精分子中有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又有构成富勒稀分子的碳原子。
)进一步谈谈为什么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请同学们思考:由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是否完全相同呢?分析书本图7-11中的三种物质结构,结合三种物质的物理性质,能得到什么结论?得结论:微观上原子排列的顺序不一样,导致宏观上物质的性质有了很大的差异。
Ⅱ.原子的内部结构(按照科学史的发展过程进行教学)(1)原子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吗?回顾上节内容,你有何感想呢?(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微粒和带负电的微粒组成,正电荷量与负电荷量相等,所以原子不显电性。
7.3探究更小的微粒【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2.经过摩擦起电的实验,认识到原子也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3.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概数目级的观点。
【课前预习】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_ 发现了电子2、原子是由 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3、原子核是由构成的4、20 世纪 60 年月科学家又提出 _______和 _______都是由 _______构成的5 依据大小次序摆列以下物质原子,原子核分子质子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构成物质的微观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一百多年来,科学家向来不断的研究探究这些细小粒子,且获得了绚烂的成就,在1897 年,汤姆逊第一发现了电子,从而认识到原子是由电子和原子核构成的,提出了“枣糕模型”他以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同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在此基础上,卢瑟福成立了“原子构造的行星模型”,提出了电子是环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下边我们依据原子的构造来看看有什么规律:[结论]:1)电子环绕 ____________作高速运行。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____________。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____________上。
4)不同物质的原子查对电子的约束能力____________。
5)既然原子查对电子的约束能力不同样,有没有可能电子会离开原子核的约束而“离家出走”呢?所以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与相关总结1.物质是由________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构成的。
不同的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 _________________,同样的原子构成的分子称为________。
2.原子是由 __________和原子核构成的,原子核由_______和 ________构成,在原子中 _________带正电, _________ 带负电, ________不带电。
探索更小的微粒
【学习目标】
1.认识分子由原子组成
2.了解原子核式模型
3.知道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的
4.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当堂反馈】
1.1879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首先发现了,从而揭开了人们对内部的认识。
2.1919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
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简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3.通常情况下,原子是呈中性的,这是因为()
A.原子核不带电 B.中子不带电
C.组成原子的所有微粒不带电
D.原子内的质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4.氢原子只由1个质子和1个电子组成,下列关于氢原子的模型图,正确的是( )
微粒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分子夸克质子电子
B.分子原子电子原子核
C.原子核电子质子分子
D.分子原子核质子夸克
6.19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此科学家们提出了多种关于原子内部结构的模型,你认为结构
最接近原子内部结构的是()
A.西瓜 B熟鸡蛋 C面包D太阳系
7.下列单位中不是长度单位的是()
A纳米 B米/秒 C光年 D米
【拓展延伸】
8.用塑料梳子梳头,然后把梳子靠近桌子上的碎纸屑,会发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探索更小的微粒学习过程 学习辅助电子比质子和中子都小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大部目标、学法(时间2分钟) 学习目标: 1、微粒的大小排序和发现微粒的科学家 2、微粒带正电还是负电 3、对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的认识 学法指导:认真读书,借助其他资源帮助理解;向同学老师求助…….。
一、自主先学(时间10分钟) 1、分子是由 构成,说明还有比分子更小的颗粒 2、汤姆生发现 ,说明原子是可分的 3、原子是由 和 构成 4、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 5、质子和中子又是由 构成 6、不带电的微粒有: 7、带正电的微粒有:8、带负电的微粒有:9、整个原子不带电的原因是:10、 发现了电子11、 发现了中子12、 发现了质子13、 提出夸克猜想14、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5、画出微粒组成的框架图:16画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图17、自主先学疑难摘要:分质量在原子核上由于正负电荷相互吸引,所以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像太阳系)二、对学(3分钟)疑问群学(5分钟)疑问三、展示及预设(酌情预设如下,时间10分钟)四、整理导学案,总结提升(用时5分钟)五、快乐达标(5分钟)1.电子、中子和质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微粒,它们的不同之处是( )A.电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B.电子带负电,中子带正电,质子不带电C.电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质子带负电D.电子带负电,中子和质子均带正电2.关于原子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原于的大部分是空的B.原子内部的正电荷和负电荷互相混合在一起,所以整个原子不带电C.电子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D.原子核带正电荷选做题:3.下列说法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汤姆逊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B.卢瑟福发现了中子C.查德威克发现了摩擦起电 D.盖尔曼提出了夸克的设想教学反思:。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1、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大多数分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如水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但有些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如所有的金属物质 原子结构例1:原子是由电子、质子与中子等更小微粒的粒子所构成。
若以、和分别代表电子、质子与中子,则各元素示意图中,何者带负电( )A .B .C .D .2、科学家探索微观粒子的进展 粒子 时间 内容分子 19世纪 大小为10-10~10-5m 数量级原子 应该科学家道尔顿证明了原子的存在,大小为10-10m 数量级电子 1897年 应该物理学家汤姆生利用气体放电现象发现了电子,大小为10-18m 数量级 质子 1919年 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质子中子 1932年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大小为10-15m 数量级 夸克1961年盖尔曼提出夸克的设想例2:人类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首先发现了( )A.夸克B.中子C.电子D.质子 3、摩擦起电的原因(1)原因: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目相等,原子不显电性或说电中性或说物体不带电。
若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有多余的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2)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有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3)条件:互相摩擦的物体是不同的两种物质例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 )A.摩擦产生了正电荷B.丝绸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C.丝绸上的一些负电荷转移到玻璃棒上提醒:(1)质子和电子所带的电荷总数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2)物理学家卢瑟福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电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做高速运动原子行星模型并不是原子存在的真实状况,实际上核外电子并不是像地球绕太阳那样,而是以电子在某处出现的概率的电子云的形式表现的。
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八年级物理下册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无答案)(新版)苏科版的全部内容。
7.3《探索更小的微粒》学案一、预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2.知道原子还可以由更小的质子和中子组成。
3。
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二、导学流程问题一:既然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再分呢?分析:从摩擦起电的原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说明原子是可以再分的.问题二: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怎样分布的?原子核是否可以再分了呢?活动一:探究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学生阅读课本P31图7-17和图7-18或者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原子核的结构。
(1)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________,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________.(2)人们知道了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3)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________电的,所以原子核肯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所以质子肯定的是带________电的。
总结: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原子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的;2.再读课本P31图7-17和图7-18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①在1897年,汤姆逊首先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_,他认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一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
三、探索更小的微粒一、【学习目标】: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
2、认识到原子也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单元,原子还是可以由更小的微粒组成。
二、【学习重点】:理解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学习难点】:微小粒子层次结构三、【自主学习】1、1911年物理学家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2、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四、【合作探究】:1.学习课本:(原子结构模型)A、从静电现象开始,科学家们提出了各种不同的原子模型,谁的最有说服力呢?B、讨论:如果把原子比作一个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般大小。
2、学习科学家探索物质微粒的进展。
A、自学课本:(1)、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2)、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B、(形象比拟)把一滴水一分两半,再把余下的一半一分两半,这样不断的分下去,分到只剩下一个水分子时,再分下去,物质就不再是水了,水分子将变成三个微粒,分别是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
还可以接着再分、、。
3、学习生活、物理、社会。
了解加速器在科研、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五、【达标巩固】:1、1911年物理学家建立了类似行星绕日的核式结构模型;2、在探究微小粒子中,人们首先发现了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和构成的。
后来又发现了原子核是由和构成的;质子带电荷,中子,电子带电荷3、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又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被称为的更小微粒构成的。
4、一百多年来,科学家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微小粒子,且已取得了辉煌的成果。
请任选两位,在横线上写出他们名字及主要贡献。
如下图:查德威克卢瑟福盖尔曼汤姆逊;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97年汤姆逊发现了原子核B.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从氮原子核中打出了电子C.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D.1961年盖尔曼提出了层子的设想6、什么是分子,有人提出以下三点看法,请将其中错误的地方改正:①分子就是不能再分割的最小粒子;②分子就是保持物质原有性质的小粉末;③分子是由原子和原子核组成。
7.3研究更小的微粒基本基本内容组织教课环节知【导学目标】识1.知道分子不是微观粒子的最小单元,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梳2.知道原子还能够由更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
理3. 认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活动一:既然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那么,原子可否再分呢?剖析:从摩擦起电的原由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由带负电荷的电子和带智正电荷的原子核组成的,这慧明:。
碰活动二:那么,电子和原子核是如何散布的?原子核能否能够再分了撞呢?你是怎样认为的?。
活动三:研究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1.学生阅读课本 P31图 7-17 和图 7-18 或许上网查阅有关资料,认识原子核的构造。
(1)1911 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发现了 ________,1932年查德威克发现了 ________。
自(2)人们知道了原子核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主(3)原子是不显电性的,而构成原子的电子是带________电的,因此展原子核必定带正电;而中子是呈中性的不带电,因此质子必定的示是带 ________电的。
2.总结:物质是由大批的构成,分子是由不显电性的构成;原子是由带负电的和带正电的构成;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活动四:再读课本1.在1897构成的。
P31图 7-17 和图 7-18 认识原子的核式模型年,汤姆逊第一发现了电子,提出了原子核的________________,他以为电子像蛋糕中的枣子同样是镶嵌在原子核内部的。
2.卢瑟福成立了原子构造的________________,提出了电子是环绕原子核做高速的圆周运动。
3.结论:(1)、电子环绕作高速运行。
( 2)、原子核带正电的电量和电子带负电的电量。
(3)、原子的质量几乎集中在上。
(4)、不一样物质的原子查对电子的约束能力活动五:那么质子、中子能不可以再分下去呢?1. 20 世纪60 年月,科学家提出质子和中子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 1961 年,提出了这一假想。
7.3探索更小的微粒
导学目标:
1.知道原子核式模型。
2.了解人类在了解微观世界奥秘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就,知道这种探究还将继续下去
3.了解加速器在探索微观粒子中所起的作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4、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数量级的概念。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内部结构
●物质是由大量组成的,那么,分子还能再分么?
分子是由构成的,那么原子是否还可以再分呢?
1897年,英国科学家,在原子中发现了比原子小得多的带负电的粒子,从而说明。
●那么原子的内部结构又是怎样的呢?
提出了类似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和带负电的构成的,且正负电荷数量,原子核位于原子,电
子受原子核吸引,绕核作高速运动。
●电子与原子核的大小关系:把原子比作乒乓球,那么原子核只有般大小,但它却集中了绝大部分原子的。
二、摩擦起电的本质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电荷数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电荷数相等,整个原子呈,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2、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后:得到电子的物体带,失去电子的物体带。
●你能解释玻璃棒和橡胶棒带电原因么?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电子,从而带上电,而丝绸电子带电;用毛皮去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经过摩擦会电子,从而带电,而毛皮了电子带电。
●因为丝绸和玻璃棒相比,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毛皮和橡胶棒相比,橡胶棒对电子的束缚能力较一些。
3、摩擦起电的实质:电子从一个物体到另一个物体上,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电。
即,摩擦起电的本质是电子发生了。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而只是将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原子核能否再分呢?
1、原子核是由带正电的和不带电的构成的,质子和中子统称为。
2、一个呈电中性的原子中,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所带的负电荷数数量相等。
四、质子和中子还能分吗?
1964年盖尔曼提出的设想,盖尔曼因此获得了196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夸克还能再分吗?这需要来提高粒子的运动速度。
加速器的应用:癌症治疗、工业探伤、
食品防腐与保鲜、符合材料的生产、医疗用品消毒等。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