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2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大纲复习资料完整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第二节神话传说第二章《诗经》第一节《诗经》的来源,分类和流传第二节社会政治诗第三节情爱诗第四节史诗及其他第五节《诗经》的文学成就第三章先秦散文第一节历史散文第二节诸子散文第四章屈原和楚辞第一节楚辞的产生第二节屈原及其创作第三节《离骚》第四节屈原的其他作品第五节宋玉及其他楚辞作家第二编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散文第一节李斯与秦代散文第二节贾谊与西汉初期散文第三节刘向与西汉中后期散文第四节东汉散文第二章司马迁与汉代史散文第一节司马迁及其《史记》写作第二节《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第三节班固《汉书》及东汉其他历史散文第三章汉代辞赋第一节贾谊,枚乘与汉初辞赋第二节司马相如扬雄第三节西汉中后期其他辞赋作家及东汉辞赋的承变第四章汉代诗歌第一节乐府民歌第二节五言诗的起源第三节《古诗十九首》及其他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建安风骨第一节曹操与曹丕第二节曹植第三节建安七子及蔡琰第二章正始之音第一节时代思潮与正始诗歌第二节阮籍诗第三节嵇康诗第三章两晋诗坛第一节太康诗风第二节左思与刘琨第三节游仙诗与玄言诗第四章杰出诗人陶渊明第一节陶渊明的生平及思想第二节陶渊明的诗歌第三节陶渊明的散文和辞赋1第五章南北朝诗歌第一节南朝诗歌第二节北朝诗歌第三节南北朝乐府民歌第六章魏晋南北朝赋第一节建安赋作的繁荣第二节两晋赋坛的多样化倾向第三节精致化的南朝骈赋第四节北朝赋与庾信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散文第一节魏晋文章第二节南朝骈文第三节北朝散文第八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一节魏晋南北朝小说创作的繁荣第二节志怪小说与《搜神记》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第一节魏《典论•论文》与《文赋》第二节刘勰《文心雕龙》第三节志人小说与《世说新语》第三节钟嵘《诗品》及其他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第三节杜审言与沈,宋第四节陈子昂与张若虚等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一节王维,孟浩然等山水诗人第二节王翰,王昌龄,崔颢等豪侠诗人第三节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和思想性格第二节李白的乐府歌行第三节李白的绝句第五节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及影响第四章杜甫第一节杜甫的生平和思想第二节杜诗的“诗史”性质及写实手法第三节杜诗的沉郁顿挫和律体成就第四节杜诗的集大成和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大历诗坛第一节韦应物与刘长卿第二节大历十才子第三节顾况,李益第六章中唐诗歌第一节白居易,元稹等人第二节韩愈,孟郊第三节李贺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第一节李商隐第二节杜牧,许浑第三节贾岛与姚合第四节皮日休,陆龟蒙,司空图等第八章唐代散文第一节唐代古文运动第二节韩,柳散文的杰出成就第三节晚唐的讽刺小品文第九章唐传奇与变文,俗讲第一节唐代传奇小说第二节敦煌变文与俗讲第十章唐五代词第一节早期的民间词与文人词第二节温庭筠,韦庄与花间词第三节冯延巳,李煜与南唐词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识记:①《尚书·尧典》、《吕氏春秋·古乐》、《诗大序》中关于上古歌谣的论述。
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期,诗、赋、小说等体裁,在这一时期都出现了新的时代特点,并奠定了它们在此后的发展方向。
魏晋南北朝的作品文学思想与佛教在中土的传播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介绍一、建安风骨1、建安诗坛的时间断限。
建安诗坛,上起汉献帝建安元年(196)下迄魏明帝太和六年(233),即汉末魏初时期文学。
(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五言诗兴盛、七言诗奠基的阶段。
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创作高潮,并形成了被称为“建安风骨”的时代风格。
)2、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建安时代,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
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人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和女诗人蔡琰。
第一节曹操与曹丕1、曹操生平及思想、性格。
曹操,字孟德,是中国历史上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曹操是一个注重实际的人,知道乱世用儒学不能及时奏效,所以用刑名法术之学。
精通音乐、书法、围棋,为人简易。
动乱板荡的时局,戎马倥偬的经历,统一天下的雄心,交织在他的诗歌中,形成了他古直悲凉、慷慨沉雄的艺术风格。
2、曹操诗歌创作成就。
①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②曹操的诗有一种悲凉沉雄的独特艺术风格。
3、曹丕生平及感情特点。
曹丕,字子桓,三十一岁立为魏太子,三十四岁代汉自立。
曹丕博学多识,感情敏锐而细腻,对人生苦短有特别强烈的凄怆感受,诗作中更倾向于对个体感情的体会与抒发。
4、曹丕对七言计的贡献。
曹丕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他的《燕歌行》二首,不仅为乐府产生一新体制,且为中国诗学开一新纪元。
至曹丕始形成纯粹的七言诗。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第一节《诗经》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作品三百零五篇,创作的时代跨越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的时间,当时人们把它称之为“诗”或“诗三百”二、根据音乐曲调的不同,分为:“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乐歌,有十五国风,绝大部分是民歌,反映了百姓的生活和思想感情“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乐歌,分为《大雅》多贵族和官吏的朝会燕享之作、《小雅》多个人抒情,有一部分是民歌两部分“颂”: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分为《周颂》是西周初年的作品、《鲁颂》《商颂》春秋前期鲁国和宋国用于朝廷和宗庙的乐章三、《诗经》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直陈其事,记叙与描写比:打比方,比喻和比拟兴:用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情与事赋、比、兴交互运用,构成了意蕴深远的形象,形成了现实主义的艺术传统《君子于役》泛读选自《诗经-王风》一、主题思想这是思妇之辞,表现了一位农家妇女对长期在外的丈夫的深情思念和热切关心,从家庭生活方面反映了当时频繁的战争和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二、艺术特色1、写作特点:全诗是农家妇女的内心独白,在疑问语气中既有殷切的期望,又有无可奈何的凄苦,用反问强化难以排遣的思念,挂念丈夫在外的日常生活,朴素的语言将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2、写景分析:诗中景物构成一幅山村晚归图,渲染了思妇的孤独凄苦的氛围,具有衬托比喻的作用,突出了女主人公的思念之苦三、历年真题1、【200404】简述《君子于役》中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对表达情感的作用《蒹葭》精读选自《诗经-秦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爱情诗,诗中主人公对意中人痴情追求,但求之不得,表达了无限惆怅的缠绵情感二、艺术特点1、情景交融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渐然一体,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开头以秋所的清冷和萧瑟,营造了凄婉悲凉的氛围;对浩浩秋水的描写,既烘托了脉脉深情,又渲染了纵横阻隔,意中人可望不可即2、虚实相生秋景、秋水、为眼前实景;溯洄、溯游的追索,已经虚化;“所谓伊人”若有若无,完全是一种心理幻景;虚虚实实的意象,构成了朦胧而优美的意境,生动地表现了痴情者诚挚的情意与追求3、重章叠句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淋漓尽致地表达情意,强化了抒情效果;各章字句略有变化,有层层递进之妙蒹葭从“苍苍”到“萋萋”到“采采”,声情转向低沉,凄婉之意自然流露白露从“为霜”到“未晞”到“未已”,表示时间推移,始终在徘徊追索“道阴且长”到“且跻”到“且右”,表示路途遥远,崎岖迂曲,主人公不避艰险,深情求之4、王国维《人间词话》称赞为“风人深致”,艺术上指婉曲风格,思想上境界深远,意在言外三、历年真题1、【200504】简析《蒹葭》一诗重章叠句结构形式的艺术效果2、【200804】试分析《蒹葭》诗中景物描写及重章的形式对表现情感的作用3、【201307】试述《蒹葭》塑造意境的艺术成就4、【201404】简析《蒹葭》描写景物虚实相生的特点与作用5、【201910】结合作品,分析《蒹葭》中蒹葭、白露、秋水等景物的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活动的作用《氓》精读选自《诗经-卫风》一、主题思想这是一首弃妇怨诗,主人公在被遗弃之后,回顾往事,诉说自己不幸的婚姻,表达悲愤与决绝的心情,反映出当时存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问题,以及婚姻制度对女性的压迫与损害女主人公的经历与情感变化紧密结合,故事情节与人物思想感情同步发展,虽是叙事诗,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二、结构内容第一章:写两人相爱第二章:写女主人公的深情和结婚经过第三章:用比兴手法表示追悔莫及第四章:写男子的变心第五章:写嫁到夫家后的操劳和受到虐待直至被弃第六章:表示对男子负情背德的愤恨和一刀两断的决绝态度三、艺术特色1、全诗叙事清晰,层次分明2、使用对比手法,女主人公的形象塑造很成功,其性格是随着情节的变化而逐步展现的婚前:纯洁天真、热情洋溢,对男方一往情深婚后:辛勤操劳毫无怨言,男方变心后看透负心者的本性,坚决和他决裂表现出其坚强刚毅的一面“氓”的欺骗与虚伪、以怨报德,在与女主人公的对比中得到显现3、比兴手法的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寓意发人深省“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与“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起兴的两章,比喻两人从情爱之深到由于男子负心,爱情失去光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能沉溺于情爱之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男子坏到极点,简直无所约束四、历年真题1、【200707】《氓》中有两章开头用桑叶起兴,简说比兴的含义及其效果2、【202007/201904】试析《氓》诗是怎样以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的3、【201304】试分析《氓》中“氓”与女主人公的性格特征4、【201410】简述《氓》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及其喻义5、【201510】请结合作品,具体分析《氓》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7、【201610/201804】简要分析《氓》中的对比手法《采薇》泛读选自《诗经-小雅》一、主题思想这是戍守边境、抵抗玁狁侵扰的战士回家乡时的歌唱,完整地反映了边防战士艰辛的生活、紧张的战斗和思家念归的真实情况二、艺术特色1、运用了倒叙手法一、二、三章是回顾军中饥渴劳苦、盼望归去的情景四、五章是回顾在前线戎马倥偬、时刻戒备、奋战不息的实况末章是归途中的感慨和悲喜交集的心情2、情景交融末章之佳在于情景交融,含蓄蕴藉,突出了全诗的主题今与昔、来与往、雪花与杨柳、冬天与春天,构成鲜明的对照,点出时间的推移和出征时间的久长,结尾意味深长三、历年真题。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了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隋唐五代文学诗歌的发展,更是到了黄金时代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一、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第十一章文学常识本章知识点:1.先秦、秦汉文学(掌握)2.魏晋南北朝文学(掌握)3.唐宋元明清文学(掌握)4.中国近现代文学(掌握)5.外国文学(掌握)在本章中,我们列出了国内外常见的名人名言及其代表作,另外还对其中的一部分作家做出了介绍。
考生可将本部分内容与学校所发或者自己所购买的语文复习资料结合起来,互为补充,扩大自己的文学知识面,至于名言警句,本书不再收录,考生可以课下自行学习。
第一节先秦、秦汉一、先秦文学1.中国文学的产生可以一直上溯到文字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多是口头文学,内容多为歌谣和神话故事。
2.甲骨文和部分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现在所知最早的文字。
甲骨文和金文的产生具有重大的历史文化意义,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3.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
4.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对神话的搜罗相当宏富。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就是保留在该书中。
5.《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6.《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订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按风、雅、颂分为三类,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雅”即正,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
雅分为大雅和小雅;颂是宗庙祭祀之乐。
7.《左传》、《国语》、《战国策》等历史散文的出现,标志着叙事文的成熟,开启了我国叙事文学的传统。
8.《尚书》是商周记言史料的编汇,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
《尚书》文字古奥典雅,而且文诰都是单独成篇,有完整的结构,对先秦历史叙事散文的成熟有直接影响。
中国古代隋唐五代文学作品介绍第一节隋代文学1、隋代文学作者的两个组成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如卢思道、杨素、薛道衡;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如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
2、卢思道,字子行,采用以“思妇——征夫为内容结构的南朝歌行体,代表作《从军行》。
3、理解《从军行》的艺术特点。
《从军行》以关塞苦寒生活为背景,抒写北地边塞生活的真实感受,多贞刚之气,有苍劲骨力,体现了北方诗人重气质的特长。
4、杨素,是隋朝的开国重臣,字处道。
代表作《出塞》。
《出塞》平实的叙说中,流动着粗犷深沉的悲凉情思,真挚而浓烈,有一种北歌的慷慨呜咽之音。
这是杨素诗的一贯风格。
5、简单运用:北方文人的诗风变化,文采和情调融合了南朝风格,在表现手法上受南朝文学的影响。
北方文人在学习南朝文学的表现手法时,诗风常发生变化。
如卢思道的《棹歌行》《美女篇》《后园宴诗》等,着意描写女性的体态服饰和媚眼纤腰。
薛道衡名作《昔昔盐》所写乃南朝诗常见的闺怨题材,清辞丽句,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
6、综合运用:隋代文学的过渡性质,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发展,南北文学相互影响,隋朝文学仍然呈现出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在隋文帝时代,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到隋炀帝时,身边聚集了一批南朝文士,隋代文学向重文采的南朝诗风方面发展了。
如虞世基所作应制诗《四时白歌》、《奉和望海诗》等,着意于诗采的华美和对仗的工整,纯粹是作诗而作诗。
王胄、庾自直、诸葛颖等,作诗亦复如此。
隋炀帝以文学领袖自居,常聚集文人宴饮赋诗,沿袭梁、陈贵族文人以诗为娱的生活方式。
这使文学创作由抒情转向娱乐,转向咏物和咏宫廷生活琐事,很快就走向了贵族文学的末路。
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
第二节贞观诗坛与“初唐四杰识记:1、贞观诗坛的主掌者,为唐太宗及其身边的北方文人和南朝文士。
2、“贵于清绮”对追求声律辞藻的南朝诗风的概括,偏重于诗的声辞之美而言,宜于歌咏是其所长,缘情绮靡而流于轻艳纤弱则为其所短。
之先秦文学(终极背诵版)第一章:上古神话第二章:《诗经》(重点)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五章:屈原与楚辞(重点)姓名:***学院:文学院班级:中本0902电话:13287628801绪论第一节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一、史家记述:(一)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屈原、贾谊立传,涉及宋玉、唐勒、景差等屈原之后贾谊之前辞赋家,文学发展过程初步描述。
(二)班固《汉书•司马迁传赞》,《史记》前史官之文发展过程追述;(三)齐梁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南朝宋以前诗歌发展历程,关于诗歌史比较详细论述。
(四)(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始创《文苑传》,将22位文学上有成就的人的传记合在一起,按时代先后排列,提供文学发展线索。
二、目录学著作:(一)斑固在刘歆《七略》的基础上撰成《汉书•艺文志》,其《诗赋略论》对诗赋发展有初步的描述。
(二)此后,如《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大都继承《汉书•艺文志》传统,在著录书目的同时考辨源流。
(清)幻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算是这类书中的集大成者。
三、在诗文评方面:(一)(梁)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以下20篇论及文体形成过程,《时序》等篇也有关于文学发展论述。
(二)(梁)钟嵘的《诗品序》,文学发展详细论述。
(三)郑玄《诗谱序》追述诗歌起源,历数周文、武、成王以至懿、夷、厉、幽王时政治变迁与诗歌关系,政治角度对诗歌发展描述。
(四)(西晋)挚虞《文章流别论》文体流变角度,论述文学发展。
(五)白居易《与元九书》,《诗》、《骚》以来诗歌发展历程作总结。
(六)李清照的《词论》追述了词的发展概况。
(七)(元)辛文房《唐才子传》为398位唐代诗人作传,间有评论,从中可以看出唐诗发展的因革流变。
(八)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题辞,汉魏六朝文学发展脉络。
了解重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1.重点:人和-民族、礼仪2.次重点:24节气、古地名1.夏历(夏小正):中国最早的历法2.太初历:汉武帝时修订历法,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汉族历法;阴阳历--阳历:太阳的变化。
阴历--月亮的变化3.大明历:南朝祖冲之制定,首次将岁差计算入内4.大衍历:唐朝僧一行制定的中国历史上最全面最详尽的历书5.授时历:元朝郭守敬编制,忽必烈封赐而得名。
精度与公历(指1582 年《格里高利历》)相当,但比西方早采用了 300 多年6.时宪历:明末徐光启主持编修,引用西洋法数,后经汤若望删改献给清朝,定名为时宪历。
近代所用的旧历就是时宪历,通常叫做夏历或农历1.干支纪年——十天干+十二地支。
每60年一周期(一甲子);古代用年号纪年2.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3.天干地支计算方法(1)天干算法:年数减去3,再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2) 地支算法: 年数减去3,再除以12 所得的余数, 对应地支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1.序数纪日法: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十五日 2.干支纪日法: 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3.月相纪日法: 每月第一天叫朔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 大月十六日),望后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古人把一夜分五段,即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称为五更 或五鼓,每更等于现今的两个小时。
1.春节:元旦、元日、新岁、换桃符--门神、炮竹、对联(屠苏酒) 2.元宵节:元夕、花灯、元夜、上元节3.清明节:节气、节日、祭祀、扫墓、踏青4.端午节(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粽子、龙舟、雄黄酒、艾草、菖蒲;也叫浴兰节5.七夕节:鹊桥、乞巧、牛郎织女6.中元节:鬼节、盂兰盆节7.寒食节:晋文公纪念介子推,绵山8.中秋节:赏月、吃月饼、玉盘、平分秋色、嫦娥、玉蟾、玉兔(桂花酒)。
注: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为四大传统节日9.重阳节:登高、插茱萸、赏菊、饮酒、老人节(菊花酒)1.西安:镐京(西周)、长安。
中国古代文学史作品——西厢记西厢全不合传, 若王实甫所作犹存其意, 至关汉卿续之则本意全失矣。
盖崔之自言曰:始乱之终弃之固其宜也;而微之自言曰:天之尤物不妖其身, 必妖其人, 合二语可以蔽斯传也。
下面是的小编为你们整理的文章, 希望你们能够喜欢第一节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西厢记》是我国较早的一部以多本杂剧连演一个故事的剧本。
《录鬼簿》及明初朱权《太和正音谱》都记录在王实甫的剧目里;而且从元周德清《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的引文看来, 文字同今本《西厢记》基本相同。
有关王实甫生平的资料很少, 《录鬼簿》说他名德信, 大都人, 并记录了他十三种杂剧。
从他在《破窑记》中流露的世间人休把儒相弃, 守寒窗终有峥嵘日的思想和在《丽春堂》中抒发的宦海升沉的感叹看来, 他可能是一个在仕途失意的文人。
明初贾仲名吊王实甫的〈凌波仙〉词说: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 莺花寨明风风排剑戟, 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显然他也是一个熟悉当时勾栏生活的剧作家。
王实甫的戏剧除《西厢记》外, 现在流传的还有《丽春堂》、《破窑记》两种, 以及《芙蓉亭》、《贩茶船》的各一折曲文, 成就都不很高。
《破窑记》写吕蒙正与刘月娥的爱情故事, 影响比较大。
《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代表作, 当时就深受读者欢迎。
因此, 贾仲名的〈凌波仙〉词又说他作词章, 风韵美, 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 旧传奇, 《西厢记》天下夺魁。
宋金时期, 说唱崔、张故事的作品, 有赵令寺〈商调蝶恋花〉鼓子词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等。
戏曲方面有宋官本杂剧的《莺莺六么》、金院本的《红娘子》、南戏的《张珙西厢记》等。
到了元代, 这些各自在南北流行的唱本、剧本, 又重新在大都、杭州等戏剧发展的中心都市汇合, 南北戏曲得到交流。
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
王实甫把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改写为戏曲, 虽故事基本相同, 题材却更集中, 反封建的思想倾向也更鲜明了;又改写了曲文, 增加了宾白, 剔除了一些不合理的情节, 艺术上也有所提高。
第一节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成就一、诗歌无家别(杜甫)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贱子因阵败,归来寻旧蹊。
久行见空巷,日瘦气惨凄。
但对狐与狸,竖毛怒我啼。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宿鸟恋本枝,安辞且穷栖。
方春独荷锄,日暮还灌畦。
县吏知我至。
召令习鼓鞞。
虽从本州役,内顾无所携。
近行止一身,远去终转迷。
家乡既荡尽,远近理亦齐。
永痛长病母,五年委沟溪。
生我不得力,终身两酸嘶。
人生无家别,何以为蒸黎。
中唐:唐诗的二次繁荣。
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两大诗派:元白诗派和韩孟诗派著名诗人:白居易(一)中国古代散文史迹回眸我国散文的最早源头,可以追溯到甲骨卜辞。
中国最早的历史散文文集是《尚书》。
春秋战国时期,以《左传》、《国语》、《战国策》为代表的历史叙事散文通过解说历史来阐明观点和主张,而以《论语》、《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散文,以阐发道理为主,也形成了各自的风格。
汉代散文继承了先秦散文的优良传统,继续发展,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主要表现在:汉代散文种类繁多、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审美价值高。
主要作品有,贾谊、晁错等人的政论散文,司马迁、班固的史传散文。
其中司马迁的《史记》,其内容是历史,其表述形式是散文。
鲁迅赞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两汉后,散文走向骈化,骈体文成为官方文章正体,散文受到压抑。
骈体文追求形式,文风轻浮奢华,出现种种弊端。
唐宋的“古文运动”就是为纠正这种不良倾向而发起的。
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一场由骈体向散体的文体、文风的革新,主要的理论主张是“文道合一” 。
古文运动树立了古文在文坛的权威,直接启示了北宋的文学革新运动。
北宋前期,欧阳修继承中唐古文运动的复古革新精神,掀起北宋的“古文运动”,其主要主张是重道以充文,将思想道德的追求直接转化的文体形式,注重文的价值。
从而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以唐宋八大家为代表的古文传统,开创了中国古典散文新时代。
中国历史文学家一览
中国历史文学家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而著称的人物。
下面是一些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
1. 屈原:屈原是中国战国时期的诗人,被认为是楚国文化和楚辞的代表人物。
他以其代表性的作品《离骚》而闻名于世。
2. 杜甫:杜甫是中国唐朝时期的杰出诗人之一。
他的诗歌作品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政治动荡的关注,被誉为“诗圣”。
3. 白居易:白居易是中国唐代文人、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以恋爱诗和田园诗为主题,清新自然。
4. 纳兰性德:纳兰性德是中国清代中期的文学家,被誉为“词仙”。
他创作了许多优美动人的词作,表达了深情和爱情之美。
5. 茅盾:茅盾是20世纪中国的著名作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命运。
6. 鲁迅: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批判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剥削,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了以上列举的文学家,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其他杰出的文学家和作家,他们的作品丰富多样,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中国历史文学家的作品无论是在诗歌、散文、小说或其他文学体裁中,都展现了他们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独特见解和表达能力。
他们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性,同时也反映了历史时期的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案课程性质中国古代文学史是中文系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为必修课。
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掌握关于各时期代表性作家、风格流派、经典作品、文学思潮等系统知识,并在必要的范围内增进对中国历史和思想文化的认识。
通过学习,使学生不断提高文学、语言修养和审美情趣,提高阅读、分析、鉴赏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并进一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以求有益于学生的人格培养,为其将来从事社会文化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发扬独立思考的精神’培养学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以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得到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先秦文学教案教学时数:72学时配套教材:刘大杰 <<中国文学发展史>>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纲要>>范文澜 <<中国通史简编>>任继愈 <<中国哲学简史>>朱东润 <<中国历代作品选>>总绪论本绪论主要介绍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中国文学的演进和中国古代文学史三古、七段的分期等问题。
第一编先秦文学课时:2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即远古歌谣与神话。
二、甲骨文与金文是今知最早的文字,也标志着书面文学的产生。
三、诗歌是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
第二节先秦文学的形态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状态。
二、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三、“士”的出现。
第三节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一、原始文化与夏商文学。
二、礼乐文化与西周春秋文学。
三、百家争鸣与战国文学。
四、楚地文化与楚辞原始社会没有文字。
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
高中语文知识大全〔精粹版〕文学常识第一节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三)两汉12、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
主要作品为《新书》,58篇。
《过秦论》(上中下三篇)出于此书。
另有《论积贮疏》等奏疏,《吊屈原赋》等赋。
《过秦论》等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13、刘安,封淮南王。
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出于此。
14、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为“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屈原列传》《信陵君窃符救赵》等出于此书。
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
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四史〞之首。
15、班固,字孟坚,“班马〞之一。
主要作品为《汉书》,《苏武传》出于此。
开创断代的纪传体史书体例,前“三史〞“四史〞之一。
16、乐府,本是汉武帝时掌管音乐的官署名称,后来成为诗体的名称,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凌编的《玉台新咏》,其中《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
(四)三国两晋南北朝17、曹操,小名阿瞒,字孟德,追尊为武帝,“三曹〞之首。
主要作品为《魏武帝集》。
代表作有《苦寒行》《龟虽寿》《短歌行》《观沧海》等。
属乐府歌辞。
开创“建安风骨〞新风。
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8、曹植,字子建,封陈王,谥思,后称陈思王,“三曹〞之一。
主要作品为《曹子建集》,代表作有《野田黄雀行》《七步诗》《洛神赋》。
19、诸葛亮,字孔明,别号卧龙,封武乡侯。
第一节中国古代重要作家及作品
1、《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共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305篇,与《尚书》《周易》《春记》《礼记》合称为五经。
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泉。
有“六艺”,分别是“风”“雅”
“颂”“赋”“比”“兴”。
2、孔子
孔子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
《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共20篇。
3、中国历史上的“圣人”
诗圣:杜甫史圣:司马迁医圣:张仲景至圣:孔子亚圣:孟轲武圣:关羽酒圣:杜康
4、司马迁,别称太史公,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作品是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与《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成“前四
史”。
共130篇,8书,10表,12本纪,30世家,70列传。
5、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某期南朝初期诗人。
作品有《桃花源记》
《归园田居》
6、陶渊明等人形成我国东晋田园诗派,谢灵运、谢朓等人形成我国南朝山水诗派,王
伟、孟浩然形成我国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7、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主要作品有《王子安集》《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
王阁序》。
初唐四杰分别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8、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作品是《过故人庄》《春
晓》。
9、王维,字摩诘,故称王右丞,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山水田园诗派代表。
作品是《送元二使安西》《相思》《观猎》《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苏轼称其诗和画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10、李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唐代三大
诗人之一。
作品有《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秋登宣城谢眺北楼》,结为《李太白集》,属浪漫主义豪放派,韩愈称其“李杜文
章在,光阎万丈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
1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人称“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被后人
称为“集大成”。
《登楼》《望岳》
12、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作品《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结为《昌黎先生集》。
主
张“以文为诗”。
韩愈的名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师者,所以传
道授业解惑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13、古代诗人别称,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诗鬼-李贺,诗佛-王维,
诗豪-刘禹锡,诗囚-孟郊。
14、刘禹锡,刘宾客,与柳宗元合成“刘柳”,与白居易合成“刘白”作品《陋室
铭》《乌衣巷》《竹枝词》,结为《刘宾客集》《刘梦得集》
15、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
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作品《秦中吟》《新乐府》《长恨歌》《琵琶行》,变为
《白氏长庆集》,现实主义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16、柳宗元,柳河东,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与韩愈合成“韩柳”。
“唐宋八
大家”之一。
作品《捕蛇者说》《三戒》“永州八记”,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17、杜牧,与李商隐齐名,合成“小李杜”。
作品《阿房宫赋》《清明》《泊秦淮》
《秋夕》,结为《樊川文集》。
18、范仲淹,是北宋最为杰出的政治家之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作品《岳阳楼记》《渔家傲。
秋思》,结为《范文正公集》,豪放派诗人。
19、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诗文革新的领袖,因散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之一。
作品《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他写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20、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作品《游褒禅山记》《伤仲永》
《元日》《泊船瓜洲》,结为《王临川集》。
21、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豪放词牌创始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书法
上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合成为“宋四家”。
作品《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
22、李清照,易安居士,作品《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结为《漱玉词》,宋
代婉约词派的成就较高者。
23、陆游,自务观,号放翁,作品《书愤》《示儿》《钗头凤》,结为《剑南诗稿》
《渭南文集》,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
24、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
“苏辛”,《稼轩长短句》。
25、文天祥,南宋末诗人,民族英雄。
作品《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
有《文山先生集》。
26、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
作品,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
秋思》,结
为《东篱乐府》。
元散曲作家中成就较高者。
27、施耐庵,元末明初文学家。
作品《水浒传》
28、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29、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30、罗贯中,元末明初注明小说家、戏曲家,中国章回体小说的鼻祖。
作品《三国
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转》《三遂平妖传》。
《三国演义》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31、吴承恩,号射阳山人,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标志着浪
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32、曹雪芹,清代伟大的文学家。
号雪芹。
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
33、古籍第一:《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山海经》是我国第一部神话集。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政治抒情诗。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史书。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