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58.00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单元测试一、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30分)。
本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分,各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A、总星系B、银河系C、太阳系D、地月系2、我国古代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中涉及的天体分别属于()A、恒星、卫星B、星云、行星C、恒星、行星D、星云、卫星3、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4、地球位于下列哪组行星之间()A、金星与火星B、水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5、下列天体中距离太阳最近的是()A、水星B、金星C、地球D、海王星6、太阳大气的外部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A、光球、日冕、色球B、光球、色球、日冕C、色球、日冕、光球D、色球、光球、日冕7、耀斑现象发生在太阳大气的()A、内部B、光球层C、色球层D、日冕层8、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是()A、大气辐射能B、重力能C、地面辐射能D、太阳辐射能9、下列现象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是()A、大气中水汽减少,气候发生变化B、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多,气温升高C、地球两极出现的极昼极夜D、地面短波通讯受到影响10、当太阳上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发出的强烈射电会直接扰乱()A、电离层B、臭氧层C、极光D、无线电长波通信11、在下列地理纬度中,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A、南北两极点B、赤道C、南北纬60°D、南北纬30°12、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43008/B、46052/C、23026/D、66034/13、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A、300N线上B、回归线上C、南北极点D、赤道上14、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各地()A、地方时相同B、太阳高度相同C、昼夜长短相同D、日出日落时间相同15、下列平面一定与太阳光线垂直的是()A、晨昏圈所在平面B、经线圈所在平面C、赤道面D、黄道面16、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A、赤道上B、北回归线上C、北极圈上D、南回归线上17、在晨昏线上()A. 时刻为0点B. 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C. 太阳高度等于0度D. 看不到太阳18、某地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有两次昼夜等长现象,该地在()A 只在赤道上 B只在回归线上C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D 在回归线和极圈之间19、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A.重合B.不可能重合C.只有两分日的某一时刻重合D. 只有两至日的某一时刻重合20、当黄赤交角比目前增大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 B.海南岛将失去太阳直射的机会C.太阳直射范围将扩小 D.四季变化比较明显的地区范围扩大21、夏至日(北半球)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B.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C.北半球夜最长、昼最短 D.南极圈以南出现极昼22、自春分日至秋分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C.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D.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23. 昼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太阳照射D.地球是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天安门广场升降旗时间与日出日落时间相同,以下是连续3天升降旗的时间资料。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测试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1·高一保定期末)12月22日,在某一海洋考察船上观测到一天中的太阳高度变化如图所示。
据图判断1~2题.1.以下四个纬度位置中,可能是该考察船这一天所处纬度位置的是()A.北纬66.5°B.北纬23.5°C.南纬66。
5° D.南纬23.5°【解析】由该地这一天太阳高度的变化,可以判断出该地发生极昼现象,再根据日期可判断考察船应位于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答案】C2.据观测,这一天太阳高度最小时为北京时间12时。
由此可以推断该船所处的经度位置是()A.东经120° B.西经120°C.东经60° D.西经60°【解析】该地太阳高度最小时为0时,与120°E位于同一个经线圈,为60°W。
【答案】D(2011·石家庄高一11月)下图中,横坐标为地球自转线速度,纵坐标为不同纬度四地点某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据此回答3~4题.3.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A.a—b—c—d B.a—b-d—cC.d-c—a-b D.c—d—b-a【解析】从四地的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可确定出四地的地理纬度高低.纬度越低,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
【答案】D4.图中四个地点按昼长时间由长到短的排列顺序是( )A.a—b—c-d B.a—d—c-bC.b—a—d—c D.d—a—b-c【解析】d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a点是极点有极昼现象,b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有极夜现象,c点为赤道,故昼长由长到短为a—d-c-b。
【答案】B(2011·成都高一10月)下图中弧ACB是晨昏线,C点位于格陵兰岛上。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练习题及答案(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目前人类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A、河外星系B、银河系C、总星系D、地月系2、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总星系3、首先提出“日心说”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伽利略D、麦哲伦4、晴朗夜晚,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A、行星轮廓模糊B、星云闪烁不定C、恒星闪闪发光D、彗星一闪即逝5、下列天体中距离地球最近的是:()A、北极星B、月球C、金星D、海王星6、太阳系中,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A、水星B、土星C、天王星D、冥王星7、太阳系中,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是:()A、地球B、木星C、土星D、天王星8、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位于下列哪一组行星的轨道之间:()A、地球与金星B、金星与火星C、火星与木星D、木星与土星9、太阳能量的来源是:()A、氢气燃烧B、氦气爆炸C、核裂变反应D、核聚变反应10、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A、X射线B、Y射线C、黑子的多少和大小D、耀斑的强弱11、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地方是:()A、南北极点B、南北极圈C、南北回归线D、赤道12、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A、昼夜的交替B、昼夜长短的变化C、春夏秋冬的更替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3、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A、0度B、23度26分C、66度34分D、90度14、目前黄赤交角的度数是:()A、43度08分B、46度52分C、23度26分D、26度23分15、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A、公转速度较快B、公转速度较慢C、北半球正值春季D、南半球正值秋季16、不属于宇宙环境中的自然资源是:()A、空间资源B、太阳能资源C、生物资源D、矿产资源17、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A赤道上 B、北回归线上 C、北极圈上 D、南回归线上18、地球上全年都昼夜平分的地方是:()A、北极点B、南极点C、北纬30度线上D、赤道上19、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20、北半球自西向东流的河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河流两岸受侵蚀较大的是:()A、北岸B、南岸C、西岸D、东岸21.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2.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B、全球各地昼夜平分C、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D、地球公转的速度达到最慢23.极夜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A、春分到夏至B、夏至到秋分C、秋分到冬至D、冬至到春分读2003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24、25题。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有答案)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包含了一系列问题及其对应的答案。
共计800字以上。
1. 大气层中哪一层含有大部分的臭氧层?
答案:同温层。
2. 地球的自转是造成哪种自然现象的?给出一个例子。
答案:地球自转造成了昼夜交替现象。
例如,北京时间中午12:00时,纽约时间凌晨0:00,两地正好处于昼夜的交替过程中。
3.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那么世界上最小的大洲是哪一个?
答案:澳洲。
4. 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还是非可再生能源?
答案:太阳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5. 这个国家除大量有沙漠外,还拥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
罗河。
这个国家是哪一个?
答案:埃及。
6. 什么是地质水文学?
答案:地质水文学是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流动等的科学。
7. 我国阿拉善盟是发达沙漠旅游区吗?
答案:是。
阿拉善盟是中国发达的沙漠旅游区。
8. 请简要解释地球的椭圆形状。
答案:地球不是完全的圆形,而是略呈椭圆形,因为地球的赤
道略高于极半径的。
这些问题涵盖了地理学的不同领域,并提供了对应的答案。
希
望这份测试能帮助你巩固对地理学的理解。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班级: 姓名: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5分,共54分)1.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 )A .地球和火星B .水星和木星C .金星和土星D .火星和木星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地方和时期,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 .太阳黑子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为11年,耀斑多少的变化周期大约只有若干分钟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里3.下列现象,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的是A 极昼和极夜B 白天和黑夜C 夏季雨后的彩虹D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4.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 )A .哈尔滨B .北京C .广州D .南极长城站5.下列节气或月份,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 ( )A .7月初B .夏至日C .冬至日D .1月初6.关于晨昏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垂直B .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C .太阳高度等于0D .晨昏线始终和经线圈重合,7.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中的“第一”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5年发射成功B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 号1970年发射成功C .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1985年发射成功D .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州”号2003年升空 8.下列4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地球不运动,就没有昼夜现象B .若地球不自转,但有公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的现象C .若地球有自转,没有公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的现象D .若地球有自转,没有公转,就没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10.从冬至日到夏至日 ( )A .赤道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B .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C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D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11.比银河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是 ( )A .地月系B .太阳系C .总星系D .河外星系12.若黄赤交角为21°,则 ( )① ② ③ ④A 热带和温带范围都比现在缩小B 地球公转360°所需时间大于1恒星年C 热带和寒带范围都比现在扩大D 一年内杭州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变小13.当地球公转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 ( )A 、公转速度较快B 、公转速度较慢C 、北半球正值春季D 、南半球正值秋季14.北温带许多国家秋季的第一个月一般指A 8月B 9月C 10月D 11月15.在地球上,一年中每天正午的日影都是朝南的地方是( )A 北极点B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地区C 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地区D 南半球各地16.当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12时整,某地地方时是10时20分,它的经度是( )A .东经140度B .东经145度C .东经105度D .东经95度17.济南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 )A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B .5月1日,3月1日,7月1日,1月1日C .3月1日,1月1日,5月1日,7月1日D .1月1日,3月1日,5月1日,7月1日18. 下图中,虚线表示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表示偏转方向,画法正确的是( )19. 读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厦门的昼在c\d 段渐长,D 点最长 ②厦门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在a 、b 段渐大,D 点达最大 ③从A →B →C →D ,所需的时间是365日5时48分46秒 ④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每年都不同。
单元素养评价(一)(第一章)(9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24·浙江6月学考)2024年6月14日,中国放射了人类第一颗连接地月的通信卫星“鹊桥”,为年底放射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供应通信,这将有利于揭开月球背面的隐私。
“嫦娥四号”将要探测的月球属于( )A.卫星B.行星C.小行星D.矮行星【解析】选A。
“嫦娥四号”是月球探测器,月球是围绕地球(行星)运行的卫星。
(2024·承德高一检测)2024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
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
完成2、3题。
2.流星发亮的缘由是流星体( )A.汲取地面长波辐射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3.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视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解析】2选C,3选A。
第2题,流星会发光是因为它的流星体质量较大,进入地球大气后来不及在高空燃尽而接着闯入稠密的低层大气,以极高的速度和地球大气猛烈摩擦,产生出刺眼的光亮。
第3题,火星、木星、土星与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为自西向东,由材料可知,该图是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公转方向应当为逆时针,所以自西向东的排列依次为木星、火星和土星。
(2024·吴忠高一检测)《流浪地球》讲解并描述了地球因太阳“氦闪”而被迫逃离太阳系找寻新家园的故事。
“流浪地球”安排分为三步:第一步,中止地球自转。
其次步,将地球推入土星轨道,借助土星引力,弹射出太阳系。
第三步,地球经验2500年的星际流浪,抵达新家园。
图为地球流浪过程示意图。
据此回答4、5题4.假如地球搬家的第一步胜利,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将被严峻影响的是( )A.平安的宇宙环境B.相宜的温度范围C.适中的日地距离D.稳定的太阳光照5.地球抵达新家园,所处的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B.太阳系C.河外星系D.银河系【解析】4选B,5选D。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民乐一中高一地理组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
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22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
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
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昆仑站B.中山站C.长城站D.南极点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A.①B.②C.③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A.0°B.23°26′C.66°34′ D.90° C.上海D.广州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A.哈尔滨B.北京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A.滇B.湘C.皖D.鄂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
该月是:A.3月B.6月C.9月D.12月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第一单元《行星地球》测验卷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
1.关于天体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星座就是一个天体系统B、天体之间互相吸引和绕转而形成天体系统C、总星系是目前所知道的最高一级天体系统D、地月系的中心天体是地球2.下列节日中,北京白昼最长的是()A、5月1日B、6月1日C、7月1日D、8月1日3.假如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变大,那么()A、热带范围变大B、温带范围变大C、寒带范围变大D、五带范围不变4.当你站在天安门广场听到广播报时北京时间12点整时,此时太阳位于()A、正南天空B、正南天空偏东C、正南天空偏西D、天顶5.太阳能量来源于()A.核裂变B、核聚变C、其他恒星D、银河系中心据美联社报道:2005年9月7日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
据此回答6-7题。
6.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B.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C.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D.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7.下列城市中,此时高频无线电通讯受影响最大的是()A、伦敦B、悉尼C、新加坡D、纽约8.10月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A、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B、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C、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D、在南半球,并向北移动9.关于晨昏线与经线圈关系的正确叙述是()A、每天都重合B、只有春分和秋分这两天两者重合C、晨昏线与经线圈永不重合D、只有冬至和夏至这两天两者重合10.下列各地中,每年两次受到太阳直射的是()A、20°N,30°EB、25°N,25°EC、23.5°S,60°WD、40°S,120°W 11.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正确叙述是()A、广州与北京的线速度相等B、广州与北京的角速度相等C、广州的线速度小于北京的线速度D、广州的角速度大于北京的角速度12.一恒星昨晚20时位于观测者头顶,今晚同一地点再次位于观测者头顶的时间为()A、20时B、20时56分4秒C、19时D、19时56分4秒13.与地球上具有存在和发展生命物质无关的条件是()A、日地距离适宜B、地球公转方向适宜C、地球上昼夜交替周期不长D、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14.极夜现象从北极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A、春分至夏至B、夏至到秋分C、秋分至冬至D、冬至到春分15.一年中,物体正午的日影总是朝北的是()A、南北回归线之间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C、北回归线以北地区D、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16.甲地(36°N,128°E)与乙地(36°S、128°E)相比()A、自转角速度不同而线速度相同B、地方时不同,日出时间相同C、月份不同,季节相同D、正午太阳高度可相同也可不同17.若太阳直射在赤道,北京时间是4时28分,那么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A、120°E B、7°E C、127°W D、120°W18.福州6月份的太阳辐射强度比12月份大,主要原因是()A、6月份晴天比12月份多B、6月份福州正处于受季风盛行时期C、6月份正午太阳高度角比12月份大D、6月份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19.如果用a表示晨线,b表示昏线,下列各图表示正确的是()读图1-3图中的阴影部分为黑夜,且A点在极圈上。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太阳系在天体系统中的层次( )A.最低一级B.最高一级C.次于银河系D.并列于银河系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A.诱发沙尘暴 B.维持地表温度 C.产生潮汐现象 D.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3、下列关于太阳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每日的东升西落现象B.太阳黑子发生在日冕层,与年降水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C.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反映,爆发时易引起磁暴和干扰短波通讯D.太阳风是一种高能带电粒子流,其爆发周期约为15年4、2006年10月底太阳活动频繁,耀斑爆发强度为近30年之最。
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关系较大的是()①某地突降暴雨②有线长途电话突然中断③指南针突然失灵④某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为11年⑤漠河地区出现“白夜”现象⑥格陵兰岛夜空出现绚丽多彩的光芒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③④⑥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八颗行星中比较特殊B.现代宇宙探测结果表明,科学家在宇宙中找到了类似地球存在高级生命的天体C.地球自身的物理性质和运动特征的“巧妙”组合,为生命活动提供了理想条件D.太阳系中的行星几乎都在同一平面上沿着各自圆形轨道和相同方向绕太阳运行北京时间2011年9月30日16时09分,“天宫一号”顺利进入测试轨道,读“天宫一号”轨道示意图,完成下题。
6.关于“天宫一号”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太阳能②维持其运行的能源主要是风能③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太阳系同级别④其绕地飞行所形成的天体系统与地月系同级别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人类在卫星上进行植物生长试验,是利用宇宙的( )A.空间资源B.太阳能资源C.矿产资源D.水产资源日全食是太阳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原本明亮的太阳圆盘被黑色的月球阴影遮盖的现象。
右图为日全食照片,据此回答8~9题。
8.图中太阳被遮挡的发光部分是太阳的A.光球层 B.色球层C.日冕层 D.光球层与色球层9.发生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有A.黑子 B.耀斑 C.太阳风 D.黑子、耀斑10、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位于( )A.盆地B.平原C.海洋D.高原11、2012年6月6日,天文爱好者观测到一个小黑点(金星)在太阳表面上徐徐移动,这种现象称为“金星凌日”,它的发生原理与日食相似。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1. 地球是一个 ______ (球/椭球体)- 答案:椭球体- 解析:地球因自转产生了“离心作用”和“向心作用”的力,使得地球呈椭球形。
2. 以下哪个不是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A. 自转- B. 公转- C. 偏转- D. 旋转- 答案:C- 解析:地球的运动有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偏转并非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
3. 地球的自转轴倾角约为 ____ 度。
- 答案:23.5- 解析:地球自转轴相对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倾角,约为23.5度。
4. 假设地球上12点的太阳高度角为60度,那么此时的时间是____ 。
- 答案:中午12点- 解析:当太阳高度角为60度时,就是正午。
5. 以下哪个不是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A. 地图- B. 经纬度- C. 邮编- D. 地名- 答案:C- 解析:经纬度、地图和地名都可以表示地理位置,邮编属于邮政编码,不是表示地理位置的方法。
6. 地球的南北两极是什么?- 答案:南极和北极- 解析:地球自转轴两端分别为南北两极。
7. 地球公转一周约为 ____ 天。
- 答案:365- 解析:地球公转一周约为365天。
8.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哪些方式?- 答案:观察、实验和推理- 解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主要来自于观察、实验和推理。
9. 地球上形成大部分的水资源是通过什么过程形成的?- 答案:水循环- 解析:地球上形成大部分的水资源是通过水循环过程形成的。
10. 下列地理事物中,与地球运动无关的是 ___ 。
- A. 白昼与黑夜的交替- B. 季节的变化- C. 月相的变化- D. 日食和月食- 答案:D- 解析: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季节的变化和月相的变化都与地球运动有关,日食和月食是与天体运动有关的现象,与地球运动无关。
第一章综合检测题及答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水稻的早熟和高产B.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小麦的抗[解析]由于乙与丙杂交后代只有黑毛幼鼠,可知黑毛对褐毛为显性。
乙为BB,丙为bb。
甲与丙杂交出现性状分离,所以甲为杂合子Bb。
3.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后代出现了白绵羊和黑绵羊,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性状分离B.显、隐性遗传因子分离C.同种遗传因子分离D.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答案] B[解析]白绵羊与白绵羊交配,后代出现黑绵羊和白绵羊,是性状分离,其实质则是等位基因的分离。
4.图中曲线中能正确表示杂合子(Aa)连续自交若干代,子代中显性纯合子所占比例的是()A.4种B.6种C.8种D.9种[答案] B6.把圆皮豌豆和皱皮豌豆杂交,F1全是圆皮豌豆,F1自交,F2中皱皮豌豆1 851株,则理论上圆皮豌豆有()A.481株B.617株C.1 851株D.5 553株[答案] D[解析]按照分离规律,理论上圆皮豌豆应为1851×3=5553。
7.具有两种相对性状的纯合体亲本杂交,子一代自交,若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二代个体中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A.9/16 B.3/8C.3/8或5/8 D.3/16或1/16A.1:1 B.1:2C.2:1 D.1:3[答案] A10.(2009·全国Ⅰ)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
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F2植株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
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
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 A.1/8B.3/8C .1/16D .3/16[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的基本定律。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 分A.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B.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C.长江南岸D.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
)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A. 太阳黑子B. 恒星的光辉 C .流星现象 D. 彗星的长尾2.关于太阳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巨大火热的气体球B. 主要成分是氢和氧 C.表面温度约 1500 万度 D.是距地球近来的天体3.日全食时,不能够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A.色球、耀斑 B. 日冕、耀斑 C .光球、黑子 D. 日冕、太阳风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这句诗中的 " 一千河 " 喻指的天体系统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表示图(图1— 2)回答 12— 14 题。
1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B 点这日()A.亚洲大部分地区为冬半年B.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C.太阳黑子数目最多D.晨昏线与经线重合13.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日()A.南极圈出现极昼 B.北极圈出现极昼23026′ N BCA230 26′ SD图 1— 2是()A. 太阳系B. 银河系C. 河外星系D. 地月系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没关的因素是()A.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B.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C.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合适D.地球周边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搅乱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A.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碰到强烈搅乱B.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C.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添D.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7、以下四幅图中(图1-1 ),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S N900W900W①②0000③图 1—1 C.③④A.①B.②D.④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A.赤道地区 B. 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C.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以内9.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永夜短期间,白天一天比一天长的日期是()A.春分日到秋分日 B. 春分日到夏至日C.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 D.夏至日到秋分日1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全球各地昼夜均分B.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C.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D.地球位于近期点周边11.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以致河岸损害的是()C.南半球中高纬度昼永夜短D.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均分14.当太阳直射点位于 D点这日()A.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B.地球公转速度最快C.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读图 1— 3 回答 15— 16 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A. 人类活动B. 地球表层C. 宇宙空间D. 历史事件2. 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自然地理现象的是()A. 城市化进程B. 交通拥堵C. 沙尘暴D. 工业污染3. 下列自然地理条件中,不属于人类活动影响范围的是()A. 湖泊水源的水质B. 山地的森林覆盖率C. 河流的水文特征D. 高原地区的气候类型4. 中国地理研究中涉及的1:100万区域分区是()A. 自然区域划分B. 社会经济区划分C. 行政区划分D. 地理区域划分5. 下列地理学观点中,属于人地关系观点的是()A. 生态位观点B. 景观要素观点C. 地理环境观点D. 地理空间观点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6. 城市的科技和商贸功能对其空间扩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7. 地理空间中的()常常呈现地域差异。
8. ()是研究地壳运动和地震活动的主要科学方法。
9. 人口概念是地理学研究的重要()。
10.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科技快速发展的产物。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1. 什么是地理学的研究范畴?简要介绍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主要内容。
12. 什么是区域?简述自然区域和人文区域的特点。
13.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4. 地理学中的尺度概念是什么?简要介绍尺度的种类和应用。
15. 解释地理学中的地域、地带以及地区的概念。
四、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6. 结合中国地理环境的特点,分析地理环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影响。
17. 以一种自然地理现象为例,分析该现象对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答案及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1. B2. C3. D4. A5.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40分)6. 经济7. 地理现象8. 地震仪9. 人文元素 10. GIS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1. 地理学研究范畴包括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个主要领域。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宇宙中的地球)班级:姓名:座号:成绩:一、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各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答案直接写在题号前的括号内,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关于天体和天体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A.所有的天体都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处于不断运动之中B.晴朗的夜晚,用肉眼观察到的天体多数是恒星 C.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中心D.作为整体的宇宙经历了温度从低到高,物质密度从稀到密的演化()2、下列概念中,具有从属关系,且从大到小依次排列的是A.太阳系---木星---流星 B.宇宙---太阳系---银河系C.太阳系---地月系---月球 D.太阳---地球---哈雷彗星()3、下列与地球上生命出现和进化有关的宇宙环境是A. 地球所处的光照条件一直比较稳定 B.地球表面温度适中C.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层 D.有大面积的地表液态水()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天王星属于类地行星 B.小行星带位于金星与地球轨道之间C.九大行星中水星的公转周期最短 D.土星是太阳系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行星()5、下列关于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 B.太阳辐射是地球运动的主要动力C.目前,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能量绝大部分来自太阳辐射 D.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太阳辐射丰富区()6.关于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色球层出现的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B.太阳耀斑爆发时,可导致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C.地球上的“磁暴”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D.地球上各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约76年为一周期()7.开发宇宙主要是指开发宇宙环境中的A. 太阳能资源、气候资源、电能 B.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天体引力C.矿产资源、水资源、能源 D.空间资源、太阳能资源、矿产资源()8.中国向宇宙空间进军中的“第一”叙述正确的是A.第一枚探空火箭和第一枚自制的运载火箭1965年发射成功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l号1970年发射成功C.第一颗返回型人造地球卫星1985年发射成功D.第一艘载人航天试验飞船“神州”号2003年升空()9.关于空间垃圾的叙述错误的是A.空间垃圾严重污染宇宙环境 B.空间垃圾大约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C.空间垃圾与航天器轻微碰撞会造成重大损坏 D.空间垃圾就是指航天员扔出飞船舱外的垃圾()10. 有关地球自转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自转时地轴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B.1个恒星日地球自转了360°,用了23时56分4秒C.南北极点只有角速度,没有线速度 D.60°S的线速度约是赤道的一半( )11.下列4幅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示意图,正确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②④D .①④( )12.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地球不运动,就没有昼夜现象B .若地球不自转,但有公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的现象C .若地球有自转,没有公转,就没有昼夜交替的现象D .若地球有自转,没有公转,就没有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13.巴西轻工产品洽谈会拟于当地时间2003年9月15日10时在里约热内卢 (43°W )开幕,上海的赵先生将代表公司出席洽谈会。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国家人口最多?A. 中国B. 印度C. 美国D. 日本2. 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哪条?A. 尼罗河B. 长江C. 亚马逊河D.密西西比河3. 以下哪个国家不属于北美洲?A. 加拿大B. 墨西哥C. 澳大利亚D. 美国二、填空题1.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是亚洲。
亚洲。
2. 潮汐由月亮引力引起。
月亮引力引起。
3.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水覆盖。
水覆盖。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地球的结构。
答:地球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厚度不均匀,由岩石和土壤构成。
地幔是位于地壳之下,占据了地球的大部分体积,主要由固态岩石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中心部分,由铁和镍组成,温度非常高。
2. 请解释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的轴心旋转。
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24小时,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为365.24天,形成了年份的概念。
3. 请解释地球的四季变化。
答:地球的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和倾斜引起的。
地球绕太阳运动时,地球的轴倾斜引起了不同地区的太阳直射角度不同。
当太阳直射角度大时,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温度较高,是夏季。
当太阳直射角度小时,地区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少,温度较低,是冬季。
春季和秋季则是夏季和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
四、综合题请根据所学地理知识,自选一个国家进行研究并回答以下问题:1. 该国家的名称是什么?该国家位于哪个大洲?2. 该国家的首都是什么?请简要介绍该国家的地理特征。
3. 该国家的人文特征有哪些?例如语言、宗教、文化特色等。
4. 该国家的经济状况如何?主要产业有哪些?5. 该国家存在的一些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国家是否采取了措施进行改善?答:留给学生自己选择一个国家进行研究,并回答以上问题。
注意:以上问题只是作为参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研究的国家情况进行回答。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久?A. 24小时B. 12小时C. 1年D. 365天2. 以下哪项不是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A. 昼夜更替B. 季节变化C. 潮汐现象D. 太阳高度角的变化3. 地球的赤道周长大约是多少公里?A. 20000B. 40000C. 60000D. 800004. 地球的五带中,没有阳光直射的带是?A. 热带B. 温带C. 寒带D. 亚热带5. 以下哪个是地球的自然卫星?A. 金星B. 火星C. 月球D. 水星6. 地球上的陆地主要分布在哪个半球?A. 北半球B. 南半球C. 东半球D. 西半球7. 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百分比是多少?A. 29%B. 51%C. 71%D. 89%8.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洋?A. 大西洋B. 太平洋C. 印度洋D. 北冰洋9. 以下哪个是地球上最大的大陆?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欧洲10. 地球上的大气层中,与我们日常生活关系最密切的是哪一层?A. 平流层B. 对流层C. 电离层D. 散逸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地球的形状接近于______。
12.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包括______和______。
13. 地球公转的周期是______。
14. 地球上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气候、______气候和寒带气候。
15. 地球上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形成了“三分陆地,______海洋”的特点。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6. 简述地球公转产生的主要地理现象。
17. 简述地球自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四、材料分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材料一:地球自转使得地球上不同地区有昼夜之分,同时影响着气候的分布。
材料二:地球公转导致地球在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从而影响季节的变化。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一单元测试题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我们将看不到 ( ) A.太阳黑子 B.恒星的光芒 C .流星现象 D.彗星的长尾2.关于太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B.主要成分是氢和氧C .表面温度约1500万度D.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3.日全食时,不能看到的太阳大气层及其活动是 ( ) A .色球、耀斑 B.日冕、耀斑 C .光球、黑子 D.日冕、太阳风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句诗中的"一千河"喻指的天体系统是 ( )A.太阳系B.银河系C.河外星系D.地月系 5.与地球上生命存在无关的因素是 ( ) A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B .地球自西向东绕日公转 C .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D .地球附近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6.当太阳出现特大耀斑爆发时 ( ) A .爆发后两三天内,短波通讯受到强烈干扰B .使到达地球的可见光增强,紫外线有所减弱C .爆发几分钟后某地降水量增多D .对人造卫星的工作没有影响 7、下列四幅图中(图1-1),能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A .① B.② C .③ D .④8.地球上一年内昼夜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 )A .赤道地区B.南北回归线与极圈之间C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 D.南北极圈以内 9.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在昼长夜短期间,白昼一天比一天长的日期是 ( ) A .春分日到秋分日B.春分日到夏至日C .冬至日到次年春分日D.夏至日到秋分日 10.当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B .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C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慢 D .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11.由于地球偏向力的影响,导致河岸侵蚀的是 ( ) A .北半球自南向北流向河流的西岸B .南半球自北向南流向河流的西岸 C .长江南岸 D .南北球自西向东流向河流的南岸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图1—2)回答12—14题。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建立和谐社会;要求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中;其关键因素是:A 经济的发展B 人口C 技术的进步D 环境2.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A 大洋洲、非洲B 欧洲、非洲C 非洲、欧洲D 亚洲、拉丁美洲3.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社会生产率、人口总数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4.有关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叙述;正确的是A 全世界总体上人口增长模式已经处于现代型阶段B 世界各国或地区人口增长模式转变具有同步性C 发达国家已经基本完成人口模式向现代型的转变D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是由各地的人口数量决定的5.关于目前世界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叙述;正确的是○1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现代人口增长模式”○2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增长模式已经接近“现代型”○3“非洲”国家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的典型代表○4大洋洲的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A ○1○2B ○3○4C ○1○3D ○2○46.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过程是A 现代型――原始型――传统型B 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C 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D 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7.下列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 赴港旅游、购物B 草原上牧民的迁移C 出国留学D 季节工人的季节性流动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表现出新的特点之一是A 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出地区变化为迁入地区B 定居移民增多;短期流动工人减少C 以集团性、大批移民为主D 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9.关于人口迁移的意义;错误的是A造成迁出地人才流失;加大地区发展差异 B 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种族联系C 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D 调节人口的空间分布10.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特点有A 从城市迁往农村B 规模小、频率低C 由内地迁往边疆D 流动人口大量增加11.环境承载量是A 环境人口容量B 人口的合理容量C 环境持续供养人口的数量D 衡量环境人口容量的重要指标12.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A 科技发展水平B 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C 资源状况D 人口的精神生活需求1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A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多人口数量B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适合人口数量C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供养的最少人口数量D 环境承载力14.不属于现实人类社会人口问题的是A 人口过快增长B 人口环境容量饱和C 人口城市化D 人口老龄化15.发达国家造成严重的资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是A 人口过快增长B 人均消费水平C 经济基础好D 转嫁有害生产16.可导致环境人口容量降低的因素有A 科学技术水平提高B 环境质量相对稳定C 资源过度使用、利用效率低下D 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高读下表;完成17――21题国家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12.9 1.0 ○20.93 1.09 ○32.1 2.9○43.0 1.3 17.图中○1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是A 0.29 %B -1.9 %C 1.9%D 3.9%18.根据图中数量表示;○2国可能是A 尼日利亚B 德国C 埃及D 印度19.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3国所处的人口模式处于图中的A ○1阶段B ○2阶段C ○3阶段D ○4阶段20.国家○4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主要是A人口增长过快 B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增多C 劳动力不足D 城市人口比重过高;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21.与图中甲、乙、丙、丁四类城市功能区依次对应的是A 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绿地B 商业区、住宅区、绿地、工业区C 工业区、商业区、住宅区、绿地D 工业区、住宅区、绿地、商业区A 钢铁厂 B印染厂C化肥厂 D服装厂23.读下图;当前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所处的阶段分别是A ○1○2B ○1○3C ○2○3D ○3○124.下列各城市中;服务范围最大的是A 广州B 中山C 东莞D 深圳25.30年间该地区城市化水平A 大幅提高B 略有提高C 没有变化D 略有下降26.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表现有A 绿地面积减少B 交通拥挤和住房困难C 有污染的工业布局不合理D 噪声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27.在下列城市内部职能分区中;一般来说地价最高的是A 成片住宅区B 中心商业区C 大型绿地区D 招商引资的工业小区28.影响城市地域功能分布的决定因素是A 自然因素B 历史因素C 经济因素D 社会因素29.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 商业区B 工业区C 住宅区D 文化区30.封建社会;欧洲城市往往教堂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中国城市则围绕着皇宫与衙门布局;这说明A 中西经济发展程度不同B 中西统治权力不同C 各民族风俗习惯不同D 发展历史长短不同31.城市等级的划分标准通常是A 城市占地规模B 城市人口规模C 城市化水平高低D 城区建筑规模32.下列关于城市等级、数目与服务范围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A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大B 城市等级越高;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小C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少;服务范围越大D 城市等级越低;数目越多;服务范围越小33.世界城市发展最快的时期是A 产业革命以前B 产业革命――20世纪初C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D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绿化是改善城市环境和城市形象的重要措施;作为市政府为人民办的实事之一;今年全市将新增绿地面积1000公顷以上;绿化覆盖率将达到23%。
高一地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有四个选项,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
1.关于海口市(20ºN)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从冬至日到夏至日,海口市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 在海口市,白昼最短和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同一天
C 在春分日时,海口市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
D 太阳直射20ºN这一天是海口市白昼最长的一天
2.济南市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按日期的排列,正确的是
A 7月1日;5月1日;3月1日;1月1日
B 5月1日;3月1日;7月1日;1月1日
C 3月1日;1月1日;5月1日;7月1日
D 1月1日;3月1日;5月1日;7月1日
3.下列关于地方时和区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因为地球的自转,位置相对偏东的地点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所以地方时来得早。
②由于地方时因经度而不同,使用起来不方便,所以1884年起国际采取分区计时方法。
③如果30ºE的地方时为5:00,则80ºE的地方时和区时都是8:20
④各国一般会根据本国所跨的经度范围,在区时的基础上,采用一些特别的计时方法,如美国,中国等。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东经121º比东经120º的地方
A 区时早
B 地方时早
C 一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
5.太阳能量来源于:
A.核裂变B.核聚变C、其它恒星D、银河系中心
6.与太阳巨大能量来源无关的现象是
A 太阳中心温度高
B 太阳中心压力大
C 氢原子核聚变 D氦原子核聚变
7.有关太阳高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达最大值
B 北极点的太阳高度终年不变
C 冬至日南半球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D 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均为零度
8.某天文台于3月21日20时用天文望远镜观测到某恒星,若望远镜不作任何变动,则3月22日再次观测到该恒星的时间是
A 19时3分56秒
B 19时56分4秒
C 20时
D 20时3分56秒
9.北京和上海两地的自转角度和线速度比较,正确的叙述是
A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
B 两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同
C 线速度相同,角速度都不同
D 角速度相同,线速度北京小于上海
10.已知北京的地理经度为东经116º19¹,且与兰州地方时差为49分44秒,则可推知兰州的地理经度为东经
A 111º52¹
B 153º10¹
C 103º34¹
D 128º54¹
11.当黄赤交角减小到20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热带地区面积增大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B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面积增大
C 热带地区面积减小寒带地区面积减小
D 热带地区面积不变寒带面积不变
12.下列城市中,6月22日中午等长竹竿其影子最短的是
A 呼和浩特
B 海口
C 青岛
D 广州
13.当北京时间为4月1日早晨4点30分的时候,3月31日在全世界还有
A 多一于半的地方 B少于一半的地方 C恰好一半的地方 D没有任何地方
14.下列可称为天体的是
A 北极星
B 地面上奔驰的汽车 C太阳系 D按航线飞行的飞机
读下图,回答下列15-19题
……………B……………F……23º26¹N 15。
南半球昼长夜短的时间是
A B→C→D
B C→D→E ……A…………C………E………0º
C D→E→F
D A→B→C
……………………D…………23º26¹S
16.B→C→D这一时期内,香港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为
A 低→高→低
B 高→低→高
C 低→高
D 高→低
17.每年劳动节到国庆节,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是
A 先向南再向北
B 一直向北
C 一直向南
D 先向北再向南
18.极昼现象从北极点扩大到北极圈的时期是
A A→
B B B→
C C C→
D D D→E
19.从D到F
A 赤道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B 赤道以北的地区白昼越来越长
C 地球绕日公转的速度越来越慢
D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
20.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 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 地球内部压力的变化
C 地球内部温度的垂直变化
D 物质温度的变化
2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下列日期中一年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A 国际儿童节
B 国际劳动节
C 我国国庆节
D 我国教师节
22.下列地理现象和太阳活动无关的
A 高频无线电波突然衰减
B 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C 最近几年全球各地气候异常,地震频发
D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23.相同经度的地方
A 地方时相同B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C日出的时刻相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
24.下列能源不属于来自太阳辐射的能源是
A 煤B水力C波浪D地热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
然而,地球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虽然我们相信宇宙间还会有能够繁殖生命的星球,但是至今,我们还没有发现它们,据此回答25-27题
25.在质量,体积,平均密度和运动方向上与地球极为相似的行星,称为类地行星,下列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火星
B 土星
C 木星
D 天王星
26.下列关于地球外部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
B 水圈是一个不连续但规则的圈层
C 地球外部圈层和岩石圈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D 大气圈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
27.不包含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 河外星系
B 银河系
C 太阳系
D 地月系
28、下列地区地壳最厚处在
A 华北平原
B 青藏高原
C 云贵高原
D 塔里木盆地
29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国旗升仪式与日出同时,下列节日中,升旗时刻最早的是
A “五-四”青年节B“十-一”国庆节
C “八-一”建军节
D “六-一”儿童节
30.世界上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下列哪一项因素有一定的相关性
A地球自转B惯性离心力C黑子的周期变化D月相的周期变化
二:双项选择(以下各题有四个选项,其中有两个是正确。
)
31.下列地理现象可能与太阳活动关系较大的是
A 某地突然降暴雨
B 打往美国的有线电话突然中断
C 指南针突然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D 某地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周期为11年
32.一航行于太平洋的轮船,从12月30日12时(区时)起,经过5分钟越过了日界线,这时其所在地点的区时可能是
A 12月29日12时5分
B 12月30日11时55分
C 12月30日12时5分
D 12月31日12时5分
33.关于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古登堡界面以下是地核
B 上地幔物质状态为液态
C 软流层以上是岩石圈
D 岩石圈是地壳的上层部分
3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通过
A昼夜交替来体现 B昼夜长短的变化来体现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体现 D太阳活动来体现
35.当晨线与20ºW重合时
A 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B 东半球与夜半球重合
C 70ºE经线的地方时为正午12时
D 此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
36.关于北半球极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极圈以内,纬度越高的地区极昼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越早
B 在极圈以内,纬度越低的地区出现极昼极夜的时间越长
C 位于北极圈上的地点,每年只有6月22日这一天出现极昼现象
D 在地球的南北极点上,每年大约有半年时间为极昼
37.赤道上
A全年每天都是昼夜等长 B每年正午太阳高度均是全球最大
C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 D自转角速度全球最大
38.当东半球全部为黑夜时
A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B晨昏线与极圈相切
C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D晨昏线(圈)与经线圈重合
39.有关地方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同纬度地区地方时肯定相同 B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的时刻较晚
C同纬度地区偏东地点的时刻较早 D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
40.能证明地球不断自转的地球现象有
A昼夜更替 B昼夜现象 C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D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第二卷(共40分)
41.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表示_____半球。
(2)此图所示日期是__________,北半球节气是
__________。
(3)图中A,B,C,D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_____点,白昼最短的是_____点,二者相差_____小时。
(4)图中A,B,C,D各点中,此时为早晨6点的是_____点。
C点的时间是_____点,北京时间是_____点。
(5)图中A,B,C,D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的是_____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点。
(6)在图中标注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