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课人口南迁与科技文化上
- 格式:pptx
- 大小:11.67 MB
- 文档页数:34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一、选择题1.对于古代印欧人早期迁徙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掠夺土地和人口B.传播技术和文化C.寻找食物和生存D.经济交流与合作2.下图反映的是公元前14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上半叶,某民族的扩张路线。
该民族是()A.苏美尔人B.雅利安人C.达罗毗荼人D.阿拉伯人3.由于人类身体上的局限,如果没有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印欧人是难以进行大规模集体性迁徙的。
印欧人在迁徙过程中,最有可能依赖的运输工具是()A.骆驼B.马车C.汽车D.手推车4.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的毗湿摩说:“首陀罗女为前三个种姓的人所生的孩子,有道性的人是鄙视的。
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他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
”毗湿摩所言()①反映了古代印度的一种社会现象②反映了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③倡导各种姓要严格实行内部联姻④批评首陀罗女子没有节操A.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5.古代印度是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代征服当地土著居民并把他们变为奴隶的中亚入侵者是()A.苏美尔人B.日耳曼人C.蒙古人D.雅利安人6.古印欧人在迁徙的过程中,不断以各种形式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演变为新的种族人群。
下列不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赫梯人B.匈奴人C.希腊人D.凯尔特人7.古印欧人,是大约6000年以前,生活在今乌克兰东部和俄罗斯南部的乌克兰平原上的原始民族,是今天欧洲人和印度人的共同祖先。
随着印欧人的迁徙与影响,形成了多个古代区域文化,其中包括()①古代印度文化②古代希腊、罗马文化③古代西亚文化④古代巴比伦文化⑤古代北欧文化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8.古印欧人的一支进入小亚细亚和伊朗高原,后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波斯人 ,他们创造了古代西亚的区域文化,下列西亚文化的典型代表是()A.冶铁技术B.《荷马史诗》C.《摩诃婆罗多》D.甲骨文9.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匈奴等北方民族的几十万人逐渐向内地迁徙并且定居。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重难点】1.理解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途径。
2.移民与文化的冲突、融入和认同。
【知识梳理】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的起源:可能起源于幽平原上,他们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
2.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雌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
3.印欧人的迁徙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⑴赫梯人:赫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17世纪,赫梯人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
公元前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推动了西亚与北非文明的交流融合。
⑵波斯人:波斯帝国①时空: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直属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二±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希腊(希波战争)。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首次被统一起来,酉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
⑶希腊人:城邦文明①时空: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域取得成就。
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重要源头。
⑷雅利安人:古印度文明①时空: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域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
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入列国时代。
②对区域文化的影响:独娃制度和俄数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亶亚产生重大影响。
第6课人口南移和民族交融同步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山戎,羯,羌,氐C.匈奴,山戎,氐,羌,犬戎 D.匈奴,犬戎,羯,氐,羌【答案】A【解析】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是匈奴,鲜卑,羯,氐,羌。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故选:A。
2.“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衰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的高潮。
”该“内乱”是指()A.七国之乱B.八王之乱C.楚汉之争D.国人暴动【答案】B【解析】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
八王混战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这场内乱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据“西晋时期的一场皇族为争夺中央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导致了西晋亡国以及近三百年的动乱。
”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内乱”是指八王之乱。
故选:B。
3.“经过自东吴以来至南朝刘宋时期二百余年南北人民的共同开发,三吴地区的生产发展已经赶上并局部地超过了北方,并在实际上形成了我国的一个新的经济中心——江南经济区。
”这段材料直接说明()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完成南移C.江南地区环境较好 D.北人南迁促进发展【答案】D【解析】题干材料直接说明北人南迁促进发展。
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
故选:D。
4.两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水稻由原来的直播变成育秧移栽,普遍实行麦稻兼作,还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
教学设计授课班级授课日期第1-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资料教材、PPT、板书课题人口南迁和民族交融教学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知道魏晋时期人口大量南迁的原因和影响;了解北魏政权的建立,知道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影响;了解石窟艺术产生的原因;知道最具代表性的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过程与方法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淝水之战前秦败于东晋”的原因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理解石窟艺术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教材分析重点了解具体史实产生的背景、发生的过程和造成的影响。
难点归纳史实的能力。
关键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板书设计人口南迁与民族交融课后小结正是由于历史上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在文化教育、生产方式、风俗习惯上的相互影响、相互交流,才让中华民族大家庭充满生机和活力,中华文明才能源远流长、多姿多彩。
本讲主要讲述了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措施和影响。
孝文帝改革一方面是这时期民族交融的重要体现,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另一方面,进一步推动了北方的民族交融。
本目简要介绍了石窟艺术作为佛教的一部分与佛教的产生发展有着重要联系。
其中,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集石窟艺术之大成,为我们展现了石窟艺术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与异域文明交融的重要载体。
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北魏是由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鲜卑族最早生活于今天黑龙江嫩江流域,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对中国影响最大的游牧民族。
他们居无定所,逐水草而居,在婚姻习俗上依然存在近亲结婚的现象。
4世纪后期,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定都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439年终于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150年分裂割据、战乱频繁的局面。
2.孝文帝改革(1)改革的原因统一后的北魏面临很多棘手的问题。
例如,北魏前期官员没有俸禄,收入主要还是依靠掳掠与赏赐战利品的办法,统一北方后,战争与掠夺的机会少了,于是,官员开始公开贪污受贿,搜刮百姓,霸占农民土地,农民流离失所,激化了阶级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