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载保护试验专用并联电抗器
- 格式:pdf
- 大小:516.48 KB
- 文档页数:6
串联电抗器选型电抗器也叫电感器,根据用途来可分为:①并联电抗器;②串联电抗器;③调谐电抗器;④输出电抗器;⑤输入电抗器;⑥限流电抗器;⑦消弧线圈;⑧阻尼电抗器;⑨平波电抗器。
电抗器就是导线绕成螺线管形式(空心电抗器),有时为了增加电感值,会在线圈中插入铁心(铁芯电抗器),铁芯中均匀分布多个气隙。
非调谐补偿滤波单元,即采用串联电抗器与并联电容器串联,根据接入点处系统谐波分布情况,采用合适的电抗率P ,即电抗器与串联电容的阻抗比值:CX L X ,常用的电抗率为0.5/1%、6/7%、13.5/14%。
低压无功补偿回路串联电抗器,有两个主要作用:Ⅰ.降低电容器投入瞬间涌流在20I N 以内,减小故障情况下电流,在允许范围内;如电抗率P 选0.5%、1%阻尼电抗器Ⅱ.抑制接入点系统谐波侵入电容,延长电容使用寿命;如电抗率选为7%、14%等第一种情况,使用场合为:在系统谐波含量小(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 u <5%),对用电设备影响不大,不需要特别抑制及治理措施。
一般采用纯电容补偿方案。
当然有条件的话串联阻尼电抗器,能减小合闸涌流对电容器金属极板的冲击,起保护电容器,减小系统电压波动。
第二种应用情况为:系统各次谐波明显,电压总谐波畸变率THD u >5%,对敏感设备已经造成影响,像无功补偿用电容,谐波侵入,造成严重过载,发热等故障。
采取的应对措施是前段串联电抗器,改变补偿支路的阻抗特性,防止谐波的放大甚至谐振。
系统中谐波次数、含量大小,我们可以通过专业测量仪表,如FLUK表,直观显示出来。
下图为一层写字楼谐波测量图1通过大量的实地勘察,低压系统谐波次数、含量主要集中在13次以内,其中3次、5次、7次、9次、11次为重灾区。
我们知道了谐波对并联电容器的危害,对补偿稳定性的危害,就必须采取串联电抗器的办法,那电抗器要怎么选,选多大的合适哪?看下图2——调谐次数图2横坐标为系统谐波次数,1为基波(频率50Hz)、2次谐波(频率100Hz)、3次谐波(频率为150Hz)…;纵坐标为单元(电容+电抗)基波与谐波下阻抗比值;曲线为各类电抗率,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为P对应的调谐次数。
伺服电抗器功能环节
伺服电抗器是用于伺服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组件,其功能和作用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 电流控制,伺服电抗器在伺服系统中起到电流控制的作用。
当伺服驱动器需要控制电机的加速度和减速度时,会发生瞬时的电
流变化,伺服电抗器可以限制这些瞬时电流的变化,保护电机和其
他电气设备,从而实现对电流的控制。
2. 过载保护,伺服电抗器还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的作用。
在伺服
系统工作过程中,由于负载突然增加或其他原因导致电机过载时,
伺服电抗器可以吸收一部分过载电流,保护电机和其他设备不受损坏。
3. 滤波作用,伺服电抗器还可以在伺服系统中起到滤波的作用。
它可以减少电机运行时所产生的高频噪音和电磁干扰,提高系统的
稳定性和可靠性。
4. 节能减耗,伺服电抗器还可以通过对电流的调节,降低系统
中的能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系统的效率。
总的来说,伺服电抗器在伺服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过对电流的控制、过载保护、滤波和节能减耗等功能,保障了伺服系统的稳定运行和设备的安全可靠性。
DL1-630/1140大电流保护特性试验操作规程DL1-630/1140大电流保护特性试验台可以输出380V、660V、1140V三相电压,多档位电阻、电容,0-6000A电流、短路、漏电等多项试验。
一、真空防爆开关整机大电流、短路试验1、把大电流试验的电流输出导电带串接在整机接线柱上,电源、负荷相序一一对应,接线柱螺栓要压紧。
从试验台的电压输出端引出两相电源线,给控制变压器、三相电抗器接入额定电压,A、B、C相要与电流输出线一一对应,把短路过载保护插件整定在需要档位上。
2、旋转电源总开关,接通试验台电源。
调节三相整定按钮到所需电压,按下三想控制按钮,给开关送电。
3、在时间设定窗口设定好时间档位,根据试验要求选择大电流档位(当试验电流在2000A下时,电流切换开关切换至2000A档位,磁路切换开关切换至半单磁路位置,如果试验电流大于2000A,电流切换开关需切换至6000A档位,磁路切换开关切换至双磁路位置)。
4、按下大电流控制按钮,顺时针缓慢扭动电流调速按钮使电流是整定值的倍数,从数显时间继电器计下开关跳闸、复位时间,开关在规定范围内跳闸、复位为合格。
5、试验完后,逆时针扭动电流调整按钮,使电流降至D位,各按钮恢复原位,试验台断电。
二、漏电试验从上接线箱给整机输入三相电源,在试验台漏地电阻输出端引出两根线,一根接地,另一根依次接在整机D1、D2、D3三项负载上,从控制触点输出端引出两根线串接在整机继电器开点上。
2.1、 1KΩ电阻加入动作时间给开关送电,按合闸按钮,是开关吸合,按下1K电阻加入按钮,给整机切入1K电阻,从动作时间窗口读出开关动作时间,开关应在30ms内动作,否则为不合格。
2.2、漏电闭锁试验根据整机额定电压等级,调节好电阻档位,按下漏地电阻加入按钮,当绝缘电阻低于40K+20%(1140V),22K+20%(660V),7K+20%(380V)时能可靠地实现漏电闭锁功能,使开关不能合闸,当绝缘阻值上升至闭锁值的1.2倍时,能自动解除漏电闭锁,否则为不合格。
(上海民恩/三相并联电抗器)上海民恩电气有限公司专业加工生产各种类型的电抗器!变频器专用的三相输入电抗器,三相输出电抗器以及单相交流电抗器、单相直流电抗器等常规规格有现货库存。
变频器专用负载实验电抗器;三相负载并联电抗器、单相并联电抗器等可以根据客户的技术参数要求加工定做。
详细请联系上海民恩电气!BKSG-3/0.38并联电抗器3kvar三相380V负载电抗器-产品用途Product use三相并联电抗器配套于大功率负载干式阻/感一体式的负载柜。
通过调节感性负载和阻性负载的容量可以精确检测船用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与带载能力.可协助船厂进行整船验收、系泊试验、船行试验、负荷试验、静态调压性试验、特性试验、调速特性试验、过载保护试验、逆功率和逆电流保护试验、并车试验等。
BKSG-3/0.38并联电抗器3kvar三相380V负载电抗器--产品特点Product features三相并联电抗器采用高硅优质取向硅钢片.所有绝缘材料及电磁导线采用F/H 级。
按照国家标准要求工艺制造具有损耗小、绝缘性主、散热性好、防腐蚀、防潮、抗震力强、安全可靠。
BKSG-3/0.38并联电抗器3kvar三相380V负载电抗器--产品技术参数Product technical parameters(可以根据用户提供的产品技术参数、要求加工定制!)产品型号额定容量(Kvar)系统电压(KV)额定频率(HZ)额定电流(A)额定电感(A)外形尺寸(长x宽x高)BKSG-1/0.3810.3850 1.515462250x150x180 BKSG-2/0.3820.3850 3.03231250x150x200 BKSG-3/0.3830.3850 4.54154300x230x300 BKSG-5/0.3850.38507.5892.4320x260x400 BKSG-8/0.3880.385012.1257.75400x260x450 BKSG-10/0.38100.385015.246.2400x280x500 BKSG-20/0.38200.385030.323.1500x300x550 BKSG-30/0.38300.385045.515.4500x300x600 BKSG-50/0.38500.385075.89.25660x315x750 BKSG-100/0.381000.3850152 4.62700x350x750 BKSG-200/0.382000.3850303 2.31750x400x800 BKSG-300/0.383000.3850454 1.54800x450x800单相并联电抗器BKDG-30/0.22并联电抗器30kvar单相220V--产品介绍Product Introduction单相并联电抗器主要与系统并联使用以补偿系统容抗或抑制电容器产生的谐波电流,对设备的不正常运行或损坏起保护作用,或用于不对称系统以调节平衡度。
低压并联电抗器选型研究一、选型依据在电网运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因负载变化、电源系统变化等原因,造成电压下降、电力质量问题、甚至是电力故障等情况。
而低压并联电抗器能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
低压并联电抗器具有以下特点:1.降低电压下降低压并联电抗器的应用可以减少在电流变化时对电压的影响,从而有效降低电压下降,保持电网稳定运行。
2.提高电力质量低压并联电抗器在电网中可以起到电流的过滤作用,能够有效滤除谐波电流,并改善电力质量。
3.保护设备低压并联电抗器能够有效的降低电流的峰值和过电流损坏,从而提供了有效的电网保护措施。
综合上述特点,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选型应主要考虑到负载变化、电源系统变化等因素,以确保电网的稳定运行和电力质量。
二、选型参数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选型参数通常包括容量、额定电压、频率、阻抗等,下面对各项参数进行详细说明:1.容量低压并联电抗器的容量是指其承载电流的能力,通常由电抗器的电流容量来确定,单位为安培(A),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容量的低压并联电抗器,以确保电网能够正常稳定运行。
2.额定电压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额定电压是指电抗器正常工作时所承受的最大电压值,单位为伏特(V),通常取电网的额定电压,以确保低压并联电抗器能够正常工作。
3.频率频率是指电抗器所承受的电源系统的工作频率,通常为50Hz或60Hz。
4.阻抗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阻抗是指其所承受电压和电流之比,可以用来反映低压并联电抗器的电气性能。
三、选型方法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选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综合考虑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选型应综合考虑电抗器的容量、额定电压、频率、阻抗等参数,根据实际需求进行选择,以确保电网的正常稳定运行。
2.选型计算选型计算是通过一系列的模型和计算过程,根据负载、电源系统等实际情况,计算出低压并联电抗器的选型参数,以确保其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选型计算需要对负载情况、电源系统情况、电力质量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所选低压并联电抗器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船舶低压供电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低压供电系统的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钢质船舶的主电站(以下简称电站)、应急电站和停泊电站所构成的低压供电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中国船级社《钢质海船入级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主配电板接受主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并对其进行控制、分配,还附有测量和保护的电气装置。
3.2应急配电板接受应急发电机所发出的电能,并对其进行控制、分配,还附有测量和保护的电气装置。
3.3船舶主电站由主发电机组和主配电板以及附属设施、控制装置所组成的电站。
3.4船舶应急电站由应急发电机组和应急配电板以及附属设施、控制装置所组成的电站。
3.5交流负载的不对称度各相实际负载率与总平均负载率之差。
3.6频率允差在正常运行期间,频率与标称频率之间的允许最大偏差,但不包括瞬态频率允差和频率的周期性变化允差,以标称频率的百分数表示。
频率允差包括由负载变化、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倾斜)、配电板仪表误差和漂移所引起的种种变化。
3.7电压允差在正常运行期间,电压与标称电压之间的允许最大偏差,但不包括瞬态电压允差和电压周期性变化允差。
电压允差包括由负载变化、环境(温度、湿度、振动、倾斜)、配电板仪表误差和漂移所引起的种种变化。
3.8低压供电系统采用低压电制的主电站(以下简称电站)、应急电站和停泊电站所组成的系统。
4 低压供电系统的分类4.1 按电流种类分,可为直流低压供电系统和交流低压供电系统两大类。
4.2 按自动化程度可分为自动、半自动、基本型低压供电系统。
5 技术要求5.1 使用环境5.1.1 环境温度a. 无限航区船舶的初级冷却水温度为32℃;安装机组的舱室空气温度为0~45℃;b. 除热带海域以外,有限航区船舶的初级冷却水温度为25℃,安装机组的舱室空电温度为0~40℃;c. 组成低压供电系统的各种电气设备的考核温度应按照《钢质海船入级规范》的有关规定。
(卷B )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 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合计40分)。
1. 在正常情况下鼠笼式转子的电动机允许在冷态下启动(2 次)次,且每次时间间隔不小于(5)分钟,允许在热态时启动(1)次,只有在事故处理或起动时间不超过(2~3)秒的电动机可以多启动一次。
2. 6KV 高压厂用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在相同的环境及温度下测量,如本次测量低于上一次测量值的(1/3~1/5)倍时,应检查原因,并必须测量吸收比″R60/R15″,此值应大于(1.3)。
3. 电动机可以在额定电压下,电源频率(±l %)变化内运行,其额定出力不变。
4. 主变冷却器(全停)允许在额定负荷下限时运行,若负荷小,主变上层油温未达到规定值时,允许上升到规定值,但主变最长运行时间不得超过(60)分钟。
5. 交流电动机的三相不平衡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的(10%),且任何一相电流不得超过(额定值)。
…○…………○………装…………○…………订…………○…………线…………○…………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座位号:6. 油浸自冷和油浸风冷方式的变压器,其上层油温的允许值最高不得超过(95)℃,一般不宜超过(85)℃。
7. 瓦斯保护二次回路一点接地时,应将重瓦斯保护改投(信号)位置。
8. 强迫油循环风冷的变压器上层油温一般不超过(75)℃,最高不超过(85)℃。
9. 变压器外加一次电压,一般不得超过该分接头额定值的(105%),此时变压器的二次侧可带额定电流。
10. 一般发电厂采用双母线接线,正常运行时每条母线上应保证有一个元件(接地),主变一般经(接地刀闸)接地,启备变中性点一般(直接)接地。
11. 6KV开关柜均设有“五防”机械闭锁装置,一般采用强制机械闭锁装置的闭锁功能是(小车开关在合闸状态时,不能移动)、(接地刀闸在合闸状态时,小车开关不能推入工作位置)、(开关在工作位置时,不能合上接地刀闸)、(接地刀闸不合,不能打开开关柜后挡板)。
电抗值测量细则目录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试验条件 (1)1.1环境要求 (1)1.2待试设备要求 (1)1.3人员要求 (1)1.4安全要求 (1)1.5试验电压要求 (2)1.6试验仪器要求 (2)2 试验准备 (2)3 试验方法 (2)3.1一般规定 (2)3.2试验接线 (3)3.3试验步骤 (3)3.4试验验收注意事项 (3)4 试验数据分析和处理 (3)5 试验原始数据和报告 (4)5.1原始数据 (4)5.2试验报告 (4)附录 A (规范性附录)电抗值试验报告 (5)电抗值测量细则1 试验条件1.1 环境要求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均在以下大气条件下进行,且试验期间,大气环境条件应相对稳定。
a)环境温度不宜低于5℃。
b)环境相对湿度不宜大于80%,试品的温度与环境温度应无显著的差别。
c)试验现场区域满足试验安全要求,并设置保护围栏。
1.2 待试设备要求a)待试设备处于检修状态。
b)设备外观清洁、干燥、无异常,必要时可对被试品表面进行清洁或干燥处理,以消除表面的影响。
c)设备上无各种外部作业。
1.3 人员要求试验人员需具备如下基本知识与能力:a)了解被测试电抗器的型式、用途、结构及原理。
b)熟悉变电站电气主接线及系统运行方式。
c)熟悉试验设备、仪器、仪表的原理、结构、用途及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故障。
d)能正确完成试验的接线、操作及测量。
e)熟悉各种影响试验结论的因素及消除方法。
f)经过上岗培训合格。
1.4 安全要求a)应严格执行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变电部分)》的相关要求。
b)高压试验工作不得少于两人。
试验负责人应由有经验的人员担任,开始试验前,试验负责人应向全体试验人员详细布置试验中的安全注意事项,交待邻近间隔的带电部位,以及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110kv并联电抗器继电保护1. 引言在电力系统中,高压电抗器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电气设备。
在110kv电力系统中,并联电抗器的使用非常常见。
为了保护并联电抗器免受故障和损坏的影响,继电保护系统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110kv并联电抗器继电保护的相关内容。
2. 并联电抗器的作用并联电抗器主要用于调节电力系统中的电压和电流。
它通过降低电压和电流的波动来保护系统中其他设备免受电力负荷的影响。
并联电抗器可以使电力系统中的电压更稳定,并提供系统对过电压和过电流的保护。
3. 并联电抗器的工作原理并联电抗器是通过调整其电抗值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调节。
当电压或电流超过设定的范围时,继电保护系统将触发相应的保护措施,例如切断电源或调整电抗器的电抗值。
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电力系统中的其他设备。
4. 并联电抗器的继电保护为了保护并联电抗器免受故障和损坏的影响,继电保护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4.1 过电流保护过电流保护是继电保护系统中最基本的功能之一。
当电流超过设定的阈值时,继电保护系统将触发保护动作,例如切断电源,以避免电力系统中的过电流对并联电抗器造成损坏。
4.2 过电压保护过电压保护是保护并联电抗器的另一个重要功能。
当电压超过设定的范围时,继电保护系统将触发保护动作,如切断电源或调整电抗器的电抗值。
这样可以保护并联电抗器免受过电压的影响。
4.3 温度保护并联电抗器内部的温度升高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因此,温度保护是继电保护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功能。
当电抗器内部温度超过设定的范围时,继电保护系统将触发保护动作,例如切断电源或警报。
4.4 地区保护并联电抗器的地区保护功能旨在保护设备免受地区故障的影响。
当电力系统中出现地区故障时,继电保护系统将通过切断电源等方式,将地区故障隔离,以保护并联电抗器和其他设备。
5. 总结通过对110kv并联电抗器继电保护的介绍,我们了解了并联电抗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以及继电保护的重要性和功能。
电力行业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和并联电容器装置事故的重点要求1 防止串联电容器补偿装置事故1.1 应考虑串补装置接入后对差动保护、距离保护、重合闸等继电保护功能的影响。
并应避免出现系统感性电抗小于串补容性电抗等继电保护无法适应的串补接入方式。
1.2 当电源送出系统装设串补装置时,应进行串补装置接入对发电机组次同步振荡的影响分析,当存在次同步振荡风险时,应确定抑制次同步振荡的措施。
1.3 应通过对电力系统区内外故障、暂态过载、短时过载和持续运行等顺序事件进行校核,以验证串补装置的耐受能力。
1.4 电容器组1.4.1 串联电容器应采用双套管结构。
1.4.2 串联电容器绝缘介质的平均电场强度不应高于57kV/mm。
1.4.3 单只电容器的耐爆容量应不小于 18kJ ,电容器的并联数量应考虑电容器的耐爆能力。
1.4.4 电容器之间的连接线应采用软连接。
1.4.5 电容器组初始不平衡电流应不大于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告警值的30%。
1.4.6 运行中应重点关注电容器组不平衡电流值,当确认该值发生越限告警时,应在一周内安排串补装置检修。
1.5 金属氧化物限压器(MOV)1.5.1 MOV的能耗计算应考虑系统发生区内和区外故障(包括单相接地故障、两相短路故障、两相接地故障和三相接地故障)以及故障后线路摇摆电流流过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过程中积累的能量,还应计及线路保护的动作时间与重合闸时间对金属氧化物限压器能量积累的影响。
1.5.2 新建串补装置的MOV热备用容量裕度应大于10%且不少于3单元/ 平台。
1.5.3 新建串补装置的MOV应采用复合外套。
1.6 阻尼装置1.6.1 线路短路故障导致串补跳闸后,应检查故障相电容器高频放电电流频率和衰减速度,若放电电流频率超出设计值,应考虑阻尼装置损坏,尽快安排串补装置检修。
1.7 火花间隙1.7.1 火花间隙的强迫触发电压应不高于1.8p.u.,无强迫触发命令时拉合串补装置相关隔离开关不应出现间隙误触发。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50227-95)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使电力工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贯彻国家技术经济政策, 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和运行检修方便,制订本规范.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220KV及以下变电所、配电所中无功补偿用三相交流高压、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新建、扩建工程设计.第1.0.3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 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电网条件、补偿要求、环境状况、运行检修要求和实践经验,确定补偿容量、选择接线、保护与控制、布置及安装方式.第1.0.4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选型, 应符合国家现行的产品标准的规定.第1.0.5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第二章-1 术语1.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installtion of high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由高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设备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2.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installtion of low voltage shunt capacitors):由低压并联电容器和相应的一次及二次配套元件组成, 可独立运行或并联运行的装置.3.并联电容器的成套装置(complete set of installation for shunt capacitors):由制造厂设计组装设备向用户供货的整套并联电容器装置.4.单台电容器(capacitor unit):由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元件组装于单个外壳中并引出端子的组装体.5.电容器组(capacitor bank):电气上连接在一起的一群单台电容器.6.电抗率(reactance ratio):串联电抗器的感抗与并联电容器组的容抗之比,以百分数表示.7.放电器、放电元件(discharge device、discharge component):装在电容器内部或外部的, 当电容器从电源脱开后能将电容器端子间的电压在规定时间内降低到规定值的设备或元件.8.串联段(series section):在多台电容器连接组合中,相互并联的单台电容器群.9.剩余电压(residual voltage):单台电容器或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 电容器端子间或电容器组端子间残存的电压.10.涌流(inrush transient current):电容器组投入电网时的过渡过电流.11.外熔丝(external fuses):装于单台电容器外部并与其串联连接, 当电容器发生故障时用以切除电容器的熔丝.12.内熔丝(internal fuses):装于单台电容器内部与元件或元件组串联连接, 当元件发生故障时用以切除该元件或元件组的熔丝.13.放电容量(discharging capacity):放电器允许连接的电容器组的容量.14.不平衡保护(unbalance protection):利用电容器组内两个相关部分之间的电容量之差形成的电流差或电压差构成的保护.第二章-2 符号1.Qcx:发生n次谐波谐振的电容器容量.2.Sd: 并联电容器装置安装处的母线短路容量.3.n: 谐波次数.4.K: 电抗率.5.I*ym:涌流峰值的标么值.6.β: 涌流计算中计及的电源影响系数.7.Q: 电容器组容量.8.Uc: 电容器端子运行电压.: 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母线电压.10.S: 电容器组每相的串联段数.第二章-3 代号1.C: 电容器组.2.IC、2C、3C: 并联电容器装置分组回路编号.3.C1、C2、Cn: 单台电容器编号.4.L: 串联电抗器或限流线圈.5.QS: 隔离开关或刀开关.6.QF: 断路器.7.QG: 接地开关.8.TA: 电流互感器.: 放电器、放电元件.10.FV: 避雷器.11.FU: 熔断器.12.KM: 交流接触器.13.KA: 热继电器.14.HL: 指示灯.15.Uo: 开口三角电压.16.△U:相不平衡电压.17.△I:桥差电流.18.Io: 中性点不平衡电流. 第三章接入电网基本要求第3.0.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的设计,应按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确定最优补偿容量和分布方式.第3.0.2条变电所里的电容器安装容量,应根据本地区电网无功规划以及国家现行标准《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电压技术导则》和《全国供用电规划》的规定计算后确定.当不具备设计计算条件时,电容器安装容量可按变压器容量的10%-30%确定.第3.0.3条电容器分组容量,应根据加大单组容量、减少组数的原则确定.当分组电容器按各种容量组合运行时,不得发生谐振,且变压器各侧母线的任何一次谐波电压含量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的有关规定.谐振电容器容量,可按下式计算:Qcx=Sd[(1/n^2)-K] (3.0.3)式中:Qcx为发生n次谐波谐振电容器容量(Mvar);Sd为并联电容器装置安装处的母线短路容量(MVA);n为谐波次数,即谐波频率与电网基波频率之比;K为电抗率.第3.0.4条高压并联电容装置应装设在变压器的主要负荷侧.当不具备条件时,可装设在三绕组变压器的低压侧.第3.0.5条当配电所中无高压负荷时,不得在高压侧装设并联电容器装置.第3.0.6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安全地点和装设容量,应根据分散补偿和降低线损的原则设置. 补偿后功率因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全国供用电规则》的规定.第四章电气接线第一节接线方式第4.1.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在同级电压母线上无供电线路和有供电线路时, 可采用各分组回路直接接入母线,并经总回路接入变压器的接线方式.当同级电压母线上有供电线路,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可设置电容器专用母线的接线方式.第4.1.2条高压电容器组的接线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一、电容器组宜采用单星形接线或双星形接线.在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电网中,星形接线电容器组的中性点不应接地.二、电容器组的每相或每个桥臂,由多台电容器串联组合时, 应采用先并联后串联的接线方式.第4.1.3条低压电容器或电容器组, 可采用三角形接线或中性点不接地的星形接线方式.第二节配套设备及其连接第4.2.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 可采用高压电容器组与配套设备连接的方式,并装设下列配套设备:1.隔离开关、断路器或跌落式熔断器等设备.2.串联电抗器.3.操作过电压保护用避雷器.4.单台电容器保护用熔断器.5.放电器和接地开关.6.继电保护、控制、信号和电测量用一次设备及二次设备.第4.2.2条低压联联电容器装置接线宜装设下列配套元件;当采用的交流接触器具的限制涌流功能和电容器柜有谐波超值保护时,可不装设相应的限流线圈和热继电器.1.总回路刀开关和分回路交流接触器或功能相同的其他元件.2.操作过电压保护用避雷器.3.短路保护用熔断器.4.过载保护用热继电器.5.限制涌流的限流线圈.6.放电器件.7.谐波含量超限保护、自动投切控制器、保护元件、信号和测量表计等配套器件.第4.2.3条串联电抗器宜装设于电容器组的中性点侧. 当装设于电容器组的电源侧时,应校验动稳定电流和热稳定电流.第4.2.4条当电容器配置熔断器时, 应每台电容器配一只喷式熔断器; 严禁多台电容器共用一只喷逐式熔断器.第4.2.5条当电容器的外壳直接接地时, 熔断器应接在电容器的两侧.当电容器装设于绝缘框(台)架上且串联段数为二段及以上时,至少应有一个串联段的熔断器接在电容器的电源侧.第4.2.6条电容器组应装设放电器或放电元件.第4.2.7条放电器宜采用与电容器组直接并联的接线方式. 当放电器采用星形接线时,中性点不应接地.第4.2.8条低压电容器组装设的外部放电器件, 可采用三角形接线或不接地的星形接线,并直接与电容器连接.第4.2.9条高压电容器组的电源侧和中性点侧.宜设置检修接地开关.第4.2.10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操作过电压保护和避雷器接线方式, 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宜设置操作过电压保护.二、当断路器公发生单相重击穿时,可采用中性点避雷器接线方式,或采用相对地避雷器接线方式.三、断路器出现两相重击穿的概率极低时,可不设置两重击穿故障保护. 当需要限制电容器极间和电源侧对地地电压时, 其保护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抗率为12%及以上时,可采用避雷器与电容器组并联连接和中性点避雷器接线的方式.2.电抗率不大于1%时, 可采用避雷器与电容器组并联连接和中性点避雷器接线的方式.3.电抗率为4.5%-6%时,避雷器接线方式宜经模拟计算研究确定. 第五章电器和导体的选择第一节一般规定第5.1.1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选型,应根据下列条件选择: 1.电网电压、电容器运行工况.2.电网谐波水平.3.母线短路电流.4.电容器对短路电流的助增效应.5.补偿容量及扩建规划、接地、保护和电容器组投切方式.6.海拔高度、气温、湿度、污秽和地震烈度等环境条件.7.布置与安装方式.8.产品技术条件和产品标准.第5.1.2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电器和导体的选择, 应满足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过电压状态和短路故障的要求.第5.1.3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总回路和分组回路的电路和导体的稳态过电流,应为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35倍.第5.1.4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外绝缘配合, 应与变电所、配电所中同级电压的其他电气设备一致.第5.1.5条并联电容器成套装置的组合结构,应便于运输和现场安装. 第二节电容器第5.2.1条电容器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可选用单台电容器、集合式电容器和单台容量在500Kvar及以上的电容器且成电容器组.二、设置在严寒、高海拔、湿热带等地区和污秽、易燃易爆等环境中的电容器,均应满足特殊要求.三、装设于屋内的电容器,宜选用难燃介质的电容器.四、装设在同一绝缘框(台)架上串联段数为二段的电容器组,宜选用单套电容器.第5.2.2条电容器额定电压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计入电容器接入电网处的运行电压.二、电容器运行中承受的长期工频过电压,应不大于电容器额定电压的1.1倍.三、应计入接入串联电抗器引起的电容器运行电压升高,其电压升高值按下式计算:Uc = {Us/[(√3)S]}.1/(1-K) (5.2.2)式中:1.Uc为电容器端子运行电压(KV);为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母线电压(KV);3.S为电容器组每相的串联段数.第5.2.3条电容器的绝缘水平,应按电容器接入电网处的要求选取.第5.2.4条电容器的过电压值和过电流值, 应符合国家现行产品标准的规定.第5.2.5条单台电容器额定容量的选择, 应根据电容器组设计容量和每相电容器串联、并联的台数确定,并宜在电容器产品额定容量系列的优先值中选取.第5.2.6条低压电容器宜采用自愈式电容器.第三节断路器第5.3.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断路器的选择, 除应符合断路器有关标准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并合时,触头弹跳时间不应大于2ms,并不应有过长的预击穿; 10KV 少油断路器的关合预击穿时间不得超过3.5ms.二、开断时不应重击穿.三、应能承受关合涌流,以及工频短路电流和电容器高频涌流的联合作用.四、每天投切超过三次的断路器,应具备频繁操作的性能.第5.3.2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总回路中的断路器, 应具有切除所连接的全部电容器组和开断总回路短路电流的能力. 条件允许时,分组回路的断路器可采用不承担开断短路电流的开关设备.第5.3.3条投切低压电容器的开关,其接通、分断能力和短路强度,应符合装设点的使用条件.当切除电容器时,不应发生重击穿,并应具备频繁操作的性能.第四节熔断器第5.4.1条电容器保护使用的熔断器,宜采用喷逐式熔断器.第5.4.2条熔断器的时间-电流特性曲线,应选择在被保护的电容器外壳的10%爆裂概率曲经的左侧. 时间-电流特性曲线的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第5.4.3条熔断器的熔丝额定电流选择, 不应小于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43倍,并不宜大于额定电流的1.55倍.第5.4.4条设计选用的熔断器的额定电压、耐受电压、开断性能、熔断特性、抗涌流能力、机械性能和电气寿命,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的规定.第五节串联电抗器第5.5.1条串联电抗器的选型, 宜采用干式空心电抗器或油浸式铁心电抗器,并应根据技术经济比较确定.第5.5.2条串联电抗器的电抗率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仅用于限制涌流时,电抗率宜取0.1%-1%.二、用于抑制谐波, 当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处的背景谐波为5次及以上时,宜取4.5%-6%; 当并联电容器装置接入电网处的背景谐波为3次及以上时,宜取12%;亦可采用4.5%-6%与12%两种电抗率.第5.5.3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合闸涌流限值, 宜取电容器组额定电流的20倍;当超过时,应采用装设串联电抗器予以限制.电容器组投入电网时的涌流计算,应符合本规范附录B的规定.第5.5.4条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压和绝缘水平, 应符合接入处电网电压和安装方式要求.第5.5.5条串联电抗器的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所连接的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其允许过电流值不应小于电容器组的最大过电流值.第5.5.6条变压器回路装设限流电抗器时, 应计入其对电容器分组回路的影响和抬高母线电压的作用.第六节放电器第5.6.1条当采用电压互感器作放电器时,宜采用全绝缘产品,其技术特性应符合放电器的规定.第5.6.2条放电器的绝缘水平应与接入处电网绝缘水平一致. 放电器的额定端电压应与所并联电容器的额定电压相配合.第5.6.3条放电器的放电性能应满足电容器组脱开电源后, 在5S内将电容器组上的剩余电奢降至50V及以下.第5.6.4条当放电器带有二次线圈并用于保护和测量时, 应满足二次负荷和电压变比误差的要求.第七节避雷器第5.7.1条避雷器用于限制并联电容器装置操作过电压保护时, 应选用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第5.7.2条与电容器组并联连接的避雷器、与串联电抗器并联连接的避雷器和中性点避雷器参数选择,应根据工程设计的具体条件进行模拟计算确定.第八节导体及其他第5.8.1条单台电容器至母线或熔断器的连接线应采用软导线, 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单台电容器额定电流的1.5倍.第5.8.2条电容器组的汇流母线和均压线的导线截面应与分组回路的导体截面一致.第5.8.3条双星形电容器组的中性点连接线和桥形接线电容器组的桥连接线,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应小于电容器组的额定电流.第5.8.4条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所有连接导体, 应满足动稳定和热稳定的要求.第5.8.5条用于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支柱绝缘子, 应按电压等级、泄漏距离、机械荷载等技术条件选择和校验.第5.8.6条用于高压并联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的电流互感器, 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额定电压应按接入处电网电压选择.二、额定电流不应小于最大稳态不平衡电流.三、应能耐受故障状态一的短路电流和高频涌放电流. 并应采取装设间隙或装设避雷器等保护措施.四、准确等级可按继电保护要求确定.第5.8.7条用于高压电容器组不平衡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绝缘水平应按接入处电网电压选择.二、一次额[下电压不得低于最大不平衡电压.三、一次线圈作电容器的放电回路时,应满足放电容量要求.四、准确等级可按电压测量要求确定.第六章保护装置和投切装置第一节保护装置第6.1.1条电容器故障保护方式应根据各地的实践经验配置.第6.1.2条电容组应装设不平衡保护,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单星形接线的电容器线岢采用开口三角电压保护.二、串联段数为二段及以上的单星形电容器组岢打用电压差动保护.三、每相能接成四个桥臂的单星形电容器组,可采用桥式差电流保护.四、以星形接线电容器组,可采用中性点不平等电流保护.采用外熔丝保护和电容器组,其不平衡保护应按单台电容器过电压允许值整定. 采用内熔丝保护和无熔丝保护的电容器且,其不平衡保护应按电容器内部元件过电压允许值整定.第6.1.3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可装设带有短延时的速断保护和过流保护,保护动作于跳闸.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值,在最小运行方式下, 电容顺组端部引线发生两相短路时,保护的灵敏系数应符合要求; 动作时限应大于电容器组合闸涌流时间.第6.1.4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宜装设过负荷保护, 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第6.1.5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装设母线过电压保护, 带时限动作于信号或跳闸.第6.1.6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装设母线失压保护, 带时限动作于跳闸.第6.1.7条容量为0.18MVA 及以上的油浸式铁心串联电抗器装设瓦斯保护.轻瓦斯动作于信号,重瓦斯动作于跳闸.第6.1.8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应有短路保护、过电压保护、失压保护,并宜有过负荷保护或谐波超值保护.第二节投切装置第6.2.1条高夺并联电容器装置可根据其在电网中的作用、设备情况和运行经验选择自动投切或手动投投切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兼负电网调压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采用按电压、无功功率及时间等组合条件的自动投切.二、变电所的主变压器具有载调压装置时,可采用对电容器组与变压器分接头进行综合调节的自动投切.三、除上述之外变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分别采用按电压、无功功率(电流)、功率因数或时间为控制量的自动投切.四、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当日投切不超过三次时,宜采用手动投切.第6.2.2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采用自动投切. 自动投切的控制量可选用无功功率、电压、时间、功率因数.第6.2.3条自动投切装置应具有防止保护跳闸时误合电容器组的闭锁功能,并根据运行需要应具有的控制、调节、闭锁、联络和保护功能; 应设改变投切方式的选择开关.第6.2.4条并联电容器装置,严禁设置自动重合闸.第七章控制回路、信号回路和测量仪表第一节控制回路和信号回路第7.1.1条220KV变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 宜在主控制室内控制, 其他变电所和配电所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可就地控制.第7.1.2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断路器, 宜采用一对一的控制方式,其控制回路,应具的防止投切设备跳跃的闭锁功能.第7.1.3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断路器与相应的隔离开关和接地开关之间,应设置闭锁装置.第7.1.4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应设置断路器的位置信号、运行异常的预告信号和事故跳闸的信号.第7.1.5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应具有电容器投入和切除的信号. 第二节测量仪表第7.2.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所连接的母线, 应有一只切换测量线电压的电压表.第7.2.2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总回路, 应装设无功功率表、无功电度表及每相一只电流表.第7.2.3条当总回路下面连接有燕联电容器和并联电抗器时, 总回路应装设双方向的无功率表,并应装设分别计量容性和感性的无功电度表.第7.2.4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中, 可仅设一只电流表. 当并联电容器装置和供电线路同接一条母线时,宜在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分组回路中装设无功电度表.第7.2.5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应具有电流表、电压表及功率因数表.第八章布置和安装设计第一节一般规定第8.1.1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和安装设计, 应利于分期扩建、通风散热、运行巡视、便于维护检修和更换设备.第8.1.2条高压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型式, 应根据安装地点的环境条件、设备性能和当地实距经验, 选择屋外布置和屋内布置.一般地区宜采用屋外布置;严寒、湿热、风沙等特殊地区和污秽、易燃易爆等特殊环境宜采用屋内布置.屋内布置的并联电容器装置,应防设置防止凝露引起的污闪事故的措施.第8.1.3条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的布置型式, 应根据设备适用于的环境条件确定采用屋内布置或屋布置.第8.1.4条屋内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和供电线路的开关柜, 不宜同室布置.第8.1.5条低压电容器柜和低压配电屏可同室布置, 但宜将电容器柜布置在同列屏柜的端部.第8.1.6条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中的铜、铝导体连接, 应采取装设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第8.1.7条电容器组的框(台)架、柜体结构件、串联电抗器的支(台)架等钢结构构件,应采用镀锌或其他的有效的防腐措施.第8.1.8条高压电容器组下部地面和周围地面的处理, 宜符合下列规定:一、在屋外电容器组外廓1m范围内的地面上,宜铺设卵石层或碎石层,其厚度应为100mm,并海里高于周围地坪.二、屋内电容器组下部地面,应有防止液体溢流措施. 屋内其他部分可采用混凝土地面;面层宜采用水泥沙浆抹面并压光.第8.1.9条低压电容器室地面,宜采用混凝土地面;面层宜采用水泥少浆抹面并压光.第8.1.10条电容器的屋面防水标准,不得低于屋内配电装置室. 第二节高压电容器组的布置和安装设计第8.2.1条电容器组的布置,宜分相设置独立的框(台)架.当电容器台数较少或受到地限制时,可设置三相共用的框架.第8.2.2条分层布置的电容器组框(台)架,不宜超过三层,每层不应超过两排,四周和层间不得设置隔板.第8.2.3条电容器组的安装设计最小尺寸,应符合表8.2.3的规定:电容器组安装设计最小尺寸(mm) 表8.2.3━━━━━━━━━━━━━━━━━━━━━━━━━━━━━━名称最小尺寸──────────────────────────────电容器(屋内、屋外):间距100排间距离200电容底部距地面:屋外300屋内200框(台)架顶部至顶棚净距: 1000━━━━━━━━━━━━━━━━━━━━━━━━━━━━━━第8.2.4条屋内外布置的电容器组, 在其四周或一侧应设置维护通道,其宽度洞庭湖小于1.2m. 当电容器双排布置时,框(台)架和墙之间或框(台)架相互间可设置检修走道,其宽度不宜小于1m.注:1.维护通道系指正常运行时巡视、停电后进行维护检修和更换设备的通道.2.检修走道系指停电后维护检修工作使用的走道.第8.2.5条电容器组的绝缘水平,应与电网绝缘水平相配合.当电容器与电网绝缘水平一致时,应将电容器外壳和框(台)架可靠接地; 当电容器的绝缘水平低于电网时,应将电容器安装在与电网绝缘水平相一致。
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运行分析及整定计算电力系统中,并联电抗器保护(POC)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高效保护装置,其最主要作用是减少过载及短路故障的发生,有效的抑制过电流的发生,保护各种电力安装设备,提高整个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本文首先会综述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设计原理,其次着重阐述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运行模式及分析方法。
最后,将结合实际应用对其进行实例整定计算,以说明实际运用时的分析及整定方法。
一、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设计原理并联电抗器保护属于一种基于电流反馈控制的保护,其核心原理如下:当发生短路故障时,并联的电抗器会产生电流过大的现象,当电流达到预定值时,便会及时触发保护装置断开保护线路,从而达到保护目标。
二、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运行模式及分析方法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运行模式一般分为错相比较模式和正常模式两种,错相比较模式是该装置预防故障发生的主要模式,它可以比较两路电流的相位差和电流大小,从而及时对出现的短路故障进行及时的保护;而正常模式用于一般的运行监测,它可以定期检查电流状态,确保工作的正常。
分析并联电抗器保护,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1)对电抗器及控制电路的测量及检查;(2)检查各极控的参数,确保各极控的精度;(3)检查反馈控制电路的电流,确保保护电路的准确操作;(4)检查电抗器及保护装置的温升、热失控;(5)检查保护装置的断路模式,确保并联电抗器保护有效保护;(6)检查电抗器及保护装置的测试,避免发生意外。
三、整定计算以某公司的35kV配电系统为例,系统内2*20MVA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为3.3%,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并联的电抗器的容量:容量:K=20MVA/3.3%=606.06kVA其中本一次绕组比为6%,本二次绕组比为5%;根据空载距离保护(IDMT)原理,计算出本一次绕组IDMT距离响应快慢曲线的曲线数据如下:1、定义曲线:ΔT=2.2sK=1/2V=2V2、定义有效延时时间:T1=2.07sT2=1.33sT3=0.9s根据有效延时时间计算出对应的本一次绕组电抗器及保护装置的整定参数:1、控制电压:U0=2V2、保护装置的整定电流:I1=50AI2=100AI3=150A3、电抗器的整定电流:I1=1.6AI2=2.6AI3=3.6A四、结论本文详细介绍了并联电抗器保护的设计原理、运行模式以及分析方法,并以某公司的35kV配电系统为例,介绍了并联电抗器保护实际应用时的整定方法。
关于GB 50227-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的专题研究为了给修订国家标准GB 50227--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提供依据,有关单位先后对谐波抑制对策、操作过电压保护、电客器和电客器组保护3项专题进行了课题研究,文章对3项专题研究的概况、主要内客、研究结论,以及研究成果在工程中的推广应用等作了简要介绍,并对此3项专题进行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建议。
西南电力设计院是国家标准GB50227-1995《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的主编单位,为了解决该标准送审稿审查时遗留的抑制谐波措施、操作过电压保护、电客器和电客器组故障保护3个问题,并为标准修订时补充和完善标准条文,由西南电力设计院牵头组织了专题研究,并分别委托3个科研单位进行专题研究。
第一个专题“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谐波响应与抑制对策研究”由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第二个专题“并联电容器组操作过电压及其保护研究”由武汉高压研究所承担;第三个专题“并联电容器内部故障保护的研究”由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承担。
现分别对3个专题的研究情况作一介绍。
1 谐波抑制对策1.1 专题概况该专题研究从国家现行标准和现有研究成果着手,对电容器组谐波电压、谐波电流进行了计算和校验,对电容器组投入引起的电源侧谐波电压放大和谐振容量进行了计算,对不同电抗率配置抑制谐波放大效果进行了计算,同时,对一些特殊情况(可变电抗率串联电抗器、电抗器退出运行、电容器组缺台运行)进行了计算分析。
1.2 主要内容电容器组的谐波电压的谐波电流计算、电源侧的谐波电压放大和谐振容量计算,都是为了合理地配置电抗器,达到有效地抑制刘东淑放大,使电容器组安全运行。
计算分析主要考虑3、5、7、11次含量较高的谐波,将谐波电流放大等于2时的轻度放大作为安全线,电抗率K取值为0%、0.1%、0.5%、1%、4.5%、5%、6%、12%、13%,电容器组投入运行后反映的是s=QC /Sd的变化,其中Qc为投入运行的电容器组总容量;Sd为电容器组母线短路容量。
1. 发电厂类型和变电所类型有哪些?答:发电厂类型:火力发电厂、水力发电厂、核能发电厂以及风力发电厂、地热发电厂、太阳能发电厂、潮汐发电厂等;变电所类型:枢纽变电所、、区域变电所、中间变电所、终端变电所2. 哪些设备属于一次设备?哪些设备属于二次设备?其功能是什么?答:通常把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电能的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和断路器等称为一次设备。
它们包括以下设备:(1). 生产和转换电能的设备——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2.接通或断开电路的开关电器——断路器、隔离开关、负荷开关、接触器、熔断器3、限制故障电流和防御过电压的保护电器——电抗器、避雷器4、载流导体——裸导体、电缆5、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6、无功补偿设备——并联电容器、串联电容器、并联电抗器7、接地装置——地网对一次设备和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测量、控制、监视和起保护作用的设备称为二次设备。
它们包括以下设备:1、 测量表计——电压表、电流表、频率表、功率表、电能表2、 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及远动装置3、 直流电源设备——直流发电机组、蓄电池组、整流装置4、 操作电器、信号设备及控制电缆3. 研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发热有何意义?长期发热和短时发热各有何特点?答:电流将产生损耗,这些损耗都将转变成热量使电器设备的温度升高。
发热对电气设备的影响:使绝缘材料性能降低;使金属材料的机械强度下降;使导体接触电阻增加。
导体短路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短路电流很大,发热量仍然很多。
这些热量在适时间内不容易散出,于是导体的温度迅速升高。
同时,导体还受到电动力超过允许值,将使导体变形或损坏。
由此可见,发热和电动力是电气设备运行中必须注意的问题。
长期发热是由正常工作电流产生的;短时发热是由故障时的短路电流产生的。
4. 短时发热允许温度和长期发热允许温度分别是多少,为什么不相同?答:长期发热温度一般不超过70C 0,短期发热温度铝为200C 0,铜为300C 0长期发热:指正常工作电流引起的发热;短时发热:指短路电流引起的发热5. 导体长期发热允许电流是根据什么确定的?提高允许电流应采取哪些措施?答:是根据导体的稳定温升确定的。
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GB 50227—95条文说明主编单位:电力工业部西南电力设计院1 总则1.0.1 本条为制订本规范的目的。
本条强调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要贯彻国家的基本建设方针,体现我国的技术经济政策,技术上把安全可靠放在首位,在设计的技术经济综合指标上要体现技术先进,同时要为运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1.0.2 本条规定了本规范的适用范围。
本规范的重点是对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技术要求作规定。
用户的低压无功补偿,基本上是选用制造厂生产的低压电容器柜而极少作装置的整体设计,因此,对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仅在电容器柜设备选型和安装设计方面作了必要的技术规定供遵循。
1.0.3 本条为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原则的共性要求。
工程设计要考虑各自的具体情况和当地实践经验,不能一概而论。
本规范的一些条文规定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要正确理解,合理运用。
1.0.4 为使并联电容器装置的设备选型正确,达到运行可靠,本条强调设备选型要符合国家现行的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这些标准有《低电压并联电容器》、《高电压并联电容器》、《串联电抗器》、《集合式并联电容器》、《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以及《高压并联电容器技术条件》、《高压并联电容器用串联电抗器订货技术条件》、《高压并联电容器单台保护用熔断器订货技术条件》等行业标准。
1.0.5 本条明确了本规范与相关规范之间的关系。
本规范为高压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和低压电容器柜选型与安装设计的统一专业技术标准。
除个别内容在本规范中强调而外,凡在国家现行的标准中已有规定的内容,本规范不再重复。
2 术语、符号、代号本规范为新编国家标准,为执行条文规定时正确理解特定的名词术语的含义,列入了一些术语,以便查阅。
同时,将条文和附录中计算公式采用的符号和图例中的代号纳入本章集中列出。
条文和附录中计算公式的符号按本专业的特点和通用性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