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苏州大学临床技能教学中心
- 格式:doc
- 大小:32.00 KB
- 文档页数:7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教学大纲(供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使用)Ⅰ前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基础医学过渡到口腔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
主要研究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和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
它涉及X线平片、体层摄影、X线造影以及电子计算机X 线体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显像(RI)、灰阶超声等影像诊断学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本大纲适用于五年制本科口腔医学专业学生使用。
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讲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
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3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1.7:1。
即讲课20学时,实验12学时。
四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4版,2003年。
II 正文第一章绪论一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及发展简史。
二教学要求(一)熟悉X线诊断的特点。
(二)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
(三)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简史。
三教学内容(一)X线诊断的特点。
(二)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
(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简史。
1 口腔放射学2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3 口腔颌面介入放射学第二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及防护一教学目的通过对放射生物学知识的了解,提高放射防护意识。
二教学要求(一)了解放射生物学损害。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of maxllarfacial 课程号(代码):50301830 (七年制) 50301820(五年制)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3(七年制)2(五年制)学时:48(七年制)35(五年制)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口腔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与口腔其他学科均有交叉。
包括X线的基础、牙片的投照方法、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正常颌骨的X线解剖、颌骨炎症、颌面部外伤、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等。
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影像学知识。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讲总论(2学时)要求:了解牙科X线的发展历史了解牙科X线诊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牙科X线诊断的发展方向第二讲口腔颌面X线技术的特点及概论(2学时)要求:了解牙科X线技术的特点和诊断原则以及口腔颌面X线防护。
内容:防护的意义及重要性X线对人体可能的损害X线检查的种类临床信息对X线诊断的重要性第三讲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2学时)要求:掌握牙科X线投照技术的原理和诊断方法,以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和相关的口腔颌面部颌骨的解剖标志。
内容:牙科X线投照技术的原理和诊断方法如何鉴别上下颌及左右侧牙片上不同的正常颌骨解剖结构混合牙列的X线特征第四讲牙片投照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学时)要求:了解牙片投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内容:牙片投照中的常见问题牙片冲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X线机相关的问题混合牙列的X线特征第五讲牙及牙周组织常见病X线诊断8学时要求:掌握牙及牙周组织常见疾病的X线影像。
内容:龋病和牙髓病、根尖周病的X线诊断牙周病的X线诊断牙外伤的X线诊断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牙发育异常的X线特征第六讲正常颌骨X线影像(2学时)要求:掌握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的正常X线影像。
各种不同的投照体位及应用范围内容:华特位、后前位、颅底位、曲面体层摄影、头影测量片、斜侧位等各种摄影方法的投照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的正常X线影像第七讲颌面骨损伤的X线诊断(2-4学时)要求:掌握骨折诊断的原则上下颌骨、鼻骨骨折的X线影像。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适用于八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规定教材为北京大学出版社八年制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由口腔医学基础过渡到口腔医学临床的一门重要的桥梁课程,采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如X线平片、体层摄影、X 线造影、计算机断层摄影(CT)、磁共振成像(MRI)、核素成像、B超等,研究口腔颌面部疾病诊断的一门医学课程。
主要内容包括牙体疾病、牙周疾病、颌面骨炎症、颌面骨骨折、口腔颌面部肿瘤及瘤样病变、颞下颌关节疾病、唾液腺疾病、系统病在颌面骨的损害等。
本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熟悉现代影像学检查方法、掌握各种影像学检查的适用范围、掌握临床常用X线片位的正常X线解剖、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并具备较强的影像诊断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座、讨论和读片实习等多种方式方法,要求学生预先自学讲课内容。
课程考核分为理论部分和病例分析诊断部分。
课时安排:系统理论课32学时,前期实习17.5学时,临床生产实习3~4周。
第一单元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绪论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①口腔颌面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的指征;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学习方法。
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口腔颌面介入放射学主要方法。
第二单元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技术特点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①根尖片分角线投照和平行投照技术的原理;②常用口腔颌面部影像学检查方法:曲面体层片、下颌骨侧斜位、华特位、颧弓位、许勒位、髁突经咽侧位、唾液腺造影、颞下颌关节造影、CT及MRI检查等。
一般了解内容及深度:①X线中心线、水平角、垂直角以及投照上下颌各牙位根尖片的X线中心线垂直角参考值;②根尖片投照技术具体步骤及常见错误分析;③咬合翼片和咬合片的投照技术和具体步骤。
第三单元口腔放射生物学及放射防护概述重点要求内容及深度:①放射防护主要原则及口腔放射防护原则。
②减少照射时间的措施;③屏蔽防护的主要措施;④提高X线透过系数的主要方法;⑤距离防护的主要手段。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
英文名称:《Imaging Diagnosis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Diseases》
开课单位:口腔学院口腔放射学教研室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32学时
学分:1.7学分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X线诊断相关基础知识,掌握X线诊断原则和方法,掌握牙齿及颌面部的正常X线解剖标志和常见病、多发病X线诊断和鉴
别诊断,了解其他相关影像诊断方法如CT、MRI等。
内容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本课程主要包括口腔颌面放射生物学、口腔放射防护、口腔颌
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
肿瘤和瘤样病变、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系统性疾病在口
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考核形式:闭卷考试
教材:《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4版,2003年。
参考书目:《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马绪臣,1版,2004年。
主讲教师:刘敏讲师。
《口腔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大纲教案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学教研室编写前言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它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通过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包括课堂讲授、临床示教与实习),要求学生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业务范围和发展趋势,熟悉有关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常见片位的正常影像学特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的典型表现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影像表现,培养学生严谨的临床思维方法,更好的掌握读片技能,为临床服务。
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教学中,要坚持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讲授内容要重点突出并给一定的自学内容。
实习内容包括读片示教、病案讨论以及电影幻灯等多种形式。
本课程为口腔医学专业的必修课,总学时数为49,其中讲授学时28,实习学时21,于第六学期完成。
参考书目1、邹兆菊主编.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邹兆菊主编.涎腺疾病影像诊断.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3、陈星荣,沈天真段承祥等主编.全身CT和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4、陈帜贤主编.实用放射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5、Weber AL.Imaging of cyst and Odontogenic Tumor of the jaw: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Radiol Clin North AM.1993,31(1):101-120.6、李江.口腔颌面部肿瘤分类新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2:474-477.目录1.绪论 (5)2.口腔放射生物学 (5)3.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 (6)4.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像 (6)5.牙及牙周疾病 (8)6.颌面骨炎症 (9)7.口腔颌面部囊肿、肿瘤及瘤样病变 (10)8.颌面骨骨折 (11)9.系统病在口腔及颅颌面骨的表现 (12)10.涎腺疾病 (13)11. 颞下颌关节疾病 (14)12. 口腔颌面介入放射学 (15)13. 计算机图象技术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15)14. 口腔种植放射学简介 (15)。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实验教学大纲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英文名称:Experiment of Oral Maxillofacial Radiodiagnostics课程性质:必修是否独立设课:否总学时:32 其中实验学时:8 见习学时:8总学分: 1.5 其中实验和见习学分:0.5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开课单位:医学院实验项目数:3必做项目数:3选作项目数:无综合性、设计性项目数:无一、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实验掌握X线基本投照技术,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牙釉质、牙本质、髓腔、牙槽骨、骨硬板及牙周膜;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掌握牙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诊断,从而理解《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中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
二、主要仪器设备及工具1. 多媒体教学系统。
2.《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学软件。
3.口腔颌面专用X线机三、实验内容及要求四、考核方式1.实验报告要求:每位实验参与者都要独立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编写应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验报告的一般格式如下:(1)实验名称、专业、班级、实验学生姓名、实验时间和指导教师。
(2)实验目的、实验内容。
(3)对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总结,得出明确的经验。
(4)实验报告应写在一定规格的报告纸上,保持整洁。
(5)每次实验每人独立完成一份报告,按时送交指导教师批阅。
2.见习总结:根据见习情况,撰写见习总结。
3.考核方式:对实验报告和见习总结进行成绩评分。
五、实验教材、参考书(一)使用教材:1.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
(二)主要参考书:1.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6年。
2.余强,王平仲.《颌面颈部肿瘤影像诊断学》(国家十一五重点规划出版项目)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课程标准课程编号:ZX243114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培养层次:三年制大专课程类别:专业选修修课方式:限选教学时数:36总学分数:2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一)课程定位1.课程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主要包括口腔颌面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颌骨囊肿、肿瘤、外伤、涎腺疾病频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内容。
本门课程的教学以口腔颌面放射学为基础,辅以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灰阶超声、核素显像(RI)及磁共振成像(MRl)等医学影像检查内容。
使学生掌握X线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B超、CT诊断的基本知识。
了解MRI、介入放射学和数字减影的应用价值、前景和国内外新进展。
2.课程性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重要的课程,以《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诊断学》等课程为基础,为后续毕业实习及岗位工作奠定基础。
本课程涉及的理论和技能是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各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3.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本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的限选课程之一。
4.课程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牙与牙周、颌骨、颌关节、涎腺正常X线表现和基本病变X线、CT、B超表现,掌握X线诊断的应用原理、检查方法、分析方法和诊断原则。
正确使用临床医学影像检查方法,熟悉其应用范围,学会观察分析影像学表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
将为口腔临床的学习,以及毕业后继续学习英定坚实的基础,并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口腔医疗服务质量水平。
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36学时。
(二)设计思路1.课程设计理念(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本门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作用和地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必须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与国家规定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岗位要求相一致。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五版教学设计简介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颌面科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
它涉及到口腔颌面部肿瘤、损伤、发育畸形、种植修复等领域,并使用了各种影像学技术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教学设计基于第五版《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材,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而完整的课程,并教授他们如何使用各种影像学技术进行精准的诊断和治疗。
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1.理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2.掌握常见口腔颌面部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学会使用不同的影像学技术进行诊断和治疗。
4.培养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兴趣和热情,以便更好地应对日益增长的颌面部疾病的需求。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基础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定义和分类。
2.各种常见影像学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包括X线、CT、MRI、超声等。
3.影像学图像的质量评估和图像处理技术。
4.口腔颌面部解剖学结构的影像学表现。
第二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1.牙列畸形、颌骨先天性畸形、颌骨发育不良等发育畸形的影像学表现。
2.口腔颌面部肿瘤、囊肿、炎症、创伤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3.牙齿和牙周组织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4.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第三部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诊断与治疗1.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诊断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的解读、分析、诊断和策略制定等。
2.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在治疗方面的应用,包括影像学图像的导向下手术和激光治疗等。
3.社会医疗保健在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以下教学方法:第一步:传授基本知识教师会采用讲座、PPT演讲、视频教学等方式,将基本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
第三步:课堂演示教师将使用实际的影像图像进行演示和解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影像学图像的解读方法和技巧。
第四步:实验教学教师将组织实验课程,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影像学技术的应用和操作过程,培养操作技能。
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diagnostic radiology of maxllarfacial 课程号代码:50301830 七年制 50301820五年制课程类别:专业课学分:3七年制2五年制学时:48七年制35五年制二、教学目的及要求口腔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与口腔其他学科均有交叉;包括X线的基础、牙片的投照方法、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正常颌骨的X线解剖、颌骨炎症、颌面部外伤、颞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颌面部良恶性肿瘤等;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相关的影像学知识;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第一讲总论2学时要求:了解牙科X线的发展历史了解牙科X线诊断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了解牙科X线诊断的发展方向第二讲口腔颌面X线技术的特点及概论2学时要求:了解牙科X线技术的特点和诊断原则以及口腔颌面X线防护;内容:防护的意义及重要性X线对人体可能的损害X线检查的种类临床信息对X线诊断的重要性第三讲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2学时要求:掌握牙科X线投照技术的原理和诊断方法,以及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和相关的口腔颌面部颌骨的解剖标志;内容:牙科X线投照技术的原理和诊断方法如何鉴别上下颌及左右侧牙片上不同的正常颌骨解剖结构混合牙列的X线特征第四讲牙片投照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法2学时要求:了解牙片投照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内容:牙片投照中的常见问题牙片冲洗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与X线机相关的问题混合牙列的X线特征第五讲牙及牙周组织常见病X线诊断8学时要求:掌握牙及牙周组织常见疾病的X线影像;内容:龋病和牙髓病、根尖周病的X线诊断牙周病的X线诊断牙外伤的X线诊断牙根折裂的X线诊断牙发育异常的X线特征第六讲正常颌骨X线影像2学时要求:掌握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的正常X线影像;各种不同的投照体位及应用范围内容:华特位、后前位、颅底位、曲面体层摄影、头影测量片、斜侧位等各种摄影方法的投照上下颌骨、颧骨颧弓的正常X线影像第七讲颌面骨损伤的X线诊断2-4学时要求:掌握骨折诊断的原则上下颌骨、鼻骨骨折的X线影像;了解骨折愈合过程的X线影像内容:上颌骨骨折分类及表现颧骨颧弓骨折的分类及表现鼻骨骨折的征象下颌骨骨折的分类及表现第八讲颌面部炎症的X线诊断2-4学时要求:掌握牙源性颌骨骨髓炎、颌骨结核、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影像诊断的依据了解婴幼儿颌骨骨髓炎及放线菌病的X线影像内容:牙源性颌骨骨髓炎:中央性和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影像及鉴别诊断颌骨结核的X线影像放射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影像化学性颌骨骨髓炎的X线影像婴幼儿颌骨骨髓炎及放线菌病的X线影像第九讲涎腺疾病的X线诊断2-4学时要求:掌握涎腺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掌握涎腺炎症、干燥综合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诊断要点内容:涎石症的检查方法涎腺炎症的X线影像涎腺良性肥大的X线影像干燥综合症的X线影像涎腺造影的禁忌症和适应症涎腺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第十讲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2-4学时要求:掌握颞下颌关节疾病的主要检查方法和X线影像表现了解颞下颌关节造影的临床应用了解关节强直的X线表现了解骨关节炎的X线表现内容:薛氏位、体层检查的临床应用及正常的X线表现造影的颞下颌关节的禁忌症和适应症关节强直的X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影像表现和造影结果的判定第十一讲颌骨囊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6-8学时要求:掌握牙源性囊肿、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原则和鉴别诊断了解非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了解组织细胞增生症的X线表现及鉴别诊断内容: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非牙源性囊肿的X线诊断牙源性良性肿瘤与非牙源性良性肿瘤的X线诊断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组织细胞增生症的X线表现第十二讲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自学2-4学时要求:了解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口腔颌面部的应用内容:CT、MRI、超声波检查、数字图像的应用、介入放射学简介;四、教材口腔颌面影像诊断学,马旭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五、主要参考资料口腔专业期刊中英文自编教材英文六、成绩评定本课程采用论文报告形式进行考试;。
《口腔影像学》考试大纲二、考试要求《口腔颌面医为彩像诊断学》课程考试主要检查学住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以及 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
本考试大纲根据貝体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
本门课 程考核要求由低到高共分三个层次即:掌握的内容、熟悉的内容和了解的内容。
掌握 部分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使学生深刻理解、记忆并融会贯通;熟悉内容教师 要详细讲解,使学牛充分理解;了解内容教师可作一般介绍也可鼓励学生自学,以扩 大学生知识面。
课外辅导、课外作业内容皆与课堂讲授屮的掌握:内容密切相关,该 部分内容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最终达到提高认 识、了解口腔颌面部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能力。
II 腔影像诊断学是一门桥梁学科,与II 腔其他学科均有交叉。
包括X 线的基础、 牙片的投照方法、牙体牙髓疾病、牙周疾病、止常颌骨的X 线解剖、颌骨炎症、颌面 部外伤、颗下颌关节疾病、涎腺疾病、颌血部良恶性肿瘤等。
要求学牛了解:和掌握: 相关的影像学知识。
二、考试内容第一章绪论(一) 了解口腔颌面部X 线的内容和发展简史。
(二) 了解医学影像学检杏与诊断第二章口腔放射生物学(一) 掌握平均骨僦效应剂最的概念。
(二) 熟悉电离电离辐射的种类及物理化学基础。
(三) 了解电离辐射的分子生物学及细胞效应,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M 腔诊断用X 线对机体组织的影响。
—、课程基本信息适用专业:五年制口腔学专业本科所属部系:医学彫像学系学分数:1.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教研室名称:影像医淫诊断教研室 总学时数: 27 (其中含实验9学时) 执笔人:李丽新(副教授)第三章口腔X线检查的防护(一)了解口腔X线检杳的防护原则(二)熟悉口腔X线检查应注意的问题。
第四章医学影像技术及正常图像(一)掌握正常图像的超声表现;超声在介质中传播的儿个特性。
(二)熟悉常川的普通造影检查;口腔颌面部常用的数字减影造影检查;口腔颌血部的常规CT检查方法及正常图像表现;超声的基本原理;放射性核素显像的优点。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270301Z10课程名称: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Oral-Maxillofacial Medical Image Diagnosis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学时/学分:32学时/1.5学分先修课程:医学影像诊断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适用专业:口腔医学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1.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6月第6版北京2.马绪臣: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1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北京3.Stuart C. White, oral Radiology,6th,ed.St.louis:CV Mosby,2009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主要研究牙、牙周疾病、颌面部炎症、颌骨损伤、颌骨肿瘤和瘤样病变、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颌面骨病损的影像诊断。
本课程设置的基本目的在于使学生熟悉口腔颌面部X线检查的投照技术,掌握口腔颌面软、硬组织的正常影像和口腔专业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其意义和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该项技术,辅助诊断和治疗口腔专业常见疾病。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基本概念,电离辐射对正常口腔颌面组织的影响,掌握放射防护三原则,X线平片检查的正常图像;常见牙及牙周疾病的X 线诊断,颌面骨炎症的X线诊断;颌面囊肿、肿瘤和类肿瘤病变的影像学特征;骨折X线片的观察要点;系统性疾病在颌面骨的X线表现;常见涎腺疾病的X 线表现;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表现;介入放射学的概念、分类;影像学检查在口腔种植中的应用。
学会利用影像学手段诊断口腔疾病。
能力:通过根尖片分角投照技术,口腔颌面部其它平片投照技术,培养发现龋病和根尖、牙髓、牙周疾病等严重程度的能力;通过造影检查、体层摄影、口腔颌面锥形束CT、数字减影检查技术,达到辅助临床诊断口腔疾病的能力。
培养学生影像观察、分析与诊断的综合思维,使之初步具备基本的临床阅片能力。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教学大纲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开设学期:课程类型:必修开课单位:一、课程内容第一章概述掌握口腔颌面医学影像学的学科内容,口腔颌面医学影像的发展简史第二章口腔X线检查的放射生物学损害和防护了解口腔X线对人体的损害与防护一、放射生物学损害主要是对于皮肤、眼睛、骨髓、甲状腺及性腺的影响。
二、放射防护放射防护三个原则及保持距离四个方面。
第三章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及正常图象掌握X线平片体层摄影普通造影的检查方法及选用原则.。
掌握X线平片、体层摄影、造影、CT的正常图象和表现。
一、X线平片检查1、根尖片2、牙合翼片(牙合)片3、上颌后部(牙合)片4、下颌前部(牙合)片5、下颌横断(牙合)片6、下颌骨侧位片7、下颌骨后前位片8、下颌生支切线位片9、华特位片10、颅底位片11、颧弓位12、颞下颌关节侧斜位片13、髁状突经咽侧位片14、口腔体腔摄影片15、x线头影测量片二、体层摄影检查1.上颌侧位体层片2.上颌后前位体层片3.颞下颌关节侧位体层片4.曲面体层摄影片三、普通造影检查1.涎腺造影检查2.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四、数字减影造影检查1.数字减影涎腺造影检查2.数字减影颞下颌关节造影检查3.数字减影选择性颈外动脉造影检查五、CT检查六、超声检查七、核素显像检查八、磁共振显像检查第四章牙及牙周疾病掌握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周病的线表现及检查方法。
掌握牙发育异常、牙外伤、牙根折裂的X线表现及图像。
了解龋病、牙髓、根尖周病、牙周病的病理特点。
(一)龋病(二)牙髓病1、牙髓钙化2、牙内吸收(三)根尖周病变及其他1、根尖周肉芽肿2.根尖周脓肿3.根尖周囊肿4.急性根尖炎5.致密性骨炎5.牙骨质增生(四)牙齿发育异常1.畸形中央尖2.畸形舌侧窝3.牙齿数目异常:先天性牙缺失、额外牙4.阻生牙(五)牙周炎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根尖片、(牙合)翼片和曲面体层片。
牙周炎所引起的牙槽突吸收可表现为三种类型:1.牙槽突水平吸收2.牙槽突垂直吸收3.牙槽突混合吸收(六)牙外伤1.牙脱位2.牙折(七)牙根折裂第五章颌面骨炎症掌握中央性及边缘性颌骨髓炎的X线表现及检查方法。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见习》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30130059 大纲执笔人:沈海林、诸伟
实习(见习、实践)周数(时数):18学时大纲审稿人:沈海林
学分:1.5
开课学期:7
适用专业:口腔医学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口腔医学专业2006年教学计划制订
二、实习(见习、实践)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实习目的在于培养具有理论联系实践的口腔专业人才,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本课程是《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理论课程的实习环节。
通过本实习,使学生正确掌握影像检查的方法、影像诊断技术的过程,锻炼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的能力。
通过实习使学生达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实习(见习、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
具体内容见下述各章节要求。
四、实习(见习、实践)内容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影像实验室及第一附属医院影像中心读片室
1、实习(见习、实践)地点:实习医院为附属第一医院;
2、实习(见习、实践)内容;见下述个章节具体内容
3、时间安排;18课时
五、实习(见习、实践)的形式与方法
包括到附属医院影像中心参观、摄片操作、读片等。
六、实习(见习、实践)考核和成绩评定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七、实习(见习、实践)报告的内容与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部各系统疾病的影像读片、诊断要求。
八、实习(见习、实践)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九、其他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第四版,马绪臣主编
《口腔颌面影像医学图谱》马绪臣主编
一、前言:
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口腔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是口腔临床医学与口腔基础医学之间的一门桥梁课程。
以研究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和对牙及牙周组织病变、颌面骨炎症、外伤、颌骨囊肿、肿瘤、颌骨畸形、涎腺疾病、颞下颌关节疾病及系统疾病在口腔、颅颌面骨的表现等方面的医学影像诊断为内容的学科。
实验课18学时。
实验课主要为读X线片。
二、教学要求:
教材选用全国统编卫生部规划教材,教材内容分为“掌握”、“会操作”和“认识”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对教材内容能够透彻地理解,牢固地记忆,并能灵活运用。
会操作:对教材内容能够清楚地理解,记住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
认识:对教材内容能够有一个大概地认识和理解,记住内容的概况。
三、:教学时间分配
实验课时分配:共18学时
1.概述、防护1学时
2.读片(影像学技术、正常X线表现)2学时
3.读片(牙及牙周疾病)2学时
4.读片(颌骨炎症)2学时
5.读片(颌面骨骨折)2学时
6.读片(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2学时
7.读片(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2学时
8.读片(涎腺疾病的X线诊断)2学时
9.系统疾病1学时
10.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1学时
11.口腔种植1学时
第一章概述
教学目的:会操作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学科内容
认识口腔颌面医学影像诊断学发展简史
第二章放射防护
教学目的;会操作放射防护的三个原则、四个方法
认识放射生物学损害
授课时数:实习课1课时
第三章影像学技术与正常X线影像
教学目的:认识牙片、咬合片和口外颅颌X片的正常X线解剖影像,口腔专用X机和其它检查方法:
会操作牙片、咬合片和口外颅颌X片的被检部位和拍摄方法
专用X线机介绍及X线检查方法
牙片投照技术与正常X线影像
常用口外片投照技术与正常X线影像
自学内容:其它造影术以及CT、核磁、核素、B超等检查
授课时数:实习课2课时
第四章牙及牙周疾病
教学目的:掌握牙体病、牙髓病、根尖病、牙周病和牙外伤影像特点
会操作牙、颌畸形的影像表现,阻生牙观察要点
授课时数:实验课2学时
读片牙体、牙周疾病部分
第五章颌骨炎症
教学目的:掌握牙源性慢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X线影像特点
认识慢性化脓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线影像特点
会操作颌骨结核、放射性骨坏死、化学性骨坏死的影像特点
自学内容:慢性化脓性颌葫骨髓炎等病因病理及临床表现
授课时数:[实验课]2学时
第六章颌面骨骨折
教学目的:掌握骨折的基本X线表现
认识骨折的观察要点
骨折的好发部位
骨折的拍片选择
会操作异物的X线定位、各骨折部位的影像特点
授课时数:[实验课]2学时
读片骨髓炎与骨折部分X片
第七章颌面部囊肿、肿瘤和瘤样病变
教学目的:认识骨内囊肿共同点、特点及分类,其它良性肿瘤的影像特点掌握成釉细胞瘤X线影像特点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不同点
会操作角化囊肿与成釉细胞瘤的鉴别诊断
颌骨肉瘤与边缘性颌骨骨髓炎的鉴别诊断
授课时数:[实验课]2学时
读片口腔颌面部囊中、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部分
自学内容:口腔颌面部囊肿、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的临床和病理表现
口腔颌面软组织囊肿及瘤样病变的临床、病理表现及X线影像
第八章颞下颌关节疾病的X线诊断
教学目的:认识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与分类,颞下颌关节紊乱病X线影像的鉴别诊断
掌握颞下颌关节强直的X线影像特点
会操作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X线影像特点
授课时数:[理论课]2学时
第九章涎腺疾病的X线诊断
教学目的:认识涎腺造影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涎腺的造影方法
掌握阳性涎石的X线表现
慢性化脓性涎腺炎的分型与X线影像特点
涎腺良、恶性肿瘤的X线影像鉴别诊断
会操作舍格伦综合症的分型与X线影像特点
授课时数:[实验课]2学时
读片颞下颌关节疾病与涎腺疾病部分
第十章系统性疾病在口腔颌面部的X线表现教学目的:掌握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分类与影像学表现
认识组织细胞增生症、白血病和糖尿病的临床表现
授课时数:[实验课] 1学时
第十一章计算机图像技术在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教学目的:会操作数字化X线影像系统在口腔的临床应用
认识其他图象技术在影像诊断学中的应用
授课时数:[实验课] 1学时
第十二章口腔种植的X线检查方法
教学目的:认识X线检查在口腔种植中的重要意义
会操作在口腔种植中X线检查的方法
授课时数:[实验课]1学时。